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十四)单骑阅塞

我讲袁崇焕,那么就要了解辽东事情的本与始,还要了解辽东事情的末与终。所以我说,袁崇焕我讲,实际上分作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袁崇焕前辽东,就是讲本和始。中间这边,中间讲袁崇焕与辽东,下篇讲袁崇焕后辽东。这是讲末与终。《明史·袁崇焕传》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那么袁崇焕死了以后,辽东是个什么情况?一直讲到山海关大战,清军入京,迁都燕京,明朝灭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十四)单骑阅塞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今天,我讲袁崇焕单骑阅赛。就是讲袁崇焕与辽东,直接讲袁崇焕与辽东这九年的历史。现在进第一个问题,邵武知县。

明万历47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这一年,明后金发生了萨尔浒大战,败报传到北京,朝廷振动,这时候袁崇焕急于为国家服务,但是,没有缺,等待了一段时间,第二年,万历48年,就是1620年,朝廷任命袁崇焕做福建邵武知县。邵武,现在是福建省邵武市,在福建的东北部,武夷山的南麓,临闽江的支流动富屯溪,地位很重要,居重要地位,为八闽屏障。袁崇焕邵武知县任上两年多,不到三年的时间,主要做了五件事。第一,助民救火。县衙门旁边,老百姓家着火了,大家要救火,他身为一县的父母官,穿着官服,登墙上屋,为老百姓救火。大家想想,一个七品的县官,老百姓家着火,他能亲临现场指挥,你们冲啊,救火啊,就很难得了,不仅如此,亲自登墙上屋,提着水给老百姓救火,我说这个县官真是难能可贵。

第二,平反冤狱。袁崇焕到了邵武之后,有一些冤案,向他告状,他亲自调查,一件一件落实,进行处理,冤案给予平反。乾隆邵武府志做了记载,它这样说,明决有战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冤案、错案、假案,没有一件没有得到伸冤昭雪的。

第三,关心辽事。他做邵武知县事情多得很,但是,他最关心的是辽东的事情,有一个人叫张岱,他写了本书叫《石匮书后集》,这样记载,袁崇焕为闽中县令,分校闱中,日呼一老兵,习辽事者,与之谈兵,绝不阅卷,不阅卷,天天找一些退伍老兵谈,因为这个时候,袁崇焕心里头想的是辽东,是国家,是社稷。

第四,会聚群英。因为袁崇焕想的是辽东事情,要结交一些兄弟朋友,将来为辽东的事情尽忠尽力。比如说,有一个人叫罗力,是福建人,他就跟他相结,关系很好,后来他到辽东的时候,把罗力带到辽东,带到宁远,在宁远保卫战的时候,罗力立了大功。

第五,高塔题额。他在福建邵武任上,邵武南面有一个山,叫天符山,山顶上修了一个塔,六角形的塔,这个塔现在还有,大家可以看这个塔的照片。塔有一个塔额,这个字是袁崇焕写的,写了三个字,聚奎塔,落款天启元年,邵武县的知县袁崇焕立。聚奎塔这三个字,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画面,这个字的特点阴文,颜体,行楷,舒朗,苍劲,刚挺,圆浑,流畅,字写得很好,大家注意,袁崇焕真正留下的、可信的、经得住推敲的、被历史证明的文物,可能只有这一件,所以非常珍贵。

二,单骑阅赛。明朝有一个规定,知府、知州、知县那个正堂,每隔三年要到北京来朝觐,底下我再讲这个朝觐。袁崇焕到北京朝觐这个时候北京是个什么情况?天启二年,就是1622年,正月18,努尔哈赤从辽阳发兵来攻打广宁,22日,西平陷落,24日,广宁开门迎降,原来辽东巡抚的衙门变成了努尔哈赤的行宫,这个败报传到北京,朝野震惊,九门昼闭,北京的城门是内九外七,16个门啊,白天全关了,一片惊慌混乱,这个时候,在北京的官员,人人心慌,有一句话叫什么呢?叫苟出春明一步,即为放生之场,春明就是京师,除了北京一步,即为放生之场,我就逃生了,因为怕后金的军队打到北京,这些人当然就很悲惨了,当时是这么一种心态。袁崇焕到北京朝觐,我把这个朝觐解释一下。

朝觐,就是北京以外的官员,特别是府、州、县的正官到北京来接受朝廷的考核,按照规定,是上一年的12月,这时正官在布政使和按察使的统领下,自费到北京,要在12月初十之前到了北京的城郊,但是不能进成,25号以后,可以进到北京城,进到北京城之后,先由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组织他们考核,要在城外,城外找一个寺观来对他们进行考核,这是初考,还要答辩,考完了之后,分省,在吏部和都察院还要考,福建规定在正月初三,袁崇焕又通过了吏部和都察院的这个考试,考的结果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这个期间,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御史叫侯恂,他是东林党,他题请皇帝破格来任用袁崇焕。在讲破格之前,我还要说一下这个考核,就是对这些官员的考核,叫做八法,就是八条。我们看看这八条怎么分的。一,称职,二,平常,三,老疾,疾,就是病,四,疲软,五,贪酷,六,才力不及,七,素行不谨,八,浮躁,浅露,就是这个官,最后分这八种情况来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分五类,这五类是一,称职者,升,二,平常者,复职,官复原职,三,老病疲软者,闲住,四,浮躁,才力不及者,调任,五,贪酷者,贪污腐败者,为民,就是分五来处理。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朱元璋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考全国知府朝觐,考试他们,考完结果分三等,第一等是有功无过,第二等是有功有过,第三等是无功有过,分三等。第一等,有功无过,朱元璋举行国宴,请他们吃饭,坐着吃,坐着吃,第二等是有功有过,有成绩也有过错,也参加国宴,站着吃,不许坐着,第三等,无功有过,不吃饭,在门那儿站着,一直等散了席,你才可以离开,用这种办法是奖励有功者,批评怠慢者,羞辱那些不称职者。袁崇焕经过这一次的朝觐,成绩应该说还是可以,具体的成绩没有留下记录,但是这中间发生了一个重要事情,就是东林党人御史侯恂上了一个奏疏,请破格提拔袁崇焕。这个是明熹宗实录做了记载,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袁崇焕英风伟略,建议皇帝破格任用,天启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任命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这里有两个变化,袁崇焕的福建邵武知县是正七品,兵部职方司主事是正六品,升了一品,另外,由外官调到京官,调到部里工作,这当然是个很大的变化,这里我解释一下,兵部职方司主事。

大家知道,当时是分六个部,吏礼户兵刑工,兵部是其一,兵部下面有四个司,武选司、职方司、车驾司、武库司。武选司是管干部的任免升降,车驾司管车驾、依仗,武库司管枪械、兵杖;职方司管舆图存放、城池修筑、粮饷调遣、官吏奖惩,等等。

大家注意,兵部这四个司,每一个司有一个郎中,就是司长,有一个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下面主事只有两个人,所以他这个兵部职方司,是一个郎中,一个员外郎,两个主事,袁崇焕是两个主事之一,袁崇焕做了兵部直方司主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兵部职方司找不到袁崇焕了这个新主事,问他家里面,家里面也不知道哪去了。

过了几天之后,袁崇焕回来了,说他单骑阅赛,一个人骑着马,没有带任何人,也没有通知任何人,到了山海关内外考察地理形势和军备的情况。回来以后,说了一句话,语出惊人,袁崇焕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守住这儿。这个话说的是豪言壮语,今天看起来也有一点大,但是大家注意,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敢于说这句话的,有很大的胆量。为什么呢?当时这个情况,我把这个史书描述的情况给大家说一下大家就知道当时的情况。

这个张岱在石匮书后集里讲,时广宁失守,王化贞与雄廷弼逃归,画山海关为守,京师各官言及辽事,皆缩朒不敢任,崇焕攘臂请行。这个时候广宁丢了,熊廷弼、王化贞带着军队退到了山海关里面,数以十万计的溃卒,数以百万计的辽西的难民,背乡离井,夜间露宿,炊无粒米,扶老携幼,哭声震野,退到山海关里面。北京的很多的高官,收拾细软准备回老家,把自己的家眷也打发回老家了,袁崇焕在这种情况下,单骑阅赛,一个人考察形势,回来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这种胆量,这种气魄,是难能可贵的,这对于当时想逃离北京的人,是一剂镇静药,也是一剂兴奋剂。

阅塞回来之后,袁崇焕就正式到辽东,升了,升做佥事,佥事是正五品,他原来知县是正七品,主事是正六品,他的胆略在朝廷,在满朝文武官员来说是很杰出的,也是很优秀的。

袁崇焕上任到了山海关,心情既沉重又兴奋,沉重是整个一个破烂摊子,兴奋是因为他有施展报国的这种机会了,这个时候他写了一首诗,诗叫边中送别,诗是这样说的,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关键的就是第五、第六句,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我袁崇焕骑马横戈,不是为了封侯,为了江山,为了社稷,为了辽民,所以我说,袁崇焕爱国爱民的精神,是值得景仰的。当时不是百战百胜的局面,当时是一败涂地的局面,横戈原不为封侯,不是为了升官,也不是为了发财,所以,袁崇焕的精神的确是值得后人敬佩的。他到辽东之前,这时候熊廷弼是落狱了,原来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因丢失广宁,封疆失守落狱了,有的书记载,袁崇焕到监狱里头去看熊廷弼,熊廷弼问他,你操何策以往?你到辽东准备用什么计谋啊?袁崇焕答,守而后战。就是先守,而后战。熊廷弼很高兴,两个人相谈甚欢。袁崇焕到了辽东之后,后来熊廷弼被斩首,传首九边,袁崇焕得到这个噩耗之后,相传他写了一首诗,叫哭雄经略。这首诗这么些的,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才兼文物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就是袁崇焕夜里头回想起熊廷弼来,悲悼熊廷弼,痛哭失声。这个时候,袁崇焕还不知道,熊廷弼的悲剧将来就是他自己的悲剧,他这时候是以熊廷弼做砥砺,要收复失地,为国为民,竭力尽忠。

袁崇焕到了辽东之后,就在辽东经略,王在晋的领导之下工作,和王在晋发生了争论,就是关于关外有局无局争论。

三,无局之局。熊廷弼原来是辽东经略,封疆失守,罢官了,要新任一个辽东经略,任谁?谁也不愿意去,怎么办?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他自己觉得在他兵部尚书任上,把广宁、义州都丢了,关外大片土地丢了,他自请兼任辽东经略,但是他又迟迟不离开北京,他也害怕,没有多久,他又提出来不做了,那皇帝就改派一个人,派宣府巡抚解经邦,谢经邦他害怕,这个辽东巡抚怎么做啊?大片土地都丢失了,他不去。皇帝让他去,他是借故推托不去,天启皇帝生气了,就把这个解经邦给免职了,派谁去呢?派王在晋去,王在晋也不去,借故推托,天启帝不高兴了,他后来一想,我要真不去,硬抗着,可能也削职为民了,那就去吧,他就做了辽东经略。做了辽东经略,他就从北京到了山海关。这个时候是个什么局面?大家想想看。

第一,就辽西而言,辽河以西,广宁、义州丢了,锦州丢了,宁远也失守了,一直退到了山海关,百万溃卒和难民,拥挤到山海关里,整个辽西是一片混乱,八个字,村无狗吠,户无鸡鸣。

就朝廷而言,朝廷如果团结一致,组织军民进行斗争,也还可以,朝廷里头这个时候党争,阉党,东林党斗争非常之激烈。

第三,就经济而言。盔甲、器械,辽东地区基本丢失了,粮食,当时最重要是粮食,数以十万担的粮食,仅仅右屯这一个地方,明朝存了52万石粮食,完变成后金的战利品了,后金都用了两万辆牛车、驴车,把这些粮食运到后金的都城赫图阿拉,当时辽东大饥,大饥荒,这52万石粮食解决了后金粮食危机的恐慌,数以百万计的白银,打了水漂了,这个时候,明朝的财政越来越困难。

第四,就军事而言,辽河以东丢了,辽河以西基本上全丢了,大家想想看,我开始讲过,明朝在辽东两座镇城,辽阳、广宁全丢了,五座路城,东路辽阳,西路义州,北路开原,中路广宁,南路前屯,五个路城丢了四个,就剩了前屯,前屯离山海关四十多里地,不到五十里地,就是山海关以外四五十里地再往北,不是明朝控制的,明朝的编制总兵20员,九边,一边一个总兵,重要的省一个省一个总兵,编制是20个总兵,到袁崇焕上任辽东的时候,明朝死的总兵15位。后金贝勒、大将,一员没有死。

在这种情况,新任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王在晋认为,辽东不行了,无局可守,没法布局了,王在晋写了本书,叫三朝辽事实录,他在书里这么些,他给天启皇帝上奏疏也是这么写,他说,东事离批,一坏无清抚,再坏无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无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一败于抚顺清河,二败于开原铁岭,三败于沈阳辽阳,四败于广宁义州,还有个萨尔浒大败,一直退到山海关,山海关以外,辽河东西无局可守,只有守山海关了。这是当时辽东经略王在晋对辽东局势的分析和论断,并且正式上奏朝廷,王在晋,兵部尚书兼辽东经略是正二品大官,袁崇焕你也就是个五品官,袁崇焕过人之处,在这个时候提出,辽东有局可守。辽东这个棋盘的围棋上,还有眼可做,做眼在什么地方?就是宁远。下一讲我讲袁崇焕营筑宁远,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