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水藏和千船沉银的记载
  
  成都一带流传着“石牛和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的民谣。意思是说:只要找到锦江下的石牛和石鼓,就能找到张献忠窖藏的万万两银子,有人找到的话,买下成都都不成问题。

  吴伟业(梅村)在《鹿樵纪闻•献忠屠蜀》中说,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彭孙贻《平寇志》卷十二引查继佐的话,也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下穿数仞,实以黄金宝玉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填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水藏’”。两书中,一称“锢金”,一称“水藏”,当属于传闻异辞。彭遵泗《蜀碧》卷三也记有此事,作“锢金”,但没有提及窖藏的数量。

  除了私家著作外,清朝官修《明史》的编撰者也对这条史料持肯定态度。《明史•张献忠传》说:“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陈克家继他祖父陈鹤完成的《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可见,张献忠的确曾经出动大量人力,以治理水灾为名,在锦江筑起高堤,然后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无数金银财宝埋入坑中。再重新决堤放水,淹没埋藏珠宝的地方。至于坑旁是否筑起石牛和石鼓,并以此为记号,就不得而知了。

  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彭山县有一个美丽的小镇江口也镇流传着一首歌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含义和“石牛和石鼓”一说大体相同,只不过这个是说银子在有石龙对石虎的地方。

  相传大西军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从新津出发,沿岷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就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大西国押运船只的兵将眼看敌不住清军的围攻,于是凿沉船只,弃船登岸而逃。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想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登上还未完全沉没的一些大船,却发现船中装载着的全是石块。

  无疑,这是张献忠的障眼法。那么,彭山境内有没有沉银呢?

  《蜀碧》载:“(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相传1646年,张献忠的部将刘进像吴三桂一样弃关把清兵引进了四川,张献忠见势不妙,决定弃都,“携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率部十万向川西突围。问题是,带着金银的军队如同带着美女一样怯战,转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装杨展,被杂牌军杨展大败,千船金银也在争战中沉入江底,张献忠只带少数亲军突围成功。

  而令人倍感神秘的是,江口镇石盘山的石龙沟中,真的有“石龙对石虎”。与歌谣完全吻合。清嘉庆《彭山县志》记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鳞甲峥嵘,有持雨拿云之势,长三、四丈许,若经神工鬼斧者然,与石虎相对”。在石盘山上的山路尽头,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石虎的虎身仍清晰可见,只是部分头像已经被破坏。

  《蜀难纪行》中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是后来张献忠部队遭到了阻击,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彭山县江口镇境内水域到底有多少当年张献忠的沉银?据《蜀难纪实》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因为当时张献忠船队遇到阻击时,沉船堵塞了江道,使得大部分的银两都沉没于此。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寻宝案例
  
  300多年来,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自然大有人在,连清朝政府也费过一番脑筋。并且不只一次地付诸于行动。《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可见清政府这次组织的大规模的打捞行动,确有所得。不过后来的事实说明,清政府的打捞显然并不彻底,没有将“载盈百艘”的沉银进纳囊中,事实上,当时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仍有部分沉银在江底,静待发掘。

  清政府再一次的行动就没那么幸运了,《清文宗实录》卷八十九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曾派某道员到锦江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窖藏的确切地点而中止。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又旧事重提,由吏部尚书等代奏,呈请寻找这笔财宝。他说亲眼看到彭山、眉山居民捞到张献忠遗弃的银子,“其色黑暗”,听说“曾经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以此来证明张献忠窖藏之事并非子虚乌有。当时正值太平天国革命高潮,清政府财政困难,咸丰皇帝于是动了心,命成都将军裕瑞“按照所呈各情形,悉心访察,是否能知其处,设法捞掘,博采舆论,酌量筹办”。但也是枉费心机,一无所获。

  政府出面组织的打捞行动尚无所获,可以推测民间的打捞更难成气候,尽管如此,还是有无数人求“财”若渴。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当属民国时期杨白鹿的打捞行动。

  杨白鹿(1872-1948),本名承伊,后改名钧,清代贡生、同盟会员,1920年前后,当过四川省长赖心辉的秘书长,1934年脱离军政生涯,从事医学,任成都国医学院教师。清末有一姓杜的官场人物因犯了事儿走投无路,投靠了杨白鹿,受到他的热情接待,一住就是几年。

  姓杜的这个人临走前的一个深夜,为报答知遇之恩,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子转赠于杨白鹿,内藏张献忠埋银地点图样,并告诉他这件宝物是当初参与埋银的一个石匠画成简图交给孙儿带走,后来落到杜家,珍藏至今,希望善为运用。杨白鹿接手后30多年,从未向任何人泄漏。

  1937年冬天,住在成都陕西街的杨白鹿,首先将张献忠藏银图纸向好友,当过师长的马昆山透露,取得共识,认为这件事大有可为,后由范绍增出面奔走商磋,成立“锦江淘江公司”,开展打捞工作。他们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终于推断出埋藏金银的地点是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又点左侧接近江心的江边,于是在1938年冬季趁河水较小,加速加挖,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年秋水退后又继续,上百人前后历时十多个月的辛勤劳动,果然挖出了石牛石鼓。随后却只发现了三大箩筐已经锈成块儿的小铜钱,“金银万万五”杳无踪影。轰轰烈烈的挖银事件,只好草率收场。

  锦江捞银没有结果,但是随后的几十年中,彭山县江口镇的渔民在撤网捕鱼时,却捞起过银制的元宝,上面有当时成都府库的烙文,可知300多年前的千船沉银所传非虚。

  1990年8月,渔民邬长福网得大小银锭各一,大者3斤,小者一两;1998年7月,彭山县灵石乡村民张志华在河中淘沙,还曾淘出一个银鼎来;彭山县文物管理所现藏江底沉银两锭,各重约1850克,长20厘米,高10厘米,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当地人在修建江口加油站时发现的。这两锭官银都重约3斤7两,为元宝状,两锭上都有文字痕迹,其中一个刻有"闵杰囗(最后一字不清)"字样,可能是工匠或工厂的印章。

  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一施工队在江口镇岷江大桥下游200米处“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挖掘机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它为破解张献忠在此“千船沉银”之谜找到了证据。

  4月20日上午,彭山县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一派忙碌景象。10时30分左右,一辆挖掘机照例从河床3米深处掘起一铲砂土,可是伴随这铲砂土落地的,还有一截黑不溜秋像朽木一样的东西。这朽木从挖掘机斗子里滚落到地面后,眨眼间,一枚枚乌黑发亮的“铁砣砣”撑破朽木的肚子滚了出来,正在一旁拣拾“白石头”的一农民不禁惊叫:“银子!银子!”

  毕竟300多年过去了,泥封日久,银色略显暗淡,但当年银锭(元宝)真有这么大,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银锭乌黑中泛着亮光,其边缘虽有些残损,但清晰地刻有"崇祯十年八月"(1637年)的字样,介于张献忠在米脂起义(崇祯三年,即1630年)与在四川凤凰山中箭身亡的时间(顺治三年,即1646年)之间。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

  尤为可贵的是,文管人员在现场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盛放官银的木桶。这个木桶是将树干掏空后,两块合二为一,直径约25厘米厘米,长约130厘米,两头用铁箍箍上,经比照,刚好可以放进10锭官银。当地民间一直传说盛放官银的器具是将青杠树挖空后,合在一起而成的。文管所一直没法证实这个传说,现在可以初步证实民间关于盛放官银器肯的传说是正确的。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寻宝可行性分析
  
   “老虎滩”张献忠千船沉银的消息在海内外传开后,立即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既然沉银已被证实,那么如何打捞沉银、打捞需要多少资金也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如此巨额金银,对国家来说不仅是一笔物质财富,也是研究明清之际历史的极重要的文物,其价值之高自不待言。虽然在300多年的时间内,沉银会因各种原因而跑离原地,但“苹果掉下,离树不远”,就目前国内先进的探测、打捞技术而言,适于用“老虎滩”沉银的打捞手段还是较多的。对地下20米深的地方进行采掘作业,工程投资一般为200万元左右,但是江面操作,不可知因素很多,加上气象因素干扰,投资可能更大。

   打捞专家大致已有下列设想:“老虎滩”附近约2000米的沉银区域目前正处于枯水期,水深仅1~2米,河床宽约50米,若让河水改道而走,河床便全裸,排干积水,露天挖掘,可能很快就有结果。此举“直捣黄龙”,直截了当,但投资较大,资金短缺是实施的瓶颈。

   也可以用截流的办法,沉银的那场战争发生于农历七月,正值丰水期,据此推算,当时水深约10多米,而结合300多年来川西地区的水文气象特征推测,埋在“沉银”上的泥沙不会超过20米。府河水流量近年来已大逊于往常,水量既然偏枯则干脆截断上游,裸露下游发掘即可,这样投资小,见效大。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四、四川石达开宝藏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生于1830年,广西贵县客家人。自幼好学,少年时就有侠士侠风范,史式在《石达开传略》中写到“(石达开)自持门户,勤读书,娴武事,力耕作,并货殖。为侠任气,排难解纷,遂为乡里所重。时万方多难,达开既愤清廷之无道,竟不赴试。有洪秀全、冯云山者慕其名,星夜访之,约举大事。达开慨然允诺,毁家纾难,聚义金田。”

   石达开16岁“被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封王。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天国祸起萧墙而内乱不息,北王韦昌辉竟然屠杀了领兵在外且战功赫赫的翼王石达开的家人。

   石达开为复家仇而杀灭了韦昌辉,却也因此开罪于洪秀全,遭到了洪秀全的猜疑与忌恨,最后石达开被迫率领本部军马十多万人负气出走,太平军从此分裂;石达开出南京后,被曾国藩的十几万清军一路穷追猛打,渐渐进入死角。终于停步在大渡河畔,前有大渡天堑,后有追兵,进退无路,陷入绝境。石达开冀图“舍命以全三军”,赴清营谈判,在成都遇害,年仅32岁。从此,大渡河成了太平军石达开的悲剧之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相当悲惨且遗憾的一页。

   石达开率军出走时曾带走了大批金银财宝,并在大渡河战败前夕,曾把军中巨量金银隐匿,这笔巨额财富随着石达开的死没了消息。传闻中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张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语,只是这隐语至今无人可破。石达开藏宝数额巨大,已经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五大藏宝之谜之一。那么宝藏究竟藏在哪里呢?这个谜能否解开呢?

山王坪藏宝之谜

   近年来,有传闻说石达开的宝藏在重庆市南充县山王坪,说的有理有据,说宝藏以 “太平山”为标记。“太平山”并不是山,是石达开在藏宝后,命部下在藏宝地旁边的悬崖壁上凿出的三个大字。至今,山王坪的老百姓中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只要找到了“太平山”便能找到石达开的藏宝洞。为什么说藏宝地在山王坪呢?

   要从石达开的“爱妃墓”说起,这个爱妃原是石达开的贴身卫士,武艺超群,几次遇险舍身救主,深受宠信,后被封为妃,随翼王鞍前马后,转战南北。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石达开率军入川,到了一个镇子外,知县大人闻讯后,慌忙命令士兵团练,号称万人。可惜知县和临时被拉去练兵的人都不熟悉军事,所以士兵防备松懈,军纪涣散。

   妃子主动请缨,带领数十个手下,化装成走江湖的卖艺人,在赶集的日子,混杂于进场的人流中。她走街串巷,探得虚实,便示意随从,准备突袭。妃子一拳将防不胜防的巡街清兵打倒在地,拖至无人处,脱其衣帽穿戴在自己身上,假称探得消息,入营报告,说太平军已经攻进了镇里。知县正手挥纸扇正与一管带夸夸其谈,说贼军不敢前来送死,闻报还装模做样,呵斥其虚妄,厉声责问:“贼人在哪里?”妃子马上答道:“我就是!”急冲上前,一剑封喉,将总兵刺死。

   镇外大队人马也在此时汹涌杀入,清军虽然号称万人,但是未及正式交锋便惊慌逃窜或自相践踏,不少人逃向城外。妃子率先追赶到县城墙外,不幸被城上大炮击中,鲜血染红了黄披风。主将落马,太平军本已无意攻城,还未将妃子掩埋,不想城内趁势主动出击,太平军奋然又起,将出城的清兵全部歼灭。

   不久之后,石达开亲率十余万大军又兵临城下,屯兵于城北门外的山上,声势浩大。要拿下眼下小小的县城,简直易如反掌。可是翼王却一直按兵不动,令人费解。原来是爱妃夜里托梦于石达开,诉说别后之思:“兵荒马乱,孤魂遍野。天意于我,现在城南郊外,尸骨未寒,望其收尸择安谧之处塟身。”还劝翼王:“别再攻城,让这方百姓安居乐业。望王爷保重,臣妾告退。”说毕向东飘然而去……

   石达开天明起身,传令部下去南城外遍寻上次战死将士的遗骸,挖出另行厚塟。城外百姓因太平军对他们秋毫无犯,主动指引部将找到了妃子的尸体。石达开悲痛万分,准备找个隐秘的地方将爱妃埋葬起来。

   经过细心、周密的考察,最终选择的地方在铁厂坪东北面,铁厂坪位于山王坪东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山王坪的一个独立的高山平地。该平坝的东、西、北三面都被山地环抱,西面为一向下的陡坡,四周都被浓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唯独这块平坝上未长树木而是一片草地。且地形结构极为奇特,形状极似一把“太师椅”:弧形椅背由整块龙骨石组成,椅座平坦,修建一个简单的墓穴不成问题。“太师椅”近处是一片怪石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秀美景色。石达开见此景立即决定将爱妃秘葬于此。为了不被清兵发现后掘墓,在爱妃墓前仅立一“无字碑”。

   石达开不仅考察了这块墓地,还到离墓地正对的一个小山丘看过,站在那个小山丘上,仔细看去会发现正面的大山形似一半卧半坐的大佛,还有一头石狮站立在山丘边上,石狮威武雄壮;继续向山顶望去,发现山顶巨石居然貌似一匹双峰骆驼,石骆驼,好像正要出发,似乎已经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从侧面看,石骆驼的侧影又与一头大象极为相似。

   事实上,在看到墓地和山丘的奇异之处时,石达开心中就已定下了埋藏宝藏的地点,就是小山丘下,带财物出征,军队负担太重。但是为什么石达开对这埋宝地点情有独钟呢?原来,石达开对风水学说极为信奉,还有点心得。按照风水学说来看墓地的话,“太师椅”是当时达官贵人们所常用的座椅,将爱妃葬于“太师椅”上与其身份极为相称。坚硬的龙骨石形成的椅背表示坚强后盾,正前方的广阔视野象征有广阔天地,近前方的秀美景色意指“锦绣前程”,远处的大山隐喻“江山在望”,“大佛”更是隐喻菩萨保佑。并且在他看来,山丘上的雄狮象征他即将带领出山的队伍为雄壮之师;骆驼代表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大象是力量的象征。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平安和吉祥,将爱妃葬于此地便占有了这片“风水宝地”;再将宝藏埋在山丘下,更是巧妙地将这两个地点的吉祥占尽了,必会前程无忧。

   然而,“智者千虑、终有一失”,石达开忽略了一个重大环节。就是在“爱妃墓”前有一道高约五、六米的石坎。按照风水学说的说法,这道“坎”将前方那大片的风水隔断了,要想得到这片风水必先设法跨越此“坎”(此“坎”即是石达大渡河一役)。遗憾的是,石达开终于没能跨越这个“坎”,最后兵败金沙江,全军覆没。

   言归正传,石达开带领士兵将宝藏埋藏完毕后,为了今后能辨认出藏宝地点,令人在石狮旁边的悬崖壁上深深地凿出“太平山”三个大字。目前传闻中的“太平山”已经现身,附近也有石砌的痕迹,可以看出是人工的,只是传说中的财宝一直没有踪影。山王坪真的是石达开的藏宝之处吗?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刘湘挖宝始末

   从当时的情形推断来看,即使石达开真的在山王坪葬了爱妃,也未必在那里埋了多少财宝,因为山王坪仅是太平军路过、修整之地,没有理由把全部或大部分宝藏都留在那里。这一点,抗战时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也想到了。

   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910 年入四川陆军讲武堂。1920年升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8年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1937 年蒋刘争夺四川的统治权。1937年,蒋介石令其率川军开赴华东抗日前线。1938年初,与韩复榘密谋阻止蒋军入川,事泄。1月23日胃溃疡复发,再加上忧郁、焦虑,死于汉口。

   刘湘深信石达开埋宝是在深陷大渡河之时,翼王当时眼见走投无路,不得不给宝藏找个去处。他很肯定地认为宝藏埋藏在紫打地高升店后山坡下,紫打地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解放后改名为安顺场,地势险要,石达开正是在紫打地全军覆没。

   打石达开宝藏的主意的人很多,只是刘湘财大气粗,所以动起手来很方便。大概在1937年左右,刘湘秘密调了10000多名工兵前去紫打地挖掘,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3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

   挖开前两穴后,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被蒋介石得知,蒋迅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

   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挖宝之事至此不了了之。后来有研究人员赴现场考查,结果认为该三大洞穴所在地区和修筑程度,不像是太平军被困时仓促所建。

   建国后,也有许多人前往石棉县安顺场寻宝,只是此类民间行为既无财力支持又缺乏理论根据,一无所获也在意料之中。

   刘湘的推断应该是符合常理的,但是在安顺场没有发现宝藏,至于山王坪,仅发现了“太平山”和“爱妃墓”,宝藏依旧不见踪影。至今,人们甚至不知道“面水靠山,宝藏其间”指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含义。

   也有史学专家认为太平军当时的境况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完全是在弹尽粮绝的状况下才全军覆没的。石达开到底有没有埋下宝藏?有的话究竟埋在哪里?这个谜会被解开还是最终掩埋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不得而知。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五、四川广汉三星堆宝藏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29年,广汉的几个农民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从此揭开了三星堆古国神秘的面纱,人们开始了对三星堆半个多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上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对三星堆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工作。

   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其建造年代应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

   1986年发现两座大型祭祀坑,年代约为商末周初。出土大量金器、玉石器、青铜器、象牙、贝、陶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每一件文物都是国宝级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三星堆遗址的“宝藏”称号当之无愧。
  
璀璨宝藏的冰山一角

   广汉南兴镇有一个名叫“三量村”的村庄,宽数十米的马牧河由村西南向东涓涓流淌。在马牧河的南岸原有三堆高出地面的黄土堆,像三颗金星一样分布在三星村的东南面,这就是如今已经驰名中外的三星堆。

   马牧河的北岸有一高出地面两头尖中间弯的如同一轮月牙儿似的地段,它就是最早发现三星堆文物的月亮湾。1929年春的某一天,月亮湾农民燕青保祖孙三人,在离家不远的林盘地沟边掏车水坑,准备安放水车。

   燕青保挖着挖着,突然“砰”的一声,锄头碰在一块石头上,泥浆溅了他一脸。接着挖,又是“砰”的一声闷响,震得他虎口发麻。青保勾身扒开泥巴一看——是一块白生生的大石环,口径足有一尺半!

   青保的父亲燕道诚闻声跳下坑,轻轻撬开石环——一堆绿莹莹的玉器!父子二人都惊呆了,好一阵才缓过神来。燕道诚赶忙将石环按原状盖好,覆上泥巴。

   当天夜里,月黑风轻,燕家5口全部出动,悄悄取回那堆宝物,一清理,共有璧、璋、琮、钏、珠、斧、玉料等400余件。他们非常谨慎地将玉器分散埋在屋内外几处地方。过了4年,燕道诚见没有什么动静,才从那堆玉器中取出一只玉琮送给广汉驻军陶团长。

   陶一见大喜,知道此物非比寻常,忙请成都的资深古董商鉴别。古董商一见,拍案叫绝,连声说这宝贝价值连城,随即打听玉琮的来历。这下一传十,十传百,古董商纷纷上门找燕家购买玉器。一时间,成都古董市场被“广汉玉器”闹得沸沸扬扬。有些古董商为了赚钱,甚至制造赝品出售,以致“广汉玉器”鱼龙混杂,令人难辨真假。

   这件事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1933年冬至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籍教授葛维汉以及林名均教授率领考古工作队来到月亮湾。他们在80名武装士兵的协助警戒下,日夜不停地挖掘了10天,开出数条长12米、宽1.5米的探沟,发掘出石璧、石环、石斧、绿松石、料珠和陶器残片计600余件。

   以后,考古界一直围绕广汉出土文物对古蜀国遗址进行持续考究。直到1986年发现了古蜀国祭祀坑,才将古蜀国扑朔迷离的面纱揭开,也是更多的宝藏重见天日。

大批宝藏“横空”出世
  
  1929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1934年,华西大学葛维汉、林名均等在三星堆遗址首次拉开了考古发掘的序幕;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发掘工作。尽管遗址和发现让许多人吃惊、震撼,但是从以后的发现来看,这些工作都只是冰山一角,大批的宝藏还没能重见天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

  1980年春,南兴镇二砖厂工人在三星堆坡地取土制砖坯时,在耕作层下二三十厘米深处,挖出了大量陶片和少量石器。曾在湖北宜都县红花套发掘过5000多年前古遗址的广汉县文化馆的一个工作人员,发现这些文物与红花套所出土的颇相似,便立即报告了省文管会。

  同年4月,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有鹏会同广汉县文化馆人员,详细考察了三星堆,认定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于5月开始试掘,出土了一批陶、瓷器。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队进驻三星堆遗址,开始正式发掘,至1981年5月,发掘出豆、罐、盆、杯、碗、壶、勺、网坠等陶器和锛、凿、锥、矛、刀、杵等石器数百件。1982年3月至1986年3月又进行了几次发掘,但无重大发现。

  直到1986年,7月18日上午8时许,南兴镇二砖厂工人们正起劲挖土方取砖泥时,突然“砰”的一声,一些脆东西被挖烂,向四周溅去。一位工人捡起一看——是玉,他不仅惊叫出生。原来是一根约40厘米长的玉璋被挖碎了。

  考古队队长陈德安等闻讯赶到现场,立即封闭了发现玉璋之地,并报告省文管会和广汉县委。此后,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与广汉市文化部门合作,开始发掘,考古队员们很快找来晒席、竹篙和塑料布搭起棚子,日夜发掘。时值盛夏,白天烈日当空,晚上闷热,蚊虫叮咬。考古队员们全然不顾这些,挥汗如雨地加紧发掘。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却没有什么新的发现,队员们显得疲惫不堪。

  奇迹终于出现了,7月25日凌晨2时30分,一根黄金手杖呈现在他们面前。在当地民兵和公安保卫人员的协助下,又经过几昼夜的发掘,“宝库”的大门终于打开——一大堆金银珠宝呈现在眼前!在长4.6米、宽3.5米、深1.64米的土坑内,埋藏有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玉璋、玉戈、青铜人坐像、青铜龙头、虎和象牙等400余件珍贵文物。考古专家们将此坑编为“一号祭祀坑”。

   “一号祭祀坑”发现不到一个月,在离它二三十米远的地方,砖厂的两个工人又发现几个青铜人头像和面具。考古队员们顺藤摸瓜,又花了30多个昼夜,终于发现一个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的“宝库”。出土有青铜立人像、黄金面罩、象牙、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青铜鸡、蛇、鸟、青铜铃、青铜树、玉器等800余件。考古工作者将其编为“二号祭祀坑”。

  此后,工作人员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10余次的试掘和发掘工作,前后共揭露文化遗存约4000余平方米,试掘城墙夯土1000余平方米。到现在为止,三星堆出土的宝藏共分为金器、玉石器、青铜器、陶器等。

  上古时代,关于何时开始使用黄金制品,尚无明确记载。《山海经》中已有黄金、赤金的区别,说明夏代已懂得金的属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说,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到唐代才开始较多发现。但事实上,三星堆的金器就不少,并且全用金箔。

  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种类非常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形体也非常大,以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为例,这个金杖用纯金皮捶打而成,全长142厘米,直径为2.3厘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净重约500克。木杆早已碳化,只剩完整的金箔。

  金杖的一端,刻有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面带微笑的人头像。另两种图案相同,上方是两支两头相对的鸟,下方是两条两背相对的鱼。它们的颈部,都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一、二号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号坑出土的铜头像上有的贴有金面罩,构成金面铜头像。可以推测,出土的金面罩原来都是粘贴在铜头像上使用的。一、二号坑出土丰富的黄金器是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

  玉石礼器数量也非常多,许多斧、锛、凿、斤等工具也不是实用器,而是礼仪性的工具,比较集中发现的是1929年的玉石器坑和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玉石器,以及1984年、1987年真武仓包包出土的玉石器。

  1984年在真武仓发现二里头形制的玉璋1件,1987年又在此处出土祭祀坑一个,该坑内出土文物除两件铜牌饰外,还出土玉瑗、玉凿、石璧等玉石器数十件。1986年在三星堆南面发掘出土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一号祭祀坑出土玉石器近200件,二号坑出土玉石器100余件。

  这一时期玉石器的特点有:器物的体形大小兼备,如玉璋大的长达150厘米以上,小的仅长3厘米左右。石璧大的直径达70厘米左右,小的也仅3厘米。

  工艺精良,玉璧、玉瑗的好、孔两面多数都有十分精确的凸起的周边,在肉的两面碾琢出若干重凸起的同心圆,其凸线极为准确、圆润。玉璋、玉戈长达七、八十厘米,硬度在6度左右,但两侧边刃极薄,刃线准确、流畅。有的玉石器其上或锼或镂或刻出十分精细而生动的纹饰图案,并见有用碱性植物汁液作腐蚀剂描绘在玉石器上,将花纹图案浸染而成的。

  玉石料的材质种类广泛。经过岩矿型鉴定,除有软玉、碧玉、琥珀、玛瑙外,还有阳起石蛇纹石岩、阳起石角岩、阳起石透闪石岩、蚀变白云大理岩、白云质板岩、硅技板岩、蚀变灰绿岩、蚀变基性岩、陂嵝石岩、片麻岩、安山玢岩、石英片岩、角砾岩、石灰岩、灰长岩等数十种岩矿种类。

  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主要有铜牌饰和镶嵌绿松石的铜虎等。三星堆遗址两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三、四百件。一号坑出土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瑗、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

  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以及、尊等器物种类。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形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祗;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厘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铜人身高172厘米、冠高10厘米、座高80厘米,大大的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颐大耳,耳垂穿孔,脑后还垂着一条长长的发辫,头上戴着华美的高冠;腰细身长,身穿满饰龙纹、云雷纹的左衽长袍,后罢垂似燕尾;左臂上举,右臂曲至胸前,腕上各戴三个手镯,双手极大,各握一琮;双足赤裸,站在方座之上,足踝上也佩着环镯。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

  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出土的陶器可以分为三期,早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泥质灰陶和泥质橙黄陶。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豆、平底盘、圈足盘、鸟头柄器、缸、瓮、器盖、纺轮等。素面陶较少,且有一定数量的磨光黑色皮陶。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云雷纹等。时代相当于二里头至二里岗下层时期。

   中期陶器仍以夹砂陶为主,有灰褐和黑灰两色。此外,还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和泥质红褐陶。器形除第二期常见的器形外,新出现有尊形器、觚形器、形器等。在本期稍晚还出现尖底盏和器座。本期小平底罐由早期的圆弧肩变为圆折肩,由薄卷唇变为尖圆唇,腹变浅,呈钵形;高柄豆由直柱柄变为竹节柄或线绽状柄,出现实足尖。素面陶比早期增多。绳纹主要有粗绳纹、凹弦纹、附加堆纹、网格纹、镂孔、云雷纹等。

  晚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比例大增,还有少量的夹砂红褐陶和夹砂黑褐陶。中期常见的器类基本沿用,但器形变化较大。小平底罐几乎全演变成小平底钵,另有向尖底杯演进的。的足胎壁较厚,腿瘦长,多乳头状实足尖。陶器多素面,纹饰以粗绳纹和凹弦纹为主。粗绳纹表面多经抹平,凹弦纹多施用于器物的颈、肩上。另外还有附加堆纹、网纹、镂孔、云雷纹等。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六、四川成都金沙商周宝藏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工人在挖掘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达千余件,文物绝大部分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的,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1400余件、铜器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施工挖出了“宝贝”

   2001年2月8日傍晚,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警察接到电话:“不得了!这儿挖出‘宝贝’啦!”报警的是当地村民,挖出“宝贝”的现场在成都市的西郊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1队,是成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投资建造的蜀风花园大道工地。

   原来2月8日下午,施工人员驾驶的挖土机正在开挖自来水管道,铲到3米深时,破土而出的竟是半根白色的“骨头”。他们小心翼翼地捡起“骨头”,抚去上面的泥土,感到非常疑惑:“这么粗,这么重,不是猪骨头,也不像牛骨头,会是什么?”随后在刚挖开的土坑里又发现了几件玉器……大家虽叫不出它们的名称,但都有种感觉,挖到“宝贝”啦!于是报了警。

   消息当即由110指挥中心通报给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队长王毅。王毅当夜派人赶 到现场策划开挖方案,并派保安把守。2月9日天蒙蒙亮,考古队的13位队员即赶赴施工现场,考古队员们感觉自己进了“天堂”,发现无数宝物的喜悦让他们激动不已。稍后,他们有的用尼龙布封锁现场,对挖出的浮土进行翻查,有的用手机向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到2007年4月12为止,金沙遗址已清理出了1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和数量众多的象牙、陶器等。已经出土的这1000多件文物的精美程度极高。

   金器30余件,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其中金面具与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它各类金饰为金沙所特有。有一张凤凰金箔,造型与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及其相似。金箔上,凤凰的嘴角线细如发丝,清晰可辨,足见3000多年前,古人雕刻工艺的精湛。

   30多件金器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

   玉器1400余件,有玉琮、玉壁、玉璋、玉戈、玉矛、玉斧、玉凿、玉斤、玉镯、玉环、玉牌形饰、玉挂饰、玉珠及玉料等。出土的玉器十分精美,并且种类繁多,比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出土的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该玉琮雕刻极其精细,令人拍案叫绝,玉琮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一绝。

   数量极多的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颇具特色;大量玉璋雕刻细腻,纹饰丰富,有的纹饰上饰有朱砂。一件件玉器,色泽如初,表层温润,细腻如肤。更令人惊叹的是,玉器上的刻纹细致,几何图形规整。

   铜器400余件,基本上为小型铜器,主要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戚形方孔铜壁、铜铃、铜挂饰、铜牌饰及铜礼器残片等,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致。

   石器170件,有石壁、石璋、石矛、石斧、石跪坐人像、石虎、石龟、石蛇等;石跪坐人像头顶方形冠饰,两侧上翘,长辫及腰,口部涂砂,双手背后交叉作捆绑状,其造型与成都市方池街遗址出土的石跪人像基本相同;石虎作卧伏状,造型生动,耳部和嘴部涂砂;石蛇的造型更是多样。

   象牙器40余件,仅有柱状形器一类,柱状形器的一端正中有一圆点,周围有六个圆点,出土的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近一吨。象牙器刻纹工艺绝妙,正像古人所言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有陶尖底盏、尖底杯、高柄豆、圈足罐等。

   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金沙遗址实在是无价的宝藏。

金沙遗址的稀世奇珍

   金沙遗址从2001年被发现至今,已经发掘出各类珍贵文物数千件,其中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是“四鸟绕日金饰”,即“太阳神鸟”。这件圆环形金箔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0.02厘米,重量有20克。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12条弧形齿状芒饰,外层由4只首尾相接的飞鸟构成。

   考古学家猜测,中间旋转的火球代表着太阳,四只鸟代表一年四季,12道光环代表12个月或者一天之中的12个时辰。古蜀先民认为太阳具有使万物复苏的超自然力量,于是崇拜太阳。他们认为太阳的运动是靠鸟的飞行完成,因此将鸟和太阳联系在一起。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

   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精练、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太阳神鸟出土后,考古学家猜想,薄薄的太阳神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是一个组合图案的一部分,但是,这个神秘拼图究竟是如何构成的?这一直是一个谜。“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已经被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

   在发现的1400多件玉器中,考古学家找到了24个玉琮。在古人眼中,玉琮被认为是沟通天地、人和神的神物,玉琮中间上下相通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含义,在原始宗教活动中一直被用为法器。玉琮外方内圆,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古人重要的精神“护身符”。

   在这24件玉琮中,最重的一件达3918克,是迄今为止出土的“玉琮王”。考古学家证实,这件玉琮是遥远的良渚文明的产物,良渚文明,发源于浙江余杭,是个充满了朝气的文明,大约距今4800年左右,良渚文明达到了它的顶点。它以余杭为统治中心,极力向外发散,在现在的江苏江阴、上海福泉山形成了次中心。

   玉器,是良渚文明的精髓。良渚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最高峰,它的数量之众多、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世界独占鳌头。良渚文明衰落后,这些玉器四处流散。然而,这件玉琮如何跨越了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辗转流离来到古蜀金沙?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的精美程度远远超过了良渚文明的当地水平。

   谜团似乎还远远不止这些,在这件玉琮上,还发现了40个人面,这些人面被认为是良渚文化晚期典型的简化人面纹;奇怪的是,在玉琮的一面,却刻着一个人形符号,这个人形符号在已经出土的良渚玉琮上从没有出现过。这个神秘的人到底是谁?

   玉琮上,这个戴着长长冠饰,神情庄严,双手平举,长袖飘逸,双脚叉开的人似乎是一个正在虔诚祭拜的人,传神地重现了当时的祭祀场面。这个祭祀的人,是金沙人崇拜的祖先,还是带领金沙人祈福驱邪的大巫师?

   可以肯定的是,这件玉琮辗转流落到古蜀金沙,金沙人把它引为国宝,用于重大的祭祀场合。更为重要的是,千年之前,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人对古蜀人的祭祀礼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似乎可以构成一个假设:古蜀人与良渚文明有某种渊源,或许,古蜀人就是良渚文明的一支?

   在三星堆、金沙两处遗址中,考古学家都发现了大批象牙。三星堆遗址要少一点,大概只有80余根;而金沙遗址则要多得多,仅目前就已出土1000余根象牙,在世界范围内,一个遗址出土这么多象牙,在目前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直到今天,象牙仍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三千年前的金沙,其富庶的程度可想而知。问题是,这么多象牙,是从哪里来的?

   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经鉴定为亚洲象,生物学上,现代象有两种,即亚洲象与非洲象,亚洲象仅雄象有象牙,每头雄象两根,非洲象则雌雄都产象牙。如此说来,金沙遗址出土的1000多根象牙应当取于500多头亚洲象,而这足以组成一个庞大的象群。

   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这些象牙从南亚、东南亚运过来,交通产生的障碍是致命的。所以很多人推测,这些大象很可能就生长在3000年前温暖湿润的成都平原。

   另外,象牙的尺寸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目前金沙出土的象牙大部分长1.60米左右,最长的竟然达到了1.85米,而即使是目前最大的非洲象,象牙的长度也只是其2/3,更不要说是体形较小的亚洲象了。究竟是多大的象,才能有这么大的牙呢?

   不过,最令人头疼的还是象牙的保存问题,这些出土的象牙,离开了沉睡千年的环境后,其中的有机物会随着水分的蒸发逐渐流失,渐渐变成一堆灰烬。为了更好的保护象牙,考古工作者们想到了一个特别的法子——利用隆胸手术中常用的硅胶来封存象牙。象牙在透明、致密而又有弹性的硅胶中,就能与外界的空气和水分完全隔离,长久的保持下去。

   遗址中有一件彩色木雕人头像,可能原本应该是插在地上的,当时正在接受着金沙人的祭拜。木雕长80多厘米,头部扁而宽,笑意盈盈,用金粉、朱砂等描成鲜艳的颜色,下巴尖而微微弯曲,浅浮雕刻着夸张的五官,凹凸有致,戴有冠饰,发辫清晰可见。

   这尊木雕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长”得颇有几分神似,似乎可以说明三星堆与金沙之间的渊源。它在国内“岁数”最大,已经随着金沙遗址,浓妆艳抹了3000多年。彩色木雕是谁?金沙时代的人们用什么办法让木雕人在地下历经3000年而不朽?谜团接踵而来。

  到目前为止,金沙遗址出土了数千件珍贵金器、玉器、青铜器、象牙器等,给世人带了了惊喜与震撼,但是金沙文明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为什么这种文明会突然神秘消失?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什么关系?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什么和良渚文化惊人地相似?为什么有如此精湛手艺的古人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希望有一天,我们会得到答案。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七、瞿塘峡夔门黄金洞

  夔门是瞿塘峡入口,又名“瞿塘关”,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山岩上镌刻着“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瞿塘峡因此也有“夔峡”之称。关于夔门,陈毅同志有一首气势磅礴的诗:“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

  夔门有一个神秘的洞口,被人们称为“黄金洞”,因为传说中,洞内埋藏着很多金银财宝。黄金洞在瞿塘峡南岸的绝壁上,洞上有70多米的悬崖,下有200多米的深谷,下端有一串“Z”形的石孔,据说是是藏宝者留下的遗迹。

  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黄金洞内遍地黄金的神奇传说。其中有一位夔州知府,生性贪婪,搜刮民脂民膏不说,还觊觎黄金洞里的财宝。于是,他强迫当地一个樵夫引他找到黄金洞洞口,然后自己带着一群侍从进洞寻金觅宝,结果迷失其中,再没回来。

  黄金洞内真的有金银珠宝吗?是谁藏的宝呢?咆哮的江流穿过迂回曲折的峡谷,在人们的思索中,闯过夔门,呼啸面去……
  
公孙述藏宝之说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外戚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公孙述受任为蜀郡太守。不想王莽篡位,不得人心,没过几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很会“审时度势”,王莽被诛后,天下一时群雄蜂起,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聚兵数万,颇有影响。因为汉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孙述想和宗成联合起来,便积极派遣使者与之沟通。没想到宗成的部队被他迎到成都后,难改绿林习气,掳掠烧杀,无恶不作。

  公孙述于是彻底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便召集郡中一些豪杰壮士说:“天下人不堪新朝迫害,一直怀念汉王朝治下的日子。所以一听说绿林军驾到,奔走相告,到道路上迎接。而今又如何?人民无罪,妻子儿女却受到凌辱。他们根本不是义军,而是强盗。”

  当时刘玄已经建立了玄汉王朝,定都长安,公孙述也假装俯首称臣。公孙述便派人假冒玄汉的“钦差大臣”,任命自己当辅汉将军,兼蜀郡太守,更兼益州牧,颁发印信。在取得公开的官位之后,公孙述起兵把那些“绿林大学”的“起义强盗”都剿灭了,吞并他们的部队。这时候,他干脆和玄汉政府翻脸,派兵击败前来“夺取胜利果实”的玄汉官员,自己作了蜀王,建都成都。因为保境安民,一时很受当时境内百姓的拥戴。

  公孙述很相信所谓的灵异感应,也善于利用这种事情来为自己造势。就在刘秀在河北称帝的那一年——建武元年(公元二五年),据说他曾经和手下人聊天,假意感叹:

  “当皇帝的人都是有定数的,可惜我无德无能,不能当此重任啊!”

  那部将最善察言观色,马上就知道公孙述的意思。于是说:

  “主公,天下本是能者当之,何况天命无常,只要百姓拥戴,当皇帝不是难事啊。”

  公孙述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在他耳边念道:“公孙十二为期”。他醒过来对自己的老婆说起此梦,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说他的王朝可以延续12代还是12年呢?如果仅仅是12年,虽能贵为皇帝,可惜国祚太短,冒这个险值吗?公孙夫人此时是巾帼不让须眉了,她鼓励丈夫说:“朝闻道,夕死尚可,何况十二乎?”

  传说当年公孙述兵临赤甲(赤甲山)时,曾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矫夭如龙,腾空而起,夜里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孙帝”,因为公孙述尚白,自然以为这是个吉兆,是自己将成为真龙天子的象征,再加上梦境的寓意,此时公孙述认为自己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同年,公孙述筑起了白帝城,在成都称帝(自称白帝),定都成都,国号“成家”,年号“龙兴”。他并在此筑城、驻兵、屯田,当起了皇帝。看到“龙”这个传说正史没有记载,实际上,公孙述是看中了瞿塘天险,瞿塘天险在兵家眼中实为扼喉要冲,所以他才会在这里筑城、驻兵、屯田。蜕去了神秘色彩的事实不过就是他心中的一点点诡诈而已。

  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刘秀见出了个竞争者,马上有所动作。他先以攻心为主,写信劝公孙述不要看不清形势。公孙述给刘秀也写了封信,把自己受命于天的种种证据一并写了上去,大概是希望刘秀和他“相互承认”吧。

  可是事情明摆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山无二虎,他跟刘秀这两位都“受命于天”的天子总要见个输赢。公元35年,东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大司马吴汉、诛虏将军刘隆等在荆门会师,击败成家军攻势。然后马上转守为攻,公孙述战场上屡战屡败,谈不拢,打不赢,便派遣刺客连续刺杀了刘秀的大将来歙和统帅岑彭。第二年,汉军统帅换成了杀人如麻的大司马吴汉,成军连吃败仗,“自是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

  到了这个时候,公孙述还在拒绝刘秀希望和平解决的提议。终于兵败夔门,被一支锋利的长戟刺穿了胸膛,摔下马来。当场死亡,这一年,正好是公孙述称帝的第12年。

  蜀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地饶物丰,公孙述在这里盘踞了十几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国之君”,其财产数量不容小觑,他战死以后,蜀地一直流传着,说公孙述兵败前秘密将数年积蓄的金银珠宝藏在了夔门的一个洞穴里,即今天说的“黄金洞”,以备来日东山再起。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黄金洞的探宝史

  除了公孙述藏宝之说外,还有传言说黄金洞的对岸就是诸葛亮演绎八卦阵,击退吴兵的古战场以及刘备兵败托孤的白帝城,所以洞里可能藏有诸葛亮的乒书和刘备的宝剑等。明朝以后,又盛传黄金洞里藏有宋朝名将杨继业的尸骨,洞下那串石孔,就是杨的部将孟良为盗杨氏遗骨所凿,并且当地有称那石孔为“孟良梯”的。

  上世纪60年代,四川大学教授童恩正先生根据有关传说写就了长篇小说《神秘的黄金洞》;80年代,三峡风情研究专家赵贵林先生又根据有关传说写成剧本《喋血夔门》。两部作品均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一时间,黄金洞内有宝物被传到了极致,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探险者。

  1998年8月25日,在四川奉节探险的中国、英国、爱尔兰三国联合探险队,登上夔门绝壁,准备揭开千百年来罩在黄金洞上的神秘面纱。70余米的悬崖,200余米的深谷,曾使无数慕名前来的寻宝者知难而退。

  实际上,早在1958年,奉节县永乐镇的一位农民便到过黄金洞,因他见洞中鹰隼出落,便背着个粪篓,从山顶吊根草绳滑入洞内,想找寻肥料。没想到,在洞中,他没有找到多少肥料,却看到不少棺木。一时气愤,他将洞口的两具悬棺推了下来,还捡回了一把青铜剑。可以想象,农民悬绳探宝洞,诱导了许多盗墓者。这次三国探险家探寻此洞时,发现洞顶还悬着一根粗绳,绳边的野草被铲平。

  早在1994年,中英联合探险队来奉节探险天坑地缝时,就对黄金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中法联合探险队来奉节时,同样对该洞表示神往,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没能进洞。

  这一次,中英探险队和爱尔兰探险家再次来到奉节,决心一定要揭开黄金洞之谜。

  探险队在对天坑地缝作了再次考察后,决定由中国地质岩溶协会会长朱学隐教授和国际洞穴协会秘书长安迪•伊文思带队,对黄金洞进行探险。所有队员虽然为自己能探寻黄金洞,揭开千古谜而显得异常激动,但是仍十分谨慎,8月24日,就赶到现场,熟悉环境,作前期准备。

  8月25日上午9时20分,随着一颗耀眼的信号弹飞升上天,48岁的地质专家安迪•伊文思,有40年探险经验的英国探险家肯尼•泰勒,SRT(世界上最先进的单绳滑行攀援技术)专职技师、36岁的爱尔兰探险家朱•瓦特,地质学硕士、30岁的中国地质专家张任,依靠SRT技术,从山顶依次滑下行至洞前,他们荡秋千似地贴近山壁,抓住岩石。

  队员们先探了黄金洞周围的3个小洞,然后爬进黄金洞。约半个小时,在洞中发现了一堆相互枕藉的尸骨,估计是许多人的遗骸,并发现有棺木碎片和四根完好的木棒。又过了半个小时,发现在洞壁上发现有涂画物,洞内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古代兵器,家用器皿。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又过了约莫半个小时,即行进约20米后,队员已走到尽头。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证明传说中的种种事物存在的可靠依据,队员们只好将发现的所有东西拍下了照片以便研究。

   岩壁上红色的象形文字,图象、线条清晰可见,经专家分析,黄金洞可能是古代巴人的灭绝之地。象形文字表明,巴国人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扶老携幼合族逃入洞中,走到江边洞口,发现是一条绝路,便用赭石写下了他们的不幸,以传后人,然后全体在洞中殉难,黄金洞遂成一国之墓!但是,既然是逃亡,洞内又怎么会有棺材呢?有带着棺材逃亡的民族吗?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