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 说“解”字招牌
“解”字此字颇费解,研究者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有的认为:“路南还有挂着‘解’字的一个处所,按‘解’与‘廨’同,大概是官吏办公的地方。应是一个“解库”,即市廛上的“当铺”。在上述诸种观点中,那个“解”字作宋代“解库”讲是比较合适的。
解库和质库:
江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江南人谓为质库,然自南朝已如此。
解库作为典当业,在当时是一个通称。
回过头来再看《清明上河图》那个挂着“解”字招牌的店铺,不像官吏办公的地方。有人说是代替运输的客栈,并没找到什么证据,主要原因是与明清时代之当铺门面不太一致,没有什么高门楼、高柜台,缺乏一种森严之感。而图中的店铺门面,门前斜靠着两块竖牌,板的框架有四个角腿,下边两个着地,上边高出屋檐,不可能是什么铺板门。一竖牌后面放着一个大鸟笼,门内放着一张长方形桌,其他空空,从表面上看似无人经营一样。其实,要求得问题的正确解释,应将它与画面的其他部分统一起来看待。
门外,有一牲口驮着东西,数人围着正在卸物,应当说是店家与客人在忙着什么。房的北山墙边,有一长方形大凉棚,凉棚用席扎成,棚四角用木柱支撑。棚的一边靠近山墙,另一半则突出在房子前墙外,遮挡着店的另一临街部分。棚下坐着一位老者,正在讲说什么,周围数人或坐或立,环绕着老者。
有人在研究画画时把上述情况与“解”字店分开,认为是一个说书场面,老者在说书,其他人在听书。按照东京的有关记载,说书艺人自有瓦子勾栏,是否在街头这种场合说书,那应进一步提出论证,何况从画面上看亦未必为说书,因为坐着的那位老者连说书用的简单道具也没有。另外,从仅有数人的坐位上来看,也不像一个说书棚。所以有专家以为,这应当与“解”字店统一起来看,棚是这个店的一个附属建筑,那位棚下坐着的老者,很可能就是解库店的主人,围坐者或立者,应是与探询典当业务有关。这反映出东京典当业之发达,正可与这一十字街口四角其他店铺相比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