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军事历史] 寻找历代迷失的宝藏 作者:月明日(全文完结+TXT下载)

5DFRABKT007B0005.jpg
2013-10-7 20:18


内容简介:

说到“宝藏”二字,很多人可能马上就会浮想联翩。璀璨夺目的金银珠宝的确有资本令人想入非非。在金庸的小说《雪山飞狐》中,涉及提到了闯王李自成的宝藏,小说结尾之际,一群人找到了藏宝洞,见到无数奇珍异宝,几近疯狂。同样,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也以“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宝藏为线索之一。不仅如此,许多武侠、玄幻小说,都围绕一张藏宝图展开情节。

因此,宝藏在人们心中充满了神秘、传奇的色彩。而本书则旨在告诉大家,宝藏并非只存在于小说和传说中。地大物博的中国,真的有无尽的宝藏。

李自成的宝藏相传被其家将野拂受命藏于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而关于野拂上天门山,是有正史记载的,《永定县乡土志》明确写到:“明季野拂自夹山寺飞锡此山(天门山)。野拂为李贼余党,事败,削发为僧,竟逃天诛”。可见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张献忠窖金的可靠记载,就更多了。吴伟业(梅村)在《鹿樵纪闻·献忠屠蜀》中说,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此外,彭孙贻在《平寇志》中、彭遵泗在《蜀碧》中甚至清朝官修的《明史》里都有类似记载。

李自成和张献忠宝藏的藏宝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事败,藏宝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与这类动机相似的本书还提到了公孙述瞿塘峡夔门藏宝、翼王石达开宝藏、以及太平天国湖州藏宝。

还有一类宝藏涉及到我国一些古代城池的神秘消失,例如,云南抚仙湖宝藏与俞元古国有关;楼兰古城在消失千年后,重现“江湖”,带给世人震惊和喜悦;而黑水城曾是古代西夏王朝的军事重镇,“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是如今唯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命名的城市。

介绍中国海域内的沉船宝藏,是本书的又一特色,我国领海面积广阔,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海运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无法避免在危险海域沉船的不幸。在政府的主持下,我国的考古部门近年来成功地打捞了“阿波丸”号、“南海一号”、“碗樵一号”、“华光鞘一号”等重要的沉船宝藏。

以“阿波丸”号为例,打捞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资料记载的40吨黄金,但是仍获得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货物。“南海一号”、“碗樵一号”等沉船上的古代精美瓷器更是价值连城。2006年3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受国家博物馆委托,绘制了一张沉船的“藏宝图”,将浙东沿海的沉船“一图打尽”,以便日后在时机有利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打捞。

毫无疑问,阿波丸上的货物是日本二战时在东南亚地区的搜刮所得。在宝岛台湾,日本人也曾因无法及时运走而在不同的地方埋下大量宝藏,台湾金山乡核电二厂的工人曾经挖出金砖的事实至今还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台湾政府默认这种宝藏的存在,还为此指定了相关“法律”:挖掘出来的财产,60%缴纳“国库”,40%归挖掘者所有。

与海域有关的宝藏,我们还提到了广东上川岛和南澳岛的海盗宝藏。尤其上川岛,大海盗张保仔在岛上藏宝无数,引发出许多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令人不禁心生向往。

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还有四川乐山大佛的佛心藏宝之谜,上世纪80年代,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其情节就是围绕众人在大佛身上寻宝、夺宝而展开的。影片轰动一时,令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更是乐山地区经久不衰的传说。很久以前,真的有游客偶然在乐山大佛的心脏部位看见了一尊小佛的身影,五官甚至清晰可见。

以上比较分散的介绍了本书的重要内容,正文的写作,则是将国内可考的宝藏分到了4条“寻宝”路线里面,寻宝路线一,在我国的北部,由新疆到内蒙;寻宝路线二,在西南部,由四川到云南;寻宝路线三,在东南部,由山东到浙东沿海地区;寻宝路线四则主要是东南部包括台湾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可是说,四条路线将我国自古以来可能有宝藏埋藏的地点“一书打尽”了。

众多的藏宝地点令人眼花缭乱,也有无数人一直在为寻宝消耗自己的精力,“姑姑山挖宝”的许平卿为宝藏耗尽家财,依然一无所获;项里村的村民世代寻觅项羽埋下的12面金锣,至今没有结果;马陵山十字坡守山的孙塘村农民,夜里常被寻宝人的挖凿声惊醒……

然而,宝藏虽多,被寻到的毕竟是少数。我们不得不承认,得到宝藏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放猪拾到金子的谢松年、挖出金砖的金山乡核电二厂的工人、在江边拾到银子的农民、在海底捞到银币的渔民……他们的收获,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此说来,终其一生,为传说的宝藏耗费心力的人,实在是得不偿失。

阅读本书时,在形形色色的神秘故事背后,你也许会领略到些许的地方风情,如果有一天你去书中的某个藏宝地点旅游或探险,一定要留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或许,会有惊喜哦——你会去寻找那失落的宝藏吗?

众多的藏宝地点令人眼花缭乱,也有无数人一直在为寻宝消耗自己的精力,“姑姑山挖宝”的许平卿为宝藏耗尽家财,依然一无所获;项里村的村民世代寻觅项羽埋下的12面金锣,至今没有结果;马陵山十字坡守山的孙塘村农民,夜里常被寻宝人的挖凿声惊醒…… 为了便于读者轻松阅读,本书将国内可考的宝藏分到了四条“寻宝”路线里面,寻宝路线一,主要在西南部,由四川到云南;寻宝路线二,在东部,由山东到浙东沿海地区;寻宝路线三,则主要是东南部包括台湾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寻宝路线四在我国的北部,由新疆到内蒙。可是说,四条路线将我国自古以来可能有宝藏埋藏的地点“一书打尽”了。

TXT下载:

解密中国宝藏.txt (222.53 KB)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书籍目录:

寻宝路线一

第一章 蜀地船棺藏宝

  第一节 蜀人船棺葬的文化根源
  第二节 商业街的船棺宝藏
  第三节 蒲江的船棺宝藏

第二章 乐山大佛藏宝洞

  第一节 筹集万金建大佛
  第二节 佛心藏宝
  第三节 高科技搜寻宝藏

第三章 四川张献忠宝藏

  第一节 普照寺暴富的秘密
  第二节 水藏和千船沉银的记载
  第三节 寻宝案例
  第四节 寻宝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四川石达开宝藏

  第一节 山王坪藏宝之谜
  第二节 刘湘挖宝始末

第五章 四川广汉三星堆宝藏

  第一节 璀璨宝藏的冰山一角

第六章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宝藏

  第一节 施工挖出了“宝贝”
  第二节 金沙遗址的稀世奇珍

第七章 瞿塘峡夔门黄金洞

  第一节 公孙述藏宝之说
  第二节 黄金洞的探宝史

第八章 三峡沉船藏宝

  第一节 银窝滩里有宝藏
  第二节 无限财宝在青滩
  第三节 瑞生沉船崆岭滩
  第四节 长江三峡寻宝难

第九章 武汉徐公馆藏宝

  第一节 清东陵的奇珍
  第二节 处处古怪的徐公馆
  第三节 扑朔迷离的证词
  第四节 宝藏到底在哪里

第十章 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宝藏

  第一节 野拂藏宝
  第二节 观音山寻宝

第十一章 云南抚仙湖古滇国宝藏

  第一节 神秘的抚仙湖
  第二节 湖底古城
  第三节 李家山宝藏

第十二章 云南哀牢山土司宝藏

  第一节 富可敌国的李家
  第二节 土司府的藏宝符号

寻宝路线二

第十三章 山东马陵山宝藏

  第一节 “双山一对直,一溜十八池”
  第二节 放猪拾金的故事

第十四章 江苏铁山寺宝藏

  第一节 托付藏宝图
  第二节 寻宝未果

第十五章 江苏龙王庙行宫宝藏

  第一节 富丽堂皇的龙王庙
  第二节 在乱世中流失的宝物
  第三节 失而复得的铁磬
  第四节 无功而返的寻宝行动

第十六章 太平天国宝藏

  第一节 “圣库”的金山银海
  第二节 金碧辉煌的天王府
  第三节 天王府窖金
  第四节 湖州的窖金

第十七章 杭州千岛湖镇石窟宝藏

  第一节 鬼斧神工的石窟
  第二节 方腊石窟藏宝

第十八章 杭州雷峰塔地宫宝藏

  第一节 激动人心的发掘过程
  第二节 精美的四角金涂塔

第十九章 绍兴项羽字符宝藏

  第一节 12面金锣的来历
  第二节 神秘人要天价破译字符
  第三节 字符的含义有解了

第二十章 浙东沿海地区宝藏

  第一节 海底藏宝图
  第二节 水下探测

寻宝路线三

第二十一章 江西黎川船屋藏宝

  第一节 谜一样的船屋
  第二节 密室藏宝

第二十二章 福建海底古沉船宝藏

  第一节 抢救“碗礁一号”
  第二节 古沉船上的青花瓷

  第二十三章 广东上川岛海盗宝藏

  第一节 处处藏宝的张保仔
  第二节 上川岛寻宝传奇

第二十四章 广东东湖坪曾氏宝藏

  第一节 曾氏银库
  第二节 充满玄机的藏宝图

  第二十五章 湛江硇洲岛海底宝藏

  第一节 海底的银币
  第二节 寻宝行动

第二十六章 南澳岛海盗宝藏

  第一节 寻找吴平的藏宝
  第二节 太子楼的宝藏

第二十七章 南海沉船宝藏

  第一节 打捞“南海一号”
  第二节 “南海二号”惊艳出世
  第三节 国际海底宝藏强盗——哈彻

第二十八章 西沙群岛的沉船宝藏

  第一节 西沙寻宝大事记
  第二节 远海发掘“华光礁一号”

寻宝路线四

  第二十九章 新疆古楼兰宝藏

  第一节 楼兰宝藏之劫
  第二节 稀世国宝不翼而飞
  第三节 楼兰寻宝秘事
  第四节 楼兰消亡之谜

第三十章 新疆和田宝藏

  第一节 东方的蒙娜丽莎
  第二节 热瓦克佛寺的宝藏
  第三节 神秘的玉石宝藏

第三十一章 青海马步芳宝藏

  第一节 马步芳的敛财史
  第二节 宝藏归于何处

第三十二章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宝藏

  第一节 宝藏出土经过
  第二节 法门寺宝藏之最

第三十三章 内蒙古黑水城宝藏

  第一节 黑水城宝藏大盗
  第二节 黑水城丢失了什么

第三十四章 吉林末代蒙古王公藏宝

  第一节 富可敌国的齐王府
  第二节 寻宝失败的农会
  第三节 姗姗来迟的藏宝见证人
  第四节 人命关天的王府寻宝

附录一:野外寻宝的要领和装备

附录二:潜水寻宝的基本知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前言

   说到“宝藏”二字,很多人可能马上就会浮想联翩。璀璨夺目的金银珠宝的确有资本令人想入非非。在金庸的小说《雪山飞狐》中,涉及提到了闯王李自成的宝藏,小说结尾之际,一群人找到了藏宝洞,见到无数奇珍异宝,几近疯狂。同样,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也以“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宝藏为线索之一。不仅如此,许多武侠、玄幻小说,都围绕一张藏宝图展开情节。

   因此,宝藏在人们心中充满了神秘、传奇的色彩。而本书则旨在告诉大家,宝藏并非只存在于小说和传说中。地大物博的中国,真的有无尽的宝藏。

   李自成的宝藏相传被其家将野拂受命藏于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而关于野拂上天门山,是有正史记载的,《永定县乡土志》明确写到:“明季野拂自夹山寺飞锡此山(天门山)。野拂为李贼余党,事败,削发为僧,竟逃天诛”。可见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张献忠窖金的可靠记载,就更多了。吴伟业(梅村)在《鹿樵纪闻·献忠屠蜀》中说,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此外,彭孙贻在《平寇志》中、彭遵泗在《蜀碧》中甚至清朝官修的《明史》里都有类似记载。

   李自成和张献忠宝藏的藏宝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事败,藏宝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与这类动机相似的本书还提到了公孙述瞿塘峡夔门藏宝、翼王石达开宝藏、以及太平天国湖州藏宝。

   还有一类宝藏涉及到我国一些古代城池的神秘消失,例如,云南抚仙湖宝藏与俞元古国有关;楼兰古城在消失千年后,重现“江湖”,带给世人震惊和喜悦;而黑水城曾是古代西夏王朝的军事重镇,“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是如今唯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命名的城市。

   介绍中国海域内的沉船宝藏,是本书的又一特色,我国领海面积广阔,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海运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无法避免在危险海域沉船的不幸。在政府的主持下,我国的考古部门近年来成功地打捞了“阿波丸”号、“南海一号”、“碗樵一号”、“华光鞘一号”等重要的沉船宝藏。

   以“阿波丸”号为例,打捞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资料记载的40吨黄金,但是仍获得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货物。“南海一号”、“碗樵一号”等沉船上的古代精美瓷器更是价值连城。2006年3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受国家博物馆委托,绘制了一张沉船的“藏宝图”,将浙东沿海的沉船“一图打尽”,以便日后在时机有利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打捞。

   毫无疑问,阿波丸上的货物是日本二战时在东南亚地区的搜刮所得。在宝岛台湾,日本人也曾因无法及时运走而在不同的地方埋下大量宝藏,台湾金山乡核电二厂的工人曾经挖出金砖的事实至今还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台湾政府默认这种宝藏的存在,还为此指定了相关“法律”:挖掘出来的财产,60%缴纳“国库”,40%归挖掘者所有。

   与海域有关的宝藏,我们还提到了广东上川岛和南澳岛的海盗宝藏。尤其上川岛,大海盗张保仔在岛上藏宝无数,引发出许多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令人不禁心生向往。

   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还有四川乐山大佛的佛心藏宝之谜,上世纪80年代,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其情节就是围绕众人在大佛身上寻宝、夺宝而展开的。影片轰动一时,令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更是乐山地区经久不衰的传说。很久以前,真的有游客偶然在乐山大佛的心脏部位看见了一尊小佛的身影,五官甚至清晰可见。

   以上比较分散的介绍了本书的重要内容,正文的写作,则是将国内可考的宝藏分到了4条“寻宝”路线里面,寻宝路线一,在我国的北部,由新疆到内蒙;寻宝路线二,在西南部,由四川到云南;寻宝路线三,在东南部,由山东到浙东沿海地区;寻宝路线四则主要是东南部包括台湾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可是说,四条路线将我国自古以来可能有宝藏埋藏的地点“一书打尽”了。

   众多的藏宝地点令人眼花缭乱,也有无数人一直在为寻宝消耗自己的精力,“姑姑山挖宝”的许平卿为宝藏耗尽家财,依然一无所获;项里村的村民世代寻觅项羽埋下的12面金锣,至今没有结果;马陵山十字坡守山的孙塘村农民,夜里常被寻宝人的挖凿声惊醒……

   然而,宝藏虽多,被寻到的毕竟是少数。我们不得不承认,得到宝藏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放猪拾到金子的谢松年、挖出金砖的金山乡核电二厂的工人、在江边拾到银子的农民、在海底捞到银币的渔民……他们的收获,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此说来,终其一生,为传说的宝藏耗费心力的人,实在是得不偿失。

   阅读本书时,在形形色色的神秘故事背后,你也许会领略到些许的地方风情,如果有一天你去书中的某个藏宝地点旅游或探险,一定要留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或许,会有惊喜哦——你会去寻找那失落的宝藏吗?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宝路线一(四川-重庆-湖北-湖南-云南路线)
    
一、蜀地船棺藏宝


     船棺是一种葬具,船棺葬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里,随葬品也装殓其中。安放船棺的方式,又分为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入土中。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礼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一些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特有的葬俗。

     目前考古学者的发现四川地区是我国古代实行船棺葬相当集中的地区。考古学家顾颉刚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古蜀国的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蜀族为首的原居民,在蜀国的地区,留下了大量的蜀文化墓葬,最主要的就是船棺葬。
    
蜀人船棺葬的文化根源

     先秦时期使用船棺进行土葬的民族并不多见,唯有巴蜀地区是我国古代实行船棺葬相当集中的地区,生活在江河海滨的人,善于造船和用船。当他们产生了鬼魂观念之后,便在幻想中把现实生活附加给鬼魂世界,以为死者生前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在那个世界里也同样需要,于是就有了以船为棺的殓葬方式。

     目前发现的船棺,其形状大小多与现在江河中使用的舟船大致相同,故这种葬俗应是近水民族生态环境和水上经济生活的投射。正因地上的河流难于涉渡,使古人幻想在冥界与人世之间,生死异路,阴阳相隔,定有河流作为分野,以船为棺,可以把亡魂送过河去,是生者“入地为安”的心态的体现,实际上也强化了人间与鬼境间的差异。造船技术之所以被移植到丧葬风俗中,意在促成并加快生死两界的分隔,形成一种观念上的各有所奔的情境,以使生者与死者两两相安。

     丧葬礼俗的产生,来源于“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在此之前,人死之后,人们往往弃尸于野。正如《周易·系辞传》中所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而当灵魂观念萌生后,人们便据灵魂与尸体关系的种种想法,以及关于灵魂在阴间生活的幻想来安置尸体,于是产生了各种葬法及丧葬仪式。至于具体采用何种葬式处置尸体和安顿灵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圈可以说大相径庭,从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丧葬文化特色。

     在古人心目中,灵魂与体魄是两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实体。与同一时期中原汉族先民习俗不同,“送魂”是巴蜀先民丧葬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蜀王本纪》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此说在今天看来纯属无稽之谈,但在当时蜀人眼里却真实存在,故蜀地广泛流传着死者亡灵都要经过“天彭门”,以致于出没其中的鬼神精灵时常被人看见的传说。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蜀人存在着强烈的送魂意识。

     蜀人先民打算将亡魂送至何处?从文献记载来看,蜀人亡灵必须经过的天彭门,位置相当于今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山区,以及岷江上游的川西北高原,而这正是文献资料中所指的蜀人祖先的发源地。如此巧合,应是蜀人将死者亡魂送往祖先发源地的明确反映。通常情况下,“送魂”的交通工具就是装载死者遗体的船棺。古代巴蜀人葬具使用船棺,正是在于为死者灵魂提供顺利到达祖先故地的交通工具。

           船棺葬在古代巴蜀一带的出现和流行,首先与巴蜀先民生产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从人们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来看,四川盆地江河与溪流密布,巴蜀先民主要利用河道为交通线,这就必须依靠舟楫,故巴蜀是我国古代使用独木舟的主要地区之一。

     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中,就有关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擅长舟楫的记载。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引《世本》中的记载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箭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独中,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

     这段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其中“土船能浮”及“廪君”率部众乘“土船”沿水路迁徙的故事,则表明巴族确实是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舟船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由于巴人对舟船怀有特殊的感情,故制造和驾驶舟船本领的高低,遂成为能否担当君王的主要条件。

     相形之下,蜀人亦是傍水而居和沿水路迁徙的民族。据《史记·武帝本纪》、《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记载:蜀人祖先乃轩辕黄帝之后,由西北南下定居于岷江和雅砻江流域,后又进入地势低洼、沼泽密布的成都平原。蜀人若不长于舟楫,要沿水路迁移或开发成都平原都是很困难的事。

     众所周知,丧葬行为是在“灵魂不灭”的原始宗教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像生前一样生活和娱乐,人们往往将死者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都与已死的占有者一起殉葬到坟墓中,以便他在幽冥中继续使用。由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舟船是他们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因而死后用船棺作葬具是很自然的事。

    正因为如此,船棺墓中的独木舟,从其大小及制作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用的,可以推测,此种葬具或者本来就是墓的主人生前实用的水上交通工具,死后即以之做葬具……由此可见,以舟为葬具,这或者是表示巴蜀先民“以船为家”的信念,或者死后还需要舟楫的信仰。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商业街的船棺宝藏

     1954~1957年间,四川考古工作者分别在四川昭化县宝轮院和巴县冬笋坝首先发掘了船棺葬,两处共发掘完整的船棺葬墓5座,其余有船棺葬痕迹、并由墓坑、葬式及随葬品可推知为船棺葬者26座。1956年,在成都羊子山及其近郊地区发现了一处战国船棺墓葬。1980年,在新都县马家公社发现了新都战国木椁船棺墓。2000年在成都商业街发现巨型船棺墓葬。2006年四川浦江地区又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船棺葬。

     上述几处地方所发现的船棺墓葬,总数多达90余座。墓葬数量之多,地域分布之集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所有的发现中,以2000年8月成都商业街出土的船棺合葬墓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为精美。

     2000年8月1日上午11时,省委办公厅机关食堂修建掘土到4米深时,偶然发现几段大型乌木,乌木中空,里边似有器物,很多人跑来围观。工程负责人不敢妄动,急忙向上级汇报。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也听说了这件事,并怀疑发现了船棺,马上派成都市考古队到现场去考察。

     成都市考古队于中午12点正式进场作业。此时,四具棺木已显露雏形,初步可以断定这是一处大型墓葬遗址。经过50多天的发掘,墓葬情况初露端倪:竖穴土坑,东北—西南向,多棺合葬;墓长30米,宽21米,面积600余平方米,估计此墓在汉代曾被盗过,至今仍有7具保存完好,若不被破坏,墓中应有棺木30余具。现存有棺木17具,其中,大型的有4具,最长的18米,直径达1.7米,用生长了上千年的楠木制成。

     据推测,该墓为距今大约2200多年的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约战国早、中期)的大型合葬墓。整个墓葬规模宏大,下有墓坑,上有建筑,结构极为讲究。在20~30米的大坑中有序地并列陈放众多船棺,葬具下铺有垫横木的丧葬方式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长达18.8米的整木独木棺,堪称全国之最。

     墓葬中出土的陶器、铜器、竹器、漆器等数以百计,陶器制作精致,火候足。器形有战国早、中期常见的深腹足豆、圜底釜、尖底盏、平底罐以及带盖双耳的瓮等,瓮中还有粮食和果核;铜器中有矛、戈、带钩、削刀、印章,有的上边还有刻划符号。

     出土文物中,漆器尤为耀眼,器形有耳杯、案、器座、梳子、琴等等,均为木胎漆器,纹饰有龙纹、变形鸟、卷云纹等,有的上边还有刻画符号,其色彩之亮丽、文饰之斑斓,令人拍案叫绝。汉代,巴蜀手工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漆器。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当时大城市里,如果有“木器髹(上漆)者千枚”或者“漆千斗”,那么财产“亦比上乘之家”。可见,拥有漆器也是当时财富地位的象征。

     墓中死者有男有女,年龄最大的不超过40岁,最小的仅7岁,其中有的是殉人,即陪葬的人。过去,在成都平原上发现的船棺葬葬具最多也仅两棺。很显然,这不是一家,是从其他地方搬迁来合葬的。   
     整个墓室占地两亩,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工作者在墓葬前墓坑南边发现有带榫头的条形方木。方木呈正方形分布,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7.5米,推测应是建筑基础。在其东西两侧还有各长15米,宽7.5米的边厢。这种条形方木在墓坑上部沿东侧一线也有发现,估计也是建筑的基础部分。

     可以推测到墓葬上还有地面建筑,这恰恰与古代文献上记载我国宗庙及陵寝制度中“前朝后寝”的建筑形式相吻合。而在地面建筑的中央,还有一根须得两人才能合抱的木柱。显然,这不是一般的墓,应该是贵族墓室或者王族宗庙。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浦江的船棺宝藏

   2006年12月6日,考古专家在起重机的协助下,打开了四川蒲江战国船棺葬重达数吨的棺盖,发现棺内有上百件各种陪葬文物,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这座船棺葬是工人3天前在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一处工地下1.5米深处发现的。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船棺葬,出土的大型青铜器都是战国时期的王侯贵族使用的高档生活用具,这些青铜器当时价比黄金,表明船棺主人的身份很高贵。据此推测主人应该是身份显赫的古蜀国贵族。

   虽然船棺周围的土壤呈酸性,又历经2000多年,但这些青铜器器形完整,只有少许破损,该船棺直接用长约7米、直径1.6米的巨大树木剖成。打开棺盖后,棺室内长4.2米,宽1.1米,由于棺盖上有一处方形盗洞,所以棺室内沉积了大量稀泥。考古人员经过一天的努力,将稀泥清理完毕后,上百件铜器、漆器、陶器和木器才得以重见天日。

   棺尾处陪葬的主要是陶器,大量陪葬品主要集中在棺首。其中,船棺内发现的三耳黑陶豆是一种专为陪葬做的器物,该文物带有楚文化特征,在四川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同样在船棺内也发现带有楚文化特征的另一种器物“铜敦”,是一种酒器。

   船棺内出土的几件漆器令人惊叹,这些漆器包括木胎和竹胎两种,颜色鲜艳,非常精美。在战国时代,漆器是有显赫身份的贵族才能用得起的高档用品,因为制作要经过10多道工艺,很珍贵,在当时其价值可媲美青铜器。

   考古人员还在船棺内发现了铜矛、铜刀、铜铃、铜剑等青铜器,以及大量古代长兵器“柲”的木柄。甚至还发现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和桃核。古人下葬时将植物种子和桃核放入棺内,是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也能够丰衣足食。

   青铜器共有5件,包括2件铜釜、2件铜壶和1件铜鍪,器形都很完整,并且非常精美。奇怪的是,这些青铜器并没有放在船棺中,而是呈一字形整齐地排在船棺的一头,最大的一件铜壶高约0.4米,上面有精美的花纹,另一件是略小的“蒜头壶”,铜釜一大一小,小的铜釜口径约0.2米,放在口径约0.3米的大铜釜中。考古专家们认为,这些青铜器之所以没有安放在船棺内,可能是当时的一种葬俗,也可能是为了防盗。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二、乐山大佛藏宝洞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为弥勒倚坐像,面相端庄,坐东向西,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90年。一千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斗转星移,阅尽人间春色的乐山大佛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雄伟的大佛和它古老的历史,让人感到无尽的神秘和向往。再加上“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的民间传闻,更多的人相信大佛蕴含着无尽的宝藏。1962年,维修人员在大佛胸前发现了人工开凿的洞穴,但是未有惊人发现。80年代,有人偶然发现乐山大佛的栖息地,实际是一尊三山相连(乌尤、凌云、龟城山)的“巨型睡佛”,而乐山大佛正处于这尊“巨型睡佛”的心脏部位,和“佛在心中,心中有佛”的说法不谋而合。

   到了90年代,又有游客在大佛的心脏部位发现了一尊“小佛”的隐约身影,头及眼、鼻、嘴等五官身形清晰可见,这尊“小佛”的身影刚好位于乐山大佛胸前的洞穴位置。古时候修建佛像,的确有在佛像上修建密室藏东西的例子,这也是佛教教义允许的。看来藏宝之说并非子虚乌有。那么藏宝洞里藏了什么东西?是谁藏在里面的呢?

筹集万金建大佛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船只。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

   海通四处化斋,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资金问题。没想到开凿之日,地方官吏觊觎募到的金银,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自剜其目吓走了贪婪的官吏,工程才得以顺利开展。

   后人提到乐山大佛的修造,似乎都归功于海通,事实上,海通从筹措到修造仅主持了18年后就因积劳成疾圆寂了,工程就此停了下来。而这18年中,策划和募款的占了10年,实际开凿的时间仅8年,剩下的大部分工程都是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完成的。

   海通主持开凿成形了大佛的头部至胸部,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主持了大佛胸至膝部的工程,大约用了7年时间。章仇兼琼的继任韦皋却主持了“莲花座上及于膝”工程、大佛“丹彩以章”、“金宝以严”的通体上色工程、“像设以俱”的九曲栈道工程、“万龛灯焰”的佛窟其余小佛及韦驮护法神工程,还有犹为艰巨复杂的大像阁工程等,大约耗时15年。

   整个大佛修造工程,除去筹措资金及中途受“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影响的停工时间,实际用于开凿大佛的30余年时间,地方政府主持开凿了22年,承担了近3/4的工程量。

   资金方面,海通仅靠民间募资形式,资金筹措量非常小,章仇兼琼“持俸钱二十万以济经费”、韦皋“以俸钱五十万佐其经费”,先后拿出自己积蓄的部分薪金支持大佛工程,但由于工程巨大,这些只是杯水车薪,大部分工程款动用的是地方财政的税收资金,并且是得到了皇帝恩准的。修造资金有了根本的保证,才使大佛工程得以顺利完工。

   政府的支持还表现在征地手续上,能将凌云山栖鸾峰这块临江的风水宝地,无偿地划拨给海通修造大佛,可见政府对大佛修造工程是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乐山大佛修造工程实质上是一项由民间发起,后演变为政府大力支持的唐王朝形象工程。如今,我们如果提出“建造乐山大佛共用了多少钱”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回答,但可以想象,那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除了资金,整个大佛工程的完工凝聚了几代主持人的心血,也凝聚了广大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当时聚集了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其中有像南朝著名佛像雕塑家僧祐(摄山大像与剡县石佛的雕塑者)和隋朝有名的建筑家李春(赵州桥的建造者)这样高级别的能工巧匠,正是有这些能工巧匠,才能留下乐山大佛这一佛像精品,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瑰宝。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佛心藏宝?
  
  1962年乐山县政府组织建国以后第一次较大规模地维修大佛,修补前胸时,工人发现佛肚前有一个封闭的藏脏洞,它的发现似乎印证了大佛身上有“藏宝洞”的千古传说。这个“藏脏洞”,因位于大佛胸前的心脏部位而得名,是一个高3.3米、宽1米、深2米的长方形人工开凿的暗室。

  洞穴的封门石在两位鉴证人的注视下被打开,室内情形令人大失所望,仅散乱地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废铁和铅皮,开启现场惟一有价值的就是封门石为,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记事残碑,此碑有可能原来是嵌在大佛胸前的。

  现场有两个见证人,一人认为暗室堆放的东西,应该不是原洞穴堆放的,而是被盗后的人为遗留物,且时间不会太远,应该在清末民初。另一个认为,暗室里的“废铁”应是“鎏金铜壶”,“铅皮”似乎是破损的“铅皮经卷”。若此推断成立,则说明暗室里残留的东西应是被盗后残留的原有东西,最近年代也应和封门石碑年代一样是宋代遗留物。

  由于当时的“藏脏洞”被打开后,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随后就被工匠用青砖、水泥灰封闭。如今两位现场当事人说法不一,已无从考证。惟一的线索“宋代重建天宁阁的记事残碑”,因那次维修时移至附近的海师洞保管,海师洞是建造大佛时海通和尚的卧室,文革中洞内的存放物被毁,残碑也下落不明。宋代“天宁阁记事残碑”是近现代史学者一直找不到的一块重要的文物石碑,得而复失令人深感遗憾。

  那么,“天宁阁记事残碑”上的文字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此碑来封“藏脏洞”?大佛胸前的暗室到底是何时所凿?目的是何?被盗前究竟装了什么东西?如此多的疑问几乎成了千古谜团。
  
  专家分析,在佛身上凿洞多见于泥塑、铜铸的作品中,是佛经教义上允许的。藏洞内所装东西一般是粮食——“五谷”及金、银、铜、铁、锡——“五金”。“五谷”象征菩萨保佑“五谷丰登”,“五金”象征菩萨保佑“招财进宝”。还有的佛身藏洞内装的是仿制五脏六腑的器皿或经书帛卷,以此象征“肝胆相照”或“真经永驻”。关键是这些藏洞大都开凿在佛体背部隐蔽处,而乐山大佛开凿的位置在佛心部位,这是前所未闻的。

  虽然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记事残碑”,但不能说明此洞是宋代人开凿并封藏的。从开凿此洞的长、宽、高规模来看,工程量较大,应是唐代同期工程,是造佛时的配套工程,也就是说施工者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个藏洞功能。

  那么这个藏洞究竟要藏什么东西呢?可能是财宝。大佛建成前后募集金银不少,如此大的工程,建成后的佛事活动肯定很多。香火旺盛,八方朝拜,大佛寺庙能收到的捐赠善款、奇珍异宝肯定很多。虽然利用佛身藏宝,况且是在“佛心”,跟佛经教义相违背的,但若是前人考虑深远,佛财归佛,善款专用,将募集来的剩余资金封藏好,留予后人,紧要时开启用于维修,这个解释应该是有点道理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佛中有佛”。通过一些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大佛是以寺庙“能仁院”中的米勒石佛作为“小样”进行凿刻的。海通找匠人依照能仁院中的弥勒石佛凿刻成一尊“丈余高”的“小样”,然后将“小样”请到施工现场,叫匠人将“小样”按1∶13的比例放大开凿。那么大佛修成后,大佛的“小样”应该怎么交待呢?建造者肯定不能让如此重要的“小样”,即大佛的“前身”和“母本”失散了。

  据此推断,大佛藏洞是在大佛修造后期,即韦皋修造时考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收藏“小样”,也符合“心中有佛,佛在心中”的佛经教义。或者也考虑到,百年后大佛残破,后人可以依“小样”重新维修。

  甚至可以大胆想像,海师洞不纯粹是海通禅师的寝室,海师洞最初开凿出来是想作为大佛“小样”的保管室。在能仁寺内依标造“小样”时,海师洞就同时在开凿,“小样”一请出能仁寺就住进了海师洞,这样才能体现对“小样”佛的虔诚。同时“小样”放海师洞便于拜祭和保留。非如此,大佛前后修造达90余年,“小样”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保护,难以长时间保留。要知道大佛依标施工虽仅用了30余年,但其中有50余年停工时间中,没有海师洞停工时的封闭保护,“小样”难以流传下去,而大佛“小样”是统一前后开凿风格的惟一依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可否认的是,“藏脏洞”在历史上曾被多次开启,以致洞内的贵重物品早已荡然无存。也许是在唐晚期会昌五年唐武宗的全国范围内的灭佛行动中,“小样”被掘出顶替大佛而惨遭捣毁;也许在唐末宋初就被盗宝者劫走;也许19世纪初四川军阀陈洪范也组织对大佛维修时就发现了大佛胸前这个藏宝洞,掠宝后再将大佛脚下的“天宁阁记事残碑”移作封门石……

  无论今人作何推断,洞穴内毕竟没有发现过金银财物和“小样”,神秘的大佛,神秘的宝藏,神秘的传说,这个千古之谜有可能被解开吗?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电波搜寻宝藏

   乐山大佛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历经战火、自然灾害,表面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却并不能完全掩饰其千年的沧桑,也不能证明其身体内部没有问题,历史上,乐山大佛经历了多次维修,但是其身体经过的是不同时期、不同材料的修补,这一点令人不安。

   同时,乐山大佛的宝藏迷雾长期以来也让人们困惑不已,出于对大佛“健康”的关注和为人们解惑的目的,2006年6月,中国科学院和当地文管所的专家学者齐聚大佛脚下,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动用先进雷达探测器,对大佛进行“B超体检”,动用先进设备进行检测,更有利于文物保护的需要。

   如同人体内科的诊断需要依赖CT、B超等先进透视技术一样,大佛体内的诊断也需要先进的岩体透视技术支持。用配备短波天线的地质雷达对大佛内部结构、基脚结构进行探测,检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为提供大佛基础加固的评价以及判断乐山大佛能否再经受千年风雨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体检”,中国科学院与乐山市政府从8日起对乐山大佛实施“地质雷达无损检测”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派出了4名专家学者,大佛景区文管所派出了5名专家,另外还招聘了8个工作人员。动用的设备是曾在“911”事件发生后用于搜救的瑞士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搜集到大佛身体各部分何处有破损以及各种修补材料的现状。

  作为古时修建佛像的惯例,乐山大佛的某个部位极有可能藏有密室,用来收藏当时的一些东西,这个传言至今从未得到证实。地质雷达的电磁波将深入大佛内部2~70米,发现乐山大佛内部的秘密,专家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有可能藏宝的空间。

   检测之前甚至有专家称:“我们将会发现乐山大佛内部是否存在佛教法器,如果存在则可能是1200多年前雕凿时放进去的。按照佛教传统,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包括当地民间传说的大佛曾受到过炮弹轰击,都可以通过电磁波检测出来。”

   6月8日,一些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大佛实地考察地形。一些临时聘请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从大佛佛头处往下垂悬梯,而为了保证安全,当地一家保险公司还为高空作业的8名员工免费赠送了总价为40万元的保险。

   正式探测从9日上午开始。9日探测对象是大佛的脚背、双腿之间;10日是对双手和大腿以及胸部;11日对头部进行测试。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们都翘首期待,现代的探测方法能解开大佛的藏宝之谜,然而专家检测完之后,只公布了简单的结果:“目前内部结构都是很稳定的,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对宝藏问题只字未提。看来,千年的猜测、千年的疑问将继续延续下去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三、四川张献忠宝藏

   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南征北战,后以四川为根据地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出身贫寒,幼年随父贩枣,1630年(崇祯三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号称“八大王”。起义军转战山西、河南等地,声势浩大。张献忠喜欢“抢劫”,专抢巨室豪富,达官贵人,也因此获得了巨额财富。

   从1630年起事到1646年兵败而亡的18年间,张献忠凭借烧杀掠夺据说已经富可敌国,“天府之国”的财富可以说被他尽纳囊中,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而已。他曾经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他的富有,二十多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近瞠目结舌。

   1646年,满清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十一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张献忠一死,金银财宝去向也成了谜。张献忠的宝藏,300多年来也一直被人们牢记在心,但是天大地大,究竟宝藏在四川的什么呢?谁将有幸取得这大笔财富呢?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宝藏能否尽在眼前呢?

普照寺暴富的秘密

   四川省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北接岷山,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是个藏宝的好地方,也许张献忠的宝藏就藏在里面!

   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曾率兵在民间搜罗了300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脉,位于大观镇境内。张可旺带领士兵和石匠上山,而山中却没有修建任何建筑物的痕迹,最令人奇怪的是,整整半年的时间,300石匠一个也没有走出来,就这样消失在青峰山中……

   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根据时局的发展,大西国政权已岌岌可危,张献忠也料到如果清军灭掉了大西国,复辟是十分困难的事,作长期打算,必须埋藏财宝,以便将来之需。于是密令最信任的张可旺,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用来藏宝,开采出的石料也许用来修了地宫,也许砌了山洞,剩下的可能掩藏在某处山坳。而采石的工匠,则全部杀害灭口。只是人们不知道,地宫在哪儿?山洞在哪儿?

   普照寺建在青峰山麓,最早建寺的年代已无从考察,只知原寺明末被焚毁。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贡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记》中说:“寺历数朝,世有传人,明末火于献。”明确指出普照寺是被张献忠焚毁的。

   后来重建普照寺的是心莲和尚。心莲和尚突然来到青峰山,建普照寺,是在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和地主武装所杀之后。他的部将张定国却率部转战南北,拥戴朱明王朝一个宗室子弟,打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分别地两湖两广活动了10多年,最后才在清军的围剿下,出境到了缅甸的桂所,坚持反清斗争。

   传言心莲和尚曾在成都昭觉寺参学,数年后认为昭觉寺不适合他的修行,便前往盛名一时的报恩寺挂单,没想到到汉州时,报恩寺遭遇火灾,只剩一片瓦砾。心莲丧气之余,在道旁树下休息,恍恍惚惚中,一个高颧突骨、碧眼赤须的人牵了一匹红鬃大马走向他,拍着他的肩头说:“报恩寺遭劫,蓥华祖师应运迁居,师父何不追随而去?”心莲和尚赶紧双手合十为礼,求指明路。那人让心莲和尚同骑红马,瞬间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有破屋数间,蓥华祖师正盘腿坐在屋中。心莲和尚正欲上前拜识,忽然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至,把他浇醒了。心莲和尚全然不顾雷电惊梦,冷雨浇头,努力地追索、回忆梦境。后来竟按梦境寻觅到了青峰山,建了蓥华庙(普照寺的前身),供奉的是蓥华祖师。

   又有传说,心莲和尚是被青峰山的“金莲宝地”格局所迷,才于此不计艰难破败地开山立庙,弘法妙门。心莲和尚究竟是谁?

   道光年间,普照寺方丈鉴山在未向社会各界化缘的情况下,突然大兴土木,修成占地400亩,殿宇五重,与二十四诸天暗合的24个天井,与黄道周天同数的365间堂舍的宏伟大寺院。这样的大手笔,如果没有数万两银子是断难建成的。按鉴山的说法,是因为有神相助。

   清同治年间(1868年)任灌县知县的钱璋在《重建普照寺并建藏经楼记并赞》的文章中说:“道光庚子,接代鉴山主方丈事,念累世之祖劬思懋建,真功德精诚所结,可格苍穹,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名胜。灵峰于是因旧基而重新之,不加募助,添修广厦数十楹。”一下子修起几十幢房子,石头自己裂开,不雕刻、不搬运,凭空就造成了一座大寺院,都是“天示神奇”吗?显然不可信。

   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普照寺有一个叫果时的小和尚,到与普照寺相邻的雪山寺割猪草时,发现一处地方青草长得十分茂盛,而且今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长出来。此事被方丈知道了,心知有异,不事声张,暗地组织寺内各尚挖掘,却挖出一窖金银。这才有了普照寺大兴土木的资金来源。
  
  将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与普照寺的暴富之谜联系起来,答案呼之欲出。普照寺扩建的石料但极有可能是僧人偶然发现了张献忠开采的石料,并且普照寺不但发现了石料,也发现了张献忠所藏之宝的一部分。

   张定国是张献忠最忠诚的部下,主管粮草后勤,是张献忠的财务和后勤部长。而心莲和尚则是张定国的部下,他奉张定国之命,专程到尚未修复的普照寺开创基业,为保护大西国宝藏。

   作为一个“护宝人”,心莲和尚以蓥华庙为掩护,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以便日后张定国攻入境内时,起出藏宝以资助和响应。然而没过几年吴三桂便奉清廷旨意,率大军剿平了桂所,大西军彻底灰飞烟灭。

   心莲和尚万念俱灰,最终在绝望中死去,也许他临死前向弟子讲明了他作为大西军将领、随“八大王”张献忠和张定国转战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经历,不过肯定没有向弟子说明藏宝之事,否则也不会到了道光年间普照寺才扩建。可能心莲和尚已经心死如灯灭,想把藏宝作为一个谜永远烂在自己肚子里,佛门不是讲究缘分吗?今后弟子们能不能发现和利用这笔藏宝,就看他们的缘分吧。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