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轼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尤其是他所创作的词,成为宋词最高水平的代表。相比于在作词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苏轼的诗也有着很高的水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并被收录于当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普及推广。在苏轼的诗中,最为后世所熟知的,莫过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着这首诗的流传,“庐山真面目”也成为了市井熟语。那么这首《题西林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苏轼的诗中究竟蕴涵着怎样的情怀呢?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相比于“大江东去”的豪迈,“千里共婵娟”的缠绵,苏轼用词来诉情,却更多地用诗来言志,而他言的最多的,就是对人生浮沉的感慨。苏轼虽然少年成名,却一生仕途坎坷,在官场的漩涡中屡次失意,人到晚年仍一贬再贬,最终卒于宋徽宗大赦后的北归途中。一生壮志未酬,一路辛勤辗转,让苏轼在诗中不断追寻着自己的灵魂。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二集《不识庐山真面目》,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