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东汉开国 魏新(讲稿 视频 文字 全集)

542629690.jpg
2014-1-25 12:39


主讲简介:

  魏新是山东曹县人,青年作家、诗人、学者,出版有长篇小说《动物学》、《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命运教我变魔术》,历史随笔《水浒十一年》、《东汉那些事情儿》。近年来,魏新倾心于历史研究领域,尤其在光武帝刘秀和东汉史的研究上颇有建树。

     2009年10月,魏新受《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开始录制《东汉开国》,历时一年时间,以光武帝刘秀为主题的大型历史系列讲座《东汉开国》终于录制完成,共二十一集。节目在预告期间,引起网络热议和广泛关注。据悉,出生于1978年的魏新也打破了《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年龄纪录,成为《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主讲人。

内容简介:

  他被毛主席誉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放牛娃到天子的人生巨变,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天下。

    那么刘秀的奋斗之路究竟给现代人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山东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魏新以新锐的视角、朴实的幽默带您一起领略刘秀那段波澜壮阔的励志人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542629690.jpg
2014-1-25 14:58


刘秀简解:

  他被毛主席誉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放牛娃到天子的人生巨变,那么刘秀的奋斗之路究竟给现代人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山东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魏新以新锐的视角、朴实的幽默带您一起领略刘秀那段波澜壮阔的励志人生!   

  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赤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和为数达百万的大小农民起义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奉行的是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制度。古代把一个姓氏崛起从而建立国家的过程叫做“兴”,对于刘氏家族来讲,刘邦建立前汉的过程叫做“兴”,刘秀建立后汉的过程叫做“再兴”,即第二次兴起之意。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后汉王朝的过程叫做刘氏江山的—“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到了近代,“光武中兴”也成为了同文景、贞观、开皇等一样的一个“治世”的代名词。

  刘秀更始三年(25)夏,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乡内)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鄗为高邑,次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之后4年,指挥军队镇压赤眉等农民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建武二年至十四年(公元26~38)颁布6道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战争期间被卖为奴婢者免为绿林、赤眉大起义庶人,未释放的官私奴婢必须有基本的人身保障。

     建武十一年,连下三次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十有二存”了。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同时,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刘秀还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刘秀率文武百官数千人,来到泰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封禅大典,归来之后,刘秀下令改次年为中元元年,以示功德圆满。泰山封禅后的第二年,即中元二年,刘秀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去世前,刘秀自称无益于百姓,诏令薄葬,时年六十二岁,在位三十三年。

  舂陵起事时,同族的许多人非常害怕,都说刘縯要害了自己,纷纷逃跑;但当他们见到刘秀穿戴着红衣大冠的将军服装,率领起事人员回到舂陵时,又说:“像刘秀那样谨慎厚重的人都造起反来了,还怕什么!”于是也就心安了。这年十一月,刘秀等人的军队在小长安聚与官军相遇,结果大败。在此一战中,刘氏宗族死了数十人,其中包括刘秀的二哥、二姐及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刘秀的二姐刘元死得颇为壮烈。败军之际,刘秀单骑逃跑,碰上三妹伯姬,就把她拉到了马上。

     不远,又碰到刘元,催她快上马,刘元看到追兵在后,挥手说:“你快跑吧,不能两全了,不要都死在这里。”追兵赶到,就把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杀了。但由于人心所向,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军队人多,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南阳一带的豪杰人物,都认为刘演最为合适,因为刘演有威望,治军严明。而新市、平林军的将领们大都喜欢散漫放纵,担心立了刘演不得自由。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控制,因而策划拥立刘玄。刘玄是舂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衔,封刘绩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情况使王莽震惊,调兵遣将,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率领前往镇压。王邑、王寻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城中。他们忧念妻儿老小,都想各自回本土自保。刘秀非常冷静地向将领们分析了形势和前景,口吻严厉:“现在粮草无多,来敌强大。并力抗敌,还有打胜的希望,要是分散,必然被消灭,而且宛城还没攻下,来不了救兵,昆阳一失,一天之内,各军也就全都覆没。现在为什么不同心同德,共建功名,反而只想看守自己的妻子和财物呢?大家觉觉得有在理,因此抛弃了别的念头。刘秀于是担任了临时总指挥的重任。当时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干人,刘秀要王凤、王常守城,自己和李轶等13人骑马乘夜闯出城南门,召集在外的军队。

     刘秀到郾县、定陵一带,把那里的军队全部集合起来救援昆阳。将领们舍不得财物,要求留一部分兵力看守。刘秀说:“现在要是打败敌人,比这多一万倍的珍宝都有,甚至可以夺得天下。要是被敌人打败了,脑袋都保不住,财物还有什么用?”于是把全部军队都带到了昆阳。刘秀又率领3000敢死队,攻向敌人中坚,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王邑被杀。刘秀军队合力夹攻,王莽军队四处奔逃,相互践踏,溃不成军。王寻带着剩下来的几千人逃回洛阳。这就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

     昆阳一战,敲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同时也提高了刘氏兄弟的威望。但更始政权的内部矛盾也更趋尖锐。结果,刘演被更始帝杀害。刘秀怕自己遭到不测,赶紧跑到宛城假意请罪。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刘玄见刘秀没有反对他的意思,有些惭愧,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而刘秀每当独居却独自流泪,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

  更始元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新莽政权灭亡。当时关中一带的官员赶来迎接皇帝刘玄去长安,见到刘玄的将领们头上随便包一块布,没有武冠,有的甚至穿着女人衣服,滑稽可笑,没有庄重威严的样子,唯独见到刘秀的僚属肃然起敬。一些老官员流着泪说:“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汉朝官员的威仪!”对刘秀产生了敬佩、向往的心理。之后,刘秀被刘玄派往河北进行招抚。使得刘秀终于摆脱了刘玄对他的直接控制,开始了自由施展的机会。

     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处,考察官吏,按其能力升降去取;平反冤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吏名称。在河北期间,刘秀还粉碎了一起假冒汉成帝之子另立朝廷的反叛事件。当假冒的王郎兵败请降、要求给予优厚待遇时,刘秀说:“现在,假如成帝再生,他的天下也不能得到了,何况诈称刘子舆的人呢!”使者要求封给王郎一个食邑万户的侯,刘秀说:“能够保全性命也就可以了。”而在清理缴获的文书档案时,发现官吏与王郎勾结一起毁谤刘秀的材料有几千份。要是按这些材料提供的线索加以追究,必然会使一大批人惶恐不安。刘秀一律不看,把王郎的官吏们召集起来,当面一把火烧掉。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令反侧子(心怀不安的人)自安(放心)”。

  对于农民军,刘秀采取了分化、瓦解、收编为主的政策。当时,河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民军为“铜马”。刘秀击败铜马军后,将其收编,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因此,他还获得了“铜马帝”的称号。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刘秀终于完全控制了河北地区。这时远在长安的更始帝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企图把他召回长安。这表明刘玄已经对刘秀不放心,要削弱他的势力,夺回他的权力。刘秀自然明了这一意图,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应召去长安。刘秀与刘玄的裂痕从此开始明朗。

     与此同时,以樊崇、逢安、徐宣等人为首活动在今河南东部的赤眉军,正在迅猛地向长安进兵。赤眉一旦攻下长安,刘玄败逃,就将出现一个夺取关中一带的良好时机。刘秀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即将到来。他一边派将军邓禹率精兵2万向关中一带进发,相机行事;一边选定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处险要、财物富实的河内郡(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县)作为进取中原的立足点。他选用文武兼备的良将寇恂任河内太守,冠以“行大将军事”的衔号。他向寇恂交代任务说:从前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把萧何留在关中,我现在把河内交给你。你的任务是像萧何那样保证军粮供应、训练士兵和战马,阻挡外面的军队,不让到这块地盘上来,特别是不让黄河以南刘玄的军队过来。刘秀又在孟津(今孟县以南)部署重兵,窥视洛阳。

  安排妥当以后,刘秀又带领一支军队回到冀中、冀北一带。一路上将领们纷纷给刘秀上尊号,要他称皇帝。刘秀一律拒绝。到了南平棘(今赵县南),将领们又一再劝说,刘秀还是不答应。当人们都走开后,将军耿纯对刘秀说:“人们抛开亲人和家乡,跟从大王出生入死,本来就是想攀龙附凤,实现封官拜爵的愿望。现在大王迟迟拖延,违背大家的心愿。我担心人们失望了,就会产生离去的想法。人们一散,就难以再召集了。”刘秀由此相信了将领们要他当皇帝是出于真心实意,而且是出于个人利益,并非虚让。公元25年六月已未日,刘秀在浩(今河北柏乡县)称帝。国号仍为汉,年号为“建武”。

  刘秀即位后,却未定国都,定都何地呢?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心当然是长安,但长安不可能在短期内夺到手,刘秀在河内郡徘徊一月有余,最后确定了洛阳。他首先派兵占据了五社津(在今河南巩县北)等要塞,以防荥阳以东的割据势力前来争夺,然后下令包围洛阳。当初刘玄去长安时留李轶、朱鲔守洛阳,这两个人都曾劝刘玄杀掉刘演,是刘秀的仇人。李轶愿归降,刘秀说,他为人诡诈,反复无常,把李轶的信交给太守、郡尉一级官吏传阅,说对这种人要引起警惕。消息很快被朱鲔知道了,他觉得李轶的行为无疑是要出卖他,于是就派人刺杀了李轶。朱鲔刺杀李轶,引起洛阳军中的混乱。刘秀一箭双雕,既分化瓦解了敌军,又借刀除掉了仇人。

     当洛阳被包围以后,刘秀派廷尉岑彭劝朱鲔投降,岑彭原是朱鲔的部下。朱鲔在城上回答说:“我知道自己的罪过太深,不敢投降。”刘秀说:“干大事的人不计较小的怨恨。朱鲔要是现在投降,可以保住官爵,怎么会杀他的头昵?我对着面前的黄河发誓,绝不食言!”岑彭又去转达刘秀的话,朱鲔不相信,从城上放下一条绳索,对岑彭说: “你的话当真,就顺着绳索上来,”岑彭抓过绳子就上去了。朱鲔见无欺诈,就答应了投降。朱鲔把自己捆起来,要岑彭陪他去向刘秀请罪,刘秀亲手给他解了绳子,要岑彭连夜把他送回洛阳。第二天一早,洛阳的守军就大开城门,全部投降了刘秀。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并封他为扶沟侯。

  刘秀严禁军队进城后暴横抢掠,将军萧广违犯军纪,纵兵横暴,处了死刑,洛阳很快安定下来。刘秀成事,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利用了赤眉起义军,刘秀即位后,二者从合作者变成敌人。赤眉军毕竟是一帮流寇,没有战略眼光,因而抢了一城、吃了一地,即放弃再迁往别的地方。在流动过程中一路受到追击阻截,损失惨重。建武三年(27)正月,赤眉军行至宜阳,业已疲惫不堪,突然发现刘秀亲率大军早己等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投降了刘秀,把在长安得到的传国玉玺也交给了刘秀。

     这时的赤眉军尚有十余万人,兵甲器械堆放在宜阳城西,高与山齐。刘秀下令给饥饿的投降士兵发放食物,第二天又把他们集合起来,排列在洛水岸边,让其首领观看,并对樊崇等人说:“是不是对投降后悔呀?现在放你们各回军营,指挥你们的军队,和我决个胜负。我不想强迫你们投降。”徐宣等人叩头说:“我们出了长安,君臣就商量归降听命,只是老百姓愚昧无知,不能事先告诉他们。现在能够投降,就像走出虎口,回到慈母的怀抱,诚心诚意地欢喜,一点也不后悔。”刘秀不无快意又不无蔑视地说:“你算是钝刀中的快刀、庸人中的能人了。”刘秀把樊崇等赤眉军将领及其妻子安排在洛阳居住,给了他们田宅。后樊崇等欲图再反,被刘秀发觉后诛杀。

   公孙述,字子阳。王莽天凤年间,任蜀郡太守,以其能而闻名蜀中。新末天下大乱,公孙述亦起兵割据巴蜀。更始二年,刘玄遣益州刺史张忠等带兵万余人来接管巴蜀和汉中,公孙述见蜀地险要,众心又归附于他,故有自立之志,遂使其弟公孙恢在绵竹大败更始诸将,从此公孙述之名威震益州。公孙述手下的功曹李熊对公孙述言:“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据千里,地什汤、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宜改名号,以镇百姓。”此言正和公孙述之心,不久,公孙述在成都自立为蜀王。

     蜀地沃野千里,兵精粮足,关中、荆州等地的百姓闻蜀地太平,安居乐业,为躲避战乱,纷纷奔入蜀地,西南夷也遣使纳贡,益州一片兴旺之势。此时,李熊复对公孙述言:“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

     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经过深思,公孙述遂于公元25年初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元“龙兴”。称帝之后,公孙述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公孙述遂尽有益州之地。更始败亡之后,刘秀专事东方,无暇西顾,关中不少豪杰均引兵归奔西蜀,蜀势大振。公孙述遂大修营垒,多置车马,操练兵马,于西蜀聚甲数十万。除此之外,公孙述还在汉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制造十层高的豪华战船,且多刻天下州牧的印章。建武五年,割据荆州的秦丰为刘秀所败,其属下大将延岑和田戎归奔公孙述,延岑被封为大司马,田戎则为翼江王。

     建武六年,公孙述遣田戎出江关,收拢其旧部,欲取荆州,结果无功而返。而此时,刘秀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东方,已经开始谋划西北的陇右与蜀中的公孙述了,遂手书公孙述曰:“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手书的署名为“公孙皇帝”,看来,当时公孙述的势力颇为庞大,连东帝刘秀也承认了蜀帝公孙述。

     此时,公孙述手下的骑都尉荆邯见东方将被平定,刘秀的大军马上就要西向,故对公孙述道出了一番极为精彩的论对:“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昔秦失其守,豪桀并起,汉祖无前人之迹,立锥之地,起于行阵之中,躬自奋击,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创愈复战。何则?前死而成功,逾于却就于灭亡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自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东,发间使,招携贰,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

     此论,既道出了隗嚣战略上的严重失误,又给公孙述指出了对抗东帝刘秀的策略,即进则可有获胜之机,退保则必不可全。公孙述亦赞同荆邯的这番论断,欲尽发西蜀之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蜀中之人及其弟公孙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均极力劝说公孙述罢兵,公孙述竟按他们这些人说的做了。延岑、田戎也数次请求出兵,但公孙述终究疑虑而没有听从。公孙述的优柔寡断,使得其失去了最后与东方的刘秀争夺天下的资本,待刘秀彻底平定了东方,大军西指,等待偏安于蜀中的公孙述的结局就只有失败了。

       建武七年,陇右的隗嚣迫于汉军压境,遂向公孙述称臣,以求联兵于蜀,共同刘秀对抗东方的刘秀。建武八年,公孙述遣将援助隗嚣,并连同隗嚣击败了攻打西城的汉军,迫其退回了长安一线。但不久,隗嚣病死,刘秀再次对陇右用兵,陇右之军崩溃,公孙述的援军也损失甚重,蜀中震动。陇右的覆灭,顿使益州失去了北部屏障,建武十一年,刘秀命岑彭和来歙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伐蜀。早在建武九年,公孙述已令翼江王田戎、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泛等将数万兵马沿江乘竹排下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击破了刘秀的威虏将军冯俊等部,攻下了巫县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公孙述军因此得以据荆门、虎牙(此处之荆门、虎牙皆为山峰之名,荆门山在南,虎牙山在北,江水从中而过。其地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并且“横江水起浮桥、楼观,立攒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塞陆路,拒汉兵”,可见公孙述军在建武九年就击败了刘秀军,并建立了坚固而险阻的荆门山防线,成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

     之前岑彭曾多次试图夺回荆门,但均未成功。现在,汉军大举伐蜀,岑彭则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准备了大小各种战船数千艘,并以火攻烧毁了蜀军设在荆门一线的浮桥和楼观,蜀军大乱,溺死者数千人,蜀将王政斩杀了大司徒任满,投奔了汉军,田戎则退保江州。岑彭等来到江州后,见一时难以攻取,遂转攻平曲,大胜,“收其米数十万石”。公孙述见岑彭的南路大军攻克了平曲,即令延岑、王元与其弟公孙恢率领重兵据守广汉及资中,又遣侯丹率两万余人据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岑彭见势,多张疑兵,令臧宫等从涪水上平曲,以牵制延岑等蜀将,自己则分兵顺江而下还江州,然后溯都江而上,攻袭蜀将侯丹部,大破之。紧接着西向“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

     使精骑驰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岑彭分兵绕道奔袭两千余里,克武阳,前部骑兵到了广都,距成都不过数十里,先前公孙述令延岑等率蜀军主力屯于广汉,即为堵截岑彭的南路汉军,谁知岑彭的兵马竟绕出延岑军后,逼近了成都,蜀地震骇,公孙述大怒,用手杖击地曰“是何神也!”不久,南路的臧宫部亦率五万兵马大败延岑,“斩首溺死者数万人,水为之浊流”。不久臧宫军进抵绵竹,公孙述的大将、从陇右隗嚣处归奔而来的王元,不得已“举城降”。此时刘秀致书公孙述,言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公孙述感叹良久,言:“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见南路连续失利,公孙述又遣蜀中刺客,混入汉军,刺杀了岑彭,为据汉军,公孙述可算是方法用尽。

     不久,刘秀遣大司马吴汉接替岑彭担任南路汉军的统帅。不久,吴汉击败蜀将魏党、公孙永等于鱼涪津(今四川乐山一带),兵围武阳,公孙述的女婿史兴率五千兵马来助,亦为吴汉所破,吴汉得以占据武阳。此时,刘秀诏令吴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吴汉依令而行,果然,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而南路的臧宫在逼降蜀将王元后,又破涪城,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面对如此局面,蜀中“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此时刘秀再次致书公孙述:“往年诏书比下,开示恩信,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完全;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刘秀的手书中劝公孙述认清方今之大势,再战下去,犹如委肉于虎口,而早日归汉,则家族地位可得保全。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而他刘秀也绝不食言。公孙述则“终无降意”,可见公孙述亦不愧为一方之雄。   

  吴汉攻拔广都后,已迫近成都,此时刘秀就致书告诫吴汉道:“成都十万余众,不可轻也”,而吴汉新胜,未听刘秀之言,与刘尚分兵轻敌冒进,二人兵马相距二十里。刘秀知后大惊,料吴汉与刘尚的兵马危险,果不出刘秀所料,公孙述将十多万兵马分为二十余营,一面截住刘尚,一面猛攻吴汉部,吴汉与蜀军激战了整整一日,终因寡不敌众,败回营垒。吴汉回营后,闭营三日不出,他一面多树旗帜,使烟火不绝,一面于第三日晚趁夜色偷渡过江,与刘尚部会合。

     吴汉与刘尚会合的第二天,蜀国大司徒谢丰等不知吴汉军已渡江与江南岸的刘尚部会合,留部分人马牵制江北,自将主力攻江南岸的汉军,刘秀墓结果双方鏖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太阳快要落山,吴汉军胜,斩蜀军五千余级。此后,吴汉军与蜀军在广都、成都之间展开了数次大战,吴汉军均获胜利,遂进抵了公孙述的都城—成都。于此同时,汉军臧宫部也相续攻占了占繁(今四川彭县北)等地,“与吴汉会于成都”。见到了最后的时刻,公孙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延岑则言:“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意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死中求生,岂可坐以待毙!财物容易聚得,不应该吝惜。公孙述随即“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交由延岑指挥。延岑一面在正面大张旗帜、鸣鼓挑战,一面派出一支“奇兵”绕到吴汉军的背后,突然发动了进攻,吴汉军大败,吴汉本人也坠马落水,幸得拽住马尾才从水中脱险。

     此战汉军损失颇大,而粮草也只够七日只用了,吴汉见此,令备船只,打算暂时退兵。这时,刘秀遣蜀郡太守张堪押运粮草和七千匹战马输送至前线,同时张堪“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得到补充的吴汉见迫近成都以来,两次与蜀军交战不利,也不敢轻举大军了。吴汉将精骑隐于后,令弱兵前往挑战。公孙述方胜,又见吴汉兵马羸弱,认为破敌之时已到,遂令延岑领一军以据臧宫,而公孙述则亲率数万大军出战吴汉,延岑与臧宫交战,三战三胜;而公孙述这边与吴汉大战,“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这一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正午,激战半日,双方军士都极为疲惫,这时,吴汉令护军高午、唐邯率数万精锐冲击敌阵,蜀军大乱,这时高午冲入敌阵,直刺公孙述,正中其前胸,公孙述受伤坠马,幸被手下救回城中。公孙述伤重,将成都兵马交予延岑后,当夜便死于成都皇宫。见蜀帝身亡,延岑亦无心再战,遂于第二日便举城而降。历时十二年之久的西帝公孙述,终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天下。

刘秀详解: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在济阳县,诞生那年县境内有“嘉禾生,一茎七穗”。谷类抽穗开花叫“秀”,庄稼茂盛也叫“秀”,一棵庄稼就长出七个穗,这是件奇事,也是好兆头,故而以“秀”为名。),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姓名:   刘秀  

  字:   文叔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南阳郡白水乡(今湖北省枣阳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5年  

  逝世日期:   公元57年2月  

  职业:   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宗教信仰:   儒家  

  主要成就:   建立东汉帝国开创“光武中兴”的治世  

  谥号:   汉光武皇帝  

  庙号:   汉世祖  

  陵墓:   汉陵  

  在位:   33年  

  逝世年龄:   63岁  

父亲

  南顿县令刘钦

母亲

  樊娴都(樊重之女) 

兄弟

  长兄:刘縯(也写作“刘演”)

  次兄:刘仲

姐妹

  大姐 刘黄 湖阳长公主

  二姐 刘元 新野长公主

  妹妹 刘伯姬 宁平长公主 

后妃

  阴丽华,即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之母,史称“光烈皇后”或“光烈阴皇后”,简称“阴皇后”

  郭圣通,光武郭皇后,废后,无谥号,故后世以此称之,简称“郭皇后”

  许美人

儿子

  刘疆东海恭王,母郭皇后

  刘辅 沛献王,母郭皇后

  刘康济南安王,母郭皇后

  刘延阜陵质王,母郭皇后

  刘焉中山简王,母郭皇后

  刘英楚厉王,母许美人

  刘庄 初名刘阳,是为汉明帝,母光烈皇后

  刘苍东平宪王,母光烈皇后

  刘荆广陵思王,母光烈皇后

  刘衡临淮怀公,母光烈皇后

  刘京 琅邪孝王,母光烈皇后

女儿

  刘义王,建武十五年被封为舞阴长公主,适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坐诽谤诛,母不详。

  刘中礼,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涅阳公主,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公主,母不详。

  刘红夫,建武十五年被封为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延谋反诛,母不详。

  刘礼刘,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淯阳公主,适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诛,母不详。

  刘绶,建武二十一年被封为郦邑公主,适新阳侯世子阴丰,丰害主,诛死,母不详。

历史评价

  班固:“于时之乱,生民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已来未之或纪也。”

  范晔:“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沈几先物,深略纬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坛梁、赵。三河未澄,四关重扰。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马援:“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张纯:“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刘庄:“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

生平

  外戚专权,新莽篡政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成帝之时,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朝政大权,加新末绿林、赤眉大起义示意图1之汉成帝昏聩不堪,极为宠信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到了哀帝之时,面对着天下汹汹、民怨鼎沸的局面,不得不演出了一场“再受命”的闹剧,不久便草草收场。天下大乱的征兆已经显现。哀帝驾崩后,一个千年来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王莽历经“安汉公”、“摄皇帝”,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西汉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没落皇族,乱世起兵

  建国伊始,建兴帝王莽便着手解决前朝所遗留下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改制”。在王莽的诸多改革措施中,“王田令”与“私属令”是最核心的内容,其出台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自西汉后期以来的土地兼并问题与奴婢问题。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沦为奴婢,这也大大加剧了社会的动荡。王莽的改制确实是有其进步性的一面,近代的一些史学大家如胡适等新末绿林、赤眉大起义皆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王莽的改制也有其过激、过快和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一面,王莽力图在一夜之间依靠国家法令就改变沿袭已久的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必然会导致社会更大的动荡。最终,王莽的改制以失败而告终,本来就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故三国时代的曹植曾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金楼子》卷四《立言篇》)。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处事极为谨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据《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大战昆阳,新室崩塌

  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刘秀画像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新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对此,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室,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此时,小小的昆阳成为了新、汉两方争夺的首要目标。昆阳,位于昆水北岸,故而得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史载,王莽大军“余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面对着声势滔天的新莽大军,昆阳守军只有区区万余人,诸将皆惶恐,忧念妻子家人的安全,都欲弃守昆阳,远走他城。而刘秀则陈述自己的观点道:“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刘秀的这番慷慨陈词并没有得到绿林军将领们的认同,但是不久之后,探马来报:“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见此情形,诸将只得又请刘秀来商讨对策,刘秀为众将谋划,由成国上公王凤等坚守城池,自己则率十三骑趁夜色突围搬取救兵。此时,新莽大军已经开始大举围城,史载,“秀等几不得出”,就是说刘秀等人险些不能突围出去。刘秀走后不久新莽大军开到昆阳城下,开始攻城,史载,“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輣橦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

    可见,小小的昆阳城经受着何等的压力,数日后,城中主将成国上公王凤等向莽军乞降,新莽主帅、大司空王邑不准。王邑认为昆阳城不日即下,准备在攻下城池后尽屠此城。昆阳城内的守军见乞降不准,反倒坚定了必死守城的决心,新莽大军冲车、地道无所不用,射入城中的乱箭如下雨一般,但城内绿林军仍奋力坚守,小小的昆阳城在如此攻势下竟然多日巍然不动。六月初,突围搬取救兵的刘秀发郾城与定陵的兵马驰援昆阳,刘秀亲自率步、骑千余人为先锋,在距新莽大军数里外的地方布阵。

    二公(即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寻,皆为三公之一,故称二公)见刘秀兵少,亦只率数千人迎战,结果数战不利,被刘秀军斩杀千余人。昆阳之战示意图初战获胜的刘秀军士气大振,而新莽军连日攻城不下,士卒疲惫,加之与刘秀所率之援军作战又折损了不少兵马,故而士气低落。此时,刘秀遣人故意遗落书信于战场,言宛城已下,宛城之汉军正回援昆阳,王邑得此书信,极为不安。这时刘秀选三千精兵,组成敢死之师,刘秀亲率其反复冲击新莽大军的中军,混战中大司徒王寻被杀,而莽军其余大营皆不敢违背王邑之令而相救,新莽的中军大营崩溃,此时城内已经被困多日的绿林军将领们见莽军中军已乱,也从城内冲杀出来,杀声震天,此时正值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至,惊得新莽大军中的猛兽四处奔逃。

    此时,新莽大军见中军阵乱,主帅被杀,也顿时乱作一团,争相溃逃,结果被杀、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滍水为之不流。王邑率少数人踏着莽军的尸体渡河逃回了洛阳。昆阳之战,新莽四十二万大军的统帅、大司空王邑好大喜功,犯了兵家大忌,数十万大军在昆阳坚城之下受挫,攻城多日不下,士气大损。王邑手下的纳言将军严尤在刚刚攻城之时就建言大司空王邑:“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王邑则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当先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以此可以看出,新莽军主帅大司空王邑是何等的骄纵与轻敌,这也是昆阳之战新莽四十几万大军溃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刘秀和绿林军的将领们则抱着死战的决心,无不以一当百,势不可挡,故能在昆阳城下,以少胜多,力破强敌。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韬光养晦,出巡河北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縯被更始帝所杀。哥哥被更始帝所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正是彰显出了刘秀的韬光养晦、隐忍负重。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对大哥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刘秀

  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縯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当初刘玄杀刘,就是朱鲔和李轶的强烈提议,朱鲔他们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刘玄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 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

登基

  平定北州,登基称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更始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的话,正和刘秀之心意。刘秀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

    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两家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史称此时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击灭赤眉,扫平关东

  东汉大军平灭赤眉主力示意图建武元年十月,刘秀定都洛阳。此时的长安,极度混乱,赤眉大军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权,拥兵三十万众,进逼关中,更始遣诸将与赤眉大军交战,均大败而归,死伤甚重,三辅震动!不久,更始请降,获封为长沙王,后为赤眉缢杀。刘秀闻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发生了火并,也派邓禹西入关中,以观时变。此间,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数十万大军拥在长安,不日粮草即告匮乏,只得撤出长安西走陇右以补充粮草,结果为割据陇右的隗嚣所败,恰是严冬,“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赤眉数十万大军只得东归再次折回长安,并击败了进驻那里的邓禹军,迫使其退出长安,但此时的赤眉军也遭受了极大的消耗。邓禹与赤眉数次交战,并一度占据了长安,但最终又为赤眉所败,不得不退出。见邓禹的西征军不利,刘秀遣冯异前往关中,代替邓禹指挥西征大军。

    冯异到后,邓禹联合冯异部与赤眉再战,结果大败,冯异只率少数人弃马步行才得脱身归营,而邓禹则败走宜阳。冯异收拢归散的部下,坚壁清野,待机再战。不久,冯异军与赤眉再次大战于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双方均倾众而出,一直大战到太阳偏西。在此之前,冯异提前选精壮之士换上与赤眉军一样的装束,伏于道路两侧,此时见双方皆已力衰,伏兵杀出,赤眉大军惊溃大败,被冯异迫降者八万余人。崤底之战,使得赤眉军再遭重创,加之粮草已尽,不得已再次转向东南方,力图补充粮草和人马,摆脱困境。早在崤底之战前,刘秀鉴于关中大饥,人相食而隗嚣的重兵又陈于西方的局面,料赤眉必向东或南方向运动,遂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东、南两个方向堵截赤眉东归或南下之路。

    不久,刘秀得知冯异在崤底大破赤眉,而赤眉军主力十多万众南下走宜阳,刘秀亲自引大军驰援宜阳一线,与耿弇等人会合,共同阻击赤眉南下。刘秀亲率六军,于宜阳前线将大军摆开阵势,大司马吴汉精兵于最前,中军在其后,骁骑兵和带甲武士分陈于左右两侧。赤眉大军兵士疲敝,粮草缺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自崤底失败后一路从关中折向南,至宜阳,正迎面撞上刘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粮乏的赤眉军根本无力再战,而后面又有冯异的大军,再回关中已无可能。

    在已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尚有十几万兵马的赤眉大军无奈在宜阳被迫请降,并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处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赤眉降后,上缴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阳的城西,与旁边的熊耳山(山名,因似熊耳而得名,在宜阳以东)一样高。至此,起自新莽天凤五年,纵横山东十余年的赤眉军被刘秀扼杀在了血泊之中。

  刘秀平灭关东群雄示意图在与赤眉军在关中激战的同时,刘秀在关东(即函谷关以东)一线亦派遣以虎牙将军盖延为首的诸将对梁王刘永进行了东征。刘永,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八世孙,其家世代为梁王,据梁地,故在梁地素有威名,声望极大。王莽摄政之时,其父梁王刘立因结连平帝外家卫氏,被王莽所杀。更始帝立,刘永复被册封为梁王,据旧地。

    后更始政乱,刘永遂据国起兵,以其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招揽沛人周建等豪杰为其将帅,攻下齐阴、山阴、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城,并遣使拜董宪为翼汉大将军(后又封海西王)、张歩辅汉大将军(后又封齐王),与共连兵,遂专据东方。更始败亡之后,刘永自称天子,在睢阳登基。对于刘秀来说,近在东方睢阳的刘永是对其威胁最大的军事集团,刘永所在的睢阳距洛阳近在咫尺,时刻威胁着京师洛阳的安全。自建武二年始,刘秀先后派虎牙将军盖延和建威大将军耿弇分别平定了割据睢阳的刘永和青州的张歩,特别是耿弇与齐王张歩的战斗,极为惨烈,“城中沟堑皆满,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此间,刘秀还亲征海西王董宪,大获全胜。到建武六年初,关东基本上为刘秀所定。

  得陇望蜀,天下一统

  刘秀平陇之战示意图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初,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少时在新朝的凉州为官,在西州素有威名,连在当时位高权重、名望极大的国师刘歆都引隗嚣为士。新末大乱,隗嚣见王莽即将败亡,遂在西州起兵十万击杀了新朝的雍州牧陈庆,并先后攻下了安定、陇西、武都、张掖等八郡。

    新朝灭亡之后,隗嚣入长安朝见更始,被封为右将军。后更始政乱,隗嚣归返陇右,复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素来谦恭爱士,倾身结交天下之士,故更始亡后,关中豪杰名士皆归附,隗嚣自此名震西州,闻于山东!后赤眉西入陇右,被隗嚣击败;后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接连西蜀公孙述,进攻关中,隗嚣派兵会同冯异将其击退。

    刘秀以手书回报隗嚣道:“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弩马铅刀,不可强扶。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隔于盗贼,声问不数。将军操执款款,扶倾救危,南距公孙之兵,北御羌胡之乱,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躅三辅。微将军之助,则咸阳已为他人禽矣。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鲍子’。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

    刘秀以周文王比喻隗嚣,认为文王三分天下已得其二,而仍侍殷朝,而今日之隗嚣即有昔日文王之风,也表达了希望隗嚣效法文王,扶助汉室。成家帝公孙述亦遣使册封隗嚣为扶安王,隗嚣拒不受封,公孙述自益州出兵北上,欲进犯关中,又为隗嚣所败。当时,东汉在关中的将帅上书光武言蜀地可击,刘秀将上书给了隗嚣,使隗嚣发兵讨伐西蜀的公孙述,但隗嚣上书言力量不足,且卢芳尽在北边,不宜用兵。刘秀看出了隗嚣的真正用意乃是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刘秀对隗嚣的态度逐渐开始了变化。不久,公孙述的大军进犯荆州的南郡,刘秀下诏令隗嚣从天水伐蜀,以调动公孙述军回援,隗嚣再次上书回复道:蜀地大江阻隔,蜀道艰难且蜀军又多设阻隔,不可伐也。

    此时刘秀已经明白隗嚣终不能为己所用,遂准备首先攻伐陇右。建武六年四月,刘秀来到长安,遣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将军从陇道伐蜀,实则最后试探隗嚣的心意。隗嚣见汉军已经齐聚长安,名为伐蜀,实则为陇右而来,遂亦彻底抛开了与东方刘秀之间的这层面纱,此年五月,隗嚣使大将王元据陇坻,伐木塞道,以阻汉军。双方在陇坻大战,汉军大败,各引兵下陇坻,隗嚣部将从后急追,汉军幸得马武断后,汉军才得退下陇坻。

    刘秀在洛阳得知汉军大败,马上令耿弇、冯异、吴汉等部再次部署,以成犄角之势,力保关中。隗嚣部将挟陇坻大胜之威,欲进取关中的要地栒邑,一旦栒邑失手,则关中震动,幸得冯异急速抢占栒邑,并击退了陇右军马。隗嚣见汉军虽败走陇坻,但却再难以扩大战果,也只好收兵。不久隗嚣再次上疏光武帝,刘秀则回复隗嚣道:“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刘秀告诫隗嚣,如果归汉,则功名利禄可得,否则,就不必多说了。隗嚣见此,遂遣使称臣于西蜀公孙述,被封为朔宁王。

  建武八年,双方又再次大战于略阳,为了夺回陇右要地略阳,隗嚣亲率数万大军攻城,汉军亦死守。见陇右战局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刘秀再次亲临长安,指挥平陇作战,这时据有河西五郡的窦融部率步骑数万大军归汉,对陇右构成了东西夹击的事态,陇右诸将中,有多人投降归汉,使得隗嚣的局势更加恶化,只得放弃略阳,退守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

    正在此时,洛阳附近的郡县发生了变乱,京师震动,刘秀不得不星夜东返,临行时,刘秀对岑彭道:“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得陇望蜀”的典故。汉军围攻西城,隗嚣困守其中,数月后,陇右大将王英、郑天寿、燕顺兵至,他们率其中的五千余人,乘高卒至,鼓噪大呼曰:“百万之众方至!”,汉军未料到西蜀救兵会突至,阵脚大乱,王元等死战护卫隗嚣突围出了西城。

    汉军在极好的形势下再次失利,加之粮草将尽,只得再次退出陇右之地,这样先前被汉军攻占的安定、北地、天水诸郡又为隗嚣所得。刘秀第二次对陇右的用兵再次失利,但此战陇右的人马与粮草也是损失极重,建武九年春,隗嚣忧愤而死,陇右诸将立其子隗纯为陇右之主。建武十年,刘秀再次亲临陇右一线,指挥最后的平陇作战,冬十月,耿弇诸将攻破落门,陇右诸将与隗嚣之子隗纯出降,陇右遂平。

  东汉大军伐蜀示意图陇右隗嚣灭亡之后,东帝刘秀与西帝公孙述之间的缓冲地带已不复存在,两帝之间,终要直接面对面了。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少有盛名,治理蜀中五县,政绩卓然,以至郡中百姓皆以为其有神鬼相助。后王莽天凤年间,任蜀郡太守,以其能而闻名蜀中。新末天下大乱,公孙述亦起兵割据巴蜀。更始二年,刘玄遣益州刺史张忠等带兵万余人来接管巴蜀和汉中,公孙述见蜀地险要,众心又归附于他,故有自立之志,遂使其弟公孙恢在绵竹大败更始诸将,从此公孙述之名威震益州。

    公孙述手下的功曹李熊对公孙述言:“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据千里,地什汤、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宜改名号,以镇百姓。”此言正和公孙述之心,不久,公孙述在成都自立为蜀王。蜀地沃野千里,兵精粮足,关中、荆州等地的百姓闻蜀地太平,安居乐业,为躲避战乱,纷纷奔入蜀地,西南夷也遣使纳贡,益州一片兴旺之势。此时,李熊复对公孙述言:“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

    经过深思,公孙述遂于公元25年初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华阳国志》载公孙述的国号为“大成”,《后汉书》载为“成家”),建元“龙兴”。称帝之后,公孙述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公孙述遂尽有益州之地。更始败亡之后,刘秀专事东方,无暇西顾,关中不少豪杰均引兵归奔西蜀,蜀势大振。公孙述遂大修营垒,多置车马,操练兵马,于西蜀聚甲数十万。

    除此之外,公孙述还在汉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制造十层高的豪华战船,且多刻天下州牧的印章。建武五年,割据荆州的秦丰为刘秀所败,其属下大将延岑和田戎归奔公孙述,延岑被封为大司马,田戎则为翼江王。建武六年,公孙述遣田戎出江关,收拢其旧部,欲取荆州,结果无功而返。而此时,刘秀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东方,已经开始谋划西北的陇右与蜀中的公孙述了,遂手书公孙述曰:“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手书的署名为“公孙皇帝”,看来,当时公孙述的势力颇为庞大,连东帝刘秀也承认了蜀帝公孙述。

  此时,公孙述手下的骑都尉荆邯见东方将被平定,刘秀的大军马上就要西向,故对公孙述道出了一番极为精彩的论对:“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昔秦失其守,豪桀并起,汉祖无前人之迹,立锥之地,起于行阵之中,躬自奋击,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创愈复战。何则?前死而成功,逾于却就于灭亡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自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东,发间使,招携贰,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

    此论,既道出了隗嚣战略上的严重失误,又给公孙述指出了对抗东帝刘秀的策略,即进则可有获胜之机,退保则必不可全。公孙述亦赞同荆邯的这番论断,欲尽发西蜀之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蜀中之人及其弟公孙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均极力劝说公孙述罢兵,公孙述竟按他们这些人说的做了。延岑、田戎也数次请求出兵,但公孙述终究疑虑而没有听从。公孙述的优柔寡断,使得其失去了最后与东方的刘秀争夺天下的资本,待刘秀彻底平定了东方,大军西指,等待偏安于蜀中的公孙述的结局就只有失败了。

  建武七年,陇右的隗嚣迫于汉军压境,遂向公孙述称臣,以求联兵于蜀,共同对抗东方的刘秀。建武八年,公孙述遣将援助隗嚣,并连同隗嚣击败了攻打西城的汉军,迫其退回了长安一线。但不久,隗嚣病死,刘秀再次对陇右用兵,陇右之军崩溃,公孙述的援军也损失甚重,蜀中震动。陇右的覆灭,顿使益州失去了北部屏障,建武十一年,刘秀命岑彭和来歙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伐蜀。

    早在建武九年,公孙述已令翼江王田戎、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泛等将数万兵马沿江乘竹排下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击破了刘秀的威虏将军冯俊等部,攻下了巫县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公孙述军因此得以据荆门、虎牙(此处之荆门、虎牙皆为山峰之名,荆门山在南,虎牙山在北,江水从中而过。其地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并且“横江水起浮桥、楼观,立攒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塞陆路,拒汉兵”,可见公孙述军在建武九年就击败了刘秀军,并建立了坚固而险阻的荆门山防线,成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之前岑彭曾多次试图夺回荆门,但均未成功。现在,汉军大举伐蜀,岑彭则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准备了大小各种战船数千艘,并以火攻烧毁了蜀军设在荆门一线的浮桥和楼观,蜀军大乱,溺死者数千人,蜀将王政斩杀了大司徒任满,投奔了汉军,田戎则退保江州。岑彭等来到江州后,见一时难以攻取,遂转攻平曲,大胜,“收其米数十万石”。

    公孙述见岑彭的南路大军攻克了平曲,即令延岑、王元与其弟公孙恢率领重兵据守广汉及资中,又遣侯丹率两万余人据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岑彭见势,多张疑兵,令臧宫等从涪水上平曲,以牵制延岑等蜀将,自己则分兵顺江而下还江州,然后溯都江而上,攻袭蜀将侯丹部,大破之。紧接着西向“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使精骑驰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岑彭分兵绕道奔袭两千余里,克武阳,前部骑兵到了广都,距成都不过数十里,先前公孙述令延岑等率蜀军主力屯于广汉,即为堵截岑彭的南路汉军,谁知岑彭的兵马竟绕出延岑军后,逼近了成都,蜀地震骇,公孙述大怒,用手杖击地曰“是何神也!”不久,南路的臧宫部亦率五万兵马大败延岑,“斩首溺死者数万人,水为之浊流”。

    不久臧宫军进抵绵竹,公孙述的大将、从陇右隗嚣处归奔而来的王元,不得已“举城降”。此时刘秀致书公孙述,言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公孙述感叹良久,言:“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见南路连续失利,公孙述又遣蜀中刺客,混入汉军,刺杀了岑彭,为据汉军,公孙述可算是方法用尽。不久,刘秀遣大司马吴汉接替岑彭担任南路汉军的统帅。不久,吴汉击败蜀将魏党、公孙永等于鱼涪津(今四川乐山一带),兵围武阳,公孙述的女婿史兴率五千兵马来助,亦为吴汉所破,吴汉得以占据武阳。此时,刘秀诏令吴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吴汉依令而行,果然,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而南路的臧宫在逼降蜀将王元后,又破涪城,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面对如此局面,蜀中“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

    此时刘秀再次致书公孙述:“往年诏书比下,开示恩信,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完全;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刘秀的手书中劝公孙述认清方今之大势,再战下去,犹如委肉于虎口,而早日归汉,则家族地位可得保全。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而他刘秀也绝不食言。公孙述则“终无降意”,可见公孙述亦不愧为一方之雄。

  吴汉攻拔广都后,已迫近成都,此时刘秀就致书告诫吴汉道:“成都十万余众,不可轻也”,而吴汉新胜,未听刘秀之言,与刘尚分兵轻敌冒进,二人兵马相距二十里。刘秀知后大惊,料吴汉与刘尚的兵马危险,果不出刘秀所料,公孙述将十多万兵马分为二十余营,一面截住刘尚,一面猛攻吴汉部,吴汉与蜀军激战了整整一日,终因寡不敌众,败回营垒。吴汉回营后,闭营三日不出,他一面多树旗帜,使烟火不绝,一面于第三日晚趁夜色偷渡过江,与刘尚部会合。

    吴汉与刘尚会合的第二天,蜀国大司徒谢丰等不知吴汉军已渡江与江南岸的刘尚部会合,留部分人马牵制江北,自将主力攻江南岸的汉军,结果双方鏖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太阳快要落山,吴汉军胜,斩蜀军五千余级。此后,吴汉军与蜀军在广都、成都之间展开了数次大战,吴汉军均获胜利,遂进抵了公孙述的都城—成都。于此同时,汉军臧宫部也相续攻占了占繁(今四川彭县北)等地,“与吴汉会于成都”。

    见到了最后的时刻,公孙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延岑则言:“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意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死中求生,岂可坐以待毙!财物容易聚得,不应该吝惜。公孙述随即“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交由延岑指挥。延岑一面在正面大张旗帜、鸣鼓挑战,一面派出一支“奇兵”绕到吴汉军的背后,突然发动了进攻,吴汉军大败,吴汉本人也坠马落水,幸得拽住马尾才从水中脱险。此战汉军损失颇大,而粮草也只够七日用了,吴汉见此,令备船只,打算暂时退兵。这时,刘秀遣蜀郡太守张堪押运粮草和七千匹战马输送至前线,同时张堪“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得到补充的吴汉见迫近成都以来,两次与蜀军交战不利,也不敢轻举大军了。吴汉将精骑隐于后,令弱兵前往挑战。公孙述方胜,又见吴汉兵马羸弱,认为破敌之时已到,遂令延岑领一军以据臧宫,而公孙述则亲率数万大军出战吴汉,延岑与臧宫交战,三战三胜;而公孙述这边与吴汉大战,“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这一战,双方从早刘秀原陵上一直打到正午,激战半日,双方军士都极为疲惫,这时,吴汉令护军高午、唐邯率数万精锐冲击敌阵,蜀军大乱,这时高午冲入敌阵,直刺公孙述,正中其前胸,公孙述受伤坠马,幸被手下救回城中。公孙述伤重,将成都兵马交予延岑后,当夜便死于成都皇宫。见蜀帝身亡,延岑亦无心再战,遂于第二日便举城而降。历时十二年之久的西帝公孙述,终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在位措施

  政治

  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十有二存”了。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同时,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刘秀还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税,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精兵简政。在文化上,重用文人贤士,史称“光武中兴”。极为重视图书文化建设和皇家藏书的收藏。王莽末,典籍被焚,鉴于西汉官府藏书散佚,而民间藏书颇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遗漏。他下旨天下,广为收集。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后,鸿生矩儒,莫不抱负典策图籍,芸汇京师。数十年间,朝廷各藏书阁,旧典新籍,叠积盈宇,汗牛充栋。如“石室”、“兰台”、“仁寿阁”、“东观”等多处,藏书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了西汉。迁还洛阳时,其经牒秘书,载乘2 000余辆。奠定了东汉国家藏书的基础。

  中央集权,归于尚书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经济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


  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戚。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又命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予东汉王朝以极大威胁。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光武帝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一方面“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拖,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很快,贼便解散了,另一方面,把捕到的作乱首领人物迁往他郡,“赋田授廪”,切断他们与原所在郡的联系,给了豪强地主严重的打击。经过度田事件后,郡国大姓的抗衡平静下来,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度田在形式上也成为东汉朝廷的定制。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为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2]。

文化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建国后,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