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讲稿阅读] 百家讲坛 清东陵密码 李寅 TXT讲稿 全集

【主讲人简介】

       李寅,男,1965年9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研究员。唐山市政协常委、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

     中国清宫史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理事。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东陵,开始了清东陵文化研究。

     曾经写过四部专著:《清代后宫》(辽宁民族出版社)、《清代帝陵》(中国戏剧出版社)、《清东陵揭秘》(中国人事出版社)、《实说清后宫》(中国三峡出版社),发表《清代皇陵的陪殉制度》《清宫殉葬品刍议》《清代皇家棺具考》等有价值的论文近百篇。

     先后在央视“探索发现”“走近科学”“千年古县”“国宝档案”“纪录片频道”“讲述”等栏目;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传奇中国”等栏目;

     辽宁卫视、福建电视台、河北卫视等文化类栏目;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栏目;

     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的“解密帝王陵”栏目;

     台湾东森电视、TVBS电视台、年代电视台等做过大量文化类专题节目。

【内容简介】

    清东陵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座皇家陵寝,位于河北省的遵化市境内。从公元1661年顺治帝的孝陵始建,到1908年慈禧的定东陵全部竣工,清东陵的建设历时近两个半世纪,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这座标志着大清朝历史辉煌的皇家陵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不堪回首的被盗之殇。1928年的东陵大盗案,举世闻名,清东陵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洗劫之后,留下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残破与凄凉。

    那么,这座传奇而神秘的皇家陵寝究竟有着怎样的辉煌与沧桑?又埋藏着多少故事和秘密?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李寅先生将引领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清东陵,探索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清东陵密码》,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一)清东陵之最


  清东陵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座皇家陵寝,位于河北省的遵化市境内。从公元1661年顺治帝的孝陵始建,到1908年慈禧的定东陵全部竣工,清东陵的建设历时近两个半世纪,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这座标志着大清朝历史辉煌的皇家陵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不堪回首的被盗之殇。1928年的东陵大盗案,举世闻名,清东陵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洗劫之后,留下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残破与凄凉。那么,这座传奇而神秘的皇家陵寝究竟有着怎样的辉煌与沧桑?又埋藏着多少故事和秘密?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李寅先生将引领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清东陵,探索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清东陵密码》第一集《清东陵之最》,敬请关注。

  清东陵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神秘的传闻,每一个来东陵的人们都想身临其境,揭开这些谜团,所以从今天开始,我给大家讲解清东陵密码,揭开墓主人身前死后的神秘面纱,还原一个真实的清东陵。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
  
  清东陵之最1、最具震撼力的内葬人物。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建筑了很多帝陵。在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洛阳等等,古都城里和周围都有很多帝王寝陵,但是没有那一个像清东陵那样埋了许多名人,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太近了,我们都熟悉他们,这里埋葬了五位皇帝,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那么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皇帝,埋葬在易县西陵。末代皇帝宣统没有建陵。这五位皇帝中,有两位很有知名度:第一位康熙。康熙两次改革丧葬制度,第一废除活人陪葬。第二废除火化制度。他的陵寝发生几件遗憾事,(1)他的陵寝修建的时间很仓促,而且规制很简单,他的景陵非常简单。(2)他的景陵多次遭到大火袭击,一是光绪31年,把他的隆恩殿烧毁了,隆恩殿里有他的神牌。二是1952年7月14日,雷击起火,把他的大碑楼烧毁了,里面雕刻着康熙的丰功伟绩。(3)康熙的儿子雍正忤逆康熙皇帝,雍正本应按照子随父葬的习俗,在东陵营建陵寝,但是雍正跑到河北易县另辟陵墓,建立了清西陵。(4)1945年,景陵被盗。景陵地宫被炸药炸开,康熙这个千年一帝被剖棺扬尸,珍宝被洗劫一空。第二位乾隆。他自称为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在古代帝王占两个之最,一、寿命最长,89岁。二、掌权最久,63年4个月。他处在盛世巅峰,很是有钱,但是他的陵寝却发生四件意想不到的事。(1)裕陵的风水,在当时看来就有问题,风水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挑剔的皇帝没怎么会允许风水有问题呢?(2)裕陵地宫出现渗水。时间是乾隆17年,而且是乾隆亲眼所见,他目睹水漫过了石床,那么乾隆看到这样情况作出怎样回应呢?(3)裕陵地宫的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嘉庆4年,乾隆皇帝刚刚去世,负责工程的大臣向嘉庆回报“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第一道门上月光石,出现裂缝,地宫很危险了。(4)1928年,军阀孙殿英悍然炸开了裕陵地宫,乾隆皇帝的头盖骨被炸到的石门拍碎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地宫之中居然有一具女尸,在死亡后153年都没腐烂。《东陵日记》记载:“皮骨具存,丝毫未腐,笑容园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业。”真相到底如何呢?
  
  清东陵除了五位皇帝之外,四座皇后陵,按照清朝规制,皇后应该和皇帝合葬,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皇后陵?原来在清代的地宫之中仅设有一条通道,当皇帝驾崩入藏之后就要把通道封住,如果此时皇后还在世的话,就只能单建陵寝了,所以皇后陵确切的说应该叫太后陵,在这四座皇后陵当中最闻名于世的就是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那么这两位叱咤风云的黄太后,又埋藏着那些难解之谜呢?
  
  东陵的两位女人非常有名,庄妃,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也就是孝庄文皇后。历经清初五个时代,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和康熙,对清朝的政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关心的是他的陵寝,站在昭西陵,一定会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庄妃作为皇太极的妃子,为什么不回到东北去安葬呢?二个就是她为什么葬在了风水围墙的外面了呢?庄妃自己说:“我心恋汝黄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意思是应为留恋儿子和孙子,所以不到东北去。这是一件奇怪事,一般讲究夫妻合葬,她却要和儿子孙子在一起。她的理由并不充分,人们更愿意相信他当初下嫁小叔子多尔衮,所以没有脸面回东北与皇太极合葬。那么到底真相如何呢?我们熟悉第二个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出身不好,本人也不漂亮。但是他儿子做了皇帝,她做了黄太后,垂帘听政48年。她对自己的陵寝花费大量心血,建筑的非常奢华,连北京的太和殿都望尘莫及。在慈禧陵的三座大殿的天花板上,柱子上,梁枋架木上,甚至墙壁上,到处镶满了黄金,达4592两之多(143.5公斤),慈禧只不过是皇后陵,她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皇帝陵,如此超豪华设计,慈禧费了那些心思呢?
  
  清东陵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十五为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嫔,三位皇子和两位公主。总人数达到161位,总建筑数目多达580余座,清东陵不仅建筑规模宏大,而且从设计布局到整体结构,都非常严密异常讲究,殿宇陵墓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即体现了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又具备了科学性和艺术性,被称为:“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那么清东陵都有哪些精彩的建筑?它们的布局又遵循怎样的规制呢?
  
  清东陵之最2、最精彩的建筑。在我们古建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座帝陵是: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以顺治的孝陵,规模最大,也最精彩,以孝陵为例,介绍帝陵。顺治是清朝入关第一帝,孝陵也是入关之后营建第一座帝陵。这两个第一就决定了,他在帝陵里面一定是规模最大的,也最齐全的。因为古代帝王建筑陵寝遵守两个法则,第一法则是《荀子.礼论》的“事死如事生”。第二法则是:“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圣明的君主,以孝治天下,以先帝的陵墓最为重要,所以后来的皇帝陵墓不可能超过第一皇帝的。孝陵建筑自南而北,自然有序,高低错落,最前面的建筑就是石牌坊,是东陵的标志性建筑,这个石牌坊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表明死者的身份,二是放棺材的地方,棺材运来不能马上进入陵区,要向东北方向行三拜六叩礼,这叫拜别祖先,然后才能进入陵区,入土为安。孝陵的石牌坊,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宽的石牌坊,宽达到31.35米,是我们国家最宽的石牌坊。二是它设计的最科学最合理。历经康熙18年京师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丝毫没有破损。越过石牌坊,就是大红门。它是清东陵的总门,非常高大,两边连着风水围墙,围墙几十华里,除了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之外的,所有陵寝都圈在里面。穿过大红门,就达到真正的陵区,首先看到是神路,在我们的脚底下,这条神路有四个特点:第一是“长”,有6000米,也就是12华里,它是我们国家最长的神路。第二是活人不能走,只有抬皇帝棺材的人才能走,顺着走神路,剁双脚,横着走神路,要杀头。第三是这条神路上有许多桥,1、3、5、7空桥都有,他的作用1、排水,2、走人。像现在的立交桥,下面可以走人。皇帝也不能走神路。第四是弯曲的。古人认为直则凶、弯则吉。在神路之上有许多礼制性建筑,第一个就是大碑楼,档案名称叫“神功圣德碑楼”,这个大碑楼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高大,里面石碑上是写着顺治皇帝的功绩。第二是寓意深远。大碑楼四角有四根华表,华表上有望天吼,北边两个头朝北,意思盼君出,南边两个头朝南,意思盼君归。都是人们对皇帝的美好期盼。绕过大碑楼就是石像生了,石像生历史悠久,最初的建筑非常高大,“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翁仲是一个人的名字,秦始皇时期的一员大将,非常高大。翁仲去世之后,秦始皇就塑造了一个铜像,立在咸阳宫司马门外,来吓唬匈奴人。既然能吓唬匈奴人,也能吓唬盗墓人,所以就把翁仲的雕像立在墓道之上。孝陵中石像生有十八对,是石像生最多的,而且体量也很大。后寝部分的第一个建筑,我们见到的就是石五供,就是一个大的台子上,有五件供器,居中是一个鼎式炉,两边各有一对蜡扦和花瓶,绕过石五供就是明楼和宝顶,明楼就是重檐的楼宇,里面有一统朱砂碑,碑上刻着:“世祖章皇帝之陵”,明楼的对面就是宝顶,宝顶就是坟头,这宝顶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大,高一丈五尺,周环五十四丈九尺。二是坚固,是用三合土夯筑的,黄土、白灰、沙子,用糯米汤和成,非常坚固,耐风化。每到清明皇帝要在这里行最后一道礼仪,叫“覆土礼”,就是往坟头填土,“膝行至宝顶,跪,上土毕,匍匐退。”皇帝要爬着头顶土上去,均匀撒土,后爬下来,要往返十三次。宝顶之下就地宫,顺治皇帝就安息在这里,顺治皇帝的地宫,是最坚硬的地宫了,清东陵所以的地宫都被盗过了,这是唯一一个没被盗过的的,有人顺治出家了,地宫是空的。也有人说顺治火化了,地宫只有三坛骨灰,没有珍宝。更有人说是大碑楼里的文字提醒了盗墓贼:“黄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石宝器。”到底真相如何呢?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地宫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它的入口,因为你找到入口就找到了珍宝,所以要做特殊处理,就在地宫入口处,砌了一道非常漂亮的琉璃影壁,把地宫入口遮挡住了。这就是孝陵的所以建筑,大大小小近百座,串联在孝陵6000米的神道上,构成了孝陵的中轴线建筑,中轴线两边还有帝陵,东边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西边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和咸丰皇帝的定陵。顺治孝陵居中而建,完全符合《周礼》“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这样的理论,是一个典型的轴对称图形,
  
  清东陵之最3、最惨烈的东陵大盗案。第一个特点就是规模最大,发生在东陵的盗墓案,就是公然进入陵区,使用炸药把地宫炸开。第二个特点就是次数多,最早一次盗墓案,发生在1901年,清朝还没有灭亡,慈禧被八国联军赶跑了,带着光绪皇帝跑西安了。所以当地的土匪以为清朝灭亡了,就把苏麻拉姑墓给盗了。清朝灭亡之后,守灵人为了生计监守自盗。再以后就是奉系军阀张宗昌,到东陵去砍树,把东陵数百万株苍松翠柏尽兴砍伐。再之后就是1928年,孙殿英盗墓。末代皇帝溥仪这样说过:“1928年孙率部到蓟县马兰峪一带,进行了有计划的盗墓。”他们盗了最富有的慈禧陵墓和乾隆陵墓,但是这次并不是规模最大的那次,1945年日本投降,东陵地区鱼龙混杂,于是,发起了第二起大规模的东陵大盗,把除了顺治皇帝之外,的所以陵墓地宫全部打开了,珍宝被洗劫一空。这次盗墓超过了1928年孙殿英,这次盗匪们,动用了工兵,使用了炸药,手段汲取残忍,1928年8月16日,《顺天时报》上登载了盗犯张岐厚的一段供词:“孙军长下令,叫工兵营用炸药,将西太后及乾隆皇帝二坟炸开。”他们炸棺扬尸,盗取珍宝,最有名的珍宝,有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这柄宝剑剑柄雕刻着九条金龙,上镶嵌宝石,非常锋利。还有慈禧的夜明珠。这个夜明珠是两半的,分开没有光泽,放嘴里压舌头用的,但是你把他合拢起来,奇迹就发生了,能够发出奇异的绿光。在黑暗之中,百步之内能够照见发丝。还有康熙皇帝的金丝龙和九龙玉杯等等。其实皇陵就是这样,神秘而带有传奇色彩。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二)孝陵未被盗之谜

顺治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却一直受制于皇叔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他终于扔掉了傀儡帽子。他折服于中原文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终因无法左右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而沮丧之至。爱妃董鄂氏的离世,更让他感觉万念俱灰。二十四岁时,因染天花暴崩。他的孝陵,是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也是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过的陵寝。在大规模的东陵盗案中,孝陵曾经四次遭遇被盗险情,最终却幸免于难。孝陵地宫至今完整无损,无人进入过。作为规制最为宏伟壮观的清代第一陵,为何能够躲过劫难?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李寅先生将引领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清东陵,探索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清东陵密码》第二集《孝陵未被盗之谜》,敬请关注。

  孝陵它的建筑,确实是非同凡响,非常宏伟,从石牌坊一直到它的方城,明楼和宝城。有近百座建筑,贯穿其中。是清代任何一个陵寝都无法与之相比美的。这里有许多是中国之最,比如神道、石牌坊。还有很多是清朝之最,比如石像生,清朝没有那么长的、没有那么多的首位达到870米,达到十八对。孝陵的建筑这么宏伟,在清朝就很有震撼力,每一个来的东陵的人,甭管级别多高,上至太后皇帝,下至奴仆,都要到孝陵去。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的皇帝来祭奠,把自己的爸爸祭奠完就得了,因为他忙不过来。但是孝陵一定要去的,因为他是开过之君,统一天下之主,所以封号为世祖,其他人就封宗了,所以一定到孝陵去拜谒。我们关注孝陵,盗墓贼也一定关注了,在历史上真的发生了四次险情,第一次,发生在光绪26年,由于慈禧得罪了洋人,他们找不到慈祥,就来到孝陵进行报复,唯独想把孝陵摧毁,意思很明确,就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毁了大清朝的龙脉和王气。第二次,1928年7月,当时的军阀孙殿英,正当他盗掘慈禧和乾隆墓的时候,韩大宝的部队开进了孝陵,准备实施盗掘。第三次,1945年底,土匪张尽忠和王绍义,盗墓还动用了炸药。第四次,150年2月,我们已经建国了,但是百废待兴东陵的管理机构还没有成立,一些不法之徒,纠结几百人进行盗墓,连续盗了四个晚上,孝陵经过了四次险情,每次险情都能安然度过,没有被盗掘,它就成立东陵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地宫。
  
  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在修建地宫的工程中防盗是第一要素,为了防盗五代帝王们不但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甚至数以千计的守灵士兵,甚至为保守秘密不惜杀掉建墓工匠,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那么孝陵经历数次险情,竟能幸免于难,它在防盗上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看一下,孝陵的建筑,它始建于康熙二年,完工于康熙三年,仅用了一年半多一点,孝陵就完工了,这很奇怪,皇家的陵寝非常重要,国家会竭尽全力我建设它,怎么会用这么短的时间来建筑呢?一般来讲皇后陵还要建设五六年,建十来年那是常事啊,慢工出细活才对,孝陵会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呢?上个世纪1991年到1993年,东陵接到560万人民币的修缮款,来对孝陵全面修缮,这就有机会了,孝陵的好多建筑,在维修的时候还真的有些意外发现,孝陵在建筑过程当中使用了大量的旧料,首先是石料,这很关键是脸面,它装饰在殿宇周围,所以非常重视。大殿周围的栏杆,给人感觉还真的不太严肃,首先说栏板宽窄不一样,图案雕刻不精美,而且没有什么规律。我们看帝后陵建筑的时候,大殿前面栏板望柱,柱头上是一龙一凤相间。可是孝陵只有两条龙,剩下全是凤,而且姿势各不相同,杂乱无章。再看他的木料,就更奇怪了,居然有以大改小的痕迹,同时有挖补的痕迹。再说砖料,就更奇怪了,生产年份有顺治15年,还有顺治17年的,还有其他年份的,大小不一,长短不一。薄厚不一,这明显是拼凑的旧料。同时我们还发现孝陵的工艺有问题,比如说,普通的帝后陵的陵寝,它后面的朝房有一个大烟筒,那是做饭用的,做供品用。那个烟筒用的是干摆工艺,干摆是很复杂的工艺,砖就露在外面,砖的本色在外面露着,可是却看不到灰条。可是孝陵的大烟筒,却是用糙砖砌的,然后外面抹一层灰,宝顶上面也是一样,周围的宇墙女儿墙,都是糙砖灰砌,这工艺给人看,就是将就了。这些旧料是哪来的呢?我们在拆卸隆恩殿上面的天花板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发现,天花板背面雕刻着一些很奇怪的字,大多数都雕刻清馥殿这几个字,然后我们在拆卸神道碑亭天花板的时候,又发现天花板背面,雕刻有锦芳亭字样,这清馥殿和锦芳亭一定是两个建筑,这两个建筑在哪呢?于是,我们就查阅资料,发现了它们的去处,这两个建筑是在北京北海的西岸,干什么用的呢?这是明朝嘉靖皇帝上香的场所,是香殿,到康熙初年就没有了。所以孝陵是拆了明朝的两座殿宇来搞的建筑。康熙皇帝也太不够意思,用旧料来给爸爸修陵寝,有点说不过去。可是,我们知道康熙初年,百废待兴,为什么顺治生前不自己修建陵寝呢?那是没有精力,可是顺治18年,皇帝死了,这是一个紧急工程,不建不行。可是国家太困难了,建不了陵,就是在用旧料的情况下,国家每年还有四百万两银子的亏空,同时,为了加强工程力度,不得不在直隶这个地方,包含我们现在的北京还有天津,给土地每亩加息一分,征收它的银子,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就是为了修建陵寝,所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家有不明白,既然是问题工程,它为什么没有被盗掘呢?尽管孝陵建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的地宫却建的非常地坚固,尤其是在1945年张尽忠和王绍义这些土匪,在盗掘孝陵的时候,那是几百号人,都是些年轻力壮的小孩子,他们一镐刨下去就是一个白点,刨不动,不得已动用了TNT炸药,可是炸药爆破的地方只出现了一个小坑,根本炸不进去,非常坚固。
  
  在孝陵的宝顶,以及地宫进口的影壁墙上,都要被盗过的痕迹,但孝陵地宫至今仍然完好无损,那么孝陵仅仅是修建十分坚固,才没有被盗吗?见到康乾盛世的乾隆裕陵和康熙陵寝未必输给孝陵,但都被开馆杨尸,洗劫一空。地宫再坚固还是阻挡不了盗墓贼的贪欲,那么,孝陵没有被盗是否另有蹊跷呢?
  
  顺治皇帝和他的孝陵,遇到了两位贵人,第一位贵人,就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我们它的大碑楼雕刻的碑文,“黄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石宝器。”这句话就告诉人们,你们不要去盗它,我们爸爸临死的时候,就留下遗嘱了,将来地宫当中不葬珍宝,盗它还有什么有。通过这话,即褒扬了顺治是一个节俭的皇帝,同时有保有父皇孝陵的安全。第二位贵人,就是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她入宫后职称升的太快了,由一个贤妃在几个月当中就升为黄贵妃,可以顺治太宠她了。所以有独宠董鄂妃这样的传闻,董鄂妃很争气,就给他生了个王子,排行老四,顺治非常奇怪,他说这是他第一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他想把他立皇储,将来继承自己的位置,所以,董鄂妃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这个皇子身上。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个皇子只活了104天,就死了。他的死对董鄂妃的打击非常大,董鄂妃每天忧郁,抑郁成疾。时间不长就病死了,顺治也就绝食、出家,演出了一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闹剧。亏的他的母亲,孝庄文太后极力阻止,这个家才没有成行,可是,尽管如此,当地的一些守陵人,和一些外面搬进来的人,都认为顺治已经出家了,认为地宫当中是一个空劵。只埋了顺治皇帝生前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
  
  以上所说,孝陵没有被盗的两个理由,有一定道理,但是不是无懈可击,对丧心病狂的盗匪而言,顺治帝出家的传说未必可信,而坚碑上所刻得“不藏金玉宝器”,也可能被认为“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么,在顺治的地宫当中,到底有没有陪葬珍宝呢?在清史档案中,对于顺治帝生前死后的情况,有着怎么样的记载,我们能否从中找到,孝陵没有被盗的真正原因呢?
  
  据《清世祖实录》记载,说顺治皇帝在顺治18年正月,开始感到身体不行了,要出天花了,要死之前留下了遗嘱,他说了,你看我朝在关外的时候,都是火化的,我死以后也要火化。那个时候火化只有满族人在关外的时候,才时兴,怕别人不好意思的,就主动提出来,要火化掉,在行完百日礼就火化掉。但是顺治又提出一个要求,火化还有条件,一定让茆溪森火化我,茆溪森是谁呢?茆溪森是顺治朝的一大和尚,道行非常高,和顺治皇帝有很深的交往,顺治当年想出家的时候,就是找茆溪森给他落了发,更关键在他的宠妃董鄂妃,也是让茆溪森火化的,这就明白了,他也想让茆溪森烧他棺材,可是茆溪森当时不在京师,他日夜兼程在百日之内赶到京城,顺治的大棺材就从紫禁城出殡到景山,茆溪森就在景山火化了顺治皇帝。当时架了一大堆干柴,火化的时候,放射出五彩光芒,放出爆豆一样的声音,这是什么?这是顺治棺材里珍宝放出的声音和光芒,珍宝全部烧掉了,顺治化作一坛骨灰,当时他的母亲太伤心了,扶着栏杆痛哭不已,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她很伤感。文武百官也要放声大哭,声震殿宇。他的骨灰放进一个坛子了,是一个大肚子坛子,是青花瓷。坛子有个盖,盖上有个钮,我们形象地称为将军罐,所以孝陵里只有这个将军罐的骨灰坛子。
  
  尽管顺治二十四岁驾崩,在位不足十八年,可谓短命天子,但孝陵至今保存完好,不能不说他也算福气不薄。被历史尘封的孝陵里可能没有珍宝,但里面却埋藏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那么,在孝陵地宫之中,陪伴顺治帝长眠左右的又会是些什么人呢?
  
  地宫里还有一位,就是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皇帝做了五件事。让孝庄太后非常失望,非常生气。第一,他把董鄂妃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一个妃子死后追封为皇后,没这规矩,也太过分了。第二。顺治皇帝居然让朝廷的二三品大员给董鄂妃抬棺材。朝廷大员都是养尊处优的人,没干过这活,加上棺材里的珍宝很沉,把大臣累的呲牙咧嘴,怨气冲天,但是也不敢不抬。第三,他命令三十名宫女和太监殉葬。这太过分了,清朝早期有殉葬的习俗,但是要是自愿的,太监和宫女有一三名就行了,一定是自愿,刻顺治皇帝居然强迫三十名宫女太监殉葬。真是非常残暴。第四。顺治为董鄂妃写了一份行状。就是死者的生平事迹,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他不仅写,而且非常激动,边写边哭。孝庄一看,干什么这是,你就不能振作一点么,人死不能复生。顺治说你要我振作还不如出家呢。真是太过分了。第五,他命令大学士金之俊,为董鄂妃作传,古代没有为妃子作传的,连皇后也不能,除非一些个别人物,比如慈禧。像董鄂妃这样妃子作传,是在太过分了。孝庄一看顺治真是不务正业,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在景山,为董鄂妃举办了水陆道场,三七21天火化掉了,她的骨灰也被装在坛子里,也被葬入孝陵地宫之中。地宫之中还有一位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姓佟佳氏,她的心机比较重,顺治不太喜欢她,但是孝庄喜欢她,后来生了玄烨就是康熙皇帝,孝庄就更喜欢她了。也就喜欢了玄烨,所以康熙和孝庄的感情特别深。她本来不受宠爱,闷闷不得志,突然座了皇太后了,有点不适应,结果两年就死了,成为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也火化了,也葬到了孝陵。这样地宫里是这样情况中间是顺治皇帝,东边是孝康章皇后的骨灰坛子,西边是董鄂妃骨灰的坛子。这几位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那么骨灰坛子里有没有珍宝呢?清朝的习惯,把珍宝放在棺材里,名为“塞棺”,塞棺材缝的,和明朝有很大区别,大家到明定陵看看,地宫里大棺材,还有好多陪葬箱,陪葬箱就是放珍宝的地方,清朝的皇帝比较廉洁,他们取消陪葬箱的制度,只在尸体周围放些简单珍宝名为“塞棺”,可是顺治皇帝和皇后妃子都在景山烧掉了,变成骨灰坛子了,就没有珍宝了。所以盗墓贼了解这些情况,就放弃了盗墓的想法。在孝陵的东边是康熙大帝的景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可以说是历经磨难,有天灾也有人祸。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三)康熙景陵火灾之谜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回顾康熙不平凡的一生,他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廓清漠北,开创盛世,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的帝王,他死后所葬的陵寝却是灾星频降,劫难常临。康熙景陵始建于康熙十五年,是清东陵继孝陵之后营建的第二座帝陵,在清东陵众多皇帝后妃的陵寝中,唯独只有康熙的景陵屡屡遭遇火灾,大火到底是因何而起,至今仍是迷雾重重。康熙景陵的火灾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呢?
  
  祖陵起火被烧,给了当时清政府沉重的打击。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在当时,除了紫禁城,皇家陵区可称得上是第一禁区。许多保护皇陵的严苛的法令、规定都明文载入《大清律》中,对于皇陵的防盗措施也可谓处心积虑、防备周详。难道这场大火真的是天意吗?对于景陵的这次灾难会有怎样的传闻?哪种解释会更加令人信服呢?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李寅先生将引领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清东陵,探索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清东陵密码》第三集《康熙景陵的火光之灾》,敬请关注。
  
  景陵,就是康熙大帝和他的五位后妃的合葬墓,位置就在他父亲孝陵的边上,第一次实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在清王朝康熙汉化的很厉害。那么,景陵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他的儿子雍正皇帝起的,雍正在名字这个问题上,做了两件异乎寻常的事情。
  
  第一就是他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不怕重复。中国古代有五位陵墓的名字叫“景陵”,第一座,就是北魏宣武帝的景陵,在河南洛阳。第二座,是唐宪宗的景陵,在陕西乾县。第三座,是金睿宗的景陵,在北京的房山。第四座,明宣宗的景陵,在北京昌平十三陵。第五座,康熙大帝的景陵,在河北遵化。景的意思,代表高大、令人仰慕的含义。
  
  第二就是用他的鲜血,染红了景陵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起陵名的时候,有王公大臣来拟定,让皇上来选,用那个名字,同时拿来一盒朱墨,让皇上来圈点,雍正皇帝想父皇在位61年,功绩显赫得用符合身份的名字,雍正就看中了景陵这个名字,他没拿毛笔,却拿起了刀子,划破中指,圈定了景陵。就是这样一座景陵,清王朝苦心经营,但是就是这座景陵,在发展历史上,就遭到了三场大火,遭到了灭顶之灾。
  
  第一场大火,发生在光绪31年2月20日,这场大火来势凶猛,把景陵烧的一塌糊涂。景陵的大殿又叫隆恩殿,我们顾名思义,意思隆恩浩荡,一看就是重要的殿宇,它的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很大的一座建筑,当时就给全部烧毁了,看到这场大火,和听到这场大火的人都吓得目瞪口呆,因为这场大火烧毁了康熙大帝的神牌。神牌就是在木板上书写康熙大帝的庙号和谥号,圣祖仁皇帝之位,这很重要。

      大殿里面有暖阁,暖阁里面有神龛,神龛里面有被褥,被被褥上面就是康熙大帝的神牌。这个牌位至关重要,每一次来谒陵的人,行各种礼仪,都是朝牌子来行礼,到了大祭的时候,就把牌子请出去,放到前面的宝座之上,朝它行礼,它是这个陵寝的灵魂,没有它这个陵寝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烧掉它以后,真是让人感到大为震惊。这场大火殃及了其他的建筑,这场大火把景陵大殿的前后建筑一样给烧毁了,前面是两座东西配殿,后面是三座陵寝门,是进入后寝重要的通道,也给烧坏了,所以景陵的主要建筑全部烧毁了。

     这就把守陵人吓坏了,这是多大的事啊,陵寝里面即使死一颗树都要上报朝廷,陵寝里面无小事,上报朝廷是死罪,但是这事也捂不住,最后,还是上报了朝廷。当时慈禧得到报案,大吃一惊,发生这样的事,在陵寝历史上没有过,所以慈禧大为震惊。思来想去,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一定要彻查到底,于是她派了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前来调查,这两个人一个是赵尔巽,一个是铁良,是慈禧面前的重臣和红人。赵尔巽是汉军旗人,是辽宁铁岭人,三十岁中了状元,三十八岁就当了省长,另外,他还做过户部尚书。铁良是满洲贵族,是军界的重要人物,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唯一一个能和袁世凯抗衡的人物。慈禧掂量着派着一文一武,去调查这事,这两个人也拍了胸脯,保证把事情调查水落石出,给您个满意答复。风尘仆仆来到东陵,第一件事就是提审当事人,就是守陵人,这景陵的郎中给我调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秘密会审,这些人早就吓坏了,就交代了大殿失火的过程,把两位钦差也吓得目瞪口呆,这场大火原来是场怪火,怎么回事呢?

      一怪,起火的时间不对。这么大的建筑,他起火只能是雷击起火,古代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在六七月份雷击起火的现象普遍,说二月,哪来的雷呢?不可能是雷击起火啊。二怪,着火的地点不对。一般的着火,从底下往上着啊,这次着火从檐子往下着。从斗拱起火,真是奇怪,两位钦差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以。这个时候,东陵地区就是人心惶惶,好多奇怪的传闻都出来了,第一个传闻,就是这场大火一定是天有奇冤,二月起惊雷。我们看元代的戏曲《窦娥冤》很冤,所以六月就下起了鹅毛大雪,那么,这次哪来的这么大冤情呢?

     一定当朝皇上被太后给圈起来了,这件事,还不是天大的冤情吗?光绪皇帝被太后给拘起来了,囚禁在了瀛台,这是老天不干了,二月起雷,雷劈景陵大殿,警示当朝赶紧把皇上放出来吧,让他做一个真正的天子,就传出了这样的传闻。第二个传闻,说一个千年乌龟的报复行动,这个乌龟就是当年,景陵这个地方的一个灵兽,在康熙皇帝建景陵之前,人们时代衍息就生活在这个地方,这里是一个池塘,一片沼泽之地,可是康熙要建陵,要把这个地方垫平,水就没了,没有了水乌龟能生活吗?就此就背井离乡到别处生活了,到此就和康熙大帝结下了仇怨,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机会,来报复他。引来这场大火,这传闻留言四起,多的很,这个时候,更有多事的人,就传出这场大火是人为干的,谁这么胆子呢?敢烧康熙帝的景陵。

      有两种可能,一、就是杨香武的后代干的,杨香武是谁呢?就是民国年间小说《彭公案》里的主要任务,这个杨香武会轻功,善于飞檐走壁,善于偷盗,他就到了大内,盗走了康熙皇帝心爱的九龙玉杯,自然就成了钦差=拿要犯,后来,就把杨香武给逮住了,九龙玉杯就归还朝廷,杨香武就必定,和康熙皇帝结下了仇怨,他的后代就肩负起了,替父报仇和反清复明的双重使命。

      于是,有人就设计了一个情节,说当时杨香武的后代,就潜入景陵想盗这个九龙玉杯,园他父亲的一个梦,但是他不知道玉杯在那,就以为在大殿里放着,深夜潜入到隆恩殿里,趴在天花板上面,夜里很黑,看不到东西,就打火照明。不小心就把天花板点着了,引来了这次大火。二、就是说是守陵人干的,守陵人看中殿里的金银祭器,把他偷出来,他怕查,所以一把火烧了景陵大殿,两位钦差大臣听到这,自己就吓哆嗦了,如果是自然起火就好办了,顶多是失职,但是如果是人为干的,特别是守陵人干的。

     这个事可不得了了,一旦追查下起,这些守陵人会狗急跳墙,他们要急了,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这里离北京那么远,自己性命堪忧啊,赵尔巽比较冷静,他对铁良说,这件事我们的慎重处理,来了个模棱两可就得了,保住性命要紧,万一他们急了,我们就回不去了,所以,这两位钦差,就上了折子,向慈禧报告这场怪火无从查起。这里我有个看法,这场大火就是守陵人干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紫禁城,1923年6月26日,晚上九点,在北京紫禁城建福宫的西花园,突然起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把西花园的三四百间房子全部烧毁,这个不是罪重要的,关键是烧毁了里面所有的珍宝,里面藏了很多珍宝,有著名的《大藏经》,有数千金佛,还有名人字画等,一把火就都给烧了精光。这件事的调查结果是太监干的,原来,在前一天,溥仪的师傅庄士敦,建议溥仪清查库房的文物,因为发现北京街头有许多太监在变卖宫里的文物,库房没清查呢,大火发生了。所以这次景陵的大火,和这个原因可能相似,这些守陵人肯定是盗走了,景陵大殿里面的金银祭器。
  
  第二场大火,发生在1945年,这场大火更加奇怪,他不是从地面引发了,而是从地宫里面着起来的火,确切的说就是从康熙的棺材里喷出来的火,这件事,纯粹是康熙皇帝自找的麻烦,康熙大帝临终之前,做了一件糊涂事,他居然命人要把一件稀世珍宝,随葬在棺材里面,就是闻名中外的九龙玉杯,康熙不喜欢喝酒,喝酒误事,所以也不主张王宫大臣和白酒,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个九龙玉杯,这个杯子用料非常神奇,是“温凉玉”,冬天摸温呼呼的,夏天摸凉嗖嗖的,把酒到里面不用烫就是温的。

     这玉杯的工艺很精湛,杯子调了九条龙,杯子把上一条,四角各有二龙戏珠,杯子里没有东西的时候,九条龙根本不动,但是到满酒的时候,就会出现九龙闹海的奇观。所以景陵在1945年发生震惊中外的大盗案,是两个土匪主持,一个是张尽忠,一个是王绍义,在1951年3月,遵化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对王绍义盗掘景陵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判决书是这样的:“王绍义,男,56岁,蓟县大平安村人,1945年日寇投降后,和叛徒张尽忠同谋,策动平谷、兴隆、马兰峪一代千余人盗掘清陵,判处该犯死刑。”参加了审理这起案子的书记官高学仁高先生,他写了一篇文章《我所知道的清东陵第二次大盗案》,他在文章里回忆,说张尽忠是盗掘景陵的主要案犯,关于过程了,王绍义在狱中,做了交代。

     留下了记录,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王绍义就勾结张尽忠武装盗墓,景陵地宫是用炸药炸开的,王绍义就发现一些黑亮的东西,他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在他自供里也没有说明,在解放后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的李正先生,曾经亲临景陵地宫,发现地宫里渗水了,而且越往里走越深,冰凉刺骨很吓人,也就是说王绍义盗墓的时候,地宫里是有水的,但是雨季已经过去了,地宫的积水不会很深。他们进入以后,发现里面有六口棺材,土匪们一看以为是假棺材,王绍义就指挥人将最大的一口劈开,劈不动。就用大锯锯,外棺锯锯开了,锯内棺的时候出事了,王绍义说:“这时候很紧张,拿枪的人把里外门口都把着,当时听到棺材里面喷出火来,闹的大家很惊慌……”,高学仁先生也回忆说:“盗开景陵时,曾有机关喷火,烧伤裕大村的两个人。”,高先生认为是暗器。据我们分析很可能是磷火,这火根本挡不住土匪,他们把六口棺材全部劈开,得了很多珍宝,其中就有闻名的九龙玉杯,还有一条金丝龙,这条金丝龙非常神奇,高先生回忆:“当场搜出金龙一条,长一尺多,拿在手中全身会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由康熙的景陵盗出的。”景陵就留下了残缺不全的石门,和破棺材板,以及康熙和妃子的尸骨,漂在水里,直到今天地宫还是这个样子。
  
  第三场大火,更加遗憾了,发生在1952年7月14号,这次大火烧得是景陵的大碑楼,就是神功圣德碑楼,他是景陵罪高大的建筑,里面有康熙大帝的两统石碑,雕刻着康熙大帝一生的功绩。更重要的这个大碑楼里面有许多是清陵第一,首先,第一次碑文由皇帝亲自书写,为写碑文举行了书法大赛,雍正也参加了,雍正皇帝亲自参加的目的非常明确,王公百官一致推举用雍正的书法。所以大碑楼第一次用了皇帝的书法。其次,大碑楼第一次使用了双碑,之前都是一个石碑,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两个石碑。康熙皇帝在位61年,功绩多,4300多字,一个石碑盛不下,一统刻汉文,一统刻满文。这个大碑楼在我国古建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建国了,一场雷击把大碑楼烧毁了,非常惋惜。过了两个月我们的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就成立了,就是说在当时我们并没有保护,仅有一步之差就酿成了火灾。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四)景陵双妃园寝之谜

 康熙帝在清十二帝中不仅声名显赫,他的陵寝也极其特别。景陵建筑群内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五十一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丧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景陵内,还有一座独立的双妃园寝,其中埋葬了两位皇贵妃,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皇帝为某个妃子单独建寝的,独此一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康熙帝的这个双妃园寝竟然是乾隆皇帝所建。那么,乾隆帝为什么要为爷爷的妃子建陵?二位妃子究竟是何许人,竟然让乾隆帝不惜破坏祖制执意建陵呢?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李寅先生将引领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清东陵,探索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清东陵密码》第四集《景陵双妃园寝之谜》,敬请关注。
  
  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可能有点奇怪了,孙子不能给爷爷的妃子建陵吗?我们要了解一下,清朝建筑妃园寝的规矩,妃园寝就是妃子墓,皇帝有许多妃子,给妃子建筑墓地有两点规定:1、这些妃子必须集中埋葬。他设计到皇帝的家事和隐私。3、妃子墓必须由当朝皇帝修建。清朝皇帝都是这样的,但是康熙皇帝的妃子墓当中,却有一座妃子墓里面葬了两个人,这个妃子墓不是康熙皇帝修建的,难道康熙皇帝没有能力来建吗?还是另有隐情?那我们来看看是是不是,康熙皇帝的妃嫔太多,他的坟墓里装不下了,我们查阅了清朝《后妃传稿》,这部典籍里记载清朝皇帝的后妃数目,努尔哈赤有17位后妃。皇太极有14位后妃。顺治有32位后妃。康熙有55位后妃。雍正25位后妃。乾隆41位后妃。嘉庆20位后妃。道光23位后妃。咸丰18位后妃。同治5位后妃。光绪3位后妃。年龄大的皇帝后妃就多,在位时间长的后妃就多,盛世的皇帝后妃就多。所以,康熙、乾隆就多。
  
  其实康熙的后妃远比这些多的多,我国著名清史专家杨珍女士写了本书,《康熙皇帝一家》,里面明确记载康熙46年这一年,光答应后妃等级就209位,康熙皇帝有这么多女人,这些人死后都葬在哪呢?康熙对自己后妃,将来葬处得问题是有条件和标准的。第一,一定是嫔以上飞的等级。清朝后妃分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个等级以上的才有保障。以下的三个等级贵人,常在、答应,不定葬到哪呢。第二,一定是有过生育的。给皇家留下了血脉,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才有保障。第三,一定是没有犯过大错误的。如果你犯了悖逆之罪,多高的地位也不能进皇陵。
  
  可是康熙去世以后,留了一群寡妇在宫里,雍正看着心窄,一看这么多人我怎么办呢?所以,雍正皇帝又订了一条标准:“陵内关系风水之地,嗣后尔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黄考之贵人尚可,若随常加封者则不可。”说白了就是被父皇临幸过的女人才可以埋在陵圈里。其他的就算了。雍正真的是刻薄寡恩之人,康熙的大批妃嫔被卡在陵区之外。
  
  这事也不能光怪雍正皇帝,要看看康熙皇帝到底造了多少陵呢?康熙皇帝只建了两个陵寝,一个是景陵,一个是妃园陵,这两个陵是怎么安排的呢?首先说景陵,这事康熙皇帝自己进来的地方,所以标准非常高,必须是皇后,别人不能进来。然后就是妃园陵了,它的规制太低了,它的大小只是景陵的三分之一,它的瓦用的绿瓦,不敢用黄色,裁掉了许多建筑,东西陪殿没有了,碑楼没有了,方城、明楼什么都没有。很简单的一座园寝,园寝的后院那些小坟包子,就像公墓一样。有49个,这里面还有一位皇子,是康熙的十八子胤衸,他为什么跑到妃子园寝里的呢?不在我们讨论之列,这里只有48位妃子,康熙有55妃嫔,景陵地宫有5位,还有两位哪去了呢?
  
  在康熙景妃园寝埋葬的四十八位妃子中,有两位没有葬在妃园寝,而是享受了特殊待遇,葬在了景陵妃园寝东侧的一座独立的双妃园寝之中。这座园寝布局独特、建筑华美,堪称清朝所有妃园寝之冠。这两位妃子为什么会被高看一眼?有民间传说她们是康熙帝的两个姐姐,还有人说,她俩武艺超群,为清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那么,这两位妃子的真实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里我们就揭开这两位的神秘面纱,一个是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他的姑姑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就是康熙的母亲。他的姐姐就是中宫皇后孝懿皇后,悫惠皇贵妃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自己没进宫呢姑姑就去世了,康熙28年自己的姐姐又死了。自己遗憾的很,一是失去了靠山,二是没有生育。康熙的这些妃子能生育不过十分之一,但是悫惠皇贵妃心很宽,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另一个是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她的出身没法和悫惠皇贵妃相比,她的父亲仅是三品的协领,在后宫中是凭身份的,可是惇怡也有优越的地方,年轻、漂亮。她比康熙小30岁,就在16随那年怀孕了,很可惜最后生的是位公主,自己很沮丧,好赖惇怡皇贵妃也是心宽人,所以这两个人,康熙很宠爱。总想找机会给她们俩一个依靠,到康熙61年4月,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尤其在圆明园非常绚烂多姿,当时,雍正(亲王)在圆明园侍奉康熙皇帝,于是,就把康熙请到他的府邸牡丹台,康熙很高兴看到这么好景致,吟诗作赋,雍正一看就把四皇子弘历叫出来了,康熙皇帝孙子太多,长12岁了都没见过弘历,康熙一看弘历长的很好,就问他一些情况,弘历是侃侃而谈也不认生,居然给爷爷背了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康熙一看这孩子有出息,就下决心把孩子留在宫里,好好培养他。后来有人说雍正皇帝能够继承皇位是占儿子光了。12岁的孩子进宫很淘气,得有人带啊,所以就把孩子交给了悫惠和惇怡两位皇贵妃了,可是被的妃子不服气,因为这是极高的政治待遇,皇帝赐给谁一个孩子带将来就有保障了。
  
  我总结康熙把弘历交给悫惠和惇怡两位妃子带,她们有四个优势:1、地位高,康熙很讲地位,地位高的人带出的孩子才有出息。2、这姐俩年龄合适。一个54岁,一个39岁,有年龄基础。3、这两个人心细,而且心地善良。这是最关键的了,深宫很险恶。4、身体好。这两个妃子很荣幸,在承德的时候,康熙向她们悄悄说这孩子的福气将来会超过我,可见康熙之所以把弘历交给她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俩人对弘历也更加格外照顾,对孩子非常好,小乾隆也就记住了,这两位的努力,后来果然得到好的报应。雍正做皇帝时对她们很照顾,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了,乾隆做了皇帝,追封她们为皇贵妃,地位最高了,因为没儿子做皇帝,就做不了皇太后,最高的皇贵妃了。乾隆对她们特别孝顺,对她们照顾的特别周到,荣华富贵享受到了,这两个人年轻时心宽,到现在想多了,想到妃园寝就不寒而栗,连神道都没有,简直是孤魂野鬼,乾隆看出来了,就想给她们解决这事。
  
  在大清朝每位皇帝的陵寝之中,只有一座妃园寝,唯独康熙的景陵之中,却有两座妃园寝,乾隆一方面报答了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破坏了祖制,尽管乾隆帝权倾朝野,但对违反祖宗家法的大事,也不敢贸然行事,那么,对建陵寝这件事是怎样实现的呢?
  
  乾隆二年,乾隆说:“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笃挚。抚育宫中。又命太妃皇贵妃,太妃贵妃提携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妃,另建园陵。”意思是说,小时候,两位太妃关怀备至,想另外建两座园陵。乾隆这不是糊涂吗?哪位皇帝是自己亲生母亲带出来的?都是别人带出拉的,因为清宫有个规定,这后妃生下了皇子,就马上让人抱走,不让她产奶,马上让御医给她配置回乳汤。所以宫里的孩子母子的感情是淡泊的,不是亲生母亲带出来的。人家都没这样,你乾隆位什么给她们建陵呢?这部应该。但是乾隆很固执,就把这谕旨交给王公大臣来讨论,王公大臣一看乾隆的意思很明显,也不好违背,毕竟是皇帝自己家务事,于是就说:“古有另建园寝之制,今若举行,与典礼允协。”同意了,其实是胡说就没这样的典礼。还有太后的一关,他也是必须要过的,太后就是管这些事,家事太后肯定要干预。就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这个人出身比较低下,她的父亲是四品典仪管,但是这个人很有福气、很有运气,这是康熙说的。当年康熙看弘历很机智、很才气,就想看看他妈妈,一看四方大脸,浓眉大眼,就说你是有福之人。还真让康熙说着了,钮祜禄氏一生就生一个孩子,就是乾隆,乾隆对她太孝顺,人间富贵都享受到了,最后86岁而终。
  
  现在看儿子跪在自己面前说这件事,有点不高兴了,吃醋了,祖制家法里面没这条,只有皇太后才可以单建园寝。但是太后转面一想,毕竟带大孩子也不容易,所以,就让乾隆自己看着办,没有过分干预。建陵关键是先看规制,按什么规制建呢?这两位是皇贵妃,不是皇太后。这次乾隆失去理智了,他居然下了道谕旨:“其规制稍加展拓,以昭朕敬礼之意。”他居然要明目张胆的破坏祖制,扩大规模,表达孝心。当时人们都大吃一惊,这个园寝在以下三方面严重破坏祖制:第一,公然为两位皇贵妃建立碑楼,上面刻字。这种事情,有的皇后都没有。乾隆为这两位妃子各建一座方城明楼,而且在里面竖碑。一个刻上悫惠皇贵妃园寝,一个刻上惇怡皇贵妃园寝。第二,公然为两位皇贵妃建立东西配殿,配殿只有帝后才有的,那是有特殊功用的,皇帝谒陵的时候,要在东配殿临时休息。第三,在这个园子里面,他居然设立了一块丹陛石,丹陛石只有帝后陵才有,一天一地,一龙一凤,在大殿前面,龙凤戏珠,表示龙凤和谐。但是妃子的陵寝怎么设呢?经过再三考虑,设计图案为丹凤朝阳。赤脚立于海水江崖之上,口弦灵芝,非常漂亮的一只丹凤。康熙皇帝给人印象是非常简朴的皇帝,可是这个孙子却给他建立了,另外一座妃园寝,最豪华高级了,不知情的人,以为是康熙建的,感觉康熙这个人非常奢靡。乾隆皇帝尊重老人,知恩图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顾朝臣劝阻,随意扩大陵寝的规模和规制,又给人一种奢靡浪费,刚愎自用的感觉。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五)已有东陵,何来西陵

 雍正皇帝45岁继位,执政十三年,他以整饬吏治为己任,勤政图治,铁腕治国,显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身后却骂名滚滚。有后世学者总结说,雍正帝是一个性格复杂、阴鸷霸气的帝王,他的长处是勤勉敬业,勇于革新;他的短处则表现在残忍苛刻、虚伪造作。雍正帝的多面性格,在选择陵寝的事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清代帝王中,他首开父子分葬的先河,不在父亲康熙帝所葬的清东陵内选址,而是在河北易县建造了另一个皇家陵园,也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清西陵。雍正帝如此特立独行究竟原因何在?不愿子随父葬又隐藏着怎样的隐情呢?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李寅先生将引领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清东陵,探索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清东陵密码》第五集《已有东陵 何来西陵》,敬请关注。


  在清代,既有东陵,为什么要建西陵,其实一个很神秘的话题,基本上没人敢提起这个话题,因为这太敏感了,因为雍正是始作俑着,他在生前选择陵寝的时候,不在东陵选址,而跑到别处去,雍正这事备受当时人和后人的非议。这在清代没人敢提,他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他有有难言之隐么?人去之后子随父葬是夏商时期开始的,子随父葬,祖辈衍继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个道理雍正当然知道,可是他为什么明知故犯?难道说东陵没有好地方供他选择了吗?东陇这核心儿,是顺治在顺治八年,带着王公大臣和术士亲自选定的,风水术士写了风水说贴,“龙砂穴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这个地方从个方面都好的很。所以康熙为顺治皇帝选择这里。并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孝陵。按照《周礼》的制度,康熙就在孝陵边修好了景陇,典型子随父葬。所以,康熙为了后世子孙也像自己这样,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了风水围墙,北与西是山,崇山峻岭,不需要修筑围墙,所以南面、北面的围墙就长达40华里。二是划定了后龙范围,后龙就是陵寝后面广大的区域。宽大得很,南北125公里,东西20公里,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新加坡面积。为了秩序清派了5000多军队在里面昼夜巡逻,防止百姓进入。三是成立保护和管理和构,事死如事生,所以像内冬府利部工部乓部等都有,各有分工像扫地除草,各个机构各司其职,非常严密,加杂役有一万多人。这么好的谁死后不想来呢?这样的风水宝地。
  
  可以有一个人千方百计的不想进来,这个就是雍正皇帝。民间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雍正皇帝弑君篡位无颜进入园区,是他毒死了父亲,不敢进入陵区,这不是空穴来风,史学界也在讨论,也有人持这种观点的人,说康熙61年11月初七日,康熙是得过一场病,在御医调理下,好转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天突然就死了,所以引来非议。当时只有皇四子在旁边伺候看,犯人曾静供词说,雍正给康熙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就崩了驾。虽然这事,还在争议,但是有这种说法,洽洽是雍正不想进祖陵,更使人坚信,他是毒死了父亲不敢进陵寝。第二种说法:是唯我中心说,以自我为中心,这儿的风水宝地,顺治是核心。儿子进来了,就陪葬了,如果雍正再进来,摆在第三了位置,以他的个性,他会这样做吗?他也想像顺治皇帝那样让别人围绕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百姓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得有史料佐证,我们听听雍正自己的说法:“朕之本意欲于孝陵、景陵旁边选择将来吉地,而堪舆之人俱以为无可营建之处。”意思是我也想在孝陵景陵旁边选吉地,可是堪舆大臣和风水先生说没有宝地了,他拿风水作为托词。作为挡箭牌,这个问题就严肃了。风水是选择陵寝最关键的要素,关系到国家兴亡与子孙兴盛,今天不能认可它这种观点,雍正的风水观发生了错误,其实是错误的,是辩解。皇家陵寝的风水,尽善尽美只有第一代的,风水是最符合要求的。在明十三陵中,长陇是长陇是第一陵,最符合风水要求的,但是后来帝陵的风水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子随父葬与风水尽善尽美这是一种矛盾。不可能都好、都全了。比如说明代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的风水大峪山,当时就有争议,有人说这是一块凶地。但是不也建成陵寝了吗?东陵也是一样,东陵的风水,只有顺治的最合乎要求。康熙建陵的时候,他的风水就有问题,一是地势低洼,一是砂山弥散,那不也建成陵寝了吗?所以雍正的风水观发生了问题。第二雍正在陵寝这事上,做得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在《钦定大清会典》记载,雍正给乾隆上坟时,覆土时,表现得虔诚“膝行至宝顶,往返十三改”,完成覆土礼,这样的析腾人受不了,膝盖都磨出了血,鲜血染红了坟头,这么虔诚,怎么跑出去了呢?其实他是很有忧虑的。当时采取了高招,那就是障眼法。派风水术来东陵选万年吉地,但是他不在风水围墙的里面选择,却跑到围墙的外面去找了,这件事情在资料中记载得非常清楚.他果然在外面找到了风水宝地,九凤朝阳山,这在哪里呢?。记载这样写:“九凤朝阳山,在州西南九峰环饱一山,故名。”在遵化州的西南边,我们做研究的其调查了,可是找不到。难道雍正皇帝骗人吗,我们在做实地调查,发现州志记错了,它不在西南,而在东北,它也不叫九凤朝阳山,当地人叫风水台子。但是在资料叫九凤朝阳山,可能是皇家给拟定的名字,而却上了说贴,把这里的风水描述得非常完美,雍正看到说贴后,非常高兴,说了,“与联初意相合”,说明当时就想的,他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当时他就像在外地找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这样的风水宝地,按说他应该采用了吧。可是洽洽相反,他废掉了这处风水,为什么呢?我们经过研究后发现,雍正当初就不想在九凤朗阳山做万年吉地。这只是他严密计划的一个步骤,一个障眼法。第二,九凤朝阳山离东陵太近了,仅有百里之遥,他就不满意,都属于遵化范围,一个东边,一个西边,太近了,不符合自己的心理要求。第三,即使这儿选择了万年吉地,后人仍然会指责他,没有子随父葬。想到这,何苦昵。干脆一走了之。第四,说帖里说这儿:“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沙石。”这是两个缺点,这是后来说的,这与当初的话矛盾。所以我们环疑其真实性,这不过是雍正的借口。他为什么呢?要废掉这处风水。因为他得到好消息,有人上来了一个说贴,找到另一处非常好的风水宝地,在保定的易县,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好得不得了。这是坚强的支持看十三弟允祥上的,雍正一看,非常高兴,太好了。找的就是这种,非常需要。怎么说呢?后人会怎么说这事。他反复思考,想出的办法是,干脆迁回前进,欲擒故纵,首先夸赞了风水,好得不得了,表扬了弟弟允祥太辛苦了,常是到半夜才吃一顿饭,高琪卓真是太忠心了,雍正这样表达的目的不在这里,他要表达的是这处宝地好是好,可是,我不忍心使用“此处距孝陵景陵甚远,联心不忍”让大臣们来讨论一下,你们说怎么办?就是想让他们来劝自己使用,费尽了心机。大臣们集体联名上书,写了个奏析,内容有几点,一是皇帝用吧,没问题我们找到了理论依据,这是关键,什么事都得有理论根据,否则就是无本之源。说是经典著作说可以易地建陵,还有事实依据,说夏禹在浙江建陵,启一下后代却在山西建陵。
  
  大臣们还说,皇帝建陵,不止是家事,更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雍正被说到心坎了。第四就是遵化和易州两地不遥远,都是北京郊区。第五这样的风水宝地不要错过,否则皇上自己后悔,大臣们也后悔,雍正一想,再不用,对不起大家了。所以半推半就中用了这块风水宝地,雍正就理所应当的,把万年吉地定在易州的太平峪。
  
  雍正皇帝的这种做法,就给后世儿孙出了两大难题,第一,子随父葬这样的传统再也无法实现了,自己就破坏了祖制,不在东陵修建了,儿孙怎么办?。乾隆怎么办?乾隆就为难了,想起来心就痛,自己非常想子随父葬,可是,乾隆还有纠结的是,他崇拜的是爷爷,没有爷爷,哪有自己的今天,爷爷的赏识才有今天。所以饮水思源他不忍心把自己的爷爷抛下,如果在西陵下葬,将来东陵就会荒废,乾隆皇帝一生当中最崇拜的就是爷爷,康熙六下江南,他也六下江南,康熙在位61年,乾隆说我在位60年就不做了,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他心中没有了主见。第二《周礼》的制度无法实现,这是西周时周公旦的著作,严格规定了帝王家的制度,核心是重要的,有核心才有凝聚力,只有合乎周礼,才有核心。现在麻烦了。东陵以孝陵为核心,西陇也有了一个核心,两个核心这就没有核心了,就是一盘散沙。乾隆经过几年思考,忽然大彻大晤了,想到了一个办法,昭穆之制,以死去的皇帝为中心,儿孙陪葬,那么,就以北京为中心,东陵为昭西陇为陵,于是,他以上谕的形式载入。乾隆帝规定葬地制度。1、父葬东陵陇以为昭,这是对嘉庆来说的,在东陵之东选。2、子葬西陇以为穆,乾隆亲自在泰陇旁边,为嘉庆选择了吉地,不给他反海的机会,建立父子分葬制度,所以嘉庆就说了:“朕只吉地,为皇考所赐。”子孙部这样做。3、建立父子分葬制度,乾隆还规定,这个范围任何人不得改变。第四,乾隆皇帝规定,将来儿孙选择只能在东陵与西陵内选址,不允许再到别处去选,乾隆就划定了这样范围,东陵为昭,西陵为穆。他以谕旨的形式发布出去,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他万年吉地存在严重的问题。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六)问题不断的乾隆裕陵

  雍正皇帝在为自己建陵时,以没有好的风水为由,不在父亲康熙帝所葬的清东陵内选址,而是另选陵址葬在了清西陵。祖陵一东一西,作为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该如何来选择自己的陵址?经过十四年的深思熟虑,乾隆帝定下了父子东、西陵分葬的“昭穆之制”,最终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清东陵。乾隆帝裕陵的建设前后花费了九年多时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精心打造的裕陵地宫,却并不完美,最明显的就是地宫中的最后一道金券竟然是歪斜的,位于金券正中的乾隆帝棺椁没有在地宫纵向的中轴线上,而是偏向了西南方向。那么,设计严谨的皇陵为什么会出现金券歪斜的情况?难道乾隆的裕陵真的是劣质工程吗?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李寅,汇集史料、揭秘乾隆裕陵的遗憾。敬请关注!
  
  乾隆皇帝即位之后,经过几年的思索,终于派出了大臣来选择万年吉地,最后,终于找到了胜水峪这块非常好的宝地,就在风水宝地要开工时,突然出来一个人阻止,说千万不要开工,这个陵寝的方向出大问题了,乾隆大为不悦,提出的是乾隆的老丈人,慧贤皇贵妃的父亲高斌,乾隆不高兴,高斌就解释,地面上的建筑,朝向是金星山,这大方向式确定的不能变的,
  
  在地宫之中,棺材的方向要依《葬法倒杖》,这本书是唐朝人杨筠松写的,用这本书的理论计划的朝向,就能趋吉避凶,但是这个方向与地面的方向不一致,中间有10°夹角,乾隆不悦,乾隆是铁了心的要用这块宝地,现在方向问题使皇帝进退两难,怎么办?王公大臣们找依据分头找,真找到了,南唐人何博写的《灵城精义》说的是如果内向和外向能统一更好,那叫正向,如果不能统一,可以用两个方向。乾隆一听乐了,你这什么理论啊?一个方向好,两个方向也可以用。哪什么不可以用呢?总之风水可塑性这么强,有理论依据就好。乾隆说,既然可以用,赶紧点穴,备料,开工。这时赶紧准备大量木料,峪陵终于开工了,从乾隆八年到十七年,宏伟的陵寝建成了,非常豪华也特别高级,乾隆也非常满意,重赏了百官。乾隆七年准备亲自去视察一下,他不仅仅是来看工程质量,他要把三位女人埋葬在地宫中,这是特别重要的三位后妃一是孝贤皇后,一是慧贤皇贵妃,还有哲悯皇贵妃,这是早期最宠爱的三位女人,去世好多年,乾隆觉得应该让她们入土为安了,总在外面放着于心不安,到地宫时,心情本来好,可是,看到了重要的问题,乾隆勃然大怒,他居然看到了渗水现象,不仅仅是渗水问题,水非常深,并且漫过了石床。这就意昧着将来棺材和尸骨要泡在水中,乾隆非常上去,命令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朝皇帝在营建自己的陵寝时,最担心的就是地宫的渗水问题。乾隆皇帝的生母在入葬泰东陵前,乾隆曾两次派人查看泰东陵地宫有无渗水。道光皇帝的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之后,道光皇帝不仅狠狠地处罚了监修大臣,还不惜打破祖制,撕破自己一生节俭的面纱,强行将自己的陵寝搬到了西陵。那么,精心打造的乾隆帝裕陵地宫却出现了渗水。出现了如此让人担心的工程问题,乾隆帝又会如何处理呢?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关注峪陵渗水这事,文物管理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峪陵地宫,调查渗水的原因,经过大量资料考证,应该有这些原因,第一,地宫较浅。地宫的深度不超过十五米,与明陵没法比,朱元障的孝陵有四十米,明定陵,万历明定陵的深度是二十七米,深地宫太浅,就容易渗水。第二,地宫没有排水设施。也就是没有龙须沟。这么浅,能不渗透吗。道光皇帝后来设置了沟,吸取了教训。第三,地势问题。虽然是北高南低,但是坡度较缓,不利于雨水下泻。第四,地宫有两个轴线,会影响建筑的密合度,工程质量好也不行,拐弯建是硬伤。第五,雕刻影响密合度。雕刻了大量经文与图像,用了三年,工匠编了号,拆掉,在边上挖了坑,石块砌到坑里,这些原因导致了渗水重要因素。地宫出现了渗水现象,
  
  乾隆非常生气,命令赶紧找原因。这时,乾隆不愧是一代伟大帝王,他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命令工部查找原因,工部三和就紧张了,仔细查找后,找到了原应,赶紧严密采取了措施,堵住了渗水的地方,直到乾隆去世前四十七年时间,地宫再也没有发现过渗水,措施还是很有效的。在他去世后,又发生了问题,他儿子嘉庆得到消息,说这儿有了安全隐患,出现了重大问题,庄亲王绵课发现,当时他在峪陵的墓道里监工,打灯夯时,发现第一道石门上的月光石裂了两道缝,两道缝裂地很大,很有可能地宫要塌陷,那还得了。赶紧叫停,赶紧停下来,赶紧回京报告给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不相信命令调查,回来报告是真的,嘉庆也吓坏了。这事幸亏爸爸没发现,地宫如果塌了那是最严重的问题了,所以问绵课有什么办法。绵课说不能再打夯了,嘉庆问不打夯怎么办。绵课提出建议改夯筑为砖砌,嘉庆思考再三后,下三道圣旨,第一,改夯筑为砖砌。坚固是差了点,但是安全是第一。第二,已经做好的计划就不要再乱改了。原文是:不可屡改更张。绵课心生不满,皇帝在批评他却也没法。第三,要棺村进去后,支两恨石住(嘉庆四年九月十五支的)。防止倒塌,乾隆作为盛世帝王,会怎么容忍这样的遗憾。
  
  峪陵地宫不仅渗水,而且还是歪的,因为怕坍塌被石柱子支顶着,乾隆帝的峪陵真的是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作为一代盛世帝王,精明强干又好大喜功,不会让自己的陵寝留下的仅仅是遗憾,那么,在陵寝的建设上乾隆帝会有怎样的大手笔呢?为了弥补已知的遗憾,他又会怎样采取措施呢?
  
  乾隆帝是采取一些措施的,第一,是遍选了天下精工美料。建筑木料全部是非常珍贵的金丝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的密林里,采木辛苦呀,又这样说法进去一千出来五百。所以皇陵的建筑包含人民的血迹,金砖不是黄金做的砖,工艺复杂,得在运河两边,一定要在苏州选土料,所谓粘而不散,非常昂贵,敲击起来有金属的声音,石料来自北京房山与天津蓟县的盘山。艾叶青石料,台阶全是整块的,不拼接。举国供张,用料非常精致。第二,是大殿里首次设置佛楼。供奉了大量的宝器,还有传世作品。第三,是修建了三座玲珑剔透的玉带桥,在隆恩殿后,陵寝门前,很不起眼的地方。可是乾隆皇帝仗看国家有钱,建的是豪华的玉带桥,用汉白玉。第四,是首次在地宫中雕刻大量的经文与佛像。用了三年,近四百平米的面积雕满了。佛像与经文,有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五方佛,二十四佛。线条流畅,一米五高,各拿不同的法器,首位的是文殊菩萨,还有大量的文字,总数达到30111个字,是藏文与梵文这些内容是咒语,直到今天没破译。地宫的雕刻充满佛教色彩,第十世班禅大师来这里参观的时候,很受震动,他说:“峪陵地宫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建筑材料品质上乘,建造工匠技艺高超,乾隆的地宫被打造成了一座精美的艺术品,为了弥补遗憾,乾隆帝可谓费尽心机,然而还有一个从开始建陵就困扰乾隆帝的难题,拿那就是石像生的建设,高猛的石像生彰显着峪陵的规模与威严,但是按照祖制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建设石像生,乾隆皇帝就不能再建了,那么,乾隆皇帝是怎么解决的呢?
  
  乾隆皇帝诀心改变自己的陵寝的状况,要修石像生,可是爷爷与父亲都没有,怎次建呢?景陇就在边上,怎么办。建了不就是不孝了吗。这时,有人看准了乾隆的想法,是检查御史玛起元,身份不高,官位不高,但是他想得高,想写个析子,递给乾隆,折子名字叫《应照典制敬为添设石像生》,首先分析了石像生的重要注,“由此更可以永肃观瞻”又提出了办法,
  
  于景陵前,应照典制添设,乾隆一看,小小官僚,却敢于干涉皇家内务,胆大妄为,接看又高兴起来,把自己想的话都说出来了。于是转念一想,批了“所奏是”三个字想想,还是叫大臣们讨论讨论大臣们。怎么办。在当时,可不吃素,心生反感,两位干爷两位大学士,看过后,火冒三丈,这不行,一是先帝有遗诏在,雍正不建,是说,“石工浩繁,颇费人力”大臣们皇出了这个杀手铜。二是建石像生这个地段在泰陵里面是弯曲的神道,不适合于建这个石像生。乾隆一看,我只是象征性的征求你们意见,你们当真了,还驳回来了,非常脑火,但是能怎么办呢?楞顶这事肯定不行,忍了十三年,出了大事了,原配孝贤纯皇后去世了,死在出巡的途中,乾隆决定自己陵寝马上施工,皇后亟待入土为安了,这时,他不征求意见了到东陵来,先给爷爷景陵再给父亲泰陵的补了石像生,自己的峪陵再建石像生,就不会再有人说什么了。于是,在自己的陵寝前修了石像生,他给父亲与爷爷补的是五对,自己的多了三对,变成了八对,与孝陇的一模一样了。后人对此非议,这就是峪陵真面目,我们看到了乾隆的两面性的性格,一方面表现理智淡定,另一方面是奢侈。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七)十全老人尸不全

1928年7月,令世人震惊的“东陵第一盗案”发生,乾隆帝裕陵地宫惨遭洗劫,乾隆帝及其合葬后妃被开棺扬尸。生前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最终却身首异处、尸骨不全。乾隆裕陵建造于清朝国力鼎盛时期,前后耗时九年多,精心筑造的地宫可谓固若金汤,盗墓贼究竟是如何闯入地宫的?地宫之中到底有没有机关暗器?价值连城的被盗珍宝究竟散落何处?

乾隆活了89岁,当了三年太上皇,是古代帝王中掌权最久的人。他讲排场,去世后,地宫中有哪些珍宝呢?人们好奇不已。末代帝王溥仪说,墓中隧道全用汉白玉建成……路透社说,其珍宝共价值三四千万元。这是记者们的认识。这两种观点应该最有权威性。考证一下,溥仪的说法风马牛不相及。他没搞调查研究,棺材根本不是阴沉木做成的。全是金丝楠木做成。另外,寝宫也不是八角形,是发券形。这是主观臆断的。路透社的记者也没调查,怎么可能是十三口棺材呢?记者也发错了消息。到底有哪些珍宝?不打开地宫,绝对不知道这个秘密。这在皇宫档案中都没记载。孙殿英发棺扬尸,揭开了秘密。

  1928年,孙殿英率部来到河北遵化,利用当时东陵内土匪猖獗的混乱局面,假借军事演习之名在东陵三十里内实施戒严。并趁机盗取了慈禧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盗墓先要找到地宫入口,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那么,盗墓者究竟是怎样找到裕陵入口位置的呢?

当时兵匪乱挖一气,当时公布了照片,其实是安放明楼碑的地方,这儿刨,哪能见到呢?他们冲到宝顶,在这儿挖,挖不动,根本刨不动。宝顶上是用三合土夯筑而成,非常坚固。他们一定要找到地宫入口。当时守陵人回忆说,兵匪冲向裕大村,要找老守陵人,要找到入口。老先生不能说呀。不说又要命,终于交代了,在古洞门的北边,门不,洞北边有院落,叫月牙城,高空看像是月牙,当地百姓叫哑巴院。这和施工的是哑巴,这是封闭地宫的入口,一定要遮盖住。皇家最担心的是这首工序被泄露,所以找哑巴来做。即使如此,还是传说这些哑巴被处死或是被流放。哑巴们干的活就是琉璃影壁。墙上是一块漂亮的影壁,用这个把地宫入口挡住了。

    盗墓贼就是用炸药炸开的。用现代化手段,张歧厚的供词。随从兵参与了这次盗墓,后来被捕,供述了,孙军长下令,叫工兵营用炸药。把孙殿英供出来了。这个大案被揭露出来了。宝熙的陈述。这是宗室,宝熙来调查,取证,工作认真,调查结果以日记形式记下来了。宝熙日记中记,第四道石门被火警炸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用炸药的。盗掘皇陵首先想到的是遇到机关暗器。像乾隆这样的皇帝,地宫如此神秘,可能用这些神秘暗器。打开时,确实出现奇怪的事,喷出气浪,把他们冲出去好远,后来研究,是地宫在封闭了二百年后,气压高,压差大,冲出的气浪。进入地宫后,又发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后来发现,是地宫渗水了,冰凉。最关键的硬活来了,要把四道石门重重打开,才能获得珍宝。一是砸,二是撞,砍伐了松树,撞击石门,三次后就将自来石撞断了。第四道就是撞不开,这些兵匪心切,在这里,用了炸药。把这道石门炸开了,发现有大棺材顶着。l975年文物保管部门对裕陵地宫清理,前面的石门都轻松打开了。最后一道石门,却也推不开。当时工作人员纳闷,用千斤顶,把最后一道石门顶起来,发现又是棺材顶住了。这正是乾隆的棺材。怎么不在床上呆着?有人说是当年他担心被盗,就自己顶住了石门。这不可信。研究发现,第四道石门积水深,长年泡着棺材,棺材烂了,四角都掉渣了,卡不住了,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棺材浮起来,漂向了石门,顶住了石门。

  随着最后一道石门被炸开,孙殿英兵匪开棺扬尸、洗劫了裕陵地宫。不久,清东陵发生掘墓开棺的消息传到了当时的北平,如此惊天大案立即引起舆论大哗!清室遗老更是震惊悲愤,溥仪闻讯号啕大哭,发誓报仇。东陵被盗一个月后,清室派人前来重敛,一片狼藉的地宫中却找不到乾隆皇帝的头颅骨,一位传奇的帝王如今却身首异处。乾隆的头骨为什么会失踪?十全老人死后,真的尸骨不全了吗?

之后,住在天津的溥仪,立即召开会议,要派出队伍来重新安葬,有七十人的队伍。二十二天,到了。到东陵后,投入到工作,这些人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把所见所闻记成了日记。后来集成了集子,叫《东陵盗案汇编》。当时尸骨一片狼藉。帝后妃的尸骨扔出了地宫,墓道上明楼上都是尸骨。因为当时地宫黑暗,渗水了,这些土匪们在水中捞宝,从水中捞上来,传递给外面的人,就把尸骨扔掉,所以外面有许多尸骨。这是乾隆与后妃们的尸骨。这些尸骨变质了。“色皆黑”。乾隆脑袋不见了,这些人就是来安葬乾隆的,主要是他要安葬好,却偏偏找不到乾隆的脑袋。会不会在石门下压着?趴下一看,真在下面。赶紧派人去小心翼翼地请了出来。耆龄泪如雨下。宝熙记载,两眼只有深眶……这些尸骨丢失了许多,像乾隆的手指骨与足趾骨没有了。后妃的尸骨损失更惨重。要想重新恢复当时的样子不可能了。地宫里这些尸骨找不全了。身份也不能分辨了。当时的棺材被毁坏了许多,无法恢复了。当时众人觉得只能同棺,决定以皇帝之礼葬入乾隆的棺材中。把头盖骨放在中央,把体骨放好,两边各放两具头颅,其他乱放了,装进来了。盖上三层黄绸的花被。钉上了棺材,这时,众人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到底有哪些珍宝呢?一是传世的宝剑,叫莫邪宝剑,春秋时,干将与莫邪铸造的,随葬进了裕陵中。乾隆当年活着时,亲临地宫,宝剑放在第四道石门的门梁上。这柄宝剑是不是随葬了呢?当时《北洋画报》登了这则消息。还有乾隆的九龙宝剑。孙殿英把它委托戴笠送给了委员长蒋介石。戴笠在去南京路上,飞机失事,这柄宝剑损失了。三是陀罗尼经被,这是盖尸被,6550万元拍卖成交。四是裕陵地宫中的字画珍宝玉石等,渗水,一定会泡成烂泥。五是珍宝或许被保存下来,这些积水保护了这些文物,像金丝龙,制作工艺精巧。这些珍宝可以看出当年康乾盛世的情况。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八)那拉皇后葬地之谜

在清宫谜案中,乾隆帝的那拉皇后,死得不明不白,在乾隆裕陵的地宫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史料对她身后事的记载,几近空白,那拉皇后究竟被葬到了哪里,难道大清皇后是人间蒸发了吗?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对于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大多作为反面角色进行演绎,有史学家曾把这位那拉皇后,称为“清代最委屈的皇后”,究其原因就是,在乾隆帝裕陵地宫,随葬的五位女人中,有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就连皇贵妃,都被葬入了裕陵地宫,而作为皇后,乌喇那拉氏,却没能跟乾隆帝合葬,那么那拉皇后究竟被葬在了哪里,这个有悖于封建皇室礼制的谜团,将怎样被揭开呢,

那拉皇后是迷案。她的死没有任何记录。这奇怪。皇后之死是国丧,应该全国致哀。可是,她的死,清的典籍中没有任何记录。怎么回事?难道这位皇后人间蒸发了吗?在上世纪的1981年,由于纯惠皇贵妃因被盗而塌陷,我们奉命清理,发现竟然有两个棺材,两具尸骨。另一个是谁呢?不久也收到孤本书,《陵图考》中有重大发现。说明地宫中葬了一位皇后,是哪位呢?分析后,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乌喇那拉氏,那拉皇后。她怎么会在这儿出现呢?这事新鲜。所以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找到了依据,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去世的当天,乾隆下了上谕,“照皇贵妃例行”,有点莫名其妙。死过会按高级别来对待,可是,她却以皇后之尊去世,却降格以皇贵妃处理,因为皇后是国丧,得全国服丧,这是规矩呀。那么贵妃死是家丧,是家事,只在皇宫中小范围服丧,这样的转变是质的变化。难道是皇后犯了罪?那拉皇后,是乌喇那拉氏,出身并不高贵,父是那尔布,她入宫早,在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嫁过来,是后宫的二把手,乾隆继位后,孝贤皇后被封,她被封为贤妃,后来晋封为贤贵妃,本没有机会做皇后,可是,孝贤皇后去世了,那拉就迎来了机会,皇太后把她晋封为皇贵妃,主持后宫事务。那拉氏着急,可是乾隆心中悲痛,不忍心皇后马上封出来,先空缺着。到十五年时,乾隆还不提这事,太后不干了。太后着急了,乾隆不得已把她晋封为皇后,总算如愿以偿了。她抓紧表现自己,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都敬服她是好皇后。

    这时,那拉氏三十八岁了,没想到乾隆这时,-悄-悄注意了另外一个女人,喜欢上了另一位另妃。魏佳氏,小乾隆十六岁,吸引了乾隆。在十年时间里另妃生育了六个孩子,说明她非常得宠。乾隆专宠她,把令妃提高到令贵妃。这给那拉皇后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那拉更担心的是儿子,令妃这么得宠,将来太子位置能不能给自己的儿子呀?她心生怨恨。不立皇太子,非常忧虑。乾隆为什么不立储呢?原因到底是什么?分析资料发现,这时还不立储是心有苦衷,两次立储都失败了,一次是乾隆元年,立好了储,就是与孝贤皇后生的永琏,九岁时去世了,不容易呀。二人很悲伤。第二次在乾隆十一年,想立七子永琮,在两岁时,夭折了。又一次立储失败。孝贤皇后悲痛,乾隆也伤心。他都怕了。他怕立谁死谁。乾隆迟迟不立是这个关键因素,那拉却不理解,只想自己的事,还抱怨乾隆。没皇后待遇,生了孩子却也不立。皇后非常抱怨。乾隆宠爱令妃,是不是要立她的孩子呀?所以心生怨恨。这是当时她的心态。

    什么事让她遭到灭顶之灾呢?是剪发事件。当时是最关键的事。乾隆说,自行剪发,国俗所最忌。满洲在关外时有习俗,老人去世了,奴仆要殉葬,不殉葬的就要剪发,入关后,这种习俗被延续,只有皇帝与太后去世,皇后才要剪发,剪掉耳边的一块,她当然知道。乾隆说她是“性忽改常,迹类疯迷”。是疯了吗?得从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开始说起,乾隆要下江南,这是第四次南巡,陪着皇太后,浩浩荡荡向江南巡视,主要是游玩,终点站是杭州口一路上非常壮观,那拉也是心情好,路上,皇帝与太后还为她过了四十八岁生日,赏了许多东西。可是,到杭州时,出大事了,杭州时是闰二月,在蕉石鸣禽,皇帝赏了许多好吃的,可是,晚上她的名字被盖上了。皇后去了哪儿?再也没出现在赏单上了,她被管制了。这天皇后被管制起来了,让她的姑爷押解回京师。回到北京,这事乾隆没解释。只说皇后疯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对皇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收回了身份,打入冷宫,这是最残酷的作法,十二名宫女降为二人,身边的厨师都收回了。这时,不如一个答应了。接着,乾隆觉得还不够,决定把名号废掉。废为庶人,这时乾隆有点过了。这样做,大臣们能干吗?纷纷上书批评乾隆皇帝。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查阅到了军机处在乾隆四十一年的案子,这过去了十年,这事居然有人重提,这是严措。做过小官,后来做旅馆的账房。他要上书给皇帝抨击腐败。这本没什么,可是,他在折子里又涉及到了当年废掉皇后这事。折子写好了,准备递给皇帝,他没资格,得找人,他找的是舒赫德,舒赫德,看过折子,汗都出来了,居然涉及到皇后这事,于是他把严曾逮起来了。同时严密查抄住处,把严;曾在北京与家乡的亲戚全逮住了。把折子秘密给了皇帝。真是大胆包天,把严曾下到大牢,严曾苦了,受尽了苦头。严措这样说,纳皇后贤美节烈,多蒙宠爱,见皇帝年过五旬,国事纷繁……早年皇帝宠爱皇后,后来宠爱了另外一位,皇后规劝了皇帝,要以国事为重,皇帝不听,所以皇后轻生了。乾隆饶不了他。严;曾在狱中写了供词,说出了心里话,和市井上流传的话。说的是要在江南立一个妃子,那拉皇后不干,要立谁呢?查到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九日,晋令贵妃为皇贵妃。在皇宫里有皇贵妃这样的等级,这件事难道不应该吗?原来皇宫中有不成文的规定,这应该虚而不设,会对皇后构成心理压力,一般不设。乾隆与太后难道不知道?不会,一定不知道。那拉剪发这事,皇帝与太后都有责任。那拉自身的素质也比较差,她心胸狭窄,这样的事自己没能力来应付。没从好的方面来考虑,总从对立面来对待。那拉在四十八岁,处在更年期,可能做出过激行为。这事,乾隆皇帝与母后都没冷静思考认真对待,而是一味地责怪,引发了大冤案。

    乾隆的旨意,那拉的丧事大为降低,降为家丧;不允许进入裕陵地宫,这不合理呀,没废掉身份呀,只-悄-悄地塞进他人的坟墓;不立神牌,这太残酷了,亲生子女朝哪儿行礼呢?皇后不给谥号。那拉剪发事件也让儿子受到了牵连,皇位没有了希望,连自己的基本待遇也没有得到。十二阿哥在兄弟们都得到封号后,什么也没得到。乾隆四十一年,委屈地去世了。死后,也是被葬在最小的一座坟墓中。还是十五阿哥就是后来的嘉庆赏给他一个贝勒的封号。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九)咸丰为何死无葬身之地

咸丰帝作为大清朝的第七任“接班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十二帝中名副其实的忧患天子。他二十岁登基,从即位的第一天起就没过上一天安宁的日子,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后又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内忧外患、政局动荡,这让本已疾病缠身的咸丰帝三十一岁就撒手人寰。而更让人感叹的是,由于没有修建陵寝,咸丰帝死后竟然没有葬身之处。按照大清祖制,皇帝即位之后就要选择万年吉地,尽管此时再好的万年吉地也无法挽救大清朝的江河日下,但在帝王们看来,一处好的风水,一座高大的陵寝是可以起到振兴国运、鼓舞士气的作用。对于忧患缠身的咸丰帝,这件事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如此重视,为什么最终却没有建起陵寝?精挑细选达四年之久的万年吉地,咸丰帝为什么不下令开工建设呢?

咸丰是战乱天子,可是是实权皇帝。有一奇怪的现象,在位却没建自己的陵寝。死后无葬身之地,还要皇后来为他操心。我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咸丰重视自己的陵寝,派大臣去选择吉地,受父祖的影响,一继位马上派风水大臣来选择;任命堪舆大臣,陆祥是风水大师,影响了陆应谷,写过《地理或间》,当时正做江西巡抚,咸丰让他火速北上,踏遍东陵各地,最终选定了吉地;精心选择,他知道不严加选择,难找到吉地。最终选定了平安峪,名字好,当时内忧外患,平安是追求,这儿风水是陆应谷选的。挑选陵址持续时间长。用了四年时间,反复权衡。他曾多次来,亲临现场看。这处风水选定后,应该及早地开工,可是他迟迟没有开工。其实他心里也急,想及早开工,命人做了三件事,采料;确定开工日期,时间是咸丰九年四月十三日;感谢陆应谷,可是陆应谷犯了罪,做河南巡抚时,林凤祥等直逼京师,陆应谷失守城池,本应死罪,还是免了死罪。咸丰九年,恢复了他的头衔。开工日期定了,赶紧开工吧?可是,开工时冷清。这应该是大工程,只来了工部与礼部一些官员,象征性地开工了,从此沉寂下来了。

   咸丰为什么不建呢?我们发现他有苦衷。一是国库空虚,无力建陵,当时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了钱都用来打仗了,工资都开不起了,让各地报效,来建陵,收了五十八万四千两银子来建,即使是这个也用来充当军饷了;受到迁都念头的影响,咸丰十年,带领宫中后妃去了承德,偏安去了,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道光的妃子都吓死了,北京回不了了,恭亲王他们上奏皇帝赶紧迁都,准备迁到西安,咸丰没办法,居然同意了,袁甲三坚决反对迁都,后来咸丰思虑再三,终止了这个念头;如果要迁都,一定不能建陵寝,否则要随迁;建陵规制上无所适从,道光在西陵建的慕陵标新立异,太特殊了,慕陵不建明楼,前面大殿东西配殿只建了三间,三孔桥只建一座,不建石像生,给人感觉不如皇后陵,类似于妃园寝。清的家法,是儿子不能超过父亲。咸丰迟迟下不了决心。如果按祖先的建,不好向父皇交代。所以,他的陵一直没开工。直到咸丰十一年病死,陵寝还是荒芜的。尸体运至北京,停在紫禁城。

    两宫太后,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建陵,怎么建是关键,商量后,得间工部。工部宋晋上了个折子,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按慕陵的规制来建。万世不得变更。两宫太后,等着人上折子驳斥。世铎跳出来,是慈禧的亲信。他在琢磨太后的观点。慈禧想的是自己的间题,自己将来怎么建陵。她深知自己不可能与丈夫再一起葬,将来按什么规制建,这取决于丈夫的陵寝规制。慈禧想的是这个。世铎看到了这一点,理直气壮地驳斥。他认为备下了物料,否则浪费。还讽刺宋晋,如果活着时上这个折子,说明你不忠诚,现在是沽名钓誉。看看太后怎么说吧?看看太后怎么裁决。慈禧力挺世铎,最终拍板,按世铎的办法办。规制,是承前启后,承接孝陵的制度办,隆恩殿东西配殿等回复到五间,雄伟。恢复了石像生,三孔桥回复为三座。部分吸收了慕陵的做法。比如没建大碑楼。地宫中,修建了两道龙须沟,排水。创新规制,这是最大的亮点。像在大殿周围,不建栏杆。建筑陡峻,修建了缓步台,两边装上栏杆。

    看上去好看,但是哪里来钱呢?这时,经济状况甚至恶化了,慈禧说用旧料,东陵就有。宝华峪是道光皇帝的一处陵寝,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废掉了这处陵寝,遗留下来大量的用料。这些在当地来讲,是头疼的事,这时,正好用来建陵。今天看到定陵的石像生,砖多是使用这些旧料,近于用料的四分之一。节约了经费,免了许多工序,净化了环境,缩短了工期,定陵工程艰难,修了长长的神道,这是最大的工程,砖有许多层,地面石结构复杂,只用了四年,工程就结束了。使用这些旧料,确实是聪明之举。到此,定陵建成,两宫太后松了一口气,停棺四年,可以入土为安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