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吴国风云录(四)吴越恩怨

  公元前496年,俨然一副霸主气势的吴王阖闾,又把争霸的战车,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向了近邻的小国——越国,正当强大的吴军节节胜利之际,吴王阖闾,竟然意外地死在了阵前,由此吴越两国发展成为有越则无吴,有吴则无越的死敌。那么吴越成为生死对头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心为父报仇雪恨的吴王夫差,为什么在抓住仇敌越王勾践之后,又放下了屠刀,反且以礼相待呢?成为阶下囚的越王勾践,又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呢?

  吴王夫差与伍子胥,君臣同心同德,积极扩军备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越国的大本营,最终把越王勾践和五千名残兵败将,死死地困在了会稽山上。眼看父王的大仇,就要彻底得报,吴王夫差却在杀与不杀越王勾践之间,犹犹豫豫起来,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吴王夫差最终给了越王勾践一条生路,由此勾践在吴国开始了,他当牛做马的奴役生涯,如果勾践一直在夫差的眼皮子底下,越国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然而勾践最终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就被释放回国了。那么勾践究竟做了哪些让夫差感动的事情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四集《吴越恩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公元前496年,俨然一副霸主气势的吴王阖闾,又把争霸的战车,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向了近邻的小国——越国,正当强大的吴军节节胜利之际,吴王阖闾,竟然意外地死在了阵前,由此吴越两国发展成为有越则无吴,有吴则无越的死敌。那么吴越成为生死对头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心为父报仇雪恨的吴王夫差,为什么在抓住仇敌越王勾践之后,又放下了屠刀,反且以礼相待呢?成为阶下囚的越王勾践,又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呢?

 吴王夫差与伍子胥,君臣同心同德,积极扩军备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越国的大本营,最终把越王勾践和五千名残兵败将,死死地困在了会稽山上。眼看父王的大仇,就要彻底得报,吴王夫差却在杀与不杀越王勾践之间,犹犹豫豫起来,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吴王夫差最终给了越王勾践一条生路,由此勾践在吴国开始了,他当牛做马的奴役生涯,如果勾践一直在夫差的眼皮子底下,越国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然而勾践最终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就被释放回国了。那么勾践究竟做了哪些让夫差感动的事情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四集《吴越恩怨》。

  【公元前496年,俨然一副霸主气势的吴王阖闾,又把争霸的战车,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向了近邻的小国——越国,正当强大的吴军节节胜利之际,吴王阖闾,竟然意外地死在了阵前,由此吴越两国发展成为有越则无吴,有吴则无越的死敌。那么吴越成为生死对头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心为父报仇雪恨的吴王夫差,为什么在抓住仇敌越王勾践之后,又放下了屠刀,反且以礼相待呢?成为阶下囚的越王勾践,又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呢?】
  
  吴越两国同属于太湖流域,比邻而居,按道理来讲,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很多,应该和兄弟一样,和睦相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成了生死对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原因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越是相邻越难相处,邻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太多,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的等等,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在春秋时期,他们的国力处于相同水平的时候,才能相安无事,一旦失去平衡,必然会相互征伐,一征服对方为原则。原因二:两国关系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在吴王寿梦的时候,吴国和中原地区的晋国,就已同盟,然后从东方来牵制楚国。同时,楚国也拉拢吴国南边的越国,两国结为婚姻之好,在南方牵制吴国。在吴楚相争的过程中,越时不时从背后插吴国一刀,弄的吴国很难受。
  
  在公元前544年的时候,吴国出兵讨伐越国,这是最早记载,吴国打胜了,就把俘虏过来的人,让他们看守战船,没想到,他们在吴王余祭视察战船的时候,进行刺杀活动,杀死了吴王,当时吴国正在伐楚,顾不上教训越国,战争虽然没有升级,但是两国的摩擦不断发生,吴国伐楚成功后,就把越国的事情提上日程。由于这两个因素,使吴越两国有你没我,势不两立。
  
  公元前496年,越王去世了,吴王阖闾认为这是讨伐越国的好机会,就亲自带领大军,讨伐越国。新越王勾践,马上派兵抵抗,两国军队在两国交接处檇李(浙江嘉兴县)相遇,勾践两次派军队攻击,都遭到失败。勾践就想出一个计策,派犯法的军人出征,排成三行,每一行的人都拿宝剑,架在自己脖子上,走到领军阵前,大声喊,两军交战,我们违反军令,不敢逃避刑法,感请死在你们面前,说完一个个自杀了。吴军的将士都惊呆了。勾践趁此机会发动大军进攻,打败吴军,吴王阖闾急忙撤退,在撤退中阖闾伤了脚趾,越军捡了他的鞋子作为战利品,阖闾在逃回路上死了,檇李之战,吴军惨败,吴王死亡而告终。
  
  本来吴军是主动的一方,实力也是强盛的一方,结果出人意料,吴国兵败王亡。吴王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错误一:吴王打败楚国以来骄傲轻敌,认为强大的楚国都被打败了,越国小国不在话下。错误二:只凭主观臆测轻易出兵,认为老越王死了,越国疏于防范,便轻军冒进,导致失败。阖闾临死之前,叫过儿子夫差说,不要忘了越国的杀父之仇。阖闾死了以后就埋在苏州城西北的虎丘山下。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即位以后,时刻不忘报仇雪耻,每天派人在门口问自己,夫差,你有没有忘记杀父之仇啊。他一定会很恭敬的回答,不,我不敢忘记。伍子胥也非常自责内疚,他认为阖闾的死的吴军的惨败,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自己失职无能的表现。因此他竭诚辅佐夫差,亲自埋葬阖闾、慰问伤者,三年之内吃饭之吃半饱,穿衣服只穿一种颜色,三年不与妻子同房,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向越国讨还血债。
  
  【吴王夫差与伍子胥,君臣同心同德,积极扩军备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越国的大本营,最终把越王勾践和五千名残兵败将,死死地困在了会稽山上。眼看父王的大仇,就要彻底得报,吴王夫差却在杀与不杀越王勾践之间,犹犹豫豫起来,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恩怨分明的伍子胥,在这关键时刻又是什么态度呢?】
  
  越王勾践栖居在会稽山上面,走投无路,征集对策,一个叫文种的大臣挺身而出,先批评勾践缺乏远见,没有能达到未雨绸缪,没有为越国储备人才,勾践听了,又是感慨又是惭愧。发现文种是个人才,便向他讨问计策。文种说,现在的情况你只有用谦卑的语言,去向吴王求和,放纵吴王好大喜功的虚荣心,只要吴王答应了,我们以后一定报仇的机会。勾践听了,觉得有道理,但是有点不放心,又去找范蠡商量,范蠡和文种想法一样,但是还要求越王更加谦卑,多说些马屁话,多准备财物和美女,力求和解。如果这样吴王还不答应,你只好俯首称臣到吴国去做奴仆了。越王也没有办法只好这样了,派人去向吴国,说明投降的诚意。文种表示,他说勾践请立盟约,他派一个亲生女儿到吴国,让她拿着扫帚和畚箕在王宫中服役,再派个儿子到吴国端着盘子洗盆在朝廷上面做侍从,越国每年按时向吴国进贡。你封疆裂土,已经名闻天下了,如果你亲手灭亡他就没有值得夸奖的功劳了,四方的诸侯看到越国的下场,谁还会来服侍你呢?所以斗胆恳请大王,权衡利害,考虑得失。吴国夫差心里有点动摇了,伍子胥看到这样的情况,连忙劝阻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老天爷把越国赐给了吴国,不能答应他的请求,夫差听了伍子胥的话又犹豫起来。这轮谈判没有成功。
  
  这时候,吴国在纳降方面出现了分歧,主战和主和两派,并且因此激化了内部的矛盾。伍子胥是主战派的代表,主张把握良机,灭掉越国以免后患。理由一:天命不可违。老天爷让吴国消灭越国,如果不尊天命,天道反返,祸福想转,以后说不定吴国就要被越国所灭。理由二:势不两立。非吴有越,越必有吴,我们吴越两国同属长江下游,三江环绕,人民无处迁移,双方都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退路,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吴越只能留一个。理由三:风俗相同好占领。吴越两国语言相同,风俗相同,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驱使,越国的土地能够运用,对于越国来说也是如此。理由四:求和是缓兵计。吴越两国常年为敌,时代为仇,现在越国求和不是出于真心,而是缓兵计,等缓过神来,恐怕要悔之晚矣。
  
  【伍子胥主张灭掉越国的四条理由句句在理,一心争霸的吴王夫差也不得不好好思量一下,然而就在越王勾践生死存亡的一线间,吴国内部的一个小人物的一句话,最终给了越王勾践一条生路,同时也把吴国引向了一条不归路。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面对国恨家仇此时的吴王夫差为什么行起妇人之仁了呢?】
  
  主和派是吴国太宰伯嚭,伯嚭和伍子胥的身世有点类似,他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家庭成员在楚国遭到迫害,他就逃到吴国来投奔伍子胥,经过伍子胥的推荐,担任吴国大臣。宰阖闾的时候,他一起参加了破楚的战争,并且立有战功,夫差上台以后,吴国主要的将领,孙武已经不见记载,可能隐居或去世了,伍子胥虽然有功,而且在备战越国,报仇雪耻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能是年纪大了,或者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任用。
  
  倒是伯嚭在夫差上台以后,得到重用。担任太宰职务,相当于宰相。能够得到重用,一方面是有战功,另一方面可能和这个人的个性有关。据说伯嚭刚来吴国的时候,有人提醒伍子胥,说伯嚭“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这样的人为了追求功利会不择手段。伯嚭后来的所作所为应验了这句话。吴王夫差是个好大喜功,喜欢听好话的人,伯嚭投其所好,自然能够得到信任和重用。伯嚭的个性,吴国人知道,越国人也知道,就给他送了许多金帛和美女,事情成功以后还有跟多的馈赠,把伯嚭收买了。
  
  他就向吴国进言,说吴听说讨伐他国,只要他服从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服从了,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呢?对待越国求和的问题,取决于吴王夫差的决心。在夫差看来伍子胥的理由也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他犹豫的原因。最终还是做出了越国求和的决定,这取决于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夫差自己的认识,他说我听说珠降杀服祸及三世,如果没有越国我怎么来炫耀我的军事势力呢?就是说保存越国是吴王仁德的表示,又是展示吴国军事势力的例证。二是:伯嚭的影响,毕竟伯嚭和吴王更加亲近,伯嚭的意见更能引起吴王的重视。三是:文种的软硬兼施,如果同意越国的求和,将会得到很多的好处,越国的土地、宝物、美女等,但是不接受越国求和的话,困兽犹斗,越王一定会焚毁宗庙,捆绑妻子儿女连同金银珠宝,一起沉入江底,吴国什么也得不到,越国还有五千精兵为了自己的国家,会拼死战斗,这样的结果是玉石俱焚。你是想得到越国的财富美女,还是想玉石俱焚什么也得不到呢?自己看着吧,这些话绵里藏针软硬都有了。
  
  吴王夫差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在吴王夫差看来北上中原争夺霸主,那是最重要的,没必要把军事力量都消耗在越国。所以吴王夫差再三考虑,决定接受求和。伍子胥阻止不了,只好无可奈何的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越国经过十年休养生息,十年的总结吸取教训,二十年以后,我们吴国恐怕要成为沼泽废墟了。
  
  【吴王夫差要北上争夺霸主,根本没有把小小的越国放在眼里,吴王夫差最终给了越王勾践一条生路,由此勾践在吴国开始了,他当牛做马的奴役生涯,如果勾践一直在夫差的眼皮子底下,越国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然而勾践最终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就被释放回国了。那么勾践究竟做了哪些让夫差感动的事情呢?】
  
  根据吴越两国的决定,公元前492年,勾践就带着妻子和范蠡到吴国去,充当奴仆,临走那天,大臣们把他们送到钱塘江边送行,分别向勾践表示决心。勾践说我虽然去吴国当奴仆,你们要恪尽职守的守护国家,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说罢挥泪而别。
  
  勾践来到吴国,磕头拜见吴王,说上愧黄天,下负后土,不自量力,冒犯君威,承蒙大王赦免,自保贱命,今向大王磕头,告罪谢恩。夫差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我对你做的也有一些过分,不过你要想想我的杀父之仇,他即位的三年时间,在伍子胥的帮助下,一心想报杀父之仇,现在做到了,居然好了伤疤忘了痛,打败了越国,反而觉得对不住人家,这说明夫差的政治智慧太差以外,也只能说越王勾践的表演才能太强,以致吴王对他有一种惺惺相惜的错觉。伍子胥是在忍不住了,声如雷霆的说“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缴微矢以射之,岂况近卧于华池,集于庭庑乎。”
  
  这是吴王就解释了,他说诛杀投降归附的人祸及三代,我不是爱越王才不杀他的,我是怕上天的责罚,对越王只能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伯嚭又说伍子胥的坏话,说伍子胥只明白暂时的权宜之计,不懂得治国安邦的道理,希望大王自己拿定主意,不要听小人的胡言乱语。
  
  越王勾践又逃过一劫,被安排住在石洞里,为吴王驾车养马。这段时间勾践是穿的破破烂烂的,妻子也是这样,勾践扎草喂马。妻子打扫粪便,服役三年,口无怨言,面无恨色,吴王夫差登高远望,看到勾践夫人范蠡坐在马粪之旁,君臣之礼犹在,夫妇之礼不失。心中很有感慨,对伯嚭说越王是个很有气节的人,范蠡是有操守的贤士,虽然身处困境,仍然不失君臣之礼,我实在为他们感慨伤心。这是波又为越王勾践求情“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就打算赦免他们。
  
  过了三个月,吴王打算选择一个吉日,赦免勾践,但是还是不太放心,就把伯嚭找来商量,这个事情传到伍子胥的耳朵里,伍子胥非常焦急,借用历史典故劝解吴王“昔桀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夏桀和纣王逮住商汤和文王不杀,都被夺了江山,天道还返,祸福想转,你现在逮住勾践不杀,是受了迷惑,你就没有夏桀和商纣的忧患吗?夫差听了这样的话,有有点拿不定主意,这件事情就暂时搁置了。
  
  这个时候,夫差生病了,一病就是三个月,勾践听说这个消息,就与范蠡商量,打算去探望一下吴王。人性其实是很脆弱的,有病的人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这是人之常情,生病的人会有一种依赖感,看到探望的人是很开心的。范蠡的个人才能,不在伍子胥之下,看问题是很深刻的,就给越王出主意了,说我看吴王不是干脆爽快的人,你这次去探望的时候,请求尝尝他的粪便,而后道喜,说病很快会痊愈,你的话被证实的时候,就会得到他的信任。
  
  第二天越王去探望吴王,正巧吴王拉了大便,伯嚭端出来。勾践当场下跪,请求尝吴王的粪便,以测吉凶,尝过之后,就道喜吴王,不日即可痊愈,吴王非常开心,为此事非常感动。从勾践尝粪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吴王夫差意识不到这点,感动之后,命令勾践搬到皇宫来住,从住石洞到住皇宫,这就是看望病情,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一下子改变了吴王夫差对勾践的评价,把敌人变成了朋友,也意味勾践没了性命之忧,哭日子要到头了。
  
  就是因为勾践尝吴王的粪便,以后就落下了口臭的病根,不久勾践的话应验了,吴王康复了。就大摆筵席,宴请群臣,把越王勾践和范蠡都请来了,待以宾客之礼,勾践和范蠡就为吴王献上了寿词。
  
  伍子胥看到事情严重,再次进谏,遭到了吴王的严词拒绝,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在我生病的时候,你伍子胥从来没有看望过,由此说明你伍子胥是个不仁不慈的人,你看勾践来看我,还尝我的粪便,勾践才是一个仁慈,忠心的人,伍子胥是一个老臣,吴国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这一次疏忽,没有看望生病的吴王,就落得不仁不义的评价,以前伍子胥的进言多少有点作用,现在吴王一点也听不进去了,下决心要赦免勾践。几天以后,吴王就和群臣在吴都城门外面为勾践践行,叮嘱勾践回国以后,一定要好自为之。从公元前492年被迫入吴为奴,到公元前490年吴王赦免他们,在吴王整整服役三年,归国只后的勾践有没有吸取教训呢,吴国和越国的关系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