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坤宁宫,是明清两朝皇后的正宫,在紫禁城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但是从顺治十二年开始,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坤宁宫从此承担了另外一个独特的功能,那就是这里成为皇家萨满祭祀的专门场所。
“萨满”源自满语,为“智者、通晓”之意,萨满祭祀的主要方式是巫师通过舞蹈、击鼓、歌唱等形式表达对上天和祖先的敬畏,并进行许愿祈福。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后,便把这种祭祀方式移植到宫廷中来。那么,为了满足萨满祭祀的要求,清朝皇家究竟将会对坤宁宫做出哪些改变呢?一段传奇的故宫往事,如何唤起清朝皇家扑朔迷离的先祖记忆?
在坤宁宫院落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地方,就是东南角的这块石墩,根据记载,这是专门安置“神杆”的地方。事实上,不仅在坤宁宫,以前的满族家庭中也都有这样立杆子祭祀的习惯,杆子顶端安放着一个锡制的或者木制的升斗,里面盛放有祭祀的食物。
虽然历经天长日久,坤宁宫的“神杆”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只保存下来石墩基座,但这种独特的习俗仍然让人心生疑窦,这个习俗到底因何而来?它究竟是祭祀什么的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二部第五集《坤宁萨满》,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