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吴国风云录(二)图谋霸业

  吴王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第24任君主,他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是春秋史上武功最强盛的霸主之一,然而阖闾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面临着诸多困难,不要说争霸,就连能否站稳脚跟,也很成问题。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谋求霸业。对于这个道理,伍子胥有着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他提出的治国方略中,把充实国家的仓库作为第一要务。那么吴国在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创造性的工作呢?

  为了吴国的争霸,伍子胥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改革,但是伍子胥觉得,吴国还缺少一位,真正能够,一举定乾坤的将才,协助他共谋大业。这时,伍子胥想到了,一位隐居于山野之中的军事奇才---孙武,他被后世人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视为古今中外兵法的奠基之作。

      军事奇才孙武加盟吴国之后,伍子胥如虎添翼,他与孙武一起,整顿吴国的军备,招兵买马,日夜操练,使得吴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盛起来, 那么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上,神秘的吴国军队究竟强在哪里呢?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又是什么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二集《图谋霸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吴王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第24任君主,他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是春秋史上武功最强盛的霸主之一,然而阖闾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面临着诸多困难,不要说争霸,就连能否站稳脚跟,也很成问题。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谋求霸业。对于这个道理,伍子胥有着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他提出的治国方略中,把充实国家的仓库作为第一要务。那么吴国在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创造性的工作呢?

  为了吴国的争霸,伍子胥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改革,但是伍子胥觉得,吴国还缺少一位,真正能够,一举定乾坤的将才,协助他共谋大业。这时,伍子胥想到了,一位隐居于山野之中的军事奇才---孙武,他被后世人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视为古今中外兵法的奠基之作。军事奇才孙武加盟吴国之后,伍子胥如虎添翼,他与孙武一起,整顿吴国的军备,招兵买马,日夜操练,使得吴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盛起来, 那么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上,神秘的吴国军队究竟强在哪里呢?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又是什么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春秋吴国风云录》第二集《图谋霸业》。

  【吴王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第24任君主,他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是春秋史上武功最强盛的霸主之一,然而阖闾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面临着诸多困难,不要说争霸,就连能否站稳脚跟,也很成问题。那么吴国当时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面对种种困难。伍子胥又是如何为吴国铺就一条称霸之路的呢?】
  
  伍子胥帮助阖闾夺权有功,论功行赏,阖闾就认命他为吴国的行人,行人就是外交部长,掌管国家对外交往的事务,伍子胥虽然是外交部长,但是他是参与行政决策的,类似于后世的宰相。阖闾问伍子胥,我打算使国家强盛,称王称霸应该怎么做才好呢?伍子胥跪倒垂泪说,我是楚国的逃亡之臣,父兄的尸首被抛弃,骸骨得不到安葬,灵魂得不到祭享。我蒙受着罪名和耻辱归顺大王,你不杀我已经是大幸了,我怎么敢参与大事呢?承蒙大王以礼相待的问呢?听了伍子胥这样的话,吴王阖闾急了,说如果不是先生您的话,我现在正在做哪些征战杀敌的差事呢,幸亏得到您的指教,我才有了今天,你怎么就突然想不干就不干了呢?可以看出来吴王阖闾对伍子胥是多么信任,多么倚重。伍子胥看吴王诚恳也就和吴王商量起来。
  
  吴王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吴国当时面临着三大严重困难。
  
  第一:吴国相处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利。商周时代,王朝的中兴只有中原一块,周围其他地方被称为蛮夷戎狄,东南地区历来被称为蛮夷之地,就是地方偏僻,经济文化落后的带名词,商对于周王朝来说,吴国远处东南边陲之地,因为是水乡,地势低洼,空气潮湿,又有大海长江的危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间,人的寿命很短。
  
  第二:政权很不稳固。国君的安危得不到保障,各种国内的国外的势力,时时刻刻的威胁着吴王的统治。
  
  第三:经济情况很不好。吴国的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仓库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多少余粮,在这种情况之下,吴王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吴王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吴王请教伍子胥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伍子胥思考一下说:“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我听说治国的原则是国君安定,百姓顺从,这是最重要的。吴王就问了:“安君治民,其术奈何?”伍子胥:“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如果想使国君安定,百姓顺从,称王称霸,必须要先修筑城市,设立守备,充实仓库,整顿军事,这个就是安君治民的方法。吴王听了连连说好。并且把这些事情,全部委托给伍子胥去实行,伍子胥后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基本是按照这个建议进行的。
  
  【吴王阖闾刺杀了前国王,才夺的王位,他十分惧怕前国王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堂侄庆忌,为父报仇,因为庆忌是为天下无敌的勇士,而且正在国外招兵买马,时刻准备攻打吴国,为了稳固刚刚建立的政权,伍子胥建议吴王阖闾对庆忌实施斩首行动,并信心满满的推荐了一位义士,意想不到的是,吴王阖闾对伍子胥推荐的义士,顾虑重重很不看好,那么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庆忌是吴国第一名的勇士,《淮南子》记载:“足蹑麋鹿,手博兕虎”庆忌跑的比麋鹿还要快,而且赤手空拳可以打死老虎。武松打虎还要借酒壮胆,在清醒的情况下,恐怕还不敢去做,庆忌还逃亡在外,勾结诸侯,企图依靠诸侯的帮助来进攻吴国,庆忌的存在就成为阖闾的一块心病,使得他寝室难安,为此他向伍子胥讨教,如何应对呢?伍子胥经过再三考虑,向吴王推荐了义士要离,是个身材细小,弱不禁风的细人,史书说“迎风则僵。俯风则伏。”就是面对风会向后倒,背对着风会向前倒。伍子胥推荐给吴王的时候,吴王是很不以为然,他说庆忌是个万人难敌的勇士,岂是区区一个细人,能够对付的了么?伍子胥坚信,要离一定能够刺杀庆忌,完成使命。理由是要离聪明、勇敢、忠诚。他向吴王讲述了一件要离的往事,在一次朋友的丧事宴会上,要离曾经当中羞辱过齐国的勇士,椒丘(曾经独自下淮河,与蛟激斗几天几夜,由于在宴会上傲气十足,惹来要离当众出言嘲讽。)恼羞成怒,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不便马上发作,决定等到晚上去取要离的性命,要离回家以后就和自己的老婆讲,你今天不要关门,到了半夜椒丘果然来行刺,看到要离家大门不关,堂门不闭。卧门不守,要离披头散发,直挺挺的躺在地上,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意思,椒丘一手拿剑,一手揪住要离的头发,说你有三项该死的过错,一。你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了我。二。回家以后不关门。三。睡觉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防备。
  
  你有这三项该死的过错,就不要埋怨别人了。要离回击说:我没有三项该死的过错,而你是个不肖之徒,无能之辈,有三不肖的惭愧。一。我在大庭广众的场所羞辱了你,而你一声不吭,这是个无能的表现。二。你入我家门不吭声,进我客堂不发声,偷偷摸摸,这是第二个无能的表现。三。事先拔出宝剑,揪住我的头发才敢口出狂言,这是第三个无能的表现。你有这三个无能的表现,才对我进行威胁,难道还不够卑鄙吗?椒丘听完以后,就扔掉手中的宝剑,十分的感慨,说我是天下的勇士,天下人没有人看不起我的,想不到要离的勇气更在我之上,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勇士。
  
  吴王听完这些话,就有些活动了,想在有空的时候,召见要离。伍子胥先和要离谈话,做通了思想工作,便带他去见吴王,要离的样子让吴王非常失望,看到吴王一副失望的表情,自己赶紧表示有决心和能力杀死庆忌,为此他献上了一个苦肉计,自己假装因为犯罪,而出国逃亡投奔庆忌,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他要求吴王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砍掉自己的右臂,看到要离有这样坚强的决心,吴王就依计而行,要离逃出了吴国,到处散布怨言,把他没有犯罪而惨遭残害的事情告知天下,后来就逃到卫国去,投奔了庆忌,鼓动庆忌回吴国报仇雪恨。看到要离又瘦又小,还失去了右臂,听说他的妻子儿女都被吴王杀掉了,所以庆忌对要离毫无防备,而且听信了要离的报仇计划,三个月以后,庆忌就带领士兵向吴国进发了,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庆忌的帽子被风吹走了,这个时候,要离假装用长矛去勾取帽子,顺着风势就把长矛插向了庆忌的胸口,身受重伤的庆忌,就用手揪住要离的头,按到水中三次,然后就把他抱到腿上,叹了口气说,你真是天下的勇士,竟敢对我动用兵器,这是庆忌的左右侍卫想要杀死要离,被庆忌制止了,他说这是天下的勇士,你让他回国表示他的忠心,庆忌就死掉了,要离渡江以后,感觉自己的行为非常过分,不仁不义,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而且还杀死了前国王的儿子,内心是愧疚万分,最后是自杀而死。要离因为刺杀庆忌成名,也被称为春秋三大刺客之一。平心而论,要离为国家弃小家,义义无反顾的精神,确实值得后人敬重。因此后人把他奉为义士,但是他杀家人的计谋,确实过于残忍了,所以从我们现在价值观的角度来讲,是不足取的。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谋求霸业。对于这个道理,伍子胥有着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他提出的治国方略中,把充实国家的仓库作为第一要务。那么吴国在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创造性的工作呢?】
  
  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国力强不强主要看农业发达不发达。农业的发达又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生产工具。一个是水利兴修。在春秋时期,吴国的生产工具得到明显的改进,主要是青铜器。而且形成了犁、镰、锄、刀等一套系列,最有创意的农业生产工具镰刀和铜犁,刀锋利不锋利,主要是磨出来的,吴国专门割稻子的镰刀,锯齿镰刀,不需要磨砺,在使用过程中越使用越明亮,越使用越锋利。这种专门用来割稻的镰刀,一直沿用了两千五百年,一直到现在江南的农民还在使用。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锯齿镰刀的刀口,和手柄之间的夹角是115°,锯齿和刀背的夹角也是115°,115度是现在生产道具仍然要遵循的力学法则。据说使用这样的工具,人体的适合度最好,工作效率最高。镰刀虽小,但是反应的科学道理是非常深奥的。
  
  那么两千五百年前的吴国人是怎么总结出来的,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叹,铜犁的出现,意味着吴国土地是犁耕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就是把更牛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增大耕种面积,而且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对农业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吴国在水利兴修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多次兴修水道,开挖运河,最有代表性的是开挖了两条人工运河。第一人工运河叫胥溪,处于讨伐楚国的需要,伍子胥奉命开凿了一条由太湖直通长江的,长达两百多公里的胥溪运河,这条最早的人工运河,在水利交通和农业灌溉方面,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条人工运河叫邗沟,在吴王夫差时期,出于北上的争霸需要,为了运送兵力物资,就专门开通了一条沟通长江的淮河的人工河道,虽然他当时的用意是运送兵力物资,但是对于后世农业生产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段邗沟就成为隋朝时期南北大运河的一段,由于抓住这两个关键的因素,吴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水利都得到改善,吴国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史书说由于伍子胥的从政“天下从之。未有死亡之失。”吴国的老百姓都听从伍子胥的教导,没有冻死饿死的情况。吴国的经济在阖闾时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正是吴国称霸的物质基础。
  
  【为了吴国的争霸,伍子胥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改革,但是伍子胥觉得,吴国还缺少一位,真正能够,一举定乾坤的将才,协助他共谋大业。这时,伍子胥想到了,一位隐居于山野之中的军事奇才---孙武,他被后世人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视为古今中外兵法的奠基之作。然而孙武的出山确实一波三折,差点被吴王阖闾拒之门外,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孙武最终又是凭借什么打动吴王阖闾的呢?】
  
  孙武是齐国的将门之后,因为逃避国内的战乱,逃到吴国隐居在吴国都郊外著作兵法,伍子胥刚到吴国的时候,在郊外种田,就与孙武相识,两个人都是从邻国逃亡而来,而且都有很杰出的军事才能,又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两个很快成为了知心朋友。阖闾夺权以后,伍子胥位居高位,也从来没有忘记这个才华超众的朋友等待时机向吴王推荐,从吴王寿梦以来,吴楚是征战连年,干戈不惜,历代吴王都把对楚国作战,放在首要位置,阖闾上台以后也奉行这一基本国策,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吴国的实力是大大增强了,吴王发憷的决心也显露出来了,但是他迟迟没有发兵,伍子胥当然了解吴王的心思,吴国缺少带领大兵团作战的将军,在和吴王谈论军事的时候,伍子胥一天当中七次推荐孙武,一开始吴王以为伍子胥是出于私心,等到召见孙武以后,谈论兵法,感到孙武确实是一个旷世奇才。《吴氏春秋》记载“口之称善,其意大悦”,不过吴王对孙武兵法的实用性还是有些疑虑的,所以就问他能不能用宫女实验一下,孙武说完全可以。
  
  孙武就命令宫中的美女180个人,分为两队,分别由吴王的两位爱妃担任队长,每人身披犀甲,手握宝剑和盾牌,宫女就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以为可以尽情玩了的机会了,开始的时候,宫女觉得非常有趣很不严肃,也不听孙武的号令,孙武多次警告,宫女就是不听。孙武就要把两位队长斩首,吴王一看要杀两位爱妃,赶紧向孙武求情,孙武说:“臣即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虽有令,臣不受之。”,宫女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接受孙武的命令。这就是有名的“吴宫教战的故事”。看见孙武不给面子,杀了两位爱妃,吴王很生气,吴王冷淡的态度,使得孙武非常郁闷,他说了句非常泄气的话“王徒好其言,面不用其实。”大王只是喜欢口头上东西,而不想付诸实施。后来还是伍子胥打圆场,讲道理才解开吴王的心结,觉得任用孙武为将军。
  
  伍子胥和孙武称为吴王的左膀右臂,在打败楚国,攻破楚都,壮大吴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军事奇才孙武加盟吴国之后,伍子胥如虎添翼,他与孙武一起,整顿吴国的军备,招兵买马,日夜操练,使得吴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盛起来, 那么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上,神秘的吴国军队究竟强在哪里呢?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又是什么呢?】
  
  阖闾上台以后,为了实现争霸诸侯的目标,根据伍子胥的建议,在富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兵,他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强兵战略。一是:训练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阖闾上台以后,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史书多次提到“选兵士,习战斗”,伍子胥不但注重技能,也训练士兵吃苦耐劳的不辞艰难的顽强性格,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敢战斗精神,史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吴王为了试验伍子胥练兵的成效,看看士兵怕不怕死,用剑驾到士兵的脖子上面,剑刃深深陷入肉中间,血流不止,而吴国的士兵没有表现出害怕的神色。吴军就成为天下的劲旅。二是:改革兵役制度,春秋时期的兵役制度,是兵农合一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基本特点,服兵役的人员平时散居在村舍为农,在战争时召集为兵,在村舍为农的时候,武器交给国家管理,征兵时再把兵器分发给大家。在这种兵役制度下面,召集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没有纪律观念,平时也不接触武器,军队的战斗力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春秋晚期,出于战争的需要,吴国的军事制度,变成了手不离兵器,经常进行军训的常备军。三是: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军,吴国出于水乡,吴国的两大对手,一个是楚国居长江中游,一个是越国,隔太湖相望。无论从进攻还是防御的角度,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对吴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生存环境,客观上也要求吴国发展造船业,吴王对这一点看的是非常清楚,曾多次和伍子胥讨论吴国水军建设的问题,从伍子胥《水战兵法》中也残留的记载来看,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楼船、突冒、戈船等,在吴国,越国,楚国的战争里,水战在关键的战役里边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夫差时期,吴国的水军还具备了入海作战的能力,曾经从海上进攻齐国,吴国的水军,被看做是中国海军的起源。四是:制造精良兵器。是战争不可忽视的因素,吴国的兵器具有品种多样,类型丰富的特点,最有名的兵器是戈和剑。矛是各国通用的,戈是吴国标志性的兵器。在吴国的兵器中间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宝剑,吴国的青铜器比较发达,宝剑的铸造最为突出,吴国的宝剑代表了吴国青铜业的最高成就。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是:吴国出现了历史最著名的铸剑专家干将莫邪夫妇。第二是:吴国的工匠已经掌握了铜、锡、铅三元合金的配方技术,使铸造的宝剑质地坚硬,不容易折断,锋利无比。第三是:经过了硫化处理,即美观又不容易生锈。这时候阖闾按捺不住冲动,展开了对楚国的疯狂进攻。吴国为什么拿楚国试刀,吴楚战争的结局如何呢?下集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