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十二)千里护林冲
返回列表
发帖
水泊梁山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水泊梁山
当前离线
UID
49
帖子
910
主题
109
精华
0
积分
145
威望
145
金钱
174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4-28 17:27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十二)千里护林冲
的
,
水浒传
,
百家讲坛
,
梁山好汉
,
大相国寺
在大相国寺菜园里开始过起逍遥生活的鲁智深,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野猪林,来搭救被刺配沧州的兄弟林冲呢?
而《水浒传》的英文译本为何被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兄弟”一词在《水浒传》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着怎样本质的不同?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深入剖析《水浒传》的背后隐秘,揭示梁山好汉特殊的“兄弟”情结,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千里护林冲”。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水泊梁山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水泊梁山
当前离线
UID
49
帖子
910
主题
109
精华
0
积分
145
威望
145
金钱
174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4-28 17:27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水泊梁山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水泊梁山
当前离线
UID
49
帖子
910
主题
109
精华
0
积分
145
威望
145
金钱
174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4-28 17:30
|
只看该作者
[画外音]在大相国寺菜园里开始过起逍遥生活的鲁智深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野猪林来搭救被刺配沧州的兄弟林冲呢?而《水浒传》的英文译本为何被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一词在《水浒传》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着怎样本质的不同?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深入剖析《水浒传》的背后隐秘,揭示梁山好汉特殊的“兄弟”情结,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千里护林冲”。
[画外音]上一集说到,在大相国寺菜园做菜头的鲁智深,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自由生活。可奇怪的是不久之后,鲁智深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野猪林里,搭救了被刺配沧州的禁军教头林冲。是什么让鲁智深放着逍遥生活不去过,而是辗转千里来野猪林搭救兄弟林冲?而我们也看到,素有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之称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更是把《水浒传》的英文译名写作“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兄弟”二字为何会在《水浒传》中频繁出现?为什么美国作家会把《水浒传》称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而同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究竟又与《水浒传》有着怎样根本的区别?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鲍鹏山深入剖析《水浒传》背后的隐秘,揭示梁山好汉特殊的“兄弟”情结。为您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千里护林冲”。
[鲍鹏山]我们上一讲讲到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的菜园里面演练武艺。那天他演练的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一件兵器——禅杖。他演练下来以后,那些泼皮们都在那儿大声地喝彩,但是泼皮们的喝彩只能说明鲁智深有人气,并不能够说明他的武艺到底有多么好,我们知道武艺里面有花架子的。
但是,这一次鲁智深还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喝彩。这个人站在菜园的围墙的外面,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端的使得好”,就是说你这位师傅,你把这个禅杖真的是使得好。然后发现别人都注意他了以后,这位又说了一句话,说“这位师傅端的非凡”,这个师傅真的是很了不起。
那这些泼皮们一看,认识这个人。鲁智深不认识,但是泼皮们认识,那泼皮们就说了,说这位教师说好那一定是好。
为什么这位教师说好就一定是好呢?他是哪个地方的教师呢?原来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那真是个专业的武林世家的人物。
那么,鲁智深一看这样的人物在夸奖他当然很高兴,就邀请他也过来。两个人一叙,鲁智深竟然以前见过的林冲的父亲林提辖。那两者之间关系就更进了一步了,互相之间又很欣赏,于是就坐下来喝酒。林冲马上就跟鲁智深说“我就结拜你作兄长,如何?”鲁智深也很高兴。于是,俩人就当场就结拜为兄弟。
我们知道,鲁智深和史进在渭州刚刚见面的时候,一眼看过去,俩人互相就很欣赏,很快也就成了兄弟。现在跟林冲一见面,没有三言两语也很快地就结交为兄弟。《水浒》里面的108个人实际上都是兄弟。
为什么《水浒》里面的人物他们那么喜欢结交兄弟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把它和《三国》作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看《三国演义》里面的男人,他们一见面那是仇人,一见面就互相地掐,掐死了拉倒。那怕以前是朋友,哪怕以前关系还很不错,但是玩着玩着就玩成了敌人,就玩成了仇人,玩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男人和男人的关系。
可是,《水浒》中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正好相反,大家都是兄弟。哪怕以前不是兄弟,一开始见面可能俩从要打起来了,但是不打不相识,打着打着就打成了兄弟,打成了亲人。
所以,我们说 《三国》中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互为敌人的关系。而《水浒》中的男人和男人 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兄弟的关系。我们把这两部小说放在一起来看,实际上——互为敌人,互为兄弟——实际上也就写出了男人之间的两种最为典型的一种关系。男人是个竞争性的动物,所以他会有敌人;但男人也有热情,也有爱,所以他也有朋友,也有兄弟。
那个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她翻译的英文的《水浒传》的书名用英文来表述的话就是“All Men Are Brothers”,如果直译过来就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兄弟”。如果我们意译一下呢,那就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都是兄弟。
我们说,“兄弟”这个词它本来是儒家所讲的人的最基本的五种关系之一。这基本的五种关系叫“五伦”,哪“五伦”呢?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我们人生在世主要有这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我们是逃不开的。
我们今天不是“君臣”关系,那也是我们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大家总是有的,夫妻的关系也是有的。兄弟关系,那么在先秦这个兄弟包括姐妹,姐姐和妹妹之间也叫兄弟。那么这个最初“兄弟”这个词在五伦里面,它指的是源自于父母血缘的,两者之间有血缘关系的,有共同的父母,或者有共同的父亲,或者有共同的母亲的这样的一种关系,叫“兄弟”。
但是,《水浒》中的兄弟和这个意思就不一样了,他(它)指的是异姓的兄弟,没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能够成为兄弟呢?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又要结交为兄弟呢?那肯定两者之间有互相吸引的地方。这个互相吸引的地方主要是什么?是两者之间品德上的互相的认可。所以,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做一个对比。
《三国演义》它主要讲什么?它讲“利害”。什么事情对我有利,什么事情对我有害。既然讲“利害”了,我们一起就争权夺利,我们要趋种避害。于是,《三国演义》特别讲权谋。
而《水浒》它主要讲什么呢?它讲“是非”。你看,鲁智深的一生,他从来不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他做的事情,他主要讲一个是非。你错了,我就要管;你是好人,我就要救;你是坏人,我就要打。我没有想到我这样做对我自己是否有利,我只是觉得,你是错的,你是坏人,那我就要管;你是好人,你是弱者,你是一个被欺负的人,那我就要救。他讲的是是非。
你比如说,当时鲁智深在渭州见到史进。我们说,鲁智深当时是军官啊,做提辖啊——鲁提辖啊,正营级啊。那史进是什么呢?十七八岁刚刚出道来求职,是一个待业青年。一个在社会上已经相当身份的人和一个待业青年马上结交为兄弟,他有没有利益的考虑呢?没有。
现在鲁智深在菜园里面做一个菜头,而林冲是什么?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教头还不算是一个官,但是毕竟是有社会地位的,是受人尊敬的人。把教头和菜头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个人的社会地位差距是很大的。但是,林冲一见到鲁智深,林冲主动提出来“我要结拜你为兄”。显然他也没有讲利,也只是性格上、品行上的一种互相之间的一种吸引。
[画外音]鲁智深和林冲的结拜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颇有些不可思议。翻开整个《水浒传》,“兄弟”一词以极高的频率反复出现。为什么《水浒》中的好汉们会有如此特殊的“兄弟”情结?他们的这一次次结拜背后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实与黑暗呢?
[鲍鹏山]这个实际上是跟那个社会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一个时代,人们普遍(地)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那一个社会是很难给普通老百姓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的。没有这样的安全保障,流氓恶霸可以欺负你,官府可民欺压你,豪强可以鱼肉你。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没有人来保护我们。
你看,《水浒》所写的那个时代,当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负的时候,有没有人出来保护她?官府在哪里啊?没有官府保护她。桃花村里面的刘太公和她的女儿被强盗逼婚的时候,青州的官府出来保护他们了吗?也没有。瓦官(罐)寺里面的老和尚被两个歹徒欺压的时候,青州的官府来给他们主持公道了吗?也没有。
所以,我们说在那个时代老百姓没有安全感,所以要结交一些兄弟,这样我的势力就大了。当我受迫害的时候有兄弟来关心我,来保护我。
那讲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三国时代,《三国演义》那个时代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我们说《三国演义》的时代也是这样,只不过《三国演义》没这么写。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写的都是社会的上层人,而《水浒》写的是社会的中下层人。上层人他是欺压别人的,是操纵别人的命运的。他们有权有势,有军队。《三国演义》写的主要的人物是哪几个?曹操、刘备、孙权。再往前面推一点,像袁绍、袁术、董卓,这些人他们是社会的强势群体,他当然不需要结交兄弟。
就从《三国》里面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三国》里面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结义的故事,就是所谓的“桃园三结义”,刘务、关羽、张飞结交为兄弟,三国也有结交为兄弟的。但是我们来看一看,当刘备、关羽和张飞结交为兄弟的时候,这三个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的人,他们是弱势群体。等到刘备有了自己的军队的时候,他就再不和别人结交兄弟了。
他后来也有关系很好的,你比如得到了诸葛亮以后,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多好啊。他自己说了,我有了诸葛亮就相当于鱼有了水一样,鱼水之情啊。但是他跟诸葛亮有没有结交为兄弟啊?没有。他们是君臣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因为刘备此时的身份变了,他已经是有力量的人了,能够操纵别人的命运的人了,他就不需要兄弟了。
实际上,我们讲在那一个时代人们为什么结交兄弟,我们不需要从刘备这个地方来证明的。因为下面,《水浒传》接着下面就写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结交兄弟的重要性。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是谁呢?就是林冲本人。
由于高俅的养子看中了林冲的老婆,所以林冲便被高俅等人设计陷害。被高俅陷害之后,林冲被刺配沧州。所谓的“刺配”,“刺”就是在脸上刺字,“配”就是流放——脸上刺了字,然后流放到沧州去,那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而且,高俅暗中指使人,让押送林冲去沧州的这两个公人——一个叫董超,一个叫薛霸——要在路上害了林冲。
董超、薛霸这两个人的武功显然不能和林冲相比了,所以林冲即使是戴上脚镣手拷,戴上枷锁,他仍然可以自保。所以,董超、薛霸在路上,在杀林冲之前一路上在折磨他,把他折磨得非常的(地)虚弱,直至奄奄一息,然后把他带到了野猪林里面,还骗他把他绑起来,然后才开始杀他。
奄奄一息的林冲被绑在松树上,薛霸拿起一根水火棍对着他的脑袋就要劈下来。林冲求饶,薛霸不允。林冲泪如雨下,一条英雄好汉眼看就要一命归西。这个时候,谁来救他?
所以,就在薛霸的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劈下来的时候,就听到树林的背后雷鸣似的一声,接着一条禅杖飞出来,一下子把薛霸的水火棍搁到九天以外。接着是一个胖大的和尚跳了出来,捡起禅杖就要打这两个公人。
林冲把眼睛一睁开一看,认得是鲁智深,马上制止了鲁智深,“师兄且慢动手,不干他两个人的事,都是高太尉差遣,你就饶了他们吧。”然后,鲁智深拨出身上的戒刀,把捆绑林冲的绳子割断,在这个时候鲁智深跟林冲说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话。这一段感人的话可以用来诠释“什么叫做兄弟”。
他开口对林冲说的第一句话,最早的两个词就是“兄弟”,这一句话真的可以让林冲热泪盈眶。这么一段时间以来,高俅、陆谦、傅安、高衙内都在设计陷害他。这一路上,董超、薛霸不断地折磨他。他还是什么兄弟呀,他连人都不是了。到了这个时候,有人张口喊了他一声“兄弟”,他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人间了,一下又感觉到人间的温暖了。然后,鲁智深说了一段话,这段话我可以把他原话给大家念一下,然后我们来听一听,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分析。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有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我们听这一段话。鲁智深不仅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行动,而且这一段话里还写出他的心理活动。“洒家忧得你苦”,知道林冲吃了官司以后,鲁智深忧得他苦。
鲁智深这个人平时你感觉他有忧吗?他真是无忧无虑啊。他对他自己的生活于弄得一团糟,他从来不忧不愁的,但是此时此刻看到他的兄弟吃了冤枉官司,他忧得人苦。然后“放你不下”,“越放你不下”一直关心着对方。所以我们说,在林冲的头上有一张天罗地网,到处都是陷阱要陷害他,但是林冲的身后一个兄弟。有这一个兄弟就够了,他就能够逃脱这天罗地网了。
[画外音]鲁智深的突然出现让读者们出乎意料,但是林冲这一次奇迹般的转危为安难道仅仅就是作者为了情节的曲折而安排的吗?在这几乎不可能事情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特殊的深长意味?
[鲍鹏山]那么我们刚才讲到,林冲睁开眼睛一看,是鲁智深,而且鲁智深拿着禅杖正要打这两个公人,他马上就劝阻鲁智深,不要杀他们,跟他们无关,都是高太尉差遣的。然后,鲁智深就说了:看在兄弟的面上我饶了你们两个人,休再生歹心,不然我把你剁为肉酱。
然后,鲁智深命令这两个人把我的兄弟搀上,我们一起走,到前面村里的小酒店我们歇一歇。这`两个公人这一回全部被吓傻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口一声地叫着“林教头救我们,林教头救我们”,刚才林冲向他们讨饶,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动心呐,现在林教头要救他了。
那么,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首先是鲁智深救了林冲。鲁智深救了林冲,表明这一个社会虽然黑暗,但是有鲁智深这样的人存在,我们 这个社会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我们还有一线生机。那么他救了林冲之后,他又要杀这个公人 又表示什么呢?表示这个社会还有正义。你坏人,坏人你就应该受到惩罚。
所以鲁智深一出现,我们来看一看,刚才鲁智深不出现的时候,只有坏人杀好人,这个世界太让我们绝望了。但是鲁智深一出现,我们发现好人还有活路,坏人会受到惩罚,我们对这个世界又有希望了。而林冲在这个时候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林冲也主动站出来,救了这两个公人,又表明这个社会怎么样?还能够宽恕,还有仁慈,还有慈悲。
所以我们看,鲁智深这样的一个文学形象,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作家要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他不是随便的。我就写个人给大家好好玩一玩,不是的。他要在这个形象里面,要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社会的价值观。他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可能很黑暗,但是这个社会只要有鲁智深这一类人存在,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
那么,当林冲救了这两个公人之后,这两个公人有没有被感动呢?如果被感动了,那么原来想杀你,现在你这么好,你还救了我,我再不杀你了,那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了。但是我们说,不大可能。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不是孤立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背后还有高俅。他们不杀林冲,高俅可要杀他们。
所以这两个公人至此他还没有死心。当他们一起到了村里面的小酒店坐下来以后,这两个人才敢于开口跟鲁智深说话,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他说:我们不敢问一问师傅你在哪一个寺庙里面住持啊?这一句话问得很有意思,鲁智深一听就明白了。
鲁智深笑着说:你两个歹徒,你问我在哪里干什么?你是不是准备回去以后向高俅告状,让他来找我麻烦啊?
一下就看穿了他。所以,鲁智深不告诉他。但是鲁智深不告诉他也不是因为怕他,他是觉得没有必要告诉他。所以,鲁智深下面接着讲到了:你记着,高俅这样的人,别人怕他,洒家不怕他。如果让他碰到我,我让他身上吃三百根禅杖。
这话讲得真是让人解恨呐,一路写过来人们都怕高俅。你说那个陆谦,本来是林冲的好朋友,就是因为怕高俅,也设计来陷害林冲。林冲也就是因为怕高俅,一路忍让,到了今天。现在终于碰到一个人说,你们都怕他,我可不怕他。
实际上,鲁智深说别人怕他,也就包含着林冲也怕他。所以我们说,林冲跟鲁智深虽然已经是兄弟了,俩人有很多很多的共同点。但是,这俩人在个性上有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差别。这一个差别就是什么呢?就是林冲怕,鲁智深不怕。林冲一直是怕的,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字“怕”,而鲁智深的一生就是两个字“不怕”。
因为林冲一直是怕的,所以他一直是委屈自己,一直是委屈自己,一直是忍让,一直是退让,最终退到自己最后是无路可退。
而鲁智深一直是不怕的。他只要觉得自己有正义的时候,他总是勇往直前的。你看鲁智深的一生堂堂正正,铮铮铁骨。所以,《水浒传》把鲁智深写得体格宽大,心地厚实。我们一想到鲁智深就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是那种很阳刚的形象,很正派的形象。为什么他给我们感觉有这样的一种气质呢?为什么他那么阳刚,那么正派呢?因为他不怕。
[画外音]天不怕,地不怕的鲁智深下一步要怎样护送林冲前往沧州牢城营?而一直以来心事重重的林冲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最害怕、最担心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鲍鹏山老师又会在《水浒传》的字里行间读出哪些被我们忽略的信息呢?
[鲍鹏山]他们在小酒店里边吃了一些酒肉,然后收拾了行李,还还了酒钱,最后是出离了村口。你看这一段叙述给你感觉很啰嗦,都是烦琐的小事嘛。在酒店里面吃了酒肉,然后还了酒钱,付了钱,买了单,然后收拾了行李,走之前肯定要带行李嘛,然后又走到了村口,写了四个“了”字——“吃了”、“收拾了”、“还了”、“离了”。《水浒》不是这么啰嗦的,为什么到这个地方他写得这么细呢?这些小小的动作细节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这一些细节,就这四句话写出了林冲的那一双无助的、可怜巴巴的眼神。这四句话不是作者在叙述,也不是我们在看,他是从林冲的眼睛里面看到的。并且通过林冲的眼神让我们看出林冲此时的内心。他内心在想什么呢?
很简单,鲁智深刚刚救了他,带着他们到村里小酒店吃了一点。马上又要分手了,鲁智深会不会刚刚救了他,又会撇下他呢?如果鲁智深此时撇下他就走了,他怎么能够保证他下面是安全的呢?他怎么能够保证这两个公人就不会再害他了呢?所以,林冲此时还是非常非常地怕。
但是这个人又有自尊,这个人又有点羞涩啊,林冲还比较内向啊。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一般人么就说:师兄啊,拜托你啊,求求你啊,你把我一直送过去吧。他又说不出口,他毕竟是个英雄,他是一条好汉,他有自尊呐。所以,他的这样的一些想法,这样的一些担忧,在心里又说不出。
要看到这一点,这样的读者那就是最好的读者了。好的作者一定要有好的读者才行,那好的作者把文章写得那么漂亮,你碰到一个糊里糊涂的读者,你把那个漂亮的,好的地方没有读出来,你不辜负了他吗?他不是白写了吗?所以,你读到这个地方要感动,一下子你就能想像出来,林冲当时太可怜了。
好了,现在到了村口了,眼看就要分手,这个时候林冲已经不得不说了。所以《水浒》写到了一个词,叫“嗫嚅”。什么叫“嗫嚅”呢?就是嘴巴里面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声音很小,结结巴巴,问了鲁智深一个问题:“师兄,投哪里去?”师兄啊,你要到哪里去?你下一步,你现在到哪里去?林冲自己知道了,我们肯定要到沧州去啊,你到哪里去啊?
这个话里面是有话的,“你到哪里去啊?”我就怕你去。我自从到小酒店吃饭——我们大家注意到小说写得很有意思,到了小酒店吃饭以后,就是公人跟鲁智深有个对话,然后林冲从到小酒店吃过饭,付完帐,收拾行李,一直到村口,林冲一句话都没说。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到了村口,就讲出这么一句话“师兄,投哪里去?”终于憋不住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林冲就像一个婴儿一样,就像一个婴儿要跟母亲分离一样,非常非常地可怜。
所以《水浒》这个小说,它写人的英雄豪气的时候,它可以写得慷慨激昂。但是写到英雄可怜的时候,也真的是写得让人泪下。
[画外音]可怜的林冲在惊恐万状之中盼望着鲁智深的回答。这个风风火火的鲁智深会不会觉得已经吓倒了两个押送差役,而离开林冲回到自己的大相国寺菜园呢?鲍鹏山老师接下来又会对鲁智深有一段怎样标新立异的评点呢?
[鲍鹏山]林冲问了这么一句话,鲁智深怎么回答?鲁智深真的要走吗?显然不是。
林冲还不大了解他刚刚结识不久的这个兄弟,这个兄弟的个性他还不大了解。鲁智深自己可能根本就没想到你怎么问我这个问题呢。所以,鲁智深马上就说了:“洒家放不下你,直送兄弟到沧州”。现在让我离开你,我不放心,所有我打定了主意一直送你到沧州。
这句话也真的可以使人热泪盈眶。我们可以想像林冲当时的心情。所以读小说你要调动想像力,从到小酒店一句话没说就是在担心这个事情,现在心上的这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下面的这一段漫漫的旅途,他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了,而且有兄弟护送着,他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还有个兄弟陪他说说话,也可以解寂寞。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像林冲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那真是一下子豁然开朗。
鲁智深在这个地方讲了一句话“洒家放不下你”,这个在前面他已经讲过几次了“洒家放不下你”、“洒家越放不下你”,这里又来一个“放不下你”。给《水浒传》做批注的,明代的一个思想家李贽在这个地方批了几行字。
他说:“这个‘放不下’太重要了。人正是因为放不下才能成为一个好人。放不下父母的,就能够成为孝子;放不下兄长的,就能够成为好兄弟;放不下朋友的,那就是好朋友。反过来,所有的坏人,不好的人也就是因为他放得下。”
这话讲得真有道理啊。我们自己不也有这样的体验吗?对吧。我们心中总有放不下的东西,父母我们放不下,我们要孝敬他;子女我们也放不下,我们养活他,要教育他;朋友放不下,我们要关心他,要帮助他。你如果这些都放不下,你就真的是一个好人了。鲁智深就是这三个字是最重要的。
当然,鲁智深不光是这三个字。我觉得鲁智深他的性格除了这三个字之外,还应该有另外的三个字,哪三非颠倒个字呢?叫“放不过”。为什么是这六个字?为什么又“放不下”,又“放不过”?
因为鲁智深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他常常会碰到两种人。哪两种人呢?一种是好人,软弱的人,被欺压的人,这样的人他就怎么样?“放不下”。还有一种,坏人,欺负别人的人,不明道德的人,对这样的人他还有一点,叫什么?“放不过”。这两点结合起来,那才叫鲁智深。
所以,鲁智深的心灵里面,他的胸腔里面,他有两颗心——一颗是“慈悲心”,对于弱势群体他有慈悲心。还有一种是什么心呢?“杀伐心”,对那些不明道德的人,对那些贪财害民的人,对于恶霸,对于流氓,对于贪官,对于污吏,他有着不可遏制的杀心。
所以, 我们看到鲁智深,他总是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救人。第二件事就是什么?杀人。他一生只干两件事。这两件事干好了,他就成了大英雄了。
鲁智深这个形象直到今天,我们时代已经变化了,世道已经完全变了,我们仍然在读《水浒》的时候,我们仍然喜欢鲁智深。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有这两颗心。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仁爱,这个社会也需要正义。
现在,鲁智深要一直送林冲到沧州,所以林冲当然非常高兴,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但是,有两个人可是一点都不高兴了。这两个不高兴的人,我们可以想像出来,那就是这两个押送的公人,董超和薛霸。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