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靖—唐朝没有敌手的战神
消灭各路反王后,唐朝的天下并没有太平,北方的突厥在定襄城立杨广的后人杨政道为天子,声称为隋朝复辟,不断对唐发动进攻,严重威胁着唐朝的统治,甚至让李渊害怕到要放弃长安避难。武德八年,突厥大举进攻太原,李靖就在此时奉命帅江淮精兵一万人北上参战。由于突厥战斗力太强,这次参战的各路唐军多有损伤,甚至连督战的中书侍郎温彦博都不幸被俘。只有李靖所部保持不败,得以全军而还。由于李靖在对付突厥时表现优异,李渊任命李靖担任安州大都督,留在前线防御突厥。九年四月,突厥颉利可汗亲自进犯,李靖帅部在灵州与颉利血战一日,迫使颉利退兵。因为这次战功,李靖调任灵州大都督。
九年六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政治斗争达到顶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控制了唐朝军政大权。事发之前,李世民的心腹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鼓动他发动兵变,李仍犹豫未绝。为争取更多同志,李世民派人去“征求”李靖和李世绩的意见,这二李是当时最优秀的大将,自然是李世民重点拉拢对象。不料二李竟然均拒绝响应,对太子之争采取中立态度。李世绩也就罢了,李靖曾受李世民救命之恩(见上篇),却在关键时刻不站在李世民一边,可能是他的个人道德心超过了他对李世民的感恩心,毕竟挑唆人家兄弟相残不是什么有光彩的事;也可能是他认为太子党和秦王党势力相当,不知该下注给谁,索性保持中立;也许他认为自己只是军人,不该参与政治斗争。总之,李世民的上台,李靖并无拥戴之功,连摇旗呐喊的功劳都没有。
不过,李世民上台后,李靖还是服从其领导的,李世民也没有因为他不参与兵变而歧视他。李世民甚至认为李靖和李世绩不参加兵变密谋是有.守的表现,上台以后对二李好生敬重。分析李世民的心态,排除为收买二李拉拢人心的成分后,可能还是有些真实性在内,长孙无忌等人是自己的心腹,所以要对自己负责;而二李是国家的大将,所以只对国家负责,这种拒绝参加政治斗争的大将是最让统治者放心的,可以视为国家栋梁,当然必须加以珍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