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八)冥冥天意

冥冥天意

     在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帝朱元璋并没有再立儿子做太子,而是选重了孙子朱允炆做皇位继承人。

    这种特殊的传位安排,让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失所望,并心生怨恨,按理说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已经没有机会走进皇帝宝座了,但是一连串的意外一次又一次打乱了朱元璋的精心布局,也让燕王朱棣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那么是什么样的灾难给朱棣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呢?而回天无力的朱元璋又会留下什么样的遗诏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继续为您讲述永乐大帝第八集冥冥天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同期声:在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帝朱元璋并没有再立儿子做太子,而是选重了孙子朱允炆做皇位继承人,这种特殊的传位安排,让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失所望,并心生怨恨,按理说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已经没有机会走进皇帝宝座了,但是一连串的意外一次又一次打乱了朱元璋的精心布局,也让燕王朱棣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那么是什么样的灾难给朱棣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呢,而回天无力的朱元璋又会留下什么样的遗诏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继续为您讲述永乐大帝第八集冥冥天意。
   
    商传:上一次我们讲到了朱元璋在太子死了以后重新确立接班人的事,那么最终呢它选定了这个接班人是他的孙子朱允炆,朱棣呢还有他的哥哥们,也都想着希望能够成为这个接班人,但是始终都没有能行,没有得到这样一个位置。虽然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一条记载,说太祖朱元璋曾经想立朱棣为太子,后来儒臣们说你要立他为太子,那秦王,晋王,他两个哥哥怎么安排呢?于是朱元璋就大哭,然后这个事情就作罢了,其实这个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后来写进去的,并不是真事。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朱棣就没当上这个皇位的继承人,这一件事情对朱棣来说他应该感到很郁闷,要是我们,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凭本事,凭能力,凭努力,凭各方面的条件,他都比这些人强,比他的哥哥也强,比他的侄子也强,就是因为晚生了几年,排行老四,就没指望了。

    中国古代它这种皇位继承,它讲的就是嫡长继承,要不然你是老大,你如果不是老大就是皇后生的嫡子,你是嫡子,如果都不是,不管体有多大的本事排不上队。所以朱棣呢应该说心里面不痛快,可是话说回来了,大家想想朱棣封在北平,当燕王,这是朱元璋的儿子最高一级的亲王,除了皇位继承人之外,太子、后来是太孙,他们的地位最高。而且呢他拥有重兵,镇守着北平这么一个重要的地位,他的两个哥哥都不如他,他在他父亲的心目中,在他兄弟们的心目中,他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要说这就很不错了,如果朱棣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这很满足,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挺好的。可朱棣他不这么想,他觉得他就应该能够继承他父亲的皇位,可是这个时候呢,朱元璋还在啊,他两个哥哥还都在呢,他如果把自己的这种急切的心情表现出来,那对他来说那后果是会很糟糕的,所以他还得忍耐,还得等,这一等呢就是好几年。这几年他是怎么过的呢?就在他的大哥太子朱标死后的第二年,朝廷里就出了一件事情。

   这个明朝的初年,真是多事之秋,连续的在朝廷里边出事,这次出的什么事呢?有一个大将军蓝玉,这个仁义值主持北方的军事,多次地率兵征战,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因此他也就居功跋扈,目空一切,哎这回出事了。朱元璋给他定的罪名是谋反,说他要谋反,所以就把他抓起来审讯了杀掉了,而且呢发布了一个红头文件,这个文件叫《逆臣录》,包括蓝玉在内还有很多的功臣,当时有多少呢?有十三侯二伯,还有一些文官。大概加起来连家属带官员又有一万五千多人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这些功臣们从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到现在蓝玉案,两个大案杀掉了好几万人,这是明朝初年最大的事件,政治事件,因为胡惟庸是丞相,当时杀掉的是文官为主,也包含了一部分武臣,这次蓝玉是大将军,这个案子杀掉的是一个武臣为主,体想十三个侯,两个伯,侯伯都是功臣,这两个大案就把跟着朱元璋起兵的这些功臣里边的文臣武将诛杀殆尽,其实这个蓝玉也好,胡惟庸也好都不可能谋反,尤其是蓝玉,他实际上应该说是很终于朱元璋的,可是因为这个太跋扈了,朱元璋就想了,这么一个胡作非为的武臣,我现在管他的时候他还敢这么折腾呢,将来我死了,我的孙子这么仁柔,还管得了他吗,不如先杀了吧,这样蓝玉就倒霉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这个蓝玉当初曾经为了讨好燕王,讨好朱棣给朱棣送过马,他本正俘获的战马送给朱棣,朱棣拒绝了,说你把这些马给我,不是让我不忠不孝吗,这些东西应该是献给朝廷的,给我的父皇的,朱棣多有心眼啊,他早就看出来像蓝玉这样跋扈的武将将来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跟他疏远。蓝玉案出来以后,应该说最受益的又是晋王,燕王。因为这两个人受命在北方出征、征战,镇守北边的重镇,掌握着军队。越是把那个高层的,有军权的大将军杀掉,他们两个人的军事,在军事上的地位就越加重要。朱棣是燕王在北平,秦王,晋王两个王一个西安,一个太原,就是山西、陕西,可是朱元璋不待建这个秦王,于是晋王就承担了西边两个省的军事防务的重要的地位。所以这个时候要论资排辈,论实力,论重要性,论朱元璋的重视程度,晋王还排在燕王前面,他比燕王更重要,这兄弟俩都想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所以这兄弟俩明争暗斗的最厉害,实力最强。自从洪武二十三年不是有过一次朱元璋那是初次命令他们两个人北征,去讨伐北元的太尉,不是有这么一次战斗,结果这一次战斗的结果是朱棣从北平出征,晋王从太原出征,两个人同时受命出征,晋王带着军队,在北方大漠冰天雪地里转了一圈,一无所获回来了,朱棣的出征取得了大获全胜。把乃尔不花也给捉住了,他也投降了,结果得到了朱元璋的奖励。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晋王就把燕王当成自己的假想敌。

    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燕王超过他了,他知道这个人对他将来是有威胁的,他就处处找燕王朱棣的毛病,他们如果有机会一起到南京师南京,到朝中去拜见朱元璋的时候,这个晋王就老找茬儿,想着法地生事挑衅。这个目的很明确,因为朱元璋喜欢他,兄弟俩一打架,朱元璋肯定向这晋王,于是燕王朱棣就会受到挫折,晋王的目的就达到了。可朱棣多精的人啊,他怎么能上他的圈套呢,所以不管这个晋王怎么挑衅,史书上叫做什么呢?以语言相轻,用语言我就激怒你。这个燕王呢总是退让,到最后没办法了就说我病了,我病了我身体不好,要求干脆你还是让我回北平,我得养病去了,就回避他这个矛盾。回到北平以后呢这个晋王还不死心,就派人调查他,调查他的王府中的细事,细事就是细小的事,就是不为人知的那些秘闻的事情。结果呢一无所获。

    朱棣是很谨慎的,所以呢晋王朱钢他也没有办法了,他拿燕王也没有办法。但这两兄弟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
   
    同期声:为了继承皇位,朱元璋的儿子们早已开始明争暗斗,对于儿子们的这些做法和想法,英明神舞的朱元璋不可能不清楚,但他却十分相信自己的安排,然而又一个灾难降临了,这次意外会对朱元璋的布局产生多大影响呢?
   
    商传:说到这儿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朱元璋封幡的事情了,你看朱元璋分封了这么多个儿子,带兵镇守在外,朝廷里边呢开始放了一个大儿子太子,性格仁柔,太子死了就放了一个太孙,又是一个年轻而且仁柔之君。朱元璋就不懂说他的这些儿子们将来会威胁到他这个孙子吗。可是从晋王和燕王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他觉得还问题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互相牵制啊,他也有军队,他也有军队,他是老三,那老四也在这儿呢,老四要想有什么行动的话,那老三绝对不会让他得逞的,老三想取代皇太孙老四也不会让的,这种互相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朱元璋布局的执行,所以朱元璋这招要想起来也不失为一步高棋。他就像布局一样嘛,要布这么一盘棋,让他的朱家得天下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可是咱们老百姓常常有一句话,这句话叫做什么呢?说人算不如天算对吧,你算得再好你不知道老天爷他是怎么算的,果然这人算不如天算的局面就出现了,到了洪武二十八年,这一年朱棣正带着军队在北边出征,打仗呢,突然之间就得到消息了,什么消息呢?他的二哥秦王死了,就是封在西安的那个二哥,秦王朱爽死了,这个朱樉也三十多岁,跟他那大哥太子朱标没差多少,也没有多活几年,你看朱元璋这个大儿子二儿子都是三十多岁就死了。当然朱元璋也很悲伤,虽说他不喜欢这个二儿子,毕竟这又是他老年丧子,又死了一个孩子,秦王死了以后并没有影响到朱元璋的这一盘棋,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原来你看朱元璋就不指着他,西北这一块就主要靠晋王了,所以秦王呢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起多大的作用,那死了呢就更是这样,那西北的所有的重要的活动,全都由晋王一个人来控制,朱元璋在对于他的这些儿子里边他的态度是有薄有厚的。晋王是他最信任的儿子之一,朱棣,燕王朱棣比不上,就这样这朱棣又只好夹着尾巴埋着头在北方让出征就出征,让守边就守边,回到王府里小心谨慎,积极准备,不露声色,这么又过了几年。
   
    同期声:最然大哥二哥都不在了,但是作为老四的朱棣仍然没有可能走进皇位,因为三哥更受父皇信任,更因为父皇朱元璋已经确立了皇太孙为继承人,但是灾难再次降临,又一次打乱了朱元璋的棋局,让朱元璋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外?
   
    商传:一晃就来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这一年又出事了。这回这个事对于朱棣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对于朱元璋来说可实在不是好事。什么事呢?晋王朱刚死了,你看看啊,真是神奇,这朱棣排行老四,前面有三个哥哥呢,哪就有这么巧的事,他就能把这三个哥哥都给熬死,到这儿而,他真成老大了,真的成了老大了。朱元璋再给北边下指令,写好了指令才突然想起来,就剩下一个儿子有实力的燕王在北方了。当然了他给他这个指令下达,他还是下达了。但是他心里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的这盘棋,他布局的这一盘棋走到这会儿走不下去了,没棋可走了。所有的形势都变化了,怎么办?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得了吗?如果给朱元璋时间,他一定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可是老天爷就是这样,人算不如天算,不给他这个机会。他最心爱的儿子晋王朱刚死了以后,三个月他也死了。

    洪武三十一年,就是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死在南京皇宫里面,享年71岁,这就是明朝初年这一段历史。让我们读起这一段历史来感觉到简直是惊心动魄,怎么回事,就能够这样一步,这样一步的走,就走到了这样一个地步,朱元璋临死之前已经意识到了他所有的安排可能要出事,他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他秘密的召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他很喜欢的一个女儿宁国公主的驸马,那叫做叫驸马都尉叫梅殷,他把梅殷秘密召到宫里面来,让他,嘱咐他要附着皇太孙。这个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说得真是对,叫做燕王不可不虑,但是晚了。因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每办法解决这个忧虑了这个朱元璋的一生真是若我们觉得怪怪的,你看他把木头棍的刺都削掉给他儿子,说我把这个刺都削了,让你有一个没有刺的棍子来接,结果他把一个最扎手的棍子给了孙子,而且到最后他也知道是这样一个结局了,他也无能为力,所以就这样的话朱元璋就与世长辞了。
   
    同期声:为了接班人的事情朱元璋煞费苦心,然而他精心布置的棋局却再一次出现危机,等到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回天无力,作为一代开国君主,朱元璋毕竟英明过人,临终之前又留下了一份遗诏,那么在这份诏书里又说了什么呢?他能够帮助新皇帝朱允炆走出困境吗?
   
    商传:史书上说朱元璋留下了一份遗诏,就是临终遗言,在遗言里面讲了很多事情。说自己怎么努力,怎么为天下服务,怎么让子孙万代能够永久保持这样一个天下,怎么爱惜老百姓等等等等很多事情,讲得很好。那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就是我死了以后,你们这些儿子们都不要到京城来奔丧,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就是王国里面的文物官员听朝廷节制,不要听朱王的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只有你王府的护卫的官军听你的幡王的指令,其他的统统要由中央指挥。这个遗诏里边出来这样一段话,我们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很像当年黄子澄和朱允炆在东角门那番对话,那番对话怎么说的呢?说一旦有什么事情出现,就是说祖父百年后有什么问题呢,他说诸王只有护卫,剩下的军队都由朝廷统一指挥,这样我们就又有重兵,他的护卫军只图自保,所以朝廷就能控制局面。你看看这个遗诏多有意思啊,我觉得这个事儿,我们可以琢磨琢磨它,你看朱元璋,他临死前的三个月晋王就死了,晋王死了以后他秘密召见驸马梅殷,布置让他帮助将来辅佐建文帝,就是朱允炆,附着朱允炆皇太孙,他有他的布置,这就叫临终托孤,他一定当时也有一份遗嘱,他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遗嘱里面不一定是这些内容,这里边的很多内容是被人改的,一定是篡改的。

    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历来如此,一个皇帝死了,他的遗诏有的就根本就是后来人写的,他按照他的需要和意图写一个遗诏,说他有这么一个临终嘱咐如何如何我们大家要执行,这一份遗诏也是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朱允炆甚至于是朱允炆的近臣们身边的大臣们改写的,你看这个遗诏的核心内容就是两个,一个就是你们所有的分封在外的幡王都不许进京,谁都不许来。第二个三军听中央调遣,谁也不能调动,就控制这两个事情要控制整个的局面。

    朱棣这会儿还不知道呢,还没有见着这个遗诏,他先得到信说他父亲去世了,那哪敢怠慢呀,赶快带上自己的儿子们,就星夜兼程往南京赶来奔丧。结果这一行人马走到淮安这个地方,就碰到了朝廷派出来的锦衣卫的校尉,这个校尉就拿着这个朱元璋的遗诏,就给朱棣宣读了,这朱棣一听没办法了,不管这遗诏是谁写的,有真有假,反正是先皇遗诏啊,他只好悻悻而归,他回去,但是呢这个遗诏里面大家听到了,诸王在国中不得来奔丧,可没有说诸王的儿子不能来奔丧啊,所以呢他就让他几个儿子,说你们去,继续去奔丧,他自己就按照这个遗诏的命令返回了北平。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说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不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记录说当时好几个藩王都跑到了京城了,来到京城了,说这个朱元璋死了以后,就是皇太孙很生气,没有好好给朱元璋看病。于是就杀了好几个用错药的医生,唯独有一个医生很有明叫戴元礼,他觉得这个医生很不得了,不但没有杀他还表彰他,还给他升官,这几个藩王进京以后听到这事也很感动,都跑去看望这个戴元礼,而且辽王还给他写了两个大字横幅,叫仁义,说他真仁义真好,如果按照这个记载说朱王又奔丧了,进了京了,那到底是奔丧了还是没有奔丧呢,这个明朝人自己都糊涂了,后来有明朝人觉得这个事要弄清楚,于是就翻当年的档案,他就在档案里发现了真是有这么一个校尉,这个校尉真的拿着文件去到淮安,真的向燕王宣读了,确有其事,因为明实录,明史里面都记载下来了,说诸王没有能够进京奔丧。
   
    同期声:根据这份所谓朱元璋的遗诏,藩王们都不得进京奔丧,这份不近人情的遗诏和讲究忠孝的中华传统格格不入,这就不能不让后人怀疑它的真假,遗诏为什么要禁止儿子们进京为父皇奔丧呢?
   
    商传:这个没有进京奔丧这件事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朱允炆做得并不高明,大家想想,我们中国人是最讲亲情的,父亲死了,最后一面都不能见,不合情理,谁听了以后都认为这样做不合适。可是朱允炆有朱允炆的想法,我倒是行,我上你们都进京来见了,进京来见就面临着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叔叔长辈,可是我是皇帝,我这皇帝怎么当呢?当时有规定,规定说诸王入朝行君臣礼,就是你是叔叔,甚至于更高的辈分,不管你是什么人,进了朝了,见着了皇帝,皇帝再是小字辈的,你也得给他行君臣礼,他是君你是臣。退潮,不在朝上了行家人礼,你看他离开朝廷了以后,你该是叔叔,该是伯伯,该是什么是什么,皇帝小字辈还得给这个君长行家人礼,所以这个很麻烦,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肯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了如果他说诸王可以来奔丧,全都来了,这些藩王们串联在一块,一商量,说你这么年轻当皇上,这个国家不稳啊,我们不放心,这样吧,咱们还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当皇上吧,这个人肯定就是燕王朱棣了,那朱允炆这个皇位就坐不成了。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呢?可能性很小。为什么呢?因为他毕竟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这是法定的东西,你要想给他说,诸王串联串联就改变了,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是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比较容易了,什么情况呢?诸王们一串联,说你这么年轻,没有执政经验,你管理国家我们大家不太放心,但是你是父皇指定的接班人,皇帝还是你来做,但是我们要出人摄政帮助你管理国家,这可就坏了。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朱允炆他不允许他们来,他要在他们来之前登基做皇帝解决这些问题,朱元璋死了以后几六天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你看多快啊,他不能够留出时间来出现问题,尽快的把国家稳定下来,一切都正常了再说。朱允炆就当了皇帝了,而且确定明年就是他当了皇帝的第二年,就改年号为建文。你看多有意思啊,他的祖父开国皇帝的年号叫洪武,洪大的武功打下了天下,建立了国家。到他继承他祖父得天下的时候他改建文了。我要建设文治的国家了,不要你那个洪武了,这是一个突变啊,所有人都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信号,就是国家将要进入文治的阶段了。进入文治的阶段那些带兵打仗的武将,就要退到二线去了,就不能够在台上来管理这个国家了,要由文官来管理国家了。表面上看这绝对是正确的,因为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你骑着马怎么治天下呢,你可以打仗取得天下,要治理天下的时候我们要坐下来,要去探讨治国的方略。但是这个变动会触及到相当多的人的利益,这个变动就会引来很多人的不满,它潜伏下了另外一个新的矛盾,朱元璋轰轰烈烈的一生结束了,他被埋进了南京的中山的孝陵里面,可是他不知道,在他死后一场更加轰轰烈烈的事件发生了,什么事件呢,我们下回再讲,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