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十二)窦婴之死

  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那么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我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因为在田蚡婚宴上,灌夫借酒劲指桑骂槐骂田蚡,结果导致自己被抓。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所以被灌夫拖累,这是窦婴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诏事件。在东朝廷辩后,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绝食要挟汉武帝把窦婴下狱,窦婴为了救自己,这才拿出了景帝遗诏,但皇宫中却没有副本,这样,窦婴就因为景帝遗诏罪被杀。

  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最终被杀呢? 首先,田蚡有责任,窦婴最后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其次,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也有责任,但是大臣们很无奈。再次,王太后在窦婴之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呢?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最后一个人,汉武帝。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蚡,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窦婴之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上一集王立群先生讲到,失势的外戚窦婴和落职的将军灌夫想结交权势很大的丞相田蚡。但在魏其侯窦婴的家宴上,首先是灌夫冒犯了田蚡,而接下来,窦婴又因为拒绝田蚡索要自己城南土地的要求再一次得罪了田蚡。田蚡和窦婴、灌夫之间就结下了怨仇。根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的记载,田蚡想先拿灌夫开刀,但因为灌夫握有田蚡的把柄,导致双方暂时讲和。那么,田蚡能够放过灌夫吗?这件事情为什么又会把窦婴牵扯进去,最后导致窦婴被处死呢?

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我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他实际上受灌夫的拖累一步一步把他拖进去。受灌夫的拖累这个事情有一个很重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田蚡婚宴。元光四年,王太后下诏叫田蚡举行一个盛大的婚宴,这个婚宴是要求所有在京城的诸侯、大臣都要参加,这样一来,窦婴就要去参加田蚡的婚宴。窦婴去的时候呢他就想拉着灌夫一块儿去。本来灌夫不愿意去,结果他找到灌夫家动员灌夫去,灌夫坚决不去。灌夫说了一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说得很有道理。他说我已经多次因为喝酒得罪了田蚡,现在田蚡这个婚宴这个酒无论如何我不能去喝。窦婴说你必须去,你们俩的关系不是已经讲和了吗?没有事情了嘛,为什么不去呢?就这么死说活说,死拉硬拽,把灌夫给拉去了。

画外音:根据《史记·魏其侯列传》的记载,灌夫被窦婴拉去参加田蚡的婚宴后,因为婚宴上的三件事情使他内心憋了三把火。于是,灌夫就在婚宴上借着酒劲闹出一个惊天大案,牵出了一连串的悲剧。那么,在田蚡婚宴上,灌夫的心里憋了哪三把火?他又闹出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这个事情还是从敬酒开始的,因为在这个婚宴上宾客之间要相互敬酒。首先敬酒的当然是新郞官田蚡了,田蚡一敬酒就出现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叫避席。什么叫避席呢?避席是表示对敬酒人很尊敬的一种礼法。避席指的是被敬酒的人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那个席就是你的座位,避席就是离开你的座位,这就叫避席。所以,田蚡敬酒所有的宾客都避席,这个很容易理解,田蚡是太后的弟弟、皇帝的舅舅、当朝的宰相,红得发紫的大红人。大家来喝酒都是冲着田蚡来的,再加上他是新郞官,所有人避席是很自然的。等到窦婴敬酒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只有那些和窦婴有过交往的老人避席,另一半人不避席。这个不避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膝席。什么叫膝席呢?避席是离开座位,膝席是没有离开座位,但是欠了欠身。你想想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坐,如果你把你的身子稍微欠一欠,那是不是就形同了一个跪的姿势啊,这就叫膝席。这个显然对敬酒的人不太尊重,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窦婴已经是具失势的诸侯了,很多人觉得这个人已经不得势了,很多人就没把他太当回事儿,所以,在窦婴敬酒的时候有一半人没有避席。这让灌夫很看不惯,灌夫心里就憋下了第一把火。

然后,灌夫起来敬酒,灌夫敬酒就是先敬新郎倌,敬田蚡。田蚡也是欠了欠身,膝席,没有避席,而且敬的酒又没有喝完。大家知道敬的酒一饮而尽,这叫感情深,一口闷,一口喝完。那么你敬酒喝了一点,显然就是不太客气。灌夫心里就憋了第二把火。

但是,第一把火他没法发作。第一把火是因为一半的宾客对窦婴不尊敬,对窦婴不尊敬干你灌夫什么事?他这个火发不出来,等到他敬酒的时候,田蚡对他很不礼貌,他又有一把火,这个火也发不出来。这就什么呢?那个叫发不出,这个叫不敢发,你这个时候你要再发作你不是找死吗?不敢发。结果他敬酒敬到他一个本家兄弟,也就是敬到灌贤的时候,灌贤并没有在意,刚好和一个著名的将军,这个人叫程不识,程不识这个时候的职务是长乐宫的卫尉,长乐宫是太后的寝宫,卫尉是长乐宫的警卫队长。他两个人正在咬着耳朵说话,没有看见灌夫。灌夫这就第三把火来了。这三把火,前两把火一个是不能发,一个是不敢发,到这个时候是三把火一块发,他逮着灌贤,因为他们是本家兄弟,一个是灌夫,一个是灌贤,然后他就骂起来了。这个骂就是《史记》中间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叫“使酒骂坐”。所谓的“使酒骂作”就是敬酒的时候骂起来了,当然这个话骂得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还不算很难听。他说你这个灌贤平时说起程不识来都是不值一文钱,现在我来敬酒,你跟程不识咬着耳朵说话,就像那小丫头一样,叽叽咕咕,骂了一通。他这一通一骂,因为灌夫的辈分比较高,灌贤没有吭气,程不识也没有吭气,这个人确实没有避席,也自知理亏,也就没有反应。但是有一个人作出反应了,反应之快,反应之犀利,令人震惊。这个人就是田蚡,田蚡作了个什么反应呢?田蚡就把这个话茬接过去了,其实骂的人是骂的灌贤,当然灌夫这个骂也是指桑骂槐,指着灌贤骂田蚡的。而这个时候灌贤没有搭话,田蚡把话接过去了,因为灌贤没有文章可做,所以田蚡这个话就从灌贤那儿跳过去,直接跳到程不识那儿。他说,程不识和李广是东宫和西宫的卫尉,也就是皇帝的寝宫和太后寝宫的警卫队长,你今天当众侮辱了程不识将军,你把李广将军置于何地啊?这个话是很恶毒的,他跳过灌贤,他拈出来一个程不识,又从程不识挂出来一个李广,而程不识跟李广这两个人是不能够随便骂的,这两个人有一个特殊身份,李广是皇帝寝宫的卫队长,程不识是太后寝宫的卫队长。中国有句古话,叫打狗也要看主人的面,这两个人你能随便骂吗?他是谁的人啊?一个是皇帝的卫队长,一个是太后的卫队长。所以,田蚡这个人啊反应非常快,而且田蚡这个人非常阴险毒辣。他这个话说得很凶,很厉害,如果光骂灌贤就不能上纲上线啊,从灌贤跳出来跳到程不识,从程不识拈出个李广,一下子把问题上纲上线了。灌夫傻,本来这个时候灌夫应该封口了,不能再说了,灌夫这个时候喝了点儿酒,仗着点儿酒劲,再加上他肚里三把火,他就冒出来一句话,他说你今天就是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李广,还有一个程不识。这个话一说出来就说过了,这个话一说就等于跟田蚡两个人直接交了火。本来来喝酒的宾客是来喝喜酒的,一看这架势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今天这事麻烦,这个酒比鸿门宴还厉害,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些喝酒的宾客就借口上卫生间,一个一个都溜了。窦婴一看形势不好,拉着灌夫就想走,但是灌夫这个时候已经走不了了。田蚡又说了第二句重要的话,他说今天这个婚宴是王太后的诏书特许办理的,灌夫的“使酒骂坐”是对太后的大不敬,这个纲就上得更高了。对太后大不敬,那是要杀头的,他就让手下的骑兵,他的卫队,立即把灌夫逮捕起来。灌夫就当场被抓,这个时候就有人出来,这个人是我们上集讲到的田蚡派到窦婴家里要窦婴城南田的门客,叫籍福,这个人倒是一番好意。我们上一集的时候,他就没有把窦婴、灌夫的原话告诉田蚡,他本来是个好意,这个时候一看情况不好,他就使劲按灌夫的脖子,意思是说屋檐之下低低头吧,低低头不就过去了吗?谁知道灌夫这个脖子没有颈椎病,你是越按他越往上挺,你越按他越挺,他死活不低头,你越按他越要硬着不低头。这一下子,田蚡就更来火了,立即把他的长史,丞相府的长史就相当于秘书长,召过来了,就说今天这个宴会太后有诏,灌夫这样做全是我平时对他惯得太狠了,我太惯他了,把灌夫抓起来,而且立即下令把灌氏家族的人全部逮捕,一个不放。田蚡这样做是他害怕灌夫家里有一个漏网的人,他就可能按动那个“核武器”的按钮,把那个“核武器”给引爆了。所以他借这机会把灌氏家族,灌夫当场抓,灌夫家族的人全族抓起来。

画外音:在前面的分析中,王立群先生讲述,田蚡因为害怕灌氏家族有人泄露可致他于死地的“核武器”,也就是泄露他曾经和淮南王谋反的言论,出于这种担心,田蚡才借着灌夫“使酒骂坐”的机会把灌夫和他全族的人都抓了起来。根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的记载,魏其侯窦婴想花钱私了,把灌夫救出来,但没有成功。那么,接下来窦婴还会采取什么办法去营救灌夫呢?这最终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田蚡在自己的婚宴上借口灌夫对太后大不敬,把灌夫和他的全族人都抓了起来,那么魏其侯窦婴采取什么办法去营救灌夫,窦婴最后的被杀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吗?

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这个事情就非常严重了,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去救这个灌夫。他痛着他家里的人给皇帝上疏,说灌夫这个罪是喝多了酒,酒后失言啊,不值得杀。而史书记载是“上然之”,就是皇上同意窦婴的看法,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件事情上汉武帝是同情灌夫跟窦婴的。而且“赐魏其食”,还招待魏其侯吃了顿饭,怎么处理呢?汉武帝提出了一个方案,叫“东朝廷辩之”。东朝就是东宫,就是这件事情的处理在太后的寝宫来一个当众辩论,这个主意是非常不好的,我们下面会讲到,说到东宫去辩论,然后把文武百官都召集到王太后的寝宫里边,来商议这个事情。两个人到了那儿之后,窦婴首先说,灌夫是立有大功的人,吴楚七国之乱他立有大功,他这只是一个小过错,你不能因为一个小过错就杀了一个立有大功的人。然后呢,田蚡就死咬着灌夫在颖阴一带是个豪强,这个豪强按照国家的政策是必须要除掉。两个人就顶上了,顶上了窦婴一看这件事情没有办法解决,窦婴就开始揭田蚡的短,但是窦婴在揭短的时候没有引爆那个“原子弹”。没有提这件事情,而田蚡说话就非常恶,他说我无非就是爱好土地、金银、女人、房子,我有什么大错?我不像窦婴,像灌夫,他们整天在家里面不是看天文,就是看地理,总想着皇上跟太后有点儿事,他们好立点功。他的意思暗含的意思就是说窦婴和灌夫是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这两个人想谋反。这个话就说得是非常恶毒的,他自己谋反他不说,他把这个谋反罪加在窦婴的头上。这个时候皇上看两个人争来争去没有个结果,就让大臣们发表意见。大臣们只有一个人说话,这个人就是御史大夫韩安国,韩安国怎么说呢,韩安国说灌夫这个人立有大功,酒后失言,像这种人没有大错不能杀,魏其侯说得对。再一个呢,田蚡,丞相说他的家族在颖川这一带为非作歹,他这个算什么情况呢?他属于树枝,树枝比树干粗,小腿比大腿粗,要不锯掉将来会有麻烦,所以丞相说得也对。最后一句话,唯明主裁之,还是希望圣明的君主去裁决吧。汉武帝搞这么一个东朝廷辩,他本来这个事情是可以处理的,他为了不得罪皇太后,他想让朝臣们支持窦婴,支持灌夫,然后用朝臣之嘴以封太后之口,他是这样想的。他没有想到韩安国来了个魏其侯也对,田蚡也对,你来裁决,等于说是汉武帝把球踢给大臣,韩安国又回了球踢给汉武帝。汉武帝想利用朝臣,但是做大臣的有几个是傻瓜?谁愿意被汉武帝当个枪头来利用对付太后啊,谁也不愿做这个枪头,所以,汉武帝这个东朝廷辩最后不了了之。虽然这个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是窦婴跟田蚡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本来他们两个之间没有正面冲突,他们两个在东朝廷辩的时候他们两个把脸皮彻底抓破了。中国人是很讲面子的,两个人的关系不好,只要还有一层脸皮不抓破,就还有一个和解的机会,一旦两个人彻底把脸皮抓破,这就连一点儿和解的机会都没有了。结果这个东朝廷辩就让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这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地公开地决裂了。换句话说,田蚡的婚宴,还有东朝廷辩这两件事情导致了窦婴卷入了这场矛盾。这是一个原因,他受灌夫的拖累。

窦婴他自身的第二个过错是估计不足。因为他当时从田蚡的家里回来,他要向皇上上疏的时候他家里人不让他上疏,他的夫人阻拦他,说灌夫得罪的是太后之家,这谁能救得了,不让他上疏。结果,窦婴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魏其侯这个侯是我立功得到的,然后又从我这儿丢掉了,就是我得了侯又失了侯,我没有遗憾。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窦婴判断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把侯给免了。他没有想到是个死,估计不足。他的估计不足包括对汉武帝的估计不足,对王太后的估计不足,对田蚡估计不足,对整个事件最后发展的恶果估计不足,他要是有了充分的估计,他不会往坑里跳。这是魏其侯窦婴被杀就他自身来说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也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遗诏事件。这个事情以后,汉武帝就恼火,气愤地就回到太后宫中给太后请安,结果王太后绝食,不吃饭。王太后说什么呢?王太后说,现在我活着人家都欺负我弟弟,假如我要是死了,人家还不定怎么欺负我们家的人呢。说了这个话以后绝食不吃饭。汉武帝这没有办法,汉武帝就说,本来这个事情找一个法官就能处理掉,不过是牵涉到两个外戚,所以要辩论一下,就这窦太后不依不饶,迫于王太后的压力,汉武帝不得不把窦婴抓起来了。所以窦婴在东朝廷以后被捕。窦婴被捕以后没有办法,窦婴就想起来汉景帝在临死之前给过他一道遗诏,这个遗诏的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就是说如果你今后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的话,你可以拿出遗诏,直接向皇上报告。这个遗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涵义,就是说你可以直接向皇上报告事情,当你不能向皇上报告事情时拿出遗诏你可以报告。在窦婴被抓起来以后,窦婴就让他的侄子把有遗诏的事情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一听说窦婴家里边有景帝的遗诏,这是大事情,立即派人去查,查那个皇宫中间的存档,一查没有。这个麻烦大了,遗诏只有窦婴有,还是他家的那个家丞,就是窦婴家的总管盖了个章,皇宫中间没有存档,没有副本。好,这样一来,窦婴那个遗诏不但没有救了他的命,还落了个伪造遗诏罪。

画外音:根据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的记载,窦婴拿出的遗诏在皇宫中是没有存档的,那么,这个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遗诏,皇宫中不可能没有存档。如果是假遗诏,窦婴为什么在自己被捕入狱后拿出来。对于遗诏事件,王立群先生是怎样分析的呢?

窦婴是在被捕入狱后,为了救自己才拿出的景帝遗诏,按照常理,这不可能是假遗诏,但遗诏却在皇宫中找不到副本,那么,景帝究竟是真是假?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究竟有几种说法?王立群先生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第一种,窦婴伪造。窦婴伪造的遗诏,这就是伪造说。有没有可能性?我认为不可能。两点:第一,窦婴这个人,我们从他的为人来看是个耿直的不懂权术的一个大臣,他不可能伪造。第二,窦婴是在什么时候把遗诏拿出来的呢?是他被关在狱中的时候他拿出来的,这想用遗诏救自己的命,如果这个时候他拿出来一个伪诏,不但救不了他的命,而且是罪上加罪。所以不可能,伪造说不能成立。

第二种说法,没有存档。汉景帝有遗诏没有存档,有没有可能性?没有可能性。我们所有的说法就是按逻辑推理来说,没有可能性。历来皇帝的诏书有两份,有正本,有副本,还要登记造册,不可能不存档,所以不存档说不能成立。

第三种说法,毁诏说。把诏书给毁了,毁诏呢又有几种情况,说王太后跟田田蚡毁了,这是一说,王太后跟田蚡毁诏可能性也不大。为什么呢?这个遗诏的本身并没有任何威胁力啊,就是说你可以向皇上报告,这个遗诏没有任何威力,就是说它没有杀伤力的遗诏,所以没有必要毁掉它。第二,毁诏谈何容易啊。王太后跟田蚡再有权势,但是皇宫中间诏书的管理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毁诏是很难的。另一种说法,武帝毁诏,武帝毁诏也不可能啊,第一,没有必要。这个诏书丝毫影响不到汉武帝,汉武帝为什么要毁掉这个诏书呢?没有必要啊?这是第一。第二,汉武帝本身是同情窦婴的,那你把诏书毁了,给窦婴加了个伪造诏书罪,有这种可能性吗?没有。有一个清代的学者叫沈钦韩,沈钦韩又提出来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什么呢,主管档案的人害怕田蚡,他向皇帝打了个假报告。皇帝叫他查,他说没有存档,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没有根据,很难讲。那么,遗诏事件我们应当怎么看?我觉得,我们分析的遗诏事件所有的可能性,存在的机率都很小。但是,我们所有的分析都是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上,比如说,汉景帝并不恼恨窦婴,他不可能给他个遗诏,然后故意不存档,让窦婴什么时候一拿出来,窦婴就得死。我们都是这样推理的,我们所有的分析都是逻辑推理的,但是历史往往在非逻辑因素出现。就在我们上述推理种种不可能中间,我们不知道在哪一个环节中间出现了一个非逻辑因素,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今天不知道,这一个环节的出现导致窦婴被杀。所以这就是我对遗诏事件的看法。汉武帝迫于王太后的压力,一咬牙把窦婴给杀了,因为汉代实行的还是秦代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元光四年的第一个月十月,灌夫被杀,十二月,第三个月,窦婴被杀。到了春天,田蚡也死了。

画外音:司马迁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记载,窦婴被杀是因为他拿出的遗诏在皇宫中没有副本,他是因为伪造遗诏罪被杀的。但根据王立群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窦婴首先是想救出在田蚡婚宴上“使酒骂坐”的灌夫,但又对事态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而导致自己入狱,最后才因为伪造遗诏罪被杀。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被杀呢?对于这个问题,王立群又是怎样分析的呢?

他被杀的第二个原因是田蚡。窦婴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第三,关于大臣。窦婴之死我们分析了窦婴的原因,分析了田蚡的原因,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最敢说话的是那个韩安国,也是“魏其侯是也,武安侯是也,唯明主裁之”,这说明大臣们是无奈。大臣们有责任,但大臣们很无奈。

第四个人,太后。在窦婴之死这个问题上王太后的责任不可小觑,这个人责任太大了。婚宴的诏书是她下的吧,有了好的诏书,田蚡才能敢于抓灌夫啊,而且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啊,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

最后一个人,汉武帝。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蚡。所以汉武帝这个人,我们在前面讲到窦太后把御史大夫赵绾、郞中令王臧投入监狱的时候,汉武帝已经表现了他的冷酷,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同样表现了他的自私和冷酷。其实他完全可以把事情处理好,不至于杀掉窦婴。但是他为了不得罪他娘,不得罪太后,他想利用大臣,结果没有利用成,最后搞了个一团糟。所有这些人最后的决定权在他手里边,结果他处理不好,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我们以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窦婴之死,窦婴之死的确是武帝初年的第一桩大冤案,这桩冤案的发生是因为王太后对皇上的干预,也就是说年轻的汉武帝虽然在他上面两座大山去掉了窦太后一座大山,还有一个大山在压住他,就是王太后。所以,汉武帝尽管在窦太后死以后负担很轻了,但是王太后在个别事情上还在干预他,但是毕竟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尽管王太后在某些事情上可以掣他的肘,给他施加一点儿影响,但她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汉武帝,汉武帝注定要完成历史所赋予他的历史使命,他必然要有一连串的动作来完成他称帝后的事情,那么,汉武帝在窦婴死以后他的眼光又会投向哪里呢?请看下集《汉匈交兵》。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