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吴国风云录(五)忠言逆耳

  吴王夫差征服越国之后,踌躇满志,在他看来,凭借破楚服越的,赫赫战功和影响,吴国已经可以和各个诸侯,一争高下,具备了争当诸侯盟主的实力。然而就在吴王夫差一心一意北上争霸,准备征讨北方的大国齐国的时候,伍子胥却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然而羽翼丰满的吴王夫差,却再也不把伍子胥的谏言放在眼里,不仅不听忠告,而且还逼死了伍子胥。

      那么面对争霸形势一片大好的吴国,伍子胥担心的究竟是什么呢?吴王夫差为什么坚持北上争霸,不听伍子胥的谏言呢?

  毫无疑问,伍子胥是一位吴国的大功臣,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提出“安君理民” 的改革方案,并付之于实践,使得吴国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崛起于东南,由一个偏僻小国成为威震四方、足以与老牌霸主相抗衡的诸侯强国; 作为一名谏臣,伍子胥历来为人称道,被树为楷模,他性格刚毅正直,嫉恶如仇,敢于进谏,彰显出感人的人格魅力。

      伍子胥虽然有超前的政治眼光,但是由于忠言逆耳,最终被逼自杀,那么伍子胥之死,对于吴国争霸,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五集《忠言逆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吴王夫差征服越国之后,踌躇满志,在他看来,凭借破楚服越的,赫赫战功和影响,吴国已经可以和各个诸侯,一争高下,具备了争当诸侯盟主的实力。然而就在吴王夫差一心一意北上争霸,准备征讨北方的大国齐国的时候,伍子胥却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然而羽翼丰满的吴王夫差,却再也不把伍子胥的谏言放在眼里,不仅不听忠告,而且还逼死了伍子胥。那么面对争霸形势一片大好的吴国,伍子胥担心的究竟是什么呢?吴王夫差为什么坚持北上争霸,不听伍子胥的谏言呢?

毫无疑问,伍子胥是一位吴国的大功臣,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提出“安君理民” 的改革方案,并付之于实践,使得吴国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崛起于东南,由一个偏僻小国成为威震四方、足以与老牌霸主相抗衡的诸侯强国; 作为一名谏臣,伍子胥历来为人称道,被树为楷模,他性格刚毅正直,嫉恶如仇,敢于进谏,彰显出感人的人格魅力。伍子胥虽然有超前的政治眼光,但是由于忠言逆耳,最终被逼自杀,那么伍子胥之死,对于吴国争霸,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五集《忠言逆耳》。


  【吴王夫差征服越国之后,踌躇满志,在他看来,凭借破楚服越的,赫赫战功和影响,吴国已经可以和各个诸侯,一争高下,具备了争当诸侯盟主的实力。然而就在吴王夫差一心一意北上争霸,准备征讨北方的大国齐国的时候,伍子胥却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然而羽翼丰满的吴王夫差,却再也不把伍子胥的谏言放在眼里,不仅不听忠告,而且还逼死了伍子胥。那么面对争霸形势一片大好的吴国,伍子胥担心的究竟是什么呢?吴王夫差为什么坚持北上争霸,不听伍子胥的谏言呢?】
  
  吴国要想成为霸主的话,就必须北上中原,打败齐国和晋国,为此,吴王夫差充分的准备,打算实现霸主梦想,吴王当然知道齐国是个国力强盛,不容易征服的对手,而且齐国位于山东半岛,两国之间犬牙交错着若干小国,其中最主要的是鲁国和依附于楚国的陈国,要想征服齐国,就要清除沿途的阻扰和骚扰,因此他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办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制服陈国,清除来自侧背的威胁,陈国在今天河南东部,以及安徽的一部分地区,处于楚国北进中原的咽喉之地,因为地理位置重要,长期被楚国控制,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入楚国的时候,吴王阖闾曾经派人,去召见陈怀公,这样陈怀公就面临着亲吴还是亲楚的抉择,他自己不敢随便做主,就把国人召集来商量。他说,想要亲附楚国的人站在右边,想要亲附吴国的人站在左边,国人根据自己的土地情况,分别站在左右两边,没有土地的人就站到了有土地的亲戚的那边,结果两边的人数大致相等。这样就不好抉择了,有个大臣建议国家兴盛于仁德,灭亡于灾祸,我们没有看到吴国树立仁德,也没有看到楚国遭遇灾祸,所以说“楚未可欺,吴未可从”。晋国是诸侯盟主,我们用晋国作为借口来拒绝吴国,看行不行啊?陈怀公一听有道理,把名义上的盟主晋国抬出来,吴国总的给点面子吧,就采纳这个建议,拒绝吴国的召见。吴王一听是晋国不让陈怀公召见。表面吴王无可奈何,心里是不爽的,因此,两个国家结了冤仇,只是当时吴军匆忙撤离楚国,后来又忙于对付越国,所以和陈国的矛盾没有计划,现在吴王夫差调转矛头,北上中原的时候,由于陈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吴王夫差就以两国的旧怨为借口,于公元前494年的秋天发动了侵略陈国的战争,陈国就投降吴国,听从吴国的号令,制服陈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北上中原的侧翼的威胁。
  
  第二件事情:是结盟鲁国,齐国在山东半岛的东部,鲁国在山东半岛的西部,吴国要进攻齐国,就要借道鲁国,鲁国虽然算不上大国,但是也不是太小,尤其是一个礼仪之邦,吴国要进攻鲁国,必须冒很大的政治和道义风险,尽管如此,吴王还是凭借军事实力,实施了征服鲁国的军事行动,在公元前488年的夏天,吴王夫差和鲁哀公在鲁国境内,举行峰会,吴国向鲁国索取百牢的贡礼,牢是先秦时候祭祀或宴请时所用的牲畜,牛、羊、猪各一头,称为太牢,羊、猪各一头,称为少牢。牛、羊、猪各一百头,就称作百牢。按照礼制从周天子到公侯伯子男各个等级的诸侯,所用的数量是有规定的,如果是诸侯的话,最上等的公也就是用九牢,吴国是子爵,最多只能用五牢。但是他向鲁国要百牢的贡礼,明摆着是要挑起事端。讲礼的鲁国碰到不讲礼的吴国,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吴国的非分要求,尽管“吴将亡矣,弃天而背本”,也没办法。吴国也就没有进攻鲁国的借口了。但是同年的秋天,鲁国出兵攻打近邻小国邾国,俘虏了邾国国君,邾国向吴国求救,终于找到了一个进攻鲁国的借口,就在公元前487年,吴国出兵救邾国,攻占了鲁国的一些城邑,鲁国打不过吴国,就想出奇制胜,鲁国大臣微虎挑选了三百勇士,想趁着夜色袭击吴王的驻地,实施斩首行动,但是消息泄流了,就和鲁国讲和,签订了友好盟约,虽然没有征服鲁国,但是定了盟约,关系得到改善,孤立了齐国。
  
  第三件事情:是开凿邗沟。吴王夫差为了,运送粮草兵力,在今天的江苏扬州为起点,开挖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人工运河,叫邗沟。吴国的水军就可以由长江进抵淮河,然后向西由泗水,北上进攻齐国。或者向东入大海,从海上进攻齐国。邗沟的开挖,对吴国是非常有好处的。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在中原地带纵横捭阖,采取恩威并用的,最终为征伐齐国做好了准备,而这时候的齐国内政混乱不堪,两位国君先后被臣下杀死,王族于大臣之间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的斗争从未停息过,这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国力,为吴国提供了机会,吴王夫差见缝插针,最后抓住了一个齐国的小辫子,为讨伐齐国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个理由呢?】
  
  公元前487年的春天,齐国国君为了进攻鲁国,就派人请求吴王出兵,一起攻打鲁国,过了一年。又派一个使者去吴国要求撤回去年的请求。这就弄的吴王很不开心,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为吴国进攻齐国提供了一个借口。吴王夫差对使者说,去年我听到贵国国君的命令,现在又改变了,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想去贵国当面请教,实际上是向齐国下了战书。第二年吴国就联合鲁国、邾国等讨伐齐国,吴军兵分两路,一路又吴王率领又陆上进攻,一路从淮河入海,向北,从海上进攻齐国,自知理亏的大臣就杀掉了国君谢罪,吴军进展也不顺利,最后只好罢师了。吴国从海上进攻齐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生的海战,把这件事看成是海军的起源。
  
  【公元前484年,为了报复鲁国。追随吴国伐齐,齐国发动了伐鲁战争,被鲁军击败,此时的齐国内忧外患,实力进一步消弱,吴王夫差认为与齐国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最终号称十万的吴鲁联军携手进攻齐国,双方在艾陵打响一起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公元前484年的夏天,吴王夫差又亲自带领大军从邗沟北上,会和鲁国的军队,大举进攻齐国,在艾陵(山东莱芜境内)相遇,摆开阵势。齐国军人表现出了少有的悲情和勇气,公孙夏命令部下,高唱着只有在送葬时候才唱的挽歌《虞殡》,陈子行命令部下准备好下葬时含在嘴里的玉,这两个行为都是表示必死的决心。每人准备八尺绳子,栓吴军的脑袋,表示必胜的信念,还有将军陈书表示,我只能听到进攻的击鼓之声,不能听到鸣金收兵的声音,表示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齐国将士的勇气可嘉,可是面对的敌人太强大了,最后的结果是全军覆没。八百战车被俘获,三千士兵被斩杀。吴国把艾陵之战的战利品全部给了鲁国,自己在争霸的途中有前进了一大步,不但打败可齐国,还争取到一个盟友鲁国。
  
  【艾陵之战后,很多诸侯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也派人前来祝贺,吴军声威大震,这时吴国达到了他的全盛时期,吴王夫差离霸主之梦只有一步之遥,正所谓水满则溢,此时危机也在慢慢降临到吴国头上,伍子胥在吴军讨伐齐国之前,就苦苦劝谏吴王夫差不要一味地消耗实力,小心被人釜底抽薪,然而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夫差,再也听不进伍子胥的谏言,最终还逼死了伍子胥,那么吴国的危机究竟是什么呢?伍子胥又是如何被逼死的呢?】
  
  越国的君臣无时无刻不在谋划复仇的事情,他们在实施着复仇的计划,听说吴王大动干戈,北上与齐国进行决战,越王勾践兴奋不已,在文种的谋划下,带领一个高级代表团到吴国访问,带去了大量的金钱珠宝,送给吴王和将士,吴国上下齐口称赞越王勾践,其中也有例外,就是老臣伍子胥,对于勾践的举动,伍子胥感到非常的忧虑和恐惧,他认为这是越国人向把吴国向喂猪一样,喂肥以后,再加以再杀,他再次提醒吴王越国对我们来说是腹心之病,一定有灭我之心,因此我们应该消灭他。而齐国对我们吴国来讲,不过身上长的小疮,他们的土地就像石田,我们得到了也不会去耕种,我们两国之间还有淮河长江的阻隔,他们是不可能和我们来争夺土地的,吴国的当务之急是消灭越国。
  
  伍子胥这个建议十年前就提过,当时都没有采纳,现在就更不会采纳了,吴王不但不听,反而给了伍子胥一个难堪,你不是反对与齐国交战吗,我就派你到齐国去下战书,伍子胥预感到自己的下场不会好,吴国肯定会被越国所灭,所以就在出使齐国的时候,捎带办了一件私事,把自己的一个儿子托付给了齐国大夫鲍氏,为自己留下一条血脉,改姓王孙氏,艾陵之战,吴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吴王夫差按耐不住内心的得意,就把伍子胥召来教训一番。伍子胥性情耿直,容不得夫差对他的嘲讽奚落,非常激动就说:“今王播弃所患,外不忧此孤僮之谋,非霸王之事。天所未弃,必趋其小喜,而近其大忧。王若觉寤,吴国世世存焉,若不觉寤,吴国之命斯促矣。员擒。员诚前死,挂吾目於门以观吴国之丧。”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伯嚭跳出来了,火上浇油,大说伍子胥坏话,把伍子胥托孤的事情也揭发出来了,夫差一听伍子胥和外敌勾结,不能忍受了,要置伍子胥死地,拿宝剑要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对吴王父子两代都有大恩,没想夫差听信小人伯嚭之言,要他自杀,心愤难平,就对门人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说完以后就自杀了。
  
  【毫无疑问,伍子胥是一位吴国的大功臣,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提出“安君理民” 的改革方案,并付之于实践,使得吴国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崛起于东南,由一个偏僻小国成为威震四方、足以与老牌霸主相抗衡的诸侯强国; 作为一名谏臣,伍子胥历来为人称道,被树为楷模,他性格刚毅正直,嫉恶如仇,敢于进谏,彰显出感人的人格魅力。伍子胥虽然有超前的政治眼光,但是由于忠言逆耳,最终被逼自杀,那么伍子胥之死,对于吴国争霸,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伍子胥的死,对吴国来说是个重大的损失,加速了吴国的灭亡,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伍子胥的死,导致了吴国民心背离。伍子胥在吴国的威信非常高,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在吴国报复越国的行动中间,不是由夫差出面,而是由伍子胥出面发动号令的,老百姓听到伍子胥的命令,就像听到自己父母发的号令一样,争前恐后踊跃参战。后来夫差大兴土木弄的怨声载道,因为伍子胥在,国内才没有发生动乱。吴王夫差刚愎自用,听信小人之言,杀害忠臣,把伍子胥尸体抛入江中,尸椁无存,这就严重的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知与不知,莫不哀之。”所以他们就在江边修建寺庙拜见伍子胥。
  
  第二:伍子胥的死,失去了对外敌的威慑。虽然打败越国之后,伍子胥就被淡出朝政,但是他活着就是吴国的象征,对吴国的敌人而言就是一种威慑。越王勾践听说伍子胥自杀之后,马上就要进攻齐国,被范蠡制止了,范蠡说:“子胥之计策,尚未忘于吴王之腹心也。”伍子胥死后都让敌人这么害怕,他活着至少吴国就不会很快灭亡。
  
  第三:伍子胥的死,使吴王夫差再也听不到真心的劝谏了,在亡国的道路上一意孤行,作为两朝老臣,伍子胥尚且因直言敢谏而被赐死,其他大臣谁还敢提不同意见呢?就是连太子也不敢进谏了,但是毕竟关系到自家的江山,又不能不说,就采取拐弯抹角的迂回方式进行劝谏。《吴越春秋》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太子拿着弹弓,从后花园出来,衣服和鞋子都湿了,很狼狈,吴王夫差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太子说我在后花园散步,听到秋蝉的鸣叫,我就悄悄的走过去看,秋蝉喝足了露水,在高高的树梢上面,随风舞动,长声鸣叫,自以为很安全,不知道一个螳螂沿着树枝爬到了它的身后,正要下爪的时候,不知道黄雀接着树叶的掩护,正在靠近螳螂,那个黄雀不知道我拿着弹弓正要向他发射。我一门心思想打黄雀,不知道旁边有个水坑,就掉里面去了。所以弄得身上都湿了。吴王夫差哈哈大笑说:“天下之愚莫过于斯,但贪前利不睹后患。”,太子说:“天下之愚复有甚者”,鲁国是个礼仪之国,齐国要来攻打他,根本不顾惜老百姓的生命,齐国只顾攻打鲁国,不知道吴国千里行师要去攻打他,而吴国一门心思要北上争霸,要攻打齐国,不晓得越国要占领我们的土地,要屠杀我们的百姓,天下的愚蠢能超出这个吗?吴王还是没有听进去。
  
  伍子胥一死。吴王夫差只想着要去挑战中原最后一个大国,晋国。他能不能成功呢?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