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百家姓 第一部(十三)云 苏 潘 葛

  《百家姓》中,云 苏 潘 葛,是四个紧密相连的姓氏,其中云姓和葛姓人口较少,而苏姓和潘姓人口较多,但这四个姓氏在历史上都有精彩丰富的传奇故事,也有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名人事迹,在姓氏的演变上,这四个姓氏的来源都比较复杂,那么这四个姓都源自哪里?在历史上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呢?

  苏姓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而且早在战国时期,苏姓就出了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今人还在沿用的一些典故,就和苏秦有关,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典故呢?

  貌若潘安,说的就是潘姓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潘安。这个人究竟美貌到什么程度?在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典故呢?潘姓在历史上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在《百家姓》中,潘姓之后是葛姓,那么,葛姓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葛姓之人在文武两途,都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为您解读《云 苏 潘 葛四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姓》中,云 苏 潘 葛,是四个紧密相连的姓氏,其中云姓和葛姓人口较少,而苏姓和潘姓人口较多,但这四个姓氏在历史上都有精彩丰富的传奇故事,也有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名人事迹,在姓氏的演变上,这四个姓氏的来源都比较复杂,那么这四个姓都源自哪里?在历史上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呢?

  苏姓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而且早在战国时期,苏姓就出了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今人还在沿用的一些典故,就和苏秦有关,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典故呢?

  貌若潘安,说的就是潘姓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潘安。这个人究竟美貌到什么程度?在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典故呢?潘姓在历史上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在《百家姓》中,潘姓之后是葛姓,那么,葛姓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葛姓之人在文武两途,都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为您解读《云 苏 潘 葛四姓》。

  云,姓是一个比较小的姓,他的姓氏来源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出自妘姓,这个是皇帝的子孙,颛顼的后代,有一个子孙叫祝融,祝融是火正,管理火的,这个在古代是非常重要,没有火就没有办法生存,祝融的子孙有被封在一个地方,号叫妘子,这个姓的其中一支把女字旁去掉了,就姓云了,这是一支主要起源。
  
  第二,也是出自妘姓,也是祝融之后,和前一支,由于相隔世代太久,血缘不近,这一支有一个封国,这个国家叫郧,后来被楚国灭掉了,子孙就开始姓郧,后来也读成云了。
  
  第三,出自缙云氏之后,皇帝的时候一个官名,主要管一年四季的事,管四季转换的管叫缙云氏,这一支分成两个姓,一个姓缙,一个姓云。
  
  第四,出自少数民族,古代的代北,也就是今天天山西北部,就有一个叫悉云氏,后来融入汉族姓云,还有一个叫宥连氏,后来变成云姓。
  
  第五,鲜卑族改姓,孝文帝汉化以后,有好多少数民族有改了汉姓,好多姓氏都有鲜卑族的血统,连云姓里都有,鲜卑族有个复姓叫是云,改姓了云,牒云也改姓云。
  
  云姓的人数很少,但是姓氏来源很负杂,云姓的迁徙不清楚,今天看来云姓云南、海南最多,云姓和云南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北方姓。宋末元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云海,这个人是陕西省巩昌府人,他在陕西当官,当时官声很好,宋朝灭亡以后,这个云海跑了,率领子孙跑到广东、海南一带,云海就是现在南方汉族云氏的始祖,元朝初年跑过去的,跑过去几个不知道,后来生下很多子孙。南方汉族姓云的几乎都是他的后代。
  
  云姓的名人很多都是海南人,有个人叫云崇对,字策臣,是今天海南省文昌市人,这个人在清末的时候,是极其著名的侨领,旅泰的大企业家,跑到泰国去了,所以泰国的云氏家族比在中国的显赫多了。他还有清朝的官衔,是清朝的候选同知。云崇对青年时代到泰国谋生,娶了一个泰国姑娘叫娘坎,生下了七男三女。云氏家族第二代,第三代连续出了三个部长,在泰国,到了下面的茂字辈,云茂修、云茂伦、云茂保、云茂杰,云氏一门四杰,对泰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影响很大,云氏家族在泰国很厉害。云姓的排行和人数都搞不清楚。
  
  苏,姓是个大姓。
  
  第一,出自颛顼帝之后,跟云姓是一个老祖宗,中华民族是一家不是浪漫的诗歌一样的语言,他是有实际内涵的,而且还都是祝融的后代。
  
  第二,古代少数民族的苏姓,很早就有,比孝文帝改革还早,我们汉姓好多其他民族的血液融进来,很多都是北魏的,但是苏姓不是,东汉的时候乌桓里边有一支,在汉武帝的时候归附汉朝,他们里边就有改姓苏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改姓苏的就更多了。现在少数民族当中像满族、锡伯族、裕固族、羌族、彝族都有苏姓。
  
  姓苏的里边有一支回族血统,回族十三姓特别大,苏也是大姓。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一个波斯商人,他的名字叫苏拉玛尼,沿着丝绸之路,到中国经商,留下来了,子孙都姓苏。明朝的时候锦衣卫里边有一个指挥佥事,叫速来蛮,也叫苏来蛮,明朝是接着元朝的,很多色目人还没走,他们的子孙因为赐姓,苏来蛮后来改名叫苏荣,他的子孙都姓苏,元代的时候,我们找到福建泉州,有一位从西域来的,叫苏唐舍,苏姓里边有很多血统。泉州的血缘是很复杂的,有几千个墓地,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苏姓发源于今天河南温县,后来东周迁都洛阳,所以苏姓开始到洛阳,春秋时有一个姓苏的到楚国去当官,后来定居到两湖一带,楚国的都城在楚国境内的比较多。在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叫苏建的讨伐匈奴有功,所以被封在今天陕西咸阳一带,后来派生出扶风苏氏,武功苏氏,蓝田苏氏等等,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北方连年战乱,苏氏也不例外,就开始南迁,迁到了江南各地。隋朝的时候,因为有人又派回到河南当官,苏姓又回到河南了。这种迁移也非常有意思,在唐朝两次移民当中,苏姓开始进入福建。
  
  其中有一支苏威的后代,第五世孙苏益,因为立功被封为上将军,就到了同安县,今天福建厦门市同安区,这就是苏姓很重要的一支,叫庐山堂同安苏氏,这一支后来分布在福建,他的长子叫苏光谊,分布在福建的德化、永春一带,这两个地方姓苏的就是苏光谊的子孙,他的第二个儿子苏光谓,就在福建莆田一带,第三个儿子叫苏光诲,留在原地没动,但是苏光诲的后代迁到了湖南的新化、安化一带,那时候有好多蛮族,苏姓是中原士族,迁过去以后,后来没几代变成蛮夷了,叫梅山蛮。
  
  在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有个叫章惇的,他到那里去平定梅山蛮,杀了很多人,幸存的人就跑到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后来也有进入台湾的,到海外的。今天的苏姓全国都有,广东最多是苏姓第一大省,占了整个苏姓的20%。
  
  庐山堂同安苏氏,第四代叫苏颂,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观察天体,演示图像,自动报时,比欧洲人发明钟表早600年。
  
  办事不认真,吊儿郎当,处事随便,好出洋相,咱们管这种人叫二百五,这个词是万能词,但是没人知道二百五的来历,这个和苏姓有关,战国时期有个了不起的纵横家叫苏秦,他是苏姓里边最厉害的人,他说服了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对付秦国,受到了君王的赏识,被封为六国丞相。秦国就派刺客去刺杀他,这个刺客撞见苏秦当胸一剑,苏秦当晚就不治身亡了,但是苏秦憋着最后一口气跟齐王说,你一定要抓住这个刺客,为我报仇。
  
  齐王说那怎么找啊,苏秦说我死以后,你把我头砍下来,扔在路边,完了叫人拿鞭子抽打我的尸体,一面叫人说苏秦这个人太坏了,是个内奸,我们大王被他蒙蔽了很久,他死了也饶不过他,大王要感谢那个杀了他的人,要重赏那个杀他的人。这么一折腾,果然有四个人冲出来,齐王重赏的一千金,这四个人就说我们每人二百五吧,齐王大怒,大喊,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托出去砍了,这就是二百五的由来。苏姓排行第41位,人口580万,占全国人口0.46%。
  
  潘,姓也是大姓。
  
  第一,出自芈姓,是春秋时候出国贵族潘崇之后,这一支很重要。
  
  第二,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裔孙伯季之后。
  
  第三,出自姚姓,是舜帝之后。
  
  第四,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潘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鲜卑的破多罗氏改为潘,而且后来满族,也有很多用这个汉姓为潘,特别奇怪的高山族姓潘的特别多。因为在康熙末年,今天台湾省台中市,那里有个酋长叫阿穆,归顺清朝赐姓为潘。光绪的时候,台湾的高山族纷纷归顺朝廷,后来也都赐姓为潘,这就是台湾高山族姓潘特别多的原因。现在我们知道满族、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回族、壮族、布依族都有潘姓。
  
  春秋战国的时候,潘姓的主体在今天湖北境内发展,后来这支潘姓往山东、湖南迁徙,东汉的时候,有个当官的就到了江苏的潥阳,到了三国时期,吴国有右将军姓潘,是从山东迁到南京的,孙权的夫人姓潘,她是浙江会稽人,绍兴,也就说明三国时代,潘姓已经开始遍布全国,到了北魏的时候,鲜卑族很多人改成姓潘,而鲜卑族的破多罗氏,后来在洛阳形成一大郡望,异姓改姓能够变成这一姓主流的很少,姓潘的里边有很多鲜卑族的血缘,当然这个很古了。后来潘姓开始进入福建、广东,北方残留的潘姓,开始进入内蒙古、陕甘等。
  
  潘姓是大姓,名人很多,过去形容美男子貌若潘安,潘安的名字叫潘岳,生于247年,死于300年,他的成名主要是杜甫的诗,杜甫有首诗叫《花底》:“恐是潘安县,坎留卫玠车。”卫玠是个美男子,在民间声望很高,由于杜甫称他为潘安,后代就叫他潘安了。潘岳长的非常漂亮,少年的时候才华出众,到了20岁的时候,晋武帝自己种田,潘安就写了一首赋,赞美这件事,洋洋洒洒,辞藻优美,名满天下。
  
  人长的漂亮,才华很好,皇上也赞赏,接下来就是羡慕嫉妒恨,这几个美男子都是死于,羡慕嫉妒恨,潘安这一下十年不得升迁,到了30多岁的时候,当了一个县令,他这个当官也很有意思,下令全县种桃花,他当县令非常有政绩,后来就被一个太傅提拔上去,太傅被杀了,潘岳也跟着倒霉。潘岳这个人政治品德有毛病,这个人非常势力,非常急躁,他曾经与石崇一块对当政的贾谧非常谄媚,这个人名声不好,等赵王伦篡位以后,孙秀专政,潘岳就被夷三族了。
  
  潘岳不仅有才,而且私人品德极好,非常讨女人喜欢,女人一生有三个重要,妈、爱人、女儿,潘岳有没有女儿不知道,他对妈妈和太太实在太好了,潘岳的太太叫杨容姬,很早就去世了,去世后的潘岳居然就不再结婚了,天天想老婆,想了就写诗写赋,所以他就成为女性心中理想的夫君和心上人。第二对妈妈好,妈妈年纪大了,他不当官,辞官,回家伺候妈妈。而且他还挺廉洁,回家还没什么钱。就自己种田种菜,经常给妈妈买喜欢吃的东西,妈妈年纪大了喜欢喝奶,潘岳就亲自养了一群羊,挤奶给妈妈喝。《二十四孝》里边,最早的版本其中有潘岳,现在的《二十四孝》是宋朝人重新校订的,把潘岳去掉了,原因是因为夷三族,你妈还是因为你被杀的,所以不算孝子。
  
  这个人私德好,公德差,用情专,《红楼梦》尤三姐思嫁给柳二郎,说:“但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知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可见,在曹雪芹的眼里除了漂亮没啥,其实不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潘姓排行第36位,人口620万,占全国人口0.5%。
  
  葛,姓的来源。
  
  第一,出自嬴姓,皇帝的后裔,以封地为名,因为皇帝有一个子孙封在葛。
  
  第二,以部落做姓氏,古代有个部落叫葛天氏,他的后裔也姓葛。
  
  第三,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有一支鲜卑族改成了葛姓,现在我们鄂伦春族、满族、蒙族、土家族、裕固族等好多民族里边都有葛姓。
  
  葛姓源于河南,后来一直在中原地区发展,到了周成王的时候,我们发现羌族里还有姓葛的,迁到了今天峨眉山一带,说明在西周的时候,葛姓人已经进入四川了,秦朝的时候,我们发现今天的安徽一带,已经有姓葛的,王莽的时候,有一个叫葛庐的渡江而南,安家于句容,在今天江苏镇江常州之间,这一支后来成为吴中大族,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中原战火连天,原来居住在河南的葛姓迁往江南,而且句容葛姓非常昌盛,出了葛洪,这是中国道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葛洪的子孙为了炼丹,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去了今天的广州,广州的葛姓是江苏句容之后,到了隋唐葛姓开始分布到差不多全国了。
  
  如今,葛姓在全国分布非常广泛,江浙葛姓最多,文的葛玄,三国时候的吴国道士,道教称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道教里面地位很高,葛洪就是他的曾孙,这一支都是修道的。武的葛云飞,字鹏起,浙江山阴人,清代的也就是绍兴人,道光年间的武进士,为人非常的刚直不阿,曾经自己打了两把刀,一把刀的名字是昭勇,一把刀的名字是成忠。道光二十一年九月,英军侵犯定海,他以定海主将的身份。与从外边调来的郑国鸿、王锡朋两个总兵官,坚守阵地,奋战六昼夜,三个总兵当中最后一个英勇战死。
  
  这一仗是清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当中,可歌可泣的一仗,定海守将葛云飞,死的非常壮烈。一文一武都可以。葛姓排行126位,人口140万,占全国人口0.11%。

云姓始祖

  祝融、额苏哩·云岱、武佳氏。颛顼是中华民族始福黄帝的孙子,曾经君临天下78年之久,他的子孙繁衍甚广,是中国民族最主要的组成份子,其中有一支他的子孙最初是以妘为姓,而云姓则是再从妘姓所分出,可见得云姓根本就是颛顼的后代。云姓既然出自颛顼之后的妘姓,那么又怎么会跟“火”扯上关系的呢?这只要翻看《说文》上面有关妘姓的姓源记载,就不难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了。据《说文》说:“妘姓,祝融之后。”“祝融”,人人都知道就是“火”的代词。云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又拥有这样一位功在民族的杰出始祖“祝融”,岂不是姓云的人所最足引以自豪自傲。故云氏后人奉祝融为云姓的得姓始祖。
  
  云氏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列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十一位门阀。云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如前一百大姓。
  
  云姓起源于妘姓,后来又去“女”为“云”姓。发展与演变:春秋时有诸侯国□国,又称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共分出四个姓,“云”,“郧”,“芸”和“员”。另一支云姓起源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当时,有鲜卑族代北牒云氏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定居洛阳,后代改姓“云”姓。有关云姓的来源,跟人类所赖以结束野蛮生活的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路史》载:“颛顼后妘姓之分有云氏。” 至于《姓氏考略》上所指的那位云姓始祖缙云氏,据考证则是比祝融更早的黄帝时之人,也是以官为氏。缙云,是黄帝时的一种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当时掌管夏令事宜的缙云氏,究竟是什么人尚未知其详,但是他的后代却纷纷以缙云两个字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传到后来,再省略为一个云字,使得中国在5000年来,一直都有这个姓氏。云姓后来迁往琅琊郡,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据《姓氏考略》记载:“缙云氏之后,望出琅琊(秦始皇置郡。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河南(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苏姓始祖

  苏忿生、苏韰王、苏马諟、苏侯延、慕容·苏拔庞、突骑失·苏禄、苏伐垒、苏唐磨、苏失利之、苏吠、阿合抹(苏唐)、苏继芩。
  
  一、为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周武王时,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时,苏国被狄(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苏国的后裔就以国名“苏”为姓,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苏姓则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传说中的黄帝既是一个部落的名称,也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据《国语·晋语》载,黄帝和炎帝是由古老的少典氏族中分裂出的两个胞族。黄帝及其部族,最早生活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姬水一带,因而便形成了最古老的“姬姓”。《史记·五帝本纪》在介绍黄帝时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段文字描述了黄帝作为人文始祖的聪明大智。《帝王世纪》也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又称为“轩辕黄帝”,实际上是因为黄帝曾居住在“轩辕”这个地方,因以为名。轩辕黄帝是崇尚黄色的,这是因为这个部族生活在黄土高原,其赖以生存的大河便是黄河,而这一人群的皮肤又是黄颜色,这种“黄河、黄土、黄种人”的三位一体,使他们对“黄色”有了更多的偏好。黄、皇古字通用,由黄帝而衍变成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最为尊贵的帝王的专称,在历史时期黄色更成为皇帝独有的专色,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无论是宫室、都邑、太庙,也都由黄土筑成,成为有别于其他文明的“黄色文明”。至于黄帝的专号“轩辕”,《说文》段注为,曲(车舟)藩车为之轩,大车谓之辕,“轩辕”实际上指为“有篷顶的大车”。据史料记载及学界研究,早期的黄帝部族是以游牧生活为重要的内容,“轩辕”大车的发明,为这种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运输工具,在当时的部族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并因此而成为黄帝及其部族的名号。另一方面,黄帝部族以龙作为图腾标志。考古发现中,龙的形象的不断变化,龙形象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实际上是黄帝部族发展壮大,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黄帝及其部族最早的居住地在姬水,亦即陕西省岐山县一带,后采向东发展,到达中原,并在河南新郑形成政治中心。《史记》的有关注解均有“黄帝号有熊”,“有熊,河南新郑是也。”《元和郡县图志》:“郑州新郑县,本有熊之墟。”另外,陈留(今属开封)有“黄城”、杞县有“夕卜黄”、荥阳有“黄水”、封邱有“黄池”,这些都与黄帝部族的活动有关。密县的大瑰山、临汝的崆峒山、灵宝的荆山,卢氏的熊耳山等都有黄帝活动的遗迹,反映中原地区是黄帝及其部族的重要活动地区。黄帝以中原为中心,“习用干戈”、“修德振兵”、“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尤其是黄帝部族与蚩尤部族在涿鹿(今属河北)大战,取得了胜利。黄帝及其部族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传说中各部族间的融合,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南达于江、东至于海、北达燕赵的内涵相近的先进文化。
  
  黄帝在典章政制与经济文化上也有重要的贡献。《史记》等史书记载,黄帝“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这种管理形式,应该是后世政权的雏形。黄帝的史官“仓颉作书”,“伶伦作律”、“容成造历”,“黄帝考定星历”等,黄帝时的文化成就巨大。黄帝采铜铸鼎,以玉为兵,刳木为舟,作宫室以避寒暑等。黄帝的夫人嫘祖发明了养蚕、织锦等,反映了黄帝时代的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
  
  传说黄帝在功成名就于荆山铸鼎后,骑龙升天。《史记·封禅书》有详细的记载,在河南灵宝,有与这则传说相关的地名与遗迹,如荆山、鼎湖、龙沟,以及黄帝庙。在陕西省黄陵县,有“桥山”,而“桥山”附近有黄帝陵,这里也就成了历代君民祭奠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圣地了。
  
  依照史书记载,颛顼为黄帝的孙子辈。《史记》、《帝王世纪》以及某些苏谱均有详细说明,在黄帝的25个儿子中,最早取得“姓”的名号者仅有14人,这些姓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姓,现代姓氏则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氏”。黄帝正妃是采自西陵氏族的嫘祖,她为黄帝生下的两个儿子分别是青阳与昌意。昌意曾在“若水”一带的西南地区长期生活,并娶当地土著蜀山氏族的昌仆为妻,他们的儿子颛顼从小便在西南地区生活,后随氏族东迁到中原。
  
  颛顼既是古史传说中的英雄般的人物,也是当时统合天下的部族名号。学术界对颛顼的本意有着多种的理解。《论衡》中谈到的“颛顼戴干”,有的学者以民族志与考古发现相结合,解释其为原始部族时人们在头部佩饰器具从而形成的一种头部装饰,这种装饰使得其成为“扁形变头”。根据史书中将“颛顼”与“高阳”并称的现象,其含义为旭旭升起的太阳。而这种对自然的崇拜现象,在当时应是较为普遍的。
  
  颛顼及其部族东迁的过程,也是以颛顼为首的部落联盟形成的过程,也是史前部族融合发展的过程。颛顼在河南、山东、河北等黄河中下游地区活动留下有大量的遗迹。其最重要的传说是保留在《淮南子》等书中的“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的传说,两大部族的长期征战,在史书中形成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颛顼也因此而获胜,部落联盟获得了空前的扩大,并以此赢得了五帝之一的赞誉。
  
  颛顼的统治中心也在中原。史书记载,颛顼在河南许昌、杞县、淮阳等地居住。《左传》:“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帝丘在东周时为卫国的都城,其位置在今河南濮阳附近。颛顼尽管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但他的功绩主要在宗教礼仪上。《大戴礼记》对他的功绩有十分精要的概括,称赞他是很有谋略,通晓道理的人,他的行为举止符合天意与鬼神的意志,所以说他是人与神的沟通者,他所开启的由宗教对人的控制的办法,以及对社会组织结构的改造,在当时是个进步。颛顼死后,埋葬在顿丘城外,即今河南省内黄县,据说他活了98岁,颛顼之后,其部族又分裂为若干个部落。《世本》的“帝系篇”等文献,甚至在一些“苏谱”中,也有“颛顼八子”的记载。颛顼娶邹屠氏之女生苍舒、陨鼓、祷戴、大林、龙降、廷坚、仲容、叔达等8子。颛顼又娶胜奔氏之女生子称,称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
  
  老童及其部族,也如他的先祖那样在中原生活,但也在关中、江淮等地区生活,其遗族后来还远迁到岭南活动。老童(卷章)的部族后又发展为重黎和吴回。
  
  重黎这个传说时代的人物,实际是由重与黎二个部落合并而成,重黎实际上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的后裔逐渐裂变为“九黎”,并成为“黎民百姓”中的主体。重黎曾担任过帝喾时的“火正”。“火正”是传说时代掌管火源的职官,因为火的发明传说为祝融氏所为,因此“火正”又称为“祝融”,重黎因任“火正”,重黎也与祝融有了联系。火的发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火可以驱除野兽,使人类在与其他动物的争斗中处于优势;火可以熟食,食物成分的改变为人类智力的进步创造了条件;火可以用作耕种,“刀耕火种”的初期农业的兴起,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标志。以看守火种,到对火神的祭祀,以至火化升天等均由祝融(火正)负责,因此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重黎受命与流落在南方的共工氏进行战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帝喾以平叛不力而杀了重黎,并让重黎的弟弟吴回袭任火正祝融之职,吴回也便有了祝融氏之称。
  
  吴回在南方与共工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与他的部族也因此重返中原。《路史》、《左传》均记载,在河南郑州有“祝融之墟”,其具体地点在新郑与新密附近,即西周时期郐国所在地。吴回及其部族虽然在陕西、山西、甚至东南地区生活,但最终以中原为中心,吴回死后也埋葬在“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
  
  陆终传说是吴回的儿子。根据对其名号研究,陆终是以捕食善跳动物而著称的部落,并以此作为图腾以及首领的名字。陆终及其部族也在中原一带活动,山西的平陆、河南豫北地区的“大陆”(吴泽)等便是这种活动遗迹的反映。在豫北地区的获嘉、修武、辉县交汇处的吴泽,实际上也是当年吴回曾活动过的地区,这里与颛顼故都也相去不远,并有亲族在其附近居住,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活基础。
  
  陆终生6子,分别是樊、惠连、(竹钱)(竹坚)、会人、辔牲、季连。其中,樊封昆吾为己姓。
  
  先祖昆吾公
  
  昆吾公是苏姓的先祖,这是诸多苏谱所公认的。樊封于昆吾,又称昆吾氏。也就是说,由陆终及部族发展衍变而来的昆吾部族,其首领亦称“昆吾氏”即苏谱上的“昆吾公”。“昆吾”的字义,《夏小正》解释为:“昆,小虫。”又称,“昆者,众也。”“小虫动也。”《说文通训定声》认为,昆吾为众虫之意,吾即音的尾语。昆吾源自陆终,二者都有“众虫”之意,一方面反映二者的图腾相近;另一方面说明其部族人口众多,兴旺发达。《国语》、《史记》都记载,昆吾为“夏伯”。
  
  《吕氏春秋》记载有“昆吾作陶”。《说文》及其相关著作也有“昆吾者,壶之别名。”“昆吾,圜器也。” 昆吾氏也在中原地区活动。他们的踪迹与夏人相近,如在山西传说有夏都安邑的地方,有“昆吾亭”。河南濮阳为“颛顼之墟”,这里不仅有“昆吾台”,也有“昆吾之墟”,《竹书纪年》写道:“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帝芬”,有的书中记载为“帝槐”,是夏代第8个王,属于夏代中期。
  
  《世本》:“苏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元和姓篡》:“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邺西苏城是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苏氏出自己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
  
潘姓始祖

  姬季孙、潘崇。
  
  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六十三余,占全国人口总数0.47%左右。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  迁徙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韩国潘氏的祖先都是从福建莆田迁过去的。 由宋朝大理学家朱熹作序的《莆阳潘氏族谱》记载,潘源于唐仪凤二年入闽平乱,定居福建莆田;福建五世祖潘承叙自莆田迁北燕,承叙子潘处常迁江陵;处常子潘佑为南唐端明殿学士,因谏被南唐李后主处死,其四子文焕、文振、绶(文壮)、文亮入宋后,文焕官金紫光禄大夫、文振官银青光禄大夫,二人子孙迁居福州义序及闽侯瓜山等地;绶与文亮后9世有潘阜,迁高丽巨济,任高丽元宗和忠烈王时的左司议大夫、谏议大夫等职,受封岐城府院君,谥号文节,为韩国和朝鲜的潘姓开祖,现在传有后代10万余人。潘基文的堂兄、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潘基秀不久前来中国参加世界潘氏宗亲联谊活动时表示,根据韩国巨济潘氏族谱记载,潘氏的祖先是宋朝前往高丽为官的潘文节、潘文壮兄弟,兄弟俩的父亲名字叫潘佑高丽末朝鲜初,潘氏族人从巨济分迁韩国光州、南平、岐城等地。潘阜六世孙潘忠、字平重,任工曹典书,是朝鲜开国功臣,封为海阳君,光州伯。潘阜谥号文宪。潘基文是文节公的26代孙,文宪公的20代孙。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
  
  如今,潘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为多,这八省潘氏族人约占全国潘氏人口的65%以上。

葛姓始祖

  葛伯。夏朝时,黄帝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县北十五里),为伯爵,故称葛伯。夏朝末年,商汤欲取夏而代之,首先以都城亳附近的葛国为目标。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伯,又派人为葛伯耕田,因葛伯杀了为助耕之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一举攻灭葛国。葛国亡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葛姓,他们尊葛伯为葛姓的得姓始祖。
  
  葛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20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2%左右。
  
  尽管关于葛姓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说不尽可靠,但葛姓源于河南却为大家所认同。葛姓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元和姓纂》称,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今属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载葛姓有颍川、梁国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姓还有:《韩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姓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姓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姓人。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两宋时,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甚,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明初,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姓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如今,葛氏族人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为多,这两省葛氏约占全国葛氏人口的35%左右。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