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4讲 内阁大堂
一、内阁变迁
二、陈氏父子
三、宰相之子
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王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内阁中的大学士地位类似于宰相。但是当我们展开故宫的平面图后,却发现内阁大堂被设置在外朝区的一个角落里,占地面积也很小,建筑规制也很低,与故宫前三殿、后三宫相比,它是那么微不足道。清朝这个内阁大堂在哪儿呢?就在午门,紫禁城内城的北侧,在文华殿的南面,东华门以西,就在这儿。我们看图看得清清楚楚。这内阁大堂啊,多大啊?大学士殿堂,三间。满本堂,汉本堂,蒙古堂,什么意思啊?就是满文的档案归满本堂,汉文的档案归汉本堂,蒙古文档案归蒙古堂,分头管理。汉文字票签处,就是起草皇帝批示的草稿,相应的官员很少,在这个院办公。它的东侧叫内阁大库,也是一个院。这个内阁大库档案,明朝的档案,大部分焚毁,特别在明末,现在留存得很少。清朝内阁大库基本保存下来了,但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些人把这个档案当烂纸,卖给造纸厂,要化了造纸,幸亏有人发现了,又花钱把它给买回来了,买回多少呢?八千麻袋。历史上叫做八千麻袋事件。现在从里头抽出一块来,你到文物市场拍卖都很值钱,不要说八千麻袋了。
作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内阁大堂为什么会设置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从这一片片琉璃瓦中,从这一间间小房子里,从这一个个岁月痕迹里,让我们一起找寻和回忆这个小院子里的人和事。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为我们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十四集《内阁大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