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面楚歌是项羽最后败亡之际发生的一件事情。主要发生的地点在垓下,垓下是一个承载了太多历史典故的地方,在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军团进行了最后的较量,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善打硬仗的项羽,在最后的决战中,还能发挥他以少胜多的军事天才吗?他和刘邦在垓下的决战,谁是最后的大赢家呢?
项羽和刘邦在荥阳打了两年零四个月的大战,最终兵少粮尽,被迫和刘邦鸿沟议和,约定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鸿沟议和以后,项羽引兵东归,但刘邦却乘机追击项羽,并在垓下将项羽团团围住,楚汉战争终于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在垓下之战中,汉军人多势众,楚军兵少将寡,面对不利局面,项羽还能再次展现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天才吗?在垓下这个两军激烈厮杀的战场,为什么会响起四面楚歌的声音?
垓下之战的背景就是从鸿沟议和开始,然后项羽就一路上向安徽这一带退,在退的过程中间,刘邦就一直追,当时项羽的退兵,他带领的撤退的军队只有10万。刘邦的追兵是20万,但是刘邦这次追击,韩信没有来、彭越没有来,实际上是刘邦孤军在追,所以追到固陵,就是今天河南的太康,项羽打了一个小反击,刘邦就架不住了,就缩在固陵城中不敢出战。然后,刘邦就发愁了,因为靠他自己,他即使有20万军队也打不过项羽的10万军队,他还得依仗当时天下的诸侯,主要是韩信跟彭越两个人,这两个人叫谁谁不来,他就向张良求计,张良这个人确实是很高明,张良的高明就在于他能够洞察人情,其实我们说张良是当时天下第一流的谋士,所谓他是第一流的谋士,就是他把当时每一个人的心思都看透了。他就成为第一流的谋士了。他就给刘邦讲,讲什么呢?他说你想一想,韩信跟彭越为什么不来?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怎么办了。刘邦一想,明白了,就分封韩信跟彭越,这两人立刻来了。在垓下诸侯军合围项羽,项羽战败,在乌江自杀。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汉代风云人物之——四面楚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