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二)五十一 方九品

  苏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因为散文出众而位列唐宋八大家,更因为他培养了苏轼和苏辙两位著名的儿子。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在三十七岁时却又科举失败,此后他放弃功名、幽居山里;闭门读书、教育儿子。十余年间学问精进,创作了《六国论》等一大批流传后世的经典政论文,他虽身处江湖之远,却一直心忧庙堂。在他年近半百之时,机会终于来临,他得到了益州知州张方平的推荐,得以带领苏轼兄弟远赴京城、求取功名。

  “三苏”父子首次赴京非常顺利,苏轼、苏辙兄弟科场顺利,而苏洵得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的称赞和当朝宰相韩琦等人的亲眼,这说明苏洵获得了当时政坛主流的认同,但认同和名气不等于就能获得官职,苏洵只能等待。而夫人的突然离世却让“三苏”父子只能匆忙回家。在回到了眉山老家后,苏洵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命他赴京参加选拔考试,本应该欣喜赴京的苏洵却做出了拒绝的选择,是什么让苏洵求仁得仁却又起了他念。苏洵的仕途之路究竟如何呢?

  宋英宗治平三年,即公元1066年,在仕途中挣扎半生又屡屡受挫的苏洵,在八品官位上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欧阳修专门为苏洵撰写了墓志铭,以表他取得的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

  作为苏轼与苏辙父亲的苏洵,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称职家长,作为北宋官员的苏洵,是一位终身不得志的小官。但作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苏洵的文章和苏洵的成就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二集《五十一 方九品》,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画外音】: 

  “三苏”父子首次赴京非常顺利,苏轼、苏辙兄弟科场顺利,而苏洵得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的称赞和当朝宰相韩琦等人的青眼,这说明苏洵获得了当时政坛主流的认同,但认同和名气不等于就能获得官职,苏洵只能等待。而夫人的突然离世却让“三苏”父子只能匆忙回家。在回到了眉山老家后,苏洵的人生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呢?


【康震】:

  回到四川老家,正在他陷于苦闷之中的时候,朝廷来信了,来信让他去干吗呢?让他考试。我们知道宋代和唐代要做官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就跟我们现在考公务员一样。他这也是得考试,当时就给他来信,让他要在舍人院就试,就是让他去考试。十月份的时候,四川方面已经给他打了招呼,等到十一月份的时候,他在眉山正式接到中央给他的诏令,要他去考试。

  到十二月初的时候,苏洵就给宋仁宗写了一封信,对不起,情领了,我不去。然后又给他的朋友雷简夫和梅圣俞,这梅圣俞跟欧阳修是铁哥们儿,文坛上的应该说是当时的“双壁”,写信一说,他为什么不去。

  等到再过了半年以后,朝廷催促他说你赶紧来考试吧,他又再次声明自己不愿意考试的原因。他为什么不愿意?其他人说你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你不着急吗?他给你个渠道你不去啊?就不去。

  理由如下:第一,俺有病。大家一听你确实有病,你没病你肯定就去了呗。他说我真的有病,他说您看我长期待在乡下,今天突然被您召见,我身体不好,我年纪大了,这长途跋涉的我真有点受不了。再者说了,朝廷做官的人多了,像我这种水平的很多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那意思说我就不搀和了,把机会让给更年轻的同志。真的是有病?还真有点病,可这点病不足以阻止他不去参加这个考试,所以说病是假,说别的是真的。那大家说既然病不是主要的理由,那什么是主要的理由呢?不满意这科举考试的制度。我们前面说过,苏洵这个人是不擅长于应试的,他不善于写有韵之文,他不擅长写诗。哪儿像他那大儿子苏轼,那一写起诗跟水龙头开开似的,让考第几名随便,考第一也行,考第二也行,由他挑了。苏辙虽然说写诗不像他哥哥写得那么好,但是这哥俩儿在这方面敲门砖的功夫是相当了得。他爸爸不行,他不满意科举考试。

  大家说那你这个不是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不去?底下说了这么几条理由,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边写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说现在我是衰朽之体,我都老了,而且我待在乡下,应该说我这吃饭还能管饱,我还真是犯不着为了这趟功名去参加这个考试,看那些考官的脸色。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去开封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形,半夜三更、天寒地冻地等在东华门外,拿点干粮,锣敲响了,然后排着队鱼贯而入,看着他们的脸色,小心翼翼谨慎地写下文字,那时候我可以,现在哥哥我老了,我五十了,我不可能再像年轻人那样,拿着自己的高贵的人格去给考官们蹂躏了。你细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五十岁了你参加自学考试,还老考不中,还接受别人的耻笑,朝廷耻笑你也就算了,你回到眉山,回到你们村,人家说你这么大年纪干吗去了?就为进趟城吗?不好看也不好听。原来的话吃点苦也就算了,现在这把年纪难道让那帮达官贵人们还再对我指指点点,给我提点问题,问得我再答不上来,这脸上多难看。而且他现在已经文满天下,这是很关键的,大家都知道他文章写得好,欧阳修都说他的文章像荀子了,韩琦老请他吃饭,那你这么大的名气如果考砸了,那算谁的不对呢?所以这里边就是你注意为什么讲这一块儿呢?就是知识分子在科举考试的压榨之下的那种非常难以言表的、微妙的心理,把一这么好的人才给压成这样了。

  还有一条他不满意的,他不想去的是什么呢?他认为官府的、朝廷的拖沓的作风他根本受不了。他给欧阳修写信说什么?说当初您推荐我那时候,给朝廷写信那是什么时候了?那是在1056年的时候,可是现在都两年过去了,这两年过去了才想起我来,这都七百多天了,这朝廷也太拖沓了。然后他给欧阳修算了笔账,他说您看,他现在给我下了诏书,然后我去参加考试,考完之后再等好多天,等完好多天之后,然后中间可能要给我安排个官职,然后安排官职期间我再等好多天,我等完好多天之后,这官下来了,下来了还有我满意不满意的呢,如果我觉得这不合适我,我又年纪大了,我想调整调整,再等好多天,如果都调整好了,一切都还顺利呢,这好多好多天过去了,我也快走到生命的终点了,您觉着我当这官还有什么意思吗?您拖成这样,不就想拖得我都接不到通知了,你们也就都爽了吗?这当然是给欧阳修发牢骚,这不是欧阳修在拖的,欧阳修很帮他的忙的,但是欧阳修当时不也不是宰相吗?宰相是富弼和韩琦。欧阳修只有推荐的资格,他没有这直接给你任命的资格。而且任命一个官员哪那么容易啊?还得考量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又是一条。

  你看,病了,甭管是真病假病,反正是一托词,就说明他对这事不积极。第二,考怕了,考烦了,年纪大了,不愿意因为考而受侮辱。第三,对(于)朝廷拖沓的作风,实际上是代表朝廷对自己不重视。还有一条也很致命,觉得朝廷对我不信任,你文章都看了,欧阳修都评价了,你们吹得都上了天了,怎么还要考我呀?这么说吧,如果说你们真的信任我,那你们就不用考了;如果说你们不信任我,我就在那儿考一天,你怎么就信我了?这道理还挺对的,你看,这几条从苏洵的角度来讲,说得都还在理,特别是一个五十岁的人说出这话来,你还真不能不服。要不然人家文章写这么多年没白写,论理人家是论得清楚的。

  最后就说,我为什么要做官?不是因为我穷,我吃得起。我做官是你们的荣幸,我不做官是你们的损失,你懂吗你?这就是一知识分子的特殊的骄傲,其实心里特酸楚,你知道吧?很纠结。像把那纸“歘”一揪,揪成一团似的,你要给它再展开,上面不都有皱褶的痕迹了吗?一颗受伤的心。谁让他受的伤?制度,就制度让他受伤了。那你说他要真没水平怎么可以列入“唐宋八大家”里边呢?“唐宋八大家”里头他是惟一的一个没有科举经历的人,就是没有考中进士的人。你要是连大学都没上过,然后你名列到什么科学家里头那得多难啊。你原来只是一修拖拉机的,最后成了物理学家了,你说谁相信这事啊?这咱打个比方就都能明白。你现在是因为知道苏洵已经是“唐宋八大家”了,所以你就觉得一切都是合理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底下,没有进士这个名头你就寸步难行,所以他发出这样的埋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他真的很优秀。

【画外音】:

  苏洵胸怀大志,有理想,有抱负,虽然大器晚成,但“治国、平天下”的豪迈却未曾减过半分,在他年近半百之时,面对朝廷召唤他入围选拔考试的诏令,本应该欣喜赴京的苏洵却做出了拒绝的选择,是什么让苏洵求仁得仁,却又起了他念?苏洵的仕途之路究竟如何呢?


【康震】:

  去了俩孩子参加制科考试这结果我们也都知道,考得非常好,一个考了第三等,一个考了第四次等,这一会儿我们讲苏辙会讲到这一块儿,他(苏洵)呢?等着呢,没参加考试。韩琦说算了,别考了,这老头都这样了,还考?给一官,忒小点,秘书省的校书郎。我们原来说过这个官,大家特熟悉、对这个官,秘书省校书郎是什么呢?秘书省那就属于国家高等研究院或者是高等皇家图书馆里的助理研究员,九品。

  五十一了,咱说“二十七、始发愤”,过了二十四年以后,给一九品,五十一,九品。他那俩儿子五十多岁的时候那都是高级官员了,部级干部了,那到后来像他二儿子苏辙后来都做到副宰相了,他爸爸九品。七品是芝麻官,你把芝麻劈了一半是八品,那再三分之一那不就九品吗?忒惨点儿,你说他心里能高兴?你还不如什么都别给他,保持一个名士的气节。给了,这玩意儿就不好办了。

  我说这话是苏洵自己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呢?他说原来我是一介名士,我跟你官员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你知道吗?你对待我的时候是以宾客之礼相待。这个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帝王跟知识分子的关系很微妙,你比方说孔子和孟子都周游列国,见了很多的君王,那你待之以礼呀,临走的时候你得给人送点钱、送点大米、送点牛肉啊,馈赠给他,还得是按规矩来。古代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挺有学问的,挺有见解的,去见一个王,王说来来来,到我跟前来,那人说干吗呢你?你到我跟前来,没规矩。知道什么是道吗?道要高于你的势。但是你这是因为你那会儿没在他那个体系里头,你跟他没有上下级关系,你说破天去,他也不搭理你,他还尊重你。现在完了,原来本来在韩琦、富弼、欧阳修这些人跟前,那后背上还有根杆儿能撑着,那就是我的“道”,我的那种不服之气,我那种君子的“威武不能屈”的气,但现在你成了人上下级关系,你在人跟前怎么办?你拿人俸禄了。人家说,去,给我写个稿去。你说不写。不写工资关系给你断了,九品都没了,到十品去,那你怎么办?就是说你这个东西,他不是个有没有气节的问题,是你必须遵守规则,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这样一来你作为知识分子那种独立性的气节就没了。

  最糟糕的是如果这时候给个三品也就罢了,还是一九品,为什么呢?因为开始说得都挺好的,都说这人有本事;这人文章写得好;这人特别有道德;这人知行并重;这人什么都特好,给一九品这就让人觉得名实不相符,对于当事人来讲,心里头是一万个不痛快,所以作为一个有着独立的文章写作的能力与独立的思想能力的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培养了两个如此优秀的儿子的这样一个父亲,而且还是一个与欧阳修等在文坛上和朝廷上有重大影响的人有着比较深厚的、知根知底的那种知交的友谊的这样一个人,他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也没办法呀,已经被套上了笼头,你就得按照笼头的原则来办事。还算好,隔了一年之后,朝廷要修礼书,就是要编纂礼书,把历来的关于礼仪礼乐方面的书、要编纂这个礼书,就抽调他做编纂者,然后这官升了一点,升到八品了,苏洵这辈子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八品。

  大家说那就这点特点就进“唐宋八大家”?可能还是沾了他儿子的光吧?是,光这点不足以服人。清朝有一个学者叫邵仁泓,他在《苏老泉先生全集序》当中对苏洵有一段很准确的评价,他说什么呀?他说苏轼、苏辙有成就不足为奇,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他们本身有天纵的雄才,又加上他们父亲的导引,所以成事了,这没什么奇怪的。最难得的就是他爸爸苏洵,完全自学成才,没有考科举,也没有师承,他没有老师,完全是自学,自学之后达到了一个什么效果呢?达到的效果是足以能够与先秦的孟子、汉代的刘向、贾谊、董仲舒的文章相抗衡,那就是他的文章是从孟子、荀子和汉代的刘向、贾谊、董仲舒的文章而来,他的文章的水平达到这个高度。他不但达到了这个高度,自成了一家,而且和后来的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分庭抗礼。那就是一自学成才的人、上可以与先秦两汉的大家相媲美,下可以与唐宋第一流的散文家相抗衡,自成一家,不但如此,而且开启了后边的“大苏”和“小苏”。

  他说这个能够凭独自之力抗衡于先秦、两汉、唐宋的一流的大文章家,并且以这样的力量开启了苏轼和苏辙的文章的道路,不简单不容易。这就是从文学发展的线索当中给你点明了苏洵处在一个什么关键的位置,听上去好像是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其实不然,这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散文从先秦、两汉发展到唐宋,这苏洵是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有了这重要的一环和这一环的教育,所以导引出来了苏轼和苏辙这两位俊才,他们又经过欧阳修等人的奖誉和提拔,所以终于成了宋代文坛上的大师。

  你看,他有个人的努力,有个人努力之后所达到的水准,有这种水准所引导的更高的水准,这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也有教育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说苏洵进入“唐宋八大家”,除了我们前面所讲过的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他的个性之外,他在散文方面所表现出的这种特质,他在散文发展的历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阶段性的贡献,以及他对于苏轼和苏辙的这种先导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略的。这就是说做父母的你要想教出高质量的儿女来,你自己必须质量很高,咱不说是达到苏洵这质量吧,起码是心向往之,这总可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对于苏洵在唐宋八大家当中的地位和他的历史性的这样一个贡献,那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就是我们讲他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好,谢谢大家。


【画外音(预告)】:

  同为北宋大文豪的苏辙,尽管影响力远不如他的哥哥苏轼,但同样有着光彩照人的传奇人生,初出茅庐时,他敢于指责皇帝为昏君,位居副宰相时,他大胆改革、精明练达,那么究竟该如何品评埋没于兄长光芒背后的苏辙?《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第一集《冰山下的火焰》。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