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长恨歌之物华天宝(一)天宝繁华

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那么在唐玄宗统治的第二个阶段——天宝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事情呢?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问题就是,开元二十九年结束后,正当大唐各方面都达到鼎盛之时,唐玄宗为什么突然要改元天宝呢?天宝时期的唐玄宗都做了什么呢?

经过唐玄宗近三十年的励精图治,大唐王朝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玄宗也表现得志得意满。他这样又改年号又加尊号,是不是太骄傲了呢?蒙曼老师认为,唐玄宗的骄傲也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唐朝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状态了呢?

有历史学家认为,开元天宝时期,唐朝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它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二次繁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那么盛唐气象在蒙曼老师看来,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俗话说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在大唐盛世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危机,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天宝时期,也正是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究竟出现了什么状况呢?

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到了天宝年间,步入老年的唐玄宗慢慢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整个身心进入懈怠的状态;而这时的宰相是号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的目光和心机决定了宰相班子也出了问题。但是蒙曼老师认为,这时候,除了政治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天宝时期的衰落,那么这一问题是什么呢?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将带您走近大唐玄宗时代。敬请关注系列节目《长恨歌》之《物华天宝》第一集《天宝繁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唐玄宗统治中国40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开元时期,一共29年。第二个时期为天宝时期,一共15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开元盛世。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问题就是,开元29年结束后,正当大唐各方面达到鼎盛之时,唐玄宗为什么突然改元天宝呢?天宝时期的唐玄宗又做了什么呢?
  
  蒙曼:可能大家要问了,说“开元”这个年号都用了29年了,用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改元叫天宝呢?根据《唐大诏令集天宝改元制》以及《唐书》的记载,说当时有一个叫田同秀的小官,来给皇帝上祥瑞来了。田同秀讲,他在上班的路上,在大明宫的丹凤门上看到了一个神仙,就是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他听到太上老君跟他喊话,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就是我藏着一个宝符在尹喜过去的宅子里。这个尹喜就涉及到一个传说。传说当年老子出函谷关时候,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就恳求老子留下点文字材料,老子大笔一挥就是五千个字,就是后来道家经典《道德经》。现在老子在宫中喊话了,说我不仅留下《道德经》,我还留下一个宝符,就在尹喜过去的宅子里。田同秀把这个祥瑞汇报给唐玄宗,唐玄宗赶紧派人去找,一找果然找出个宝符来。好了,天降宝符,改元天宝。
  
  可是我们知道,唐朝每年这样的祥瑞多了去了,中国古代一直讲祥瑞,为什么过去有祥瑞时不改元,至少还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时改元,唐玄宗是想避一避晦气。有什么晦气?就是开元29年底,李唐宗室接连死去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李宪,二是唐玄宗的堂哥章怀太子的儿子分王李守礼。这两人一死,唐玄宗兄弟这一辈就剩下他一人了。唐玄宗当时年近60岁了,弟弟也死了哥哥也死了,什么时候轮到他啊?他心里不太自在。这时反正到了年底,来年干脆改个年号得了,躲一躲这晦气。这是一个消极因素。
  
  另一个比较积极的就是到这个时候,唐玄宗觉得一生中所要办的大事基本上办完了。太子选好了,就是原来的忠王李屿,后来改名叫李亨。宰相也选好了,就是李林甫,这人既精明又能干,唐玄宗觉得顺心顺手,他也不想再换了。宰相选好之外,内廷的心腹也选择好了,就是老宦官高力士。其实到开元29年,宠妃也选好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反正人生创业时期基本已经结束了,该办的事情已经办完,剩下的时间需要用来享受生活了。人生的主旋律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改一个年号不也是顺理成章吗?就这样改了年号叫天宝,而且还给自己上了一个尊号叫作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
  
  画外音:经过唐玄宗近30年的励精图治,大唐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玄宗也表现得志得意满。他这样又改年号又改尊号,是不是太骄傲了呢?蒙曼老师认为,唐玄宗的骄傲也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唐朝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状况呢?
  
  蒙曼:我们先看经济,到天宝年间,唐朝的经济非常非常发达。我们过去就讲,衡量古代经济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人口,一个是粮食。当时人口数字怎么样?武则天统治结束时候,唐朝一共有3700万人,到了天宝元年,已经达到4890万人,到天宝末年,唐朝一共有5288万人。人口多了,粮食呢?人均粮食占有量当时也上去了,每人达到700斤。700斤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才重新达到这数字。在古代来讲是极为了不起的。
  
  老百姓人均粮食占有量上去了,唐玄宗当然觉得高兴,不过他觉得更高兴的是长安城的粮食问题彻底解决了。长安是首都,官多兵多老百姓也多,所以吃粮一直是大问题。虽然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比较肥沃,但是它的面积有限。开元前期的时候,一闹旱灾风灾水灾,唐玄宗就得带整个政府班子往洛阳跑,不能在长安住,粮食问题解决不了,这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个大问题。好多大臣都在想办法。天宝年间又有人想出好办法来了,就是李林甫推荐的宰相牛仙客。牛仙客使用的办法叫做合*法。就是在丰收的年景下由政府大量向老百姓收购粮食,然后荒年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这个办法非常好,一方面解决了荒年的粮食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丰收年景谷贱伤农的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为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长安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了,从开元后期开始一直到安史之乱暴发,唐玄宗再也没有出过长安。合*法在长安行之有效之后,又迅速向全国推广,全国都在丰收年景下大量收购粮食,储备粮食。天宝年间全国的储备粮一共达到一亿石,相当于当时四年的粮食总产量。国家的仓库储备着四年粮食产量,你想想,多大的灾不都能扛过去吗?
  
  粮食解决了,但一个社会真正的繁荣还得靠物资流通,物资怎么流通?靠驿站?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回事。中国古代驿站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公文传递和官员来往方便,不是给老百姓用的。那官家的驿站不能用,又需要物资流通怎么办?当时私人经营的私人驿站就象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地发展起来,而且私人驿站还是连锁经营。经营什么?经营驴。你哪位客官到我驿站住宿,我可以给你提供一头驴,你骑着驴去到下一站,就可以把驴扔在那儿,然后在再下一站你再雇一头驴去,再接着一程一程地走。一头驴一天能走多远?也好几十里呢。我们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这个速度已经让人比较满意了。
  
  不过我们知道,这个驴驮人或驮少量物资可以,可是驮大宗货物就不行了,大宗货物运输靠水运。那么,我们刚才讲,江南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像铜器、珍珠等还是江南的好,可当时消费中心在长安,而且物流中心也在长安,怎样才能把江南的东西运到长安呢?当时有一位财政大臣叫韦坚开始想办法,他主持了一项伟大的工程,把从江南到长安的水道彻底疏通一遍,同时在长安城的禁苑之中,挖了一个非常大的人工湖,叫广运潭。这样船从江南就可以一路开进长安城。到天宝二年三月的时候,第一批货船要到达长安城了,韦坚非常高兴,想表功,想让唐玄宗看一看他多能干。他就请唐玄宗亲自参观第一批货物入港。唐玄宗就在天宝二年三月,站在广运潭旁边新修建的望春楼之上,眼看着二三百只新船,从东南方向往长安城驶过来,每一个船都起江南的一个地名。这个船中间装的是大米,两边装的是各地的土特产。每个船头还站立着一位船夫,船夫头戴斗笠,身穿宽袖衫,脚踏草鞋,一副江南水乡打扮。二三百只船连在一起也有好几里地,这么多船得有一个领头,这个领头的船上站着一位艄公,他穿着水绿色的露出一只胳膊的短衫,然后披着一个锦半臂,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小坎肩,然后头上系着红抹额。站在第一艘船的船头,就奔着望春楼驶来。再往这小伙子身上一看,不得了,后面还有一百个美女呢。这一百个美女都是盛装打扮,跟仙女一样,坐在小伙子身后。唐玄守一看,多亮丽啊。心里正在那儿赞叹,这小伙子就开着船到了望春楼下,就忽然唱起歌来,歌中唱到“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舟船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他唱一句,后边那一百个美女唱一句,多热闹啊。唐玄宗一听唱得这么亲切也哈哈大笑。两岸百姓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唐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广运潭盛会。当时整个国家繁荣富庶,通过这一次盛会得到了全方位淋漓尽致的展现,谁说这不是物华天宝,盛世风流呢?
  
  画外音:有历史学家认为,开元天宝时期,唐朝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它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二次繁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那么盛唐气象在蒙曼老师看来,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蒙曼:既然社会也安定了,生活也富裕了,大家就安心享乐吧。所以当时真是歌舞升平,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都有市场。最流行的娱乐活动是斗鸡。因唐玄宗属鸡,他特别喜欢斗鸡,上行下效,全国都风行潮鸡。好多人为了买一只斗鸡,宁可倾家荡产。至于斗鸡,富人和穷伯境界肯定不一样,最有本事的当属唐玄宗,他是皇帝嘛。所以他专门在宫里设立了一个鸡坊,专门养斗鸡,挑了一千只斗鸡搁坊里,这一千只斗鸡都是金毫铁踞,金色的羽毛钢铁一般坚强的爪子,这是一等斗鸡。为了侍候好他的这批斗鸡,唐玄宗还在禁军子弟中挑选了500名青少年给斗鸡当保姆。你看一千只鸡500名保姆,一个人就带两只斗鸡。唐玄宗有本事,可是一般老百姓没这么大力气,怎么办?有钱人家买像样点的。穷人就玩不起真正的斗鸡了,只能玩那种木斗鸡,可是就在玩木斗鸡的穷人里,真正出现了一名玩斗鸡的人才,叫贾昌。本来也是军人的儿子,家里穷,小时候就在路边拿两只木斗欢庆 那玩。正好有一天,唐玄宗巡游看到了贾昌,一看这小孩玩斗鸡有模有样,就特地下令把他也吸收到500个斗鸡小儿之中。这年贾昌才7岁。贾昌对斗鸡很有天分,对鸡什么性格什么品级,他看一眼就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进入斗鸡坊以后,很快就成了这儿的头。鸡经过他的调理就不一样,每次斗鸡比赛结束,这些鸡都按照成绩排名先后在这儿自动排除,强者在先弱者在后,鱼贯而行,自动排着队回鸡舍。大伙儿一看,贾昌把鸡训练得比人还聪明,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神鸡童。贾昌13岁时候和他父亲一块儿陪唐玄宗出行,在路上他父亲发急病死了,唐玄宗当时非常宠贾昌,就特地下令他父亲灵柩回到长安这一路的传递以及安葬费用,统统由国家负责,这是一件休等风光的事,所以当时人看贾昌因为斗瞳了运,眼红得不得了,就编了一首歌功颂德来唱他“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充满了羡慕之情。那这么狂热有点过分,但是咱们也知道,娱乐业发达本身就是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画外音:俗话说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在大唐盛世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危机,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天宝时期,也正是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究竟出现了什么状况呢?
  
  蒙曼:首先,唐玄宗本人对政务不再热心,倦于万机。对于日理万机感到厌倦了,大家知道开元盛世当时能够出现和唐玄宗本人励精图治分不开的。开元初期的时候,唐玄宗为了选好一个宰相,往往是夜不能寐,可是天宝年间,唐玄宗就没这个劲头了,天宝三载的时候唐玄宗有一次与高力士闲聊,“朕不出长安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说我没有离开长安城已经将近十年了,天下也还真就平安无事,所以从此以后我就想清静无为修身养性去了,把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干,你看好不好?他这样问高力士,咱们前面多次讲过,高力士是一个头脑很清醒的政治人物,他一听皇帝这么想,他觉得很不妙,马上就跟皇帝讲,“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说天子不能老呆在京城里,他应该全国到处的巡视,这是古代留下来的制度,肯定是有道理的,更重要的是皇帝绝对不能把权柄随随便便交给哪一个人,如果你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别人了,那么这个人一旦养成自己权威,你皇帝很可能也就驾驭不了了。大家说高力士这样说有没有道理?非常有道理,句句都是好话。如果这还是开元年间的话,唐玄宗应该把这些话好好地写下来,然后贴在御座旁边天天提醒自己。可是这时候已经是天宝三载了,唐玄宗不仅没有听进去,反而生气变了脸色。高力士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一看皇帝变了脸色,他马上吓得跪了下来,跟唐玄宗说“臣狂疾,发妄言,罪当死”说我发昏了,乱说话,真是该死,陛下饶了我吧。唐玄宗一看高力士跟自己好几十年了,吓成这样,赶紧安慰他,还赐给他一杯酒喝,可是高力士酒是喝了,万岁也是喊了,心里可就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了。从此,他在唐玄宗面前说话就再也不敢这么坦率了。这是一个倦于万机的例子。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唐玄宗本来就不是那种事必躬亲型的皇帝,他习惯的是选一个好宰相,然后委任责成,所以这时候他厌倦于做事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宰相的话,应该说政事也不会太坏,可是我们要知道,天宝年间政治方面的第二个大问题,恰恰就是宰相也失去了政治理想,也只懂得顾权保位了。
  
  天宝年间的宰相就是我们提到过的李林甫。我们想想开元初年,姚崇当宰相的时候怎么样?一上来先说,陛下我有十个条件,你答应我就干。姚崇为什么这么硬气啊?其实就是因为他有政治理想,他觉得当宰相就是要为国家谋福利的,如果不能谋福利之话,这个宰相不干也罢,换句话说,在姚崇心里那是社稷为重官位为轻。可是现在李林甫不一样啊,李林甫只要能够顾权保位,让他干什么事都行。所以首先当然要讨好皇帝。李林甫怎么讨好皇帝我们讲过,就是花大把时间、精力、金钱去买通皇帝身边的宦官、妃子这些亲近的人,每天对皇帝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了如指掌。提前知道皇帝的想法了,第二天一上朝,唐玄宗这儿还没开口,李林甫抢先把皇帝要说的话给说了出来,唐玄宗一听,行啊,从来没有一个宰相能跟我这么保持高度一致,这难道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吗?对李林甫是超级满意。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想保住位子,只有皇帝喜欢还不够,你还得确信没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你的不好,要上下一致喜欢你才行。那么怎么保证没有人在皇帝面前说李林甫的不好呢?李林甫想来想去,觉得谏客最危险,谏客最有可能说他的坏话。因为谏客的职业就是挑别人的刺。李林甫刚当上中书令不久,马上如今谏客开会,跟他们说“仿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之,悔之何及“。说现如今,陛下是个明主,我们这些做大臣的,顺着他就行,哪轮得学我们说话啊。诸位你们没有看见过仪仗队里的那些马吗?它们可是着三品的饮料,养尊处优日子处得很滋润,可是只要哪天它敢鸣叫一声,保证就要从仪仗队影响剔出去,那时候卡子可就苦了,后悔可都来不及了。就是威胁这些谏官,告诉他们,你们就像仪仗队影响的马,做做摆设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乱说乱动,你敢乱说乱动,我就有本事把你们赶出朝廷,那时候你就悔之不及了。谏官一看宰相说出这么狠的话来,谁还敢乱说话。皇帝已经不勤政了,皇帝再一味地排斥不同意见,这政治不就要开始走向混乱了吗?
  
  画外音: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到了天宝年间,步入老年的唐玄宗慢慢失去锐意进取的精神,整个身心进入懈怠状态。而这时的宰相是号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的目光和心机决定了宰相班子也出问题。但蒙曼老师认为,这时候,除了政治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导致了天宝时期的衰落。
  
  蒙曼:第三个问题,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不光是政治出问题,社会还出问题。上层人物追求奢侈生活,社会差距拉大。在开元初期,整个社会崇尚艰苦奋斗,开元二年,唐玄宗为了表示自己不喜欢奢侈享乐,把后宫影响的金器银器全部收罗交给国库,给熔化成金挺银挺,就是现在的金砖银砖,藏到国库里,我们不使用这些东西。金银器都被深化了,珠玉锦绣这些奢侈品怎么办?良宗直接把它拢成一堆,放在殿廷之前一把火烧了。表一个态,我当皇帝不喜欢这些奢侈的玩意。有皇帝做表率,上层人物也得纷纷做表率,都表示要节俭。
  
  可是到了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上层人物就再也不那么节俭了,奢侈腐化开始蔚然成风。
  
  这先从皇帝说起。当时财政大臣为了讨唐玄宗喜欢,在正常的国库之外,又给他设立了两个私人仓库,一个叫琼林库一个叫大盈库,跟他讲,这两个仓库放的东西可不是正常的税收,。这都是节余、额外的税收,反正跟国民生产产生无关,你随便花。皇帝有了两个自己私人的仓库,那就阔绰了,赏赐起别人来没了节制。皇帝阔绰了,整个皇族也跟着阔了,唐玄宗的兄弟生活都非常奢侈。举个例子,唐玄宗的大哥宁王,宁王李宪当年把太子这位让给唐玄宗,唐玄宗一直挺感谢他的。他这人政治上从来不多说话,唐玄宗对他特别满意,生活就多关照他。唐玄宗觉得天下的美食,只有御厨里做得最,大哥既然对我这么好,天天让御厨给他送饭去。皇帝赏赐精美饮食,宁王这儿得做笔录啊,一年笔录下来,接受了唐玄宗三百多次饮食馈赠。一年才365天,不就等于唐玄宗差不多天天给大哥送饭。宁王得奢侈点也就罢了,环得也奢侈、精致,宁王爱养花,后花园里种满了奇花异草,他就怕鸟飞过来糟蹋他的花草,于是他就在花园的上空用丝线织成了一张大网,可是仅用丝线织网,网松了鸟会飞进去,如果织得太密,又不透阳光,怎么办?他在网上又缀上不少的小金铃。这下鸟一下来,只要一碰网,这铃就乱响,鸟就会吓得飞走了。他的宝贝花就保住了。你看看差别多大啊!
  
  开元初期是皇帝把金银器给销毁,现在是宁王的花园上挂满了小金铃,皇帝的兄弟都这么奢侈,女儿也不甘落后。唐玄宗开元初期时,对公主们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公主每家只有三百封户,日子过得不富裕。到了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这封户就从三百户上涨到了一千户,平常的赏赐更不计其数。好了,分主有钱就开始攀比了,攀比什么?攀比孝心。她们的爸爸给宁王送好的,他们也从宫外给爸爸送好吃的,不过公主给皇帝送吃的,这不能叫送吃的,这叫进食或上食。《资治通鉴》里记了一笔,说“每一盘辄费中人十家之产”一盘的费用就相当于中等到人家十家的产业。公主们来上食,皇帝这儿也不能无动于衷,得派人接。怎么迎接?有一次一位中书舍人赶上了,前面好几百个小宦官作为先导,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大棍子清道,老百姓如果谁这时候出现在路上你就倒霉了,要是躲闪不及时,就要埃几棍,中书舍人是个文官,平常疏于锻炼,腿脚也不太利落,那天也没少埃棍子。
  
  那大家看看,皇帝这么奢侈,王公大臣这么奢侈,社会风气就变了,民间的富人也就眼红,开始斗富。当时长安城里号称有四个富人,其中首富姓王名元宝,王元宝有钱没处花,王就在自己的花园地上铺铜线,王元宝他们家的甬路全是用铜线夯实而成。为什么要砸铜线呢?王元宝说下雨天省得鞋上沾泥,这明明是有钱烧嘛。
  
  可是我们也要知道这个社会财富一定阶段总是恒定的,有些人多拿多用,有些人就少拿少用。虽然说天宝年间整个社会经济在发展,但是上层社会这么穷奢极欲,还是反衬得老百姓生活比较可怜了。大诗人杜甫写诗最贴近生活,杜甫有两首诗分别描摹开元时代和天宝时代的,特别有名,第一首“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一种多么和谐的景象啊。可是到了天宝年间,这诗句更有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国人讲究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差距这么大,老百姓能满意吗?正因为存在这么多问题,所以中唐的诗人也是政治家元慎在评价天宝年间的时候,他讲“天宝之际,气盛平微”就是天宝年间社会还在继续发展,但是精气神下来了。那么这个繁荣和腐朽并存的时代,还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