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五)行侠仗义
返回列表
发帖
水泊梁山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水泊梁山
当前离线
UID
49
帖子
910
主题
109
精华
0
积分
145
威望
145
金钱
174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4-28 14:43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五)行侠仗义
的
,
水浒
,
百家讲坛
,
中文系
,
副教授
鲍鹏山先生颠覆了李逵在无数读者心目中梁山好汉的形象,说他是个残忍、冷血的杀星。这样的一个令人发指的天杀星为什么几百年来却偏偏深得读者的喜爱?这其中的玄机究竟是什么?
鲍鹏山先生为什么又会说,《水浒传》中的那个时代需要李逵。难道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吗?而一直在历史和小说中传说的柴进的那个“誓书铁券”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确有其物?
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鲍鹏山副教授为你精彩讲述《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系列第五集:行侠仗义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水泊梁山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水泊梁山
当前离线
UID
49
帖子
910
主题
109
精华
0
积分
145
威望
145
金钱
174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4-28 14:44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水泊梁山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水泊梁山
当前离线
UID
49
帖子
910
主题
109
精华
0
积分
145
威望
145
金钱
174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4-28 14:44
|
只看该作者
【画外音】鲍鹏山先生颠覆了李逵在无数读者心目中梁山好汉的形象,说他是个残忍、冷血的杀星。这样的一个令人发指的天杀星为什么几百年来却偏偏深得读者的喜爱?这其中的玄机究竟是什么?鲍鹏山先生为什么又会说,《水浒传》中的那个时代需要李逵。难道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吗?而一直在历史和小说中传说的柴进的那个“誓书铁券”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确有其物?
李逵是一个杀星,是一个非常残忍、凶狠、嗜血的这么一个人物。但是说到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问题了,实际上我们说,在阅读《水浒》的时候,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烈感性上的一种感觉,就是李逵实际上又是一个非常招人喜欢的人物,历来的读者都非常喜欢李逵。所以这个地方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反差,一个残忍的人物为什么我们会喜欢他?我们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并不是很困难,答案有时候非常简单,因为李逵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恶的世界,是一个凶徒横行,弱者受欺,权力主宰一切,小民易虐的时代。就是这个世界有的时候还真的需要李逵这样的杀星。
有一个概念,叫带气生存。那么在这儿,我们可以简单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带气生存,我要做一个说明。假如一个社会,总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总是有人压迫人,有人剥削人,强者暴弱,众者欺寡,总是强者制定规则,弱者被动无奈去接受,强者通吃,弱者无告,那么广大的弱者,在无奈的情况之下,在无法反抗的情况之下,只能够压抑着怒火,只能够带着满腔的怨气,很压抑地的生存。那么我把这种状况,就叫做“带气生存”,《水浒》所反应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存的状态。
比如说在朝廷,有了高俅,王进就不得不逃,林冲就九死一生。在市井,有了镇关西,有了泼皮牛二,那金翠莲就暗无天日,杨志就只能再入囚牢。在官场,像花荣,像雷横要受上司的气,甚至在家里面,我们也说要受老婆的气。杨雄、武大在家不受老婆的气吗?那么全国的老百姓呢?又都要受皇帝和朝廷的气。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受气的时间长了,忍的太久了,人们总要发泄。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浒》就是作者的发泄之作,我们在读《水浒》的时候,实际上是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们读者这样读,我们读的时候,也这样充满快意,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代气生存。我们总得要找一个出气的地方。《水浒》就是让我们老百姓出气的。
【画外音】看到这里,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凶残的李逵,给我们带来什么快乐。那么究竟是怎样特别的原因让鲍鹏山先生认为《水浒传》所描写的那个时代需要李逵呢?
李逵杀死了小衙内,逼着朱仝上山,那么朱仝提出一个要求,只要有李逵在山上,我就不上梁山。后来柴进弄了一条权益之计,那好,你们上梁山去,李逵就不上山了,在我的庄上待着吧。于是李逵在柴进的庄上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只见一个人带着一封信,火急火燎地到了柴进的庄园上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柴进有一个叔叔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无儿无女。高唐州现任的知府叫高廉,高廉是什么人呢?是东京高太尉的叔伯兄弟。那么高廉到了高唐州做知府之后,依仗着他哥哥在朝廷上的权势,在高唐州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还不仅他无所不为,他是一窝子的人无所不为。他带来一个妻舅叫殷天锡,这个殷天锡是一个小青年,年纪虽小,但是又依仗着他姐夫的权利在高唐州也是横行害人。所以我们来看看,整个国家的结构,高太尉在朝廷作恶,高廉在州府作恶,殷天锡在市井作恶。这个世道,我们找不到没有一个坏人的地方。
那么这个殷天锡听说柴皇城家里面的后花园很漂亮,他就觉得只要在高唐州,只要是漂亮的地方,我想要那都是我的,听说这个柴皇城家的后花园漂亮,他就带上三二十个不法之徒,游手好闲之徒,就径直闯入了柴皇城家的后花园,一看,果然漂亮,那既然漂亮怎么办?好,马上命令,你们一家搬出去,我来住,给你三天期限。你说天下,这个事情真是做的岂有此理。但是我们说,这样的事情,固然是岂有此理。但是常常是怎么样呢?是既有此事,偏有此事,常有此事。只要这个社会有权利来主宰一切,这种事情永远都会发生,而且是普遍地在发生。
那这个柴皇城当然不愿意,自己家里住得好好的,别人勒令他搬出去。而且柴皇城也有所依仗的地方,他就对这个殷天锡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赐给我们的丹书铁券,诸人不许欺侮,你如何敢,夺占我的住宅,赶我老小那里去?”可是这个殷天锡哪里听得别人辩解,喝令手下的人,把柴皇城一顿殴打,所以你别看这殷天锡只是一个小青年,只是一个小流氓,但是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中流氓——知府,朝廷还有一个大流氓——太尉,他也是有依仗的。所以这件事情很有典型的意义,就是连拥有丹书铁券的柴皇城都不能够保护自己,更何况一般的、普通的小民。
那么叔叔被人殴打要死了,那么柴进当然要去。李逵不是在他家里面吗?李逵说我也要去,李逵这人待不住,待了一个月已经是够忍耐的了,柴进一想,也好,就一起去吧。等他们到了高唐州,看到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已经什么样子了呢?《水浒》上这样写的,“悠悠无七魄三魂,细细只一丝两气”,也就是奄奄一息了,日薄西山了,朝不虑夕了,人命危浅了。好好的一个人就被这么一个殷天锡气成这个样子。柴进一看到好好的叔叔这样子,然后一进去就放声痛苦。柴皇城的继室就赶紧来劝解,柴进就他的这个婶子说,“尊婶放心,你只顾请好医士,调治叔叔,但有门户,小侄自使人,回沧州家里,去取丹书铁券来(丹书铁券不在柴皇城家里,在柴进家里面),和他理会,便告到官府,今上御前(就算今天告上皇上面前),也不怕他”。我们注意柴进这个地方说话是很有底气的,不怕他。为什么他不怕?有丹书铁券。
柴进出来以后把这个事情和李逵一说,李逵是怎么说的呢?李逵一听,就跳起来了,他跳起来说,“这厮好无道理,我有大斧在这里,教他吃我几斧,却在商量”。李逵也不怕,李逵有什么?有大斧头。柴进不怕,要告状;李逵不怕,要打人。一个不怕是依靠丹书铁券,一个不怕是依仗手头的那两把板斧。到底谁才是真正有威力的?那柴进一看,这个李逵好象又要闹事,赶紧就按捺住李逵,“李大哥且息怒,没来由和他粗卤做甚么?他虽是依势欺人(柴进倒也是很明白殷天赐是靠着权势来欺负别人),我家里面放着护持圣旨。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放着明明的条例和他打官司”。虽然我们不能说柴进还是希望在法律的框架里解决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柴进希望在体制之内解决问题。
【画外音】既然柴进打算用先朝的丹书铁券来对付恶人,那个传说中的丹书铁券是否真的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过丹书铁券呢?
根据叶梦得的一本书,叫《避暑录话》的记载,在建龙三年,也就是在公元962年,宋太祖赵匡胤,这个赵匡胤很秘密地镌刻了一个碑,然后把这个碑立于太庙的寝地的旁边的一个夹室里面,非常秘密的,这个碑就叫做誓碑,发誓的誓。那么平时这个夹室关闭很严,任何人不得入内。只有在什么时候才打开呢?太庙在祭祀的时候,或者新天子即位的时候,才打开。也就只有一个人能看得到,就是皇帝。那么皇帝到了誓碑面前,发誓的时候,身边只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小黄门,不认识字的小黄门。而这个皇帝在发誓的时候,是跪瞻默诵,跪在这个誓碑面前,仰望着这个碑,不是念出来的,是默诵。念出来小黄门就听到了,所以整个誓碑,弄得很神秘,除了皇帝之外,历代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个誓碑到底是什么内容。
可是后来我们知道因为靖康之变,金人把北宋给灭了,攻占了开封,然后把太庙给打开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看到这个誓碑上的真实内容。这个誓碑上的真实内容有三条。第一条是这样写的,柴氏子孙有罪不可加刑,纵犯谋逆,止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上书提建议的人)。第三条,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如果后来继任的皇帝,如果违背了这个誓言,天一定会惩罚他。那么跟我们《水浒》这个地方所提到的丹书铁券有关的就是第一条。这第一条,它的意思就是对柴氏子孙特殊优待。除了谋反之外,一律不得加以惩罚,而即使是谋反,也不得把他拉到大街上杀头,只是在监狱里面令他自尽,而且还不得连坐。
这个地方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宋太宗对柴氏子孙如此优待?这是因为,我们说所谓的柴氏子孙实际上就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原先赵匡胤曾是其手下的大将,非常得柴世宗的信任和恩宠。可是柴世宗去世的第二年,赵匡胤发动所谓的陈桥兵变,怎么样呢?就夺了皇位,建立了宋朝。但是赵匡胤心里面一直是非常愧疚,因为柴世宗对他太好了。人家一死,第二年就把人家的皇位给夺了,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啊,所以立下了这个誓碑,也算是他对于柴家一个交待吧,也是安慰一下自己的良心吧。那么为什么他又弄得这么秘密,而不是公开的呢?这个非常简单,你想假如公开了,发布一道诏令,以后柴氏子孙不管发什么罪,除了谋逆之外,一律不得加刑。那么柴氏子孙不就无法无天了吗?不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吗?所以他只能够是秘密的,一方面柴氏子孙不知道这个情况,他也不敢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一旦真的柴氏子孙犯了罪,皇帝要对他特加优惠、优宠。所以这应该说是,赵匡胤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制度上的一个设计。
那么到这个地方我们就发现有个问题,誓书铁券,这个誓碑既然是秘密的,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誓书铁券,来赐给柴世宗的子孙。所以《水浒》上面所讲到的所谓的丹书铁券,乃不过是《水浒》作者的小说家言,是虚构的。
【画外音】既然鲍鹏山先生认为所谓的“誓书铁券”只是《水浒传》作者的“小说家言”而已。那《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丹书铁券?究竟又是什么让从来就目无王法、崇尚暴力的李逵奇迹般地忍住了他那颗杀戮之心?
那么现在柴进自以为有了这样护持圣旨,所以他非常有信心在体制之内解决问题。但是李逵这样的人不这么看,李逵是什么样的人呢?两条。第一,他从来是目无王法。第二,他从来是不信王法。目无王法,这是个人的问题。但是,不信王法,那就一定是社会的问题。为什么?很简单,你这个社会为什么让老百姓对法律没有信仰呢?所以李逵一听柴进说什么明明的条例,李逵下面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你柴进动不动开口闭口就是什么条例条例,如果条例还能够依得,条理还能够管天下,天下不乱了?我在前面讲李逵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说李逵这样的一个粗鲁人,但是常常能够说出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的话。这并不是因为李逵有什么过人之处,并不是李逵思想很深刻,有很高的学问,不是的,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做到了两点。第一点,他从来不回避现实。第二点,他敢于说出真话,敢于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而这两点恰恰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
那么既然条例依不得了,那按照李逵的思路,那只能上板斧了。所以李逵的第二句话是什么呢?就是“我只是前打后商量(你们动不动就动口,我这个人不相信动口,我只是动手,我先揍他一顿再说),那厮若还去告,和那个鸟官,一发都砍了。”你告到哪儿,我砍到哪儿。这就是李逵的思路。我们看李逵和柴进一个非常强烈和鲜明的对比,所以这个故事很有深刻的内涵。李逵确实是很崇尚暴力的,李逵只相信暴力能够解决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自己导演的一出闹剧上能够很明显看到这一点。
有一次李逵陪着燕青到泰安州去相扑,在泰安州打死了自号擎天柱的任原,大闹泰安州。闹完之后,后来他怎么样呢?竟然手持两把板斧,跑到寿张县去了。到了寿张县,寿张县县令一看李逵来了,拿着两把板斧来了,县长都不知跑哪里去了。李逵就跑到大堂之上,然后把县令的官府穿在自己的身上,喝令那一帮吏员等人都来参见。我当了县令,我总得判判案子。可是下面的人说了,你这个人坐在上面,还有谁敢来告状啊?李逵说,我也知道没有人敢来告状,你们就找两个人装做告状的,不就让我过把瘾吗?下面的人没办法,李逵在上面,你惹他生气了,可能很麻烦。于是就推出两个人来,你们两个就假装去告状吧,那么这两个人上来是怎么告状的呢?两个小牢子,假装着撕打在一块,走到大堂上跪下了。其中一个就告状说,相公可怜,他打了我。那个人马上就说了,他先骂的我,我才打得他。假装告状,案件也很简单,就这么简单。李逵怎么断案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李逵就问了,哪一个是被打的?其中有一个说,我是被打的。哪一个是打人的?那个打人的就说,我是打人的,可是他是先骂我,我才打人的。案件很清楚,李逵怎么判的呢?李逵说这个打人的是好汉,放了他。这个被打的,是个不长进的,没出息的,你怎么就被别人打了呢?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一个打人,一个骂人,打人的是好汉,被打的不长进,活该,而且黑爷爷还得要惩罚他。你看李逵的这个思想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完全反对,可以说是不僧、不道、不儒,为什么?佛家讲什么,佛家讲忍。道家讲什么?道家讲柔。儒家讲什么?儒家讲让。那李大哥讲什么呢?李大哥讲打。我们说儒、释、道都有道理,那李大哥就没有道理吗?李大哥也有他的道理。
所以我们说,说《水浒》讲到林冲的时候,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一个人为什么如此懦弱,是什么让人如此惧怕,以至于交出自己的尊严。而讲李逵,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一个人为什么如此暴力,是什么让人变得如此残暴,以至于兽性发作。实际上我们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水浒》里面,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把他找出来。就是用你的眼光把他看出来,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那么李逵为什么如此崇尚暴力?实际上李逵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因为他对条例失望了,除了暴力,他没有办法了。
所以我们对李逵的评价就非常矛盾,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坏,那你让我怎么判断他。我说李逵确实坏。为什么这么讲?我有理由。从道德角度看,他是一个草菅人命的恶人;从法律角度看,他是一个践踏法律的罪人;从个人的品性上说,他毫无怜悯心,是个极端残忍的人物;从社会秩序上说,他目无法纪,是个极端危险的人物。但是,就像我才讲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样的人是在什么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为什么几百年以来的读者都那么喜欢李逵?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那么我们看,此时此刻,李逵的出现就是作为殷天锡这么一个恶的对立面来出现的。殷天锡的实质是什么?殷天锡的实质就是权力。连柴进这样的金枝玉叶都怕他,都无法与他抗衡,更何况普通的小民呢?所以我们说,因为人民更加痛恨殷天锡,所以人们就喜欢李逵。因为人们受这样的一种为非作歹的权利的损害更重,所以人们愿意接受李逵这样的暴力,这是一个怪圈。
【画外音】鲍鹏山先生所说的这个怪圈,这个怪圈让我们看到了权力之下的世态炎凉。而就在李逵和柴进还在为相信王法,还是相信拳头而争论的时候,被殷天锡打得奄奄一息的柴皇城已经不久于人世。而那个仗势欺人的殷天锡在此时此刻又将做出怎样出人意料的事情呢?
柴皇城临死之前跟柴进说,你一定要到京师为我拦架告状,为我报仇。说完了这句话,就咽了气。柴进痛哭了一场,接着就只能去操办丧事了。那李逵在外面听到里面哭泣,也就知道里面发生什么事了。他在外面是摩拳擦掌地气,可是问别人,到底怎么样了,别人都不肯跟他说,为什么别人不肯跟他说呢?因为怕他闹事,大家都知道李逵好闹事。但是他不闹事,这世界就太平了吗?这个事情从头到尾又不是他闹出来的,那么现在那个真正闹事的人又来了。
到了第三天,殷天锡骑着一匹蹿行的马,又带着三二十个流氓泼皮,都喝醉了酒,佯醉假癜,又到了柴皇城的宅子前面。勒住马,叫里面管事的人出来说话。柴进就慌慌忙忙地披着一身孝服,赶紧出来答应。殷天锡就问了,你是他家什么人啊?柴进说,小可是柴皇城的亲侄子。殷天锡就说了,前天我曾经吩咐,让他家搬出屋子去,如何不依我的语言。柴进此时还想息事宁人,他怎么说的呢?他说,“便是叔叔卧病(我的叔叔生病,他不敢说是他打的),不敢移动,而且夜来已自身故,待断七了搬出去”。柴进这样的回答,不想冒犯他。可是有些人总是步步进逼,你死了也不让你安宁。这个殷天锡怎么说的呢?
殷天锡说,放屁,我只限你三天的期限,三天你必须给我搬出屋,三日不外搬,我首先把你这厮号枷起来,打你一百讯棍。柴进这下子也就有脾气了,我们说柴进也不是个软柿子。所以柴进说,“直阁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他还在认为别人不敢欺负他。那殷天锡说,你将出来我看,你说有什么丹书铁券?好,拿出来给我看。柴进说,现在沧州的家里,我已经派人去取了。殷天锡一听就大怒,这厮正是胡说,我不管你是不是胡说,你即便真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
这边却惹恼了一个人,李逵在门缝里面看。他看到这个人本来就已经气得按捺不住了,听说又要打柴进。他就拽开放门,大吼一声,抢到马边来,一把就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就打翻了。那三二十个上来要抢,李逵手起,又打翻了四五个。然后这三二十个泼皮一哄偶走了,那就剩下一个殷天锡。李逵从地上又把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这边柴进帮忙拉,没来得及,再看殷天锡已经是呜呼哀哉,伏惟尚乡飨,死了,痛快吧,真太痛快了。所以我们说这个殷天锡,我们前面说,他背后有知府,知府后面还有太尉。你想他何其强大,但是他就碰到了李逵的拳头,我们注意李逵还没有上板斧呢,就是上了个拳头,一声未吭就呜呼哀哉,何等渺小。
所以我们说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些人从来不认道理,就认拳头,这世界上确实有一些人,只要李逵这样的粗人的三拳两脚,就可以称出他的斤两。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副禁不起三拳两脚的臭皮囊,一旦背靠权力,竟然不可一世,可以欺压天下的人,权力多么可怕。可是我们再反过来一想呢,就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癫狂小儿,要打出他的原形,让我们看一看也不过就是一堆烂肉。需要的也不过就是李逵的三拳两脚。不受约束的权力,最终一定会招来报应。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回答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我们喜欢李逵?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太多殷天锡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有殷天锡就一定有李逵,有殷天锡就必须有李逵。所以,那个给《水浒》做注的李贽在这个地方批了一句话,说“如何少得李大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是少不得李大哥的,因为这一个世界总是有太多太多的殷天锡。
【画外音】在鲍鹏山老师的讲述中,我们找到了喜欢李逵的原因。但是此时此刻,我们也不由地为李逵担心起来。打死了殷天锡,闯下了大祸,等待他和柴进的又是什么呢?
那么李逵将殷天锡打死在地,柴进只叫得苦。柴进说,我有誓书铁券护身,没有关系,你赶紧跑吧,事不宜迟。李逵就取了双斧,带了盘缠,出了后门,投奔梁山去了,回梁山了。到了梁山以后,把这个情况跟宋江,跟晁盖一说。那宋江首先就想到了,坏了,你走了,柴进可是要倒霉了。那晁盖就批评李逵,“这个黑厮又做出来了,但到处便惹口面”,你到哪个地方都是惹是非的。李逵怎么说呢?“柴皇城被他打伤,呕气死了,又来占他房屋,又喝教打柴大官人,便是活佛,也忍不得”。
这话说得好,活佛也忍不得,不光是活佛也忍不得,我们广大的读者能忍得吗?如果我们的读者到这个时候,对这样的事情,对殷天锡这样的人,我们还能忍,我们是什么人呢?我们不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吗?所以李逵这一句话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是佛家的忍,还是道家的柔,还是儒家的让,碰到了殷天锡,碰到了有权力的殷天锡,全都抓了瞎。这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呢?侠,侠客的侠。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有人信佛,有人信道家,有人信儒家,但是大家共同都怎么样?尚侠,大家都喜欢侠客。在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大家都盼望有侠客出现。所以我们喜欢《水浒传》,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侠,我们喜欢李逵,是因为心中都有一个李逵。只是平时我们不敢把他放出来,或者说我们没有李逵那样的能力。
好了,现在是这样,李逵走了,柴进却走不了。柴进认为他有誓书铁券护身,没有关系。可是高廉根本不把柴进说的什么誓书铁券放在眼里,还令手下的人把柴进毒打一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然后下在大牢里面。柴皇城一家怎么样呢?包括家私全部都被抄扎了,柴皇城家的宅院,自然也是被高廉的那个殷夫人占了。柴进在大牢里面,生死不保,梁山当然要去救他。梁山要救柴进,那就发兵去攻打高唐州,可是没想到,高唐州这个知府高廉却是一个会一些妖法的人。他手下有三百个飞天神兵,竟然把梁山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为了打下高唐州,为了救柴进,那还必须借助一个人,公孙胜。你会妖法,必须找公孙胜来。而公孙胜此时在哪里呢?在蓟州。于是李逵和戴宗要到蓟州去寻找公孙胜,那么李逵这一次又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