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二十一)琴挑文君
在中国戏剧史上,琴挑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折子戏,很多剧目中间都有“琴挑”这一出戏,但是“琴挑”这一出戏,它最早的来源,却是来源于汉武帝时期一个大文豪的故事。这一个大文豪,也就是这一个司马公,他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他和“琴挑”有什么关系?而且在这个司马公的“琴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这一个文豪,也就是我们在文学史上汉赋四大家的第一位,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有过一段官场生涯,后来回家以后,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归,家贫,无以自业”,就是司马相如回家以后,家里穷得没办法谋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县令王吉让他到临邛,他们共同设计,让当地富豪卓王孙宴请,在宴会上,王县长就捧了一副琴,恭恭敬敬地送到司马相如的面前,说请司马相如为我抚琴一曲,这样司马相如就在“卓总”的家里边弹了非常有名的两支曲子,这两支曲子一弹,满座皆惊。这样就吸引了卓家千金卓文君,卓文君喜欢音乐。在宴会上,她隔着门缝看到司马相如是一表人才,已经动心了,再听他弹了这一支曲子,卓文君可以说是心动不已,一阵狂跳啊,这就是“琴挑”卓文君的故事,于是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跑回成都,后来两人又回临邛开一个小酒店,卓父碍于面子,终于给两人钱财。
王立群先生分析,其实司马相如一开始就是想人财双丰收,既得到卓文君的人,又得到卓家的钱。所以他整个“琴挑”的故事,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他是先“劫人”,再“劫财”,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一个骗局。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琴挑文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