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抬高的:
1:海瑞
个人认为海瑞是个特定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偏执狂。清官又怎样呢?除了清廉海瑞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呢?骂皇帝在明朝也不是稀罕的物事。但从海瑞骂皇帝的奏章中可见其人思想的狭隘和偏激。又,因为其女被男人碰过身体就活活饿死她,按当今的说法就是毫无人性了囧一个。这个人在民间声誉极高,但实际上言过其实,对国家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万历最后把他也适当门面挂着而已。只是个门面。
2:孙承宗
当年明月把他拔到了一个济世之臣的位置。明史对他的评价也极高。我觉得他被高估了。首先,就他的军事能力来说,实在很一般。他提倡尊重一线将领的意见这一点是比其他文臣高明。但也客观说明他的能力使他没有自信的资本。但就他主推的宁锦防线,在军事上看作用实在有限。很多人鼓吹宁锦防线从未被攻破过,实际上掩耳盗铃,清军压根不需要从那过就可以入关,费那劲干嘛?再,他主导蓟辽军事几年,辽西明军除了修城还是修城,马世龙功过一次耀州,结果全军覆没。辽西明军装备先进,火器配备率70%,就是不敢和后金打野战,结果几年下来还是新兵蛋子。战斗力居低不下。孙对东江镇的支援力度也不够,致使东江的牵制作用得不到质的飞跃。不能说不失败。入住内阁时,也不能很好协调各党官员,党争仍然如火如荼。崇祯上台后君臣关系也处不好。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济世之才。只是个一般的名臣罢了。
3:袁崇焕
当年袁崇焕对崇祯帝说5年能平辽时,崇祯皇帝才刚刚即位,还只是个十八岁地小青年,听了这番大话之后可真是热血激荡,当时就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加兵部尚书衔,再赐尚方宝剑,对治下地方官员有先斩后奏,生杀予夺之大权。可惜地是,袁崇焕这书生最终并没能在五年内平辽,反而自作主张杀了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建奴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后。遂于次年破关而入,缺乏军事指挥能力的袁崇焕又犯下了一连串的军事指挥错误。致使建奴大军直趋京畿,给年轻的崇祯帝还有京师百姓造成了极大地震动,最终也给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
凭心而论,袁崇焕是个深受儒家理学熏陶的封建儒生,忠君思想在他脑子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他不可能放着好好的大明臣子不当,却主动投靠建奴当个奴才,袁崇焕也不是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假如袁崇焕真想当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崇祯帝要想杀他就没那么容易,他也不会在牢狱中劝祖大寿回救京师。
袁崇焕算得上是个有胆有识地忠臣,他地悲哀在于他只有背负百斤的能力,却自不量力硬要挑上千斤重担,最后被压垮了,他之所以被有些所谓的“史学家”鼓吹为大仁、大智、大勇、大廉的民族英雄,其实是因为他的下场太惨,最值得同情,仅此而已。
后来的满清王朝为了说明自己是来解放汉人老百姓的,就大肆贬低明朝的皇帝和大臣,把崇祯说成是一个志大才疏、疑心很重、对臣子和刻薄的皇帝,并把明朝没有投降清朝的大臣说成是一个个只会勾心斗角,只会相互排挤对方、不会干实事的人。只有这样满清的皇帝才能说明自己是正统!!
其实我们只需要仔细看看清朝的大臣,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只知道“奴才该死,臣该死”、“皇上英明”,对比之下明朝很多大臣都具有自己的思想,明朝很多大臣如徐光启等都弄自然科学,清朝反倒退,直到鸦片战争时期几乎没有人懂自然科学!!!
4:杨涟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明末期的一个大毒瘤——东林党。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明末三案就是这帮家伙捣鼓出来的。为了什么?排除异己,掌握朝政而已。而且,所谓“阉党”就是被他们逼出来的。在东林党的攻击下,政见不合的浙党,齐党等纷纷团结在魏忠贤身边,对抗东林党的迫害。而杨涟,就是这么一个党的急先锋。这帮人整天忙着内耗,使得朝政败坏,明朝彻底无解,无奈的是,即使明朝灭亡之后,这帮人还在斗着……
5:史可法
他是民族英雄?要看怎么定义了。如果死节就是英雄,那他显然是。但是如果不仅仅是这样呢?明朝灭亡时,史可法时任南京兵部尚书,掌握南方兵权。并且是东林党的领袖。如果他好好作为一番,明朝至少可学南宋。但是他先是写信卑颜屈膝地请求多尔衮和谈,并幻想借清兵剿灭农民军,与清兵划江而治。完全闹不懂国内矛盾早已转移。在选择皇帝时犹豫不决,不但最后让马士英抢走了册立之功,还得罪了弘光,被架空兵权。对四镇军阀以及左良玉这些实力派军阀缺乏管理能力,甚至闹出左良玉“勤王”的闹剧,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当权时毫无作为,没有派兵接管山东,河北等地农民军撤出后留下的真空地带,整日幻想划江而治。失势后坐镇扬州,对和平仍抱有幻想,没有积极巩固城防。扬州重镇轻易丢失(7天)。而嘉定小城在百姓自发组织下坚守了81天!弘光政权的迅速消亡。史可法要负最大责任。
6:何腾蛟
他也被称为民族英雄。但我认为他也是个误国之人。作为湖广的实权人物。历史上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联合大顺军余部抗清。实际上这个功劳根本不是他的。而是堵胤锡的。何腾蛟从来就不曾考虑过跟农民军合作,他一直都想剿灭之。只是连续败给农民军和清军后,他已经毫无实力。无奈接受了农民军的合作要求。但即使合作之后,仍然不改其敌视农民军的态度。再,起得势之时,正是隆武政权朝不保夕之时,隆武帝曾经接触过何,想跑去湖广摆脱郑氏家族控制。何腾蛟怕皇帝来了影响其地位并未答应。而且其在湖广之时,根本不主动进攻清军。消极避战保存实力。这种人只是个军阀,虽然最后不屈而死,已不能说其是民族英雄。
7:郑成功
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一笔。但是,作为一个明军将领。他是不合格的。与清军作战败多胜少。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攻击友军。掀起内讧。对永历皇帝阳奉阴违。毫无进取之心。只是一个不愿剃发的军阀。但是,我欣赏他的民族气节。他不失为民族英雄,而不是一个忠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