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多尔衮(十四)多尔衮六大弊政之谜(下)

  多尔衮在定都北京之后,八旗兵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征程,眼看多尔衮统一大业就将成功,但多尔衮却在此时,推翻了他所制定的十四项正确决策,让人难以理解地开始了他的六大暴政: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禁关令和屠城。

  那么,在这六大暴政中,究竟是哪一项直接导致了多尔衮统一中国的失败,又是什么导致了年轻的大清王朝的统治危机?还有,在曾经的那一场抗清斗争中,究竟发生过什么?又有哪些英雄的名字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为您揭示《多尔衮六大弊政之谜》(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首先,我认为圈地这项错误决策不是最为错误的决策。您想呀,圈地一项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有些伤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措施只是对于汉族人中的极少数——家财万贯的地主阶级的损失更大一些,而相对来说,对于穷苦的农民百姓的损失则要小一些,您想呀,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因此,圈占有钱有势的地主阶级的土地,穷苦的农民百姓高兴还来不及呢,他们会说,这一回,你完蛋了吧,有人收拾你了吧,谁让你们家贪占那么多地呢,这一回,可解了我的心头之恨了。造成明朝末年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就恰恰证明了我刚才说过的话是正确的。因此,这项措施不会引起汉族人民全体一致的广泛反抗,因此,圈地这项错误的措施不会引起汉族人民广泛的反抗。

  其次,我认为投充法和逃人法这两项错误决策也不是最为错误的决策。您想呀,对于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穷苦百姓来说,他们给谁干活不是干呀!您想呀,他们在选择工种的时候,还会看看主人的脑袋后面有没有一根长辫子?对于广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穷苦百姓来说,找个给口饭吃的工作能就行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要求呀,奴仆就奴仆呗,买卖就随他们买卖呗,他们还担心投充法?而因为反抗投充法而逃跑的人自然就应该是少数人,而这些少数人逃跑以后,自然是或偷偷还乡,或聚集山林而已。一般来说,还不会造成全国所有的逃人在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领导之下发动大规模反抗的地步。因此,投充法和逃人法这两项错误决策不会引起汉族人民全体一致的广泛反抗,因此,这两项错误的措施不会引起汉族人民广泛的反抗!

  第三,我认为禁关令这项错误决策更不是最为错误的决策。您想呀,这里的“关”,是指山海关而言!对于广大汉族人来说,山海关外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家!那个时候,即使百姓为生活所迫,想要离开自己的家庭,一般而言,也是流浪到大的城市里面来讨个工作,哪里会跑到东北山海关外生活呀。我们前面所说到的大量汉人“闯关东”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则是广大的汉族人民对于当时的“关外”这一“神秘”地区的向往而已,并不能真正说明清军入关前后的“关外”是多么的富庶、繁华,并不能真正说明清军入关前后的“关外”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更加容易生存。因此,我要说这项错误的措施,要想引起汉族人民广泛的反抗是很难的。

  第四,我要说屠城这项措施本身并不是激起人民反抗的原因,而是某种措施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激起人民反抗后的一种结果。当然,这项极端错误的措施,只能是错上加错,而不是错误本身。

  第五,我认为最能引起汉族人民广泛反抗的当属剃发令。汉族人民几千年来一直沿袭儒家思想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丝毫不可损伤也”这一传统!对于汉族人民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丝毫不可损伤也”就是古训,就是根基。因此,剃发,这是大不敬的罪过!剃发,对于绝大多数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儒家思想耳濡目染的汉族人民来说,无异于死亡!而在历史上,以剃发代替死刑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割发代死,这个方面,详细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见《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这里从略。您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投降就投降了吧,您还要在我的身上留下一个以在我心目中比死亡还要难受的记号——剃发——来羞辱我!这就太让人感到不自在了吧!您想啊,要是不留下这样一个记号,谁能知道我是投降了呢还是没有投降呢?您这一留记号不要紧,谁都知道了我投降不说,这个记号还是违背我的信仰的比死亡还要让人难受的记号,您这不是逼着我们造反嘛。因此,剃发令的颁布,最能引起汉族人民广泛的反抗。

  这中间最为典型的反抗个案当属“江阴八十一日”: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清朝剃发令,在阎应元等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1645年夏,江阴降清,这里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个史实,江阴本来已经降清。就在这个时候,清朝派出了一个更早一些投降清朝的前明官吏——方亨继任为江阴新的知县。方亨依照清朝惯例,颁布了剃发令。这样一来不要紧,迅速激起了民变。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此后,方亨召集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

     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结果,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闰六月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陈明遇虽然胸怀忠肝义胆,却感到自己缺乏军事组织才能,在他推荐下江阴士民把乡居的原任典史阎应元迎接入城担负守城重任。典史,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相当于我们说的一个县的公安局长。江阴不过是一座小小的要塞,全城仅九万多人。被百姓们推举为守城统帅的阎应元既无在扬州抵抗清朝军队的一品大学士史可法的十万大军,又无在嘉定抵抗清朝军队的三品通政使侯峒曾的地位显赫,但他居然应全城百姓重托,于二十四万清兵的大炮、强弩之下,担当起了九万平民百姓的指挥官!阎应元入城后,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分守四门。在八十一天的血战中,阎应元与全城百姓同仇敌忾,击毙清兵万余,其中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阎典史几乎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诈降、设伏、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居然连人体炸弹也用上了。

    阎应元招募自愿老者出城诈降,将炸药放在装银两的木桶夹层中,献纳时引燃导火索,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与清军王爷一、上将三及三千贼寇玉石俱焚,清军不得不三军挂孝。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提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罢,阎应元带着千人继续上马格斗,杀死清兵无数,欲从西门突围而不得。他环顾从者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他倒地后膝盖不弯直至气绝!当清军开始屠城的时候,百姓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都以先死为幸,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有人统计,江阴小城,城内被屠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被杀者七万五千余众,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江阴军民这视死如归,以身殉国之精神,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矣!

  因此我们说,多尔衮的这六大错误决策,尤其是这剃发令的颁布,只能激起汉族人民的民族仇恨,从而使事态迅速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他没有能够领导大清王朝完成中国的再度统一这个任务。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三大抗清力量:第一、官僚地主知识分子;第二、各地农民起义军;第三、南明军队。更有甚者,这三部分人还打起了联合抗清的旗帜,而且愈演愈烈,而这恰恰最终导致了多尔衮完成中国的再度统一大业的失败。

  由于清王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一部分汉族官僚地主和知识分子逐步认清了清王朝的实质,从而走上了抗清道路。这部分人中大人们的事迹我们不说了,说一个少年英雄夏完淳(Chún)的事迹。夏允彝、夏完淳父子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1645年,清兵破南京,夏氏父子毁家倡义,起兵抗清,成为明末抗清领导人物!后战斗失利,夏允彝在投水殉节!其子夏完淳继续抗清,1647年不幸失败被捕。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提审。主持审讯的是洪承畴。洪承畴是明朝进士,曾任兵部尚书。1639年督师蓟辽,1640年为清兵所俘。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他,发现他爱惜衣服,梁上掉下一点灰尘,撒在他的衣服上,他拍了又拍。听了这个报告,皇太极便亲自去看洪承畴。将身上的御衣解下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睁大眼睛感激地看着皇太极,于是归顺了清朝!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崇祯皇帝却主观的认为洪承畴已经自杀殉国,所以亲自设祭痛哭哀悼!

     1645年洪承畴来到了南方,负责招抚江南。洪承畴面对着少年英雄夏完淳,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公元1647年九月,这位年才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

  李自成山海关之战失败后,迅速离开北京退到西安。1645年,李自成两次战败后放弃西安,进入湖北,在九宫山为地主杀害。李自成死后,余部坚持抗清。到1651年初多尔衮去世前后,他们活跃易守难攻的长江三峡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夔(Kuí)东十三家”,势力盛极一时。张献忠于1644年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与清军作战牺牲。此后,张献忠手下四大名将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进驻滇黔,与南明桂王政权联合抗清。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清廷入关后,连续出现了几个与清王朝对立的南明政权:福王政权、鲁王政权、唐王政权和桂王政权等,其中,前三个政权的抗清斗争并没有多少战绩,命也不长,只有丁魁(Kuí)楚和瞿式耜(Sì)拥立的明思宗的堂弟朱由榔为首的桂王政权(年号永历,也称永历政权)在农民军和反正将领的帮助下坚持了十五六年,有些作为。到1651年初,桂王政权已经拥有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江西、广东七省之地,与此同时,桂王手下的郑成功也占领了厦门,大有收复福建之势,桂王政权的抗清斗争已经达到高潮。

    多尔衮六大错误决策,客观上造成了到1651年初三大抗清力量的抗清斗争几乎同时渐入佳境,也就是说,多尔衮直到死,也没有看到他率领的清朝八旗子弟统一中国。而我们有什么证据说明,多尔衮的上述六大错误决策,是与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关系的改变有关系呢?从下一讲开始,我就正式为大家小心的揭秘清宫头号疑案——“太后下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