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老夫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诚信不仅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 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诚信二字也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背信弃义,甚至以诈骗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难道讲求诚信的价值已经过时了吗?面对社会上种种物质利益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坚守诚信?面对社会上诚信的缺失,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呢?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个《论语》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而且是作为一个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来提出一个信义。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比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什么意思呢?
说这个輗和軏,都是那种小铆钉,就是我们看大车小车都有车上的横梁,这横梁要怎么铆住呢?就是车的两边跟着横梁上都有小孔,要用木的烧钉,包了铁以后,插在小孔里,才能用横梁把车给连接上,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横梁,这车不就散架了吗?它又怎么去行走呢?所以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有了横梁也是虚架上的,没有这个烧钉,那么它不是一行走就会散掉吗?所以信誉对人来讲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最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孔夫子认为,正直诚信的人,才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但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背信弃义,甚至以诈骗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难道讲求诚信的价值过时了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信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