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金戈铁马辛弃疾(一)少年英雄

辛弃疾被认为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曾写下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比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又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每一首都能够让真正的男子汉血气上涌,慷慨落泪。还有脍炙人口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清凉好个秋”。

    实际上,据现在一些学者的研究,如果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宋代的词人来一个排名的话,那么这个排行榜上的冠军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词坛飞将。但辛弃疾的青少年时期,却是在金国占领区度过的,在青少年时期他从未到过南宋,那么,他究竟是受到了谁的影响,年纪轻轻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早就立下了将来要回归南宋,恢复中原的志向呢?

    而根据《宋史》记载,辛弃疾还有一个英雄壮举,他曾经率领五十名骑兵冲进金军五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但是根据常识,我们不禁怀疑,五十名骑兵如何能在金军五万人的大营中进出自如?《宋史》中记载的这一事件,它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年轻的辛弃疾,又是什么情况下回归南宋的呢?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金戈铁马辛弃疾》第一集《少年英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字幕配画外音】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词坛飞将”。他也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但辛弃疾的青少年时期,却是在金国占领区度过的,在青少年时期他从未到过南宋,那么,他究竟是受到了谁的影响,年纪轻轻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很早就立下了将来要回归南宋,恢复中原的志向呢?而根据《宋史》记载,辛弃疾还有一个英雄壮举,他曾经率领五十名骑兵冲进金军五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但是根据常识,我们不禁怀疑,五十名骑兵如何能在金军五万人的大营中进出自如?《宋史》中记载的这一事件,它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年轻的辛弃疾,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归南宋的呢?

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金戈铁马辛弃疾》之少年英雄。

【赵晓岚】公元1162年,上距北宋灭亡的“靖康之祸”,已经过去了35年。这一年闰二月的一个晚上,在金人占领区的山东济州城里,新任知州张安国正在他的府邸里,宴请几位金国将领。宴会已经进入了高潮,张安国和几位金将称兄道弟、吆五喝六,气氛非常热烈。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士兵走进来,报告张安国说外面有人要见他,并且对他描述了那个人的相貌特征。已经有几分醉意的张安国满面惊疑,想了一会儿,就带着几个人走了出去。刚出大门,就瞥见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没等他有所反应,那个身影已经扑上来,像猛虎抓一只小兔子一样,一把拎起他扔到了马背上。这个人对一旁被惊呆了的张安国的随从说:宋朝的十万部队就要打过来了,我要和张大人到城外去商量些事情。说完,催动马匹就向城外驰去。张安国的随从不知所措,连忙去报告那几个正在喝酒的金国将领,等那几个金将跑出来的时候,这个抓了张安国的人已经在城外和一小队骑兵会合,然后马不停蹄地向南方奔去。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鼎鼎大名的词人辛弃疾。他当年在金人占领区里智擒张安国的时候,还只有22岁。

辛弃疾被认为是宋代豪放词人的领袖,曾写下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每一首都能够让真正的男子汉血气上涌、慷慨落泪。他还有一些词,虽然不能说是慷慨悲壮的英雄壮词,但是呢,它浸透了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样倾倒了无数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还有脍炙人口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实际上,据现在一些学者的研究,如果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宋代的词人来一个排名的话,那么这个“排行榜”上的冠军,就是辛弃疾。

【字幕配画外音】在中国历史上,辛弃疾以词赋闻名于世,提到宋词,我们就绕不开辛弃疾,以大词人而名载史册的辛弃疾,怎么会跑到金人占领区,去绑架金国的新任知州张安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辛弃疾的少年生活讲起。那么,辛弃疾的少年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赵晓岚】公元1140年的5月,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就是今天济南市历城区,一个叫四风闸的地方。不幸的是,他正好赶上了一个动荡的年代,恰恰在这一年,宋金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这一次战争的结果是大家都熟知的,南宋就像一个忍气吞声惯了的“小媳妇”,虽然这次在战场上是明明占得了一些上风的,可是对“婆婆”金国原来的威风还是心有余悸,于是赶快见好就收。在高宗和秦桧的主持下议和、称臣、割地、赔款,额外还送上了一份大礼,那就是抗战派将领岳飞父子的性命。于是都城临安,就是杭州,终于又讨来了临时的安宁,西湖又开始歌舞升平。不是有这么一首诗吗,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汴州就是开封,北宋的首都,古称东京。这首诗就是感慨,临安的人已经忘记了亡国之仇,纷纷醉倒在富贵温柔乡中了。

但是在北方,包括山东在内的广大金人占领区,汉族人民并没有顺服于金人的统治,面对民族压迫,抗金起义时有发生,辛弃疾就成长在这样一片土地上。而在他后来关于北方成长时期的记忆里,有一个老头的形象是经常出现的,这个老头就是他的祖父辛赞。辛弃疾的父亲死的早,他是由祖父抚养成人的,辛赞是金朝的一个地方官,而且官还做得不小—知开封府,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大城市的市长。可是他呢,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时刻等待着一个起义抗金的机会。每次吃过饭后,他都要带领辛弃疾这些儿孙辈登高望远,指点江山一番,给他们上上军事课。辛弃疾呢,对祖父所讲的这些兵法韬略非常感兴趣,他也因此读了《孙子兵法》等一些兵书。所以这种场合一出现,往往就是他表现的机会来了,这让辛赞非常欣慰,经常摸着他的头表扬:不错不错,咱们辛家又有虎子了。

辛赞其实只是一个文官,他为什么称这个辛氏、这个辛家是将门呢?原来辛氏的祖先是住在甘肃临洮,是属于古代秦国的地盘,这个地方的人是出了名的勇敢,几乎人人都有一身好武艺。在汉代,辛家的祖先中,还有人因为打仗有功被封了将军。辛氏虽然在宋代迁到了济南,但是对他们前代族人的功业仍然是相当自豪的,所以辛赞从骨子里是认定,济南辛氏是将门。而辛弃疾也非常愉快地说自己是【“家本秦人真将种”—《新居上梁文》】,是真正的将军之后。

那你说,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少年辛弃疾会喜欢干些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他的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念奴娇》】,“槊”就是长矛,一种古代常用的兵器,横槊呢,那就是横持长矛,就是指从军或者是习武。从这几句词来看,辛弃疾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练习武艺,至于其他一些年轻人爱干的事情,比方做酒圣、当诗豪,那对他而言只是业余爱好。由于辛弃疾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过人的身手,所以在他15岁和18岁的那两年,祖父辛赞都曾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什么特殊任务呢?就是到金人的首都燕京,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注意观察金人核心地区的山川形势,注意收集各种有益的情报。关于他这两次“007式”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历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好瞎编,但是他这两次情报员任务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辛弃疾对于金人统治区的山川形势,对于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政朝起伏,还有部队的调动情况,都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后来他就根据这些资料呢,就写成了自己的重要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并且由此养成了自己很重视情报工作的习惯,很舍得在这方面来下本钱。所以,他对宋金之间的战争,常常是有未卜先知的看法,以至有人惊叹他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这点我们将来还会要详细地谈到。可惜的是,就非常令人遗憾,辛弃疾的这些情报,并没有给他的祖父辛赞帮上忙,辛赞还没来得及等到一个起义的机会,就在1160年去世了。

【字幕配画外音】祖父的去世,让辛弃疾失去了稳定的生活依靠和良好的精神导师,而这一年辛弃疾也已经21岁了。21岁的辛弃疾,在祖父的培养下,已经锻炼出了勇敢、自信的品格。祖父去世后,展现在辛弃疾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未知世界。那么,他该何去何从呢?

【赵晓岚】就在这时,命运给了他一个神秘的指导指示,根据《宋史·辛弃疾传》的记载,它记载了这么一回事,就是有一次呢他和同学党怀英用實草、就通称蚰蜒草或者锯齿草的茎占卜各自的官运,结果是【 “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宋史·辛弃疾传》】,就是说党怀英得到了一个坎卦,辛弃疾得到了离卦,根据《易经》的说法:坎是北方之卦,而离是南方之卦,于是党怀英便决定留在北方,后来他果然做了金朝的大官,而辛弃疾则决意南归,也就是投奔南宋。什么时侯才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呢?辛弃疾在焦急地等待着,幸运地是他没等多久机会很快就来了。

1161年的9月,金主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分四路大规模南侵,他的动员口号是:百天之内一定灭掉宋国,宋金之间烽烟再起,战争爆发以后遭殃的自然首先就是那些金人占领区的中原的老百姓,本来,中原的汉族人民就已经承受着金人繁重的赋税、差役以及各种名目的强枪豪夺,本来就已经处于民不聊生、怨气冲天的状态了,战火一起,完颜亮又派人到处搞摊派、抓壮丁,甚至在百姓种满了庄稼的田地里去牧马,老百姓一看这不是饭都不叫老子吃了吗!那还有什么想头呢?于是纷纷起义。根据史书记载,完颜亮起兵南侵之后,从太行山之东到淮水之北,抗金起义是风起云涌。起义军除了保护自己的乡里不受掠夺之外,还在金人的后方打游击战、麻雀战牵制金人的力量,并且配合南宋政府军进行狙击,积极收复失地。这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就是山东济南府耿京所领导的起义军队伍,耿京和他的六、七个徒弟开始起义聚事,迅速发展到20多万人马,并且在梁山泊附近建立了根据地,手下有贾瑞一些干将,他自称是天平军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他当时的风范和声威可说是像极了《水浒》梁山中早期的带头大哥,那位托塔天王晁盖。

面对这样风起云涌的局势,当然会让自小就抱着做将军的理想、立志要收复中原的辛弃疾热血沸腾的,于是他也在当地召集了一支2000多人的对伍投奔了耿京,耿京一见辛弃疾是大喜过望,他说:好哇!俺队伍里的人都是大老粗,正缺一个写公文的秀才呢,你就来做俺的秘书长吧,于是就任命辛弃疾做了他的“掌书记“,专门负责起义军的文秘工作。做文秘工作和辛弃疾原来要以武立身、往做将军的道路上发展的打算当然还会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是能够和一把手经常地亲密接触,时不时地帮统帅想想点子,做做幕后英雄倒也是个非常锻炼人的好岗位,更何况辛弃疾本身就是文武双全。所以他就很愉快地服从了分配,跟着耿京【“上马击贼,下马草檄”—《宋史·辛弃疾传》】干得风生水起。

而且不久之后,命运就给了他一个展示自己武力的机会。什么机会呢?在当地有一个和尚叫做义端,因为喜谈兵法,辛弃疾就和他有过一些交往。这个义端和尚见抗金形势一派大好、各地都在纷纷起义,于是他也拉起了一支1000多人的队伍。辛弃疾投奔了耿京以后就劝说义端也入了伙,谁知这个义端和尚他是个投机分子,在义军里混得并不如意,于是就在某一天偷偷开溜了,顺手还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公章:起义军的大印。这一下子问题可严重了,耿京很生气,指着辛弃疾的鼻子一顿大骂:你个秀才交的啥朋友?居然敢偷走我的大印,我饶你不得,只能军法处置了。辛弃疾他也很生气,交友不慎受此牵连,真是郁闷!他当即就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一定擒拿义端归案,否则甘心受死。辛弃疾他就估计这个义端偷了义军的大印,一定是到金军的大营里面领功取赏去了,于是呢他就单人独剑纵马往金营的方向飞奔,守住了通往金营的必经之道。没过多久,义端果然出现了,一见杀气腾腾的辛弃疾,这个正幻想着荣华富贵的变节分子吓得魂飞魄散,滚下马来就跪在辛弃疾的面前说:老兄,你饶过我吧!我知道你的真身是一头青色的犀牛,力大无比,杀人那是不在话下,但是请你可怜可怜我,放过我这条小命吧!义端为什么说辛弃疾的真身是一头青色的犀牛呢?原来有一种说法,说是辛弃疾早年曾经遇到过一个仙人,这个仙人看出辛弃疾的真身是一头“青兕”,“青兕”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青色的犀牛,这种犀牛呢体形巨大,重量都在千斤之上。显然这种说法是荒诞得很,不过,我们如果了解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也就不难理解义端为什么要搬出这么荒诞的说法来救命了。根据辛弃疾后来一个叫陈亮的朋友的形容,辛弃疾的长相是【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这重”—《龙川文集》】就是说他的眼光炯炯有神、锋芒逼人,可以照映天下的英雄豪杰;他的肩膀厚实有力、背上的肌肉很发达,足以乘载全世界的重量。这话虽然说是用了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但是它至少可以说明从小就习武练兵的辛弃疾,他的体格确实是非常威武雄壮的,说他体壮如牛大概并不过分。所以义端一见辛弃疾拦在那里,他就已经是吓破胆了,哪里还敢反抗,只能乖乖地跪下来求饶,可是这个时候辛弃疾怎么会听他这些鬼话呢?宝剑一挥就了结了这个判徒的一生,搜出大印,上马飞一般地回义军大营复命去了。

【字幕配画外音】这次事件让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名声大震,起义军的首领耿京从此对辛弃疾也是刮目相看,不再把他单纯看成一个书生。但就在辛弃疾崭露头角的时候,起义军面临的形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因何而起的呢?起义军又是怎样应对这一变化的呢?

【赵晓岚】形势的变化是从完颜亮的南侵失利开始的,完颜亮的南侵行动在起初阶段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打到了长江边上。这个时候呢宋军内部是乱作一团,匆匆地掉兵遣将想要守住这个最后的生死线。

公元1161年的11月,完颜亮的部队抵达了西采石,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当涂县,准备从这里渡过长江。这个时候负责宋军防务的主将李显忠还没有赶到,部队里只有一个谁呢?前来犒劳部队的参谋长虞允文,这个虞允文虽说是个书生出身,可是也有胆有识。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担负起了指挥作战的重任,并且利用完颜亮的部队那些士兵不善于水战的弱点,在采石矶把完颜亮的渡江部队打得大败。就在这个时候,完颜亮的后院又起火了,留守在后方的完颜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动政变上台做了皇帝。这下子完颜亮就是焦头烂额,他想搬师回家去对付完颜雍吧,他又担心宋军在后面追赶,自己就成了夹心饼中的馅儿,于是就决定改道扬州渡江先灭了南宋再说。谁知扬州也有宋军在严阵以待了,完颜亮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蛮干,他下了个死命令,命令金军强行渡江。可是金军里的那些将领和士兵也不是傻子啊!采石矶已经输得那样惨了,你还要这样瞎折腾,这不摆明让我们去送死吗?好!你不仁,我也不义,于是几个部将一商量,就趁着月黑风高夜发动了兵变,完颜亮在营帐中,那些造反的部将冲进来把他杀了,然后乱哄哄地回京都去向完颜雍讨赏钱去了。这一次金军的南侵行动就在宋军的顽强抵抗和内乱的双重打击下草草收场。

新上台的金世宗完颜雍,因为金兵刚打了一个败仗,士气非常低落,所以他就摆出一付非常低调的姿态,对于南宋他不断地派使者好言好语地求和。一时间金宋之间那个议和的使者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对北方抗金的义军,他就采用胡箩卜加大棒的这个手段,在加强镇压的同时宣布大赦令:【 “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宋史·辛弃疾传》】。就是只要你离开山寨,那就既往不咎,承认你是安分守己的良民,否则就要当成盗贼对待,格杀勿论了。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措施对于本来就是被逼上梁山、组织纪律性很差,又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农民起义军来说确实是非常有效,许多义军几乎是一夜间作鸟兽散。

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耿京所领导的义军内部也有人开始动摇了,怎么办?辛弃疾给耿京出了个点子:投奔南宋,耿京认为不错,于是就派副手贾瑞先去跟宋高宗汇报汇报。这贾瑞他也是大老粗一个,他当即就向耿京反映了一个实际困难,他说:老大,南边那些宰相听说都是一肚子墨水,我老贾可是半个字都不识,如果他们详细问起来,我只怕是回答不上,你能不能派一个读书人跟我一起去呢?耿京一想也是,于是就派辛弃疾跟贾瑞一起去跟南宋朝廷做汇报请示工作。

在1162年的正月,辛弃疾和贾瑞一行11人到达了建康就是南京,宋高宗正好在这里做视察工作,对于这种不用费自己的兵马钱粮,又能壮大自己声威的大好事自然是非常高兴,马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他们这些人,而且封官行赏,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贾瑞为敦武郎合门祗侯,这是一个正八品的武官,辛弃疾被封为右丞务郎,这是一个从九品的文官,另外还封赏了义军大小头目二百多人。为了表示重视,还专门下发了正式的任命文书和官员用的仪仗,并且从枢密院、这个枢密院是宋朝最高的军事领导机构,它的职能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国防部,就从枢密院就派了两个专员,带着这些文书和仪仗,和辛弃疾一起准备送到耿京的军中去。走到楚州再往前就是宋金边界了,这个时候那两个专员吓得胆(战)心惊,怎么都不肯往前走了,就要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先回去,通知耿京到宋朝的海州、就是连云港这里来接受这个任命的文书和仪仗。

【字幕配画外音】辛弃疾提出投奔南宋的建议,让耿京起义军找到了一条出路。但是,就在南宋政权派人前来接收的时候,在金国占领区却传来了起义军的惊天事变:起义军首领耿京,竟然在辛弃疾等人联络南宋的这段时间里,被人杀害了。那么耿京究竟是被谁杀害的呢?听到耿京遇害的消息后,辛弃疾又有什么反应呢?

【赵晓岚】耿京是怎么被杀的呢?杀耿京的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张安国。这个张安国原来也是一支义军的头目,他在耿京的义军声势不断壮大的时候,就把耿京奉为带头大哥,后来在金人的诱降政策下,义军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这个张安国的“革命意志”就发生动摇了。于是他就瞅准耿京的副手贾瑞和秘书长辛弃疾都不在的时候,联合义军中的其他几个变节分子,偷袭了耿京。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何况这暗箭又是来自于毫无防备的自家兄弟呢?于是一方豪杰就这样呜呼哀哉了。起义军群龙无首,一下子大乱,很快就溃散了。而张安国呢,因为立下了这样的功劳,被金国封为济州的知州。

辛弃疾他们在海州听到了这个消息,真是晴天霹雳。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南宋去吗?在这种时刻,辛弃疾身上的将种的血液再次燃烧起来。他拍案而起,他说:我受主帅的命令来归顺宋朝,没想到出了这种事情。如果我们就这样含恨忍耻地回南宋去,怎么对得住主帅的在天之灵?又怎么有脸去见皇帝呢?当下他就招募了五十名骑兵径直插向济州,去捉拿叛徒。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开头所描述的那个辛弃疾活捉张安国的场景,出现了那个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

不久之后,新任知州张安国大人被绑架的消息,就迅速地传遍了济州城。有人绘声绘色地说,当时张安国大人,正在驻扎着五万人的金兵大营里喝酒,正喝得痛快的时候,忽然一个身材高大、眼神锋利得像刀子一样的年轻人,带着五十名骑兵,像天神一样降临在面前,从众人群中抓了他旋风般地就冲出去。那几个金兵金将根本来不及阻拦。这个神奇的传说越传越广,最后它被写进了《宋史》,为一个人的传记添上了最富于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

辛弃疾他们虽说是出其不意地活捉了张安国,可是济州距离宋金边界淮水,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沿途所驻扎的金国军队,估计还不止传说中五万这个数字。为了避免不小心发出声音被敌人发现,他们“束马衔枚”,就是把那个马蹄包裹起来,减小声音。然后人人含一根像筷子一样的竹木棍含在嘴里,这样就不会动嘴唇去讲话了。日夜兼程、一路狂飙,不吃饭不喝水的赶到了这个淮水,最后把俘虏张安国押送到临安。

这一英雄壮举,在南宋朝野上下是引起了轰动。据南宋人洪迈在《稼轩记》中说【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稼轩记》】。就是说,辛弃疾勇闯金营生擒叛徒,回归南宋的伟大名声英雄气概,连懦弱的人见了都要为之振奋起立。而南宋的皇帝,见到了勇士的风采以后,也是连声赞叹。

到这里,辛弃疾在北方的生活,算是有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结尾。而他在北方的这一段峥嵘岁月呢,也就成了他一生中最快乐、最灿烂的记忆,直到晚年还是念念不忘。我们来看他写的一首《鹧鸪天》词:“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词呢,它的上段就是回忆他当年在北方的戎马生涯。“壮岁旌旗拥万夫”是说他年轻的时候,举旗起义,在耿京军中率领上万的人马;“锦襜突骑渡江初”那是追忆他率领着身穿锦衣的骑兵渡江南下的情景。这两句气势豪迈,一下子就把一个意气风发的这个少年英雄形象,无比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这个“银胡簶”

是指士兵随身佩戴的,一种放箭的、装置箭的那种装备。“金仆姑”是一种箭的名称,也泛指良箭。关于这两句,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我认为呢大致上应该还是说他在北方的战斗场面。从字面上来解释呢,就是士兵们晚上整理箭袋,早上用箭向敌人发动攻击。笼统一点说,就是形容战斗日夜不停,非常激烈。当然这个战斗场面,也很可能跟他当年生擒张安国以后,日夜不停赶往南方的那一段战斗经历有关。这词的上半首非常地豪迈、很有气势,但是到下半首就不一样了,下半首叙述的是他当时的现实生活和感慨,大意是说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往事,就不禁感叹起现在的我来了,现在我老了,春风吹来了大地返青,可是却无法染青我白了的胡须,让我重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了,我只能把那些关于平定金国策略的万字论文,换成了邻居家怎么种树的书,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农民了。在这几句词里面,我们读到的是感伤、是无奈、是悲愤。它在情感上面跟上半首是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那么,这位曾经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英雄少年,为什么到晚年会变得如此地悲凉郁闷呢?我们下回再说。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