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堪称全才,他创作了众多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大江东去,咏赤壁绝唱;生死茫茫,叹当年明月。
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豪迈之词;也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缠绵之词,更有“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赤壁赋》,这些伟大作品的产生,让苏轼的才华像一束汩汩流淌的清泉,永远都有新的灵感在迸发。
但从偶然的灵感到成熟的作品,中间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那么苏轼是如何跨过这段距离的,他的创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苏轼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万丈的豪情与十分的才气,仿佛文不加点、一气呵成,那么苏轼的创作状态究竟是怎样的,一代文豪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创作和作品呢?
苏轼的文学才华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要把才华变成实际的作品,却是靠他后天的积累与高效的学习方法,那么,苏轼是怎样读书学习的,他的经验能否成为我们可借鉴的方法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第十四集《写在文学边上》,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