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二十)封禅未遂
从太平兴国六年开始,宋太宗在清理赵廷美、经营储位的过程中,对国家的两个最高部门进行了颇有意味的调整,由此构建了一个新的执政格局:这样一来,太祖朝与太宗朝新旧官员的交替彻底完成,这标志着宋太宗在登基八年之后,真正进入了自己的时代。在古代中国,一个新的统治开始往往会有一个重大标志,那就是封禅。因此,大宋政权的文武百官也开始着手忙活着封禅之事。
在中国历史上,封禅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还有一些帝王,想封禅而未果,比如隋文帝、唐太宗等。司马迁说:“自古受命的帝王,没有一个不想封禅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封禅,帝王封禅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统一、兴盛、祥瑞这三条标准,可以说宋太宗有封禅的资格,也可以说没有,关键是对这三条标准如何认定。根据史书的记载,宋太宗本人对封禅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那么宋太宗好好的皇帝做着,为什么突然间想起来玩儿封禅了呢?
在太宗封禅泰山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皇帝不急臣民急的状态,泰山百姓两次兴师动众地到京师请愿、大臣三次上表,宋太宗最终才勉强同意,下诏封禅,在这个过程中,宋太宗表现得似乎很不请愿。那么这是真的吗?
在数千百姓的请愿和大臣的故意安排下,宋太宗终于下定决心,要封禅泰山了,但是这个好不容易做的决定在一个多月后又被迫取消,这是怎么回事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宋史》《宋太宗》之《封禅未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