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纪晓岚(八)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之迷

  一部长达数亿字的旷世奇书,4600人 十年心血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纪晓岚,他的坚守与智慧缔造了这样一部绝代巨著。在这漫长的十年中,纪晓岚与他的同辈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二百年后,这部凝聚数千人十年心血的巨著,它们的命运,它们的下落,究竟又如何呢?

  公元1784年,六十岁的纪晓岚缓缓地合上了《四库全书》的最后一页,仿佛像往常一样走出了他已经为之呕心沥血十年之久的四库全书馆,而此刻留在他身后的是震惊世界的七部《四库全书》。这样一部长达数亿字,需要许多房间才可以盛放得下的巨著,竟然耗费了4600多人足足十年的心血。那么,在当时的条件下,编纂《四库全书》这样一个近十万卷的超级大书,纪晓岚有这个能力吗?他这个一贯孤傲的人,怎么可以让几千人共同完成这个史无前例的工作呢?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漫长十年中,究竟又发生过什么呢?还有,凝聚如此心血完成的七部《四库全书》,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战火与巨变中,它们的命运怎样?它们的下落究竟又在哪里呢?

  纪晓岚的这十年,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他每天这样辛苦的工作,还时不时要遭到皇帝的批评,这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可是,我们想一想,皇帝的干扰还就一个人,那纪晓岚手下几千号人,这些人要是出点儿什么问题,那又该怎么办呢?

  民间的藏书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了,这样一本一本地去征集、去寻找,这得需要多少人,耗费多少时间,跑多少路才能完成?难道就没有什么捷径可以寻找吗?每天在书堆里跑来跑去的纪晓岚,比我们谁都更希望找到这样一条省事的方法,但是这条捷径在哪里呢?

  《四库全书》这样史无前例的巨著,的确是要耗费无数的人的体力和智慧,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为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抄写中,纪晓岚和这几千人又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太多的纪晓岚,关于纪晓岚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呢?他对于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他为首的4300多人编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四库全书》,说起来编《四库全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们前面提到乾隆皇帝1770年就想编一本书,那么直到1771年,他把纪晓岚从几千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调到新疆之后,这件事才最终可以成行。说起纪晓岚,我概括一下,他对于《四库全书》的编订,一共做了十件工作,也就是说,对于编订《四库全书》,他的作用在于十大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什么呢?就是协调调度人员,我们要清楚,这项庞大的工程,《四库全书》在中国史上,在世界史上,应该说都是最大的一本书,那么,面对着这样一本厚厚的书,光总裁就有26个,总裁有16个,副总裁有10个,加在一起26个人,这是纪晓岚的上级,每天都在检查工作的人,26个人,跟纪晓岚的下级,有360个下级官员,他下级的官员就是360人,任编纂,这360个人下面,有4300多人去那儿抄写、搬运,4600多人,整个加在一块儿,这是4600多人,编订这么一本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600多人,谁来安排你干什么,您自己得门儿清,你自己得完全清楚这四千好几百人,他的长处是什么,他的短处是什么,他应该去做什么,所以这是它的第一方面。能把这四千好几百人调度开,十多年的时间啊,完全听您指挥,非常不容易,下边还得分机构,这360人还得分机构吧,他分成了下面几个机构,总阅,然后是总纂,编纂,抄抄写写的官,然后总校,校定错没错,哪错了,还有提调,所有的书搬运,提调工作,还有缮书,书的保存,抄完了以后搁哪儿。所以分门别类,这个对于纪晓岚是一个最头疼的事,你要让纪晓岚写书,抄书,那他脑子肯定有问题,但是做人事工作非常不容易。

第二个工作就是收集史籍材料,你编一本空前绝后的书首先你得有书啊,你手头上得有书,这是一个丛书,就是一个抄,把天下所有的书都抄下来,分门别类的抄下来,让你查很好查,你怎么样去征集这些书,书的来源是哪里,所以这个时候纪晓岚就要求助于乾隆皇帝,您得给我搜集点书,要不然我这书没法抄。上哪里去收集去呢?乾隆皇帝就得下圣旨,他在圣旨中说“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桃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眷录,汇缮成编,陈之府册,所有各家尽到之书,俟校办完竣日,仍行给还原献之家,钦此。”这一段什么意思呢?向天下征集书,把这个书交给我,我瞧着这本书特好,政府给您点钱,买吃的给点钱,谁让你这本书重要呢,这是一个。有的书不是特别重要,我们这儿有,抄一下,然后就不给您钱了,然后我们都抄完了以后,这不是说所有各家尽到之书,书抄完了以后还给你还回去,天下征集书目的工作就开始了,到处大包小箱全都是书,车水马龙,堆在哪儿,所有的书全都先运到圆明园,圆明园所有的房子都腾退出来全盛书,然后纪晓岚先不编书,先站那儿所有的书纪晓岚过一遍,这本书算《经》部的,那本书算《史》部,那本书算《集》部,分门别类每天都忙这个工作,纪晓岚还身先士卒,天下人捐书,纪晓岚的书也不少,我也捐,所以纪晓岚本身也捐了很多很多的书,而且还专门因为这个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

民间的藏书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这样一本一本地去征集,去寻找,这得需要多少人,耗费多少时间,跑多少路才能完成,难道就没有什么捷径可以寻找吗?每天在书堆里跑来跑去的纪晓岚,比我们谁都更希望能找到这样一条省事的办法,但是这条捷径在哪里呢?

他的第三个贡献就是寻找《永乐大典》,您想编书得有一个捷径,《古今图书集成》清朝编完了,一万卷,《永乐大典》明朝谢缙带着编的22877件,加目录60卷是22937卷,如果我拿到这本书再重新抄录不就好了吗。但是,找《永乐大典》难,难于上青天,这个明朝谢缙也是带着好几千人编一本书,《永乐大典》22937卷呀,存起来了,存在哪儿呢?就存在咱北京的皇室晟了,存到皇室晟专门的柜子里,今儿您偷两本,明儿我偷两本,后儿他偷两本,等到明朝灭亡的时候这本书就没了,我看有很多书上说这烧了那烧了,实际上没烧的时候它就不全了,就丢多了去了,所以等到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就找这本书,顺治皇帝非常欣赏汉族的文化,找,没找着,整个康熙朝重奖找,也没找着,这本书呢?谁都知道有本书叫《永乐大典》,可书在哪儿呢?不知道在哪儿,说在皇室晟,皇室晟里没有啊?你没这个书你要编一个三万多卷的书,那两卷都找不着,那费很大劲,刚才我们讲《永乐大典》是编好的,要是把《永乐大典》拿过来就抄多省事呀,没有,当时找非常困难,找了很长时间,一个姓朱的编修跟纪晓岚说,看来这本书找不着了,纪晓岚说为什么呀?他说没准让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给当马垫子了,开玩笑。

另外一个人,我们前面讲过,淡墨探花,那个人是清朝中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写的字,刘墉写的字字是下笔特重,这个炭化写的字是下笔特轻叫淡墨探花,他考的是探花嘛,考的是第三名,所以这个王文治老先生就说啊,要实在不行的话,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斋戒三日,你吃三天素吧,你要吃三天素说不定这书就找着了,咱们都知道纪晓岚非常爱吃肉,极爱吃肉的一个人,史书上记载他一天不吃粮食只吃肉,野史上记载他每天吃好几斤肉,让这么一个人斋戒三日,你别说人家纪晓岚还真敢,斋戒了三天,到第三天了,第二天晚上人家这个《永乐大典》就找着了好多好多本,你说这怪,他刚一吃素这儿就找着了,在哪儿找着的呢?在宫中的敬一亭,紫禁城里的敬一亭有一个柜子,柜顶上有好几百本,这是《永乐大典》给抄来了,这样对于编书应该说做了重大的贡献。

纪晓岚他编《四库全书》,做的第四个事就是回击皇帝的干扰,皇帝特别重视这件事,这毕竟是好几千人干的一件事,是自己“立功”“立德”“立言”中的最重要的“立言”哪,而且要编那么多的部头,十年间皇上经常来,经常来下圣旨,既然是皇帝编写的,那皇帝就得来呀,亲自来检查工作,他不来还好点,一来就乱,为什么?因为谁都知道是皇帝编的,所以每一本编完了之后,这一篇抄完了第一篇都得留一两个错误,然后由皇帝一检查,你这怎么错了,一改,好给皇帝一个面子,这是皇帝亲自动手了,所以您说纪晓岚这个工作好做不好做得了,他一看你这怎么错了,这能改吗?这不能改,因为这是留给皇帝改的,结果这错就交上去了,皇帝看着多少本书呢?您知道这《四库全书》全读下来有多少万字,我数了是三亿多还是多少个字来着,我看了一个统计,那字太多了,哪看的过来呀,而且《四库全书》不是一套,七套呢,每一本都得皇上看,看完一本这本有错,那本有错,开始皇上特高兴,你看你们都不如我吧,后来看着看着哪本都有错,是呀,您写的,可不是我们留着哪本都有错吗?皇帝就烦了,也不看了,不看了就留下来了,皇帝审阅了,过了,皇帝没看,过了,这些错误就都保留至今,这错就没法改了,皇帝一说,过去,过关了,这错误谁都不能改,皇上还嫌麻烦,经常下圣旨批判纪晓岚。

举一个例子,在1776年这一年,农历7月26,农历9月30,农历11月17,从7月到11月,四个月三次批判纪晓岚,说他这儿不对,那儿不对,工作一塌糊涂,应该撤职查办,鉴于离不开就别撤职了,工资不给,工作照做,经常这样。而且他一来,他满洲人啊,中国古代那么多汉人的学术著作,一提这周边的少数民族没有好听的词不是,夷、蛮、戎、狄、冦,无非就是这些词,侵略,面对着这些词,乾隆皇帝一个一个给我改啊,他就对这些字感兴趣,一个一个给我改,怎么改呢?详细的命令把胡改成全,把这虏改成敌,这回您再一读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是这么写的吧,您再一读“壮志饥餐全敌肉”,就没法读了这文章,全都得这么改,所有的都得改,见着胡字就改写全,见到虏字就改敌,见着贼写人,见着虏廷写北廷,见着入冦改成入塞,见着南冦改成南侵。所以有人说《四库全书》在当时的条件下,明明可以排版铅印的,为什么不排版铅印,《四库全书》都是手抄本,为什么?所以有人就猜乾隆皇帝有这种嫌疑,手抄好改,错了好改,临时就改了,您一铅印这怎么改?印出来了,这本书就都完了,他觉得那不好改,所以他有这么一种想法。

纪晓岚的这些年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他每天这样辛苦的工作,还时不时要遭到皇帝的批评,这心里头不知道什么滋味,可是我们想一想,皇帝的干扰他就一个人,纪晓岚手下几千号人,这些人要是出点什么问题,那又该怎么办呢?

纪晓岚为编《四库全书》做的第五个工作就是调解同僚矛盾,4300多人,咱别提那么多人了,咱就提这360个人,官员,他们的师傅不一样,师承不一样,他们接受的教育不一样,虽然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但是在中国,当时那各个派别之间矛盾成见是非常深的,所以他们到这儿除了打架就是打架,但是文臣打架经常打嘴架,你这儿不对,我这儿对,本身文人放在一块就是文人相轻,而且他们矛盾很深,这种矛盾别的《四库全书》四个馆,《经》《史》《子》《集》,在其他三个馆里还好,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在《经》部馆里头矛盾是最深,当时的清朝研究儒家经典分成两派,一派汉学派,一派叫宋学派,两派,什么意思呢?什么叫汉学派,汉学派的创始者是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顾炎武,顾炎武老先生讲究学以致用,顾炎武还留给了我们一些话“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所以他反对宋朝的程朱理学,二程和朱熹,他对于孔夫子、孟夫子的思想是怎么解释的呢?“微言大义”我就围绕着这一句话下笔迁延离题万里,我就扯得老远老远去,孔夫子这句话是什么什么意思,什么什么意思,把自己的思想怎么样,全都算作是孔夫子的思想了,把自己接受的别的教育,比如说佛教的思想,道教的思想,非得塞进去认为这就是孔夫子的思想,这是一派。汉学的代表人物就是戴震,戴震这个人只考中的举人,没考中进士,按资格都不能进《四库全书》馆,但他不但进了《四库全书》馆,而且还当了《经》部的头,《经》部馆的第一头目,所以人家那个给戴震手下做事的全都是进士,戴震一个人是举人,所以戴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举人,给自己起一个名“布衣戴震”,“布衣”老百姓,我什么都没考,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就领导你们这些进士们,所以“布衣戴震”就是一个典型的汉学,他为首的这些人长于考据,所以就形成了什么呢?从他这儿开始就形成了中国清朝最著名的“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的头就是戴震。

宋学派呢,他也有呀,典型的就是翁方纲,我们讲书法家还有姚鼐,这两个人的学问也很棒,所以宋学派都会说,一套一套的,你要跟他辨别,你要跟他吵嘴你吵不过他,他一套一套的都是理论,所以这两派在编书的过程中,经常的是吵架。纪晓岚的任务就是告诉他们,咱们个人之间的成见,个人之间的见解不一样,下面说,咱们现在是工作,都该干什么干什么,经常给他们劝架,所以这本书编了十多年编完了以后,他感觉到自己也挺辛苦,天天看这么多书,还得调解这么多人打架,还得排解皇帝,回击皇帝干扰,最后编完了以后,一切事情都放下来以后,他写了一首四句诗“检校牙签十万余”,他不管这叫书,他说有十多万个牙签,他不说他读过十多万本书,对于他来讲不是书了。“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他也很高兴,觉得自己天天玩牙签似的,看来工作还不累啊,这是他的第五个工作。

第六个工作就是承担**危险,在《四库全书》馆工作,没日没夜的抄,说死人就死人,戴震1773年进入《四库全书》馆,这个人连进士都没功夫考了,本来应该考试的,1773年进来的,结果在这儿呆了四年,1777年冬天戴震就病死了,没白天带黑夜的工作,说死人就死人,像这样病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这4300人别说都病死了,但是在这360个官员里面那是极多的,都是累死的。比如说我们讲有几个人,前面我提过的一个孙士毅就是累死的,还有后面我们会讲到的比如说陆锡熊,这本书的总的编纂馆是纪晓岚,副总编纂馆就是陆锡熊。还有我们不太认识的周永年、邵晋涵,累死的人是极多。所以,每死一个人纪晓岚的心就揪一下,指不定哪天谁又累死了。

《四库全书》这样史无前例的巨著,的确是要耗费无数人的体力和智慧,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为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抄写过程中,纪晓岚和这几千人又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他的第七个贡献就是给大家找一个乐,这叫苦中寻找乐趣,没乐您得找乐,每天编书编的很劳苦,很劳累,尤其是又矮又胖,这纪晓岚在夏天一屋子书密不透风,您向透风呢,哪儿透风去,在那个屋子里头编书可不容易呀,也没有空调,就在那儿编呀,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又矮又胖编书,所以纪晓岚经常是甩开膀子大干,自己在那儿抄。结果话说有一天乾隆皇帝来了,他一看我赶紧躲起来,好在那屋子也好躲,为什么呢?到处都是书,我躲一个书墙后面,皇上一到这儿,皇上从外面一看就知道他正跑了,一看跑了,光着膀子,跑了甭理他,往这儿一坐示意诸位谁都别言语,开始说了两句话说我走了啊,有一个大臣就踩着脚步点就出去了,乾隆皇帝往这儿一坐,这个时候纪晓岚探出脑袋,老头子走了?皇上回过头来,你说谁呢?你给我说清楚,什么叫老头子?你要不给我说清楚欺君之罪,今儿我就给你办了,我就杀掉呢,这个时候纪晓岚开始解释,什么叫老头子,所以他说了三句话“万寿无疆谓之老,万民之首谓之头,昊天之子谓之子”,“老头子”。是我对您的尊敬的称呼,皇上说行,算你过关了,从此以后老头子这三个字就成为了一种笑料,天下奇闻纪晓岚背着皇帝就可以叫老头子,别人还是不敢,这是一个专有称谓,所以这也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每当发生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朝臣中间就会笑那么两三天,所以在编书的过程当中,也是一种乐趣吧。

第八是分色区分类别。《四库全书》那么多本,怎么分出来这是《经》《史》《子》《集》呀,在那个时候快编完了的时候,大臣陆锡熊,那阵还没累死,向乾隆皇帝建议,说《四库全书》那么多本应该用四种颜色来区别,以《经》《史》《子》《集》配以四种颜色,象征春、夏、秋、冬四集,四书配四色象征四集,《经》部,陆锡熊认为《经》是所有书中的头,东方为头,所以《经》部的著作应该有如新春伊始当标以绿色,史书人不能忘了本,这个史书著作最多,如夏之炽应用红色,如夏天一般的火热,你每当读起来这个书都会感觉到心跳,噗通噗通的,感觉到那种激动,所以应该有红色,然后《子》部,他认为文稿特别多,采写百家,所以他认为这么多家的思想都在这里面,那么就如同秋收一般应用白色,白色象征西方,象征秋天,《集》部文稿荟萃,这是所有著作中最多的,好似冬藏用黑色,编完了以后乾隆皇帝下圣旨,就这么做。

好一个春夏秋冬,好一个绿红白黑,一部《四库全书》似乎浓缩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凝聚了五千年的沧海苍田,不过听到这里我们也会提问,纪晓岚如此博学的一个人,一生除了在新疆流放的时候写过《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好像没有别的什么了,一个编纂过《四库全书》的人,怎么可能没有许多著作呢?

他的第九个贡献就是放弃著书机会,纪晓岚每天沉浸在《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之中,编纂《四库全书》让他有两大经验或者是教训,第一是什么呢?就是自己没时间写书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写书,天下的书哪有比《四库全书》更多的,您再写出什么书来,能比《四库全书》里面的书,能冒出点新鲜思想来?新鲜故事来?他认为没有必要再写了,所以索性我安安心心的,我有工夫还不如多抄一本《四库全书》呢,他认为《四库全书》就完全反映了自己的思想,不用再写了,这是他的第一个想法。他编订这《四库全书》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哎哟,这编《四库全书》出了多少个文字狱啊,人家好心好意献的书,结果这本书里头有个字错了,有个字写明朝,有个字写北斗星,有的这诗里头写着“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他看到的因为修《四库全书》净是人头落地的事,我还写书,不写了,让我写我也不写了,所以人人知道,纪晓岚这个人文才最好,学问最高,但是纪晓岚您可以看到,他除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四库全书》是让他编的,他自己写的除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之外,您再见不到别的。

第十个贡献就是成就千年梦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四库全书》从1773年正式开始编,到1781年第一本《四库全书》,第一套《四库全书》编成,到1784年七部《四库全书》全都编成,历时十多年的时间,共计抄录了七部,这七部《四库全书》分别存在七个地方,这七部书北方有四部,南方有三部,北方这四部是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第三部是沈阳故宫文溯阁,第四部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这四部书被称为内廷四阁或北四阁。南方还有三部,一、镇江金山的文宗阁,二扬州文汇阁,三杭州西湖行宫文澜阁,这称为江浙三阁,也称南三阁。

纪晓岚以及4600人十年的艰苦与心血,终于留给世人七部旷世奇学的《四库全书》,但是之后的二百多年里,我们的历史经受了太多的战火与动乱,在一次次的劫难中,这七部《四库全书》的命运究竟怎样?它们的下落究竟都在哪里?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这部二百年前的心血之作吗?

我们接下来继续了解一下《四库全书》日后的命运,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占镇江,镇江文宗阁被英军放火烧毁,所藏《四库全书》被抢出一部分,但是损失惨重,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1842年。随后,1853年太平天国到达南京,在这前后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两部《四库全书》荡然无存,全都被焚毁,杭州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太平天国也打到过杭州,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也同时散失严重,后来经过文人、学子们,参考北四阁的其它部的《四库全书》,重新补定这才基本配备齐全,现在保存在浙江省图书馆。我们再说南三阁的现在就剩一部,而且还是后来补的。我们再说北四阁的,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的文源阁《四库全书》全部化为灰烬,北四阁其它三阁的《四库全书》保存至今,但是它们的居住地都发生了变化,都不在它们原来那地儿呆着了,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三部书保存至今,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的时候,故宫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被运到了台北,留在大陆的沈阳《四库全书》文溯阁本搬迁到了甘肃,现在在甘肃省图书馆保存,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被原书原架集体运到北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

那么我们再说,我们现在要想看到《四库全书》,可以看到两种版本的《四库全书》,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开始影印出版故宫的文渊阁本的《四库全书》,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3年大陆这方面,由北京的商务印书馆承担了什么呢?承担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本的《四库全书》的影印工作,2003年开始影印,今年《四库全书》影印工作告一段落,彻底影印完成,现存的这四部《四库全书》在台湾,在大陆都得到了良好的保存,而且它们被双方的商务印书馆给承印下来。

纪晓岚及大清朝4300多位官员及平民的辛苦,我们现在依然可以看得见,纪晓岚成就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也成就了纪晓岚,那么修成《四库全书》之后的纪晓岚,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下次再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