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十六)帝师督辽
返回列表
发帖
明清风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明清风云
当前离线
UID
68
帖子
1497
主题
354
精华
0
积分
511
威望
511
金钱
4409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4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6-22 21:34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十六)帝师督辽
百家讲坛
,
特殊关系
,
大学士
,
天启皇帝
,
历史
今天我讲《帝师督辽》,帝师就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督辽就是大学士孙承宗督率军民守御辽东。为什么要讲帝师督辽呢?因为明朝从有辽事以来,对整个辽东的局势,胸中有局,这样的辽东的军政首脑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熊廷弼,我们讲过。第二个是孙承宗。第三个是袁崇焕。孙承宗是属于一种承上启下这样的特殊的历史地位。那孙承宗又跟恩袁崇焕有什么特殊关系呢?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明清风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明清风云
当前离线
UID
68
帖子
1497
主题
354
精华
0
积分
511
威望
511
金钱
4409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4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6-22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明清风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明清风云
当前离线
UID
68
帖子
1497
主题
354
精华
0
积分
511
威望
511
金钱
4409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34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6-22 21:3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我讲帝师督辽。
帝师,就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督辽就是大学士孙承宗督率军民守御辽东。下面讲第一个题目,帝师其人。
孙承宗是1563年生,1638年死,享年76岁。他是直隶高阳人,今河北高阳县人。这个人他经历很有意思,60岁了才开始到辽东任职,那60岁以前的经历,我给他分作三段。第一段是从秀才到举人。孙承宗是在万历六年,就是1578年得了秀才,这一年他16岁,32岁才考中举人,所以从16岁到32岁中间有16年,这16年他做什么?我说他是半工半读。就这16年,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准备科考。他先给大理寺右丞叫姜壁这个人做家庭教师,这个对他很重要,他开始接触朝廷里面的官员,过了不久,万历20年,1592年,孙承宗又到当时的兵备道,叫房守士家里做家庭教师,这很重要,他开始接触兵备道。又过了一年,他就到了北京,入了国子监,在那里头读书,这个对他人生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又过了一年,就是万历22年,1594年,孙承宗就考中了举人。所以,孙承宗从做秀才到考中举人,中间经过了16年的时间。
第二段,从举人到进士。孙承宗中了举人之后,还是半工半读,一边读书,一边教书,不久,房守士就做了大同巡抚。大家知道,大同是明朝北部的九边之一,地位非常重要,孙承宗做了房守士的家庭教师就到了大同,到了大同,这段经历对孙承宗太重要了,因为大同是北部的边城,军事重镇。
第三段,从进士到帝师,皇帝的老师。《明史·选举志》它讲,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所以,孙承宗从进士到编修,到帝师,到尚书,到内阁,他走了一条官员高端发展的道路。就这一点来说,孙承宗是有幸的。他到了翰林院,在翰林院十年的时间,就到了52岁,52岁这一年,孙承宗新的机遇又来了,因为他是翰林,他就到詹事府做事,詹事府是辅导皇太子的机构,虽然官品不是很高,但是大家注意,他接触了皇权的政治核心。这个太子是谁?就是我们过去讲过的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他做了朱常洛的老师,但是万历48年,万历皇帝死了,死了他这个太子朱常洛继位,就是泰昌帝。泰昌帝很不幸,八月初一继位,九月初一吃了那个红丸就死了。
前面我们讲过明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那个红丸案就是讲的泰昌皇帝的死。泰昌皇帝一死,谁继位呢?就是泰昌的儿子朱由校继位,就是天启皇帝。泰昌的死,对孙承宗来说是不幸的,因为他刚辅导了太子,太子刚做了皇帝一个月就死了,但是,又给他提供一个新的机会,什么新的机会?因为泰昌皇帝儿子天启又做了皇帝,这样,孙承宗又接着做天启皇帝的老师,就作为帝师了。当时,天启皇帝很小,16岁,孙承宗这个时候是58、59岁,接近60岁了,给一个小皇帝讲课,因为孙承宗常年当教师,很会讲课,也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所以他给天启皇帝讲课的时候,很受天启皇帝的欢迎,天启皇帝说了两个字,说什么呢?说他听了孙承宗老师的课,开心,就是豁然开朗,心里头很明白,就是很赞赏孙承宗讲课。天启二年,就是1622年,大家知道,我们也讲过,明朝又把广宁丢了,朝廷非常危急,这个时候,又有人提出来,请孙承宗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这个时候,天启帝同意了,就拜孙承宗为兵部尚书。这样,孙承宗三重身份,帝师、大学士、兵部尚书。这个时候,孙承宗的地位应当说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顶峰。
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有了这件事情,孙承宗就离开了天启皇帝,离开了兵部尚书的岗位,到了辽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底下再讲。
因为发生一件事情,我在前面讲过,袁崇焕是筑城宁远提到过,就是到天启二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辽东经略是王在晋,王在晋提出来是退,退守山海关,在山海关外面八里的地方,筑一个城来护卫山海关,袁崇焕当时是一个佥事,他不同意,他说要在宁远,山海关200里以外的宁远筑城守卫宁远,但是,他官小,人微言轻,王在晋不听,他写了两封信,奏告首辅叶向高。叶向高还算开明,接了这封信之后,他不能定夺,他同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谈起这事,孙承宗说,我去看一看吧,实地考察一下再做决定,叶向高很高兴。这个事情也报告了天启皇帝了,天启皇帝也支持,这样,孙承宗就以皇帝老师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就策骑,骑着马到了山海关。
孙承宗带着袁崇焕等人骑着马,出了山海关,阅视塞外的形势。孙承宗就到了前屯卫,前屯离山海关只40里地,孙承宗一看,有几间破房子,夜无犬吠,朝无鸡鸣,晚上狗叫的声音没有,早上起来鸡叫的声音没有,没有人居住,一片荒凉,孙承宗非常有感慨,登上高地,再巡阅东北的形势,又回到山海关,他心里头是支持了袁崇焕的意见,守宁远,他要跟王在晋谈,孙承宗做过老师,地位又高,人又宽厚,耐心地跟王在晋谈。《明史·孙承宗传》记载说,他同王在晋谈话,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就是推心置腹地同王在晋谈,谈了七天七夜,够有耐心了,人家是皇帝老师,大学士,兵部尚书,跟你王在晋谈,王在晋这个人文言一点说叫做执着,我们老百姓说,叫太犟,不同意改,孙承宗一看,也说不服他,就回去吧,就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和宰相叶向高谈了这个事情,说我的意思还是守宁远,叶向高也同意,孙承宗借着给天启皇帝讲课的机会把这个事情也报告了,天启皇帝也同意了守宁远,顺便,孙承宗就说,王在晋这个人不可重用,天启皇帝点了头,接着就把王在晋辽东经略这个职务就免了,调他做南京兵部尚书,这是天启二年八月。
孙承宗巡关是天启二年六月十五,他回去之后,王在晋调离是同年的八月,那这个缺谁补?辽东经略是个很重要的职务,谁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因为那个地方是死地,生死的死,胜仗打不了,败仗就要杀头,前头有熊廷弼做例子,传首九边,孙承宗说,我去督师。叶向高也很高兴,天启皇帝也很高兴,这样,孙承宗就以皇帝老师大学士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天启皇帝亲自送他,赐给他尚方宝剑,文物官员一直送到崇文门外。孙承宗在天启二年十月,就到了山海关就职。
前面我们讲了孙承宗山海关的巡关,底下我就说,他到任之后,他督辽,就是孙承宗亲督率军民守御辽东。孙承宗到职之后,做了许多的事情,我归纳了一下,主要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关宁防线,就是从山海关到宁远,这200里路的这个防线。山海关到宁远,有四座重要的城池,原来撤的时候就毁了,重新修城,他修城,练兵,安置流民,数以十万计的流民没有饭吃,他要安置他,屯田,请饷,官兵没有饷,他借了这个特殊的关系,从皇帝请饷,给官兵发饷,调炮,孙承宗负责就把那个西洋大炮从北调到山海关,还请械因为他做过兵部尚书,他又是大学士,通过工部来调枪炮武器来充实辽东军队。孙承宗前后总算近四年的时间,来建这条防线。
宁远城我们上次讲过,主要是袁崇焕等在修,修好了,他就继续往北,一直到大凌河,这条防线,就初步建立起来了,这条防线非常重要,后来袁崇焕又修整,这条防线,特别是关宁防线,就是山海关到宁远的防线,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始终没有攻占过宁远,就没有攻破过宁远防线。一直到了崇祯17年,明朝亡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吴三桂和多尔衮勾结,清军才越过了宁远,山海关,后来进了北京。这条防线后来20多年,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是孙承宗奠定的,这是孙承宗到关外的第一件事情。
到了关外第二件事情就是选将,选拔将领。明朝到这个时候,关外的总兵基本上死光了,明朝编制是20个总兵,孙承宗到山海关的时候,前后死了15个总兵,因为辽东的事情,死了15个总兵,谁来统帅军队?所以,一个很重要事情就是选将。我想重点介绍五个人,对于辽事关系比较大的五个人。
第一位叫马世龙,这个马世龙是武举出身,这个人的官做到永平的副总兵,那比较大了,孙承宗到了山海关,因为他是蓟辽督师,管蓟和辽,他就见了马世龙,孙承宗就很器重孙承宗,把他调到山海关,军事上具体由他负责。
第二袁崇焕。孙承宗对袁崇焕,可以说是又是老师,又是朋友,又是部下。袁崇焕从七品知县,升到六品主事,升到五品佥事,右参政,四品,后来袁崇焕做到巡抚,三品,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孙承宗领导和培养之下。
第三个,满桂。满桂是蒙古族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到塞里来住。这个人,据《明史·满桂传》记载,勇力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满桂这个人他是作战非常勇敢,孙承宗巡视的时候就见了满桂,一见满桂这个人,是相貌英武,力气很大,善于骑射,人又豪爽,孙承宗觉得这个人是个将才,就把他带到山海关,袁崇焕修宁远城,让满桂跟袁崇焕一块儿修城。满桂后来就升为总兵,下面我们讲到宁远之战的时候,满桂立了大功,最后满桂战死在北京的永定门外,以身殉明朝的江山社稷。
第四,赵率教。赵率教是陕西人,这个赵率教很能干,当时有很多的流亡的俩民,大约有四五万人,这赵率教就招抚这些辽民,身体强壮的当兵,老弱,他不有很多地吗?耕田,让你种地,自己有饭吃了,还有征回来的粮食补充军饷,已经征收了的丁壮,编成军队,严格地训练,短短的一段时间,他搞了前屯卫,是既经济兴旺,又秩序井然,孙承宗这个时候是做了督师了,他就到前屯去视察,孙承宗视察一看就很惊讶,他第一次到前屯的时候,是夜无犬吠,朝无鸡鸣,他这时候一看,前屯完全改观了,所以很高兴,就把自己坐的轿子,赠送给了赵率教,表示对他的鼓励。所以,赵率教在守辽的时候做出很大的贡献,底下我们讲到宁锦大捷的时候,要专门讲到赵率教。
第五,祖大寿。祖大寿就是宁远人,现在辽宁兴城人,他官做到游击。在哪做官呢?就在广宁做官。广宁那时候巡抚就是王化贞,我讲过了,广宁迎降,王化贞一看事情不好,王化贞就跑了,祖大寿这时候是广宁的游击,祖大寿当时有两条道路,一条带着军队到前线,跟后金军队厮杀,再一条就跑,祖大寿带着他的兵丁,还有一部分百姓,跑到了觉华岛,就是金边的菊花岛,也是要有杀头之罪的,孙承宗了解这个情况,也没有究他过去的错误,让他戴罪立功,所以,后来祖大寿和袁崇焕守宁远,又守大凌河等等,立下了重要的功勋。
孙承宗在山海关任职期间,发现、信任、重用了这五个人,马世龙、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祖大寿,这五个人在后来的辽东军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因为孙承宗在这儿,井井有条,四年的时间,没敢发动进攻。所以,《三朝野纪》记载,自承宗出阵,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换矣,从孙承宗出阵这四年期间,关门,山海关很安静,朝廷里面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一会儿败报频传,也是比较安静。孙承宗、袁崇焕等建立这条防线,努尔哈赤父子两代,始终没有攻破关宁防线,这条防线同明朝共亡,这是孙承宗和袁崇焕的一个巨大的贡献。但是,正是孙承宗奋发有为的时候,朝廷里面发生了变局。
遭劾离职。大家注意,这辽东的事情,不是孤立辽东的事情,它和朝廷里面是紧紧相连,朝廷是一盘棋,辽东只是这盘棋的一个棋子,所以,辽东的命运和朝廷中央的情况是密切相关,孙承宗在辽这四年,朝廷里面发生一个大的变故,就是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斗争,结果东林党失败了,阉党胜利了。本来局面是很好的,首辅叶向高,大学士,皇帝的老师,兵部尚书孙承宗,大学士韩爌,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杨涟等等,或者是东林党,或者是倾向于东林党,东林党在朝廷这个时候已经占了主导地位了,所以,袁崇焕才能步步升,正是东林党比较得势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就是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这24大罪,任何一条都可以杀头,不要说24条了。所以,东林党跟阉党是一个决战的时候,公开决裂的时候。东林党软了一下,有人就建议这个叶向高,把魏忠贤抓起来杀了,叶向高软了一下,魏忠贤借了这个机会就反铺,先把杨涟左光斗关到监狱里头,严刑拷打,最后给打死了,就逼着宰相叶向高、大学士韩爌等等,就一个个逼他,叶向高辞职了,没法做了,大学士韩爌也不做了,杨涟左光斗也杀了,那孙承宗怎么办?
孙承宗是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之臣,又是皇帝老师,还是兵部尚书,又亲自握兵,督师蓟辽,十几万军队,魏忠贤对年高望重的孙承宗不敢轻易下手,他就想拉拢这个孙承宗,站在自己一边,魏忠贤就派了一个太监叫纪用,就找孙承宗疏通,让孙承宗给魏忠贤送点黄金白银,表示投靠魏忠贤。孙承宗对待这个太监纪用什么态度呢?五个字啊,不与交一言。就是不跟他说一句话,用我们今天话说,不理,晒着你。这个纪用回去就跟魏忠贤报了,魏忠贤火了,就要整这个孙承宗,总你得有茬啊,借着茬整啊,又找不出茬来。
天启四年11月14,是天启皇帝的生日,孙承宗就申请,他来给皇帝过生日,皇帝是他的学生啊,就到了通州,这时候就报到朝廷里头了,这时候当权的叫魏广微,他得到消息以后就急了,赶紧找魏忠贤,说孙承宗带了大兵来了,要清君侧,借用汉晁错那个典故,清君侧,株晁错,这个魏忠贤一听就吓坏了,带着军队清君侧,就是要杀魏忠贤啊,魏忠贤就到了天启皇帝的床边,绕着天启皇帝床边,一面绕一面哭,一面哀诉,哭得非常动心,天启皇帝一看也没办法,说算了算了,别让他来了。这一下不得了了,魏忠贤马上就找内阁有关人等,连夜发了三道上谕,这三道上谕夜里头城门都关了,现把大明门打开,就急着送给孙承宗,就不许你进不城,并且通知,孙承宗要是进齐化门,就是朝阳门,反接以入,把手反过来,捆进来,把他逮捕了,孙承宗一看,没办法了,就又返回到山海关了。这样,就阉党和孙承宗公开决裂了,借了个茬,就是孙承宗手下大将马世龙,到了柳河,辽河三岔河的地方,想偷袭一下,结果情报闹错了,后金派一个人,做了个假情报,去了以后他们伏兵就起来了,死了五六百人,按照边事上也不算大事,死几百人一个偷袭,不算大事,但是阉党拿这个事做文章,弹劾马世龙,直接牵扯到孙承宗。孙承宗一看,他那几个同僚也都退的退,死的死,孙承宗60岁出关,4年已经64岁了,于是说干脆我辞职,我回家吧。这样就回到北京,后来又回到高阳养老。
孙承宗辞职,离开辽东,这是一个大事情,为什么是个大事情呢?引起了整个辽东局势的巨大变化,引出了宁远之战。下一讲我讲宁远之战。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