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一部)》(一)永乐迁都

第01讲 永乐迁都   

一、燕王装疯   

二、血色诏书   

三、白日噩梦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有一座伟大庄严的宫殿建筑群,它就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今天的人们称之为“故宫”。故宫是中华文明建筑精粹的集大成者,更是六百年沧桑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它曾尽享四方来朝的盛世荣光,也曾在侵略者的枪炮下黯然神伤,这里有指点江山的王者气度,也有亲密温馨的伦常之情。

  岁月流转,旧貌新颜,曾经鲜活的人,曾经发生的事,在尘世中烟消云散,却一幕幕连缀,藏于黄瓦红墙。它虽不言,已把历史刻在心上。它自安详,静待岁月划过脸庞。一座伟大宫殿的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主人。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便是北京城的缔造者和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今天,我们重回六百年前的大明盛世,从帝都的缘起去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一集《永乐迁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有一座伟大庄严的宫殿建筑群,它就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今天的人们称之为“故宫”。故宫是中华文明建筑精粹的集大成者,更是六百年沧桑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它曾尽享四方来朝的盛世荣光,也曾在侵略者的枪炮下黯然神伤,这里有指点江山的王者气度,也有亲密温馨的伦常之情。

      岁月流转,旧貌新颜,曾经鲜活的人,曾经发生的事,在尘世中烟消云散,却一幕幕连缀,藏于黄瓦红墙。它虽不言,已把历史刻在心上。它自安详,静待岁月划过脸庞。一座伟大宫殿的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主人。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便是北京城的缔造者和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今天,我们重回六百年前的大明盛世,从帝都的缘起去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一集《永乐迁都》。
 
      新年第一天,永乐皇帝朱棣身着龙袍,端坐在奉天殿(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百官朝贺,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庆祝新落成的皇宫——紫禁城宫殿正式启用。这一天是大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从这一天开始,北京正式升格为明朝的都城,南京则成为陪都!从这一天开始,大明皇宫正式登上历史文化的舞台!

      北京是明清的皇宫是中华文明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大大故宫要从“永乐迁都”说起,要了解“大故宫”,先要从了解“永乐迁都”开始,而要了解“永乐迁都”,就要从“燕王装疯”说起。

燕王装疯

  堂堂燕王,为何装疯?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4子,朱元璋称帝时朱棣才8岁。他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娶开国元勋、大将军徐达的长女徐氏为王妃,21岁带领护卫军官兵5770人离开南京,就藩北平。燕王府在故元大都皇太子居住的隆福宫,位置在今中南海。23岁时父皇选派高僧道衍(姚广孝)和尚为燕王随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这时皇太子朱标已先死,朱标之子朱允炆(wén)以皇太孙嗣继皇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朱允炆继承皇位时22岁(时燕王朱棣39岁)。他生长在皇宫,少年聪颖,会念书,懂礼仪,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他缺少社会经验,更缺乏政治谋略。

  建文帝感觉到威望不高,皇位不稳,担心叔王权势过大,威胁皇权,于是听信兵部尚书齐泰、大臣黄子澄的话,削夺藩王,强化皇权。他先惩治五王——以兵袭开封,将周王废为庶人;转过手来,又废岷王;湘王胆小,“阖室自焚”;齐王被削,成为平民;代王被囚,高墙圈禁。对燕王朱棣,他也有所试探。本来,燕王府邸在元朝旧宫,规模自然比别的王府大,如今建文帝却翻起老账,指责燕王府邸“越分”。朱棣上书辩解说:“《祖训录?营缮》条云,明言燕因元旧,非臣敢僭越也。”燕王朱棣打出皇父的“祖训”,来回答皇侄建文帝的指责,算是躲过一劫,但他仍感觉到了政治风浪的险恶。为稳住朝廷,再图良策,他心生一计——装疯!

  朝廷从南京派官,前来北平察看燕王朱棣的动静。一到燕王府,接待的不再是从前那位堂堂威武的燕王,而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狂人朱棣。北平三伏,挥汗如雨,可是燕王身上穿着破棉袄,围着火炉,蓬头散发,哆里哆嗦,嘴里大喊:“冷啊,冷啊!”他理智紊乱,满口胡言。使者一见,扭头就走,回南京报告说:燕王疯了,不足为患!但有的大臣不信,认为朱棣是装疯。于是朝廷派官到燕王处再探。

  这次,燕王干脆把戏演到了厅堂之外,在大街上呼喊乱走,抢夺酒食,狂言乱语,躺在泥地,满脸污垢。使臣回到南京报告说:燕王真的是疯了!这下朝廷不再怀疑,暂时对燕王放松了警惕。透过燕王的“王府装疯”,可以看出朱棣是一位胸藏大智慧、大谋略的政治家,可谓能屈能伸、大智若愚。相比之下,年轻气盛的建文帝却根本不是这位皇叔燕王朱棣的政治对手。

  朝廷使臣走后,朱棣回到王府,找来道衍,共同谋划,但事关天机,属绝对机密,需要彼此试探,以明隐秘心意。《长安客话》记载了一个故事:一天特冷,道衍陪燕王吃饭。酒席之间,二人对话——

  朱棣说:“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

  道衍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朱棣话的字面意思是:虽然天寒地冻,但是“水”字缺一“点”,就不成“氷”(冰)字——“氷”与“兵”谐音,言外之意,就是“起兵如何”?

  道衍话的字面意思是:国家混乱、庶民愁苦,此时“王”字的一竖若不出头(加一点),怎么能成为“主”字呢!这分明是鼓励燕王朱棣起兵“出头”,做天下之“主”。

  对坐饮茶,经过试探,两人所想,暗自合掌。于是,秘室策划,刻期起兵。燕王起兵之时,狂风暴雨,房瓦坠地。朱棣大惊,脸色骤变。道衍说:大吉祥啊!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灰瓦坠地,将换黄瓦。燕王转惊为喜,师向南京,征战四年,夺取帝位。

  朱棣论功行赏,决定重奖道衍,但道衍和尚拒绝了永乐皇帝的赏赐,只请求到大庆寿寺(在今西长安街路北,后称双塔寺)青灯一盏,念经修行。道衍上朝时穿官服,退朝后披袈裟。道衍和尚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他的确高明:夺天下时独居首功,治天下时全身而退,知进知退,知行知止,胸怀大格局,心藏大智慧!
  
血色诏书

  朱棣挑战皇位,事关江山社稷,因此要争取民心。他借用汉朝“清君侧、诛晁错”的历史经验,打出“靖难”的旗号,就是宣称国家有难,奸臣齐泰、黄子澄之流当道,所以要带兵来拯救国难、靖安社稷。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时年40岁。靖难之役,血战四年,惨烈非常。最后,朱棣率军攻入南京,以武力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成为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据《明实录》载,建文帝于城破后自焚而死,一说由地道出逃——出家为僧,还有说流亡海外,成为历史疑案。

  朱棣坐上皇位,要把这个特大喜讯昭告天下。但是,事物有阳,必定有阴。顺利的事情,总有不顺利的一面。永乐帝满心高兴,却惹来一场“血色诏书”风波。

  朱棣夺得皇位后,要写诏书,布告天下。事先道衍和尚给他介绍了方孝孺其人其事,并嘱托道:您到了金陵后,杀谁也不能杀方孝孺,“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永乐帝点头应允。

  方孝孺(1537—1402年),浙江宁海人。幼年警敏,双眸炯炯,每天读书,数量过寸。他受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训导,“尝卧病,绝粮”。家里人很纳闷,他笑着解释说:“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这里“三旬九食”用的是陶渊明《拟古》诗中“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的典故,意思是衣食难以自足。孝孺长大后受到了明太祖和建文帝的信用,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给皇帝讲课,并参与机要文件起草,史称其“文章滂沛,议论波澜”。

  燕王兵进南京金川门后,方孝孺被逮,带到燕王面前。朱棣命他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悲恸大哭,哭声震动殿堂。因为有道衍嘱托的话在先,朱棣不顾九五之尊,走下宝座,到方孝孺面前,君臣有了一段对话。

  朱棣说:“先生,不必自找苦吃。我要效仿周公辅佐成王啊!”

  孝孺说:“成王在哪里?”

  朱棣说:“他自焚死了!”

  孝孺说:“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呢?”

  朱棣说:“他的儿子太小,国家需要年长的国君。”

  孝孺说:“为何不立他的弟弟呢?”

  朱棣说:“这是我们的家事!”

  孝孺说:“我不能起草诏书!”

  朱棣说:“这份昭告天下的文书,非先生起草不可!”说完命太监将笔墨纸砚等放在孝孺的面前。

  孝孺直对朱棣,不但不写,还将御赐的笔墨掷在地上,又哭又骂,并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大怒,忘了(或抛却了)道衍的嘱托,说:“不写,你就不怕诛九族?”

  孝孺说:“就是诛十族,我也不能写!”

  朱棣以杀其弟相威逼。方孝孺面对胞弟孝友即将临刑而潸然泪下,其弟吟诗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朱棣大怒,命人以刀抉方孝孺之口,裂至两耳,将其寸磔于市,并诛其十族。十族,就是宗亲九族加上学生。可怜那些与方氏有牵连的读书人,无辜被杀,血染黄泉。史载孝孺口占绝命诗,慨然赴死,气节高昂。清人倪瑞璿诗曰:“碧血一区(ōu)埋十族,青山千古护孤坟。”这表达了后人对方孝孺的崇敬和怀念。

  方孝孺不写诏书,还是有人写的。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金陵皇宫奉天殿即皇帝位,昭告天下。

  上面故事反映了一个血腥的现实:永乐新贵族与建文旧贵族之间,进行了一场生与死、天堂与地狱的残酷厮杀——《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方孝孺之党,坐死者870人;邹瑾之案,诛戮者440人;练子宁之狱,弃市者150人;陈廸之党,杖戍者180人;司中之系,姻娅从死者80余人;胡闰之狱,全家抄提者317人;董镛之逮,姻族死戍者230人等。以上7个案子,牵连2200多人!其中许多人是前朝官员和社会名流!史家对他们称赞道:“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

永乐迁都

  燕王朱棣登极称帝后,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甚至做起百日噩梦。他的夺权,不仅遭到建文儒生的抵制,而且遭到建文官员的反抗。

  一天,永乐皇帝在南京皇宫迷迷糊糊地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个叫景清的人手持宝剑,绕着皇帝宝座跑,想要追杀他。他赶快退避,退得愈快、追得愈快,退得越慢、追得越慢。

  景清何许人也?本姓耿,讹姓景,陕西真宁(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建文帝曾派北平参议景清,从南京到北平,察看燕王府的行动。燕王宴请景清,见他言论明爽,举止清雅,心中大加赞赏。

  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夺取皇位后,委任景清,官复原职。景清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八月十五早朝时,怀揣利刃,违制独穿绯(大红色)衣上朝。待朱棣下朝出殿门时,景清突然犯驾,挥起利刃,刺向皇帝(一说被搜出),被御前侍卫擒拿。永乐帝责问,景清答:“欲为故主报仇耳!”且高声谩骂。永乐帝命敲掉他的牙,景清边被敲牙,边破口大骂,口中鲜血喷向朱棣的龙袍。朱棣气急败坏,下令将景清剥皮,揎上草,戴枷锁系在长安门。后朱棣御驾经过长安门,系索忽断,“皮草景清”,趋前数步,状如犯驾。永乐帝大惊,命焚烧之。

  随后,永乐帝白天睡觉,梦见景清围绕御座追杀他。惊醒之后,吓出一身冷汗,命诛其族,籍没其乡。永乐帝觉得在南京杀人多、阴气重,实非久留之地。他不愿再以南京为都城,决意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

  然而,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仅仅是因为白天梦见景清犯驾吗?仅仅是因为在南京杀人过多,阴气太重吗?其实如此重大决策,必有更为复杂的考量:

  第一,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

  第二,北京是雄险之区,位置重要。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当时的故元势力,“控弦之士,不下百万”,严重威胁明朝北方安全。都城设在北京,“天子守国门”,利于北边防务。

  第三,北京是居中之地,交通便利。古代交通不便,四方入贡,道里均匀,为联通九州八方,都城位置宜居天下之中。

  第四,北京是帝王之都,积淀丰厚。北京自辽南京、金中都,到元大都,作为帝都,已绵延400多年。北京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大气象,有帝王气。

  所以,永乐帝迁都北京,从当时或从后来看,都是正确、重大的决策。

  定都,对于一个政权、一个君王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成了气候,要决定都城,在凤阳、金陵(今南京)、开封、洛阳、西安、北平(今北京)之间犹豫不决。一天,他让群臣写诗表示自己的意见。儒士邓伯言献诗说:“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这诗契合了朱元璋定都金陵的意向。朱元璋在金銮殿上拍案高声朗读这首诗,邓伯言误认为皇帝震怒,自己小命完了,当堂吓得昏死,被抬出东华门时才苏醒过来。

  迁都,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北魏孝文帝以争战为名,胁迫贵族从大同迁都洛阳;金海陵王也是毁掉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逼迫贵族迁到中都(今北京);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八大贝勒反对,他独自行动,诸贝勒们看老爷子走了,也只好跟着走。

  从决意迁都北平,到正式定都北京,经过了18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闰七月,朱棣诏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尔后,朱棣下诏: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举行庆贺大典。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开始,北京继元大都之后,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元、明、清三代,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今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