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纪录片《台北故宫》第八集 翰墨风雅(上)

书法,一种中国化的艺术,先人的心灵印迹。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台北故宫的这些珍藏都曾属于乾隆皇帝一人。60年前,这批旷世之宝来到台湾,沉睡于库房中,它们中的某一个偶尔会在某个秋天被叫醒,陈列在台北故宫光线幽暗的展厅中,唤起人们对时光与古老技艺的回忆……

【第八集文物精品】



自叙帖



远宦贴



祭侄文稿

《兰亭序》--定武兰亭序--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具有传奇色彩。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作品,三希之首,乾隆的最爱。

《远宦帖》--王羲之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平安何如奉橘》--王羲之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祭侄稿》--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沉痛彻骨。

《书谱》--孙过庭,长卷草书,理论与书法结合的杰作。

《自叙帖》--怀素,狂草大家,与张旭合称为癫张狂素。自叙帖是怀素的代表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70年代的时候,庄灵已经是一名摄影师。他自己拍照片,同时也成为台湾最早的一批电视台摄影师。

  197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他遵照父亲的嘱咐带上相机,一大早便出门,要去拍摄一个已经流传了千年的特别的仪式。

  2008年,台北近郊外双溪。这里相比三十多年以前已经变了很多。

  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倒流回35年前4月5日的那个清晨,你就会看到一场露天酒会正在这溪水边举行……

  那天来的共有43个人,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特别的聚会。70年代初的台湾生活还比较清贫,但是所有人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盛着温酒的木杯,在溪水中漂流打转,人们在水边随手取用。一边饮酒边吟诗或谈天……

  那天的聚会,因为这样特别的形式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曲水流觞。而那天的组织者就是他的父亲庄严,当时台北故宫的副院长。庄严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盖从王羲之那次举行之后,逢到此日,便成为文人最常最多,也最有意义的一种文酒雅集的良辰。”

  浙江绍兴,2007年的初春与1650年前有着相似的景致及温度。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阴历三月初三,这个从战国时代开始,就被看作是汉民族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里,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士贵族来到绍兴郊外的兰亭。

  众人在举行祭祀仪式后,在兰亭下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他们不会想到从那一刻开始,这场聚会将被铭记入历史。

  千年前的雅士们大概就是这样,将盛着绍兴温酒的酒杯放在溪水中,杯子遇到障碍.就会打转或停下来,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写诗助兴,吟不出诗的人就要被罚酒.

  那天王羲之有些微醉,众人簇拥着请他为最后写的37首诗做序,他于是拿起笔乘兴写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这个乾隆皇帝本来打算退休养老的花园里,建筑着一片“曲水流觞”,它复制下来的不仅是景观,更是一种情怀。

  浙江绍兴,会稽山上,王羲之曲水雅集的地方,修着一座兰亭。它纪念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悠悠的文化。

  今天,如果你走进台北故宫西边那座叫做“至善园”小公园,也会看到一座兰亭。就如同会稽山兰亭,如同紫禁城宁寿宫流觞,也许这样能更长久地保留下某种追忆。

  昭陵。这里埋葬着唐太宗皇帝,也埋葬着王羲之那份春天的心情。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时,把儿子李治叫到床前。气息微弱地说:

  “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

  儿子当然不会拒绝父亲的要求。于是《兰亭序》的真迹和其他一些王羲之书法都陪葬进了唐太宗的陵墓。

  即使后来的盗墓者也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字,《兰亭序》就这样在世间消失了。

  在北京故宫的科技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的技法存留下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其实都是后人临摹下来的。所谓“临摹”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工艺,临是后世的书法家仿照所写。而摹则是用这样的“双钩法”完全复制。

  今天所说的兰亭序大多是唐朝人制作的复本。

  台北故宫收藏的定武本兰亭序拓本据传是欧阳询所临写,算是最有王羲之神韵的的一副。

  北京故宫,乾隆特意命人在他日常生活起居的养心殿一角,装修了一个不到八平米的小书斋,专门用来摆放三件王氏家族的书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因为这三件他最珍爱的法书,小书斋被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的解释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很珍惜,另外一个就是士希贤,他的解释是贤希圣,圣希天。

  (王羲之口吻)山阴县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

  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1600多年前的一天,大雪初晴,王羲之随手写了封短信,问候远方的朋友。

  这封短信,经历了千百年的时光,纸页早已泛黄。但上面短短的四行二十八个字却是乾隆的最爱。

  据说每逢入冬初雪时候,乾隆皇帝一定要取出来看一看。

  有一天,他心情特别舒畅,便在帖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又有一次,他似乎读出了新的领悟,便写下一个“妙”字;这一次,他觉得一个字还不足以表达心情,就写下了感叹短语;更多的时候,他干脆赋诗或写上长篇的观后感接在帖子后面或补在任何缝隙……

  但这些意气风发的时候,乾隆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在他的王朝灭亡的那一刻,这件他最钟爱的宝贝也难逃坎坷的命运。

  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仪被强令出宫,桌子上还有没吃完的半个苹果。路过神武门,军警和办事人员竟在他的随身包裹中搜出了《快雪时晴帖》。

  当时已经下班,各库门紧锁,这三希堂第一号宝贝《快雪时晴帖》竟无处可放。于是有人提议立刻到市面上买了一个保险柜。

  那天偌大的一个铁柜,只空荡荡地摆进几张纸页,还加派了专人把守。因为里面的东西重量虽轻,却珍贵无价。

  溥仪出宫以后,紫禁城改了名,叫故宫博物院,成了平民百姓都能参观的地方。庄严进了书画组,见到了《快雪时晴帖》,但另外的两稀却因为被同治皇帝的妃子偷出宫卖了当而一直流落民间。

  1933年,大收藏家郭葆昌邀请当时的故宫院长马衡和几位书画专家到自己家中吃饭。席间,竟拿出三希堂另外的两希,说愿在过世后将其捐给故宫。那天,庄严也在场,也许因为满怀希望,他用日记详细地记下了每句话。可他无论如何不会预料到,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无法再见到三希重聚的那一天。

  这是60年代,台湾遭遇台风的资料影像。这样的情形对于一个小岛来说,司空见惯。1951年的时候,台湾有6次台风过境记录。此时的文物却避开风雨,安然地存放在中部的山区里。这里修建起简陋的展览馆,于是经常有学者或要员来参观。故宫的这些文物,让一个普通小村,成了当时全台湾的文化中心。

  不过在1951年的时候,被郭葆昌之子抵押给外国银行的另外两希,因典当期满即将拍卖。此时的台北故宫,只是找到了暂时的安身之所,绝无余力收购文物,国宝很有可能流失海外。当时任广东银行香港分行经理的徐伯郊得到消息,立刻告诉了周恩来总理。总理批示火速成立“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终以50万元港币的价格,将《中秋帖》与《伯远帖》带回北京。

  从此,三希堂帖一希在台北,两希在北京,他们隔海相望,不知何时才能聚首。

  台北故宫也修建了一间三希堂,90年代的三希堂是茶馆,供人品茶聊天。

  这是它现在的样子,在台北故宫3楼,是提供精致小点心的餐厅……

  这里名为“三希堂”,只是提供一种高雅的情调而已。而真正要看王羲之的作品,还是要去展厅,而且也许要等上40年。

  金运昌,北京故宫古书画研究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金运昌告诉我们:所谓第几行书的评判,它的标准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和书法水平的自然流露,完全不加修饰,跟给别人写信,给皇帝上奏章,不是说看谁写的完美,看谁写的一笔不苟,而是看谁写的自然,看谁写的笔端带着感情。那么颜真卿的《祭侄稿》就有理由中选了。

  安史之乱后的一天,颜真卿收到一个木匣,里面是一个头颅,这是侄子颜季明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阵亡后,唯一能找回的遗物。颜真卿仿佛感觉到大刀切掉的是自己的头颅。

  (颜真卿自白)“巨大的悲痛使我的心灵震颤,容颜变色。请你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这是我们小时候学写毛笔字的时候,最常用的字帖——颜真卿的楷书。这是他常见,也是最典型的风格——似乎将浩然正气孕育每个字之中。作为唐人书法的一个代表,其严谨的法度使得后世有了“唐人尚法”的印象。

  也许正是因为山中常年弥漫的这些雾气,这里被称为“雾峰”。四十多年以前,台北故宫就是在这个地方停留了15年。

  15年,庄严的孩子们逐渐长大。

  15年,他和妻子逐渐变老。

  15年,他们全家一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因为觉得住不久就会回大陆而总买便宜的竹编家具。

  15年后,他们终于要搬家了。但不是回北平,而是去这座小岛上的另一个城市——台北。

  这次搬家至少有一件事情让人高兴——雾峰山里面的文物有了一个新的,更好的家。

  1965年,台北外双溪故宫建成,新建的博物馆是一座仿古的宫殿。

  当时的院长是蒋复璁,庄严升任为副院长。它的第一块牌匾便是庄严亲手写下的。

  从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南迁到1948年文物运台,这些1933年就开始辗转的大木箱中有了一个固定的居所;箱子里的文物有了一个固定的展示地点;关于文物的各种研究也重新开展起来。

  这是台北故宫出版的一本叫做《怀素自叙帖检测报告》的书。为了一篇书法而集成了一整本书的研究文章,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台北故宫购物处,逛完展览的人们总喜欢来这里买一些纪念品回家。而每个人结账后拿到的手提袋上也全是这篇书法。

  在台北故宫一层大厅,如果你买完票准备开始参观,那么在通往二层入口的电梯上,你抬头就一定会看到玻璃屋顶上也是同样的字迹。

  在台北故宫60周年的庆祝会上,台湾著名京剧演员郭晓庄表演了“公孙大娘舞剑”,据她自己说,也是受到了这篇怀素《自叙帖》的影响。郭晓庄告诉我们:就是叹为观止的那种感觉,不可思议,拿那种笔,真的是挥洒的感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也让我们在表演的时候,感觉已经在像行云流水,自己怎么表现那种行云流水,就是像龙蛇的那种行走,还有节奏的变化莫测高深。

  林怀民谈到他的感受:我们常说书法是龙飞凤舞,这些白纸上面的这些墨汁,事实上是当年王羲之怀素那些大师们,他们在运笔的时候所留下来的气的痕迹。 那这个东西变成是你身体的一个律动,我们就拿书法当做一个跳板来跳舞吧。

  带到台湾的书画共5760件,可称精品的有1471件,其中法书237件。能够一生守护这些宝贝,应该是庄严最大的自足了。

  1972年,庄严又一次回到台中雾峰北沟,这时他已卸任3年,舒服的在家享受着天伦之乐。可他是个念旧的人,带着孙子孙女又回到了老地方。

  2008年的时候这里只剩下一片荒草中的瓦砾。

  庄严退休后经常和家人在台北故宫后面的山上散步,因为他是个念旧的人,他无法忘记自己的一生都和这个地方, 和这里的文物紧紧的相连,从少年终至白头,他仍然深深的记着那些陪伴文物颠沛流离的日子。

  1973年庄严组织的那次曲水流觞之后,这里再也没举行过类似的聚会。而当年的人物已经一个个故去,直到1980年,庄严也在台北病逝,享年82岁。

  当年那个跟庄严一起来台湾的小孩子,那个名叫庄灵的摄影师,如今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

  庄灵告诉我们:我父亲一直以为,这辈子好像一直看到这批国宝能够回到故宫,北京故宫,他是这个愿望没有达成,所以一直到他临过世之前,好像人已经不清楚,他还在念叨着;我父亲在世的时候经过这个事情,但是没有让三件东西聚在一块、团圆,这是他觉得最大的一个遗憾。

  2008年10月14日,台湾的《联合报》上,有这样一篇报道。

  “三希帖 后年聚台北故宫”

  虽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还无从确定,但看起来似乎离庄严那久远的希望已经近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