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十四)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返回列表
发帖
唐宋八大家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宋八大家
当前离线
UID
80
帖子
157
主题
53
精华
0
积分
57
威望
57
金钱
45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6-21 18:31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十四)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百家讲坛
,
反对派
,
王安石
,
唐宋八大家
反对派出招凶猛,变法派危机重重,宰相王安石不得不离开朝廷,原本坚如磐石的变法立场,为什么皇帝会产生动摇?
原本牢不可破的君臣关系为什么竟会出现裂缝?
请您继续收看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十四集《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唐宋八大家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宋八大家
当前离线
UID
80
帖子
157
主题
53
精华
0
积分
57
威望
57
金钱
45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6-21 18:32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唐宋八大家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宋八大家
当前离线
UID
80
帖子
157
主题
53
精华
0
积分
57
威望
57
金钱
45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6-21 18:32
|
只看该作者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十四)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导语】:反对派出招凶猛,变法派危机重重,宰相王安石不得不离开朝廷,原本坚如磐石的变法立场,为什么皇帝会产生动摇?原本牢不可破的君臣关系为什么竟会出现裂缝?请您继续收看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十四集《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画外音】:作为改革变法的领袖,王安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反对派首选的攻击目标,虽然皇帝宋神宗对于王安石无比信任无比支持,虽然他们二人被称为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但是皇帝还是没有经受住反对派一波又一波的轮番进攻。就在改革变法的关键时刻,一幅图画竟动摇了宋神宗的立场,也最终动摇了王安石的相位,让变法走向了低谷。这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宋神宗的变法立场为什么会产生动摇?而王安石还会受到哪些攻击呢?
【康震】:宋神宗熙宁六年七月到熙宁七年的四月,在当时北宋大部分地区暴发了长达十个月的旱灾,就是在咱们当代社会,发生大规模的很严重的旱情也是很危险的,更何况那是在九百多年前的古代,所以旱灾一暴发之后,立刻逃难的人群很多,老百姓的生活立刻就陷入了困苦当中。当时神宗旁边有一位翰林学士叫韩维,这人本来其实跟王安石的关系不错,但是后来也慢慢转向了反对变法,他就给宋神宗说,说现在情况非常危险。神宗说对对对,我天天睡不着觉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国家要完蛋的,十个月的旱灾造成多大的损失,这老百姓到处都是卖儿卖女、妻离子散,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您说吧,怎么办吧?韩维说我劝您下一道诏书,求言诏,什么叫求言诏?就是广泛地征求大家的意见,实际上是罪己诏,您得检讨检讨您的作为。皇上说让我想一想,神宗说让我想一想。其实韩维的目的不在这儿,韩维真正的目的是想让他废掉新法,但他不能直接这么说。过了一阵子,韩维又跟神宗说,最近我听说这青苗法执行得非常糟糕,老百姓遭这么大的旱灾,哪还能交出这些利息钱啊?交不出来,可是官府逼得很紧,有的人卖房子;有的人卖老婆;有的人卖孩子,有的实在没得卖了,他总不能把自己卖了吧?就逃荒,跑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您必须得下一个求言诏了。神宗一听,赶紧,就由你来起草。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求言诏或者说罪己诏,它最危险的地方在哪儿呢?你说现在宋神宗在干什么,他支持王安石改革变法,现在发生了旱灾,他就开始罪己、他开始求言,他求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改正错误,说白了就是改正他现在做的,动摇他现在要做的,这是非常危险的。
司马光当时已经到洛阳,不关政事,看到了这个求言诏非常高兴,马上给皇上上了一道奏章,提了六点意见,结合起来看就是一条意见,认为什么呢,认为从宋神宗熙宁元年到现在六年了,改革变法是失败的,正因为改革变法的种种措施不合民意也不合天意,所以发生这样巨大的旱灾。我建议,你光下这诏书没用,一纸空文,你得采取具体行动把新法全废,这就露出他的本来的目的。
司马光的这个奏章一上去,神宗更郁闷了,你注意,神宗现在处在一种非常摇摆的状态,人说什么话他不怕,怕的是什么呢?怕的是天说话,为什么呢?他是天之子,皇上再厉害也是黄瓦,你到天坛去那瓦是什么颜色的?是蓝瓦,那是天,是你的父亲,是你的祖宗,其他人的话你能不听,祖宗的话、天的意志他敢不听吗?他怕了,找到王安石,跟王安石说要不然咱把不怎么合适的先放放?王安石一听就知道这不成了,这要逃跑、要动摇。王安石说坚决不行,皇上我告诉你一个真理,发生水灾、发生旱灾这都是自然现象,一年当中、十年当中还不发几次水灾、还不发生几次旱灾啊?天道的运行是无常的,也是不会停止的。人道的演变也是无常的,也是有变化的,我们只要努力地尽人事,努力地迎合天意,就不会有问题。你不能说打个雷、下个雨、闪个电的,你就慌作一团,这怎么行啊?老天爷,不应该怕他,我们不能畏天而要乐天,经常说乐天知命嘛,什么叫乐天呢,王安石说我告诉你,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发洪水、遭了旱灾,老天爷考虑到老百姓的感受了吗?没有,它照常该干吗干吗。我们搞改革变法不能听风就是雨,一看到有点风吹草动就立刻改变主意,我们应该跟上天的做法是一样的,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要是对的就坚持下去。我们前面曾经讲过这就是王安石的个性。
神宗非常忧虑,神宗说,你说的是对的,你也说要尽人事,可现在就觉得人的方面出了问题嘛,我就觉得现在是人事出了问题,我们用人有问题,我们的执行有问题,现在这新法,我觉得对老百姓可能伤害太大了,我听说民怨沸腾。神宗一直非常坚定的人,说出这话来,这让王安石就很难接受,结果旁边有个官员是个谏官,谏官就是收集民意的,谏官就说皇上说得对,我听到不少意见。王安石说闭嘴,你是专门干这个的,意见当然都堆在你的办公室,一个天天只看见错误的人他就看不到正确。怎么没人跟我说?我就没听说过。虽然是有点强词夺理,但他道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就是你要做一件事情,你认定它是对的,你就不能老想它的负面影响,什么事情总有个三七开,有个二八开的,但是这件事情就让王安石看到了这次这天灾让神宗是真的有动摇了。
【画外音】:无比信任王安石的皇帝宋神宗,在天灾面前、在反对派的质疑下,开始变得犹豫不定。而此时出现的一幅图画,立刻促使宋神宗全面转向,做出了废除新法的决定,使得改革派悲痛万分、无所适从。这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康震】:就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有一个人画了一张图,献给了神宗,这个人是谁啊?是当时京城安上门的监门官,叫郑侠。小官儿,说白了就是看门的。当然人家那看门是官儿,不像咱们现在门房的,那两码事。郑侠给皇上上了一道奏章,并且自己画了一张图——《流民图》,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灾难图、难民图。他说现在发生这个大型的旱灾,这么严重的旱灾,出了很多难民,老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很多人都是吃树根吃草来过生活,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在要他们追缴赋税,这太没人性了。皇上你是天天待在宫里头,外面的事情您都不知道,我给您说个实话,现在的执政大臣和那些谏官们他们都丧失人性,他们天天给你看的是战略图,给你看的是山川图,给你看的是规划图,你老觉得是天下阳光一大片,祖国的事业蒸蒸日上,就没有人给你上一道流民图、难民图让您看一看。我跟您说实话,我是一个看门的,是一个门官,我这画的图都是天天我看到的情形,我才能看到多少?我是京城的、皇城的宫门的看门官,我画在这图上的都是百不及一,一百里头我画不了一个,您看了我这个图,您就知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真是生灵涂炭啊。
大家说这奇怪了,这么小一个官怎么这东西到皇上手里呢?你看,这郑侠他很鬼,他知道按自己的级别,你想皇上一天能看多少文件?他这东西根本到不了皇帝手中,他私底下诡称是一个密件和特急件,宋代叫马递,这个马递就是我们现在的加急件、特急件或者密件,属于密报的文件,他通过这条渠道找了人,把这文件递到皇上手中。大家要知道,你天天看文件,这纸上写的字,说老百姓现在生活困难请求补贴、颠沛流离等等等等写很多,对皇上触动不大。形象是大于思维的,是大于思想的,这图一画出来,宋神宗当时就崩溃了,他本来就很动摇了,再一看到这个写真图,那时候得亏没照相机也没摄像机,要是再给他拍一个视频,他看了可能更崩溃。结果看了这个图以后,神宗一晚上没睡好觉,尤其是里边有一句话让他更难睡着觉,这郑侠说了,皇上,如果您看了我这图,看了我的奏章,您把新法全废了,我保证十天之内会下雨,开封。要是不下雨,你把我脑袋砍了。这是能够马上验证的事儿啊,第二天一上朝神宗就说,废新法。新法立刻废了十之八九,基本全废了。也巧啊,刚废了,开封下大雨啊。我怀疑,郑侠早在十几天前就打电话给气象局了,知道这几天要下雨,不然我跟你说,这事儿可能是个巧合,绝对不会像大家想的那样,真的这个一上去之后十天就下雨,哪有这种事啊?它可能是很巧的一件事情,但它巧就巧在这个份儿上了,怎么办吧。刚一废,下雨了,那要再废下去,连人都废掉的话,是不是全国都会下雨?那个,气象局到时候再说吧。
好,最糟糕的是,一下雨这不都高兴吗?第二天,百官都来庆贺上朝的时候,哎,神宗很得意,把这图拿出来了,给大家看,因为大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下雨了?皇上一听,这雨是我弄来的,你们看看吧,这是郑侠画的图,我照他说的做了,下雨了。底下人都糊涂,您哪拨的你啊?当然下雨是好事啊,可是这整个这指导思想就出了问题,吕惠卿等人就急了,赶紧跟皇上说,皇上,这雨也就下个一半天的也就过去了,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降甘霖吗?就是我们费了老大的劲,这几年制定的这些改革变法的举措。这容易吗?您就听一个疯子画了几张图、说了几句疯话,您就把这法就废了,也太轻而易举了吧?您得想想啊。围着宋神宗一边说一边哭啊。神宗开始看着下雨挺高兴,后来听了听觉得也是,是不是太冲动了?慢慢地又把这新法恢复了,但是其中有几项还是废掉了。然后就把这郑侠治了罪,因为他私交马递,伪称是密件和急件,这是犯法的行为。就在这裉节儿上,又发生了一件事,陕西的华山山崩,其实我估计就是地震。好嘛,你看,又是旱灾又是地震,当时宰相文彦博说,皇上得反省反省了,这现在华山是山崩了,哪天开封要是崩了怎么办?赶紧得想想,再不能这样下去了。
【画外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流民图》刚面世不久,一幅长卷又出现在朝堂之上,而来势却更加凶猛。那么,这又是一桩什么样的风波?王安石和宋神宗还将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呢?请继续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您讲述和分析王安石罢相风波。
【康震】:神宗虽然把新法恢复了,但心里头这病是落下了。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在这儿犹豫呢,山刚崩过,这天上朝遇到一事,简直能把人气死,百官上朝商量点一般的事就退朝了,宰相留下来,执政大臣留下来,跟皇上有重要的事谈,这是规矩。好,百官刚一退朝,宰相包括王安石正要跟宋神宗说事,突然有一个谏官叫唐垌,按级别他是留不下来的,他突然要求,我要跟皇上奏报,他没有预约啊,这是反常规的,要是所有人这样的话会把神宗累死的,你知道吗?他的级别也不够啊,要求和皇上有重大的事情要奏报。神宗说不用了吧,有事回头再说,明天再说,今天还有好多事儿呢。不行,跪到地上不起来,您不见我我不起来。神宗说行行行,你有什么事要说?说我说的事跟执政大臣有关,您必须让我说。神宗说行行,你说你说。这位爷,搁那袖子里头拿出一长轴来。神宗一看就毛了,你这儿,您要干吗?该不会又是一幅流民图吧?拿出一长卷来,展开来准备朗读的。神宗一看,咱今天别读了行不行?你放下,我保证晚上连夜看,您先回去,别在这儿弄,我们这儿说事。不行,皇上我跟您说,我今天说的事全都跟他有关,他,王安石,我要跟他对证。神宗说…还没说话呢,唐垌一声暴喝,王安石你朝前走,我要念我这奏章。王安石没听明白,心说你不是跟皇上说话吗?愣了一下没走。(唐)说你看,当着天子的面,他尚且如此怠慢,在朝廷外面,他不知道怎么飞扬跋扈。这话一说,王安石可吓坏了,赶紧走上几步,我听我听我听,你赶紧说吧。唐垌就把这轴打开了,就开始念,六十多条罪状一一地列举,说起来其实无非是什么呢,新法害民,王安石是飞扬跋扈,作福作威,他底下的鹰犬也跟他一样,把持朝纲、蒙蔽圣上,说王安石对朝廷的官员就跟奴隶一样驱使。一边读,一边一一地把那个今儿在朝的这几个宰相都在这儿数落了一遍,数落得几个人都挺不好意思的,很尴尬。每说一条王安石的罪状就问皇上说,您问问他,我说的真的还是假的?您问问他,我说这条是不是对的?哎呀,神宗一看,这是要搅局啊,数次阻止他,咱今儿别说了行不行?你这意思我都知道,东西放在我这儿我看,好不好?有话明天再说。不行,我今天不说完我不会走。当时旁边的人都吓坏了,谁见过这么跟皇上说话的?这位爷最后说完了以后,指着皇上说,您要是不听我的,不把王安石罢免了,我告诉你,你这位置你也坐不久。说完了以后,把轴一卷,塞到袖子里,走了。走了之后没有离开朝廷,直接跑到一小院里头,坐那,等着朝廷惩罚他,这也是个壮士。
神宗等人待在那儿都傻了,神宗就问王安石说,这是怎么回事啊?王安石说,是个疯子,您不必理会,说的都是疯话,肯定是受人指使。第二天神宗上朝的时候,跟身边大臣说,哎,昨天的事你听说了吗?大臣说我知道一些,不太详细。神宗说那是烈火熊熊啊,你知道吗?太猛了。谁见过这种阵势?这说明什么问题?唐垌代表的不是一个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代表了那一个群体、那一个派别的人白热化的战斗。那就是说,华山也崩了,也发了旱灾了,图献上去之后,皇上废新法之后也下雨了,你还不行动,你还不把王安石轰走。行,你不轰他,我直接上朝堂来轰他。我还跟你说,你不听我的,你这位置也差不多了。这也就是在宋代,要是在清朝,要是在朱元璋的时代,这人早就蒸发了。
你说,神宗当时也还不过三十多岁,受这刺激,这是在朝堂上受唐垌刺激,回到宫里头也不得安宁,他的母亲是高太后,他的祖母是曹太后(太皇太后),他跟他母亲去给这曹太后(太皇太后)请安,就是给他祖母请安,曹太后(太皇太后)一见他就说哎呀,这王安石不守祖宗法度,老乱改什么改革,你赶紧给他轰走,把这新法给废了算了。神宗说我们这都是干的好事,都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不是什么坏事。曹太后(太皇太后)说,我承认你喜欢王安石,王安石有才学,可是他这个人得罪人太多,你要真想保全他,对他好,你就先把他从这位置上调走,他惹的人太多了。神宗说,我跟您说,老祖母,合着朝廷上下真正好好干事的就他这一个人,我真手边没什么帮手,正说着呢,他的弟弟岐王赵颢旁边插了一句嘴,说咱奶说得有道理,这王安石真不是东西,你还是赶紧把新法废了吧。神宗一听,咱妈的话我可以毕恭毕敬的,我没话说,咱奶的话我也可以,你这儿给我起什么哄呢。这是有原因的,有一次他们一块儿打球,赌输赢,神宗说我输了这条玉带给你。赵颢说,哥,玉带我不要,你要是输了就把青苗法给废了吧。今天就当着这些人的面他又说这个,神宗一听说,好,是我把国家搞坏了,你来做。这话非常严重啊。赵颢当时一听吓得扑通就跪在地上说,我就说了句这话,何止于此呢?就全乱套了,这时候他母亲高太后就哭着说,你可别再变法了,王安石是个祸害,咱别弄这事儿了行不行?你说神宗神经不神经?搁谁都得神经啊,是不是?又是山崩地裂的,又是旱灾,又上流民图,又上来个疯子跟你说半天,说你做不了多久了,回到家里头从他老妈、从他奶奶、从他弟弟就合着没有一个人赞成他的。
这时候对外关系也出现问题,契丹王朝因为知道王安石变法,害怕国家强大,强大了之后它就无法控制这个局面,所以它要求重新划定边界,我们知道这是软肋,北宋王朝最怕的就是这个,天天给点吃的,给点喝的,给点钱,这才能养得住这点和平,这契丹朝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于北宋王朝来说这简直是火上浇油。
【画外音】:改革变法不但受到了内外的夹击,就连宰相本人也开始受到直接的攻击,王安石在元宵节陪同皇帝看灯时,被普通卫士从马上轰下来,他的马和随从也同时被打伤。在王安石看来,小小的卫士都胆敢对他这个宰相无礼,背后一定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而对于这些卫士不了了之的处理,更让王安石感到愤懑。那么,身居相位的王安石又会如何应对呢?
【康震】:王安石不上朝了,称病在家,给皇上写了封信,写了份奏章,说我不想干了,我身体很差,我得养养,皇上就给他回了一个手诏,他没有亲自写手诏,让谁代着回的呢?司马光。这中间又发生了点小的波折,司马光给他回的手诏上怎么写的呢,写的时候是以神宗的口气来写的,
“朕以卿才高古人,名重当世,召自岩穴,置诸庙堂。推忠委诚,言听计用,人莫能间,众所共知。今士大夫沸腾,黎民骚动,乃欲委还事任,退处便安。卿之私谋,固为无憾,朕之所望,将以委谁?”
——清·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什么意思啊,说白了就是我器重你,叫你来做宰相,是委你以重任的,而且我非常地器重你,我对你是言听计从,绝对信任。现在发生了一些问题,民怨沸腾了,有骚动,你想走了,临阵逃脱,作为你自己来讲无可厚非,但是你别忘了,我们做的可不是私人的事情,是朝廷的大事,是天下的大事,朕就是天下,你把天下的事情让我交给谁呢?
王安石一看就怒了,谁写的这话?简直是,这哪是我啊?当时就非常愤怒,“抗章自辩”,这是有规矩的,皇上下来的诏书我不服,我也可以写辩护词,言论特别激烈,急了。宋神宗也是,就那几个破字你自己写不就完了吗?你让司马光写,那司马光能写出什么好话来吗?神宗一看,赶紧说,给他写了个手诏说,哎呀,不就这两句话把你给惹恼了吗?你还不知道那谁写的?那不是话赶话吗?它就是那个话嘛,那又不是我的意思,我也懒了一点,他写完我再没看,我让他们盖了章签了字就发出去了,我怎么可能说这话呢?对不起、对不起,我的错,行了吧?你赶紧回来,现在局面这么困难,你赶紧得出来主持大局。
出来了几天,王安石还是憋闷得慌,又请了十多天的病假,请求解除职务。神宗不干,不行,你不能这个时候离开,你每次提出要离开宰相的位置我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啊,肯定是我哪做得不好。王安石说,我跟您说实话吧,我在这位置上待的时间太长了,我也是人啊,我也会疲劳,而且执政的时间太长,别人会说闲话,自己也容易犯错误,我建议您另选贤才,这对您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神宗说你让我上哪儿找人去?你说让我上哪儿找人去?说您是没找啊,找他肯定有啊。神宗说你看,你现在辞职影响不好,人家都说让我罢你宰相的职,就是因为要响应天意。你一下子一辞职,改革变法正是最关键的时刻,你走了,这什么影响啊?这不把我撂到这儿了吗?神宗就跟王安石说,说你看,咱们现在这处境,我的这处境,就是最亲密的朋友也未必了解,你就说咱俩这关系吧,从古到今,有这样的君臣关系吗?恐怕没有吧?我对你是绝对的信任,咱们俩这关系你要是非得拿君和臣这个形式来定义的话,很难定义啊,咱们说是君臣的关系,比朋友的关系还要近啊,你现在要走,我还不得不把那君臣的关系拿出来,就是说朋友要讲义气,君臣咱就不讲义气,君臣得讲道义,你千万不能辞职。你看,我作为一个君,我都能忍受很多委屈,你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臣,你就不能替我担待点吗?有那么难吗?你看,宋神宗虽然动摇得很厉害,但他对王安石一直都是非常信任,而且是可以达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可能王安石受了感动,没再提这事。
【画外音】:事情刚有转机,却有人“帮忙不成反添乱”。一个支持变法的官员本意想替王安石说话,上书要求皇帝以特殊礼遇对待王安石,不但要把政务完全交给王安石,还要求解散枢密院,将国家军务也交给王安石一并打理。这样的要求对于朝廷法度是一个极大的挑衅,这不但让宋神宗心生不快,也让王安石的处境更加尴尬。而这次“帮忙”,也就成了压倒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康震】:就这些事儿,就裹乱到一块儿了,反对的势力特别大,而且借着自然灾害,来势汹汹,又碰上这么个傻子,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这不让王安石非常惶恐吗?这回王安石是坚决要走,跟神宗提出来,说我要养病,我要恢复身体。神宗想来想去觉得这么扛下去也不是个事儿,行,那这样吧,宰相咱不做,你喜欢南京,你就去做江宁知府,宰相的待遇都不变,政治待遇、等级都不变,您就在那去,等于休息休息,回头再说。就这么着,在宋神宗熙宁七年的四月,也就是公元的1074年,王安石在担任了五年的宰相职务之后,第一次被罢免了宰相。如果从他做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算起,他在朝廷执政达七年之久。
这次罢相是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它的原因其实很多的,说句实在话,王安石的罢相,第一次的被罢相,恰恰说明改革变法已经非常地深入了,深入到什么程度呢?已经深刻地触及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人群,因为改革变法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所以各方面的利益的群体,都开始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赞成的反应很强烈,反对的反应更强烈。特别是在改革变法的执行过程当中,由于政策本身在执行当中会出现疏漏,用人在它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失误,所以改革变法由于变法本身的某些不成熟的方面和用人方面的某些失误,使得反对的声音更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改革的总设计师和总执行者是王安石,但是改革的后台老板是宋神宗,宋神宗坚持不移地支持王安石搞改革变法,这没办法,这是个死穴,所有的反对派都不敢直接反对宋神宗。那他弟弟反对,他说那你来,你敢来?今儿敢来,明儿你就不见了。他不能反宋神宗,但是他可以什么,所以他把全部的脏水和全部的批评的声音都集中向王安石,不把你批倒批臭了不算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面临的压力就非常大了,一方面是来源于人身的攻击,一方面是改革变法本身的复杂性,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触及到的人群之多,让他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宋神宗在动摇。我前面曾经讲过,宋神宗是这个国家的元首,王安石是这个国家的总理,王安石一门心思就是改革变法,改革变法就是为了富国强民。可是,宋神宗不光考虑要富国强民,还要考虑什么?还要考虑国家的稳定,各种势力的均衡,他不能顾此而失彼,他要做平衡,他应该是个平衡大师,所以当反对的声浪特别大,反对的势力特别大的时候,如果硬碰硬,可能会两败俱伤,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罢免王安石,其实主要是王安石自己提出辞职的,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为了缓和过分剧烈的对抗局面。实际上从这点来讲,这次的罢相在很大程度上,表面看是承受了巨大的来自天灾或者人祸的这种压力,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未尝不是一次政治策略。
那么王安石离开了宰相的位置,后边的大局由谁来主持呢?这是朝廷当时面临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王安石自己被罢免宰相之后,他会去做什么,他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悬念。这些都等下一次我们再接着讲,谢谢。
【下期预告】:被罢相的王安石临走前提拔了自己的得力助手,以保证变法继续进行,但事与愿违,结果让人目瞪口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自己的恩师?而王安石又是怎样二次罢相的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十五集《东山再起也枉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