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十八)江湖帝影

江湖帝影

     朱棣兵临城下,想要一举攻下南京,夺位登基,南京作为京师,有重兵驻守,经过数十年的修建,城墙坚固,燕王朱棣预计一场恶战将在所难免,他先派千余人的骑兵前去侦查,却发现南京城里并没有什么防备,朱棣大喜过望,决定带领军队直攻南京,那么诺大的京师为何会驻防空虚,朝廷上下都在忙些什么?

    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又为什么会不知去向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讲述永乐大帝第十八集,江湖帝影,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同期声:朱棣兵临城下,想要一举攻下南京,夺位登基,南京作为京师,有重兵驻守,经过数十年的修建,城墙坚固,燕王朱棣预计一场恶战将在所难免,他先派千余人的骑兵前去侦查,却发现南京城里并没有什么防备,朱棣大喜过望,决定带领军队直攻南京,那么诺大的京师为何会驻防空虚,朝廷上下都在忙些什么?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又为什么会不知去向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讲述永乐大帝第十八集,江湖帝影,敬请关注。
   
    商传:南京城我们今天大家看到了,高大雄伟,那个时候在南京城的外面,还有一圈外城,你看南京这么大的地方,它有两层城墙,这就是朱元璋当年为了保卫首都,原来他是为了跟陈友谅、张士诚作战,保卫南京这个地方修建的。所以防守很严。两层城墙要想攻开不容易啊,那么在这两层城墙的外层,最关键的就是西北部,这个地儿有一座城门叫金川门,首当其冲对着朱棣来进攻的这个阵势。

    朱允炆就派了人在这儿驻守,派谁呢?说起来就有意思了,派了两个主要的负责人,一个人叫李景隆,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一打仗就败,败了就跑,排他去出使到朱棣那儿去,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这么一个人,朱允炆派他去守最关键的城门。另外一个人,谷王朱橞。谷王是藩王,你建文帝惹这么大的事情,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藩,你跟藩王之间是对立的,那么现在你把你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这样两个人守在这儿,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不仅是建文帝朱允炆,当时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这些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两个人在这儿守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呢?这两个家伙就商量了,说现在大势已去了,咱们守在这儿,替他卖命,不会有好结果的,朱棣带着军队来了,势力这么大,早晚这个南京是要攻克的,咱们不如投降算了。

    于是这俩一商量,这个仗别打了,开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所以南京城没有真正地发生保卫战,建文帝朱允炆把最关键的地方交给了最不值得信任的人,于是南京城就这样被攻克了。

    当时在金川门,有一个守卫金川门的士兵,他亲眼目睹了这个情况,当时非常地气愤,把手里的兵器一扔,叫投戈痛哭,然后就离开了南京,自己就走了。他的后人,后来就记录下了这件事情,你看看这些高官贵族,他们的人格远远地不如一个士兵。这样的话,朱棣就带着军队进入到了南京,那么建文帝这个时候在哪儿呢?建文帝还在皇宫,已经乱成一团了。

    当时,大家可能还知道有一个徐达的儿子,这个徐达的儿子叫徐增寿,是徐达家的老二儿子,这个徐增寿一直是帮着燕王朱棣的,当年建文帝把朱棣的几个儿子扣在南京,就是他偷偷地把这几个人给放走。徐达这一家,徐达是开国功臣,跟朱元璋是发小,好得不得了的关系,他的孩子们在这场“靖难之役”,就是朱家的这个叔叔和侄子之间的斗争中间分成了两派。

    大儿子徐辉祖支持建文帝朱允炆,二儿子徐增寿支持燕王朱棣,大女儿就是徐王妃,就嫁给了朱棣的这个王妃,她嫁给朱棣了,当然帮着朱棣,而且还帮着朱棣打仗。他小女儿徐妙锦支持建文帝,反对朱棣。这个徐妙锦就跟建文帝朱允炆说,说你别怕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就坐在宫殿里等着他来,看他能把你怎么样,可是建文帝他不敢,看到这种情况他就慌了,这个时候,徐增寿就想做内应,他也想做内应,帮助燕王朱棣进城。他的举动鬼鬼祟祟,而且他又有过去支持燕王的历史,就被朝臣们发现了,朝廷的官员们就把徐增寿抓来痛打了一顿,这个时候建文帝朱允炆也发狠了,亲自拿出剑来,把徐增寿给杀掉了。

    建文帝大概一辈子不要说杀人了,一只鸡他也没有杀过,非常善良,非常宽仁的这样一个皇帝,这时候杀了徐增寿,就跑回到皇宫中去,在宫中就放了一把火,这把大火就烧出了一个几百年不能破解的历史之谜。
   
    同期声:朱棣进入金川门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不见踪影,究竟建文帝是否死于火中,不仅成为了困扰朱棣一生的心病,也成为数百年来人们争相猜测的一桩谜案。那么宫中着火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建文帝的下落,史书上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商传:朱棣带着军队看见着火了,就赶到了皇宫里面,路上也就是徐辉祖带了点人抵抗了一下子,那哪抵挡得住啊,大军已经涌到城里了。徐辉祖一看抵挡不了,也就放弃了,跑回到家庙里面痛哭一场,没有别的办法了。

    朱棣就赶到了皇宫,他赶到皇宫的时候,有人就从大火里面找出来一具尸体,已经被烧焦了,面目全非,看不出是什么了,朱棣看到了以后就非常悲痛地,指着这个尸体说,说小子何至于此,说你干嘛要这样做呢?朱棣这话是什么意思啊?他很聪明,他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指定了这具尸体就是建文帝的尸体。可是这具尸体到底是建文帝的还是不是建文帝的并不知道。史书上怎么记的呢?史书中这么记,明史里面它首先记录说,宫中大火,帝不知所终。宫中火起了,着了火了,建文帝不知所终,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这是《明史》里面的一个说法。可是这《明史》里面同时它还记载说,燕王遣中使,就是派太监出帝后尸于火中,他派了太监,把建文帝和皇后的尸体从火堆里面找到了,那也就是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一种就是说确实从火里面找到了建文帝和皇后的尸体。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同一部史书,官修史书看到两个不同的结果,说明在修《明史》的时候,这个史料已经不确定了,大家找不到一个惟一的一个说法。所以修史的这些史家们只好把两说并存,放到了史书里面。
   
    同期声:史书中关于朱棣找到建文帝尸体的说法,有学者认为这是朱棣掩人耳目的做法,因为他必须给全国造成建文帝已死的印象,才能够名正言顺的登上帝位,所以我民无法由此推断,建文帝究竟是否葬身火海。真实的记载无法找到确切答案,于是引出了许多民间传说,那么这些传说中,我们能否找到建文帝下落的蛛丝马迹呢?
   
    商传:建文帝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因为不知道他的所终,说法不一样,于是就引来了很多传说。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出名的一个历史之谜。在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很多野史中是这么记载的,说燕军攻入南京了,建文帝一看大势已去,他杀掉了徐增寿以后,到宫中放起了一把大火,这个时候他本来是要自杀的,他身边的太监跟他讲,说皇上你不要自杀,不要死,当年太祖皇帝曾经留下一个东西,说等到你遇到灾难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看,于是就拿出来一个盒子,据说这个盒子是当年刘伯温做的,专门留给建文帝避难的,当然这都是传说了。于是就把这个盒子打开了,打开一看,这个里面的东西很奇怪,什么东西呢?一副袈裟,和尚穿的袈裟,一个剃刀,剃头发永德,一张度牒,度牒就是和尚的身份证,你看多全乎,里面和尚的衣服,和尚的身份证,连剃头的东西都有了,活象就知道要有这么一场灾难发生一样。

    下面就有一个纸条,指示应该怎么做,给建文帝剃度以后,他不是需要有一个法名吗?作为僧人的名字吗?叫应文。而且就说,应文从皇宫的鬼门出去,其他的人走下水道,通道,离开宫廷。于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急忙在宫中剃度,穿上袈裟,拿上度牒,就从鬼门出了皇宫。其实鬼门不是皇宫的城门了,它也只是一个通道,出去以后,居然就在外边见到了来迎接他的道士,道士说太祖皇帝昨天托梦给我,让我到这儿来接您,于是就把建文帝接走了。

    这都是传说,大家听了都觉得不可信,怎么会有这些事情呢?但是有一点,我们很难否定,哪一点呢?就是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给他应急的这样一个盒子。大家知道,建文帝即位,朱元璋是很不放心的,因为他年龄小,性格仁柔。这个时候,外边强藩之势已经形成了,所以朱元璋临死的时候还曾经嘱咐他身边的驸马都尉梅殷说过一句话,燕王不可不虑,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他准备一个后路,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建文帝真的离开了皇宫,那么以后事情究竟是怎么样,不会有人知道的,我们不会知道的。史书中没有记载,全靠的民间传闻,我们很难知道他以后会是怎么样的,当然传说最多的,说法最多的就是说建文帝去了云南,他向西南走了。

    因此呢,也就引出了一些野史上的记载,有的记载上说,有的官员出使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曾经在路上碰上了建文帝,谈了几句话以后,这官员就让建文帝走了,建文帝说我走了,你怎么办呢?你等于是见到我又把我放掉了,这个官员说,没有关系,臣自有处置,我有办法处理。当晚,就在驿站里自尽了,这都是传说。有没有这回事呢?没有,我们可以去查对这些官员的情况,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这都是传说,就是说建文帝究竟是不是去了云南这一带,我们并不知道。

    四十年以后,已经到了什么时代了?到了明英宗的时代了,就是到了朱棣的曾孙做皇帝的时代了,这么多年以后,大家还惦记着这件事,就在这个时候,就有人出来添乱,本来大家就猜不出这结果是怎么样,他又有人出来添乱,有一个人他就自称是建文帝,到官府中去了,说我就是建文帝,官府不敢怠慢,一看找到建文帝了,赶快就让人给送到了北京来,送到宫里。到了宫里面来验证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个御史一审问,就发现不对了,因为建文帝他是洪武十年出生的,到这时候也不过就是六十多岁,可是这个人呢,自称年已经九十了,我已经九十岁了,不想死在外边,我想归葬到我祖父的旁边,他的祖父不就是朱元璋吗,就是葬到朱元璋的明孝陵旁边,有这些说法。御史一审就发现是假冒的,这个人是一个叫杨行祥的人,他冒了,建文帝,这个骗局很快就给揭穿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骗局揭穿了以后,很多人还不信,跟他讲,说这是骗局,建文帝应该六十多岁,他九十岁,不是这么回事,而且这人有名有姓,他叫杨兴祥,是假的,这可以解释清楚了吧,有人说他是假的,我听说跟着他一起的僧人里有一个是真的,接着编。那个僧人是建文帝,听说当时让宦官来辨认,开始这个宦官不肯承认,后来这个僧人说了,说怎么你不承认呢?当年我在宫里面吃鹅,把那个鹅掉在地上了,你趴在地上用嘴直接吃,你还记得这事吗?这个太监一听就嚎啕大哭,知道这是真的建文帝,但是又不敢说。结果,这个真的建文帝就给养在宫里面,一直到最后他死去,就埋在了北京的西山,不封不树。为什么不封不树呢?不封就是没有土封,不树就是不立碑。

    为什么不封不树立一呢?因为找不着,说封了,树了,有一个陵墓在那儿,上哪儿找去啊?全都是人们在编造的。就根本没有这些事情,大家为什么要编那么多不是真实情况的故事呢?我想应该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朱允炆虽然丢了皇位,可是大家知道他不是个坏皇帝,他不是一个残暴、昏庸的皇帝,而是一个宽仁、仁柔的人,是个好人。所以大家希望他活着。

    第二,同情弱者,他是一个弱者,人们很容易同情弱者,这么一个弱者一下子被杀死了,大家也很难接受。所以大家就编造他出亡以后的故事。

    第三,朱棣即位以后,实行的是非常残暴的一种专制政治,专制统治,杀了很多人,所以大家对朱棣的这些做法不满,也开始编造建文帝的下落。所以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传说非常多。
   
    同期声:相比于朱元璋和朱棣的严苛统治,建文帝在位期间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如果说这些传说都仅仅是人们没有依据的编造,那么建文帝到底是死在了宫中还是流亡在外呢?对于这桩历史疑案,商传先生又有怎样的见解呢?
   
    商传:建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下落?现在史学界像我们做明史研究的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建文帝没有死在皇宫里面,没有被烧死,他确实离开皇宫出走了。大多数人这么认为,也有的学者认为他就是烧死了,观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说他没有烧死,出走了,你有什么依据呢?你凭什么说他没有烧死在宫里呢?朱棣不是从火里面弄出了一具尸体吗?那么这个尸体是谁呢?我,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尸体是建文帝的皇后马皇后的,是她的尸体,不是建文帝的尸体,那个时候没有这种法医鉴定,也不会去做这个鉴定,所以这件实行就别误指,就指认说他是建文帝,这是有政治目的的。

    那你为什么说他没有烧死呢?有什么依据呢?大家知道,朱棣登基以后,有过一次很重要的活动叫做郑和下西洋,史书中怎么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怎么记录的呢?

    它这么说的,它说,成祖惠帝蹈海去,欲踪迹之。成祖就是朱棣,他怀疑惠帝就是建文帝,蹈海外就是跑到海外去了,想要去找他的下落。“欲踪迹之”找他的下落。你看,所以派郑和下西洋,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又有一句话更明确了,说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你看,非常清楚地记载了在当时就已经不知道建文帝的下落,而且显然朱棣心里明白,那死在皇宫里的不是建文帝,建文帝的下落不清楚,所以必须派人去找。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大家知道刚才我们讲了朱棣率着军队攻打到南京来的时候,有两个人打开城门,投降了朱棣,把燕军引进了南京,其中有一个人就是谷王朱橞,谷王朱橞这个人他虽然跟着建文帝在南京,但是他投降了朱棣以后,得到了朱棣的信任,可是问题就在于,这些藩王他们跟建文帝的矛盾是藩王和皇帝之间的矛盾,那么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他仍然有这个矛盾存在,他仍然是藩王,你朱棣是皇帝了,他仍然有一个藩王和皇帝之间的矛,所以朱棣后来他也削藩,我们在这儿先不说这个事情,他们之间就是有矛盾了。

    于是就引发了,到了永乐十五年,就发生了谷王朱橞的案件,出现了事情了,他要谋反,闹事,他的理由是什么呢?这谷王说我要闹事,为什么要闹事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当年大家知道我开了金川门了,我不是投降,我开金川门就是把建文帝放出去了,今在邸中,如今就在我的王府里面呢,我将为申大义,我要主持正义,你凭什么夺人家的皇位啊,事发有日因,马上我就要起事了。

    这个谷王肯定是在胡说,因为在他府里的不是建文帝,他是在胡说。可是这件事情给我们一个启示,他是当事人,整个事件他是经历的他经历了这个事件,如果当时确实建文帝烧死在那里面了,他说这些话还有什么用呢?显然就是没有死。他才能够借着这个来说事,否则的话没得可说,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大家记得还有一个帮助朱棣打天下的一个和尚,道衍和尚,朱棣登基当了皇帝以后,给了他很好的地位、信任,而且给他一个还俗的名字叫姚广孝,这个姚广孝一直帮着朱棣打下,朱棣非常信任他啊,到了谷王朱橞这个事件发生的第二年,就是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危,病危了呢,朱棣来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要说,这个姚广孝讲了,说溥洽关押了很久了,能不能把它放出来。这溥洽是什么人呢?是一个高僧,传说就是他给建文帝剃度的,他给建文帝剃度了以后,建文帝逃跑了,所以这个和尚呢就因为牵扯到这个案子里面一直被关押着。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建文帝都烧死了,那你关着这个溥洽干什么呢?你关他干什么?显然是这个事情都是有影子的。姚广孝拜托了朱棣释放溥洽,朱棣就答应了,姚广孝就起来拜谢,完了当时倒下就死了。那么第二天,朱棣就让人把溥洽放了。溥洽被押这件事说明建文帝的踪迹大家不清楚,关着他也是想从他身上知道建文帝的下落。

    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确实不知道建文帝到哪儿去了,显然是没有死在宫中的那场大火里面,那朱棣就不放心了,他就得不断地去找啊,他就派了他身边一个很可信任的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当时只是一个叫给事中的官员,给事中是一个很低品级的官员,只有从七品,大家知道七品芝麻官,那还是正七品呢,从七品比七品的芝麻官还要低一级,但是,因为他是六科的给事中,是皇帝事变的近臣,跟皇帝关系很近的官员,于是朱棣就派他去找建文帝的下落。可不能说是去找建文帝,说找谁呢?找张三丰,传说里面不是有一个太极拳的师祖,大师张三丰吗?去找张三丰,因为是找张三丰,张三丰是一个隐居的高人啊,所以就得跑遍大江、山河、庙宇各个地方去找,不然的话,你说找别人,你跑那深山老林庙宇里面找,你找什么意思啊?说找张三丰,就恰恰可以到这些地方去找。

    胡潆这个人奉命找张三丰,找了大半辈子,一直到处在找,从一个从七品的给事中,一直找来找去,找到了自己的官升到了正三品的侍郎,礼部侍郎的时候还在找,就这样一直找到了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一年,胡潆访遍大深山老林,跑回到了北京,到了北京,没有见到朱棣,朱棣已经率师出征,胡潆赶快去追他,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见到朱棣以后,朱棣就在自己的营帐里面接见了他,两个人亮着灯谈了一夜,四鼓乃出,天快要亮了,胡潆才出来,谈的是什么不知道,没有人知道他们谈的是什么,史书上没有他们谈话内容的记载,但是史学家,从红来的一点微妙的变化感觉到了他们谈话的内容和建文帝下落有关。

    为什么呢?因为他谈这次话出来以后,朱棣马上就宣布了不再追查建文帝的下落,给还田产,给他们建文帝的遗臣,就是那些被杀掉或者是被判罪了的那些官员家里的没收的田产,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于是,史学家就评论了,说那一定是和建文帝有关,而且一定是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要不就是死了,要不就是他虽然没有死,但是绝对不会再威胁朱棣的皇位了,朱棣可以放心了,大家想一想,他绷紧了神经找建文帝找了这么多年,二十一年,他在位当皇帝当了多少年呢?二十二年,实际上,就是他知道了建文帝下落的这个消息以后没有几个月,不是一年的时间,他就死了。

    所以,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件事情真的能够反映出当时就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情况,他这个绷紧的神经一放松,他本来身体就不好,他可以放心了,他死了。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说胡潆这次来向他报告,说我找到建文帝了,我派人给他杀掉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胡潆这个人在史书上的口碑并不是很差,你别看他作为一个密探到处探听情况,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坏人,所以杀掉建文帝的可能性并不大。

    建文帝的下落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够有定论,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能够破解这个历史之谜,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朱棣这个日确实是做了一些让我们很费解的事,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到处去找,派这个,派那个,可是有一件事情很简单,大家想到了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情,他没有做。什么事情呢?那么多建文帝身边的官员,跟建文帝关系那么近的那么多人,朱棣夺位多了皇帝以后,怎么不去审讯他们,从他们嘴里掏到建文帝下落的痕迹呢?他没有做啊,为什么?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怎么记的?我们下一次再说,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