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七)北宋百年第一札
返回列表
发帖
唐宋八大家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宋八大家
当前离线
UID
80
帖子
157
主题
53
精华
0
积分
57
威望
57
金钱
45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6-21 18:22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七)北宋百年第一札
百家讲坛
,
王安石
,
宋仁宗
,
宋神宗
,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拜见宋神宗之后,写了一份题为《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的奏章。
他本来应该痛陈前朝弊端,为变法营造舆论。
但在这份奏章里,王安石却对宋仁宗大唱赞歌,这样的奏章会让宋神宗满意吗?
它又何以成为北宋百年第一札的呢?
敬请关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七集《北宋百年第一札》。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唐宋八大家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宋八大家
当前离线
UID
80
帖子
157
主题
53
精华
0
积分
57
威望
57
金钱
45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6-21 18:22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唐宋八大家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宋八大家
当前离线
UID
80
帖子
157
主题
53
精华
0
积分
57
威望
57
金钱
45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6-21 18:22
|
只看该作者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七)北宋百年第一札
【画外音】:王安石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一生从政时间近四十年,从基层的签书判官开始,直至位极人臣的宰相,撰写的奏章可谓成千上万,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奏章之一,就是号称“北宋百年第一札”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份奏章是王安石回到汴京、首次觐见宋神宗之后写的,它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却提纲挈领、举重若轻,对北宋建国百年来的大政方略有十分精辟的分析。那么,这份奏章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励精图治的宋神宗又是如何看待这份奏章的呢?
【康震】:那么大家说《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它凭什么叫“百年第一札”呢?你有什么理由呢?而且我们觉得很奇怪,它叫《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它论述的重点是北宋建国以来一百年里头为什么太平无事,这很奇怪,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他是要搞变法的,变法的人他是要生事的,他不能无事,你论述的重点怎么会变成百年无事的原因呢?你应该论述的是什么呢?应该论述的是为什么一百年以来发展得不快,我要加速发展,王安石按我们内心来讲,对他的固有的印象来讲,应该论这个。再者说了,这也不对头,为什么呢?因为宋神宗跟他的父亲、跟他爷爷不一样,他是要变的,他是要变法的,宋神宗是励精图治,二十多岁小伙子,血气方刚,好嘛,一上台来一个“百年无事札子”,这个对胃口吗?对脾气吗?这都是问题。所以这个里头它不像咱们想得那么简单,好像王安石一上来就弄一个王安石改革概论,他不带那样的。
那怎么来解释这札子呢?宋神宗看到这个札子会有什么感想啊?大家就想想我们上一次讲的那个问题,上回我们说到了,绕了好大的圈子,总算这宋神宗千呼万唤地把王安石从南京调到中央来,任命他做翰林学士,说具体点叫翰林侍讲学士,一来之后就越次应对,什么叫越次应对?打破规矩,按理说见皇上的人多了,那得排队,排排座,得排好,谁今儿见,谁明儿见,那都有等级的。免了,王安石今儿就见,越次、越级接见。
我们上次说过,说见都说什么了?好家伙,这能说出什么来呀?那说了好些呢。当时宋神宗是二十岁出头,王安石四十六七岁,快五十了,说起来两个人其实是两代人了。一见王安石,宋神宗就问,治理天下从哪儿入手啊?到底是年轻人,说话特别直接,到底从哪儿入手啊?王安石说我告诉你皇上,最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是要选择正确的策略、正确的方针、正确的政策。我们经常说政策是生命线,什么叫政策,什么叫方针,就是方向最重要,但是这话其实也等于没说,因为我们觉得这好像是一句空话。就跟人说,问,说学习什么最重要?说方法最重要,那跟没说一样。我问的就是什么方法最重要,你就说方法最重要。
按理说宋神宗接下来应该问,那什么方向呢?你看,人宋神宗没这么问,宋神宗急啊,脱口而出,您觉得唐太宗怎么样?所以这个就是年轻气盛,你就可以暴露出这宋神宗脑子里头他的偶像是谁,他脑子里的政治偶像有可能就是他的政治方向。就跟唐代还有个皇帝叫唐宣宗一样,外号就叫“小太宗”,你想想他都干了些什么事,你只要对照着“贞观之治”你就知道唐宣宗干了些什么事。张口就问,您觉得唐太宗怎么样?我们知道唐太宗什么样的人,唐太宗曾经跟他的大臣说什么?说朕十八岁起兵,二十四岁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做皇帝,近代以来未有比也。没人能跟我比的。那是挺瘆人的。在位二十一年(二十三年)缔造了所谓的“贞观之治”。而且我们知道唐太宗这个人那是文武全才,了不得。所以二十岁的神宗的心目当中,唐太宗是偶像一点也不奇怪,那他好不容易见着王安石了,他不得说心里话吗?你认为太宗怎么样?他肯定想着王安石说哎哟,我也喜欢唐太宗。没有。王安石早就不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了,快五十了,那都是知天命之年。王安石一听就皱眉头,你怎么对这个感兴趣啊,那表情就跟我们现在说你怎么老爱看奥特曼这类片子?很不屑的。怎么回事,还这么不成熟。你应该效法尧舜,怎么满脑子想的是唐太宗,你不应该以唐太宗为法,我告诉你,唐太宗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想,王安石也太狂了吧,什么叫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有他的理由,说唐太宗为什么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生得好,他出生在隋末时代,天下大乱,遂使“竖子”成名。唐太宗当皇上这过程不怎么光彩,杀了一些人,把老爸一脚也踹开了,当然这无损于他后来的功绩,而且就说唐太宗这个人目光不够远大。总而言之,你崇拜他这个事是不对的,这不是什么像样的人。
真正伟大的君王应该是尧和舜,尧和舜为什么伟大啊?尧舜的政治、为政之道“要言不烦”,非常简单,非常明确,易于执行,而且符合大道。你不要以为尧舜这样的特别高级的就无法模仿,那是一般庸人的看法。我告诉你凡是伟大君王,设计的政治法则都是按照中等人的智慧设计的,比较容易普及。然后说你觉得怎么样?神宗一听都傻了,那还能怎么样,小伙子给说得挺难为情的,您瞧,您这不是为难我吗?我说一太宗,您都觉得没谱,您再说一尧舜,我这不更没谱了吗?就我现在这种水平,我这个年龄,人家唐太宗二十岁的时候都平定天下了,我二十岁的时候现在还干吗呢?就继承了个皇帝位,在您跟前刚说了一句话又露了怯了。我是不可能成为尧舜的,那意思这个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这不可能了,我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没可能,弄不好我辜负您的一片希望。不过有一点,小伙子说到这儿,说你可以鼓励我,你可以辅佐我,我虽然不是尧舜,但你有可能是魏征,甚至你有可能是诸葛亮,所以我尽可能地做好,您看怎么样?
大家可能听到这儿有点发蒙,说这怎么把尧舜给抬出来了,唐太宗这不是挺好的吗?其实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古人的想法,你想尧和舜那是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时候的领袖,生产力低下,文明程度不高,他有什么施政的方案,有什么政绩,我们想都很难想,历史上也很难记载,可能是那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和原始人道主义的精神,给了后代文人一种理想化的想象。不管怎么说,在古人看来,那是要厚古薄今的,越古的、越上古的、越往前的越理想、越美满、越美好,所以一说尧舜,那好得很。至于具体是什么,那可谁也不知道。
那好了,人说了个唐太宗给否了,现在神宗说话就比较小心,他又问王安石,说要不然再问点别的,说不问那么远的事,说咱们太祖皇帝建立宋王朝以来一百多年了,太平无事,您觉得最要害的原因是什么?王安石一听,这问题太大了,您要问我这个,我觉得今儿这时间就不够用,而且我觉得在现在这种场合很随随便便地回答您,这会辜负您对我的期待,您让我回家,今儿晚上我给您写一篇得了。这么着,回到家里头去,写了《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你看,这是神宗皇帝给他的一个“命题作文”,不是他自己开始要写,它是这么来的。
【画外音】:对于王安石来说,宋神宗的这个“命题作文”相当棘手,因为在王安石看来,北宋建国百年以来,特别是宋仁宗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帝国表面太平无事,风风光光,实则已经千疮百孔,冗兵、冗官、冗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国家运转举步维艰,必须破釜沉舟,改革变法。但是,如果就此实话实说,对前朝做法毫不留情地批驳指斥,那就是对祖宗的大不敬,这是封建时代的所有人都不可能逾越的“鸿沟”。那么,王安石将如何跨过这道“鸿沟”呢?
【康震】:这里边其实隐含了两个命题,第一,为什么北宋王朝一百年来能太平无事,第二是一个很隐藏的话题,就是说,那未来还能继续维持一百年的太平吗?你注意,这里边是有点倒腾的,如果仅仅就说百年无事札子的话,王安石绝对不写。我们讲到现在,大家对王安石的性格已经很了解了,他不想干的事,甭说皇上,皇上他爸爸都不行。好,第二天就把这札子呈给了宋神宗,这札子里边重点谈了三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首先得说为什么一百年来太平无事。他从太祖皇帝说起,说宋太祖赵匡胤这个人有什么优点,第一,这个人太聪明了,政治智慧太高了,为什么政治智慧高,说他这眼睛很厉害,他眼光很独到,他能分得清人的善恶和真伪,所以他能统御大局,指挥若定。第二,他总能在政治实践当中选定最合适的人选,这也非常厉害,而且他能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相关的政策,所以,有了这些优点,他说宋太祖赵匡胤就能干吗呢?统帅千军万马。第二说什么呢?说他在政治方面、在治理民生方面也非常地了得,说什么呢,说宋太祖皇帝在发布命令的时候,他有个总的原则,一切看是否有利于老百姓安居乐业,一切看是否有利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废除什么苛捐杂税,制止藩镇的势力独大,然后还制定了很多勤俭持国的这样一些方针和政策。总而言之,宋太祖赵匡胤在王安石看来的确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开国的皇帝,他有着很多的优点。
你注意,王安石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写文章是有讲究的,这儿戛然而止,然后紧接着就用两三句话就结束了。往后的宋太宗继承了他的英明神武,往后的宋真宗继承了太祖皇帝的恭谦和德行,往后的宋仁宗和宋英宗没犯什么大的错误,就“维持会”的“会长”就把这维持下来了。总而言之,从太祖皇帝往后的四个皇帝要么继承了这个,要么继承那个,要不然就没犯什么大的错,然后稀里呼噜的,一百年的太平就这么下来了,很简单。按理说这就不对了,因为你这题目是《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你重点要谈论这个。错,他用了三分之一都不到的篇幅就截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宋太祖能够维持这一百年的稳定,因为太祖皇帝我们开始说了,针对唐朝灭亡的教训,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体制,这些体制有力地制约了唐朝灭亡会出现的那些因素,所以能维持一百年的时间,这根本没什么好说的,这也根本不是宋神宗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这时候根本不是要探讨什么百年无事的问题,而是现在出现大麻烦了,我们前面说过从宋真宗开始一直到宋仁宗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就非常严重,国家都没钱了,花钱的人一大堆,挣钱的人没几个,所以前面的问题戛然而止,重心的问题立刻就转向现在的隐患,所以这就谈第二点,现在怎么办?
要谈现在怎么办,就得先问一个问题,现在这情况是怎么来的,这就必然要涉及到一个人,就是宋仁宗的评价问题,这太难办了,为什么呢?宋仁宗等于从辈分上来讲是宋神宗的爷爷,祖父辈的,你总不能直接敲门叫响地就说,宋仁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再说你刚才前面还说来着,你说了人家宋仁宗没犯什么大错,好皇上,能把这份家业维持到现在不容易。那怎么说呀?就得说他怎么行,甚至还得说他怎么很行,然后再把不行的东西偷偷地藏在那里头,一点一点地给他暴露出来,这就是写文章的技巧,要不人是“唐宋八大家”呢,你以为“唐宋八大家”我就写点抒情散文就可以了?没有,这奏章这一类的东西,札子这一类东西特别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好了,他说给宋神宗的札子里头说,宋仁宗前面几个皇帝我都没见着,仁宗皇帝我是见过的,我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就随侍在他的左右,他是怎么为政的,从头到尾历历在目,我是非常了解的。那意思是他是好是坏、是强是弱、是优是劣,您自己掂量吧,反正我这儿给你写着。怎么写呢?说仁宗皇帝总的来讲就俩字,好人。可是我们知道,好人有时候是会办坏事的,或者会把事情办砸的,所以他说仁宗皇帝是个好人,什么好人呢?他对上敬天,对下爱民,恭勤持俭,勤勤恳恳,见了谁都态度很好,是个好人。好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不爱花钱,非常节俭,从来不批建什么楼堂馆所,也不大兴土木,就怕花钱,这第一,节俭。第二是什么呢,第二是他特别仁慈,很少判死刑,判刑的基本原则是要让人活,不要让人死。他因为特别仁慈,所以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打仗,跟西夏跟辽国都不打仗,为什么呢,因为心怀慈悲,所以就是给点钱,别打了,用这个来换取和平,于心不忍,特别仁慈,不忍心打仗,因为打仗是要死人的。因为特别地仁慈,所以他对于那些骚扰百姓的贪官污吏特别地愤恨。我说着你就注意听,王安石写东西特别有意思,他表面上看着在上面好像给你刷了一层清漆似的,很光,木板上刷漆,然后里边塞好多小钉子。仁慈,宋仁宗很喜欢采纳意见,宋仁宗很善于选拔人才等等等等,这就把好处都说了。接下来因为他这么好的一个皇帝,所以他这些政策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统治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头,哎呦喂,我们这宋王朝就兴旺发达,具体表现为什么呢?说官员从来都不鱼肉百姓,从来都不横征暴敛,外族也从来都不侵略我们,为什么呢?他收了我们的钱了,他不侵略我们,这样边疆的人民就不会死亡,内地的人民也就能够安居乐业,皇上身边的大臣也从来不为非作歹,为什么呢?因为他只要一为非作歹,虽然我们的监察制度比较松软,他只要一为非作歹,就有人去告发他们。他们都想好好做人,小心谨慎。我们这个朝廷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招募的都是一些骁勇善战、有的也有一些偷奸耍滑的人,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将领去训练他们,但是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反叛,因为只要反叛就会有人告发他们。
你就发现他这些话说得听着都挺别扭的,就是宋仁宗的每一个重大的优点,或者是因为他的优点而引出的良好的效果里边,实际上都同时埋藏着一个致命的缺点,这缺点是什么呀?说你看,宋仁宗宁可委屈自己,因为他仁慈,他原话就是这么说的,因为他仁慈,他委屈自己,让自己受委屈,他也不愿意发动战争来抵御外族的侵略,而宁可花钱来买点和平。我们都知道,那这到底是真仁慈还是假仁慈呢?因为你交上那钱是谁给的呢?是老百姓捐上来的,是他们交的赋税啊,你等于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你刚才还说对老百姓很仁慈,但是在收钱的时候你怎么不仁慈啊?你仁慈的是什么呢?你仁慈的是敌人。但是你不能这么说,你得把它都归在仁慈的主题底下,就是反正他就很仁慈,因为仁慈所以不愿意发动战争。所以这个就很奇怪,靠被动地给钱赢来的被动的和平却反而成了帝王仁慈的一个证据,这很显然讲不通。王安石不傻,我相信宋神宗也不傻,但是文章你只能这样写。
第二,那些骁勇善战的人,包括里面有些偷奸耍滑的人,他们当了士兵,虽然没有像样的将领去统帅他们,但是也不至于有人去反叛,这是很显然的东西,我们前面讲过,宋代对于军队将领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他倒是想反叛,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反叛。而且你招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呢?灾荒年间招的一些流离失所的农民,有些就是在城市里边的泼皮无赖,为了防止社会治安问题就把他们都招到军队里头,养尊处优给养起来了。将领在制度的设计上束缚了他们,军队的训练的水平又不高,我告诉你,就这种军队他反叛都反不到什么水平。
所以你看,我刚才说了,在所有的貌似的优点当中都隐藏着致命的缺点,什么叫致命的缺点,就是体制本身就跟基因生了病一样,在基因当中存在着问题。百年无事,确实无事,可是要一旦出事,那就得出大事,所以你看他这个札子的名字叫得非常好,《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是一个很和平的题目,没说一下跳出来说《本朝百年要出事札子》,不是这样的,可是里边到处埋的都是忧虑和反思。
【画外音】:王安石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奏章中巧妙地运用了春秋笔法,说理透辟而又措辞委婉。既指出了大宋王朝存在的问题,又让话语不至于过分刺耳,使宋神宗能够听得下去,但是仅仅说出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胸有成竹的政治家,王安石必须在奏章里吹响改革变法的号角,那么王安石究竟如何阐述自己改革构想的呢?
【康震】:说来说去,就说这百年以来到底出的问题是在哪儿呢?你得给皇上提建议。所以到了第三部分的时候,这就成了这个札子的主体的部分。前面第一段说了点闲话,总得有个光亮的帽子扣在上头,你别让宋神宗一看就没有希望了。第二部分是夸了一通宋仁宗,夸中有贬,在罗列优点的同时把缺点全部都暴露出来了。第三就是告诉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说,宋仁宗身上的问题你得警惕在你身上也会有。
第一条就是咱们这皇上,说的是宋仁宗,是个好人。但是第一,他不是个战略家,他没有战略头脑,没有大的见识,什么叫没大的见识呢,说天天在他身边的不是宦官就是宫女,跟那些大臣打交道天天注意的都是行政上的一些琐事,从来都不关心大事,什么叫大事呢,他应该和一帮真正的大臣们在一起,商讨关于国家发展的这样一个战略的方针和方向,他应该关心。也就是说,这国家从战略上怎么发展,这是他应该关心的事。他没有,他作为一个国家元首,天天管的都是很琐碎的小事。而且他认为宋仁宗的时期,对待工作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应付工作,不是主动地开展工作,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这干部的人事制度非常地混乱,何以见得呢?他说科举考试只考写诗写得怎么样,写文章写得怎么样,至于真正是不是能安邦定国的这种真才实学,没有考察。就是做了朝廷的官员,也是论资排辈,看你们家的门第,看你的年资,不是看你的真才实学。就是真的做了官,调动得太频繁。我们知道北宋的官员三年一调整,这三年一到,这还一项目,还没弄完呢,又调到另外一地儿去,王安石自己就被这样调过好多次,所以有的官员做了十年的官,当过七、八个官。他说这工作效率非常地低下,更别说咱们那支军队了,人挺多,钱挺多,就是打不赢仗,这是第二点。
第三,就是农业问题非常严重,农民辛辛苦苦种地,遇到灾荒年政府没有补贴,或者补贴得很少,也不修农田水利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王安石最后得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结论,这个结论叫什么呢?叫
“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这话说得太要命了,什么意思啊?虽然皇上非常俭朴,非常节约,但是老百姓身上没钱,老百姓不富裕。虽然皇上一天到晚地操劳,勤勤勉勉,可是国家并不强大。王安石最后撂了一句很严重的话,说多亏咱们周边的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它不强大,也多亏国内这百年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旱灾、水灾和荒灾,那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多亏是周围的人不够强,没有把我们给灭了。多亏国内的灾荒还不多,不够大,把我们灭了,我们全是托了老天爷的福,所以百年无事。其中虽然有人事上的努力,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在人的主动性的建设方面是差得多了,这基本就等于否定了。你这一百年怎么过来的,老祖宗定了一些制度,后边的人就跟着走,走到现在一直什么呢,得过且过,明哲保身,不求进取,得亏老天爷还算保佑你,否则的话早就完蛋了。
这话可说得比较重。所以我们说为什么它这叫“百年第一札”呀,原因在哪儿,就是在它这个札子里头首先它当然是回顾了一百年太平无事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反思了一百年来这朝廷埋藏的种种颗颗炸弹,这一百年来是发展了,但是托了老天的福。是发展了,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和炸弹。
【画外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扬为抑,褒中有贬,重点剖析了宋仁宗统治的四十多年中的种种弊病,透过宋王朝“百年无事”的表面现象,揭示出当前面临的重重危机,并就吏治、农业、财政、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整体方略。但是,这份奏章并没有提出非常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办法,而一心想要一展抱负的宋神宗,需要的是王安石这样的奏章吗?
【康震】:宋神宗一看(札子),特别激动,我们现在落一印象,自从一开口说了唐太宗那事以后,他就一直比较激动,看了好几遍,越看越高兴。第二天就把王安石又叫来了,说哎呀,昨晚上我就把你这札子看了好几遍,写得特别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觉得你早已经是胸有成竹,怎么样?把你心里想的都说出来吧。充满了热情,一个渴望改革的人,他的身份又是这个国家的最高元首,你可以想象他的心情。
谁知道这王安石的反应比较迟钝,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他慢吞吞地说,这个事内容比较多,头绪也比较多,我觉得不能急,我觉得你还是有点急了,您看要不然这么着,我到时候给您讲上几次课,您听听课,我这里边的一些东西您基本上就不言而喻了。大家说怎么上课呢?你看,我刚才说了,他这个翰林学士叫翰林侍讲学士,这侍讲学士是有一个功能的,就是得负责给皇上经常得上上课,讲点《礼记》讲点《论语》,要不然讲点唐太宗。他说回头我给你讲讲课,你就都明白了,不着急。
这神宗他是个小伙子,他说讲课这事是肯定没问题的,你能不能先拣些紧要的,先给我说说。特别着急。这王安石一看,也没办法,就先拣了一些紧要的心得给这宋神宗是一一地讲来,宋神宗听了以后真高兴,说你的想法太好了,还是那句话,闻所未闻。这都奇了怪了,他到底原来听过什么东西,又没听过什么东西?反正他说闻所未闻,别人的见识确实赶不上你,这个得承认,别人确实赶不上你。我跟您说,您看这样行不行,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跟我说的这些东西写下来,记下来给我,我想晚上好好看看。这由此可见,王安石给他讲的这些东西是在这个札子里头没有的,就是一些很具体的举措。
王安石还是表现得很迟钝,很不积极,说我已经跟您说了,回头我给您得上课的,我这侍讲学士拿这工资是要给皇上上课,我给您上课的时候,您只要一听您就明白了,我将来会怎么做。现在说句实在话,我还不太清楚,您到底是怎么想的,您在想什么,您想做什么,我确实不太清楚,所以你让我现在说得这么细致,把它都记下来,这不大妥当。
神宗不依不饶,您今天跟我说得太多了,受益匪浅,我根本就记不下来,我害怕忘了,你还是回去,你给它写下来,写下来拿给我,我要看。史书上记载王安石“唯唯而退”,就胡乱答应着就走了,说行行行行行,赶明儿给你写,我先走了。
这大家就觉得有点奇怪,说这王安石有病吧,原来你看,我们现在要追根追底,原来那皇上老让你到京城来做官,他是死活不来,那有情可原,京城的官不称他的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后来,人家宋神宗继位了,也给他邀请来了,想让他发挥作用,又见了面谈得也挺好,还应皇上的邀请给他写了这个著名的札子,为什么当这宋神宗要求他更细致地把这个举措给他说一说,甚至请求他把它写下来给自己,他这么不积极呢?而且还说了那么一句话,我还不太清楚您现在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我觉得现在说得太细不是特别合适,我们就觉得王安石这人是不是在摆臭架子啊?还是另有隐情?这很值得研究。而且王安石刚才说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给你讲学,我得给你讲一讲。
其实大家要注意,就是当一种政治行为在它发生之前,它得有舆论,它得有一个舆论的宣传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王安石你要弄改革,你要变法,你得给人家先说清楚你为什么变啊,你都要变什么呢?你打算怎么做呀?你不能一上来就做,你得先有一个慢慢地宣传的过程,让大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这讲学这一关还真不是应付,那还真是他心里头的话。他的意思是别人听不听先不说,我不能让你这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这小皇帝凭着一时的热情,就让我写这个、写那个,我得先给你讲一讲,看咱们俩到底对付不对付,你到底是不是在根本上认同我,我才能够考虑是不是走下边这步棋,所以由此可见王安石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了。反而是宋神宗有点上蹿下跳的,当然这是因为热情闹的。你还真别说,王安石说这讲学的事还真应了,不讲不知道,一讲吓一跳,马上就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至于这波澜是什么,我们下节课再讲。
下集预告:王安石初到京城之际,可谓是困难重重,不仅改革变法遥遥无期,而且朝中的其他大臣总是和他唱反调,宋神宗想要重用王安石,朝中大臣就想尽办法阻止,那么王安石将如何突出重围,获得宋神宗的支持?敬请关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八集《讲课也能惹出祸》。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