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长恨歌之玄宗出世(五)诛杀韦后

唐中宗死后,韦皇后摄政,准备效法武则天,自己当皇帝。为了挽救李唐王朝,三皇子李隆基秘密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然而,要与势力强大的韦皇后展开生死较量,李隆基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风险和考验?在政变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政变虽然有很大风险,但李隆基也并非鲁莽行事。除了争取到太平公主和父亲相王的支持以外,为了避免蒙受“犯上作乱”的恶名, 李隆基还打出了“拯救社稷之危”“匡复李唐”的旗号,以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然而,政变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军事力量,就在李隆基为此忐忑不安的时候,宫廷的军队里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不仅坚定了李隆基政变的决心,也成为他举事的重要契机。那么,军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与李隆基政变又会有怎样的关联呢?

李隆基密谋的这次政变史称“唐隆政变”。韦皇后掌握朝政之后改元号为“唐隆”,寓意是使唐朝兴隆起来,以此掩饰她想要称帝的野心,谁知“唐隆”与“隆基”有一字巧合,竟成为李隆基举兵的预兆,这也是韦后所始料不及的。

然而,就在李隆基准备政变的关键时刻,他的心腹亲信逃跑了,这也预示了政变的成败难测。那么,政变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意料不到的险情呢? 从韦后临朝称制到李隆基举兵仅仅只有十九天,而这十九天的周密策划,也充分显示出了李隆基的胆识和谋略。

在李隆基等人成功进入禁苑后,政变也就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禁苑位于宫殿的北门外,而宫殿的北门之内就是皇帝所在的后宫。要想一举拿下韦皇后,关键就在于守卫在北门的禁军。那么,接下来,李隆基将遭遇怎样的考验呢?

对于这次政变,有学者评论认为,它虽然本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跟以往的一些内争不同,它在唐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李隆基“拨乱反正”的第一步,没有这次政变也就没有未来的“开元盛世”。

那么,李隆基究竟为什么能够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政变的胜利?其中又存在怎样的历史必然呢?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讲述系列节目《长恨歌》之《唐玄宗出世》第五集《诛杀韦后》,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唐中宗死后,韦皇后摄政,准备效法武则天,自己当皇帝,李唐王朝再次陷入吉凶难测的历史节点。为了挽救李唐王朝,三皇子李隆基秘密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然而,要与势力强大的韦皇后展开生死较量,李隆基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风险和考验?在政变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蒙曼教授:李隆基听到崔日用这个说法,他是什么感觉?我觉得,李隆基当时肯定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幸好崔日用这个人两面三刀,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说崔日用政治立场坚定,死心塌地地拥护韦皇后的话,那么李隆基当时的脑袋和脖子就已经分家了,而且我们也要知道一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必审。崔日用作为一个旁观者,他说出这番话来,李隆基也明白,他说得有道理,政变确实是刻不容缓。

   可是呢,要想发动政变,总要先评估一下风险指数,政变有没有把握啊?风险大不大?我们要是替当时的李隆基评价一下这个风险大不大,他在这个时候要发动政变这个风险可是太大了,因为把李隆基和韦皇后两边的力量放在一起一对就知道了,韦皇后的优势相当明显。她有三大优势,第一,韦皇后当时占有舆论优势。因为我们讲过,韦皇后当时已经立了唐中宗的小儿子李重茂当皇帝了,自己是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辅政,她的一切政令其实就是都是以小皇帝李重茂的名义颁布的,这个时候谁要是反对韦皇后谁其实就是反对皇帝,反对皇帝就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这就叫作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说,韦皇后首先就占据了舆论优势。除了舆论优势,她还有什么优势?韦皇后当时还有军事优势。

    唐中宗刚一死,韦皇后就赶紧调集了五万府兵进驻长安,这五万府兵就和长安城原有的禁军体系一块对长安实行军事管制。为了确保府兵,还有禁军之中的飞骑、万骑两支力量的绝对效忠,韦皇后又安排了自己的六个亲信去担任这三支队伍的统帅,那这样一来,这几支队伍就不仅仅是军事过硬了,它还有什么好处?政治合格。所以韦皇后在军队方面是比较拿得准的,这是第二个优势。韦皇后的第三个优势是政治优势,我们讲过,韦皇后很早就开始在宰相队伍里安插自己的人手,所以在当时整个宰相集团之中大多数都是支持韦皇后的,那宰相是百僚之首,一呼百应,韦皇后有了他们的支持,在政治上也是颇为稳妥的。那有了舆论、政治和军事三大优势,韦皇后的势力就是相当强大的了,那韦皇后这边势力强大,李隆基这边又怎么样呢?

  反观李隆基,可以说韦皇后的优势就是他的劣势,他差远了。咱们先看舆论,刚才我们说了当时皇帝已经继位了,而且是唐中宗的儿子,是符合继承原则的,所以这个时候李隆基要想再兴兵宫阙,那就叫做师出无名。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这个时候李隆基在舆论上是处于劣势的。再来看军事,他也不行,虽然说李隆基没少在禁军身上下功夫,在万骑队伍中也有一帮朋友,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朋友就是朋友,朋友在关键时刻能否替你卖命,这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再说了,李隆基交的这些朋友都是万骑的中下级军官,就算他们肯替李隆基卖命,他们有没有足够的号召力让手下人跟着他们走,还是值得怀疑,再者说,就算朋友肯卖命,朋友也能拉起一支队伍来,长安城的防卫是由府兵,禁军中的飞骑和禁军中的万骑三支队伍共同负责的,你只保证了万骑,其他两以军队还是巨大的威胁,所以在军事上也不占优势。再来看政治上,李隆基的谋臣都是些什么人?我们也说过,那也是一群中下级官员,虽然是足智多谋,但是人微言轻,跟韦皇后手底下那些宰相放在一块儿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没有那么大的政治影响力。

  那这样综合起来一看,我们就明白了,尽管李隆基已经尽可能纠集了自身势力,相王势力以及太平公主势力,但是跟占有整个国家机器的韦皇后相比,他还是相当弱势的,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发动政变,那就是胜算很小,但是风险很大。

   画外音:政变虽然有很大风险,但李隆基也并非鲁莽行事。除了争取到太平公主和父亲相王的支持以外,为了避免蒙受“犯上作乱”的恶名, 李隆基还打出了“拯救社稷之危”,“匡复李唐”的旗号,以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然而,政变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军事力量,就在李隆基为此忐忑不安的时候,宫廷的军队里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不仅坚定了李隆基政变的决心,也成为他举事的重要契机。那么,军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与李隆基政变又会有怎样的关联呢?

   蒙曼教授:我们刚才不是讲,韦皇后不是派了六个侄子、女婿这样的亲信去控制军队吗?这六个小伙子都是空降兵,以前没有在军队里干过,没有军事经验,也没有跟军人打交道的经验,可是他们既然派到这儿来了,就得让军人服气,他们又害怕军人瞧不起他们,怎么办呢?就想靠暴力解决问题,想要靠打人来立威,于是有事没事就找荐儿,动不动因为一件小事把手下的兵叫过来打一顿,特别是韦皇后派到万骑队伍中的两个小伙子,一个叫作韦播,一个叫作高嵩,因为他们知道万骑是皇帝的贴身卫队,他们的责任特别重大,所以他们对万骑的管理就特别严格,换句话说,他们要打起人来就是特别地狠。那我们也知道,万骑既然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心里是有点骄傲感的,韦播和高嵩这么一打,万骑整个军营可就炸锅了,军士的情绪都非常地激动。那万骑的两个中级将领葛福顺还有陈玄礼不是早在半年之前就和李隆基搭上关系了吗?眼看着情况是这个样子,他们两个就找李隆基诉苦来了。

    他们两个找李隆基诉苦来了,李隆基当时在干什么?李隆基正跟他的军师刘幽求一块儿商量政变的事,一听葛福顺和陈玄礼的一番诉说,李隆基和刘幽求不由得彼此会心地一笑,这简直就是及时雨啊,政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军队。现在军队开始对韦皇后不满了,这不是天助我也吗?当时李隆基就好言好语地劝慰了葛福顺和陈玄礼一番,把他们打发走了,可是前脚他们走了,后脚李隆基马上就跟刘幽求说了,说:军师啊,现在情况紧急,请您去,赶紧帮我把万骑搞定。

   那我们这样说,可能有人就觉得奇怪了,人家葛福顺和陈玄礼这两个中级将领不是刚刚在你这儿离开吗?刚才人家跟你说的时候,你怎么不直接发动一下把他们搞定算了?为什么还要派一次刘幽求啊?我觉得李隆基这样做可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当时万骑虽然对韦皇后不满,但是这个不满是否达到足以发动政变的程度是并不清楚的,如果这个时候主帅就贸然去发动人家,很可能引起危险,人家不同意怎么办?你不是主帅都暴露了吗?这是第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我们也知道有一句话叫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作为一个领导你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而不是事事都要亲历亲为。那刘幽求是什么人啊?刘幽求是谋臣,鼓动三寸不烂之舌那是他的长项。就好比《水浒传》里头在劫取生辰纲之前,晁盖先让吴用去策动阮氏三雄,是一个道理。果然刘幽求这个人也是不辱使命,到了葛福顺他们面前,把政治大义和功名富贵结合起来,一番蛊惑,葛福顺和陈玄礼他们几个军官就慨然允诺:没问题,我们也早觉得韦皇后不是好东西了,我们愿意跟临淄王干,我们愿意博取这套功名富贵,军队的事情我们来负责。

   好既然搞定了一些万骑的军官,其实整个政变也就进入倒计时了,究竟在哪一天发难?李隆基把这个日子就定在了六月二十日,也就是唐中宗李显死后的第十九天。

   那日子都定好了,我们再分析一下,这个时候发动政变,他的把握大不大啊?仍然是不大。别看有万骑军官支持,把握还是不大,人家韦皇后那边的优势一点都没有变,韦皇后那边的优势没有变,那就意味着他这场政变肯定是不会轻松的。那么是不是真的像我们判断的那样不轻松呢?果然。政变刚刚要发动,第一个麻烦就出来了,什么事情?那也是我们讲过的,就是李隆基手下有人不干了,就是李隆基的心腹保镖王毛仲。王毛仲这个人我们反复讲过了,这是个聪明人,主人想要干什么,他打眼一看就知道。

     聪明人有好处可是也有坏处,坏处在哪儿?聪明人脑袋用脑过度,这时候,王毛仲这个人就分析了,主人二十号晚上要发动政变,他有没有把握啊,分析来分析去,王毛仲觉得是一点把握都没有,那自己应该怎么办啊?王毛仲一想,生命诚可贵,就算是平常主人待我不薄,我也不能去替他送死啊,开溜吧。所以就在六月二十日那天凌晨,王毛仲就跑了,跑到哪去了呢?反正没跑到韦皇后那边,这很不错,但是谁也不知道他藏哪儿了,反正李隆基就找不着他了。我们可以想想,政变还没有发动,心腹保镖就开溜,可以想像当时的情况是多么严峻,可以说这场仗对于李隆基而言那就是铤而走险。

  画外音:李隆基密谋的这次政变史称“唐隆政变”。韦皇后掌握朝政之后改元号为“唐隆”,寓意是使唐朝兴隆起来,以此掩饰她想要称帝的野心,谁知“唐隆”与“隆基”有一字巧合,竟成为李隆基举兵的预兆,这也是韦后所始料不及的。然而,就在李隆基准备政变的关键时刻,他的心腹亲信逃跑了,这也预示了政变的成败难测。那么,政变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意料不到的险情呢?

   蒙曼教授:六月二十日这天傍晚就趁着暮色苍茫,李隆基就带着自己的一帮人,像刘幽求、和尚普润,还有另外一个心腹保镖李宜德等等,几十人个进入了禁苑,进入禁苑干什么呢?来找钟绍京来了。钟绍京我们也讲过,那是李隆基从潞州回到长安之后就结交的一个朋友,当时正担任禁苑总监,而禁苑呢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因为唐朝的禁苑就在整个宫城的正北面,禁苑的南门就是宫城的北门,进了宫城的北门就是皇帝所在的后宫了。禁苑的位置相当重要,李隆基他们现在找钟绍京干嘛呢?就是想借他之方宝地,把钟绍京家作为政变的前敌指挥部。到了钟绍京家门口,李隆基就举手敲门了,就在这个当口,对李隆基的第一个考验就出现了。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钟绍京这时候害怕了,死活不开门,无论李隆基是高声地敲还是低声地叫,反正钟绍京在里面就是装聋作哑就是不开这个门,怎么办呢?正在着急的时候,屋里有一个人说话了就是钟绍京的夫人许氏,许氏夫人就跟钟绍京讲了,你这是替国家出力,神会保佑你的,再说了,就算你现在不开门上,你素日又和他们通谋,你以为以后别人不会找上你来吗?你以为你能躲得过吗?这几句话不多,可是切中要害了,所以钟绍京一下子顿开茅塞,赶紧就把门打开了,把李隆基给迎进来了。《资治通鉴》是这么记的,我在太平公主系列也是这么讲的,可是今天我翻回头来想这件事,我觉得不对,怎么不对呢?我觉得钟绍京不开门这事,没有史书记得这么简单,这个事情另有隐情。现在我觉得,钟绍京他根本就不是政变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他知道李隆基要政变,他也同意政变,但是他并不知道李隆基就要在那天晚上发动政变,更不知道李隆基要把他家变成政变的前敌指挥部,因此李隆基带着人到他门口的时候,对他来讲这非常突然,精神上没有任何准备,这才临时紧张不开门的,那么后来,经过妻子许氏的一番劝说和自己的深入思考,他又把门给打开了,那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这可是跟《资治通鉴》唱反调,我为什么这么想?我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因为《新唐书》在讲到“唐隆政变”这件事的时候曾经把政变得于胜利归功为三个因素。那就是:刘幽求之谋,崔日用之智,钟绍京之果。

     刘幽求是李隆基的军师,说刘幽求之谋我们承认,崔日用在政变之前反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灵活考虑,随机应变,属于一种政治智慧,说崔日用之智对李隆基有帮助,我们也可以认可。可是唯独这个“钟绍京之果”很成问题,那如果按照《资治通鉴》这番记载的话,钟绍京可是一点都不果,相反,你看人家跟他商量好了他临时又不给人家开门,这不是懦弱吗?怎么《新唐书》还要大力表彰这个“钟绍京之果”呢?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这是你猜的呀,还是有什么别的证据?我除了刚才《新唐书》的证据以外,还有证据。《旧唐书 玄宗本纪》里头,开列了一个策划政变的功臣名单,这个名单上面有我们熟悉的刘幽求、葛福顺、和尚普润等等六个人,但是唯独没有钟绍京,我们知道《旧唐书》那是根据《唐朝实录》修撰而成的,那是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最可靠的资料,《旧唐书》如果不记载钟绍京参与谋划的话,那就恰恰证实了我们刚才的说法,钟绍京此前并不知道。

   我们想想,钟绍京不知道的情况下,李隆基带着人就到他们家门口了,就去敲门,就要利用他这方宝地,那是不是一个重大的冒险?那肯定是冒险。那有人肯定要提这个问题,既然禁苑如此重要,既然钟绍京此前跟李隆基又是朋友,李隆基何必要冒这个险呢?他为什么不提前跟钟绍京打好招呼呢?我们仔细想一想,李隆基这样做还是有道理的。我们要清楚,钟绍京他是李隆基的朋友,但他也是个五品官员,我们以前还讲过,钟绍京还写一笔好字,经常能得点润笔费,小日子过得蛮滋润的,因此他的顾虑也就比较多,他又不是一开始参与谋划的核心成员,试想如果李隆基如果提前跟他打招呼,说我就在那天晚上要利用你们家那个地方,万一钟绍京他有顾虑他不干怎么办?不干倒还好,万一他把这个消息泄漏出去怎么办?那李隆基要冒的风险就更大了,所以呢,经这反复权衡,李隆基觉得不如不告诉他,就从天而降,那么钟绍京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反倒有可能考虑不了那么多事,那就顾念朋友的交情替他开门,再退一步讲,就算是钟绍京死活不开门,你想凭李隆基身边带的几十个人,特别是凭他身边还有那个武功高强的李宜德还怕拿不下钟绍京夫妇吗?所以按照李隆基的想法,是钟绍京开门就开门,不开门强攻也得让他把门打开。事实上呢?经过他这么冒险试探,钟绍京还真没用他强攻,果断地决定支持他,把门打开,因此这场冒险也就算是有惊无险。

   画外音:从韦后临朝称制到李隆基举兵仅仅只有十九天,而这十九天的周密策划,也充分显示出了李隆基的胆识和谋略。在李隆基等人成功进入禁苑后,政变也就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禁苑位于宫殿的北门外,而宫殿的北门之内就是皇帝所在的后宫。要想一举拿下韦皇后,关键就在于守卫在北门的禁军。那么,接下来,李隆基将遭遇怎样的考验呢?

   蒙曼教授:第二个考验就是能否取得禁军支持的考验。这个可能有人也不理解,你不是讲葛福顺和陈玄礼这两个万骑的将领决定支持李隆基了吗?没错,军官是支持了,但是他们能否发动手下的士兵支持还是未知数。我们刚才讲,李隆基进入钟绍京家里了,没过多久,葛福顺和陈玄礼他们也就来了。几个人在一块等,等到钟敲二鼓,二更天也就是九点到十一点之间的时候,李隆基觉得这时候人们差不多要睡着了,可以观察观察形势了,推门一看,正好是天降流星雨,硕大的流星拖着白光就从天而降,好像下雪一样。

     那一看到这个天象出现了,马上和尚普润还有军师刘幽求就说了,这是改换天使的征兆啊,我们赶紧动手吧。什么意思?当时气氛是非常紧张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要利用,天象也要利用,这就是一种战争动员。他们这么一动员,也是群情激奋,这个时候李隆基趁热打铁了,对葛福顺讲,说:替国家出力,替自己博取功名富贵的时刻到了,你们打算怎么办?葛福顺说:包在我身上。说完提着刀就走了,到禁军的军营去了。

   我们不是讲韦皇后一共是派了四个将军去安顿禁军吗?两个领导飞骑的,两个领导万骑的,这四个将军除了一个女婿武延秀当时住在宫里之外,其他的三个人都老老实实睡在军营里呢。葛福顺仗着自己是万骑的军官,平常出入营房无碍,大摇大摆地就进入军营了,进入军营看到三个熟睡的将军,他是手起刀落,三刀就把这三个人的脑袋像剁白菜一样给剁下来了。

   其实说到这我们得批评一下这三个将军了,这三个将军真是不读书啊,他们要是读点书,知道点历史的话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丧命了,大家想想三国的时候张飞不就是因为喝醉了酒老打士兵,后来被士兵给宰掉了吗?你想你又打了人了,又防范意识这么差,睡觉的时候身边都不放个眼线,自己也不清醒一点,这不是找死吗?

   那好,拿到了三颗头颅,这时候葛福顺在那大叫起来,说韦皇后毒死先帝,这是篡逆,今天夜里我们就要替先帝报仇,我们就要扶立相王当皇帝,诸位士兵,你们谁要是敢三心二意帮助逆党,那我绝不轻饶,日后必定株连三族。那葛福顺这么一动员,下边士兵怎么反应啊?要知道葛福顺那是万骑的老将领,威望是挺高的,再说了韦皇后派去的这几个将军平常老打人,早就失了人心了,眼看他们的头都在葛福顺手里了,那下边的士兵也就纷纷表态我们没有二心,我们坚决跟着葛将军。这样一来,整个禁军队伍就算是收复过来了。

   那大家觉得这一步冒不冒险?这一步也太冒险了吧,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万一人家那三个将军警惕性高一点,葛福顺没有顺利把他们的首级拿下来会怎么样?还有,万一他把首级是拿下来了,但是士兵没有响应又会怎么样?风险是绝对存在的,可是历史事实就是这两种风险都没有真正发生,葛福顺相当轻松地就搞定了军队。这样一来,政变的第二个考验又顺利度过去了。

   把军队安抚好之后,葛福顺就拿着这颗人头就给李隆基看,李隆基一看也是相当高兴,马上就进行了下一步的布暑,由葛福顺和陈玄礼分别带领一队士兵杀进宫去,而李隆基在玄武门坐镇指挥。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李隆基这时候为什么不和葛福顺、陈玄礼他们一块儿杀进去?为什么还要在玄武门坐镇指挥啊?很简单,因为这时候他们又要面临第三个考验了。那就是禁军能否打得过府兵的考验。我们说过,当时长安城里的军事力量一共是三支,有府兵,有禁军的万骑,还有禁军的飞骑。现在禁军是没有问题了,可是还有府兵,府兵有五万人,在数量上绝对占据优势,那禁军能否打得过府兵,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让禁军先进去,他是有用意的,如果葛福顺和陈玄礼他们进行顺利的话,他就跟进,如果他们进展不顺利,遇到坚强的抵抗了,很可能李隆基就要另做打算了。

     葛福顺和陈玄礼这两个将军进展到底顺利不顺利?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得出一个结论,还是相当顺利的。因为我们刚才讲,在二更天的时候,李隆基还在那看星星呢,军队还没出动呢,可是到了三更天,葛福顺和陈玄礼的军队已经在宫里胜利会师了,这说明他们并没有遇到特别有效的抵抗。

   那可能大家就要好奇了,韦皇后安排的这府兵都干嘛去了?府兵干嘛去了?倒戈了。当时府兵本来是在太极殿宿卫唐中宗的那个棺材的,他们看到万骑杀进来了,是什么反应呢?《资治通鉴》的记载是说,府兵闻噪声,皆披甲应之。他们一看别人杀进来了,他们也披挂上阵,阵前起义了。这样一来,等于说政变的第三次考验也顺利通过了。那接下来的事情不就好办了吗?听到两军会师的欢呼声,李隆基带着一帮人马也杀进宫来,三路人马会合,那就是势如破竹,无论是临时仓皇逃跑的韦皇后,还是揽镜作眉的安乐公主,还是那个首鼠两端故作镇定的上官婉儿都灰飞烟灭了,整个政变是胜利结束。

  那咱们看整个胜利过程经历了那么多波折,是相当不容易的,赶紧论功得赏吧。所以刘幽求在一夜之间就写了一百多道任官的诏书,写得手都软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清晨,一百多新官穿得大红大紫,到外面去大肆炫耀,弹冠相庆。

   画外音:对于这次政变,有学者评论认为,它虽然本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跟以往的一些内争不同,它在唐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李隆基“拨乱反正”的第一步,没有这次政变也就没有未来的“开元盛世”。那么,李隆基究竟为什么能够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政变的胜利呢?其中又存在怎样的历史必然呢?

   蒙曼教授:那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李隆基为什么能够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政变的胜利?首先是《新唐书》所总结的那个原因,就是用人策略,就是“刘幽求之谋,崔日用之智,钟绍京之果”。李隆基别看年轻,但在用人上是颇有心得的,人尽其才,刘幽求用他的脑袋,崔日用用他的随机应变,钟绍京用他的地理位置,还有和尚普润用他的宗教号召力,甚至葛福顺用他的武力,这些人都是人才,能够指挥人才为我所用的这叫什么啊?这叫帅才,叫王者之才。这是第一个原因。

   但是仅仅仅仅像史书那样讲这个原因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李隆基能够胜利还有三个要素。我总结,勇气、运气和人气。先看勇气,李隆基敢于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背水一战,这就是勇气。李隆基是个王子此前没有打过仗,但是他能在唐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弱斗强,这就是一种极大的政治勇气,这种政治勇气其实也就是唐隆政变能够胜利的一个基础。再看第二个,运气。中国古代讲天命,天命是什么?我觉得天命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好运气,那李隆基的运气好不好呢?李隆基的运气太好了。我们刚刚讲过,政变中他经历了三大考验,其实也就是三大风险,每一次考验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想一想,万一钟绍京就是不开门会怎么样?万一葛福顺没有顺利地把那三个将军杀掉,又会怎么样?万一府兵对禁军组织了强有力地誓死抵抗又会怎么样?应当说如果出现这三种情况之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这个政变的形势都有可能发生逆转。可是历史事实就是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这三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这不是好运气是什么?那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运气,人气。

     李隆基的好运气从哪儿来呀?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说法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看起来是老天帮忙,其实和李隆基此前还有李唐宗室此前积累的人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假如李隆基不是半年之前就跟钟绍京交朋友,钟绍京可不可能当时临时决定给他开门,如果李隆基不是很早就跟万骑跟那些禁军的将领攀交情,那些人能替他卖命吗?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韦皇后倒行逆施引起天下人不满,引起了天下人对李唐宗室的同情,府兵能临阵倒戈吗?所以看起来是运气,其实关键因素还在人气。那我们这样一分析就明白了,李隆基之所以取得这场政变的成功,关键因素在于他的软实力。在政治选择面前,在历史选择面前,软实力其实并不软,靠软实力取胜的李隆基一出手就是一记重拳,这一记重拳打垮了韦皇后,也打掉了高悬在李唐王室头上的那柄利剑。那么,政变结束之后,李唐王朝会向何处去呢?李隆基的政治前景又会如何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