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吴国风云录(三)破楚复仇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在吴国称霸以前,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比较强势的霸主。但是到了春秋晚期,这些老牌的霸主相继衰落。

      经过吴王阖闾君臣,三年多时间的励精图治,吴国仓库充实,兵强马壮,已经具备了诸侯争霸的条件。在吴王阖闾登基后的第九年,他就把争霸的剑锋,首先指向了楚国,有人说,吴王阖闾首先攻击楚国,主要是为了给伍子胥报仇,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个刚刚兴起的小国,究竟是如何攻破老牌霸主楚国的呢?

  吴军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标志着吴国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此时的伍子胥,也从当年的逃犯,成为掌握楚国人命运的,主宰者,他终于可以为死去的父兄报仇了。然而当伍子胥经过十八年的苦苦等待,终于可以快意恩仇的时候,他在历史上,却留下了鞭打仇人尸体的诟病,那么伍子胥究竟有没有,鞭打仇人的尸体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伍子胥的复仇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三集《破楚复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在吴国称霸以前,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比较强势的霸主。但是到了春秋晚期,这些老牌的霸主相继衰落。经过吴王阖闾君臣,三年多时间的励精图治,吴国仓库充实,兵强马壮,已经具备了诸侯争霸的条件。在吴王阖闾登基后的第九年,他就把争霸的剑锋,首先指向了楚国,有人说,吴王阖闾首先攻击楚国,主要是为了给伍子胥报仇,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个刚刚兴起的小国,究竟是如何攻破老牌霸主楚国的呢?

 吴军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标志着吴国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此时的伍子胥,也从当年的逃犯,成为掌握楚国人命运的,主宰者,他终于可以为死去的父兄报仇了。然而当伍子胥经过十八年的苦苦等待,终于可以快意恩仇的时候,他在历史上,却留下了鞭打仇人尸体的诟病,那么伍子胥究竟有没有,鞭打仇人的尸体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伍子胥的复仇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三集《破楚复仇》。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在吴国称霸以前,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比较强势的霸主。但是到了春秋晚期,这些老牌的霸主相继衰落。经过吴王阖闾君臣,三年多时间的励精图治,吴国仓库充实,兵强马壮,已经具备了诸侯争霸的条件。在吴王阖闾登基后的第九年,他就把争霸的剑锋,首先指向了楚国,有人说,吴王阖闾首先攻击楚国,主要是为了给伍子胥报仇,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个刚刚兴起的小国,究竟是如何攻破老牌霸主楚国的呢?】
  
  吴国为什么要把攻灭楚国作为争霸战争的第一个目标呢?一般认为,吴王想为伍子胥报仇,这个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是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吴楚相争,是阖闾的爷爷寿梦以来,一项基本国策,楚国是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后裔,早在西周初年的时候,就已经臣服周王朝了,被封在长江中游的楚蛮之地,于是就有了楚的国号,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楚国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在北方受到齐国晋国的阻击,北进中原之路受挫,便转而向东方发展,楚国的东方,长江于淮河之间的广袤土地上,小国林立。他们要依附一个大国才能生存,这个时候,老牌的霸主国,齐国、晋国国势滑坡,影响力已经减弱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楚国趁势就把很多的东方小国,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吴国与楚国的关系,最早见于楚庄王时期,楚国征服了东方小国以后,与吴国建立互不侵犯盟约,这种关系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楚国居长江中游,吴国在长江下游,两国的友好盟约,只是在进攻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签订,一旦平衡遭到破坏,战争不可避免,吴楚反目势在必然,公元前585年,吴王寿梦上台以后,实施了新的外交政策,与北方的晋国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楚国。由此开始了长达80年之久的吴楚攻伐关系,在吴王阖闾上台前的70年中间,吴楚之间大小数十战,吴国是胜多败少,但是阖闾的父亲诸樊在战争中间阵亡,两国之间的怨仇越结越深,吴楚是一对宿敌,为伍子胥报仇只是其中的一段插曲而已。
  
  吴王阖闾上台以后,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改革,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对外争霸的雄心也燃起了。在吴王阖闾在征求进攻楚国方略的时候,伍子胥分析了楚国的形式,提出了疲惫楚国,扰乱楚国的“三师肆楚”计谋,《左传》“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敞。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既疲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意思是说楚国政出多门,大臣之间不团结,我军分为三支部队,轮番来骚扰楚国,必然使楚军疲于奔命,使楚军在判断上和指挥上都发生失误,然后出动我军主力,一定能打败楚军,简单说就是游击战术。
  
  吴王阖闾听了以后,觉得太有道理了,依计而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吴军先讨伐楚国的小兄弟徐国,有进攻楚国的潜、六两个城市,于是楚国就派兵救援,吴军马上就退回去了。另外一支部队包围了楚国的弦邑,楚军派兵救援,吴军有退回去了。吴军避开与楚军的正面交锋,一味地调动楚军,让他们东奔西跑,疲于奔命,而且军心恐慌,士气沮丧,伍子胥的战术收到明显的效果。在对楚国实行游击战骚扰的同时,吴军还趁楚军疲于奔命之际,偶尔实行突袭,进行实质性的进攻,几年下来,攻占了楚国的几个重镇,扫清了江淮流域楚国的势力,打开另外吴国向西进攻楚国腹地的通道,
  
  【吴国的“三师肆楚”战术,让楚国疲于应付,逐渐有主动变为被动,吴王和伍子胥觉得,攻破楚国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股东风,很快就吹来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掀起了老牌霸主楚国灭亡的序曲,归根结底,还是楚国自作孽不可活,那么这其中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509年,蔡国的国君蔡昭侯携带了两件裘皮大衣,和两件漂亮的玉佩。蔡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到楚国去朝贡。把其中的一件裘皮大衣和一件玉佩献给楚昭王,在欢迎宴会上,楚昭王穿上了裘皮大衣,带上玉佩,巧的是蔡昭侯同样也是裘皮大衣和玉佩,两相映照光彩照人,宴会上谈论的话题始终离不开裘皮大衣和玉佩,宾主都非常开心。楚国的宰相子常,以贪婪著称,看到裘皮大衣和玉佩非常眼红,就和蔡昭侯索要,遭到拒绝。为此子常是恼羞成怒,派人把蔡昭侯扣下来,软禁了三年之久。无独有偶,同一年,唐国的国君唐成公,也到楚国去朝贡,随行带了两匹马,叫做“肃爽”,子常也非常喜欢,又去索要,也遭到拒绝,也被扣留了三年,最后唐国的大臣经过商量,决定屈从子常压力,送了“肃爽”马。才换的了唐成公的自由,蔡国也效仿唐国,松了大衣和玉佩,也被放出来了。
  
  蔡昭侯回去的路上,愤愤不平接下玉佩抛入汉水,发誓说以后我要再南下朝贡楚国,就像玉佩一样葬身汉水,回去后放出话来“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对楚国已经恨之入骨了,子常不惜损毁楚国形象,不惜破坏有好国家关系,索钱要物,为楚国树立敌人可恶至极。当时与楚国作对的晋国最为强大,他亲自去晋国访问,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请求晋国为他报仇雪耻。
  
  公元前509年的春天,晋国请出了周王朝的高官,又邀请了鲁国、宋国、齐国、卫国等十八个诸侯国,在召陵举行十八国元首峰会,共同商量征讨楚国的事情,这些诸侯国以前有好几个都是楚国的盟国,这个事实也说明楚国的贪婪霸道已经引起了公愤。但是这次会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会盟的时候,恰逢大雨连绵,导致疾病流行,诸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兵,战斗力就大大削弱了。第二个是:联盟内部排位问题发生争执,卫国的国君在歃血结盟的时候,听说自己的位置排在蔡国的后面,就据理力争虽然达到自己的心愿,但是导致两国之间关系紧张。使得同盟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出现裂痕。第三个是:晋国的大臣向蔡昭侯索要贿赂不成,便挑拨离间,极力阻挠,致使晋军主将萌生退意。晋国是盟国的中坚力量,一退,其他诸侯国也就鸟兽散。蔡昭侯满意而来,败兴而去,无端地惹了一身闲气,最后怀着对晋国的深深失望,回到自己的国家。
  
  当年夏天因为沈国,拒绝参加召陵大会,蔡昭侯就把一身怨气散在沈国身上,出兵伐沈,一举歼灭了沈国。这样一来,楚国就要惩罚蔡国,就把蔡国包围了,蔡国就把希望寄托在吴国身上,把自己的儿子和大臣的儿子一起送到吴国做人质,请求吴国派兵救援。
  
  【蔡国虽然是小国,但他的战略位置相当主要,楚国之所以难攻,就是因为他的附属国在外围,形成了缓冲地带,吴国很难一路攻到楚国老家去,如今有了蔡国的投靠,吴国终于有了破楚的时机,那么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吴王和伍子胥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伍子胥和孙武都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专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楚国的宰相子常贪财,唐国和蔡国都很怨恨他,吴国想大举进兵楚国,的得到唐、蔡两国的帮助才行。吴王同意这个意见,不仅要就蔡国,还派使者到唐和蔡,传达自己进攻楚国的决心。
  
  吴国在进攻之前做了精心的部署和准备。第一:吴国的战略目标是,举全国之力与楚国进行战略决战,打败楚国,攻入郢都。第二:联合唐、蔡两国共同伐楚,吴国只有三万军队,楚国有二十万,力量太悬殊,唐、蔡各有一万军队。第三:运用游击战,虚实并用,以兴兵救蔡为虚,以破楚入郢都为实。第四:选择了千里奔袭,确定了进军路线。按照预定的战略和路线,吴国千里兴师,与楚国展开了春秋时期,最为惊心动魄的战略决战。阖闾上台的第九年,(公元前506)的九月,吴王亲自挂帅,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军,吴王弟弟夫概为先锋,带领三万大军,与唐、蔡两国的部队,沿着淮河西上,在今天河南省潢川县境内,舍舟登陆,迅速南下,穿过了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之间关隘,直抵汉水东岸,与楚军隔汉水对峙。虽然三国联军只有五万人,但是有备而来,气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而去因为远离后方,后方补给困难,所以急于想和楚军决战。面对吴国军队的挑战,楚国军队迅速回防,楚国的将军沈尹戍,精通军事谋略,察觉了吴国君臣急于决战的用心,就建议宰相子常在汉水地区,与吴军周旋,自己带领一支人马从背后切断吴军退路,然后前后夹击,共同歼灭吴军。子常同意了沈尹戍建议,那知道沈尹戍刚刚离开,楚军内部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向子常建议说,楚国老百姓本来就不大喜欢你,稀罕沈尹戍。如果你采用沈尹戍的计谋,取得了成功,大家都会说是沈尹戍的功劳,功劳不要被人抢去了,子常听信挑拨离间的话,不顾和沈尹戍之间的约定,轻易改变计划,贸然下令渡河进攻,这正是吴军求之不得的。吴军就采取了,诱敌深入的计策,假装败退,把子常的部队引入了柏举的地方,吴王弟弟夫概挑选大力士500人,善于长跑的3000人,作为先头部队,对楚军发动了突然的进攻,屡战屡胜,楚国的将领死的死,逃的逃,连子常都逃往郑国,楚军溃不成军,昼夜狂奔数百里。本来想吴国的军队要休息一会,才能赶来,于是就埋锅造饭,没想到吴军气势高昂,就在楚军的饭食半熟之际,吴军已经杀到,斗志居丧的楚国士兵,就像惊弓之鸟满山逃窜,吴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柏举之战以后,攻占楚国都城郢都,就成了最后一个象征性的行动,面对兵临城下的吴国士兵,楚昭王是无计可施,命令大臣死守,为自己的逃往争取一点时间。大臣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就调来一批大象,在他们尾巴上帮上茅草,浇上油,点着火,冲出城门,践踏吴军,延缓了吴军的进攻。吴王阖闾九年的10月28号,五站五胜的吴军,在吴王和伍子胥、孙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楚国的郢都。
  
  【吴军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标志着吴国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此时的伍子胥,也从当年的逃犯,成为掌握楚国人命运的,主宰者,他终于可以为死去的父兄报仇了。然而当伍子胥经过十八年的苦苦等待,终于可以快意恩仇的时候,他在历史上,却留下了鞭打仇人尸体的诟病,那么伍子胥究竟有没有,鞭打仇人的尸体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伍子胥的复仇呢?】
  
  伍子胥为报楚国杀害父兄之仇,已经等了十来年了,据说他当年听说楚平王去世的消息,大哭一场,本来仇人死了,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伍子胥不觉得高兴,为不能自己亲手杀死仇人而伤心。他现在回来了,仇人死了,仇人的儿子也跑了,积聚了十多年的仇恨居然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就来到楚平王坟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鞭墓。《越绝书》“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一种是鞭尸:“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由此看来伍子胥的记载有个鞭墓到鞭尸的过程,楚平王死于公元前515年,吴国军队攻入郢都是公元前506年,楚平王死去十年了,尸体腐烂,不可能被鞭打了。
  
  有人可能会问,司马迁写作态度是比较严肃,为什么把鞭墓写成鞭尸呢?我估计,可能与司马迁本人的遭遇有关,司马迁因事受牵连,受到了宫刑,这对男人是奇耻大辱,司马迁说“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可以想之,司马迁是承担着多么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他还说“怨毒之于人甚矣哉”。他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像伍子胥一样,快意恩仇了,假借伍子胥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有把伍子胥复仇的情节,写到极致,才能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个死去一切仇怨都该一笔勾销了,但是由于楚平王太过昏庸,反而使很多人忽视了,死者为大的传统,对伍子胥的快意恩仇充满了赞叹,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认为,伍子胥在家庭遭难的情况下,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承诺,隐忍发奋,他身上体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不愧是个咧丈夫,同样在楚国国破家亡之际,有一个楚国人为了实现自己诺言,也在为楚国不屈不挠的奔走,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支离破碎的楚国,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认得呢?】
  
  为了收复失地,报亡国之仇,楚昭王寻求外援,他的外婆家秦国当然是首选,担任楚国大使的是大臣申包胥,十年以前,伍子胥在逃亡的过程中,碰到他的好朋友申包胥,就问楚平王杀了我父兄你说怎么办?申包胥说我叫你报仇是对国家不忠,叫你不报仇是没有亲友情分,你快走吧,我实在无话可说。伍子胥说“父母之仇,不与戴天履地。兄弟之仇,不与同域接壤。朋友之仇,不与邻乡共里。”申包胥说“子能亡之,吾能存之,子能危之,吾能安之。”
  
  伍子胥果然灭掉楚国,现在轮到申包胥实现承诺的时候了,申包胥来到秦国,见到秦哀公,请求秦国伸出援手,虽然说秦哀公和楚昭王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但是他也知道,出兵吴国是冒很大风险的,因此举棋不定,让申包胥住旅馆休息,自己熟虑后在做答复,申包胥眼泪汪汪的说,我国王在逃荒野,我做臣子的哪敢偷闲与旅馆,说罢依墙而哭,七昼夜水米未尽,眼睛哭出血来,秦哀公被申包胥忠心感动,于是决定出兵伐吴,秦国出动四万大军,五百辆战车,联合楚军残部,连打几个胜仗,吴王的弟弟看到秦军连连胜利,不思恋战,偷回吴国,自立为王,等于发动政变了,阖闾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留下伍子胥和孙武继续抵抗,自己赶回国内,平定叛乱,伍子胥和孙武的部队,在楚国处处失利,经过商讨,决定撤军回国,从此以后,吴国威名远播,楚国则是元气大伤,历时80年的吴楚战争,以吴国的胜利告终。但是这只是争霸的第一站,接下来,吴国的枪口,对准南方的越国,从而引发了春秋时期,最后一幕话剧,吴越争霸。那么越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他们的仇恨因何而起呢?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