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林冲(七)谁是英雄

  上一讲讲到,林冲被诱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高俅定了他一个“擅闯节堂,欲刺本官”的死罪罪名,发付到开封府,想借开封府的刀砍林冲的头。林冲家人自来送饭,一面使钱,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也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再加上一个当案的孔目孙定一意周全,终于得免死罪,判了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牢城。当即刺了面颊,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戴上,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监押前去。 这两个公人一个叫董超,一个叫薛霸,二人领了公文,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来。林冲的丈人和众邻舍在府前接着,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张教头叫酒保安排酒水果子管待两个公人,又拿出银两赍发他俩。然后林冲和他丈人话别。翁婿之间的这一段对话,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眉批曰:“此一番往返语,情事凄然,使人酸涕。”金圣叹的眉批曰:“一路翁婿往复,凄凄恻恻,《祭十二郎文》与《琵琶行》兼有之。”

     他们都看出了这段对话中伤情伤别的内容,但却没有看出,这段翁婿对话,翁婿之间其实并不知心,由于丈人张教头并不了解林冲的真正用心,而林冲也不好太过直白地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至于两者的对话,反反复复,却总是说在两岔上。先是林冲对丈人说了一番显然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话,这段话确实很令人伤感,也赚了古往今来不少读者的眼泪,但这段话的根本意思却为读者疏忽了,从而不大能更好地认识林冲这个人。这段话分三层,我们一层一层看。第一层就一句话: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这是说自己的这场屈官司,林冲用“年灾月厄”来说明自己的命运不济。年是灾年,月是厄月,高衙内是歹人,被自己撞上了。但细分析一下,他抱怨的乃是灾年厄月,而不是高衙内,为什么?因为正是因为年运不济,才撞上高衙内,高衙内此前在京师,糟蹋过多少人家的女子?

     林冲也不见有什么愤怒与不平,这正是林冲不及鲁智深处,鲁智深一听说镇关西“欺负人”,马上就饱以老拳,送他上了西天。高衙内欺男霸女,比镇关西严重多了,而且京师人人都知,林冲哪怕不能像鲁达那样公开惩罚他,凭他的武功,暗中收拾他一顿,总还是可以的。但他一直也像一般人一样,不敢与他“争执”,任他胡作非为。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从这个标准看,林冲哪里算有勇?既然勇都算不上,哪里能算英雄?——什么是英雄?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才是英雄;在邪恶横行时敢于斗争才是英雄,像林冲这样,高衙内在他眼皮底下作恶多年,他不敢制止,普通百姓被高衙内危害多年,他没能保护,只是希望这灾星不要降临到他头上,并且自以为凭自己的身份,这份灾祸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这哪里能算是英雄呢?

     他有英雄的材质,却无做英雄的愿望;有做英雄的能力,却无做英雄的勇气。因为他有英雄的材质和能力,我们就误以为他是英雄,其实他早已经被体制奴化了,只要灾祸不降临到他头上,他永远都是顺民,如同在深夜,强盗杀进了屋子,挨着床杀过来,只要还没杀到他头上,他就假装睡着了,决不会出头,出手。那么,心中有着如此盘算的林冲在接下来,还会做出一个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那么,这个似乎并非英雄的林冲究竟做出了怎样特别的事情呢?

     敬请收看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系列(七)谁是英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上一讲讲到,林冲被诱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高俅定了他一个“擅闯节堂,欲刺本官”的死罪罪名,发付到开封府,想借开封府的刀砍林冲的头。林冲家人自来送饭,一面使钱,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也来买上告下,使用财帛,再加上一个当案的孔目孙定一意周全,终于得免死罪,判了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牢城。当即刺了面颊,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戴上,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监押前去。 这两个公人一个叫董超,一个叫薛霸,二人领了公文,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来。林冲的丈人和众邻舍在府前接着,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张教头叫酒保安排酒水果子管待两个公人,又拿出银两赍发他俩。然后林冲和他丈人话别。翁婿之间的这一段对话,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眉批曰:“此一番往返语,情事凄然,使人酸涕。”金圣叹的眉批曰:“一路翁婿往复,凄凄恻恻,《祭十二郎文》与《琵琶行》兼有之。”

     他们都看出了这段对话中伤情伤别的内容,但却没有看出,这段翁婿对话,翁婿之间其实并不知心,由于丈人张教头并不了解林冲的真正用心,而林冲也不好太过直白地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至于两者的对话,反反复复,却总是说在两岔上。先是林冲对丈人说了一番显然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话,这段话确实很令人伤感,也赚了古往今来不少读者的眼泪,但这段话的根本意思却为读者疏忽了,从而不大能更好地认识林冲这个人。这段话分三层,我们一层一层看。第一层就一句话: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这是说自己的这场屈官司,林冲用“年灾月厄”来说明自己的命运不济。年是灾年,月是厄月,高衙内是歹人,被自己撞上了。但细分析一下,他抱怨的乃是灾年厄月,而不是高衙内,为什么?因为正是因为年运不济,才撞上高衙内,高衙内此前在京师,糟蹋过多少人家的女子?

     林冲也不见有什么愤怒与不平,这正是林冲不及鲁智深处,鲁智深一听说镇关西“欺负人”,马上就饱以老拳,送他上了西天。高衙内欺男霸女,比镇关西严重多了,而且京师人人都知,林冲哪怕不能像鲁达那样公开惩罚他,凭他的武功,暗中收拾他一顿,总还是可以的。但他一直也像一般人一样,不敢与他“争执”,任他胡作非为。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从这个标准看,林冲哪里算有勇?既然勇都算不上,哪里能算英雄?——什么是英雄?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才是英雄;在邪恶横行时敢于斗争才是英雄,像林冲这样,高衙内在他眼皮底下作恶多年,他不敢制止,普通百姓被高衙内危害多年,他没能保护,只是希望这灾星不要降临到他头上,并且自以为凭自己的身份,这份灾祸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这哪里能算是英雄呢?

     他有英雄的材质,却无做英雄的愿望;有做英雄的能力,却无做英雄的勇气。因为他有英雄的材质和能力,我们就误以为他是英雄,其实他早已经被体制奴化了,只要灾祸不降临到他头上,他永远都是顺民,如同在深夜,强盗杀进了屋子,挨着床杀过来,只要还没杀到他头上,他就假装睡着了,决不会出头,出手。那么,心中有着如此盘算的林冲在接下来,还会做出一个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那么,这个似乎并非英雄的林冲究竟做出了怎样特别的事情呢?

     敬请收看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系列(七)谁是英雄!

  【画外音】豹子头林冲被高俅骗进了朝廷禁地白虎节堂,被打入大牢,幸得遇到一位心存正义的开封府滕府尹暗中搭救,林冲这才得以死里逃生,刺配沧州。但是,面对瞬间从禁军教头到沦为罪犯的巨大反差,面对脸上被刺上金字即将被发配的奇耻大辱,我们一直以来被称作英雄的林冲,却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

  那么,这个林冲究竟做了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他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不是一个英雄?  

  高俅诱骗林冲进入白虎节堂,然后控告他要刺杀自己的罪名,那么最终到了开封府以后,开封府府尹和开封府的一个孔目孙定,最终给林冲定下的是“腰悬利刃误入节堂”的罪名,判决“脊杖二十,刺判远恶军州”。这一个判决对于林冲来说是比较轻的,至少他免于死罪。判决过后,就当堂在林冲的脸上就刺了字了,古代那个罪犯脸上要刺字的,然后还打造了一个7斤半的团头铁叶的护身枷,也给林冲锁上了。派了两个公人,要把他送到沧州去,这两个公人的名字,一个叫董超,一个叫薛霸。这两个人名字我们要记住,也是很有意思的两个人,很值得我们关注的两个人。

  董超、薛霸把林冲从开封府带出来,在门口碰见了林冲的丈人以及很多的邻居。林冲的丈人把他们带到附近的一个小酒店里面,让这两个公人们喝酒,还给了他们一点金钱,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和林冲道别。那么在这样一次话别里面,林冲和他的丈人各自都说了一些话,这一番话说得确实非常地感人,所以在明代万历的那个《水浒》刻本,袁无涯的刻本上,它对于这一段翁婿之间的对话有这么几句评语,它说“此一番往返语,情事凄然,使人酸涕”。就是说这一番翁婿之间的对话,说的这个事儿、表达的这个感情,让人很难过,很凄凉,让人酸涕,让人鼻子发酸,要流眼泪。金圣叹也在下面有这么个批,一个批语,他说“一路翁婿往复”,丈人和女婿之间反反复复说了很多的话,“凄凄恻恻,《祭十二郎文》与《琵琶行》兼有之”。这段话确实很感人,但是我觉得这里面还有更重要的内容,他们没有看出来。实际上,在这次话别之中林冲的丈人张教头——林冲的丈人也是禁军教头——和林冲之间的对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丈人和女婿之间想的不是一个问题,关心的不是一个问题,牵挂的不是一个问题,所以俩人讲了半天,实际上说在两岔上。

  先是林冲对他的丈人说了一番话,这番话比较长,但是分成三层,我们一层一层来看。这句话第一层就是一句话,泰山在上,这是跟老丈人说话的一种礼貌语了,“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什么叫“年灾月厄”呢?月是厄运,年是灾年,然后我撞上了高衙内,吃了这一场子屈官司。他以此来说明是自己的命运不好,运气不好,所以碰上了高衙内。我们如果再仔细地来体察一下,我们读文学作品,有时候要仔细体察,仔细去体味,然后你会发现一点,林冲这个地方抱怨的是什么呢?是他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高衙内。只怪我命不好,谁让我碰上他了呢。

  实际上我们说,高衙内以前在京师、在京城糟蹋过多少良家妇女,他林冲,我们看不到有什么愤怒,有什么不平,我们说这就是林冲比不上鲁智深的地方。鲁智深偶然在酒店里面听说了镇关西强娶了金翠莲,他马上就义愤填膺要去收拾这个镇关西,要饱以老拳,直至把对方打死,这叫什么?叫见义勇为。高衙内的行为比镇关西那要糟多了,这个人要比镇关西坏得多了,他的罪行要比镇关西严重得多了,他对于基本的道德的破坏也比镇关西严重多了,可是林冲就在身边,高衙内做这个事情满大街满京城都知道,林冲当然知道,我们有没有看到林冲出面制止,有没有看到林冲来惩罚高衙内呢?没有。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因为林冲在高衙内父亲的手下做官,他不敢;但是假如你真的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你可以不公开惩罚他,凭着你的武功,你暗中惩罚他一下总还是可以的吧!而林冲就和一般老百姓一样,不敢和高衙内有什么争执,林冲看着高衙内在京城里面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糟蹋民女,他一直是怎么样?林冲一直对此事不闻不问,任他胡作非为。孔子讲过一句话,他说叫“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见义勇为”这个词就是来自这儿。孔子这个话是从反面的角度讲的,他说一个人看到他自己该做的事情、碰到他自己该出手的时候,他不去做,这叫什么?没有勇气。林冲连勇气都没有,他哪里能够算得上英雄呢?所以我们说,我们读《水浒》的时候总觉得林冲是个大英雄,我们说这个也要历史地看,林冲后来是英雄,但是林冲一开始绝不是英雄。

  【画外音】虽然林冲此时的所作所为还不算得一个英雄,但就即便是个普通男人,堂堂七尺男儿,在妻子三番五次受辱,甚至自己还进一步被暗算入狱,险些被杀头,就是在这样命运的极端险境中,是什么让林冲依然选择了忍气吞声呢?

  高衙内在京城里为害多年,他林冲不敢制止,他只有一个希望,这个灾祸不要落在我的头上。而他也非常地有信心,像我这样有身份的人,他高衙内,他把京城的民女们都糟蹋完了也不会糟蹋到我家里来,他肯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跟我无关,我就闭上眼睛不管了。这样的人能算英雄吗?我们说真正的英雄,一定是在老百姓有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的。真正的英雄,一定是在碰到邪恶的时候,碰到坏人坏事的时候,敢于出面制止的,敢于反抗。他林冲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说真英雄不光是为自己争取权利,不光是反抗加到自己头上的不公啊,还要反抗加到别人头上的不公。不光你欺负我的时候我反抗,你期负别的人时候,我也要制止,这才叫英雄。鲁智深就属于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说鲁智深一出场,他就是英雄,他一出手他就非常精彩,而林冲一出场根本就不是英雄。鲁智深是天生的英雄,而林冲可以说是逼成的英雄,他不想做英雄。他实际上在京城做禁军教头,在体制里面被这个社会,被这个体制已经蹂躏得没有胆气了,没有血性了,没有骨骼了,甚至也很少有正义感。林冲确实具有做英雄的材质,但是他没有做英雄的意愿。林冲有做英雄的能力,但是他没有做英雄的勇气。这就是林冲。只要灾祸不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是绝不会反抗的,他是绝不会出手的。就像晚上大家都在床上睡觉,一个集体宿舍里睡着很多人,一个强盗进来了,挨着床一路地杀过来,没有杀到你的床,你就假装睡着了,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心态。所以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的纪念碑前,有一个德国的新教神父叫马丁,说了一段特别有名的话,也是他的忏悔之语吧,因为他是德国人,他说:

  当初德国的纳粹希特勒,在德国国内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此事与我无关,所以我不说话。后来,纳粹们又开始追杀犹太人,我想我不是犹太人,与我无关,我不说话。再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追杀工会会员,我想我不是工会会员,所以与我无关,我还是不说话。再接下来,他们又追杀天主教徒,那我是新教教徒,所以我觉得与我无关,我继续不说话。那么最后,纳粹们带着刀冲着我们来了,我才发现已经没有人帮我们说话了。

  这一段话我觉得是二战以后最为深刻的反思之一,实际上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反抗施加于一切人身上的奴役和不公,我们才能够最终保护自己不受奴役。那么现在,高衙内终于欺负到他的头上了,以前高衙内在期负别的人时候,林冲只是一个麻木的看客。我们知道鲁迅曾经把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分成两类人,一类就是示众的材料,还有一类是什么?就是麻木的看客。当一些人被迫害的时候,他就是示众的材料,而其他没有遭到迫害的人是什么呢?非常麻木地在旁边观看,没有人起来说不,没有人起来反抗,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面就这两种人,这是鲁迅最为痛苦的,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那么林冲以前不就是麻木的看客吗?当京城里面那么多良家女子被高衙内蹂躏的时候,他林冲不就是麻木不仁地冷漠地观看着,而且从来没有想到出手制止吗?现在轮到他被欺负了,他痛苦地发现,他的周围也都是麻木的看客。他最好的朋友,天天称兄道弟的陆谦反目成仇、落井下石,和高衙内一起来欺骗他陷害他,这个时候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即使这么痛苦,他还是没有勇气和这些人决裂,为什么?他需要体制,他需要在这个体制里面往更高的一个位置上爬,于是他选择了什么呢?选择了忍,而且这个“忍”我们知道,是满含屈辱地忍。所以我们也可以讲,林冲是《水浒》一百零八人中最可怜的一个,内心最苦闷的一个,内心最阴暗的一个。所以我们读鲁智深我们觉得快意,但是读到林冲的时候怎么样?我们常常为他掬一把同情之泪,他确实是非常可怜的人。

  现在他落入了陷阱,他非常痛苦地发现,现在高衙内不仅要占有他的老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甚至还要夺取他的性命。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对高衙内是什么态度呢?他仍然是怨天而不尤人,怨天就是怪命运不好,不尤人他不怪高衙内,在他看来高衙内就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路上的一个陷坑、水中的一个暗礁、天上落下一个冰雹一样,谁碰上了谁倒霉。这一点我们说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正常的心理,简单地讲,当一种恶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强大到我们没有没办法反抗它,超过了忍受的代价的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把这个恶看成是我们的命运,而且时间长了以后,我们甚至认为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画外音】林冲此时对于老丈人张教头的这一番话似乎还在情理之中,但是林冲接下来要对老丈人说的一番话,就要让丈人和所有在场的街坊邻居们大吃一惊了。那么,林冲究竟说了什么令人吃惊的话语?这个大家一直以来都认为是英雄的林冲,为什么会有如此作为呢?

  那么第二层是这样的,林冲对他老丈人说,今天我有一句话要讲,上禀泰山,禀告你泰山,自蒙泰山错爱,你当初错爱了我,把你的女儿嫁给了我,现在我跟你女儿结婚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虽然我们不曾生下一个孩子半个儿女,但是夫妻感情很好,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我们从来没有争执过,没有吵过架,没有一点争执,夫妻感情很好。(“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这是第二层,这层讲出了林冲和他妻子的感情,这一点在《水浒》里面是比较特殊的,为什么特殊呢?因为《水浒》里面写夫妻的当然有,梁山好汉里面也有好几对夫妻,但是《水浒》里面基本上没有写到夫妻恩爱。这也是个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讲这个《水浒》的作者,比如说就是施耐庵吧,他可能对夫妻关系的评价不高,所以他很少写到夫妻恩爱。那么林冲这一段描写就在《水浒传》里显得很特别,它可以说是比较少的描写夫妻恩爱的一段,所以这一段也特别感人,令人恻然心伤,赚了很多读者的眼泪。但是也就恰恰掩盖了一个真相,就让我们忘记了还有更深的东西。

  我刚才讲的第二层是林冲在叙夫妻情、忆夫妻情、恋夫妻情,那么第三层他讲的话,就是要做什么呢?要断夫妻情,要绝夫妻情,要忘夫妻情。那么好的夫妻,要断了,要绝了,要忘了,所以做一个对比,确实让我们读者读到这个地方都会眼泪汪汪,但是我们要考虑,为什么要断,为什么要绝,为什么要忘?他的这一段话是这样讲的,他说现在我碰到这么一场灾祸,配去沧州,生死存亡不保。娘子在家,我放心不下啊,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我真的特别担心高衙内要威逼你嫁给他。更何况,你的女儿青春年少,不要为我耽误了。所以呢,我就自作主张了,没有他人相逼,今天就就着这么多的邻居都在场,我就明明白白地写下一封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我没有任何意见了。(“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定,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这样了以后,我林冲去得心稳,我林冲走了,我就放心了,免得高衙内陷害。

  【画外音】林冲在这样的时刻给娘子写下了一封休书,虽然在言辞之间充满了不舍和无奈,但是我们仔细读起来却总是觉得有些不大对味的地方。在这封休书的背后,林冲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来把这一段看看,前面说好说歹,说他担心高衙内威逼亲事,说他担心耽误娘子的前程,耽误娘子的青春,但是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呢?我写下休书以后我就放心了,高衙内就不再陷害我了。这就是林冲。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壮夫断腕”,很悲壮的一个词,那么林冲此时此刻的行为,你能说是壮夫断腕吗?只能说是懦夫断腕。而且他还讲到了,今天要就着这么多高邻的面,要当众,当着很多人的面,而且还要明白地写下这封休书,让大家都当场做证鉴,还要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要当着众邻的面呢,为什么要写得明白呢?很简单,让高衙内知道,我已经当众表态了,我已经明明白白跟你表白了,我的妻子休了;你现在想要她是你们之间的关系了,和我无关了,把自己撇清了。这就是林冲。所以我们来看一看,高衙内、高俅对林冲的这个步步紧逼的迫害,不但没有让他愤怒,反而让他惧怕。当惧怕压倒了愤怒的时候,那结果就只有屈服,林冲现在就选择了屈服。

  还有更糟糕的,他在跟丈人说这番话的时候很多邻居在旁边听着,他说这是我自行主张,没有外人的逼迫,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这就是在开脱高俅和高衙内,想感动对方,我把老婆交出去了,而且还告诉别人,不是你们逼我的,是我自愿的,如果你们能感动地看出我这番苦心了,你们对我宽容一点,对我的迫害减轻一点,能够良心发现的话,对我再关照一点。一个人,一旦被对方彻底打败之后,对对方无比恐惧的时候,对方越是压迫他,他越是要表现忠心耿耿。这个在心理学上是有一个专门的一个词的,叫“斯德哥尔摩情结”或者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为什么把这一种有一点变态的心理称这为斯德哥尔摩情结或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呢?因为在1973年,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几个歹徒抢劫银行,把银行的四个职员扣为人质。这场抢劫案延续了130多个小时之后,在警方的强大的压力之下,歹徒放弃,四个人质获救,这个事情也就了结了。本来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一个绑架人质抢劫银行的案子,但是后来为什么在心理学上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呢?因为大家后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很令人反思的甚至很令人感的现象,这四个被歹徒绑为人质的人,他们对于歹徒不但不恨,反而非常感激,甚至有一个女人质还爱上了一个绑匪,还和这个绑匪订了婚。于是在心理学上大家就对她作以研究,大家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简单地讲,就是当一个加害的人,如果他有完全掌控的能力,受害者完全没有办法逃脱他的掌控的时候,受害者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就会在心理上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她倾向于配合他,配合这个施害者。而且她心里还这么想,既然他已经完全掌控了局势,他做什么他都是可以的;而他没有做什么,他至少没有杀我,所以可见他还是仁慈的。所以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是这些绑架的人,不但不是坏人,反而是很仁慈的,这个绑架的人不但不是伤害我们的人,反而是保护我们的人,因为当他们有能力杀害我们的时候他没有杀害,可见他对我们多好,所以这个女人质竟然爱上了绑匪。这叫斯德哥尔摩情结。那么林冲现在处在的情结是不是这样子呢?也一样的道理,他现在的内心里面,不但不对高俅、高衙内有多大的仇恨,恰恰相反,他觉得今天他还能够活下来,他甚至心中暗含感激。然后为了免于被他们进一步迫害,他主动交出自己的老婆,并且当众表明我是自觉自愿。

  【画外音】面对林冲的这一番突如其来地表白,街坊邻居们都目瞪口呆。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林冲丈人的张教头,他究竟会作何感想呢?他对林冲的这样一番举动,又将会是怎样一种态度?

  但是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不这么看问题,张教头心理是正常的人,他听了林冲讲了这番话以后,他说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你不要有什么担心的,你现在遭的这一场冤屈,遭的这么一场大祸,不是你自己作出来的,是别人陷害你的,所以你现在暂且就到沧州去,躲灾避难。我的女儿我明天就把她接回家,包括家里的丫鬟锦儿我也把她接回家,我家里经济状况很好,颇有些过活,三年五载我养得活她,你不用担心;而且我还告诉你,我不让我女儿出门,高衙内想见她也见不着。所以你不要忧心,你只顾放心,你到了沧州以后,我还会不断给你寄衣服去,不断给你写信去,这边的事情都在老汉身上,你只顾放心去吧!我们看张教头这番话说的,那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段话他讲了三个人:第一,讲林冲,对林冲,他是个好丈人,林冲碰到这番事他不怪林冲,而且还帮林冲解决后顾之忧,你的老婆我帮你领回家,我把她养着,这是丈人做得好;然后对女儿,我把女儿领回家,三年五载我养着她,不让她有生计之忧,这是父亲做得好;第三,对高衙内,我不让我的女儿出门,让他见不着,让他达不成他的目的,这是做人有骨气。所以这一个张教头不显山不露水,但此时此刻我们看出一种骨气,所以他告诉林冲休要忧心,都在老汉身上。什么东西都在老汉身上?两个东西,一个是林冲的老婆,一个是高衙内。说白了,你老婆我替你养着,高衙内威逼的这个危险我替你担着,你去吧!所以这个人我说不显山不露水,大英雄啊,把这个丈人和女婿一比,真的把女婿给比下去了。

  但是这个丈人不知道林冲真正担心的不是这些。林冲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呢?他最初担心的是自己的名誉受损,后来是担心自己的前程被毁,现在他担心是自己的性命被害,担心的是这些。所以林冲到最后就说了:“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你说这个两相耽误是什么意思?他林冲如果到了沧州去,去服刑去了,他确实把他老婆给耽误了,这倒是真的,让他老婆守了活寡;但是他老婆在家里面等着,凭什么耽误了他呢?所以你读文章读到这个地方,你仔细一想就明白了,老婆如果还是我的老婆,她怎么耽误我了呢?是因为她既然还是我的老婆,她就还是我的累赘,别人就会把我还看成是一个绊脚石,看成是眼中钉,看成是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我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林冲此时此刻我们说一句难听的话,他已经不把他的这一个贤惠的温柔的漂亮的女人看成是自己相亲相爱的妻子了,他把她看成一个惹祸的根由了,为了保全自己,我要把这个祸害推走。那张教头当然不明白林冲的意思,旁边的邻居们当然也看不出林冲内心里面这么深的东西,所以都劝说这怎么可以呢。他们是善者,是一个很善良的愿望,你虽然被刺配沧州了,但是你的家庭还保存着,你的妻子如果这个时候跟你离婚不是对不起你吗,他们还这样想问题。所以张教头坚决不答应。

  那么在林冲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不能够明白地说,于是他只好发了一个毒誓,他说“若不依小人之时,林冲便挣侧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你今天要不答应我,即使我将来能够回来,我也绝不再与娘子团聚。我们夫妻情到今天一刀两断,没了。话说得很绝啊,非常绝。所以金圣叹在这一句下面批了三个字,叫“截铁语”。什么叫截铁语,斩钉截铁,就是把一个铁直接截断了,话说得很绝。但是他这是截铁吗?他这是截三载的夫妻之情啊,这种夫妻情那是折断了骨头连着筋的,所以林冲有的时候可真是够忍心的了,林冲的心肠是够狠。那么李贽在这下面还批了两个字说“可怜”,是很可怜,但是是不是也很可恨呢?可怜之人往往真的有可恨之处。

  【画外音】李贽号卓吾,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曾精心评点《水浒传》百回本。在评点《水浒传》时,李贽采用眉批、夹批和各回总评等形式,对《水浒传》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了褒贬分明的评价。他与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共同成为了《水浒传》这部小说的两位最重要的评点大家,后人对《水浒传》的认识很多都是从他们的序与评中获得启发的。

  可是林冲的老丈人也讲了一句很斩钉截铁的话,他说,既然你这样说,好,你把休书写下。林冲的丈人真的是太善良了,我就答应了,但是我还跟你说,我只不把女儿嫁人便了。你虽然把她休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只是让你满意,你写休书吧,但是我告诉你,我的女儿我绝不把她再嫁给别人了,仍然随时等你回来。金圣叹在下面也批了三个字,“截铁语”,所以说这么一个倔强的女婿和倔强的丈人碰到一起了。但是这一个老丈人是截什么呢?这个老丈人是在什么地方做得很绝,什么地方绝不屈服呢?他不是不对林冲屈服,他已经对林冲屈服了,你不是想写休书吗,你写;他是不对什么屈服啊?他是真的绝不对高衙内屈服,绝不对高俅屈服。我们要看看他的身份,他也是在高俅手下的一个教头,他能够做到这样。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真正的《水浒》中隐藏不露的大英雄、真好汉、真有骨气的人。

  那么好了,现在双方都把话说得这么绝,林冲会不会写下休书呢?林冲写下了休书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