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第十五章 江苏龙王庙行宫宝藏 
  
  龙王庙为清朝皇帝的行宫,位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20千米处的古镇皂河。明清两代,一直都把河工、水运看做国家头等大事,而祭祀河神则被认为是水运畅通、御灾捍患的必要保障。在运、黄两河的沿线,祭祖河神、水神、龙神的祠宇很多,但其中规模最大的则是龙王庙行宫。

  该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二十三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2.4万平方米,周围红墙,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廷式建筑群。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5次留宿在龙王庙行宫,并建亭立碑。1983年,龙王庙被划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划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皇帝屡次驾临的行宫,龙王庙曾经拥有无数珍贵的银器、铜器、瓷器、玉器,工艺精美,流光溢彩。清朝皇帝曾多次亲临龙王庙祭祖,庙中原有的匾额、碑刻、书画多出自他们之手,如果留到今天,已是无价的文物。

  可惜大清日渐衰落,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更是战火纷飞,政府对这个拥有国宝的地方根本无暇一顾。于是,大量的国宝被盗、流失,据说有僧人为避免国宝遭到破坏,曾经将一部分藏匿起来,只是后来的人,怎么找也找不到……

  第一节 富丽堂皇的龙王庙

  龙王庙行宫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2.4万平方米,周围红墙,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式建筑群。该建筑群位于古老的大运河畔,北临骆马湖,南接废黄河,东连马陵山。300多年来,龙王庙以其独特的宫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双重围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6大部分。

  最南端为古戏楼,额枋上悬挂 “奏平成”鎏金匾一块,上下门悬有“阳春”“白雪”金匾各一块。该戏楼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初九庙会及皇帝驾临时看戏之用,1976年被拆毁,现仅存1.4米高的石基。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两边有两根六丈高的木质神杆,神杆两边有相对应的“河清”“海晏”牌楼。清朝乾隆皇帝5次下榻龙王庙,都是从“河清”“海晏”牌楼门进出的。

  广场北侧是山门,亦称禅殿。禅殿大门的两旁,置放两尊清朝中前期的皇家石狮,雄狮重2.8吨,雌狮重2.76吨。石狮的造型为前脚直立,后脚盘曲,昂首挺胸,雄强威猛,整个石狮的造型生动,用料考究。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七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过禅门进入第一道院落,中心位置是乾隆下旨建造的御碑亭,平面呈六角形,面积53平方米,12根朱红抱柱擎托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伞状黄色琉璃瓦屋面。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缘由和修建的经过。

  碑身的背面刻有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

  在御碑亭的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建筑的形制、布局、尺度相同,每座建筑面积103平方米。钟楼内悬挂着嘉庆十八年马士魁敬铸的八角铁钟一口,钟重1000多千克。铁钟每只角上铸有八卦图文,钟体上缘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字迹端庄,苍劲有力。鼓楼内,摆放着直径1.4米的大鼓一面,龙铃虎环,鼓声浑厚。乾隆皇帝下榻此庙时,撞钟击鼓,两厢奏乐,以最高礼仪恭迎皇帝的驾临。传说,每当洪水来临之时,龙王庙内钟鼓自鸣,声震数里,及时唤醒人们撤离险境,使百姓免遭洪水之灾。

  第二进院落是整体建筑中心院落。御道上的主体建筑是“龙王殿”,又称“绿瓦殿”。龙王殿是该庙最具特色的主要建筑之一,殿宇重檐歇山,清式龙吻。黄、绿、蓝为主的六色琉璃瓦覆面,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435平方米。殿前白石月台,玉石栏杆。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昔日用来焚烧字纸。月台当中为祭龙台,台中有吨余重的大铁鼎一尊。整个龙王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气韵无穷。

  第三进院落,是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也是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宫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的僧侣们用来读书赋诗和研究佛学的场所,也是皇帝驾临时,文武官员用来处理政务和娱乐休息的地方。

  中轴线北端是禹王殿,也叫观音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重檐硬山,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1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

  大殿的明间南海观音趺坐在莲花座之上。二楼的楼板是由304块纵横组合的绘有龙风呈样彩色画面的木板吊制而成,对对龙风翩翩起舞,多姿多态,各不相同。东西两头暗间,分属方丈室和藏经室,由暗间扶梯登楼即可进入顶层。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院落内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虽经近三百年来风雨剥蚀,柏树、柿树、槐树、杨树仍苍劲挺拔,枝翠叶绿。

  从康熙开始,清朝的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龙王庙行宫的修缮,直到清朝末年还在扩建,庙中原有的匾额、碑刻、书画多出自皇帝之手,各殿中供奉神祉的陈设用具,无不遵循皇帝礼制,爵、豆、觚、尊,三设六供,一应俱全。一切银器、铜器乃至瓷器、玉器均为朝廷御赐,其他的木器、雕像、石刻、清供用品,其数量之丰,工艺之精,无不流光溢彩,精巧奢华,远非一般民间庙宇所能攀比。

  随着清朝皇帝多次临幸,加上岁时祭祖封赏,龙王庙行宫的珍藏不断增多,有些在今天看来价值连城的东西,在昔日行宫中都司空见惯。据说当时各殿神祉前供奉均用铜制宣德炉,总数不下30个。按现在拍卖价格,每个宣德炉均在10万元以上。

  除正殿神像之外,僧人斋舍内供奉的都是一两尺高的銮金铜佛。这种铜佛的价格如今在30万元左右。各种官窑瓷器更是应有尽有,庙里的和尚们还俗以后,还都保留了许多,作为农家盆罐。而一件官窑青花瓷,如今卖上百万元已不是新闻了。另外像乾隆帝5次题诗的真迹,康熙、雍正所题的匾额、楹联、赞语,加上历年所接圣旨、御赐藏经总共有200余件。龙王庙行宫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藏宝库。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二节 在乱世中流失的宝物
  
  辛亥革命前,大清国已是强弩之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龙王庙行宫的僧人们屡屡盗取宫中文物变卖,行宫中珍藏的文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流散。民国初年,社会动荡,行宫好几次遭遇兵匪抢劫。

  1929年,国民党岳继竣部队来宿迁以镇压刀会为名,行烧杀抢掠之时,他们肆无忌惮地抢劫行宫中文物,损失无法计数。其中一个营长还看中了龙王庙寺院慈善堂中供奉的一尊大型玉佛,指示手下将其抬走,谁知抬到镇中火神庙附近,却怎么也抬不动了。

  此时镇中父老乘机求情,并说玉佛显灵了,不愿离开皂河。那军官有些畏惧,只好作罢。那玉佛此后一直放在火神庙里,解放后火神庙一度成为文化活动中心,有人将玉佛放倒,坐在上面拉琴唱歌,后玉佛又被人掀翻到庙内池塘中。镇卫生院在此成立后,又在池塘处垫土,盖成了宿舍,今已无处可寻。

  土改后,龙王庙行宫的庙产湖田全被分给农民,僧人们坐吃山空,于是变本加厉地变卖庙中各种文物古董。当时庙里一件红木条几,只卖二三块钱,一把硬木太师椅还卖不到一块钱,庙周围的农户中至今仍有人保存着当年购买的木器家具。

  其中最令人痛惜的是乾隆龙床的被毁。在临被赶出庙门的那个冬天,龙王庙最后一任方丈戒明和几个小和尚到处找不到烧火的柴禾,只好狠狠心,将龙床从后宫墙上取下(原来龙床是挂在后宫墙上的),用斧头劈开,当柴禾烧锅做饭了。

  这和后来庙里的大禹王神像的遭遇是一样的。“文革”前后,神像全被摧毁,泥塑的被捣掉,石雕的被砸碎,木刻的大禹王神像也被拉下神坛,用斧头劈坏,扔到了街东村部。村部冬天开会,天冷便劈一块神像来烤火,据说一烧满屋香气,一直烤了一个冬天才烧完。

  离龙王庙行宫不远的北边有两座小庙,一为佛家,供观音,称观音堂;一为道教,供天后娘娘,称惠济祠。因道姑和尼姑都是女人,老百姓便统称两个庙都叫奶奶庙。龙王庙行宫被粮食部门征用后,汗牛充栋的经卷、碑帖都被运到了奶奶庙存放。

  当时奶奶庙正殿和两庑中都被塞满了,四周的农户起初都去扯回来当手纸,因为多是宣纸,毛边纸,纸质绵软,所以很受“欢迎”。后来有人将纸抱回家当柴火用,发现火旺而无烟,于是村民们争先效仿,后来某一天街头村老会计做账,遍寻不到演算纸,想到奶奶庙拿些经本,一开门才发现已是空空如也!
  
第三节 失而复得的铁磬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宿迁市文化部门在着手对龙王庙行宫进行建国后第二次抢修的同时,也开始了对龙王庙原始文物流失去向的寻找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开座谈会、拜访知情者、下田头、进农户调查了解,取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1997年夏,在调查过程中,一个姓蒋的民间鼓乐艺人提供了一个线索。他在附近某镇的农具厂厂长家吹喇叭时,曾看过一座铁鼎,鼎上的铭文表明那是皂河龙王庙的遗物。该厂长自称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皂河镇卖给该农具厂的。

  得到这个消息的工作人员非常兴奋。须知当年龙王庙行宫的铁鼎以精铁铸就,两米多高,状如玲珑宝塔,雕龙刻凤,多层飞檐,烫金主顶,可算是宫中一绝。如果能将其寻回,意义十分重大。

  在得到了有关部门同意后,工作人员决定正面接触该农具厂厂长。经过几次谈话,那厂长却一口咬定从未见过什么千斤铁鼎,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还带着工作人员在厂区巡视了一番,的确不存在此物。

  工作人员并不气馁,决定依靠当地的党组织,对该厂长加强国家文物法规知识的教育。后经反复宣传,耐心说服,该厂长终于承认自己的确藏有龙王庙行宫的一件铁器,这是自己买断农具厂产权以后,从农具厂仓库中搬回家的。

  这件铁器绝不是工作人员所说的千斤铁鼎,只是一个状如铁盆的东西,因为不认识就马虎地称之为鼎。这是一个直径2尺左右的大型铁磬,呈盆状,四壁铸有铭文,为光绪年间皂河龙王庙方丈绪控监铸。敲击一下,音质悠长舒缓,非常优美,可谓保存完好。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四节 无功而返的寻宝行动
  
  
  1983年,江苏省有关部门对皂河龙王庙行宫进行了解放后的首次大抢修。这个新闻公布不久,当时的宿迁县文化部门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闸北区的信。写信人自称解放前在龙王庙行宫里做和尚,解放后还俗,到上海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写信之时,已退休在家。

  这名退休工人在信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宿迁解放的前夕(即1948年6月),当时做小和尚的他奉命和其他几位师兄弟,将庙内方丈珍藏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御笔真迹、几大包圣旨,和一些当时认为价值较高的字画、账本等物品全装入箱中,埋入地下。信中指证,埋藏的地点是在后大殿内楼梯拐弯处的正下方,靠墙边向里第九块罗底砖下,中心深度大约5~6尺。

  收到信的宿迁县宣传部和文化部门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个无稽之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头脑中“左”的东西仍占据相当位置,并且文物意识淡漠,认为此事即使是真的也不过是一些“封建糟粕”而已。

  但当时有一位负责新闻科的同志却留了心,他会同了当时负责文博工作的图书馆长,一同来到实地考察。令人失望的是,后大殿早已面目全非了。原大殿是重楼结构,但二楼被解放初期粮食部门拆掉,已不存在楼梯,所以楼梯拐弯处就无从找起。

  另外,地面上早已打上了厚厚的水泥层,第九块罗底砖就更无法确认。并且当时殿内满满地贮存了几百吨粮食,想见到地面都不可能,更别提挖5~6尺了。二人只好作罢。

  直到1999年,江苏省文物保护部门决定对龙王庙行宫进行第三次大规模修复,而重修后大殿也在修复计划之内。恰巧,当年在宣传部工作的那位同志已是宿迁县主要领导之一,同时负责此项工作。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那封信,于是明确指示,在这次修复过程中,一定要多方配合,注意寻找当年可能匿存的文物。

  2000年夏,皂河龙王庙行宫后大殿重修工程动工,地基挖掘工作刚刚到一半的时候,工地上便传来了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施工人员在东墙根处挖出一块残破石碑,工人小心翼翼地将石碑抬出。经研究,这是块记载着龙王庙行宫当时庙产土地情况的纪事碑。这块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龙王庙行宫的源起、经济供给、发展状况,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然而,接下来的施工过程,却并不尽如人意。历时2个月、深挖了近3米的地基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及施工人员过滤普查了所有取出的土层,除了发现大量的瓦砾、瓷片、木炭、石灰等文化层之外,一无所获。

  建筑技术人员和宿迁县博物馆同志认为,即使没有发现上海来信中所说的“御书圣旨”之类的宝藏,也不能就认定当年的上海来信是凭空捏造。尽管后大殿地基挖得很宽,涉及面很广,但毕竟殿中央地面仍没动土,说不定该宝藏正是埋在殿中央了。

  因为不是正式挖掘文物,所以不便专门深挖。根据博物馆人员的比较和分析,发现挖出的文化层中有大量的和此殿原地面建筑相一致的砖瓦石灰等建材碎片,这说明在1957年左右,粮食部门拆掉大殿上层时,已经挖掘过殿内地下部分了。也许,那批宝藏在当时就已经被发现了。

  1998年底,与皂河镇仅一河之隔的王官集镇某村的一位田姓老人,在临终前告诉他的儿子,他当年曾是龙王庙里的守门僧人。在1948年6月,他奉命和其他几位师兄弟,将庙里的银元、银器和一部分金器收拾好,装入木箱中,埋在禅门前的大戏楼东侧。

  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了刚刚组建的宿迁县博物馆。馆里的同志非常重视,在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后,按照田姓老人所讲述的,找到了大戏楼的墙基遗址,在向东若干米,向北若干米的位置开始挖掘,挖了不长时间,就发现了松软的土层,还有一部分可能是用来作标记的石灰粉,但接着往下挖,便空空如也。有着丰富经验的古建筑队技术人员判断这里已经被人盗挖过了,而且盗挖的时间起码在40年以上。也就是说,当初参与埋藏的僧人,很有可能后来偷偷地盗走了这批宝藏。

  但是在这样一个拥有上千顷良田、几十处房舍的皇家庙宇中,众多的珍藏财物不可能由几个人单独行动,埋在一个地方,很有可能是一次多个小组分头行动。那个退休工人和田姓老人也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埋藏地点,这样说来,除了两位老人提供的两个地点外,龙王庙地底下,极有可能还埋藏着宝藏,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十六章 太平天国宝藏 
  
  太平天国(1851~1864)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今南京)。

  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最终仍然失败了,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其次由于是战略上的失误;另外,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主要领导人生活腐化,搜刮财富,剥削百姓,贪图享乐,暴露出了小农阶级的劣根性,已违背了当初起义的初衷和宗旨。

  自从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村爆发后,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城略地,连战连捷,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南京便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都城。天王洪秀全命令下属将各地掠到的宝物放进他的天朝宫殿中,为了搜罗更多的财富,他还开始了可笑的“卖官制度”,只要别人出钱,就能买到“王”位。

  因此,到1864年,洪秀全已经积聚了巨额财富,太平天国兵败南京之后,清朝政府曾下令追缴国库里的财宝,但曾国藩以“城内并无贼库”的回复,否认了天王府存在财宝的推断。太平天国宝藏的去向为后人留下了难解的谜团。

  第一节 “圣库”的金山银海  
  
   研究太平天国战争史的马青云教授说,洪秀全曾经跟外国耶稣会的传教士爱约瑟,讨论天堂是虚的还是实的问题。爱约瑟说,天堂是实的。天堂是用什么东西做起来的呢?实际上就是金银财宝。特别是红宝石、绿宝石,还有碧玉、金子。天堂会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感觉。

  洪秀全听信了爱约瑟的话,决定用财宝建他的人间天堂。于是,为聚敛财富,他在太平天国创建之初,就颁布实施了“圣库”制度。这种制度规定,一般的太平军身上除了极少量的钱财之外,不能多带。凡是战斗当中缴获的所有钱财,全部要上缴到圣库。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库统一配给,百姓若有藏金一两或银五两以上的都要问斩。

  洪秀全还要求入太平军者“贱售家产”,将“田产房屋变卖,易为现款,交给公库”,卖不掉的旧房屋则放火烧掉。他在1857年曾宣布永不封王,但只过了一年多,就又封了自己的亲戚若干。没过多久,他出于削弱诸主要将领尤其是李秀成兵权的考虑,又想趁机大捞一把财宝,让他哥哥代为接受犯了罪而惧怕李秀成惩处的陈坤书贿赂,封陈为护王。

  他自以为这是一箭双雕,是极好的买卖。于是此门一开,许多人纷纷仿效,“买卖”很红火。王封多了,有的王号已封给某人,不久竟再封给另一人。随着王爵大甩卖,干脆取消区别,一律称列王。后来,削价贱卖,封了不少人为尘,就是小王的合写。

  据记载,洪秀全共封了2700多个王,以至占领区不多的城镇,有王爵的人“多如过江之鲫”。2700多个,是否包括尘,已难以考证。洪秀全兄弟甩卖王爵,使想晋封的人拼命搜刮去行贿;得到王爵,便可以合法地进一步搜刮,大建王府,大搞腐败。

  而“圣库”制度在太平天国后期已名存实亡。李秀成在临刑前的供状中说:“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币。王长兄(指洪秀全兄长)、次兄(指杨秀清)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这就说明“圣库”财富其实是洪秀全的“私藏”。

  据说,洪秀全所用的碗筷,甚至马桶、夜壶都用黄金制成,以至圣库曾经黄金告急。他在宫中享乐,很少有时间和心思坐朝,甚至11年里只因“天父下凡”出宫一次。当时南京城里盛传,宫中金银财宝“如山如海”。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二节 金碧辉煌的天王府
  
  洪秀全一边用“圣库”的名义大肆敛财,一边用这些钱财建造他的“天王府”。这项工程,是由“素性机巧”的两名广西工匠宾福寿和张维昆并肩担纲,规划督造,同时,从苏、徽、鄂一带招募了大批“匠作兄弟”,日夜赶工而成,许多材料是拆除明故宫得来的。

  据记载,当年的天朝宫殿壮丽无比。天朝宫殿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周围十余里”;四面数丈高的宫墙蜿蜒环绕,分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宫墙之外,开凿一道宽深近7米的“御沟”(护城壕)。天朝宫殿的规模可与北京的紫禁城相媲美,大致范围如下:东沿黄家塘至利济巷,西临碑亭巷一线,北到杨吴城壕(今珍珠河),南抵科巷一带。

  天王府南部有一巨大广场,最南端屹立着一列黄色大照壁,宽逾300米,上边彩绘着龙虎狮象图案。广场中央,还建有数十米高的一座“天父台”。广场北尽头,“五龙桥”横卧于御沟之上。

  天王府外城的头道大门“真神荣光门”,又名“天朝门”“皇太门”,门前刀戟林立,侍卫森严。外城二道门是“真神圣天门”,门的两侧有亭翼然,各以黄绿琉璃瓦覆顶,取名“吹鼓亭”。“真神圣天门”又是通往天王府内城的头道门,所以也叫“禁门”。

  踏进圣天门,再穿过修长的雨道和“忠义”牌坊,就到了天朝宫殿的核心所在——“金龙殿”。“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按照东王杨秀清的说法,这座“高广几等太和殿(北京)”的构筑,“乃我天王正殿”。天王宝座高高在上,殿前张悬着四盏硕大的红纱圆灯,系“元时宝物也”;重重门户,“间有帘幕,皆黄缎蟠龙,杂缀零珠碎玉”;殿心,赫然一把沉香椅,“大逾合抱,雕镂极细”。据说,屋里陈设的种种珍玩,“俱价值连城物”,甚至有从圆明园流散来的稀世之宝。

  金龙殿后依次是“基督殿”“真神殿”等九进殿宇,第九进殿宇为三层大楼,“顶层绕以阑,阑内置长窗,屋上覆黄瓦,四角悬檐铃,登眺可及数十里”。

  天朝宫殿的最后一部分是“后林苑”,它与内城的东花园、西花园,一起构成了天王府的游乐区。这里奇花异草,台榭亭阁,既有“塘方十数亩”的水池,又有曲径通幽的园圃;既有临风揽翠的石舫,更有“金鱼活泼,荇藻纵横”的“玻璃室”以及“天王消夏处”……苑内,还畜养着虎、豹、孔雀、仙鹤之类。

  1864年7月底,攻入天京(南京)近两个月的湘军首领曾国荃,下令烧毁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大火竟然烧了3天3夜,有诗云:“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事实上3天3夜的大火并没有完全将天王府化为灰烬。

  清人周壳慎在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对所见的劫后天王府有如下记载:“大门前二吹鼓亭犹存,大堂如故,两檐柱朱漆彩画,中楹上悬直匾,嵌金字曰荣光大殿,大堂后穿廊如故……二堂以后屋全焚。验其残墙,似分左右二区。每区大楼五层……楼前各有石船二,长约八九米丈,石船上有木房,已毁。后园有小石山,山有洞。”

  曾国藩心腹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也记有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正月十一日所见的天朝宫殿:“门外左右各有一街楼,相距只一箭地,楼中为影壁,影壁正中一楼,楼北为一楼,尚宏敞,上书真神圣天门,门内数十武,又一门,大小如之,上书真神荣光门。门内一河,上架石梁栏阶,皆刻龙。水北左右两亭,亭北正中伪殿,重檐圆顶,楹题皆泥金绘龙。中设暖阁,如官府堂皇之制。而大殿内穿堂甚长,以北皆毁,零甓满地……自穿堂以后至末层,尚七、八进。最后则三层大楼,梁柱已尽,壁上形迹尚在……满壁绘画。”

  天朝宫殿内的许多重要建筑,如金龙殿、暧阁、穿堂及左右附属建筑和东、西花园等,都没有完全烧掉。保存完好的最早建筑,应是西花园的石舫“不系舟”。1864年,湘军的大火仅烧毁“不系舟”上的木质结构部分,下部船身全由石头砌成,又独立于水中,所以保存完好。

  解放后,船舱上的木质结构多次按照“太平天国风格”修建,两边门柱上的一对彩雕木狮,雄伟健壮,狮子额头上的“王”字颇引人注目,倒看又像“天”字,这正是太平天国雕刻动物装饰中独有的纹饰特征。前舱两扇木雕屏风中的“猴鹿”(谐音“侯禄”)“凤凰”和“麒麟”,精雕细刻,神态生动,还有船头“牡丹”“万年青”及彩绘浮雕等图案。

  西花园的假山也逃过一劫。西花园内假山群主要有四处。第一处假山在煦园西南角,原有东、西两边呈“人”字形石阶可上望亭,下有石洞亦可绕行,而今改造为单边上行,其下空洞已稍作扩大。

  第二处假山在夕佳楼北侧,占地不大,高约3米,为中空山堆式,其下部有一洞,可容数人。在西南有一入口,拾级而上可登至顶部,即可遥望太平湖对岸之忘飞阁、棕榈亭等。

  第三处面积有300多平方米,位于花园东南角,其东端高处有一“六角亭”。

  第四处假山位于花厅与桐音馆之间,四周重叠湖石围绕,呈长方形,长20多米,宽约10米。出入口东西各一,其间只有一条长约百米有余的蜿蜒曲道相联,道光帝特赐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横卧在假山之中。

  有许多珍贵文物混杂于假山之中而得以保存,“纶音碑”“胡待卫衙界碑”等文物均是在假山中发现的。现在总统府中轴线东侧穿堂通往东区的一门额上,有篆书砖匾“旭爽”二字,字已模糊,并有明显破坏痕迹,许多专家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天王府遗物,很可能是洪秀全手迹。另外,还有些抱鼓石、石基等天朝遗物,是近年来不断挖掘后发现的。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三节 天王府窖金
  
  圣库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财富高度集中,为窖藏提供了可能。而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便脱离了群众,避居深宫。如果没有其亲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天王府,天王府是他唯一信赖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话,最有可能就在宫殿地下。

  1864年,湘军进入天京,洗掠全城三日,可说得上是捞尽了地上浮财。天京城陷时,全城的口号是:“弗留半片烂布与清妖享用!”但湘军仍然相信当时相传的天京“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之说,城陷之后,湘军到处掘窖,就是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里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话。

  然而,后来曾国藩在对朝廷的奏折中却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并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难道窖金之说是误传?

  不是误传,天京确实有窖金埋藏,曾国藩在破城后下令洗劫全城,但“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虽然湘军军令严明,但在“破城后,仍有少量窖金,为兵丁发掘后占为己有”。

  天京被攻破后,除抗拒的太平天国将士遇害外,尚有1000余人,即占守城精锐的1/3,随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逃脱,《能静居士日记》卷二十说“另有其余死者寥寥,大半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后即行纵放”。上元人孙文川在《淞沪随笔》(手抄本)中认为“城中四伪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净尽”,但他说的也许是斗筲金银,而大宗窖金下落,并未见有著述。

  相传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抓到李秀成后,非常高兴,用锥尖戳刺他的大腿逼他说出窖金的地点,李秀成血流如注;曾国藩不久从安庆赶到南京,赞赏其老弟“以谓贼馆中有窖金”,又多次软硬兼施,追问李秀成“城中窖瘗(埋藏)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李秀成被俘之后,清朝皇帝也派僧格林沁、多隆阿来南京督促,这也是李秀成被较晚处死的另一个原因。但是李秀成却始终说“国库无存米”“家内无存金银”,不肯透露太平天国天京的窖金去处。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曾氏兄弟没有得到窖金,有的认为曾国藩在李秀成口供一毕,立即处死,是杀人灭口。左宗棠、沈葆桢也上奏弹劾曾国藩兄弟吞没财宝。《能静居士日记》中说湘军“在伪天王府取出金银不资,即纵火烧屋以灭迹”。1866年5月19日的《上海新报》上记载说,曾国藩的夫人由金陵回湖南,护送的船只有200多艘。有什么珍贵的东西需要这么多的船来护送呢?答案是可以想得到的。

  另外,清人有笔记记载,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个翡翠西瓜是圆明园中传出来的,上有一裂缝,黑斑如子,红质如瓤,朗润鲜明,皆是浑然天成。这件宝贝后来居然在曾国荃手中! 可见,天京之战曾氏兄弟受“益”匪浅啊。

  民间还流传着别的说法:在南京,从前有个富丽堂皇的大花园“蒋园”,园主蒋某,绰号蒋驴子,据说他原来只是一个行商,靠毛驴贩运货物。因为有次运军粮,得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垂青,被任命为“驴马车三行总管”。

  天京被围,内宫后妃及朝贵多用金银请人办事,“宫中倾有急信至,诸王妃等亦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埋藏其物”。《红羊佚闻;蒋驴子轶事》则说:“有金银数千箱,命驴往,埋于石头山某所。”蒋氏后来因此发财起家,成为近代金陵巨富。

  《红羊佚闻;蒋驴子轶事》中还说,民国初年,也有南京士绅向革命军都督和民政长官报告“洪氏有藏在某处,彼亲与埋藏事”,由此引起一些辛亥元老国勋的野心,“皆以旦夕可以财为期”,可是雇人四处寻找、挖掘,却毫无收获。  

  南京当年天王府遗址,至今西花园一角还隐约可以看出旧时面貌。南京解放时期,有人听说窖金的事,甚至将西花园中湖水放干,但却一无所获。宫殿内的许多重要建筑,如金龙殿、暧阁、穿堂及左右附属建筑也没有被完全烧毁,至少旧址还在。

  那么,窖金的下落究竟如何?曾国藩兄弟很可能找到一部分,蒋驴子突然致富的传闻很可能也是真的。但天京窖金不可能全数被挖掘出来。当年的核心建筑“金龙殿”依然存在,百年来,从来没有对其地下进行过勘察。“金龙殿”下边到底有窖金吗?许多问题,我们都回答不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四节 湖州的窖金
  
   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古街老巷中流传着太平天国在湖州埋藏财宝的各种传说。人们称那是祖上传下来的说法:湖州太平天国的宝藏有9个大缸,还有13个坛子。有的说是藏在城里头,有的人认为是藏在山里面。传言有可能是真的吗?

  浙江省湖州市位于太湖南岸的黄金地域,当年,太平军占据了湖州城后,这里成为太平天国后勤供给的经济重镇。1864年7月,湖州城西北200多千米外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即现在的南京城被清军攻破。在天京失陷前三个月,天王洪秀全已经病逝。

  而在天京被攻破前,幼天王在众将领和1000多精兵的护卫下,趁着夜色撤出都城。湖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董慧民教授认为,幼天王撤出天京时,上千人的卫队和随从很可能押运着天国的巨额财产来到湖州。

  太平军全盛时期,把浙江苏南全部占领了,而兵败时湖州是太平军曾经占领过的城市当中最后一座城池。也许洪秀全早就预感到失败的后果,但是他并不会完全绝望。于是想找一个地方东山再起,所以,他很有可能让幼天王把太平天国最后的那笔财产带着,往湖州来。

   而在清末的《湖州府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1862年6月26日,太平军湖州守将黄文金将幼天王迎入湖州城,其弟黄文英陪伴左右。

   对于湖州藏宝之说,古钱币研究者陈达农深信不疑。首先他的爷爷曾经说过,在太平巷(黄文金旧宅)附近埋藏着49缸从天京运来的钱币和银两。并且,1954年盛夏的一天清晨,陈达农在太平巷无意中看到两个小孩手里有一件特殊的钱币。他认识两个小孩子,就把钱要过来仔细看了一下,那是一枚比成人手掌还要大的钱币,是两个小孩从石板缝中捡到的。事实上,这是一枚罕见的太平天国“圣库”中的镇库钱,这种大的镇库钱,是非常少见的。这个发现本身就可以为太平天国在湖州是否藏宝提供一个依据。

   不过,传闻黄氏旧宅附近的49缸窖藏财宝已经在民国时期就被人偷盗挖掘了。有个老人说1925年,他10多岁,有两个从上海来的文物富商,暗中买下了太平巷黄文金府内的一处老宅院,并且找到了院落僻静处的秘密地窖,在随后的几天,还挖遍了庭院的各个角落。如果真有窖金的话,也许那时就被挖走了。

   浙江省湖州市文物局局长也认为湖州有宝藏是有可能性的。他认为,埋藏的东西当中,除了财宝外,可能还有太平军撤退前非常机密的文件同其他东西。但是那一带新老建筑都很多,特别是老建筑,所以没办法进行地下考古发掘,只有在建设过程当中加以关注。

  在湖州市文物局,还有一件从未公开的事情:湖州市的文物部门近年来一直在秘密关注着一所小学,这里有可能是当年太平军在湖州的藏宝地点。曾经,有一位上海的老人在生前给祖籍湖州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披露的是老人祖辈单传的秘密:太平军在湖州埋藏财宝的具体地点。老人生前将这封信寄给了素不相识的湖州博物馆馆长,当年30出头的馆长邱鸿炘,如今已经年逾七旬。

  老人的爷爷曾经亲眼见到太平军埋宝,所以传下了这个秘密,在信中,老人写下了爷爷生前口述过的这段经历:

  有一天,我跑到村外很远的地方玩儿,回村时,天已经黑透了,怕被家里大人骂,我就使劲儿地跑,可是跑到离孔庙很远的地方,我就停住了,因为我看到,孔庙里里外外进出着太平军。我知道那是太平军,村里人都知道太平军在附近,他们穿什么、拿什么武器,被村人传得沸沸扬扬。

  但是今天,太平军手里拿的并不是武器,而是铁锹,一堆堆篝火,烧得那么旺,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太平军拿着铁锹挖坑。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很累了,可是那个看似领头的人仍不停地催“快、快……不然来不及了”,士兵们就干得更起劲儿。

  终于挖完了,许多人抛下铁锹坐在地上呼呼地喘气,但是并没有休息多久,他们就在首领的催促下,把一筐一筐的(还是一箱一箱的?)什么东西放到坑里。我那时心里很害怕,可是又好奇,我躲在一棵大树后面,一直看,看着他们把东西放进坑里,再用土埋上,然后用柴草什么的把坑伪装起来,像是没有被人挖过一样。

  直到太平军全部撤走,我才撒腿往家里跑。那天晚上,我母亲果然发了脾气,问我为什么回去那么晚,还要揍我,我一声不吭,不知道为什么对自己的母亲都不愿意说这个秘密。母亲见我怪怪的,跟父亲嘀咕着:“这孩子今天怎么回事儿?不是撞邪了吧?”父亲大声呵斥母亲不要瞎说,母亲给我端来了饭,就再没说什么。

  那天夜里,我做的全是噩梦,一会儿梦见自己去挖那些坑,挖出的全是金子,晃得我眼睛生疼,我抓起金子就跑,眼前却站着一个太平军,拿着刀对着我狞笑;一会儿梦见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挖那些东西,挖出的全是人头,人头热乎乎的,还对我眨眼睛,我吓得扔下它想跑,却怎么也抬不起腿……

  那时,我十几岁,毕竟是个孩子,即使想到坑里真埋着什么宝贝,也怕告诉了母亲,我们一起去挖会挖出人头,我很恐惧、很恐惧。从此,我走路都尽量绕着那个地方走,偶尔也会做些关于那个坑的噩梦,但是我从来没把这件事跟人说过。后来我们搬家到了上海,我就再也没做那个梦。

  老人在信中提到的太平军藏宝地点当年是湖州城内的一座孔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孔庙改建成了南园小学。后来,老人的这封来信也在“文革”的动荡中不幸遗失。

  2001年,南园小学大规模扩建,已经退休的邱鸿炘老人决定给湖州市文物局写信,要求进行重点监控。收到信后,浙江省湖州市文物局局长柴培良马上要求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跟踪监测。他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到那里去二三次。建筑过程持续了三四年,文物局也在这个地方花了三四年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发现宝藏的蛛丝马迹。

   原先的孔庙建筑几经拆建已经荡然无存,但是邱鸿炘总是密切关注老人在信中叙述的藏宝地点。他总是觉得有些地方还没挖到,而宝藏正在其中,他觉得那封信的内容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那是一个值得查的问题。

   太平天国宝藏究竟埋藏在哪里?希望以后会有新的发现。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十七章 杭州千岛湖镇石窟宝藏
  
  千岛湖镇位于中国的上海和黄山之间,隶属于杭州市淳安县。这个一面依山,三面环水的滨湖山城总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它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依傍生态优良的千岛湖的优势,将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好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森林。

  千岛湖镇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3平方米,形成了“湖城相融,湖山相映,翠色起伏”的景观。此外,距今440余年和530年的海瑞祠及蜜山佛教寺庙等33处文物保护单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005年10月,在千岛湖镇发现了大型古代石窟群。在距闹市区1千米多的两座高山的山腰和山洞,竟然分布着20多个大小不一、景观各异的古代人工建造的石窟群。据专家分析推断,这些石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这些石窟,有着众多不同版本的传说。传说之一是北宋方腊起义前挖的藏兵藏宝洞。那么,石窟中真有宝藏吗?

第一节 鬼斧神工的石窟
  
  千岛湖石窟群地处千岛湖镇东庄村的两座高山上,共分布20余个大小不一、景观各异的古代石窟。洞体规模宏大,最长的约2500米。从洞内厚薄不一的石钟乳形成的时间、生长速度、弃渣的胶结情况等技术参数分析推测,综合淳安县人类文明古迹与发展史,浙江省地质专家推断该石窟群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专家还认为,千岛湖石窟群均建在山腰和山顶上,与大多数沿江而建的石窟群不同,具体形成原因还有待考证。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淳安县上古人唯一留下的文化遗迹。

  山腰一个风洞的石窟面积约500平方米。石窟内,正厅、左右偏厅3个区块十分明显,共有3个通风口。特别是左右两个厅,古人生活过的痕迹依稀可见。离开风洞,绕山道往上行约200米,这是个有1000多平方米的较大石窟。进入石窟,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大水池。在离池近在咫尺的平台上方,有一条长约6米、宽约0.5~2米的裂缝直通山顶,而在裂缝下方一侧,则有一小洞曲幽通直,紧挨水池。

  水洞是3个开发石窟中最大的一个,足有1500平方米,也是石窟群中地势最低的一个。石窟中石柱林立,最大的一根要7、8个成人才能合抱。这是个递进式跃层石窟,沿宽敞的大厅拾级而上,是古人的居室。

  在水洞大厅的一侧,有一泓清泉,无论环境多么干旱,始终不干不溢、清澈透明,泉水中还有两三只通体乳白的小虾在游动。据石窟开发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与浙江省地质部门专家入洞勘察时就发现了这些小虾,但始终不见它们长大。

  最令人好奇的是,从居室分布情况来看,曾经居住于此的石窟人等级分明,外层是侍卫间,往里是仆人间,头领的住处最靠里,特别宽大。最前头是侍卫,往里是佣人,最里边才是头领。但究竟是谁曾经居住于此呢?

第二节 方腊石窟藏宝
  
    石窟等级分明的布局,让专家们有了一种怀疑,即石窟是北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带领起义军驻扎的地方。方腊,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青溪帮源洞誓师,点燃起义之火,后陆续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6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北宋朝廷处死。

  据《中国通史》载:1120年秋,方腊在浙江青溪帮源洞誓师,点燃起义之火。方腊向来偏喜凿窟为营,踞洞为寨,这可从他开凿使用过的帮源洞、青源洞、梓桐洞、方腊洞和青溪洞等诸多洞窟得到证明。

  后来方腊率领起义队伍转战于浙江、安徽等地,屯溪石窟群一带成为他的主要安营扎寨之地,所以石窟群中不乏议事厅、休息室、水井等人工建筑。外洞为议事厅,内有安身就寝室,甚至还有囤粮的洞穴,养鱼的水池,舂谷、碾硝的石臼等。

  方腊起义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起义军所到之处,凡捉到贪官污吏,一律处死刑,决不放过,受其压迫已久的广大老百姓拍手称快。对于土豪恶霸,起义军也对他们实行坚决镇压,毁其院宅,没收其家财。义军先后攻占了52座县城,其中包括富可敌国的杭州城,查获的财宝不计其数。

  史书记载,方腊最后兵败的地方在杭州淳安,由此推断,方腊很可能将宝藏藏在了千岛湖石窟,只是如今虽然石窟被发现了,却还是没有宝藏的踪影。难道它隐藏在石窟的某个秘密的角落里吗?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十八章 杭州雷峰塔地宫宝藏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是由吴越国王钱俶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建造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钱俶为妃子黄氏得子祈求平安所建;二是据钱俶自述,建造雷峰塔的目的,是为了奉安“佛螺髻发”。工程于公元972年动工,约在977年建成。

  据明代《西湖游览志》记载:雷峰者,南屏山之支脉也。穹窿映,旧名中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号峰先生。或云有雷就者居之,故又名雷峰。

  清末民初,因盛传雷峰塔砖有避邪作用,盗挖塔砖的人众多。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雷峰塔终因塔砖盗挖过多而轰然倒塌。当时杭州市民闻讯争往观看,万人空巷。倒塌后的雷峰塔仅存底座3~5米的高度。

  1999年10月,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决定重建雷峰塔。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如期落成,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通高71.679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

  2001年3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全国大批文物保护专家云集雷峰塔,主持了地宫的发掘工作。井穴式地宫开启后,人们发现其中存放着无价之宝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第一节 激动人心的发掘过程
  
  据《咸淳临安志》《淳临安志》《湖山便览》记载,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俶之妃因奉藏佛螺髻发(即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一种)及佛经而修建雷峰塔,并将佛螺髻发入藏塔内地宫,同时还放入了大量的供奉品。

  吴越国是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之一,也是杭州作为帝王之都的开始。吴越国王钱氏三代笃信佛教,曾在西湖四周兴建了不少寺塔。2000年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进行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共出土了500多块、大约3万字的石刻佛经和大量的金、银、铜、铁等质地精美的文物。

  如此说来,雷峰塔地宫内应该也会珍藏着当时吴越国的国宝。而考古工作者就是要借重修雷峰塔之际,发掘地宫,让沉睡地宫千年的文物重见天日。地宫,即地下宫殿,亦即“人死后在冥界所居之宫室”。佛塔地宫是佛塔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收藏佛祖舍利、供养法器及安放善男信女的施舍品。

  自隋唐以后,中国的佛塔一般都修筑地宫,用以供奉佛祖舍利及法器,但是由于雷峰塔倒塌时间较长,加之地理环境特殊,因此考古人员花了3个月时间,直到2000年底才在遗址内发现一块重约750千克的巨石。考古人员经过仔细勘测,认定这块巨石下面就是雷峰塔地宫入口。

  2001年3月10日,雷峰塔地宫发掘现场周围大片地区已被封锁,工作人员以外的人无法到达发掘地点。这次开启地宫的挖掘工作共分8个步骤:1.启吊压在盖板上的顶石;2.清除顶石与石盖板之间的堆土;3.作好地宫平面的绘图、摄影、摄像等资料;4.启取地宫四壁最上层的塔砖,暴露地宫盖板厚度,对塔砖逐一编号,以便日后复原;5.揭开地宫盖板;6.作好地宫内部结构,可能出现文物分布状况的绘图、摄影、摄像等;7.清理地宫内的文物,对出土文物逐一编号,做好配套的资料工作,对地宫中可能出现的丝绸、纸张等有机质文物,由相关专家协助启取,确保文物无损;8.探清地宫底部结构,并做好记录、绘图、照相等。

  地宫就在雷峰塔遗址的塔心室正中,当时考古人员已清理了1万多立方米的淤土,呈八角形、中心距离达40米的雷峰塔塔基和塔身第一层残部已全部显露出来,现场加盖了一个防雨大棚。

  塔心室中央已发掘出一个大坑,坑底有一块已经破裂的盖板,面积约为0.9米×0.9米,盖板距离雷峰塔首层2.6米,盖板上压着一块约750千克重的巨石,宽93厘米、厚13厘米,神秘的地宫就藏在盖板下面。雷峰塔地宫的秘密就是被这块巨石“压”了1000多年。发掘方案中将移开这块“绊脚石”作为首要任务。

  地宫入口处支起的辘轳,可以承受3吨重的分量,“对付”巨石游刃有余。面对有可能出土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纸类、丝绸类等文物,保护专家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其实对出土文物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温度和湿度的稳定,因此文物尤其是有机质文物应首先用湿毛巾裹起来放置到专用容器里,再送到专门的实验室中保存。

  地宫开启是从3月11日上午9时正式开始的。考古队员用来提拉巨石的工具是铁链和辘轳。这本是非常简单的工作,但在考古队员眼里,所有的活儿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当挖掘人员将压在地宫洞口的那块750千克重的巨石慢慢移开后,露出了一层浮土,浮土中埋有数十枚刻有“开元通宝”字样的钱币,即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713~741年)的钱币,专家认定是吴越国当时流通的钱币。由于是吴越国王造的佛塔,洒落钱币可能是当时皇室的一种宗教仪式。

  从夯土和大石板粘接紧密程度来分析,地宫应该没有被盗过。巨石下还有一块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周围还有一层砖——盖板原来是嵌在这层砖里的。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卸下每块砖,为了地宫复原时有参考依据,他们将每一块砖都贴上标签、编号。盖板基本清理完毕后,慢慢被考古工作人员翻开,尘封千年的地洞得以重见天日。

  整个地宫为方形,长、宽、高均接近一米,地宫中央赫然放着铁制舍利函,长宽都是32厘米、高50厘米,上面已锈迹斑斑。铁函与墙壁间卡着一尊铜佛像,周围有大量钱币。但是由于地宫曾经进水,淤泥堆积严重,考古人员提取文物时非常困难。一直到下午3时,雷峰塔地宫才出土8件文物。它们是两面铜镜、1个佛像底座、4个铜制的方形镶嵌物等器物,造型都非常美观。其中一个铜制饰物制作精美,上有立体如意云纹,边长约6厘米,厚0. 8厘米,背部形状如钉子。这样的饰物出土有3个,估计是镶嵌在较大的木制器物上的。

  还有一件精美的标准铜镜,是标准的五代十国时期的文物,直径有20厘米,正面磨光,背面有铭文和花纹。正中有一“官”字,铭文写有“都省铜坊”字样和“匠人倪成”字样,是典型的官府制式,可以外卖。铜镜上还印有4行墨迹,大意是说买了这面铜镜以祈福。墨迹可能是因为地宫浸水后,写有墨字的纸张印到了铜镜上的缘故,而纸张早已经化为乌有。

  下午3~4时,为了确保铁函提取时万无一失,考古队员将地宫的一面砖墙拆除,在拆墙时又发现一枚铜制的簪。为确保发掘现场的安全,考古队决定实行封闭式发掘。此后,又从雷峰塔地宫发掘出一座精美的青铜佛像,高约60~70厘米,共有两个底座。底座上有一条龙,龙上有一莲花宝座,应该属国家一级文物。

  晚上10时后,又陆陆续续发掘出不少文物,共清理出文物约34件,其中包括好几个腰带扣和腰带片,腰带扣厚10厘米左右,腰带片则是空心,可用物穿过套在衣服上做装饰用。考古专家们确定这些文物应该是一条带有装饰物的吴越国皮质腰带。除此之外,还有4件玉器,其中有一个很大的手镯。

  由于铁函占地宫约2/3的面积,而且堆积的淤泥掩埋了铁函的底部,取出来非常困难。为起铁函,考古队员把周围的土层小心扒开,从里清出一面用丝织品和纸质品包着的铜镜,但由于进水,外面包裹物已烂得差不多,在纸质品上发现有印刷图案,同时发现一个古人手臂上的装饰品。据推测,铁函中会有铜函,铜函内有金棺银椁,里面应该有一小玻璃瓶,里面装舍利子,文物会相当丰富。100多千克重的铁函被考古人员徐徐取出,专家认为,铁函本身就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要打开它首先得除锈,这需要时间,强行打开会破坏里面可能藏有的宝贝,于是决定对铁函作进一步研究后,在不损伤铁函外部和内部文物的前提下再开启。

  取出铁函后,考古队发现铁函下垫有约4厘米高的铜币和大量丝织品,如此估计地宫内撒有五六百枚的铜币。经过18个小时的连续鏖战,凌晨三时多,雷峰塔地宫发掘工作终于告一段落。虽然地宫的整个空间还不到1立方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狭小的空间内竟然藏有如此之多的精美文物,考古人员陆陆续续发掘出了铜镜、铜质如意云纹饰品、青铜莲花座佛像、罗、玉器、玛瑙、琉璃、铁函(舍利函)等近60件各类珍贵文物;还有近千枚“开元通宝”钱币,数量之多,令人称奇。

  所有出土的文物被全部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库房保存,等待进一步清理、鉴定。库房里恒温、恒湿,与地宫的环境相仿,不会对文物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最大的一件文物——铁函尚未打开,所以地宫的秘密还不能说完全揭开。这样一来,雷峰塔下所有秘密的揭开就只等着打开那个佛教称为“舍利函”的铁箱子了。
  
第二节 精美的四角金涂塔

  专家徐苹芳认为,雷峰塔下藏有佛祖的“发舍利”(又称“佛螺髻发”)是有文献记载的,同时前期发掘中出土的《华严经》题跋残碑也证明该塔是为了供奉“佛螺髻发”而兴建的。“佛螺髻发”可能是头发,也可能是头发经火化后形成的物质,但它们都是通常所说的舍利的一种。再加上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宁波天封塔地宫发现了“佛指舍利”,所以雷峰塔地宫的这个铁函里很可能是有佛舍利的。

  徐老还说,佛塔地宫在早期比较简单,唐武则天以后就渐趋隆重,譬如对舍利子的存放就相当讲究,一般是把舍利子放在玻璃容器中,然后再套上金棺银椁,最外面还有一个石匣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雷峰塔地宫内的佛螺髻发也应当是如此存放。

  徐苹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曾经主持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从20岁就开始考古,至今已与“古董”打了近60年交道的徐老堪称我国宋元考古的权威。那么他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呢?

  3月15日,雷峰塔地宫考古队的专家们共同打开了这个神秘的铁函,开启现场被安置在浙江省博物馆山洞库房内。晚上7时,专家经过对扣边的除锈等多道工序的处理后,将罩在铁函底板上的盖子垂直往上提,平移到一旁。

  开启还算顺利,没有想象中的困难。铁函终于打开了,只见一座精美的四角银色鎏金塔夺目而入。地宫早年肯定进水了,因为舍利塔底部水锈斑斑,而上半身光彩依然,完好如新,非常漂亮。生活在函底的无名小虫,受了惊吓,慌不择路。

  鎏金塔是鎏金银质,塔高35厘米,底座为方形,边长为12.6厘米,塔上有水锈,在塔的四面饰有佛祖故事题材的浅浮雕。塔身四角有四根山花蕉叶,塔身正中矗立饰有忍冬、连珠纹样的五重相轮。这样保存完好的金涂塔在我国十分罕见,代表了吴越国的最高水平。通过塔四周的镂空部分可以看到塔内藏有佛螺髻发的金质容器。专家推断,金涂塔塔身内的金质容器里,应存有佛螺髻发舍利。

  除鎏金塔以外,还有铜镜、鎏金银盒等6件文物。镜钮上有丝带穿系;铜镜上置有鎏金银盒,高14厘米,口径20厘米,饰有双凤缠牡丹纹样,四周等距分布“千秋万岁”四个楷字,金涂塔就放置在盒上;银盒旁绕一皮带,带扣完好,皮革已朽但可见痕迹,上有银质镶嵌饰品,这个皮带是有机质文物,最难清理,专家花了很多时间,才取出来;另有一个完好的蓝色小玻璃瓶;一件直径26厘米左右的镂空圆形银饰,尚不知名,陷在丝织品中,很难揭取。

  函内底部还发现了丝织品的痕迹,但已腐烂成泥状,一件容器里还留有积水,说明早年地宫渗水后铁函也进了水。晚上11时,铁函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在专家灵巧的双手中,宝塔、盒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