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雁门之围 


公元615年,已经是隋炀帝统治的笫11个年头了,此时的大隋王朝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三次东征的失败,让隋炀帝的声望迅速下降,而大隋王朝内部,也面临着民众造反和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两大乱象,真可谓众叛亲离。就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隋炀帝又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这是个什么样的决定呢?它将给隋炀帝带来怎样的后果?

在大业十年的八月,隋炀帝率领百官等十几万人离开洛阳,途经太原雁门,准备巡行东突厥去。我觉得这时出巡其实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东突厥对稳定隋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东突厥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隋炀帝想借此强调一下自己的身份,确立一下自己东亚霸主的地位。二是游说东突厥帮助自己东征。高元一直不再屈服。隋炀帝想他帮助自己打高元。三是这是隋炀帝的施政方针。国内乱象也让隋炀帝烦躁,出巡是解压措施,所以,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   

(在隋朝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隋炀帝不顾国内的乱局,又一次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巡视漠北草原。此时距他笫一次巡视漠北,已经过去了八年的时间。八年后,隋炀帝还会受到上次那样的礼遇吗?)隋炀帝北巡,得提前通知对方。东突厥还会不会开辟道路,亲自铲草?才不会了。现在不是当初的启民可汗了,换成始毕可汗了。远远不像父亲那样顺从。事实上怨恨隋朝,因为这些年,自己势力强大,隋也防范他了。双方不愉快了。隋开始扶持西突厥了。东西两部突厥向来敌对,先前扶持东突厥,现在开始扶持西突厥了,甚至把女儿嫁给他。这是第一个矛盾。第二件事是,隋谋略在东突厥内部搞分裂,裴矩提主意,让扶持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分化瓦解他们。叱吉设是二号人物,不如让他与始毕可汗分庭抗礼。隋炀帝让裴矩去干了。没想到叱吉设不敢要宗室女儿,也不敢当南面可汗。这传到始毕可汗耳中,更不满意了。三是隋炀帝他们谋杀了始毕可汗的军师。裴矩说,突厥人厚道,不难对付,有许多胡人,狡猾,教了许多坏主意,这是古代史料中的昭武九姓,安禄山他们家。他们生活在中亚,承担国际贸易,东到朝鲜半岛,西到了罗马帝国。这些人很受突厥人喜爱。他们充当了军事角色。裴矩觉得史蜀胡悉最厉害,所以不如把他干掉,以后再对付始毕可汗。裴矩派人给史蜀胡悉传话,与他们互市,先来的得到好处多。这人原始出身是商人,有逐利本质,听说先到先得,马上就直接带着部落与养马来了,没想到,隋伏兵连窝端了。给始毕可汗写信,说,史蜀胡悉投降我们了,我杀了他们。始毕可汗不信,从此恨之入骨。

(隋炀帝一行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隋炀帝再次巡行塞北,始毕可汗笑了,别怪我不客气了。接到诏书后,率本部几十万骑兵杀气腾腾地来了。始毕可汗的妻子给隋炀帝报了信,这是宗室的女儿,嫁给启民可汗,后来,嫁给了始毕可汗。她的心向着祖国。义成公主赶紧派人送信,情况有变,要做好准备。隋炀帝吓坏了,手中也有十几万,这是来巡行的,不是来打仗的。是肯定抵抗不过的。幸好,他们离开雁门没多远,赶紧退回到雁门去。形势相当危急。第二天,大业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包围了雁门郡郡城。只两个城池有隋手中,其他全部被占了。射箭,箭如雨下,有点抵挡不住了。箭头落在脚下,隋炀帝也吓坏了,抱着儿子泪如雨下。眼都哭肿了。军事上不利。更要命的是粮食也不够吃,这是边塞小城,没那么多粮,城市的容载量达到十五万,粮草只够吃两旬,二十天。最多也就支撑四十天,如果不解围,不被杀死也要饿死。这时,隋炀帝赶紧找来亲信,萧皇后弟弟萧璃说,突厥人风俗是可以参与军事的,派使者找义成公主,让她想办法让可汗退兵。这个计策其实挺熟的,是刘邦被围时的计。另外一件事是,他说将士们不听命令,是怕再去打高元。如果明确一下,再也不打仗了,将士们的心安了,就会力战到底。这个主意不错,是内外兼顾的主意,就这样办吧,提出了三措施:一是联络义成公主,劝其退兵;二是下诏招募发兵勤王;三是安抚将士。许诺给将士们,封官,赐物。这三个举措有效果,士兵们觉得有诚意,都奋勇有力。当时百姓凉了,百姓献出砖瓦来加固城池。义成公主这边也有反应了,守大帐的是义成公主,她给始毕写信,说快回来了,北边有人来打我们了。这对于游牧民族也是常事,由不得不信。全国的援军也纷纷出动,有两个人表现突出,一是王世充,这是当时风云人物,祖上也是胡人,到爸爸时来到中原,改姓王,当时做到了江都宫宫监了。很讨隋炀帝喜欢,他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动员所有能动员起的人,而且动员后自己也穿上戎装,哭得昏天黑地,穿着戎装坐着,靠着歇一会儿,表现对皇帝的忠诚。隋炀帝能不感动吗?二是更出众的李世民。唐太宗,当时只15岁,立即入伍,在云定兴的麾下。云定兴巴结宇文述,这时是屯卫将军了。云定兴是手艺人,事后不大熟炼,这时李世民有计了,因为始毕可汗觉得救援没到,我们得诈他,我们布疑兵计,白天走一字长蛇阵,晚上吹号,弄大动静,让他们相信我们人多,就会害怕,会退兵而去。都发挥作用了。援兵到了忻县了。三项因素加起来,始毕可汗决定撤兵了。一看见这样离开,隋炀帝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他追着打,真是抓住了一千多老弱病残。有了面子,在九月十八日,围了37天。丢足了面子,吓坏了。没想到,本想长面子,这次又输了。

(隋炀帝笫二次北巡可能是他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危险、也最尴尬的事情了。幸好士兵们凭死保护,各路勤王力量奋勇救援,隋炀帝总算有惊无险,躲过一劫。那么,从雁门脱险后的隋炀帝,会如何兑现被围雁门时许下的诺言?)离开雁门后,往哪里走?按理说要回大兴城了。外面乱了,至少要把家看好。当时苏威也是这样劝。“深根固本,为社稷计。”隋炀帝却答应得不情不愿,因为他有英雄情结,像项羽。隋炀帝也是,在大兴登基时,多么家迈,现在乱了,怎么见父老?不愿意回去。宇文述看出了隋炀帝的态度,想替他解围。从潼关而入,从洛阳接上妻子儿子,是想缓一着,接受了。一行人到了洛阳。踏实下来了,应该干什么?要行赏呀,这是许诺的呀。事实上,他确实讨论了这件事,大臣们的态度呢?苏威说,勋格太重,国家承担不起了,要不要斟酌一下。这是Ⅲ}政方面的考虑。文官常常这样想。文官不珍惜武将的成果,苏威就是劝隋炀帝失信。老将樊子盖说了,不能失信于将士。忘了危难时,怎么向将士的保证。这时樊子盖的意见更好,这是政治信誉的间题。间题是皇帝听谁的?他听了苏威的,就是小气呀。隋炀帝说,公欲收物情邪?樊子盖不敢说话了。隋炀帝改了,参战的一万七千将士,只有1500人受赏了。升官上,给立信尉,是从九品。原来说,每人给赏钱一百匹布,现在一笔钱没有了。士兵们纷纷骂背信弃义了。现在马上就说了,仗也打熟悉了,明年再去征高元。以后谁还信他的了。这就离心离德了。隋炀帝还拆到大臣头上。当时萧璃出主意最好,现在对群臣说,萧璃耸人听闻,怎么可以饶恕呢?贬到河池了。这是好坏不分了,大臣们的心也凉了。到底应该怎么评价?隋炀帝有两个损失。与东突厥的关系恶化了。就任命李渊当了太原留守了。二是将士与谋臣处置不当,隋炀帝失去了军心,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一)三下江都 


大业十二年,也就是隋炀帝统治的笫l2个年头,此时的隋炀帝已经经历了东征之败、天下大乱之痛和雁门被围之耻。这些事情就像一记记重拳一样,每一个都打到隋炀帝的要害之处,让他痛沏肺腑。就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开始了他笫三次下江都的行动。那么,他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非要到江都去?这一次江都之行将是什么结果呢?

隋炀帝在大业十二年要下江都,是因为当时国家失控了。皇帝到元旦时要大朝会,有使者来朝。隋炀帝爱讲排场,本来搞得花团锦簇,这时的大朝会,一下子冷清下来了。首先周边民族不派使者来了,这是东征失败的后果。意味着两代皇帝苦心经营的东亚秩序崩溃了。国内各郡派来的人也有20多没及时到达。这不是不想来,是来不了。各地起义军蜂起,有的出不来,有的是在路上被阻,到不了江都。这是常规仪典中重要的一个,全国都不能及时参加,意味着国内形势相当严峻。隋炀帝不是想怎么应对,反而是陷入恐惧与绝望中。从大业八年东征失败开始,他就开始失眠与多梦。得几十个妇人摇抚,才能入眠。这成了小孩子了。大业十二年,更厉害了,常因为小事,把自己吓得够呛。一次发生火灾,本来没什么,隋炀帝反应居然是跑到草丛中,不起来,以为是起义军来了。直到火熄灭了,才战战兢兢地回去了。说明内心中相当害怕,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绝望上,大业十二年五月,老觉得夜里太黑,跟手下人说,去抓萤火虫,把山谷照亮,所以,人们都去抓,送给隋炀帝,放在山谷间,觉得特别开心。关键是这样的做法不合他的性格。他是干劲十足的人,现在天下大乱情况下,居然玩起了萤火虫,说明内心充满了空虚与无力。这就是绝望呀。隋炀帝怎么遇到一点挫折,就陷入了恐惧与绝望中?这是他的秉性,骄傲过了头,就成了生铁,是有硬度,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遇到挫折是要断的,缺少的是韧性,不能屈不能伸。有许多弱点。隋炀帝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时开始考虑往江都走,这是起家地,南方的政治中心。这儿比北方要好些。从西晋末年开始,一有乱就往南逃是政治惯例了。历史上都叫偏安,不都成不了气候吗?隋炀帝自己去江南割据,是没出息。关键是现在绝望,所以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准备南下了。在江南修离宫别馆。像在常州修了离宫,个头小点,规格却相当高,为自己以后在江南统治打基础。还得准备交通工具,杨玄感叛乱时,烧了龙舟,现在让王世充去造。造好送来备用。   

(在蒙曼老师看来,接连经历了几次重大打击之后,隋炀帝原本高昴的精神已经萎靡了。他不再想着如何平复国内外的乱象,进而想通过下江都来逃避问题。隋炀帝糊涂,隋朝的大臣们却并不都和他一样糊涂。那么,隋炀帝下江都,大臣们意见如何?他们又会做什么呢?)问题是,隋的根基在关中。现在天下大乱,隋炀帝想去江都,是想放弃关中甚至整个北方,对于官与民来说是可能一去不返。他们当然不情愿。苏威不是劝过他回大兴城守根本。现在苏威劝了吗?没有。这时,他是自身难保了。从雁门回来时,与隋炀帝产生了矛盾。一次间起义情况,宇文述知道隋炀帝心灰了,实际上只想听好话,不想听坏的。宇文述说渐少呀。少到什么程度?宇文述说,不能十一,减少了十分之九了。苏威不好当众拆穿。他就希望不要间到自己,他就往柱子后躲。隋炀帝真注意到他了。间他怎么看。苏威为难,说还是不说。“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担心越来越近了。苏威说,过去贼在长白山,山东地区,现在到了河南了,这是离得越来越近了。还有我主持Ⅲ}政,从这个分析来说,往年收到赋税,得有人头带来的,可是今年收不上来了,我猜是往年支付的人丁化为盗贼了。隋炀帝很不高兴了。苏威说,去年不是许诺不征丁了,现在又征,盗贼怎么可能平息。这番话说得真不错,把实质点了出来,政治智慧都得到了体现。可是隋炀帝拂袖而去,谁说真话他跟谁急了。过了几天,又来了矛盾,五月初五,当时大臣要给皇帝送礼,一般送珍玩,苏威送的是一册《尚书》,记载的是夏商周的教训,古代特别受到重视。苏威献书是希望隋炀帝做个好皇帝。现在这样的礼物有点严肃,用心是好的,间题是二人有了矛盾,有人就借机发挥,诋毁苏威,尚书中有故事,说太康登基后,整天打猎,被逐了,这是太康失国。五个弟弟劝他,写了五首歌,这人说苏威送《尚书》是讽刺隋炀帝就像太康一样要丢掉国家。隋炀帝心中又结了疙瘩。这次隋炀帝咨询讨伐高元的事。这是隋炀帝的心病,一切困境,起因都在高元,他不甘心。苏威回复有技巧,这次打不用征兵,只要赦免群盗,有了上百万,去打高元,他们肯定高兴,肯定能拿下来。这是用心良苦,…自着隋炀帝,也亮出了现状。希望隋炀帝真正考虑一下当务之急。隋炀帝恼羞成怒,立马跟裴蕴说,“老革多奸,以贼胁我”。老家伙,敢用盗贼来威胁我。我忍住没打他嘴巴。裴蕴赶紧让人状告三大罪状:一是在高阳所选的官员不合格,二是雁门之围时,畏惧突厥。三是在雁门被围后请求皇帝回大兴城。苏威被除名。还有人污蔑苏威勾结突厥。定了死罪。苏威的反应是什么?他胆小,八十多了,只好告饶,隋炀帝饶了他,把他与三代子孙全部革职为民了。从此发不出任何声音了。苏氏家族再也不能在隋的政治上发表意见了。苏威是清楚的大臣,是能出好主意的难得大臣,也是关陇贵族的人,他是唯一一个能反对下江都的人。苏威是五贵之一,还有裴蕴与庾世基,这是南方人,对此没意见呀。裴蕴是国际间题专家,对其他间题很少说话。还有宇文述,也是关陇贵族成员,这人更像是佞臣,只讨好,没政治立场与原则。真正有头脑能代表北方利益的只有苏威了。苏威成了百姓了,隋炀帝下江都没人可以阻挠了。   

(还有些人阻止隋炀帝,那么他们会有什么命连呢?)果然苏威一贬官,龙舟运到了,宇文述请陛下巡幸江都,隋炀帝同意了。整个朝廷是不是跟着走?不是。好多没高地位的人倒是坚决反对。像赵才,进谏,“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直接关在监狱里了。惨的是九品小官崔民象,也上书,隋炀帝把崔民象的嘴砍下来,再砍头。还有谁敢说话?静下来了。在一片号哭中,带着人沿运河下江都了。西京是杨侑、洛阳是赵王杨侗留守,都是十几岁。这意味着把北方抛弃了。这次下江都是第三次下了。第一次在大业元年,当上皇帝没多久,衣锦还乡。春风得意。何等惬意。第二次在大业六年,那时完成重大工程,国富兵强。隋的实力达到巅峰。巡游是何等威风呀。(这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可是这一次,完全不一样了。沿着老路走,一路听到的都是造反的消息,一路是人拦着不让走。到河南虎牢关时,九品小官冒死劝谏,不要往南走,隋炀帝砍了他。到了商丘,有百姓上书,说,“若遂江都,天下非陛下所有”。隋炀帝又是杀了这个百姓。一路砍着头往南走,这是什么巡幸呀?笔记小说中写,一天夜里传来歌声,“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儿子替皇帝征辽东,饿死了,如今我拉纤,可是天下没粮食了,我饿着走,到不了也会饿死,孤魂会绕着荒草飞呀。父母会为我号啕呀。格调凄婉,隋炀帝觉得不吉利,让人看是谁在唱,结果没人。真的还是假的?故事是假的,情绪是真的。隋炀帝听到百姓真实的声音,难道就一点也不想想?隋炀帝第三次到了江都了,不到一个月,一个打击来了。宇文述一命呜呼了。这是旧臣,没少效力,此后是五贵之首。宇文述人品一般,没出过多少好主意,可是毕竟是元老呀,见证了兴衰,是倚重的大臣,隋炀帝的五贵只剩下三个了。宰相班子也凄惶了。我觉得,这就叫放弃责任,废了苏威,杀了忠于国家的官员与百姓,放弃了西京东都放弃了官员与百姓放弃责任,也就放弃了天下。天下会呈现什么局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二)李密崛起


李密逃跑后,当时他能怎么办?

李密逃跑了,当时他能怎么办?只能落草。第一个地方是投奔郝孝德。没想到郝孝德是一个粗人。李密不被他放在眼里。李密只好走人,流落到淮阳,改名刘致远,当起了教书先生。这不是他的志向,心中窝囊,一天趁着酒兴,写了诗:“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现在是凋零的秋天,有一个穷途之士,忍不住流下眼泪,是因为想起了秦末汉初的时期,现在天下也大乱了,汉的盛世却望不到,这是风云际会的时候,萧何不过是刀笔小吏,却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寄言世上英雄,不要虚度一生,写完痛哭流涕。明白人一看,写了这样的诗,就觉得这人来路有间题,就给赵佗打了小报告,没准是犯人。派人来捉,不过,有人报信,再逃。投奔丘君明,这是他妹夫。丘君明把他留下了,间题是他是县令,窝藏通缉犯容易被人发现,丘君明只好把李密托给王秀才。王秀才肯定也知书达理,有点英雄气,不仅收留了,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他又被人告发了,告发的是丘君明的侄子。丘君明没防到自己亲人身上,这个侄子是卖亲求荣的人,立即上报。李密是一级通缉犯,赶紧派人捉拿。刚好这天李密出门了,丘君明及岳父新妻都当了替死鬼,李密只好继续与命运搏斗。就在李密家破人亡时,终于找到了瓦岗寨,翟让是头领。这人与宋江有点相当,是基层小官吏,后来犯了重罪,应当斩首,黄君汉看守他,愿意陪上性命放了他。翟让上了瓦岗寨。翟让落草,立即有高人相随,单雄信与徐世勘。二人都骁勇,仗义施财。手下立即超过一万人,成了响当当的起义军。各路家杰间,李密看清了只有这支起义军能成气候。

当时家杰并起,有许多起义军,李密各个击破,劝他们都加入瓦岗军,实力大增。李密是通缉犯,说服人家,人家就听,这是为什么?这时是大业十二年,隋的灭亡迹象明显。谶语也相当明显。李密符合这个特征。他几次虎口脱险,让人觉得他有王者迹象。这时,李玄英术士把李密应谶语推向了高潮。李玄英从洛阳过来的,一路走,各个山头打听李密的消息。李玄英说,这人会取代隋朝,会成为新一代皇帝。李玄英说,我是不认识他,我知道歌谣,“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口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说君主到了花园里,就回不来了,就是说隋皇帝到了扬州回不来了,只有一个叫李密的才能接着当皇帝。入伙瓦岗后,李密进入了快车道。他遇到了翟让。翟让更像晁盖,宅心仁厚,能识人能容人。李密纳了投名状,他相当高兴,与李密商量军事了。李密把一腔心事向翟让和盘托出。说社会矛盾激烈,隋实力也不大了。精兵劲卒在打辽时完了。实力并不强,皇帝竟然逃到江南,放弃关中,相当于群雄无主。我劝你建立远大志向,千万不要满足于占山为王。这番话有战略高度,把瓦岗军的理想拔高了。目标高远起来,激动人心了。翟让真听李密了。很快攻打荥阳郡城了,拿下了几个县城。  李密志不在此,站稳脚跟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谋求更大的发展。两件事让他的地位大大提升,一是大败张须陀,二是夺取兴洛仓。荥阳在洛阳东,如果被瓦岗军占领,会危及到洛阳。隋炀帝令张须陀去抵抗瓦岗军。李密与翟让的反应不一样,翟让吓坏了,估计打不过,要不还是撤吧。李密说,不要怕他呀,他有勇无谋,没少打胜仗让他变得骄傲。保证把一次把他俘虏,你放心地交战,我保证能取胜。李密是使了诱敌深入与伏兵计。让翟让与张须陀正面交战,自己率一千人在林里埋伏下来。翟让怕张须陀一溃即跑,往大海寺跑,张须陀看到翟让不经打,没多想就追,来到大海寺这儿,李密从林里杀出来,咬出张须陀的后卫部队,翟让回头攻打,包抄了张须陀,一层层围住张须陀。张须陀反复厮杀,冲出重围,冲出后,发现就自己冲出来了,发现兄弟还在围中,“跃马复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天仰天叹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来回几次发现带不出全军,就仰天长叹,无脸再见天子,直到战死。张须陀死后,士兵们哭了几天。这对于李密意义大,李密有了自己的人马。李密立了战功,有人投降了李密。翟让宅心,让李密独立建制,建蒲山公营吧。意味着李密的地位不一样,由谋士变成了合伙人。第二件事是夺取兴洛仓。李密离梦想近了一步,改朝换代还得靠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就要得人心,李密想百姓最缺少粮食。有兴洛仓,是隋最大的官仓,粮食多,没像样的防备,如果开仓放粮,百姓一定会追随,发展到一百万人,都不在话下。再想改朝换代,易如反掌。翟让反应是你说的是英雄伟略,我愿意听你的,愿意帮你。你做前锋。带了精兵,去了。拿下了兴洛仓。这儿的粮食一共有2400万石,相当于28亿斤。开仓放粮,百姓真的全来领粮,百姓自然感恩戴德。青壮年真的踊跃参军,没几天发展到近百万人。这对于瓦岗军意义重大,切断了洛阳的粮食供应,洛阳缺少粮食了。瓦岗军的仁义之师的名声传遍中原,这是政治意义。对李密也意义重大,李密的名声如日中天。翟让也是心服口服,他干脆推李密为主,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李密,李密设置官署。实际上相当于当了皇帝。   

李密有权有兵有民心,现在还缺少什么?一得继续取得军事胜利,要占领洛阳。二还得必须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打洛阳是复杂的事,现在说制造舆论,怎么让大家知道隋必须灭亡?光用枪杆子不行,还得用笔杆子,恰恰有祖君彦,隋文帝听过他名字,就烦了,凭他爸爸就是用了。在文帝时默默无闻,到隋炀帝时,自负,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这样的大才子,让他觉得压力大,让他当小县令,远离自己了。祖君彦是怀才不遇,后来投降了李密,李密对他奉若上宾。祖君彦是感激不已。现在写了讨隋檄文,列了隋炀帝十大罪行。杀父害兄,强奸妹妹,沉湎酒色,广建亭台,横征暴敛,巡游无度,滥伐高丽……还写了两句,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样的皇帝是独夫民贼,打败隋炀帝肯定是正义之举。这不完全是真的,像杀死父亲,说加速可以,说直接杀死父亲肯定不对。二说强奸妹妹也是假的。说他沉湎酒色,也不对。公德方面也是不靠谱的。巡游无度也得具体分析。何况檄文不是论文,谁还真去分真假。这样的宣传其实才最好。马上天下都为之震动。大家都觉得隋朝确实要推翻。李密是真强,瓦岗军在他推动下充分发展。是不是一直顺利走下去?走向帝王霸业?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三)中原苦战


自从投靠瓦岗军之后,李密就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打破隋朝大将张须陀,夺取重要粮仓兴洛仓,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他自己也从一个东躲西藏,无处容身的通缉祀一趺成为瓦岗军的笫一号头领,受到各路英雄的推载。他本人又设置官署,建号魏公,离皇帝似乎只有一步之遥。那么,李密是否能够从此顺风顺水,还有什么事情等待着他呢?

李密面临两大间题,一是军事,二是人事间题。先看军事间题,李密遇到的难题是,打胜仗的同时,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是作战方略的间题。打洛阳是第一目标。李密的作为是把瓦岗军与洛阳的距离打近。此时打洛阳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并不是。李密给杨玄感出过三个计策。下策才是打洛阳。杨玄感是采用了下策。大业十三年,也在洛阳周围摆出打持久战的样子,这不是与原本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吗?柴孝和与徐洪客提意见了。柴孝和是谋臣,看到这些,觉得不是办法,就提建议了。分析了大兴与洛阳的形势。洛阳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不如关中平原。另外,洛阳城防坚固,短时间难攻破,关中毕竟大部分兵力被带走,城防空虚,容易打下,不如把关中作为主攻方向,占领就可攻可守,才是英雄霸业的基础。怎么攻?不如让翟让守兴洛仓,同时,李密突袭大兴城,等于占据了隋的根本。再挥师东进,就容易打。这样分析后,柴孝和还说,“方今隋失其鹿,家杰竞逐,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矣。”如果不早下手,就会有人占先,只能后悔。李密说,这确实是好主意,我想了好久了。间题是主意好,却难实现。李密提到两个顾虑,我的部下就是山东人,洛阳都攻不下,谁愿意跟着西奔?再者他们是群盗出身,我镇住,他们安静,如果一走,乱了,还谈什么大业?这太有道理了。第一个就是当年杨玄感的难题,这是瓦岗军的兵源决定的。让关东人去打关西,不愿意。瓦网军组织起来是一种加盟形式。翟让是总店,不断吸引各山头加入,是分店。虽然名号是瓦岗军,但都保持原班人马,好处有,坏处却在上下级关系松散。不是严格的君臣关系。只能让统治者通过个人魅力统领。如果自己进了关中,这个联盟就会出现间题。再打,就难了。柴孝和一听,就明白了难处。怎么办?又出了主意,“然则大军既未可西上,仆请间行观衅。”我自己拉人马去探探路,去打关中,李密高兴,让柴孝和带一部分人上路了。一路走一路宣传。他的宣传真有号召力。走到河南最西边,陕县时,参加队伍的多达一万多人,从几十个发展到上万人,就凭这个,却打关中都没间题。李密这儿却出了间题。一不小心,被流矢射中,卧床休息。这边隋军赶紧突袭回洛仓。李密被打了个败仗,只好退回到兴洛仓。瓦岗军的神话破灭,间题就出来了。柴孝和这儿就显示。一听说李密失败了,一万多一哄而散,还只剩下几十个,回到李密的身边了。这次试探的出攻以失败告终。   

(向西的路被堵住了,李密下一步谊如何部署呢?)徐洪客是一个道人。非常有政治眼光。他的意见非常清醒。兵败回洛仓是一时失利,还攻下了黎阳仓。这仅次于兴洛仓。这次又开仓放粮,百姓踊跃参军,扩军了二十万,徐洪客写信给李密,“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可成功。”队伍大,是要吃饭的,恐怕一天米吃完了,大军就要散伙了,不如趁现在赶快打仗,否则不愿意打了,你怎么办?这个军事行动指向哪呢?他劝李密率军往江都打,把隋炀帝抓起来,天下不就是你的了?这个策略就是当年李密给杨玄感出的上策呀。李密没接受,理由同上。李密只能像当年的杨玄感一样把洛阳当作唯一目标。想借此号令天下。间题洛阳太不好打,城防坚固,这时援军派来了,王世充来了。王世充带了五万军,一共十万人来了。李密更不利了。这是面临的军事困难。

(瓦岗军内部出现了人事上的大事。)李密把翟让杀了。翟让是李密一生中的贵人。这人宽厚仁慈。自己甘愿称臣,真把让发挥到极点。没有他的退让,就没有李密的光芒。李密一直比较尊重翟让。两人一有情一有义,相安无事。可是,二人虽然本质上不坏,但是毕竟代表两支不同的系统。翟让手下有单雄信等,李密手下扛大旗的是那些隋的败军降将,像罗士信等。这些人间本来就有微妙的矛盾。这种情况一直存在,李密努力压制自己手下,不让惹事。李密当了一把手,手下人就趾高气扬,李密也会变。翟让他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说话做事不注意,让李密不高兴。当时崔世枢投降了李密。崔世枢是大族,李密对他客气。翟让也知道崔家有钱,抓了起来,逼人家拿钱,搞得李密不满意。翟让叫李密的一个秘书来赌博。来迟了几步,翟让不高兴,打了/L十板。李密手下,能随便打吗?李密又不高兴了。第三件事,一天,翟让居然对李密的手下谋臣讲,“君前破汝南,大得宝货,独与魏公全不与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攻破汝南,东西全部孝敬他了,魏公是我立的,你凭什么这么势利眼呀?李密本有心理阴影,这样说,不是揭人家的短,不把他放心在眼里吗?李密手下就说:“让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家早图之。”所以不如早点解决算了。李密说,“今安危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如今大局未定,杀人,别人怎么看?只是权衡未定,结果翟让哥哥犯事了,让李密不能再忍了。翟弘生气说,“天子汝当自为,奈何与人,汝不为者,我当为之。”这种蠢话,翟让哈哈一笑,没往心里去。李密就不能不往心里去。手下又功李密了,“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彼先得志,悔无所及。”壮士断腕,不能因小失大。与翟让交情不浅,但与天下相比,不能因小失大。翟让没有不利于你的想法,万一有一天有这样的想法,说出手就出手,你到时就后悔莫及。李密终于下决心要解决掉。

(李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就在大业十三年的11月11日,李密宴请翟让翟弘几个人一起喝酒。翟让高兴地来了,手下有些人马,特别是骁将单雄信与徐世勘,站在后边侍立。李密看到这个,有点恐慌。能不能对付得了这二位。李密想了想,说“今日与达官饮,不须多人,左右止留数人给使而已”。其实是想让翟让身边的人让开,结果二人牢牢站在后边不动,自己的人倒走了一些。房彦藻说“今方为乐,天时甚寒,司徒左右,请给酒食。”是不是手下也喝一杯,李密赶紧说,翟司徒看吧。单雄信徐世勘他们走了,只有蔡建德还在。李密跟翟让说,我新得好弓,得力气大的才能拉得开。翟让英雄家气来了,马上拿出弓来拉了个满。正这时,蔡建德从背后一刀砍了下来,砍倒在地,发出像牛一样的吼叫声。死在自己鼎力扶持的人手中。单雄信与徐世勘傻了。单雄信请求饶命。徐世勘呢?马上往门外跑,可是门卫一刀下去,砍在脖子上,幸好王伯当看见了,赶紧抬回来,李密亲自安抚。对其他人员说,“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贪虐,凌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安抚完了,李密进入翟让大营,安抚翟让手下。翟让是粗人,对手下是恩少威多。所以,这一家死于非命,手下还真不伤心。李密亲自巡视大营,继续统领部下,这些人也逐渐安顿下来,这是严重内讧,客观上真没引起轩然大波。王世充都承认,“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也。”以后是成龙成蛇,以后都不好说。不过,李密杀翟让,没有后遗症,真不好说,都知道翟让是李密的恩人,尚且杀了,以后什么人不敢杀,其实人人自危,李密受人爱戴的程度在降低。两大难题都讲完了。那么李密的前途会怎么样?尽管困难重重,没有其他因素介入,还是有相当可能的。李密掌握了几大粮仓,瓦岗军内部没有严重的分裂,只要有足够时间,应当可以打下洛阳,但是,这得没有其他势力介入,这个前提不存在。就在李密与隋主力部队搏斗时,山西太原崛起一支新力量,隋末的形势变了,中国历史的方向也变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四)太原起兵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有着知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隋和唐。唐朝的很多大臣差不多都在隋朝身后要职。不但是大臣,即使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是隋朝隋炀帝的表哥。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能像隋唐这样关系亲近。而且人们都知道,李渊也正是通过推翻隋炀帝才当上皇帝的。那么,李渊为什么要反叛隋炀帝呢?

大业十三年,就在李密与隋主力搏斗时,李渊在太原崛起。他是从隋内部成长起来的造反力量。李渊是关陇贵族的重要集团,隋时被封为唐国公,他的母亲与隋炀帝的母亲是一父同胞,独孤信的女儿。隋炀帝应该叫他表哥。正因此,在隋炀帝南下时,拜他为太原留守。这在当时意味着重要的信任。他居然揭杆而起。李渊想造反,是李世民撺掇的。李世民是二子,聪明勇决,识量过人。他就见识到隋是大厦将倾,就产生了夺取天下的想法。怎么做呢?李世民十八岁的少年,就背着爸爸偷偷地搞活动。一是结交刘文静。刘文静与李密是姻亲关系。曾被连累关进监狱。李世民进监狱探望他。刘文静看到李世民来探望自己,跟李世民说,只有产生光武帝这样的人才,才挽救。李世民就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呀?只不过没人看出来罢了。我来与你商量怎么夺取天下。从此刘文静成了他的谋主。二是结交将领。当时刘弘基窦从这些人当了逃兵。偷逃到太原来避难。李世民看出三人素质不错,于是与他们结交。这些是戴罪之身,他们也很快成了李世民的死党。这样,造反的班底搭起来了,就差一个最关键人物,李渊的配合。如果李渊不配合,肯定白搭。李渊是窝囊废,是胸无大志的人。当时五十二了,意志消沉,不愿意冒险。这时,刘文静出了主意,李渊这人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但是裴寂的话听得进。要是他劝,没准听得进去。间题是怎么让裴寂去说呢。李世民找人跟爱赌的裴寂赌,赌完,跟他说是李世民的,有事相求。裴寂答应去游说。   

正好这时,出了一件事,让游说容易了。当时突厥打到了马邑,李渊派人去抗击。仗打败了,后果不好说。隋炀帝对于败将非常严厉。看到这一点,李世民觉得时机到了,劝李渊说,“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自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意思是处境狼狈,不知道皇帝会怎么处罚,与其等死,不如…自天意,造反算了,这是真正转祸为福之际呀。李渊大惊,立刻要去告发。李渊声称要告儿子,李世民反应是不慌不忙,“世民观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我是综合考虑才说这话的,好好想想吧,真告,爱告不告。李渊怎么可能呢?第二天,李世民再来,游说李渊。他说,就算皇帝不处罚,你来太原是来讨伐起义军,你能讨伐得完吗?就算你居然讨伐光了起义军,更糟糕。最近都盛传李氏当为天子,皇帝更忌讳。皇帝会更加猜忌。恐怕全家都活不了。请再考虑考虑我的意见吧。李渊说,我一夜都在考虑,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你折腾去吧。算是默许了李世民的做法。正这时,又一件事坚定了李渊的信心与决心。李渊等着处罚时,判决书来了,把李渊与王仁恭押送到江都受审,结果不好说,但是大可能是砍头。没准在江都附近讨伐起义军。得背井离乡,李渊不愿意呢。心凉了。李世民更劝了,为这样的人尽忠,愚昧。现在让你顶罪,到江都,形势紧急。望早定大计。晋阳囤积了多少战略物资,用这些来造反,一定是有利。到杨侑那儿,关中是家杰并起,往南打,就会成为核心力量,夺取天下就是探囊取物。跟着去江都不是犯傻吗?不如铤而走险。李渊一听,别无选择,就准备依计而行。但是好事多磨。正这时,隋炀帝变卦了。派了第二个使者来了,免了罪行,继续当太原留守。李渊松一口气了,造反的热情就减少了。李世民却仍是热心,他非常着急。李世民拉拢过裴寂,怎么劝裴寂,刘文静去了,怎么还不去劝李渊呀?你作为晋阳宫的宫监,竟然拿这些宫女去侍候李渊,你是吃不了兜着走,刘文干脆你起兵算了。李渊这才下决心准备造反。这样看来,李渊起兵都是李世民张罗的,这事恐怕不是真的,别看史书都是这样说,更原始的材料,就记载过一些蛛丝马迹。说李渊是蓄谋已久。例子多,我们讲一件事。说当年隋炀帝招待人喝酒。李渊也在座。李渊长得满脸皱纹,隋炀帝笑话他是老太婆。回家跟老婆说,窦氏说,这是好兆头。窦氏说,阿婆是堂主,说你是堂主,说明你要成为天下之主呀。李渊高兴起来,这意味着他们心里是整天琢磨这事的。大业十二年,他被任为太原留守,说明这事发生在大业十二年前。根本不用等到十三年由李世民来启发。事实拉上人来这儿政治避难也说明他有野心。那么李世民的那些事是真的吗?拉拢文臣武将是有,是李渊授意的。如果李渊不在背后撑腰,哪来那么多钱?看得出李渊的老辣,他知道自己行动不方便。由李世民来办这些具体的事,把英雄的心拉拢了,再假装,让英雄来劝,占据道德高点,也能凝聚人心。只不过李世民成了皇帝,才篡改了历史,把执行者变成了决策者,把老爸也变成了窝囊废。

李渊做了五件大事,一是召集儿女,李渊要造反,最可依赖的肯定是自己的儿女。为了安全,也要把他们召集起来。当时只有二儿子在身边。其他人在别处,急着叫回来,大业十三年,基本回来了。二是准备人心,怎么收买人心?大业十三年五月,收到皇帝的诏书:“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民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为兵,期岁暮集涿郡,击高丽。”凡是太原及周边的男子,扫地为兵,去打高元。还想打第四次,百姓议论纷纷,都说要选择。这是真的从隋炀帝处发的?不是,是刘文静伪造的。就凭这,李渊把太原变成了火药桶。第三个准备是准备士兵。民心是基础,还得有实力。李渊手中有几万,还不够。怎么招募?当时太原有一个造反派,刘武周把王仁恭杀了,还占了行宫。李渊说,我们是讨伐贼寇,结果让人占了行宫,手下说看您的。李渊说要募兵,十天招募了一万多。四是准备除掉绊脚石。隋炀帝多疑,不完全信任渊,还安排了两个人王威与高君雅在李渊身边。他们看到这些兵安排给这些人带。他们心中不踏实。李渊要去祈雨,要扣起李渊,让皇帝说了算。之后,他们不小心泄露给了所谓的朋友,刘世龙。刘世龙一听,两人要把太原留守抓起来,他在判断谁有前途。他跟李渊汇报了。李渊第二天一早,还是坐在府上办公,一会儿刘文静进来了,呈上信,说是密状,要交给太原留守。王威要去接。这人不给,一定要李渊亲自看。李渊拿过来看,说是,“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这叫叛国通敌,这事一念出来,高君雅反应过来,此乃反者欲杀我耳。这样做没有意义了。二人被抓,李世民带兵守着了。李渊先发制人,二人成了冤死鬼了。五是稳住突厥人。最大顾虑是突厥人,兵强马壮,一旦去打南方,突厥人打来,就会腹背受敌。李渊决定联合,按臣子的口气写了信给突厥人,如果始毕可汗支持想法,一块往南走,我是最高兴。如果不愿意南下,只愿意和亲,我也会奉上厚礼。给始毕可汗,要么跟我一起打,要么不要在后面搞动作。我照样给厚礼。始毕许诺派两千兵马来助阵。李渊知道后方稳定了。这时,李渊的准备做完了,只差东风了。任命三子稳固后方,自己坐镇军门,誓师,率大儿子、二儿子,及手下三万军队从晋阳出发,直奔关中而去。前景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六)大厦将倾 


隋炀帝三下江都,一方面是躲避战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江南经营半壁江山,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隋炀帝就惨死干兵变者手中。那么在江都宫中,都发生了哪些事?为什么本应该忠心耿耿的禁卫军会造反?

(自从公元616年,隋炀帝笫三次南下江都之后,天下局势愈演愈糟: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李渊攻占首都大兴城;李密围攻东都洛阳;杜伏成占领高邮,直逼江都;甚至后来,就连一直忠心耿耿保护隋炀帝的禁卫军也纷纷叛逃。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隋炀帝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他明知大祸将至,却终日醉生梦死?为什么他明明待到禁卫军准各叔逃的消息,却无所作为?)在李密他们逐鹿中原的时候,隋炀帝在醉生梦死。一是纵情声色,到了江都后,一天天留恋于酒与色。他本有大志,私生活检点,三下江都后,一下子变了。“荒淫益甚,宫中为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亦常醉。”一百多房,每房都装饰得富丽,女主人负责招待他们喝酒,为保证供应,特意让郡丞特供。天天酒不离口,每天大醉。一千多姬妾天天烂醉。笔记小说写过他许多荒堂故事,在这时就是可能的。二是意志消沉。这时,他绝望了,内心对国家局势完全绝望,用醇酒来麻痹自己。这没有真实的快乐,真实的心境是消沉与绝望。“退朝则戴幅巾、着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各宫院,非夜不止。”一退朝穿短衣短裤,去游玩。一直看到天黑了,才回到宫中。这样就是觉得来日无多,想把这些好景致看到心里。这看得出消沉。还常能自己算卦,看完星星,就与萧皇后说,“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外边有人算计我,我大不了当长城公,我们照样喝。长城公与沈后,是陈朝陈后主陈叔宝,隋封为长城公。以陈叔宝自己比,这是当年平定江南的意气风发,自比自己的败将,是何等意志消沉。还有记载,说他拿起镜子照,顾影自怜,回头跟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萧皇后觉得不吉利,说,何出此言?隋炀帝说,贵贱苦乐,是轮着来的,失去,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隋炀帝打算如何自救呢?)整天担心,却真实的想法不是等死,是想割据。古代南北分离有三百多年历史,当时割据的印象更深。划江而治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当年当晋王时,想过如果争位不成就想过。现在十几年后,回到扬州,就认真考虑割据的事。隋书记载,他天天在想怎么办。梦见两小孩唱起歌谣。告诉他乘船渡过长江去吧。现在李密围洛阳,李渊占了西京要求生路,只能渡过长江了。间题是去哪儿?丹阳郡,就是南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隋叫建康。这是六朝金粉,六个政权曾在这儿定都,有定都之地。现在,隋炀帝丧失了君临天下的信心,就想起了这儿,想重新建都,以此为依托,把自己保卫起来,是自己亲手结束了割据,现在想重新谋划割据,这是多大讽刺呀。要想真在这儿重新建都,得大臣们同意才行。马上两派意见来了。一是赞同的,代表是虞世基,他是江南人,当然赞同。二是反对,代表是李才。这是武将,也是关陇贵族成员,当然不愿意放弃关中。两人针锋相对,都有点动手的姿态。两人打着出去了,隋炀帝一言不发。盯着大臣们,气氛紧张,大臣们不知道怎么表态。沉默过后,小人物李桐客说话了。他是河北人,他说“江东,卑湿,土地险狭,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命,恐亦将散乱耳。”气候潮湿,经济能力不强,要支持一个政府与军队,恐怕力不能及,百姓肯定造反,不要认为这儿安全。李才李桐客都反对,隋炀帝怎么处理?这二人可不一样,李才是将军,手中有兵,说话有分量。隋炀帝难免有忌惮之心。而李桐客是小人物,不必这样客气了。有一个御史说了,说他擅谤朝政,隋炀帝下令扔监狱去了。百官明白,是让我们来鼓掌通过的。纷纷说了“江东之民望幸已久,陛下过江,抚而临之,此大禹之事也。”功绩像大禹南巡一样,快去吧,算通过了。隋炀帝下令修宫,准备南迁了。

(隋炀帝没有料到追随他的骁果,纷纷叛逃,又因为处理不当,最终演变成了滔天大祸。)这次隋炀帝来硬的,只要抓到,一律斩首。而且长官负连带责任。这种手段太糟糕了,反倒出了麻烦。将领也想逃跑了。当时司马德戡出身关陇贵族,是心思灵敏的人,到了江都后,任为虎贲郎将,看到手下人逃跑,他也动了脑筋,隋是大厦将倾,我会不会受牵连。他决定跑了。他觉得越来越不安全。跑决定下来了,怎么跑呢?他想,法不择众,如果跑的人多了,就会安全了。就劝更多人逃跑。他先找了两个好友,元礼与裴虔通。“今闻陛下欲筑宫丹阳,势力不还矣,所部骁果莫不思归,人人耦语,并谋逃去,我欲言之,陛下性忌,恶闻兵走,即恐先事见诛。今知而不言,其后事发,又当族灭我矣。进退为戳,将如之何?”如果不告诉吧,手底下人跑了,也会杀,我该怎么办?二人一听,纷纷表示同情,真让人担心。司马德戡说,你们不如替自己担心。“我闻关中陷没,李孝常以华阴叛,陛下收其二弟,将尽杀之,吾等家属在西,安得无此虑也?”听说李渊占了关中,许多官员都投降了,像李孝常叛了,弟弟都杀了,我们家属也有关中,你们不怕受连累。二人吓得脸都绿了。裴虔通说,“我子弟已壮,诚不自保,正恐旦暮及诛,计无所出。”我儿子弟弟都是成人了,散布在各地做官,真怕牵连到我。我真是想不出办法。司马赶紧说,“同相忧,当共为计取,骁果若走,可与俱去。”都担心,一定要共同想个办法,如果真有骁果跑,我们跟着吧,三人就组成了一个逃亡领导小组了。各自发展下线,想拐带更多人逃跑。这是公共担心的间题,许多人都参加进去了。参加的人多了,恐惧心就小了。他们居然在大庭广众中讨论起来了。没几天,被宫女听到了。  跟萧皇后说,外间人人欲反。萧皇后一听,想想,就跟宫女说,任汝奏之。宫女汇报了,本是立了大功,  隋炀帝怎么反应?他反倒一刀砍了这个宫女,说她不管本分,多管闲事,到了掩耳盗铃的地步了。皇帝到了这个份上,就没救了。又一个宫女听到了,萧皇后长叹说,“天下事一朝至此,无可救者。”还说什么呀,不过让陛下担心而已,别说了,这是多么无奈呀。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德戡他们原本约定,于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集体叛逃。可是就在逃跑之前, 一个人的加入,把这场大规模的禁军逃亡事件,直接改写成了入宫弑帝的兵变。)司马他们发展到了宇文智及那儿。这是隋炀帝的儿女亲家宇文述的三儿子宇文智及。这不是好鸟,每天就知道轻薄。特别贪婪, 只要有钱,就捞。曾私自与突厥人做生意,隋炀帝恼火,后来饶了他们,他把他们从宇文述的儿子贬为家 奴,不让做官。后来宇文述上奏,让他们重新做人,隋炀帝重新启用,把宇文化及宇文智及都任命了。宇文智及表示反对,皇帝不是好皇帝,毕竟还是皇帝。逃跑只能是一部分人,毕竟还有人会跟着皇帝,会以皇帝的命令干掉你们,所以你们的计划不妥。这时,他说了,“今天实丧隋,英雄并起,同心叛者已数万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业也。”老天都要灭隋了,正是逐鹿中原的时候,能发动几万人逃跑,不如干脆政变,把皇帝干掉,才是英雄大业呀。冒险系数不高,成果不知道强多少。司马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是宰相的儿子眼界不一样。听宇文智及的了,这意味着,事的性质变了。原来是要逃跑,是消极自保,现在是要政变,是夺取政权。这事的性质就了,领袖变了。逃跑的领袖不重要,搞政变,领袖就是未来的皇帝, 就得好好考虑一下。这就不能是司马德戡,他是家道中落的贵族。这样的出身,在当时不是好出身,不光彩,不追究历史,现实身份是五品官,也不能服众。这时,毫无疑间,宇文家的人能服众呀。这是关陇贵族的重要成员。宇文士及还是皇帝的女婿,加起来无人能及,他家的人才能充当这个领袖。宇文智及又不行,这是宇文家二儿子,上有哥哥宇文化及,爵位许国公袭者,是三品官,在禁军中有威望。考虑到这些, 他们找到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闻之变色流汗,可是,不久之后呢,还是接受了。首先人家都这么大的阴谋给你,不接受就危险了。还有,他是关陇贵族成员,这些人哪个不愿意当皇帝?于是,隋炀帝鸵鸟政策促使了政变的酝酿与发生。他们会怎么对付隋炀帝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七)江都宫变 


公元618年3月,因为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宇文氏家族的介入,原本只打算集体叛逃的骁果军转而发动兵变。众所周知,叛逃和兵变具有本质区别,那么,骁果们为什么会接受这种改变?当时在江都宫外有大将军来护儿,宫城内有最精锐的绘使营守卫。骁果们又怎么能突破重重防线,顺利进入江都宫?面对死亡,隋炀帝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宇文智及与司马德勘准备什么导火索?在散布谣言,说陛下要叛逃了,准备毒死你们,他想留在江南过好日子。骁果们被激怒了。既然不仁,我们不义,不如我们杀你算了。骁果们人人惊恐,司马德勘觉得时机到了,在三十月十日下午正式开始。这是阴雨天气,到四五点时天黑了,司马德勘把马牵出来,把兵器磨得闪闪发光,这是秣马厉兵,宇文智及在外策应,在宫中分配任务,元礼与裴虔通负责大内工作,看着隋炀帝。唐奉义本是关闭城门的,今天虚掩城门,确保城里城外来往便利。司马德勘负责组织人员投入战斗。到了三更,司马德勘点火通风报信。黑夜,隋炀帝看到了,奇怪。隋炀帝觉得不对劲,间裴虔通。裴虔通说,没什么事儿,草场着火了,正救火呢。裴虔通是老部下,所以隋炀帝对他非常信任。隋炀帝就相信没理会了。这时,还有两个人也看出了毛病。燕王杨倓(音tan)只有十六岁,是隋炀帝非常疼爱的孙子。这时住在宫外,宇文智及在集结叛军,他知道要出大事了。他第一个念头是报信。怎么通风报信呢?燕王本能明白不能走正常道路,他想的是潜伏到排水道进去,过了玄武门,到后宫。燕王的想法不可能实现。从排水沟进去没间题,被玄武门的卫兵发现了,落空了。还有裴蕴发现了间题。江阳县县令知道了,汇报给了裴蕴,赶紧采取措施,想假传圣旨,把所有战斗部队划归来护儿指挥。把船夫也集结起来,杀死宇文兄弟。   

(虞世基不配合写假诏书,这个计划落空了,那么司马德勘怎么活捉隋炀帝的呢?)这时,从时间上进入了第二天,三月十一日凌晨,叛军分两路进入后宫,一是裴虔通进入成象殿,当时是独孤盛把守,独孤盛间他想干什么。裴虔通说,我们搞政变的,不关独孤将军的事,你只要沉默就行了。独孤盛挥刀扑了下去。间题是这边人少,不一会独孤盛就被砍倒,…自利入宫了。第二路由司马德勘率大军直奔玄武门,这是正北门,当时皇帝后宫的正北面,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宫廷政变多是从这儿发生的。玄武门如此重要,皇帝也会重视这儿,布置最忠诚的部队在这儿。隋炀帝也是这样,他挑了几百精装小伙子,给使,负责保
卫这儿。这是最后一道防线。隋炀帝对给使待遇非常优厚。哪个没结婚,直接打发宫女嫁给他。给使也确实忠心耿耿。司马德勘进入玄武门,这些人根本没有反抗。几百个给使在这时集体失踪了。因为隋炀帝平时有联络人,魏宦官,不管有什么指令让魏去通知,可是魏被司马德勘拉下了水,他假传圣旨,请他们外出活动,所以关键时一个人也没有。这道最后防线也没发生作用。司马德勘大摇大摆进入了玄武门。

(面对叛军,隋炀帝的笫一反应是什么?)隋炀帝逃跑呀,赶紧换衣服,逃到西阁。这时裴虔通与元礼带兵进了宫,找不到,怎么办?带兵扑向永巷,抓住美人间皇帝去了哪儿?一人直奔西阁。隋炀帝看到有人提刀来了,间令狐,你想杀我吗?令狐行达说,臣不敢,但欲奉迎您一起回关中去。隋炀帝得直面叛军了,居然是裴虔通,间他,你不是老朋友呀?你恨我什么呀?他说,我不敢反,但将士思归,我们要奉迎陛下一起回家。隋炀帝赶紧说,我正想归,只是船没到,我等船,急着走,就走呗。这样说,不可能救得了自己。宇文化及是窝囊的人,才被捧到这个位置。现在抓住了隋炀帝,宇文化及还是接着哆嗦,被将士们拉上马,到宫中朝堂上,让他等着见隋炀帝。总得斥责一下,应该有这个程序。逼着隋炀帝上马,去安抚百官。隋炀帝说这么破的马鞍,换个来。裴虔通只得换了,这才上马。裴虔通带他往朝堂走,路边的军士也觉得豪气干云,欢声雷动。眼看要进入朝堂,这时宇文化及后悔胆怯了。见他说什么呢?说要这废物干什么,拉去杀了算了。只得把隋炀帝拉回寝宫,隋炀帝间我有何罪,要杀我?有人马文举说了,抛弃宗室,四处巡游,对内穷奢极欲,让男子战死疆场,让四民全部失业,让盗贼蜂起,作用奸佞,这些还不是罪过吗?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隋炀帝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隋炀帝的回答真说明他至死不悟,没有把百姓放在眼里,觉得只要给官僚好处,就可以了。司马德勘说,哪里只是哪一个人的事?所以不用关心谁当头了。隋炀帝的小儿子赵王杨杲哭,被砍了,血溅隋炀帝一身。隋炀帝尊严感回来了,说,做天子的有天子的死法,取毒酒来。隋炀帝知道自己有这一天,提前准备了毒酒。现在要的就是这个。间题是那些美人平时天天带着,现在跑得没影了,谁还伺候着。现在找不来,叛军失去耐心了。令狐行达要动刀了。隋炀帝解下白练,交给令狐行达,让他勒死了,隋炀帝就这样死于禁军之手,时年五十岁。尸体草草收拾,掩埋了。   

(曾经雄才大略,也曾经残暴荒淫的隋炀帝,就这样死于非命。可是,宇文化及对皇室和大臣们的清洗才刚刚开始。追随隋炀帝来到江都的宗室、外戚基本上都被处死,只有和宇文智及关系密切的秦王杨浩幸免于难,被立为傀儡皇帝。在隋朝大臣中,原本就存在着江南人士和关陇贵族俩大派系。事实上这次江都宫变,就是关陇集团,对于隋炀帝抛弃关中,倚重江南的一个大反抗。那么接下来宇文化及在处理大臣时,会如何平衡南北关系呢?)大臣得有人负责呀。杀谁留谁?南北派系的矛盾出来了。五贵中的宇文述死了,只四贵了。虞世基与裴蕴是格杀勿论,儿子也被杀了,裴矩与苏威呢,宇文化及觉得有情可原。裴矩对谁都好,骁果对他有好感,士兵们看到他,都放了他。宇文化及安抚士兵时,裴矩当即投降。苏威更好办,当时八十岁了,几次与隋炀帝意见相左,早不参与朝政了,政变后,苏威也是积极参见宇文化及,所以宇文化及还接见他,给高礼遇。北方关中籍的官员是满意的,关中籍的官员甚至北方官员迅速投靠了。南方的官员不一样,他们远比北方官员忠诚。像杨浩当了傀儡皇帝后,许善心就不去朝拜。许善心不听侄子的,坚卧不动。宇文化及盼他出来合作,派人绑了来,又放了他,这是想吓唬一下再感动一下,让他识时务,许善心根本没有这样赶紧合作,相反扬长而去。这态度让宇文化及气坏了,抓住杀了。许善心是寡母含辛茹苦养大的,可是范老太太一声不哭,扶着灵柩说,我儿子能尽忠报国,是好儿子,自己也绝食而死。许善心母子是陈朝人,这是被隋炀帝还兵所灭,现在忠于隋炀帝,也算是隋炀帝厚待南国的回报了。宇文化及号称丞相,其实与皇帝不二。隋炀帝的给使营,全盘接收来了,当成了贴身护卫舰头是沈光,是隋炀帝的贴身护卫。想替隋炀帝报仇,另两个找到他,相约报仇。沈光说,是所望于将军。三人意见一致,当即夜里要突袭宇文化及,可惜走露消息,宇文化及知道了,从大帐里溜了出来,安排司马德勘逮捕。沈光知道泄露了,提着大刀冲进宇文化及的大营,结果看到司马德勘包围了,他冲出重围,手下也与司马德勘厮杀,几百人全部死了。没一个人投降。这也算是报答了隋炀帝的知遇之恩。这些表现看出来,江南百姓隋炀帝没有粗暴对付,江南人是非常感念的。只不过是步子太急了,忽视了关陇贵族了,被他们抛弃了。隋炀帝就这样走完了起起伏伏的人生,隋走向何方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八)隋亡唐兴

大业14年3月,因为江都宫变,一代袅雄隋炀帝走完了他起起落落的悲剧人生。一时之间,大隋王朝风雨飘摇,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纷纷称帝称王,两个月后,一个新的政权悄然崛起,它就是李渊建立的大唐王朝。那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终结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隋王朝?

隋炀帝一死,天下真是群龙无首,光是大隋名号的就有三个,一是代王杨侑,二是秦王杨浩,三是越王杨侗。只要他们还在,隋还算没灭亡。这几个小皇帝,杨侑是隋炀帝死前三个月作为傀儡登上帝位。李渊听到隋炀帝死讯,感叹,自己不能救皇帝,怎么可能不哀痛?这表白不可能是真的。李渊等的正是这一刻。李渊占据了关中,不敢称帝,表面得尊奉隋朝,现在隋炀帝死了,顾忌不在了,杨侑是不是没用了?两个月后,杨侑就受操控下颁诏书,李渊开始称帝了,大唐开始了,距隋开始仅仅三十七年。

(公元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唐朝。尽管如此,隋朝还没有立即结束。隋炀帝死后,一共有三个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杨侑只是其中之一。在李渊源的迫使下,杨侑禅让了,但是其他两个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还在,只要他们还在,隋朝就还是没有正式灭亡。那么这两个皇帝,就是杨浩和杨侗,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呢?)杨浩呢?宇文化及踏上回家之路,要回关中。这条路走得…邴马?非常不…自。一是因为领头人太差,宇文化及愚蠢,每次装模作样地南面称孤,接受大臣的拜见,人们禀报时,他沉默,原因是他太蠢了,不知道怎么回答间题。他不单是愚蠢还骄奢,把隋炀帝的家底全部接收,带着那么多美女与宝贝走,不容易。走到陆路时,间题就来了,就地抢劫百姓,用牛车送。辎重让百姓背着走。除了这两个,宇文化及还猜忌,尤其是司马德勘。宇文化及对司马德勘非常忌恨。他觉得这个聪明,手下骁果多,不安全。宇文化及把他升为文官。这样的人率军队转战千里,能…自利吗?第二个原因是要经过江淮,就得面对李密与李渊。这两个都是想当皇帝的,不能容忍一个新皇帝。宇文化及遇上谁都会挨打。宇文化及越接近洛阳,李密与杨侗就越不踏实。李密觉得他们来了,就会腹背受敌,杨侗也不踏实,首先是他爷爷被宇文化及杀死,他肯定要打。两方面都紧张,意味着宇文化及成了杨侗与李密共同的敌人。二人居然握手言和了,由李密来负责打宇文化及了。宇文化及倒霉了。他与李密不是一个层次的人。连吃败仗,手下只剩二万人,宇文化及心灰了。只能借酒解愁了。就骂自己的弟弟。天下人都容忍不了我们,埋怨宇文智及,宇文智及说,当初是让你当头,你也没拒绝呀。你也没奖赏我什么,败了,就埋怨我,要不你杀了我,去投降窦建德。手下跑得更多了。宇文化及知道自己必死了。叹气说,干嘛不当一回皇帝再死,当然杨浩就碍事了,用毒酒毒死了杨浩了。   

(秦王杨浩是隋炀帝的侄子,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我杀隋炀帝后,又命令诛杀隋朝其他宗室。此时秦王杨浩也在江都宫中,因一贯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才免于一死,但是最终他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这样三个打着大隋旗号的皇帝就只有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了,那么他将是一个什么结局呢?)李密向越王杨侗称臣了,李密也看起来够合格的,常汇报战况。因为宇文化及出来,杨侗获得李密的称臣,也开心。不过没多久,洛阳爆发了冲突,李密归降,杨侗手下大臣们态度不一。文臣们普遍与皇帝一样开心,尤其是元文都,心里得意。可是武将们不开心,尤其是王世充。王世充本是江都通守,后来到洛阳帮忙打李密,现在看到他们对着李密笑了,王世充当然不高兴,挑动将士与士兵们,元文都是傻蛋,李密绝非是人下之人,总有一天会被吃掉。让李密来辅政,倒霉的是我们呀。因为我们是武将,是真与他打过仗的。李密当官,能不找我们报仇吗?这是挑动士兵仇恨元文都。元文都也是又气又怕。干脆先下手吧,收拾王世充。打算擒获,元文都这样想了,有没有执行?没。段达胆小,想来想去,干脆告诉了王世充。王世充手中有兵,直接攻打洛阳含嘉门了。元文都抵抗不了,凌晨时,王世充攻下了城门,杨侗没办法,赶紧喊话,你什么意思呀?王世充下马拜谢,说元文都,横见规图,先要害我,我是来杀他的,不是杀您的。我照听你的。王世充处死了元文都。杨侗的日子不好过了。把身边的卫兵换了一个遍。让王世充总管了军政大臣,杨侗成了傀儡皇帝。这时李密正在赶来辅政。李密听说,直接回去了,与洛阳对上了。王世充要攻打李密。王世充不是怕李密,不敢打吗?现在打,还有重要原因是洛阳城中的粮食少了,打是不得已的办法。   

(王世充除掉元文都的消息,一下子让李密警觉起来,他本能地感觉到情况有变,瓦岗军与洛阳的联盟就此终结了,接下来的将是一场恶战。按常理讲,即使如此,李密这边有兵有粮,即使真的打起来,他胜算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李密很是胸有成竹,而王世充这边就比较惨了,首先粮食就成问题,那么双方较量的结果最终如何呢?)这些士兵与李密打过,怯阵。怎么让这些士兵打李密?王世充想了一个主意,神道社教,装神弄鬼。让张永通散布梦见周公。士兵传,王世充假装找巫师来解梦。说是周公通过他给王世充传话,尽管去打李密,他在上天保佑着呢。王世充选了三万精兵来打李密了。李密应该正面迎击吗?不应该,时机上不应该。李密与宇文化及刚刚打过几仗,要休养。还有李密手下有几大粮仓,不应该急,要耗着他。李密是杰出军事家,应该懂。可是手下宇文化及的败兵降将,都想好好表现。所以就撺掇着要打,李密被人说得头热了。居然打。王世充准备的是先誓师,今天打仗是决定生与死的,赢了有荣华,输了就是死路一条,要为自己而战,这直指人心,手下士卒就成了哀兵。必胜。李密的准备呢?他本来瞧不起王世充,现在更看不起,连防御工事都没有,这是骄兵。必败。准备工作上看得差不多了,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交战,李密手下兵败如山倒,直退到虎牢关了。李密带着军队找不到落脚地了。李密想到的是黎阳,这是杨玄感起兵处。这时徐世勘,李密想投奔他。有兵有粮就可以东山再起。手下人听到后,就有人反对。投奔他不好吧,这是翟让的人,杀翟让时,差点杀了他,现在投奔,万一活捉我们怎么办?李密一想,也对。不敢去了。其实,杀翟让的后遗症现在才看得出来。再想,就想到了关中的李渊。当年李渊起兵时还推戴过李密呀。现在李渊称孤了,现在自己连落脚点都没有了,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当年的情意来收留自己了。他归唐了。河南成了王世充的天下了。王世充就只能当皇帝了。杨侗就成了绊脚石了。杨侗说得义正词严。“天下高祖之天下,若隋祚未亡,言不应辄发,必天命已收,何烦禅让?公等或祖祢旧臣,或台鼎高位,既有斯言,朕复何望?”天下是我的天下吗?不是,是高祖的天下,王世充直接杀我算了,你们是老臣,你们都这样说,我也没办法。王世充直接演戏,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政。杨侗只能是政治威胁,不过一个月,让人打开了含凉殿的大门,捧上了毒酒杨侗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对王仁则说,更为请太尉,过去许诺我的。拒绝了。杨侗说必死,也可以,能不能拜别一下母后?还是拒绝了。杨侗只能焚香,愿自今以往,不再生帝王家。说完,自杀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这药不强,还是他太年轻,他就是不死,王仁则就勒死了他,与爷爷结局一样。三个月后,杨侑也去世,这些隋炀帝的直系子孙,都去世了。同时,大唐冉冉升起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大隋风云下部(二十九)殷鉴不远

建东都,下江南,隋炀帝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开凿运河,隋炀帝有着堪比大禹的丰功伟绩;巡行西域,隋炀帝有着不输汉武的历史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游幸江都、东征西讨,又留下了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骂名。功与过、是与非都在隋炀帝身上同时呈现,就像电池的正负两极。那么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究竟是英雄还是魔鬼?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功过交织的隋炀帝?

隋炀帝其人,到底是怎样的皇帝?对唐留下了什么?三个评价:一是隋炀帝有魅力,二是隋炀帝是有功业的皇帝,三是隋炀帝有重大道德缺陷的皇帝。有魅力体现在哪?一是理想高远。隋之前,经历几百年乱世,固然不乏英主,但是更多地是庸碌的昏君,隋炀帝的确有理想,就是想超越,他瞟准汉武帝,他一生是东奔西走,很少有都城停留半年,这透露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时代的新气象,让我们在千年后仍能感受到理想主义的气象。二是风流倜傥,与他父亲一比就知道,隋文帝晚年时,曾赋诗一首,是这样写的,“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红颜能保存几天呀?我也是白发铺满头顶,也不知道明年后年是谁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有颓唐感。隋炀帝写的诗却不同:“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在暮色中,大江像镜子一样,春花正绽放最娇艳的姿容。这是吟对美的真挚的热爱。两相对比,谁能抵御隋炀帝的魅力?隋文帝追求雅乐正声,在雅到什么程度?只用黄钟一调。隋炀帝时代,只不过要融入江南的袅袅之音。这意味着松绑,这是对艺术对社会的松绑。正常社会都需要宽松。隋炀帝的魅力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是有魅力的皇帝,代表时代向上的精神。   

第二个评价是有功业的皇帝,功绩有哪些?太多了。“地广三代,威振八铉,单于顿颡,越常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充积于塞下。”(《炀帝本纪》)意思是他手中的地盘比历代黄金盛世都要大,许多少数民族臣服了,边缘的小国经过三道翻译才能沟通的小国都派来了使者。Ⅲ}富多到都城中堆满了钱的地步。这是全方位的赞美。这是整体的繁荣。一个第二代的皇帝能达到这样的巅峰的皇帝是不容易做到的。这能代表全部功业吗?还不能代表全部功绩。有更重要的功劳,是他修的那些大工程,与大作为。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工程:1、营建东都洛阳,东西两都的思路在唐代是继承了下来。2、开凿运河,南北联成一个整体。3、修长城。这也保留到唐朝。唐不修长城了,也没放弃对长城的运用。这仍是屯兵守备之地。这是隋炀帝一代之力完成了,就能加惠三百年。大作为上:1、巡游江都,这加强了南北统一,2、出巡塞北,确立对东突厥的宗主国地位,也确立隋在东亚的霸权。3、巡西域,把青海纳入隋的版图。这三个作为,意义在为唐朝奠基。唐朝羡慕的说法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隋炀帝奠定了扬州的基础。隋炀帝花了多少时间建立了这些基业?他一共十四年在位。而后来都基本停顿,全部是八年的成果。八年能建立这样的功业,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巅峰之作。   

(按照蒙曼老师的观点,隋炀帝是一个有魅力、有功业的皇帝,但是既然隋炀帝有这么大的魅力,也建立了那么大的功绩,那就应该流芳百世、万人敬仰,他怎么会亡国呢?而且还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中国古代最差的谥号了。那么在隋炀帝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这涉及第三个评价,他是有重大道德缺陷的皇帝,他恃才傲物,太才华横溢了,所以他自负,把自己看作英雄,把别人看作蝼蚁。所有别人只能贯彻他的意志,甚至不能考虑任何个人的权利。普通百姓就惨了,他从来不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他眼中百姓只不过是工蜂而已。他们能否承受有什么意义呢。他说过,天下人不能太多,多了就聚起来成了强盗。杀人在他眼中就不是坏事。官员也不要考虑,那么多功业,增加了他的自信,他感觉没有哪个比他聪明。如果官员敢不赞同他,他视作沽名钓誉,十恶不赦。他眼中只有他自己一个英雄了。间题是一个皇帝这样恃才傲物,后果不是真的站起来一个英雄,而是独夫民贼。最后只能让百姓揭竿而起。隋末土崩瓦解,关键因素是朝廷没有向心力与凝聚力。皇帝不相信官员不允许官员提意见,官员与国家难以休戚与共了。一旦局势不稳,官员就要为自己打算了,李渊是典型的例子。就算没有野心的忠臣,面对这样的强势皇帝,也不敢说话。隋亡就亡在隋炀帝虽有才华,却始终没明白当皇帝的道理。他的最重要任务不是强调自己的作用,是把个人的梦想与官员的理想,百姓的梦想整合,带领所有人实现共同的理想,这才是好皇帝应该干的事。其实这个不难,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让百姓有家,应该允许官员有政治主张。遗憾的是,隋炀帝没有意识到这个,就觉得皇帝的权力高于一切,自己可以推行这个方案,眼中只有自己,这是缺德。缺少的是人君之德。唐初有话,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隋炀帝走错了方向,变成了破国亡家的催命符。“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由才。”《隋唐演义》说得有理呀。才能要与德相符。最后总结一下,隋炀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一个词,是暴君。古代皇帝有多种分法,但是无论怎样,都可以认可一个基本标准,明君、暴君、昏君。明君是有才有德,暴君是有才无德,昏君是无才无德。哪一类贡献最大,一定是明君。唐太宗就是这样的人,明到圣的地步。危害最大的呢?其实是暴君。因为昏君无才,顶多醉生梦死,固然没贡献,想有危害都难。而暴君本领强,足以让民不聊生,固然可以建立功业,但是同时代百姓一定苦不堪言。他是典范。

(隋炀帝有才,他的才足可以建立功业、做视群雄,但是他的才也足可以让四海沸腾,民不聊生,因为他没有爱养百姓的情怀。但是就在大暴君隋炀帝之后,很快就崛超了中国历史上号称千秋帝范的圣君唐大宗。历史为什么会有这样戏剧性的呈现?在这戏剧性的背后,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呢?)最著名的暴君后居然出现了最著名的明君。隋炀帝到底给唐提供了什么?两者间提供了联系,没有隋炀帝,就难有唐太宗。隋炀帝送了最好的教训给唐太宗。唐太宗与隋炀帝其实太像了。胡如雷说过,“李世民之于杨广如影随形,但不是相似的形影,而是一个头脚倒立的水中倒影。”说明二人真像呀。身份像,都是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唐太宗要叫隋炀帝表叔。二是经历像,都是前任皇帝的二儿子。早年都功高,都野心勃勃,二人都搞阴谋,无所不用其极。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皇帝来路不怎么正。三是理想像,二人都想名垂青史。可是二人如此相同,评价却是截然不同。最关键的是隋炀帝实在地给唐太宗提供了两个教训,一是人民值得尊重,二是君主要懂得节制。唐太宗亲眼看到人民的力量,所以他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说,当皇帝要成全百姓的利益,精神境界比隋炀帝肯定高得多。唐太宗所以注重休养生息,隋末农民就能安定下来。君主要节制,节制的是欲望与权力。隋炀帝欲望太强,所以大行征讨,唐太宗自律,说得挺漂亮的,“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君主没什么欲望人就会快乐。君主到底应该节制什么欲望?其实不仅仅是奢侈,还有建功立业的愿望,至少要控制在百姓承受的范围内。否则好事也会成为坏事。节制权力呢?纳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这个态度与隋炀帝形成鲜明对比。唐太宗会说话,留下来的太多。像一个,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因为这样,他才能谨慎。成为一代圣君。而隋炀帝没有榜样,所以,只能成为唐太宗的倒影。隋炀帝真想做个好皇帝,最后却成了坏的典型,成了荒淫的反面形象,平心而论,这个炀不公正,历史有时没那么公正,在隋炀帝身后,崛起了一个大唐王朝。今天隋唐并称,隋炀帝给大唐奠基了,这是对这个悲剧人物最大的安慰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