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一部)》(十一)文华经筵

第11讲 文华经筵   

一、殿区格局   

二、明清经筵   

三、经筵之争

    在故宫“三大殿”的东南侧、协和门以东,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落,这就是文华殿,它与位于“三大殿”西南侧、熙和门以西的武英殿,呈东西对称、左右呼应的建筑格局。这里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实则惊心动魄、暗流涌动。作为专供皇帝上课的场所,文华殿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更见证了明清两代或忠诚、或奸佞、或智慧、或愚钝的讲经官们的各种历史印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它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那么,文华殿到底因何而建?它又在明清两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文华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皇帝举行经筵。所谓经筵,指的就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这种制度自汉唐时代就有,到了宋代才正式制度化,而到明清两代,对它尤为重视。经筵说到底就是一种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它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然而,在明清两代,对皇帝的这种教育往往是失败的。那么,这其中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明清经筵的做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十一集《文华经筵》,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故宫“三大殿”的东南侧、协和门以东,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落,这就是文华殿,它与位于“三大殿”西南侧、熙和门以西的武英殿,呈东西对称、左右呼应的建筑格局。这里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实则惊心动魄、暗流涌动。作为专供皇帝上课的场所,文华殿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更见证了明清两代或忠诚、或奸佞、或智慧、或愚钝的讲经官们的各种历史印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它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那么,文华殿到底因何而建?它又在明清两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文华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皇帝举行经筵。所谓经筵,指的就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这种制度自汉唐时代就有,到了宋代才正式制度化,而到明清两代,对它尤为重视。经筵说到底就是一种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它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然而,在明清两代,对皇帝的这种教育往往是失败的。那么,这其中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明清经筵的做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十一集《文华经筵》,敬请关注。
  
  今天讲的是文华经筵,分三个,一是殿区格局,二是明清经筵,三是经筵之争。现在讲殿区格局,如果故宫三大殿是鸟身,那么左翼是文华殿,右翼是武项殿,左文右武,对称,形制略同文华殿是永乐建紫禁城时就建了,李自成撒退时焚毁,清重建,顺治时,战争频繁,一真拖到康熙时才建起来,这是一个建筑群,前是文华门,进了后是文华殿区,呈工字形,前是文华殿,后是主敬殿,中间是一条走廊连接,初建时,作用不是主要的,文华武英为客三大殿建完后不久被烧,这时,他们重要了。建好后,皇太子实习时在这儿办公,后来成了皇太子用,殿的瓦改为了绿色,后来嘉端时,把文华殿变成皇帝御政的便宜殿,变成了黄琉璃瓦。现在看到的是康熙重建时的样式。东有小院叫传心殿,原来没有,康熙二十四年才建的,是管祭祀皇师的,皇师指,伏羲神农轩辕三位,还祭帝师即尧舜,另外还祭祀王师即禹汤文武。还有祭祀周公与孔子。1685年修好,祭祀,说明康熙时,牧耕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牧猎接受了儒家文化。
  
  (文华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皇帝举行经筵。所谓经筵,指的就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这种制度自汉唐时代就有,到了宋代才正式制度化,而到明清两代,对它尤为重视。经筵说到底就是一种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它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然而,在明清两代,对皇帝的这种教育往往是失败的。那么,这其中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明清经筵的做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再讲明清经筵,分大小,大经筵不是每天都举行,隆重,礼仪注大于内容,小经筵实用大于礼仪。经筵在明清大体相同,举行经筵原来没制度,汉有了,宋成了定制,明没完全做成制度。洪建永洪宣五帝继位时都成年了,勤政学习,经筵不重要,明英宗,继位时小,奶奶张太皇太后,与三杨一起商量,定个制度,大经筵逢二举行,一月三次,明清大体沿用下来。小经筵是日讲,实际也做不到,明小皇帝,一是明英宗九岁即位,一是万历十岁即位,他们要上课,讲儒家经典,万历时,老师张居正面对他,讲《易经》听不懂,就自己编了教材,适合他来读,叫《帝鉴图说》,共同搜集了八十一个正面的故事,三十六个反面的故事,印得好,特点是图文并茂。正面讲两个例子,反面也讲两个。谏鼓谤木,讲尧时设鼓与木,有建议时就击鼓,就接待,记下来,不满时写在木头上。这样就知道有什么意见。这故事说明尧时就能吸取意见,再说解网施仁,说商地出巡,看到野地有四面网,商汤觉得鸟出不去,打开三面,一部分就可以逃走了,这故事说商汤惠及鸟兽,何况人?于是百姓都归服,这告诉国君要对百姓施仁爱,学习商汤。反面的故事,一是脯林肉池,说的是夏桀,把肉摆得像林子,最后夏灭亡了。再说游幸江都,隋时,场帝,坐船,数以千数,逆水拉纤,不久,隋灭亡。编成类似的小人书来教育万历皇帝,但是,这些教育都是失败的。明英宗自己做了俘虏,万历执政后,在张居正死后,反手来恶罚张居正,自己二十多年不上朗,放纵自己,走了夏桀的老路。张居正用心地孜育,反倒失败了呢?我想原因多,与教学来说,一读二讲三写四行,但是实际上是重知轻行,重在讲道理,没有在行动上落实,他们部没落实在行动上,这是大教训。
  
  效果好一点的,有,清康熙皇帝较好,五岁开始好学,奶奶孝庄太后,太后严厉教育,老师也好,日讲是成功的。但是,这样的坚持日讲少,后来更不行了,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五个少年天子,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教育就是问题,光绪怎么教育?好在老师的日记记载下来了。1876年光绪五岁,正式上学,在毓庆宫,翁同龢记载,第一堂课,写天下太平,正大光明,八个字。完了,下了老师讲桌那儿,到光绪身边,描模子,开始,光绪新鲜,好孜,过了几天不爱学了,就讲故事,又没兴趣,坐不住了。违反纪律,不能罚呀,老师就批评,厉害一点,光绪就哭,这怎么得了?翁同龢奏给慈禧,让他爸爸醇亲王奕譞陪读,一瞪他,就老实了。但不可能每天来,不来了,光绪就不高兴念,老师说生课要念二十遍,不张嘴,怎么让他念都不张嘴,另外一个老师想办法,孙家鼐不让他动,开始还行,一个半天不许动,受不了,就动。最多半个月不开口,老师说了他几句,又大哭,太监跪下来,皇帝罢课了,老师怎么办。奏报慈禧,还好批评了光绪,支持了毛师,光绪还有回来了。他怕打雷,哆嗦,懂些事后,感恩了,一年写“福”字,拿到教室,在老师身上拖,这是什么讲究呢。叫全身福,老师高兴。翁同龢教了他二十二年,后来,慈禧觉得光绪大了,不让教了。
  
  文震孟是江苏人,先祖是文征明,与唐伯虎等四人称吴中四才子,文震孟从小聪明好学,年轻中举人,后来就考不中进士,五次失败,六七八九又失败,考了二十七年,第十次,侥幸中了一甲一名,不得了。学问也好,人也好,很决进了翰林院,做了讲官,给天启皇帝讲课。这时明朝问题严重了,后金兴起了,天启元年时,沈阳辽阳都丢了,而该时魏忠贤当权,文震孟借给旱帝讲课时,规劝皇帝,“大小臣工,因循粉饰,官员上朗,长跪一诺,北面一揖,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这将使祖宗天下,日销月削,非陛下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天下事来知所终也”而且提出,“唐宋末季,可为前鉴”这来比方局势,严重呀,这奏疏让魏忠贤栏了。魏忠贤陪看天启皇帝看戏时,魏忠贤说,“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这时皇帝生气,允许了。另一讲下完课,魏忠贤宣布廷仗文震孟八十。宰相叶向高等人上疏求饶,后来削职为民,文震孟回家,天启七年,天启帝朱由检即位,下令赐魏忠贤自尽。崇祯皇帝又用阉人,魏忠贤的余孽要翻奚,文震孟又上疏,崇祯皇帝召回他做官,还给崇祯皇帝做讲官,一次崇祯皇帝跷着二郎腿,正好讲到,为人上着,奈何不敬。于是不好意思,拿袖子遮着,放下了腿。还有1629年,皇太极打到北京,形势严峻,刘仲金带170多人集体越狱,要跟后金军队配合,崇祯接到奏报后,下令把刑部尚书等人下狱,主管的主事,当场廷仗,当时一人上疏,固然刑部尚书有责任,罪不至于死,崇祯下令关他。奸臣小人借机落并下石,文震孟借讲课的机会,“君使臣以礼”崇祯皇帝听出说他,做了反省,群臣有请求,就把刑部尚书他们放了,这事朗臣对文震孟赞赏有加。皇帝提拔他做了大学士,两次辞谢,却因得罪了温体仁等,当面摔掉奏章,奏报他,免了文震孟,只三个月,不久回老家,并死去,年63岁。明的讲官可贵是知不可为而为之,明清经筵有盛有衰,宋三苏苏洵有文章叫《管仲论》,说“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都是积累的结果,顺治进京不是顺治的结果,是努尔哈赤二十八年征战的结果,无论是功还是祸都有原因,明朝之亡,清朝之亡,都不在亡之日,而是长期矛盾最后爆发的结果,所以,明清经筵盛衰,朝臣的贤否,是明清兴衰的预兆。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