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杖鼓

【原文】

唐之杖鼓①,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②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③、宋开府④皆善此鼓。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拍,鲜⑤有专门独奏之妙。古曲悉皆⑥散亡,顷年⑦王师⑧南征,得《黄帝炎》⑨一曲于交趾⑩,乃杖鼓曲也。(“炎”或作“盐”。)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施肩吾诗云:“颠狂楚客歌成雪,妩媚吴娘笑是盐。”盖当时语也。今杖鼓谱中有炎杖声。

【注释】

①杖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以木为框,细腰,两头蒙皮,缚以五彩绣带。

②拊(fǔ):拍,这里是“用手拍击”的意思。

③明帝:唐明皇,唐玄宗。

④宋开府:指唐代的宋璟,因其曾官至开府,所以被称为宋开府。

⑤鲜:少有。

⑥悉皆:同义词连用,是“全”、“都”的意思。

⑦顷年:近年。

⑧王师:文中指宋朝的军队。

⑨《黄帝炎》:曲名,或作《黄帝盐》。炎、盐为古维文译音,都是“曲”的意思。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中指出:《黄帝炎》一曲不是因近年征交趾而得,在衡山南岳庙早有此曲。

⑩交趾:古代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北宋称越南为交趾。

《突厥盐》:曲名。

《阿鹊盐》:曲名。

施肩吾:唐代诗人。

颠狂:狂放不羁。

楚客:湖北一带的人。

歌成雪:唱的是“阳春白雪”。

吴娘:江浙一带的女子。

笑是盐:意思是说笑声像歌曲那样动听。

炎杖声:杖鼓曲。

【译文】

唐代的杖鼓,本称“两杖鼓”,两头都能用鼓槌敲击。现在的杖鼓,一头用鼓槌敲,另一头用手拍打,则是唐人所称的“汉震第二鼓”。唐明皇、宋开府宋璟都擅长两杖鼓。两杖鼓演奏的曲子多是专用的,如与玉笛相配的鼓笛曲就是。现在的杖鼓,通常只是用桌击打节拍,很少有专门独奏的妙用,旧时杖鼓曲也全都散失了。当年王师南征时,于交趾搜集到一曲《黄帝炎》,即是杖鼓曲。(“炎”或作“盐”。)唐代杖鼓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施肩吾的诗句说“颠狂楚客歌成雪,妩媚吴娘笑是盐”,可见鼓曲称“盐”就是当时的用语。现在杖鼓谱子的标识符号中,还有“炎杖声”的名目。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凯歌

【原文】

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卒歌吟之,粗记得数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①。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二:“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②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其四:“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③。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其五:“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根勿反)儿④。”

【注释】

①子将:小将。衙头:山名,在今甘肃通渭南。

②堰:堵塞。横山:泛指今甘肃东部到陕西中北部的山区。

③银装:银饰的铠甲,泛指铠甲闪亮。背嵬:指大将的亲兵。回回:回纥,实指西夏。

④轧吃儿:新生儿的意思,指汉人后代。

【译文】

守卫边境的士兵每当得胜回军的时候,就会连营结队地高唱凯歌,凯歌的曲调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凯歌的歌词很多,用的都是市井街巷的俚俗语言。我在鄜延时,曾创作了数十首,令士卒歌唱,现在还粗略地记得几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二:“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其四:“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其五:“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柘枝旧曲

【原文】

《柘枝》旧曲,遍数极多,如《羯鼓录》所谓《浑脱解》之类,今无复此遍。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今凤翔有一老尼,犹是莱公时柘枝妓,云:“当时《柘枝》,尚有数十遍。今日所舞《柘枝》,比当时十不得二三。”老尼尚能歌其曲,好事者往往传之。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①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末②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③,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④”,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⑤,谓之“念曲”;声无含韫⑥,谓之“叫曲”。

【注释】

①萦缕:盘绕的丝线。

②举末:自始至终之意。

③磊块:此指疙瘩。

④如贯珠:像一串珠子那样圆润而连贯。

⑤抑扬:此指高低强弱。

⑥含韫(yùn):含蓄。

【译文】

《柘枝》旧曲的遍数极多,比如《羯鼓录》所说的《浑脱解》这类,今天的《柘枝》曲不再有这一类的遍数。寇准(封号莱国公)喜好《柘枝》舞,与客人集会时必定要舞《柘枝》,况每舞一次必定是一整天,当时的人称他为“柘枝颠”。今天在凤翔有一个老尼姑,是寇准当年的《柘枝》妓,她说:“当时的《柘枝》曲还有几十遍,今日所舞的《柘枝》,和当时的相比,遍数不到十分之二三。”老尼姑还能歌当时的曲子,有闲情逸致的人往往传唱她的曲子。古时善于歌唱的人有种说法,就是歌唱应当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是曲调,只不过是清浊高下不同的一种曲折连贯的发声,有如缠绕的一缕丝线;而歌词的字,则有喉音、唇音、齿音、舌音等发音部位的不同。歌唱时,应当使字字都发自本部位而能轻松圆润,完全融入曲调的发声中,令声音转换处没有郁结障碍,这叫作“声中无字”,古人称这种唱法如同贯串圆珠,现在说的善于过渡也是指这一技巧。如宫声的字而曲调应该用商声,那就要能转换宫音而用商声把它唱出来,而这也就是“字中有声”,善于歌唱的人称这样的发声是一种“内里声”(歌声出自胸中)。不善于歌唱的人,声音没有适当的高低抑扬,那就叫“念曲”;声音过于浅直而缺乏应有的内涵,那就成了“叫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诗词与音乐曲调

【原文】

古诗皆咏之①,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②”。其志安和③,则以安和之声咏之;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故治世④之音安以乐,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安且乐;乱世之音怨以怒,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怨且怒。此所以审⑤音而知政也。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⑥皆有声有词,连属⑦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⑧之中缠声⑨,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⑩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又小曲有“咸阳沽酒宝钗空”之句,云是李白所制,然李白集中有《清平乐》词四首,独欠是诗;而《花间集》所载“咸阳沽酒宝钗空”,乃云是张泌所为。莫知孰是也。今声词相从,唯里巷间歌谣及《阳关》《捣练》之类,稍类旧俗。然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

【注释】

①古诗皆咏之:古代的诗歌都是可以吟唱的。

②协律:编排声律,类似于现代的谱曲。

③安和:安逸平和。

④治世:太平盛世。

⑤审:认真研究,考察。

⑥古乐府:乐府诗歌,指汉魏时代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合乐的诗歌。乐府,原为汉武帝时所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也负责采集民歌并配以音乐供宫廷演唱,后来人们就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都叫乐府了。

⑦连属(zhǔ):相连接。

⑧管弦:管弦乐器,这里泛指器乐曲。

⑨缠声:古代歌曲中的虚声,用于弦、管演奏的称“缠声”,相当于现代乐曲中用乐器演奏的过门。

⑩王涯:唐代宰相,字广津,太原人。

贞元:唐德宗李适(kuò)年号(785—805年)。

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年)。

小曲:乐曲的一种体裁。

咸阳沽酒宝钗空:此句引自《花间集》卷四张泌词,意思是说,在咸阳因为要买酒喝,把贵重的首饰都卖光了。

张泌:五代南唐词人,字子澄,淮南人。

相从:紧密配合,协调一致。

里巷间:这里指民间。

《阳关》:古曲名,即《阳关三叠》。

《捣练》:古曲名,即《捣练子》。

【译文】

古代的诗歌都是可以吟咏的,然后依照吟咏时抑扬顿挫的韵律来谱成曲子,就叫做“协律”。当诗歌表达安逸平和的感情时,就用安逸平和的音调来吟咏;当诗歌表达哀怨幽愤的感情时,就用哀怨幽愤的音调来吟咏。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安逸而欢乐,诗歌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音调和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没有不安逸而欢乐的;动乱时代的音乐哀怨而幽愤,诗歌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音调和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就没有不哀怨幽愤的了。这就是通过仔细考察音乐就可以知道政治情况的道理所在。诗之外又有所谓的和声,就叫做“曲”。

古代的乐府诗都既有和声又有词句,连起来写在一块儿。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都是和声。如今演奏乐曲时的过门“缠声”,也就是和声遗留下来的手法。唐代人把词句填入乐曲中,于是不再使用和声了。这种方法虽说是从王涯开始的,不过在贞元、元和年间,用这种方法的人已经很多了,还有一些甚至是在王涯之前使用的。

此外,小曲中有“咸阳沽酒宝钗空”的句子,相传是李白所作,但是在李白的诗集中只有《清平乐》词四首,唯独没有这首诗;而在《花间集》中虽记载有“咸阳沽酒宝钗空”的句子,却传是张泌所作。这两种说法,也不知道到底哪一种是对的。现今时代曲调和词意能够密切配合的,只有民间歌谣和《阳关三叠》《捣练子》一类的曲子,还比较接近于过去传统的格式。

但是唐代人填曲时,大多是按照曲调名称的含义来填词的,所以所表达的悲哀、欢乐的情感与曲调还是配合得当的。现在的人却不再懂得曲调原本是有悲哀、欢乐之别的,所以往往用悲哀的曲调去吟唱欢乐的歌词,或者用欢乐的曲调去吟唱悲哀的歌词。即使歌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非常深切,也不能打动人,原因就在于曲调与歌词意义搭配得不够妥当。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李嗣真求磬

【原文】

唐《独异志》①云:“唐承隋乱,乐虞②散亡,独无徵③音。李嗣真④密求得之。闻弩营⑤中砧⑥声,求得丧车一铎⑦,入振之于东南隅⑧,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⑨,以补乐虞之阙⑩。”此妄也。声在短长厚薄之间,故《考工记》:“磬氏为磬,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磨其毫末,则声随而变,岂有帛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兼古乐宫、商无定声,随律命之,迭为宫、徵。嗣真必尝为新磬,好事者遂附益为之说。既云“裁为四具”,则是不独补徵声也。

【注释】

①《独异志》:唐代李亢著,今大部分已亡佚。

②虞(jù):亦作“簴”,悬挂钟、磬的木架。

③徵(zhǐ):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④李嗣真:唐代人,擅长鉴赏美术,精通音律。

⑤弩营:军队中制作弩的作坊。

⑥砧:切割或砸、捶东西时垫在下面的器具,如砧板、铁砧、石砧等。

⑦铎:大的铃。古代宣布政事或有战事时用。

⑧隅:角落。

⑨四具:四块。

⑩阙:同“缺”。

《考工记》:我国先秦时专门记述各种手工业工艺的书籍,作者不详,有论者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科学技术文献。

磬氏:制造磬的人。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有点像曲尺,用玉或石头做成,悬挂在架子上。

已上:指声音(频率)高了。下文“已下”则指声音低了。

帛砧:用来捣帛、捶衣的石砧,这里指李嗣真掘地所得的那块石头。

定声:这里指固定的音高。

迭:这里是“交替”、“轮流”的意思。

附益:这里是“牵强附会”、“添枝加叶”的意思。

【译文】

唐代的《独异志》一书中说:“唐朝是在动乱的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悬挂编磬的架子散失了,(所剩的)编磬里唯独少了一个徵音。李嗣真很神秘地找到了它。(据说)他听到了军营造弩作坊里的捶衣石发出的声音,便找来一只丧车上的大铃铛,跑到弩营东南角上去摇,铃声果然引起了(地下的)回声。(于是)挖掘那地方,找到了一块石头,把它切割成四块,(做成磬)用来补齐了编磬架上缺失的徵音。”这是很荒谬的。磬的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它的长短厚薄,所以《考工记》里讲:“做磬的人在制磬的时候,如果磬的音偏高了,就磨它的两边;如果磬的音偏低了,就磨它的两头。”(只要)磨去一点点,磬的音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哪有把一块捣衣石切割打磨成四块以后,它依然还能保持原有声音的呢?再说在古代音乐中,宫和商音是没有固定音高的,是随着乐律的变化而定的,可以交替作为宫音、徵音。(由此看来)李嗣真肯定曾经做过新的磬,有些喜欢多事的人便牵强附会、添油加醋地编造出了上面的故事。既然说把石砧分成了四块,就不会只用来补徵音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润州玉磬

【原文】

《国史纂异》①云:“润州②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③叩④其一,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宜于黄钟⑤东九尺掘,必得焉’。从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月律⑥为磬,当依节气⑦,闰月自在其间,闰月无中气⑧,岂当月律?此懵然⑨者为之也。扣其一,安知其是晋某年所造?既沦陷在地中,岂暇⑩复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诞之甚也!

【注释】

①《国史纂异》:即《国史异纂》,唐代刘餗撰。

②润州:古代地名,即今江苏镇江。

③率更:古代官名,掌管计时。

④叩:敲击。

⑤黄钟:编磬中的黄钟磬。

⑥月律:古人把音乐中的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配,如黄钟代表十一月、大吕代表十二月等。

⑦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的节气,有时指一段时间,例如,太阳黄经从0℃增加到15℃这段时间叫做春分。现在所用的节气都是指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0℃时叫春分,太阳黄经等于15℃时叫清明。

⑧中气:从冬至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开始另一个中气。计有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按规定,闰年所包括的那个闰月没有中气。

⑨懵然:不明白的样子。

⑩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方隅:文中指方向。

【译文】

《国史异纂》一书中说:“镇江曾经从地下挖到十二只玉磬并献给了朝廷,掌管计时的率更官张某敲了一下其中的一只便说:‘这是晋代某年所造的,那一年有闰月,造磬的人是依照月数制磬的,应当有十三只磬。可以在所发现的黄钟磬的东边九尺远的地方挖掘,一定会找到。’按照他的话去挖,果然像他讲的那样(又找到了一只磬)。”这是很荒唐的。依照月律来制造磬,应该按照节气,闺月已经包括在当中了,闰月是没有中气的,怎么能按照月律来造磬呢?这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人的胡说八道。敲一下其中的一只磬,哪里就能知道它是晋代某年所制造的呢?既然失落掩埋在泥土里,哪里还会有工夫按一定的方位和间隔距离去埋呢?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真是荒诞到了极点。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天宝法曲与胡部合奏

【原文】

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①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注释】

①法曲:乐曲种类名称。晋以前原为用于佛教法会的乐曲,传入中原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相结合,逐渐发展为以清商乐为主的隋代法曲。盛唐时,这种乐曲又掺杂道教乐曲而发展至极盛,《霓裳羽衣曲》即是著名的法曲。唐玄宗命梨园弟子学习,称为“法部”。胡部:指中原北方及西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时也泛指与中原传统音乐有别的“四夷乐”。隋代音乐有九部,唐太宗时加一部为十部,玄宗时又加入胡部。

【译文】

中原之外的地区和国家的音乐,前世自然与中原有别而称之为“四夷乐”。自从唐天宝十三载(754),始诏令以法曲与胡部乐合奏,从此朝廷的音乐演奏便完全失去了古代的法度,而将上古先王留传的乐曲称为雅乐,后世新创作的乐曲称为清乐,与胡部乐合奏的乐曲称为宴乐。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霓裳羽衣曲》

【原文】

《霓裳羽衣曲》①,刘禹锡诗云:“三乡陌②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③作《霓裳》。”白乐天④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⑤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⑥:“叶法善⑦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⑧,用敬述所进为腔⑨,而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⑩,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注释】

①《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传自西凉,本名《婆罗门曲》,经玄宗润色而改名。

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中唐著名诗人。三乡陌:一作“三乡驿”。相传唐玄宗于三乡驿楼上望女几山(在今河南宜阳),归而作《霓裳羽衣曲》。

③王建(约765—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后期诗人。听风听水:相传西域龟兹国君臣听风水之声而创制乐曲。

④白乐天: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邦(今陕西渭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

⑤杨敬述:开元间以羽林大将军、西凉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曾因御突厥战败被削官爵。

⑥郑嵎:字宾先,唐宣宗时进士。其《津阳门诗》为七言长句,凡一千四百句,成一百韵。

⑦叶法善(616—720):唐初道士。以道术历事高宗至玄宗五朝,以至封为越国公。

⑧散序:各种乐器次第发声而尚无节拍的序曲。因无节拍,故不伴舞。

⑨腔:腔调,曲调。

⑩蒲: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横书:即横行书写的字,与汉字传统上的纵行书写不同。

燕部:唐宋音乐部类之一,即燕乐。混合传统雅乐及西凉乐,供宴飨用。北宋时有二十八调。

道(qiú)调:古代音乐以宫音(相当于现在简谱的1)为主的乐调之一。法曲:见上条注。

小石调:古代音乐以商音(相当于现在简谱的2)为主的乐调之一。

【译文】

关于《霓裳羽衣曲》,刘禹锡的诗说:“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有王建的诗说:“听风听水作《霓裳》。”白居易有首诗的注释说:“开元年间,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作。”郑嵎《津阳门》诗的注释说:“叶法善曾经引导皇上飞入月宫聆听仙乐,等回到人间时,皇上只记得其中的一半,于是就用笛子把它吹奏出来。恰逢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献《婆罗门曲》,与仙乐声调相符,于是就用月宫中所听到的为序曲,用杨敬述所进献的为曲子的主旋律,而且把曲子取名为《霓裳羽衣曲》。”各种说法各不相同。今天蒲中逍遥楼的门楣上有唐朝人横着书写的文字,像是梵文,相传是《霓裳》的曲谱,由于不懂上面文字的意思,没人知道到底是不是。又有人说今天燕部中有《献仙音曲》,是《霓裳羽衣曲》的遗声,然而《霓裳》原本被称为是道调法曲,今天的《献仙音》却是小石调,不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鸣球

【原文】

《虞书》曰:“戛击鸣球①,搏拊②琴瑟以咏,祖考来格。”鸣球非可以戛击,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至于戛且击③;琴瑟非可以搏拊④,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至于搏且拊。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至,则宜祖考之来格也。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乐师之志,主于中节奏、谐声律而已。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注释】

①鸣球:圆形的玉磬。

②搏拊:原是一种古乐器,此指演奏这种乐器的动作。

③戛、击:戛是指演奏古乐器敌的动作;击是指演奏古乐器祝的动作。

【译文】

《虞书》说:“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鸣球原本不可以戛击,和谐到了极致,吟咏还不足以表达感情,有时候竟至于对鸣球又戛又击.琴瑟原本不可以搏拊,和谐到了极致,吟咏还不足以表达感情,有时候竟至于对琴瑟又搏又拊。正所谓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而自己不觉得,和谐到了极致,自然祖先就会降临。和谐的情意产生于内心,表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后代的乐师,徒有完备的形式而缺乏充实的情感,乐师的心思,只专注在节奏准确、声律谐和而已。古代的乐师都能与所处时代的情思相通,所以他们的哀乐产生于内心,然后用乐声来宣泄,而且必然有舞蹈来表现它们,所以乐声里有感情,乐声里有舞蹈。古代乐师的音乐之所以能感人至深,不只是因为乐器而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唐昭宗《菩萨蛮》词

【原文】

《新五代史》书唐昭宗幸华州①,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曰:“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③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注释】

①《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著,《二十四史》之一。唐昭宗幸华州:指唐昭宗因军阀混战而出逃事。乾宁三年(896),昭宗募兵自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出兵逼京师,昭宗逃往华州(今陕西华县),依附华州节度使韩建。五年,诸军阀相互妥协,使昭宗回京。

②大内:指皇宫。

③陕州:今河南陕县。

【译文】

《新五代史》记载唐昭宗出奔华州时,曾登齐云楼,向西北回望京城,作《菩萨蛮》词三首,其中最后一首写道:“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现在这首词的手迹还在陕州一座佛寺中,纸张粗糙,字迹也很潦草。我往年路过陕州时曾看到过一回,后人的题跋甚多,已写满了一大卷轴。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