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永乐大帝(二十四)通使西洋

通使西洋

     从公元1405年开始,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市,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甚至有学者认为,郑和船队比哥伦布提早九十年到达非洲。然而由于郑和的航海档案早已去向不明,是的郑和创造的这一海上奇迹留给后人太多的难揭之谜。

     那么,究竟朱棣为什么一而再再二三地派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前所造的宝船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明代,郑和的船又是如何步调一致穿洋过海的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讲述永乐大帝第二十四集通史西洋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讲稿

    同期声:永乐大帝第二十四集通使西洋,敬请关注。

    同期声:从公元1405年开始,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市,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甚至有学者认为,郑和船队比哥伦布提早九十年到达非洲。然而由于郑和的航海档案早已去向不明,是的郑和创造的这一海上奇迹留给后人太多的难揭之谜。那么,究竟朱棣为什么一而再再二三地派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前所造的宝船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明代,郑和的船又是如何步调一致穿洋过海的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讲述永乐大帝第二十四集通史西洋敬请关注。

    商传: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可是有一个问题到今天还困惑这我们每一个人,说不清楚。他为什么要下西洋,动机是什么,史书里有这些一段话,说成祖疑惠帝死海外,欲踪迹之。成祖就是朱棣,惠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他怀疑建文帝朱允炆流亡到海外去了,他想去调查。如果就是这样一个任务的话,那么郑和也是一个特务,对不对?他“欲踪迹之”,派他去“踪迹之”了,他就是特务。可是《明史》中还有另外一段话,他说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他还要再海外来炫耀武力,表示中国的富强。

    这就不是一个调查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目标了,这是一个完全纯粹的外交活动。这两件事情都作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的话,那么不可能有郑和的七下西洋。就为了找寻建文帝的下落,找七次。宣德五年那次我们不说,就是永乐间,朱棣在位的22年间六次。那也不可能,所以也可能是他第一次出使会有这样的目的,但以后他就不会了。第二个目的耀兵异示中国富强,这个目的也会有。这是当时大国外交活动的一种手段。可是问题是他六次下西洋里面前几次下西洋的路线、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

    那你耀兵异域你已经过了,人家知道了。再试一遍,开起来也不简单地就是要耀兵异域。实际上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外交活动。它就是明朝人或者说朱棣他想知道海外的情况,他希望海外的这些国家都知道明朝,而且知道这个明朝进入大了永乐时代我觉得这是一个对根本的目标。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简单的目标去考虑的话,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释了。

    同期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严令实行“海禁”政策,禁止一切与外国的海上贸易往来活动,甚至连沿海渔民下海捕鱼的活动都被禁止了。而到了明成祖朱棣这里,不仅开放了海上贸易,还大张旗鼓地让折郑和远涉西洋开展外交活动。那么朱棣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当时明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呢?

    商传:为什么朱棣会有这样的想法,这跟明朝初期的对外政策有关系。明太祖朱元璋他的思想是相对封闭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耕国家。他不需要到外边去开发,只要守土,我把我自己的国家管好,庄稼种好了,有吃有喝就可以了。所以朱元璋告诉子孙不可以为了表示中国富强到外边去打仗。劳民伤财,甚至于他开开列了一些叫“不征之国”。

    就是这些国家,以后不可以去打。比如说日本、朝鲜、爪哇很多国家他都列入了不征之国,不可以去打的国家,这是祖训,祖宗留下的训言以后谁也不能违背。所以朱元璋的时代他对海外相对来说是封闭的。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他的性格特征根朱元璋不一样。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说我们就保着这块地我们自己种庄稼,我们自己过日子,他不是这样的性格。所以从朱棣开始这个外交政策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这起初的变化也很有意思,他想派一些使臣出去,告诉这些国家明朝改元了,换人当皇上了,不是那个建文帝了,是我了。我朱棣当了皇帝去告诉他们,不然的话外边的使臣来了还较朝见建文帝,建文帝已经被我给推翻了,这会很尴尬的。起初他就是这么一个想法,他派里一些使臣出去,在很近的比如日本、朝鲜去告诉他们。结果在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报告,说来了一批日本的船,他们来了以后就违法来做生意,不但违法地做生意,而且他做生意买卖的是违禁品。

    什么违禁品呢?武器,私下里在民间交易武器是不得了的事。报告给朱棣,这个事情必须得赶快处理。朱棣说什么?朱棣说这有什么关系,他那么大老远来了他得有花费,他要有花费他就得想法挣钱,想法挣钱他就跟民间交易,什么能赚钱他就做什么,别管他。你看这种事情如果要是在朱元璋的时代是绝对不允许的。官员向他报告的时候虽然没有说这是祖制,但是说惯例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实际上等于暗示他说这是祖制。他把这个祖抛到一边去做。朱棣外交上这种开放的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么一来一下子就开开了,于是有人说了,那咱们的收税,朱棣说收什么税,就那么一点生意人家来做也不容易,不收税了。

    免税,随便地做生意,可以违禁地做生意。特殊政策,这种特殊政策对于海外来的人绝对是有刺激作用的,你要想吸引他来,你就得给他点特殊政策,朱棣就把这个特殊政策给了海外的人,国内人是不可以的,海外人可以。所以这样一来就开始有达赖的,海外的人到中国来,他们都愿意来。不仅从海上来,陆地上也来。从中亚,那时候叫西域,通过陆路不断地也到中国来做生意。

    一个使团能够有几百人,五六百人的使团。那来的这些使团,一个国家派的使臣能有多少人呢?大量的都是商人,商人都搀和到里面来做生意。这些人来了语言不通怎么办?成立了四夷馆,四夷馆是什么?就是翻译的馆,当时外国人来的条件是极宽松的,海关,他们来了以后海关怎么样让他们入镜,大家想一想就会很奇怪,清点人数,清点完人数就开始请客吃饭,就算入关了。咱们今天管这个叫什么?免签,免签证,不但免签证还免检,什么都不用检,爱带什么就带什么,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一条进来以后一切公款招待,这么好的条件谁不愿意来?所以在永乐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跟海外交往的盛世,非常好的环境。

    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指导下,在这样的一个外交的氛围下开始的。

    同期声:公元1405年也就是永乐三年,一支由永乐皇帝朱棣派遣,又郑和统帅的大规模的船队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远航,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航行尽开启了此后二十八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历程。然后西洋在那儿?郑和的船队究竟去了那里?朱棣又为什么会选择郑和来统帅这支庞大的船队?

    商传:郑和下西洋也就是说明朝人的心目中有东洋有西洋,我们今天大家也有这个概念,比如像欧洲、美国那边人咱们叫西洋人,要日本那边我们叫东洋人,我们也有这个概念。在明朝这个概念也很清楚的。它从什么地方来分界呢?基本上就是以这越南这一块作为南洋,它把这儿作为南洋,它东边就是认为它是东洋,西边就认为是西洋。郑和下西洋只是一个概念,实际上郑和也去了东洋的一些国家,但是他主要的行动是沿海向西走,所以我们把它叫郑和下西洋。

    郑和这个人很有意思,关于他的家世后来很多人研究,他原来姓马,云南人。后来被送到了皇宫里面做太监,很小的时候就给选送到皇宫,从后来朱棣对他和他跟着朱棣做这些多事情来看他应该是很小就在朱棣身边。所以朱棣起兵的时候,在郑村坝战役,东坝一战的时候他就立功了,他姓马,在郑村坝这一仗,打仗的时候立了功了,朱棣赐姓为郑。那个时候他就跟朱棣这么近,那是朱棣刚刚起兵的时候所以他很可能真的是从小就在燕王府长大,成为朱棣的最亲近的嫡系。因为他信奉的是伊斯兰教,那个时候中亚那一带都是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朱棣派他出使这个选择也是非常合适的。

    我们很多人都研究过郑和,说郑和他自己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但是他也懂佛教,对中国的道教文化他也懂。这个人很有修养,有一定的航海知识,所以用他作为下西洋的首要人物是一个很合适的安排,于是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不断地下西洋就开始了。

    三年、五年、七年三次,然后十一年十三年都有下西洋的活动,一直到朱棣的晚年。朱棣晚年郑和是十七年下西洋后来第六次,他的这个船队还有一支没有回来,回来的时候已经改元了,朱棣已经去世了。就是他的一个大的船队出去的时候它要分开行驶,郑和回来了他的船队没有完全回来,然后郑和下西洋没有了。

    到了宣德五年又有一次下西洋,一共是七次,成为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黄海的壮举。

    同期声:郑和率领期三万人两百多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这一壮举时间之早,人数之多,船舶之大,航程之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远在六百多年前的明代,郑和如何让上百艘船只步调一致地穿越大洋,他的宝船究竟是什么样子,长达数年的海上生活有是怎么的呢?

    商传:其实这个下西洋里面有很多谜,我一说大家就可以想像得出来,首先他坐的那个船到底有多大?郑和下西洋的船被称为宝船,这个宝船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按照史书的记载,它写的我们可以算出来,长150米,宽57米,太大了这个船。给我们一个感觉很奇怪就是它比较方的一个船,很宽。2.5:1的这样一个比例大方船,这个方船的特点是什么?大家想方船肯定开慢,他在海上行踪起来比较慢,但是他稳定。

    走到大洋上面遇到风浪的时候它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这个船非常结实,大家知道它的船底的甲板有多厚呢?差不多有40公分。船面上的甲板将近30公分,那得用多好的木料才做出来,那是木头船,就是这么大的船,这个船排水量多大?根据我们今天专门研究这个船的人的预测,估计他整船的排水量最高能够达到2万吨级,万吨级的轮船,所以我记得有学者说说它比我们现在的很多战舰还要大,比我们现在很多的战船还要大。能够有这么大的船做出来,说明当时我们的造船技术非常非常好。

    相比之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的船有多大?200吨。他是200吨级的船,如果要是挂在了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的后面,就像一只救生艇,就有这么大的差别。而且郑和下西洋的这个船队每一次这个船队下西洋都是200艘船,大小的舰只200艘。哥伦布他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多少艘?最多的时候是17艘。你看看比他早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人的船队和造船技术是达到了这样的巅峰状况,这样的一个船队每一次出海有多少人?两万七千多人,郑和下西洋的水师每一次出海的时候这个船队有两万七千多个水手,一个庞大的海上的舰队。到了哪儿?

    郑和下西洋究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他前几次是沿着亚洲的南海岸通过印度,然后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逐渐逐渐向非洲东海岸前进,前两次只是到了印度半岛,然后就逐渐向更远的方向走。比我们今天派出去的护航舰队走的还远,我们今天的护航舰队只是通过了霍尔木兹达到了亚丁湾,而郑和的船队不仅到了这儿,而且通过这儿继续地沿着非洲东海岸向南走,更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从印度半岛开始曾经有过把船队分开一支沿着海岸走,一支直接穿过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这就太了不起了,因为在那个时代整个穿过了印度洋这样的航行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现在就要想一想了,这么大的一个船队,这么多的船,走这么远的海程他们怎么航行?怎么指挥?

    当然当时的航海地区有航海图有罗盘这些都有,可是这么多船,数以百计的船他们互相之间要联络,没有无线电,白天可以互相看得见,用旗语挂旗子。夜里面看不见用灯,用各种信号灯保持这样一个庞大的船队的联络,在管理上航海的管理上空前的。不仅是空前的,我认为也是绝后的。现在再也不会有几百送大船同时出航的现象了,他们在海上的联络非常不得了,因为他们有的时候是在航行的过程中间,通过信号发布指令船队就分散开了。可以分成两路或者几路,通过不同的海道到达其他的地方,指挥是相当不得了。有人形容当时带海上的情况是这么说的,“大海之上绵藐弥茫,水天连接,四望迥然,绝无纤翳只隐蔽”。向四处望去全都一样。没有一点点的隐蔽的地方,就是文化一片茫茫的大海。可以看见什么呢?“惟观日月圣升坠”看见太阳和月亮升起落下以辨东西的方向。星斗高低,度量远近,这句话不得了已经是观星象来测地理的。

    “皆斩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有罗盘,可以用这个罗盘来辨别船前进的路线,你看它把天文、把科技全都使用上了。所以在这个茫茫大海中间,周围全都是一样的,什么都分辨不出来的时候他仍然可以准确的航行,这船上的两万多人有明确的分工,有一般的水手,有技术人员,那个罗盘,那个指南针是专门有人来负责的,那个太重要的。

    因为没有它就没有办法真正的辨别方向,有这么多技术人员在船说,有这么具体的分工所以我认为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所有人都是了不起的航海家。郑和当然更是,最了不起的航海家。他们在船上怎么生活呢?他如果沿着海岸线走谈可以通过航海道路一个港口,补给淡水,补给吃用的东西。如果他要航行在大海之上,一航行就是多长的时间没有陆地,没有地方补给他怎么生活呢?所以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这么庞大是有分工的,有旗舰,指挥舰,郑和坐的舰。有护航舰,能够打仗的。有补给舰,咱们今天不是讲补给舰,提供淡水、食物的。古人航海最艰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海上吃不到新鲜疏菜,吃不到新鲜疏菜就会得败血症,很危险的。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你看看没有任何记载说他们在海上得这样的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从史书上记载可以看出来,他们在船上养家畜,用木头的箱子种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办法,大家可能都想到了发豆芽,这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大量的黄豆、绿豆带到船上去发成豆芽,有豆芽菜补充各种蔬菜的营养,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中国人喝绿茶,绿茶里面带有大量的维生素C,所以他就补充了人体所需的东西,这个喝绿茶这件事情还真的得归功与朱元璋,大家知道在明朝之前中国人也喝茶,从魏晋南北朝就喝茶了,可是我们一直喝的茶是加工过的,研磨成茶粉经过发酵,经过加工一直喝的是这种茶。

    民间老百姓没钱才喝那个不加工的绿茶,朱元璋他起家于民间,他当了皇帝以后就不再去搞那些名堂了,大家都喝绿茶,普及了。所以他们水手可以喝到绿茶,可以吃到豆芽,可以吃大自己种的菜,你想他在船上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可是大家想想如果你坐的是一个二百吨的船,就十几艘那就很难,你没有这个地方,他有这么大的船,有这么多人精细的分工就可以完成。

    不过有一点要说的,不管带船上你的生活多么有保障都得自己干,因为古人船上是不可以有妇女的。所以这个船上全是男人,做饭也好,种菜也好养鸡养牲畜都得自己干。没有人给你服务,给你干活。就这样郑和他就完成了七次的航海,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同期声: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它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航海要早上半个多世纪,也学者认为在当时这种大规模的远航只能发生在中国,也只有像明成祖朱棣这样气魄浩大大帝王才能组织起这样的远航。然而如此声势浩大,耗费惊人的航海事件究竟意义何在?它有给后人留下了那些宝贵财富?

    商传: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航海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宝贵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了?郑和航海图,郑和经过多次的航海,他绘制了非常非常宝贵的航海地图,这个地图没了,因为大家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海外的发展一直是被传统的保守思想否定的,认为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不愿意搞这样的活动。所以这个到了宣德五年又有一次郑和下西洋以后就不再有这样的活动了。四十年以后到了明宪宗的时候有人说我们祖宗那时候航海如何如何好,说那咱们能不能再把这个航海图找到,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再做一次航海。

    等去到兵部找这个图的时候,这个官兵部的官员把这个图藏起来了,坚决不拿出来。他说这是祸国殃民的事情,浪费国家财富,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始终就没有找到这个图,后来该被毁掉了。可是有人说这个图没有毁,谁说的?有一个英国的海军军官叫孟席斯,他在2002年的时候在一次学术会议说提出了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报告,他说郑和已经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到达了美洲,他凭什么依据说郑和下西洋了进行了发现世界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呢?他说在哥伦布他们航海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航海图,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人去过美洲,可是怎么会出现了去美洲的航海图了?而且这个图上很多地名的标注是中国习惯的,所以他就认定这个图一定是郑和他们画的,因为他比哥伦布航海早了90多年,所以就流传下来这样一个航海图。

    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很难说了。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依据来证明这个东西,如果当时郑和的那个航海图没有被毁掉,那么今天我们就可以拿出来比对,可惜的是这个航海图没有了。所以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辉煌的航海的历史也就结束了,郑和下西洋最大的作用就是促进了海外的交流,大家可能都很难想象得到,在永乐时代曾经有四个国家的国王亲自率团到明朝来访问,国王亲自率团来访问,而且有两个国王死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埋葬在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上。一个是渤泥国的国王,他的陵墓现在在南京。还有一个是苏禄国的国王,它的陵墓在山东。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苏禄国的这个国王他的家人跟他一起来的随队的人员后来在他的陵墓给他守灵,这批守灵的人就留下来了,没有走。今天他们的子孙还在,他们已经是地道的山东人了。所以这些历史给我们留下来的,我们今天再回过头看觉得是非常非常震惊,非常非常有意思的。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过跟他类似的事情呢?有过一次,也很有名,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出海到今天我们在我们的秦皇岛还有秦始皇派人出海的那个出海口,出海出。可是这两次航海是不一样的,秦始皇的那次航海是找长生不老药,郑和的下西洋一点找长生不老药的意图都没有,大家说朱棣这个人了不起,你看他让郑和下西洋他就不找长生不老药,他不信这个。他信还是不信呢?他怎么看这个长生不老的这些东西呢?我们下回再说。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