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照一般的理解,要想成为美食家必须尝遍天下美食,既要有钱又要有闲。而苏轼却屡屡被贬、穷困潦倒,很多时候他连肚子都填不饱,那么,他又怎么能够成为美食家?他会如何对待普通甚至粗糙的食物?而他这样一个美食家究竟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风范呢?
不管是吃大餐还是嚼菜根还是饿肚子,苏轼总能在舌尖上找到乐趣、彰显精神,体现出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虽然苏轼的日常食物都很普通,但作为美食家,他的饮食精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康震老师说苏轼随时都能吃出学问、吃出风采、吃出智慧呢?
作为文人的苏轼,他的诗词代表作品如《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有》,家喻户晓;作为美食家的苏轼,他的美食代表菜品如“东坡肉”,妇孺皆知。文人爱美食似乎是一种文化传统,风雅自在,富足安逸。然而苏轼的美食家头衔却主要得自于他被贬谪流放时期、他的美食菜品也大多创制于颠沛流离的生活当中;穷困潦倒的他,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却成了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
那么,苏轼对于“吃”到底有着怎样的研究和理解?他的舌尖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味蕾?他的心中又装着怎样的一个世界?而他所钟爱的极品菜单又是什么样的呢?
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七集《舌尖上的东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