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直官与兼官

【原文】

唐制,官序未至而以他官权摄者为直官,如许敬宗为直记室①是也。国朝,学士、舍人皆置直院。熙宁中复置直舍人学士院,但以资浅者为之,其实正官也。熙宁六年,舍人皆迁罢②,阁下无人,乃以章子平③权知制诰;而不除直院者,以其暂摄也。古之兼官多是暂时摄领,有长兼者即同正官。予家藏《海陵王墓志》,谢朓④文,称“兼中书侍郎”。

【注释】

①许敬宗(592—672):字延族,唐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武则天时官至中书令。记室:古代王府或高官的开府中掌文书笺奏的属官。

②迁罢:指因迁官或罢免而去职。

③章子平:即章衡(1025—1099)。字子平,浦城(今属福建)人。曾以直舍人院拜宝文阁待制,后历知州府。

④谢朓(464—499):字玄晖,陈州夏阳(今河南太康)人。南朝文学家,官至尚书吏部郎。

【译文】

唐代制度,官品不够而以其他官职暂时代理或兼任的官员,称为直官,例如许敬宗任直记室就属此类。我朝学士、舍人都设置直院。熙宁年间,重新设置直舍人院、直学士院,只是以资历浅的人来任职,其实是正官,而非直官。熙宁六年,舍人都被贬官撤职,阁中无人,于是让章衡权知制诰,但不授予其直院之职,因为他是暂时兼职。古代的兼职官员,多数是暂时兼任,如有长期兼任者,就相当于正官。我家藏有《海陵王墓志》,谢朓撰写的,他落款的官衔称“兼中书侍郎”。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告喝打杖(官员仪仗)

【原文】

三司①、开封府②、外州③长官升厅事④,则有衙吏前导⑤告喝⑥。国朝⑦之制,在禁中⑧唯三官得告⑨:宰相告于中书,翰林学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⑩。皆用朱衣吏,谓之“三告官”。所经过处,阍吏以梃扣地警众,谓之“打杖子”。两府、亲王,自殿门打至本司及上马处;宣徽使打于本院;三司使、知开封府打于本司。近岁寺监长官亦打,非故事。前宰相赴朝,亦有特旨,许张盖、打杖子者,系临时指挥。执丝梢鞭入内,自三司副使以上;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入。队长持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岁寺监长官持藤杖,非故事也。百官仪范,著令之外,诸家所记,尚有遗者。虽至猥细,亦一时仪物也。

【注释】

①三司: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也称计省。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鼎足而立,而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三司的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的贡赋和国家的财政。三司的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三司之副长官为三司副使。宋太宗时,罢三司使,另设盐铁、度支、户部三使。宋真宗时,又罢三使,重设三司使一员,另设盐铁副使、度支副使和户部副使。北宋前期,全国财政支出大部分依靠三司。元丰改革官制时虽废三司,有关事务归户部、工部管辖,但是财用大计毕竟不是户部所能尽办,因此,北宋末期又有总领财赋官及经总制使分别掌之。宋神宗改制后,宰相实际上兼管财政。南宋时,宰相兼任枢密使,又兼管部分军政。这样,宰相重新握有民政、财政和部分军政之权。

②开封府:北宋时负责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地位非常显赫,位于都城东京(后亦称汴京,今河南开封)。在北宋王朝统治的168年当中,曾有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帝王在开封府任过职,并由此登基;北宋时的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曾在开封府任职。由于一批优秀官员在开封府任职期间,树立并弘扬了“公生明”的道德正气,形成了以“廉正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府衙文化”,开封府也因此而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官衙。

③外州:京城以外的各州。

④升厅事:古指官员升堂理事。

⑤前导:引路,在前面开路。

⑥告喝:旧时官府内衙役高声吆喝,通报官员驾临。

⑦国朝:说话人所在的朝代,文中指宋朝。

⑧禁中:宫禁之中。

⑨告:告喝。

⑩朝堂:文中指官员聚议之处。

阍(hūn)吏:守门的役吏。

梃:棍棒。

两府:文中指中书省、枢密院两机构的长官。

寺监:古代寺、监两级官署的并称。

特旨:皇帝的特别指令,文中指特许。

指挥:发令调度。

仪范:礼法礼仪,文中指仪仗规则。

著令:著于律令。

猥细:琐细。

仪物:用于礼仪的器物。

【译文】

三司、开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长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本朝制度规定,在宫禁之中只有三种官员可以吆喝通告:宰相到中书省时通告,翰林学士到翰林院时通告,御史到朝堂时通告。吆喝通告时都用穿红衣的役吏,称作“三告官”。在官员所经过的地方,门吏用棍杖敲地以警示众人,称作“打杖子”。对两府、亲王,要从殿门一直打到本司或上马的地方;宣徽使打于宣徽院;三司使、开封府尹打于各自的官署。近年来,寺监长官也要打杖吆喝,这不合过去的规矩。以前宰相上朝,也有经皇帝特许,张华盖、打杖子的,那是临时性的指令。手持丝梢鞭进宫,要三司副使以上官员才可以;副使只可乘紫丝暖座跟随入内。允许仪仗队长手持旧棍杖,得是待制以上的官员才可以。近年来寺监长官也持藤杖,这不合过去的制度。文武百官的仪仗规则,除记入律令以外,各家所作的记载,还是有遗漏。所记尽管很琐细,却也是一个时期用于礼仪的器物。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官会集坐次

【原文】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唯颜真卿与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略见①当时故事,今录于此,以备阙文②。

【注释】

①见:体现。

②以备阙文:以弥补记载的遗漏。

【译文】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时的座次,多出于临时安排。唐代以前的旧制都无法查考了,唯有颜真卿写给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一封书信说:“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的座位在其次,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的座次在他们对面。自古以来,未曾错乱。”这段话大略体现了当时的旧制,今天抄录在这里,以弥补记载的遗漏。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赐“功臣”号

【原文】

赐“功臣”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①。自后藩镇下至从军②,资深者例赐“功臣”。本朝唯以赐将相。熙宁中,因上皇帝尊号③,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是时吴正宪④为首相,乃请止“功臣”号,从之。自是群臣相继请罢,遂不复赐。

【注释】

①奉天之役: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因京师发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次年下罪己诏,赖诸将平叛收复京师,史称“奉天之役”。

②藩镇:又称“方镇”,指唐代安史之乱后形成的掌握地方实权的节度使等割据势力。从军:“从事”和“参军”的合称。二者为古代文武长官的属官名,分掌文案和军事。唐代藩镇,从事和参军的职权往往甚重。

③尊号:亦称“徽号”,指古代给皇帝(或皇后)所加的出于歌功颂德的名号。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群臣曾请加神宗以“奉元宪道文武仁孝”之号,神宗不许。后来神宗又有“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之号。

④吴正宪:即吴充(1021—1080)。字冲卿,浦城(今属福建)人。官至宰相,卒谥正宪。

【译文】

朝廷赐予臣下“功臣”的名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时。从那以后,各藩镇长官以至其僚属从事和参军,凡是资历深的,都援例赐以“功臣”之号。本朝只以“功臣”名号赐予将相大臣。熙宁年间,因按制度要加皇帝尊号,宰相率领同事诸大臣当面请示再三,神宗始终不答应,并说:“这种名号如同你们的‘功臣’之号,对一个人的名实又有何补益?”其时吴正宪为宰相第一人,于是请求取消已赐给他的“功臣”之号,神宗答应了。自此群臣相继请求撤销“功臣”名号,遂不再赐予。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评析】

《梦溪笔谈》首载《故事》一门,共分两卷,主要记叙和谈论宋代朝廷的典章故事,涉及官制、礼仪、舆服、图籍、科举、封赐等内容,并及有关掌故。

作者所谈是有所选择的,多为当时人们已不甚熟知或不知所从来的事项,许多细节可以弥补史书的缺载;

同时由于宋朝典制多沿承唐朝典制,所以作者叙其源流多溯及唐代。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辨证一、二卷

钧石之石

【原文】

钧石之石,五权①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②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gōng弩③,古人以钧石率④之;今人乃以粳米⑤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⑥,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⑦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岁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杖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注释】

①五权:指五种重量单位,即铢、两、斤、钧、石。汉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的“石”,古代即读作shí,后世多读作dàn。

②斛(hú):古代量器名,也用作容量单位。作为容量单位,一般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

③挽蹶gōng弩(nǔ):犹言“挽弓蹶弩”,即拉弓和踏弩。挽,拉。蹶,踏。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箭的强弓,其大者要用脚踏或腰开。

④率(lǜ):计算。

⑤粳(jīnɡ)米:粳稻米。

风尘车 ⑥魏之武卒:指战国时魏国经过特别训练的勇武的士兵。《荀子·议兵》篇谓“魏氏之武卒”能够“操十二石之弩”。

⑦颜高:春秋时鲁国武士。《左传》定公六年载“颜高之弓六钧”。

【译文】

“钧石”的“石”,是五种重量单位的名称之一,每石重一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代以来已经如此,如说“饮酒一石不乱”,就是以一斛当一石。拉弓踏弩的力量之大小,古人都用作为重量单位的钧、石来计算;今人却以粳稻米一斛的重量为一石,而每石以九十二斤半为标准,则相当于汉秤的三百四十一斤。现在的武士踏弩,有能达到九石力量的,换算所用之力,乃相当于古代的二十五石,与先秦魏国的武士相比,则一人之力抵得上二人还有余;弓有能拉到三石力量的,乃相当于古代的三十四钧,与鲁国武士颜高的六钧之弓相比,则一人之力抵得上五人还有余。这些都是近年来的军事训练所取得的成效,以至于击刺、驰射等都掌握了中原和四裔之民所能有的技术,兵器铠甲的制造也都极尽古今工巧之能事。现时武备的程度,前世没有哪一代可以相比。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阳燧照物

【原文】

阳燧①照物皆倒,中间有碍②故也。算家谓之“格术③”。如人摇橹,臬④为之碍⑤故也。若鸢⑥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⑦,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阳燧面洼⑧,以一指迫⑨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其无所见处,正如窗隙、橹臬、腰鼓⑩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此其可见。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则以己为物,以物为己。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注释】

①阳燧(suì):一种凹面铜镜,镜面呈抛物面,古代用以聚集阳光取火,其原理与现今的抛物面太阳灶相似。

②碍:阻碍,文中指光的聚焦处,即凹面铜镜抛物面的焦点。

③格术:古代数学术语,由沈括在这条笔记中最早明确提出,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解释的话,大致相当于“几何光学”。

④臬:船上用来支撑橹的小木桩,即力学上的支点,将摇橹的力往相反的方向作用于水而产生推进力。

⑤碍:阻碍。这里的“碍”是一种比喻的用法,即力通过支点后作用于相反方向,用来进一步说明光通过凹面镜焦点的反射情况。

⑥鸢(yuān):老鹰,猛禽。

⑦窗隙所束:被窗户缝隙所束,文中指光线透过窗户细缝,与光线透过小孔成像的情况相似。

⑧洼:凹陷。

⑨迫:靠近。

⑩腰鼓:古代一种中间细、两端对称的鼓,这里用腰鼓以细处中心对称的情况来比喻阳燧焦点与光线反射的关系。

麻菽(shū):芝麻、豆子。菽:豆类的总称。

著物:加于物上,文中指将可燃的东西放到凹面镜的聚光点处。著:加于……之上。

岂特:岂止,不只是。特:只,仅,独。

然:如此,这样。

鲜(xiǎn):少。

易:换,改变。

《酉阳杂俎(zǔ)》:唐代段成式所撰笔记体小说,20卷,《续集》10卷,以内容广博而著称。段成式(约803—863年),字柯古,晚唐邹平人。

海翻则塔影倒:出自《酉阳杂俎·卷四·物革》。原文为:“咨议朱景玄见鲍容说,陈司徒在扬州,时东市塔影忽倒。老人言,海影翻则如此。”

【译文】

用阳燧照物体都是倒立的影像,是因为中间有障碍的缘故。算学家说这叫做“格术”。譬如人摇橹,作支撑的小木桩成了橹的障碍一样。像老鹰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随着鹰飞而移动,如果鹰和影子之间的光线被窗孔所约束,那么影子与鹰飞的方向就相反了。又像窗孔中透过楼塔的影子,中间的光线被窗孔所约束,也都是倒垂,与阳燧的情形一样。阳燧的镜面是凹陷的,当一个手指靠近镜面时,像是正的;当手指渐渐移远到某一位置,像就不见了;超过这一位置,像就倒过来了。那个看不见的地方,正如窗户的孔、架橹的木桩、腰鼓的腰成了障碍一样,物体与像相对,就成了摇橹的情形。所以举起手来影子就越向下,放下手来影子就越向上,这应该是可以看得到的。阳燧的表面是凹陷的,对着太阳照,光线都集中在内心。离镜面一二寸的地方,光线集中成一个点,大小如芝麻粒,照到物体上面,物体一会儿就燃烧起来,这就是腰鼓最细的地方。岂止物体是这样,人也如此,中间不被外物阻碍的很少。小的就把利害互相改变,是非互相颠倒;大的就把自己当成外物,把外物当成自己。不要求去掉障碍,却想看到不颠倒的物象,太难了啊!《酉阳杂俎》所说“海翻则塔影倒”,这纯属虚枉之谈。影像通过窗孔就会颠倒,这才是通常的道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日有食之

【原文】

先儒以日食正阳之月止谓四月,不然也。正、阳乃两事,正谓四月,阳谓十月。岁亦阳止是也。《》有“正月繁霜①”、“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二者,此先王所恶也。盖四月纯阳,不欲为阴所侵②;十月纯阴,不欲过而干阳也。

【注释】

①正月繁霜:语出《诗·小雅》:“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毛传:“正月,夏之四月。繁,多也。”

②为阴所侵:古人认为,日食是太阳受阴气侵蚀所致。

【译文】

从前的学者认为日食于正阳之月,正阳之月只指四月,其实不是这样。正、阳是两码事,正指四月,阳指十月,即“岁亦阳止”。比如《诗经·小雅·正月》说“正月繁霜”、“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两种情形,这两种情形是先王所讨厌的。大概因为四月纯阳,不愿被阴所侵扰;十月纯阴,不愿阴太盛而干犯了阳。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熙宁五服敕

【原文】

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敕,而予预讨论。雷、郑之学,阙谬固多,其间高祖远孙①一事,尤为无义。《丧服》但有曾祖齐衰三月,曾孙缌麻三月,而无高祖远孙服。先儒皆以谓“服同曾祖曾孙,故不言可推而知”,或曰“经之所不言则不服”,皆不然也。曾,重也。由祖而上者,皆曾祖也;由孙而下者,皆曾孙也;虽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则必为服丧三月。故虽成王之于后稷,亦称曾孙。而祭礼祝文,无远近皆曰曾孙。《礼》所谓“以五为九”者,谓旁亲②之杀也。上杀、下杀至于九,旁杀至于四,而皆谓之族,族昆弟父母、族祖父母、族曾祖父母。过此则非其族也。非其族,则为之无服。唯正统③不以族名,则是无绝道也。

【注释】

①远孙:当作“玄孙”,因宋太祖赵匡胤的始祖名玄朗,所以当时遇到“玄”要避讳。玄孙指曾孙的子辈。

②旁亲:据《礼记·丧服小传》改。

③正统:此指皇族。

【译文】

我撰写《丧服后传》,书写成后,熙宁年间朝廷要重新制定丧服制度,而我参与了讨论。雷、郑的学说缺漏、错误的地方固然很多,其中高祖玄孙一事,尤其没有道理。《礼仪·丧服》中之说曾祖齐衰三月,曾孙缌麻三月,而没有提到高祖玄孙守丧的服装。从前的学者都认为“服装与为曾祖、曾孙守丧的相同,虽然没提也可以推想得到”,有人说“经上没提到的就不服丧”,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曾,是重的意思。从祖父以上的都是曾祖,从孙子以下的都是曾孙,即使一百代以后也是这样。如果可能的话,都必须为之服丧三个月。所以即使周成王对于后稷也称曾孙,而祭祀祝文中无论世代远近都称曾孙。《礼记》所谓“以五为九”,讲的是为旁系亲属服丧时如何降低等次。上杀、下杀至于九代,旁杀至于四代,在此之内的都称为同族,族昆弟父母、族祖父母、族曾祖父母。在此之外的就不算同族了。不是同族,就不为他服丧。唯有正统不以族来命名,是因为正统是绵延不绝的。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水以漳、洛名

【原文】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举数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浊漳,当阳有漳水,赣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县有洛水。此概举一二耳,其详不能具载。予考其义,乃清浊相蹂者为漳。章者,文也,别也。漳谓两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别也。清漳、浊漳,合于上党。当阳即沮、漳合流,赣上即漳、灨合流,漳州予未曾目见,鄣郡即西江①合流,亳漳即漳、涡合流,云梦即漳、郧合流。此数处皆清浊合流,色理如螮蝀,数十里方混。如璋亦从章,璋,王之左右之臣所执,《诗》云:“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圭之半体也,合之则成圭。王左右之臣,合体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诸侯以如聘,取其判合②也。有事于山川③,以其杀④宗庙礼之半也。又“牙璋以起军旅”,先儒谓“有钮牙之饰于剡侧”,不然也。牙璋,判合之器也,当于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军旅,则其牝宜在军中,即虎符之法也。洛与落同义,谓水自上而下,有投流处。今淝水、沱水,天下亦多,先儒皆自有解。

【注释】

①西江:此指西来的大江。

②判合:能互相分合,即两个璋能合成一个圭。

③有事于山川:指祭祀山川。

④杀:此指降低。

【译文】

水流以漳、洛命名的最多,现在略举几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浊漳,当阳有漳水,赣水的上流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县有洛水。这里不过略举一二,详情不能具载。我考察它们的含义,漳乃是清浊相混合的意思。章有文采、区分之意。所谓漳,就是两件东西相混合后既有文采而且能够区分的意思。清漳、浊漳,汇合于上党。当阳的漳水就是沮、漳水的合流,赣水上流之漳合贡水为灨,漳州的漳浦我没有亲眼见过,鄣郡之漳汇合于大江,亳州之漳就是漳、涡水的合流,安州云梦之漳是漳、郧水的合流。这几个地方的漳水也都是清浊合流,色泽纹理如天上的虹一样,绵延几十里才混合如一。璋也有章的字旁,璋,是君王身边的大臣所执,《诗》云:“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璋,就是圭的一半,两个璋合起来就是一个圭。这正是君王身边的大臣们联合同心,趋奉君王的意思。诸侯用璋来互相聘问,是取其能互相分合的意思。君王祭祀山川用璋,是取其与祭祖所用礼器相差一半。所谓“牙璋以起军旅”,过去的学者认为它是刃口饰有突出牙状物的东西,是不对的。牙璋,是一种能互相分合的东西,应当在可以相合之处制作牙,就好像现在的合契一样。牙璋,是有凸牙之器,既用以调发军队,则凹牙之器应该在军队中,这也就是虎符的方式。洛与落的含义相同,是指该水流自上而下投流的地方。现在天下名为淝水、沱水的水流也很多,过去的学者都各有说法。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