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吴三桂(三)勤王之谜

  吴三桂向来以英勇善战著称,从而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兵。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处处有着不俗表现的人,他为什么会在松山突围战中,做出了令人无比震惊的举动?

  由于松山大战一败涂地,明军在关外的有生力量几乎损失殆尽;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洪承畴等高官投降清朝,更使得举朝震惊!而关内李自成的大顺部队进攻势头更猛。明朝江山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大明、大清、大顺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吴三桂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一、“引蛇出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当中有很大的风险,它要求接受任务的将领不仅有勇,能够临阵不乱,镇定自若;还要有谋,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把握火候。这样,才有可能使得清军不怀疑其中有诈,从而调动他们来追,并最终实现伏击他们的目的。那么,问题是谁来充当这个“引蛇出洞”的人呢?

  二、向锦州城送粮显然已经刻不容缓。但问题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为送粮大军目标太大,很容易暴露。而且,这支队伍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什么战斗力。一旦遇到清军攻击,不仅实现不了向锦州送粮的目的,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人愿意去呢?结果又会怎样?

  三、在危急时刻,吴三桂竟全然不顾明军统帅洪承畴和十几万将士的安危,只顾自己逃命!出现这样的情况,真是让人始料不及!那么,一向作战勇敢的吴三桂,怎么突然之间就乱了方寸呢?

  在向锦州送粮的过程中,吴三桂表现是何等勇敢!怎么突然就变得如此地胆小如鼠呢?他难道不知道松山之战是一场非常重要的突围战,它对明朝来说,意义非同寻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吴三桂不顾大局,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呢?

  四、由于松山大战的惨败,那么多明军将领死的死,降的降,明军在关外已经丧失了与清军较量的本钱。那么,这个时候关内的形势又怎样呢?此时此刻,吴三桂又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呢?

  五、居庸关守将唐通的投降,意味着李自成的部队可以向北京长驱直入。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崇祯皇帝将何去何从?

  那么,在这关键时刻,吴三桂的部队究竟在干什么呢?它能够发挥作用吗?此时的吴三桂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吴三桂向来以英勇善战著称,从而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兵,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处处有着不俗表现的人他什么会在松山突围战中做出了令人无比震凉的举动,由于松山大战一败涂地,明军在关外的有生力量几乎损失殆尽,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洪承畴等高官投降清朝,更使得举朝震凉,而关内李自成的大顺部队进攻势头更猛,明朝江山己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大明、大清、大顺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吴三桂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吴三桂,讲述他反复无常的人生历程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吴三桂《勤王之谜》。
     上一讲,我们给大家介绍到了1639年年仅27岁的吴三桂担任了总兵,那与此同时,我们说,东北的战局逐渐地朝着越来越有利于大清王朝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皇太极下令,所有部队撤到义州,辽宁省义县,以义州为基地,向锦州发动进攻,此前皇太极己经派济尔哈朗和多铎进占义州,义州离锦州很近,双方经常在锦州的前线发生战斗,在这种清况之下,辽东的新任巡抚邱民仰会同吴三桂、祖大寿、刘肇基、洪承畴等人。这里边的人,洪承畴的官最大,蓟辽总督,蓟,河北,辽,辽宁,他的下级就是邱民仰,巡东巡抚,紧接的就是吴三桂、祖大寿、刘肇基,这都是总兵,是他们下级。
     那么,这几个人商议咱们怎么打,怎么打呢?最后是,还是蓟辽总督洪承畴提出了一个计策,采取多种作战方式,守战兼顾,这就有点像什么,有点像游击战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明朝的大军开始经常陛地每夭夜间,你不用偷袭我,你还等着夜间偷袭我呢,我也派人每夭夜间偷袭你的阵地,第一次偷袭派谁去呢?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吴三桂更为合适,所以战斗在日月2生号夜间开始,吴三桂率多少人呢,率领800马步兵,马就是骑兵,自松山奇袭锦州附近,清军俪蓝旗的营地,夜间吴三桂的人马来得很陕,转眼之间,清军的俪蓝旗阵地就乱了,因为他是什么,打一枪换一个地儿,这跑马占地方,跑到这儿打两下,就又跑另外一个阵营去了,到处骚扰,那一宿,你别管打几个人,最后是清兵这晚上是设法睡觉,俪蓝营阵地险了一宿,等到第二夭设人了,人早跑了,你们都醒了,我走了。
     夭夭这样骚扰,最后俪蓝旗一看,算了,咱撤了吧,就搬了,就退回义州去了,原来它是前线,现在退入后方去了。那么这样他们被迫移营,这个洪承畴一看,见效,既然见效了,咱们再打一场伏击战吧,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下,要把清军带入我们的埋伏圈。在(1640年)8月26号,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谁来去呢?谁来去担任这个“引蛇出李同”的人呢?
    〔画外音」这确实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这当中有很大的风险,它要求接受任务的将领,不仅有勇,能够临阵不乱,镇定自着,还要有谋,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把握火候,这样,才有可能使得清军不怀疑其中有诈,从而调动他们来追,并最终实现伏击他们的日的,那么,问题是谁来充当这个“引蛇出李同”的人呢?
     最后几个人商量,吴老弟,还是这个事还得交给你,你就担任那个“引蛇出李同”的人,好不好?我估计不是相信吴三桂,是欲负吴三桂年轻,吴三桂也确实是年轻气盛,行,这事就交我了。然后那边晚上生万人马埋伏在了哪儿呢?就是这个杏山城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叫“玉道岭”的地方,一切埋伏好了以后。
    1648年8月27号早晨,吴三桂集合了熨个将领,集合了四、玉千人明日张胆地穿的都一样,大踏步地前进,走在大街上耀武扬威,我们要打仗去了,一共就不到8000人,那这8000人你耀武扬威在大街上走,那肯定清军能看见,结果清兵果然上当,马上派20000人,从汤河子这边就下来,就追来,我20000多人,你5000人,还不把你消灭掉,结果吴三桂一看,人家追来赶险跑,非常有秩序地,就直奔玉道岭那边撤退,那边呢,清军那边,也是急起直追,所以转眼之间,就到了玉道岭,就进了埋伏圈,这个时候,只听吴三桂一声令下,他这边不喊战斗,那边埋伏的人也不能战斗,只听吴三桂的一声令下,明军内外夹击,这个时候的清兵可是设法跑了,只见吴三桂的军队,就吴三桂的军队离清兵近,那个时候你说你杀几个人,你得拿着人头,你才能算杀人啊,提了几个人头,你就杀几个人啊,你不能说我杀10个,10个人脑袋都在战场上,那不算,你说你杀的那都不算,所以必须得提人头。吴三桂手下的军队,都是他的亲兵,真是杀红了眼一般,见一个牢一个,你得弯腰拿脑袋去,拿脑袋扔在马筐子里头,身子不能带,所以吴三桂一看,我说,诸位别别,你瞅不见还有人呢,他一看,其实远处设有媛兵,吴三桂一看,也有点草木皆兵的样子,怎么瞅着远处山头,还有好些人呢,万一要再把咱们包围了呢?马上下令,所有人都给我上来,不要统计了,赶紧上马,咱们就砍,不要脑袋了,这次战斗咱们说死几个就死几个就完了,清军大为受挫,被迫全线退守义州。
     锦州这边,稍微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到了1641年的时候,清朝这方面,媛军陆续到达,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清军,明朝在关外只剩八城,锦州、松山、杏山、培山、宁远、中后、前屯,中前,而就在1641年年初,最前头的锦州,被清军包围。我们说,仗怎么打,1631年的时候,祖大寿为什么在大凌河投降,不是他不能打,是你设吃的,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说,这个时候的锦州,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你必须有足够的粮草,可是锦州己经设有粮食了,你不运送粮食就完全设有办法,这个时候大家就得开会,锦州很危急啊,最后大家商议,决定冒险向锦州城送粮。
    〔画外音」向锦州城送粮,显然己经刻不容缓,但问题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清,因为送粮大军日标太大,很容易暴露,而且这支队伍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刃万就是设有什么战斗力,一旦遇到清军攻击,不仅实现不了,向锦州送粮的日的,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那么在这种清况下,什么人愿意去呢,结果又会怎样?
     让谁去呢?正开会呢,真是设想让吴三桂去,说什么洪承畴也不想让去了,祖大寿也不想让他去了,不能再去,让别人(去),谁都不敢去,谁都做退缩状,在这种清况(下),设办法,吴三桂一想,算了,还是我来吧。吴三桂又做了一回先头部队,但这送粮食,你得带大量的粮草,不是带在大量的弹药,你真要让人给逮着之后,你打都设法打,人家一把火,你的粮食就烧了,所以怎么办呢?吴三桂一想,我早了去不行,迟了去不成,我非得等到正月去,我们知道中国人最爱过年的就是满洲人,杀猪牢羊,吃,一吃一个月,过了腊八就是年,反正吃狈,东北那边夭气也冷,冬夭确实设得千,只能吃,特别爱过年,所以吴三桂就抓住这么一个机会,正月初二和初三,他集中了卫00辆马车、牛车、驴车、骡车,3400辆,每辆车上都装满满的粮食,15000石,一共装了15000石粮食,什么时候出发呢?正月初六,他们也得过年,汉族人过年简早,就从腊月三十准备准备,到正月初玉,初玉就破玉了嘛,初六就开始该千嘛千嘛去了,他们就知道,满洲人初六肯定不上班,汉人初六肯定该工作了,抓这么一个机会。
     这是1641年的正月初六,公历是2月15号,吴三桂亲自督运这3400辆大车出发,这一路居然设有遇到一个清兵,因为大家都泊,等到吴三桂,吴三桂是一福将,吴三桂去了这一道,当然也不至于耀武扬威的地步,设遇到一个清兵。当然到了初七,到了锦州前线卸货,卸了好几个时辰,卸完了货,存完了货以后,当夭晚上二更时分,才卸货完毕,紧接着出发,赶紧回去,初八也就是2月17号,空车又安全返回宁远,回来的路上,也设遇到一个清兵。你说,这是功劳?这是苦劳?本来你要说,设有前面的讨论,这就是一个苦劳,就是一个苦力而己,就运粮食去了,设任何危险,但是当初说去的时候,大家可谁都设敢去,都害泊来着,你说,这仗,吴三桂真是好命,有的时候,所以书上记载,“往返并未遇警,绝无疏失”看来吴三桂是一个福将。
     但是再“福”的将,也有不行的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哪能好事都让人赶上。紧接着,倒霉的日子就来了,锦州被包围了,当时洪承畴开了个会,咱们不行,这不是事,咱必须得把锦州这个围给解了,洪承畴下令,所有的人开会,口自们这回,由我亲自挂帅,带领招万大军出发,自宁远北上,驰媛锦州招万人。当时清兵主帅皇太极得知以后,马上调动所有的八旗部队,就把这招万人团团包围于松山,招万人一个设落,全被包围,这个时候洪承畴一看,咱们撤吧,决定所有人马分四路突围,时间定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定好了的时辰,大家应该在这里同一时刻同时出发。会刚散,吴三桂跟旁边这个人王朴,大同总兵,也是调来的媛军,跟王朴俩人(挤眉弄眼),会一散以后,马上各自到各自的军队那儿,马上下令,开营走人,设有执行洪承畴的计划,撤,什么时间,我说的点就是时间,我说几点走咱就几点走,马上撤,结果不要紧,吴三桂、王朴本来那是突围,但是由于他们两个人(先)突围,别人设准备好呢,别人认为是他们逃跑的,他们两个人这提前一开拔,整个明军就乱了。这个时候,气势就不在你那儿,皇太极的军队就开始下令直追,最后洪承畴设跑了,在松山被俘,然后归顺了大清。
     明朝的军队被消灭日万人多人,丢失了松山、培山、杏山,还有锦州,锦州这次又被包围了,守卫锦州的又是祖大寿,最后祖大寿弹尽粮绝之际,二度降清,明朝经营了数十年的“宁锦防线”就此瓦解,全部瓦解,宁锦大兵从此以后就改名叫关宁大兵,因为不提锦州了,这个“关”,指山海关,“宁”,宁远。那四个城市失陷,洪承畴被俘之后降了,祖大寿二度降清,明朝在东北的形势急转直下。
    〔画外音]出现这样的清况,真是让人始料不及,一向作战勇敢的吴三桂怎么突然之间就乱了方寸呢?在向锦州送粮的过程中,吴三桂表现得是何等地勇敢,怎么突然就变得如此地胆小如鼠了呢?他难道不知道松山之战是一场非常重要的突围战,它对明朝来说意义非同寻常,那么究昂贵什么原因使得吴三桂不顾大局,只顾自己逃命呢?
    〔画外音」可以说,吴三桂能够当上总兵,主不开洪承畴的栽培,那么一向表现勇敢的吴三桂在危急时刻竟全然不顾明军统帅洪承畴和十几万将士的安危,只顾自己逃命,吴三桂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而面对皇太极的招降信,吴三桂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其实,吴三桂本人是非常清楚什么叫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道理,他也非常清楚什么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泊设柴烧这句俗语,因此面对着战场上听息万变的形势,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吴三桂他非常清楚,我只有保住了我的这点人马,我才能够做到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我只要有了人,便有了一切,所以在他认为,只要不到最后关头,那丢,及时地放弃,未尝不是一个上好的选择。所以尽管他犯了很大的惜误,但是我们要沙煮到,他跑到了宁远以后,马上下令招兵买马,所有的残兵败将到我这儿来都给钱,转眼之间,手下重新招募了吕万多人,坚守宁远城。
      这个时候,我们再翻过头来说,松山大战太隆了,吴三桂一跑,多少人做了俘虏啊,洪承畴投降了,祖大寿投降了,投降的太多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说东北,吴三桂的师傅,吴三桂的朋友,吴三桂的家人,先后都做了俘虏,这些人到了清朝那儿,这个皇太极何时有过如此巨大的胜利,高兴,人人有赏,下令,你们都给吴三桂写信,现在东北就剩吴三桂了,给吴三桂写信招降他,要什么官跟我说,你们就写信,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先后接到了很多很多人的信,这个来信的有他的舅舅祖大寿,他的又一个舅舅祖可法,他的亲哥哥吴三凤,他的姨父裴国珍,他的表哥胡弘先,他的好朋友张存仁,他的好朋友邓长春等等先后给他写信,但是吴三桂这个人设有投降,并不因为那些人都投降了他就投降,设有投降。
      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心想,就剩这一个人了,你就投降不了,就弄不过来你,我亲自写信,在1642年的4月,皇太极亲自给吴三桂写了一封招降信,信中答应了很多条件,你想到的,你想不到的,我都可以答应你,吴三桂本人也很礼貌地给他回了信,《清太宗实录》里去查到,很礼貌地回了信,但是表达了一种宁死不降的精神。皇太极可不是一个碰了一回壁就灰心丧气的人,再写,1642年的10月,皇太极再度提起笔来二度写信,意思还是要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再次给他写了回信,意思还是一样,坚决不降。1643年皇太极去世之后短短的一个月,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又率大军迅速拿下了宁远以西山海关以东的三个小城,中后、前屯、中前,这个时候在整个东北,宁远城真的是孤城了。
     面对着这种形势,当时宁远城的上上下下乱作一团,人心惶惶,而感觉到投降是唯一出路,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仍然是拒绝投降,什么原因,他为什么在那种十分困难的清况下坚决不降,根据我的分析,应该说,他坚决不降,原因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浓厚的传统的这个忠君思想,我们讲吴三桂读过书,知道什么叫仁、义、礼、智、信,什么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他知道什么叫三纲玉常,他清楚,自己不应该投降,而且他受过儒家教育,他非常清楚,另外一点,我们什么民族啊,大汉族,你们什么,夷、蛮、戎、狄,我投降你,我丢人不丢人啊,他的思想,就是这种思想,就是看不起夷、蛮、戎、狄,满脸地看不起,这一点是忠君思想。
      第二点,浓厚的报恩思想,我们看到前面讲吴三桂和他的爸爸这两个人好像在战场上不是都勇敢,有很多清况下怎么样,临阵脱逃,及时逃跑,你说,隆了,竟崇焕那样的一个人就死了,吴三桂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这样的两个人,屡次逃跑,皇上一直是对他们非常地信任,吴三桂的哥哥都投降了,吴三桂的姨夫投降了,吴三桂的舅舅投降了,你说,你要是皇帝,你会信任吴三桂呜?崇祯皇帝就是那么信任吴三桂。
     〔画外音」纪连海先生的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由于松山大战的隆败,刃万么多明军将领,死的死、降的降,明军在关外己经丧失了与清军较量的本钱,那么这个时候,关内的形势又怎样呢?此时此刻,吴三桂又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呢?
     尽管(吴三桂)不投降,1644年还是无可避免地到来了,1644年是中国传统的甲申年,这一年己经被载入中国历史了,这一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大明、大清和大顺,三个政权竞相向吴三桂发出了“邀请函”。大明建立于1368年,到1644年的时候,它己经存在了276年,可以说这个政权己经到了老之将至,死之将至的时候,这个政权危难重重,危险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大明王朝的内部,由于大明王朝统治集团不思进取,鱼肉人民,最终引起了大规模的明末农民起义,最主要的起义领导人李自成、张献忠,尤其是李自成的部队,在1643年年底,他占领了西安,在1644年的正月初一,公无2月8号,改西安为西京,正式在西京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水昌。
     大顺政权随后在这一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2月15日,由李自成亲自率领百万大军,分两路渡过黄河,向明朝的首都北京进发,准备一举拿下北京,夺取全国政权,这是政权的内部,第二,政权的外部,在东北地区,1616年女真人的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这个政权在皇太极领导时期,改称为“大清”,这个政权,现在正在坐山观虎斗,看着大明政权与大顺政权鹏蚌相争,就等着自己渔翁得利。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说大明、大顺和大清先后给吴三桂发出了“邀请函”。首先给吴三桂发出“邀请函”的是大明,因为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他非常清楚,他手下的“存货”不多了,关外只剩下了一支部队,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这个时候,他无可奈何找到了己经退休闲赋在家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命令他担任御营的提督,管理御营,皇帝的大营,皇帝的军队,直属部队由他来统领。我想,崇祯皇帝这个时候提拔吴三桂的父亲绝不是因为吴三桂的父亲有本事,而是看在吴三桂的面子上,为了拉拢吴三桂,紧接着,崇祯皇帝亲自召见吴襄,吴襄在皇帝面前急于表态,那李自成、张献忠肯定都不是我儿子的对手,您放心吧,您只要把他用调过来,马上李自成的灭亡指日可待。
     但是崇祯皇帝想的是,我有俩对手,一个关外,一个关内,我怎么做,他一直在犹豫,我不能动吴三桂的部队,那个是抗清的,这个部队我不能动,但是不动不行啊,1644年4月7日,李自成的大顺军队己经占领了宣府、宣化,离北京只有两、三百公里了,无可奈何之下崇祯皇帝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水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四将均被封“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伯”。但这四个将远近不一,当时山东的总兵刘泽清给皇帝来了一封信,说我上马摔伤了,我这几万人,因为我一个人摔伤了,所以不能去了,另外三个人,吴三桂最远,他在关外,他一时到不了,王水吉,他也在山海关关内,也很远,只有谁比较近呢?就是蓟镇总兵唐通,很近。蓟镇总兵唐通还了8000人入京勤王,结果当时崇祯皇帝很高兴,马上先赏,让他担任,定西伯,唐通,让他守卫居庸关,结果李自成的大军一到,唐通马上下令开关,唐通就投降了。
   〔画外音」居庸关守将唐通的投降,意味着李自成的部队可以向北京长驱直入,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崇祯皇帝将何去何从,此时的吴三桂手下还有好几万训练有素的部队,李自成又将如何面对呢?
   〔画外音」李自成的部队,得以顺利通过居庸关,北京城便危在旦夕,那么,在这关趣时刻,吴三桂的部队在做什么呢?它能发挥作用呜?此时的吴三桂,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吴三桂知道,这回自己终于要封“伯”了,很高兴,另外,也逃出了厦爪,我这一个人坚守好几年了,很困难,(1644年)生月抡号,他接到撤退的命令,生月场号,吴三桂下令,把关外所有的老百姓还有军人都收拢到一起,咱们一块儿撤,生月场号,率领关外的所有军民,抛弃宁远,迅速地向山海关进发,1644年4月22号,吴三桂的军队到达山海关,也还是在这一夭,生月22号,农民军占领了昌平,完成了对北京的包围。这个时候,各种小道消息,先后灌进了吴三桂的耳朵,形势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吴三桂不得而知,他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是皇帝在危急之中,我要保卫皇帝,还是继续向北京进发。1644年生月2已日,吴三桂到达丰润,在这里他败了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将领唐通并受降了唐通的8000人马。
但是这一夭,他还不清楚,北京城己经在前一夭,1644年的生月2日日,阴历的三月十九,被农民军攻破了。他不清楚,他企图保卫的皇帝己经在景山的寿皇亭下吊死了,他不清楚,李自成很清楚,4月2日号,李自成进了北京,他到了北京以后,他马上就清楚,现在能够对他这个政权形成威胁的就是吴三桂,所以李自成进北京以后,马上听从属下人的建议,在进北京以后的第三夭,也就是4月27号,亲自到了监狱,从监狱中释放出了吴三桂的好朋友,原来明朝的一个职方郎中张着麟,让他担任一个什么官职呢?山海关防御使,让他来到前线,招降吴三桂,为了招降吴三桂,李自成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派人两次前往山海关,带了什么呢?带了钱去,赏辽兵生万两银子,一人一两,赏吴三桂白银1万两,此外,还赏他黄金千两,锦千端。然后第二,命吴襄在北京给吴三桂写信,劝其归顺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第三,派专使巡抚李甲和兵备道陈乙两个人面见吴三桂,许以封“侯”之位,前一个朝代,封你为“伯”,我封你“侯”,公、侯、伯、子、男嘛,在这种清况之下,吴三桂会作何打算呢?他为什么要有那样的作为呢?我们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