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十一)辽阳陷落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十一)辽阳陷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11.1 辽阳激战

1621年3月13日,努尔哈赤攻占沈阳,马不停蹄,14、15、16、17、18,仅仅5天,八旗6万大军,兵临辽阳。努尔哈赤到了辽阳城下之后,总共4天。第一天18日6万军队到了辽阳城外,要部署兵力,准备激战。努尔哈赤派了谍工,把辽阳的护城河想法把进水口给堵住,把出水口给扩大,想法把护城河的河水放干了,这样再填上土和草,就骑兵就可以从壕沟过去。正在做的时候,第二天就是19,城外激战。

辽阳城的激战,重点在城外,辽阳城的最高指挥就是辽东经略袁应泰,还有辽东巡按张铨以及五个总兵,在进行守卫。五个总兵啊,统帅五万军队镇守辽阳。开始,努尔哈赤军队攻打,袁应泰指挥他的总兵,部署军队,同后金军队激战,先发炮,明朝用火炮,火炮发之后,发多了,它那个炮身热,喷,间隙的时候,后金骑兵往上冲,两军叫马颈相交,进行拼杀。后金骑兵它有很强的优势,明朝的骑兵也很勇猛,但是,跟后金骑兵比较之下,相对来说它有一个弱势,在厮杀交锋当中,后金的军队死伤惨重,因为明朝也有准备,这个时候,努尔哈赤是心急如焚,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朝鲜光海君日记》做了记载,说,老酋曰,老酋,就是努尔哈赤,老酋曰,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即匹马独进,就是明朝的炮火骑兵步兵的冲杀,后金的军队畏缩,不敢前进,努尔哈赤驱赶他的军队往前冲,军队退缩,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说出了刚才那个话,说你们要退一步,我就死了,你们不进,我进,自己驱马,身先士卒往前冲,他的儿子皇太极代善见老爷子不怕死往前冲,也带着骑兵跟着往前冲,八旗军队像一堵墙似的往前冲,一直厮杀到晚上,不分胜负。

第三天,20日白天,还是在城外野战,明朝的五个总兵已经有阵亡的了,已经有些招架不住了,后金军队趁着明军后撤的时候,猛烈地前冲,明朝军队在过吊桥的时候,在往城里头退的时候,自相践踏,死了很多,这时候,后金骑兵也拥上来,城上打炮,城上的炮是连发,连发过多了,它老式的炮,炮身就热了,放上炸药就自喷,间歇的时候,后金的骑兵就往上冲,这时候,后金的军队基本上就冲到东门和西门两侧,把城两面夹攻。

第四天,21日,城上的窝棚着火了,火药起火了军心涣散,明朝还有几个官员,就缒城逃亡,这个对军心影响很大,努尔哈赤乘胜里应外合,这个时候,辽阳城里头,原来后金派去的奸细,或者叫谍工,还有混进里头本来的夷人,就是原来后金的人,打开城门,后金军队就往里拥,这个时候的辽阳城,已经不同于开原了,不同于铁岭,也不同于沈阳,我们讲过,后金打开原城的时候,攻陷开原之后,城里许多人不投降,我不说了八个字吗?叫屋无虚梁,木无空枝,许多人不愿意投降后金,上吊自杀了,屋子里的梁没有虚,树木的树枝没有空的,都是吊死的人这个话可能是夸大了,但是说明开原城的百姓不投降后金。辽阳城不一样,跟沈阳城也不一样。沈阳城后金打开之后,据说兵民杀死了七万人,这个数字不一定可靠,但是说明杀人是很多的,因为城里头还有抵抗,辽阳不一样,辽阳城门是城里头人打开的,打开之后,城里的男子剃了脱发,女人穿了盛装,山呼努尔哈赤进城,出现了这么一个局面。明朝人有过记载,我把这个情景给大家说一下,城内谍工,巨族内应,薄暮,谯楼火,大清兵,城中大乱,民家多启扉,张炬以待,妇女亦盛饰迎门,或言降夷导之也。这个记载是谈迁《国榷》里头写的,谈迁是忠于明朝的人,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国榷》记载这个情况大体比较真实,这个情况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后金占领辽阳的时候,辽东地区的民心,跟开原铁岭比有一定的变化,努尔哈赤用内应外攻相结合的办法,仅仅四天,实际上作战只有三天,就把明朝辽东的首府攻克了,200多年,明朝辽东的首府陷落了。

明朝辽东经略袁应泰,死守辽阳,到最危急的时候,他看到城已经陷落了,后金军队已经冲进来了,这个时候,他在城墙上指挥作战,他一看,大势已去,据记载,他到了一个房子里面,然后冲着北京朝廷的方向,下拜,然后自杀了,他的家人也跟着自杀了,他的侍从,就把这个楼点着火焚烧了。从这重意义上说,袁应泰还是忠于他的职守,但是,作为一个辽东经略,作为辽阳一个最高的军事统帅,这么做还是不够的,你没有把辽阳城守住。

另外一位长官叫张铨。张铨,山西人,进士出身,他的职务是辽东巡按御史,守城的时候有分工,袁应泰守中门,张铨守西门,袁应泰一看形势不好,可能城守不住了,就对张铨说,你带着一部分兵往西到广宁,以图东山再起。张铨说不行,我是天子的命臣,我要同城共存亡。袁应泰自焚而死,张铨还在城上守城,就被冲上城的后金军队捉获了,捉获之后,就把张铨带到天命汗努尔哈赤的面前,李永芳说,现在城已经破了,袁应泰已经死了,你投降吧。张铨说,我是大明之臣,不懂投降。努尔哈赤说,说你要投降,张铨山立不跪,像山一样站着不跪,山立不跪,拒绝投降。

《明史·张铨》传记载,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铨衣冠向阕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就后金把他送到衙署,准备以后再劝降,张铨到了衙署之黑,先望阕遥拜,先冲着北京的皇宫遥拜,又遥拜父母,然后自经而死,就是自杀了,自缢而死。

11.2 迁都辽阳

努尔哈赤攻占辽阳之后,非常高兴,这是从万历11年1583年起兵以来,对后金来说最大的一个成立,最丰硕的一个成果,因为得到了辽东的首府辽阳。所以,努尔哈赤当即决定要迁都辽阳,贝勒大臣们不同意,我们还是回老家吧,抢掠,衣服、粮食、金银、牛马,完了回赫特阿拉,努尔哈赤说不行,说后金军队一撤,这个地方还归明朝,明朝的百姓回来了,官兵也回来了,这仗不就白打了吗?必须要占领辽阳,而且,要把辽阳作为都城,后金的都城,原来在褐土阿拉,现在迁迁到了辽阳,后金迁都辽阳,明朝失陷辽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辽东统治易主,换了主人了。原来辽阳是明朝辽东首府,现在,辽阳变成后金的都城,主人换了,这个意义非同小可,这就标志着辽河以东所有的土地和人民归后金统治,也标志着明朝在辽河以东统治的结束。

第二,后金迁都平原。大家知道,女真有一个特点,叫女真多山城,它城多建在山上,叶赫、哈达、辉发、建州等等,它的城都建在山上,后跟第一次把它的都城从山上迁到平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后金原来它是牧猎经济,山城,现在迁到平原,在平原建立都城,就意味这由牧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后来就以农耕经济为中心,既是政治上的巨变,也是经济上的巨变,还是文化的巨变。后来,都城又从辽阳迁到沈阳,辽阳是接近山区,沈阳走完全在辽河流域中心,后来又迁到北京,变成华北大平原,平原上的一个都城,所以,后金和清朝都城,开始赫图阿拉是山城,一迁到辽阳,二迁到沈阳,三迁到北京,最后定都北京,统一中原。

第三,旗民分城居住。在赫图阿拉的时间,主要就是建州人,或者叫女真人,满洲人,汉人微乎其微,到了辽阳不同了,大量的汉人,怎么办?开始在辽阳城的时候,是南城北城分开,还不行,努尔哈赤建了辽阳新城,简单地来说,旗人住东京新城,民人住原来的辽阳老城,正式旗民分城居住,开了一个先例,后来清军到了北京,在北京也是旗民分城居住。旗人住内城,现在北京的二环路以里,民人,汉人和其他民族人住外城,就是相当于今天的二环路以外,不仅北京这样子,有八旗驻防的地方,西安、杭州、福州、成都等等,都建立满城,都实行旗、民分城居住。

第四,推行六大弊政。第一,圈地。第二,占房,第三,剃发,第四,易服,换满人的服装,第五,杀儒,屠杀儒生,第六,捕逃,有一些汉人不愿意做阿哈做奴仆,不愿意受奴役就逃亡,抓了,杀,非常之残酷。这六大弊政,给当时辽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清军入关之后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实行这六大弊政,清初引起了很强的反抗,后来逐渐,逐渐,政策有所调整。

我想明朝的在辽东的历史教训,可以写一部一百万字的大书都不为过,但是我们今天只有40多分钟的时间,我想概略来说,从某个角度,某个侧面来说,有两点特别值得汲取的,这两点就是,第一,弃能任庸,通俗一点说,就是明朝在辽东这个时候,不用能人用忪(音)人,不用能者,用庸者,这是明朝六城一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能人用能人,忪人用忪人,用忪人,不用能人,就表明了明朝朝廷的腐败。

举一个例子,熊廷弼是能人,辽东经略啊,派他去的时候,抚顺、清河、开原、铁岭都失败了,萨尔浒大败了,溃不成军,士心低落,他是整顿,整顿军纪,整顿政纪,补充粮饷,添置枪械,加强防御,使得辽东的前线大有改观,努尔哈赤是蜇伏了一年多不敢兴兵来进攻,正是熊廷弼做出成绩的时候,明朝做了个荒唐决定,把熊廷弼撤了,派了一个袁应泰来,袁应泰是个进士出身,不懂军事,不懂谋略,你光有一腔热情不行,恰恰就在明朝经略易人的时候,努尔哈赤抓住了时机,先打下沈阳又打下辽阳,不仅如此,明朝又用了一个杨镐作为号称47万的统帅进行萨尔浒大战的主帅,四路出兵,犁庭扫穴,结果呢,被努尔哈赤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你分兵四路,我是集中兵力,然后是逐路击破,努尔哈赤比杨镐高明,杨镐这个人,在这个之前援朝抗倭战争的时候,已经是打了败仗,这种人你怎么还可以用他,做号称47万大军的统帅?这个杨镐是忪人,他也用忪人,他用李成梁那几个儿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一个一个纨绔将领,一个一个败军之将,你这些纨绔将领对后金,你怎么对得过?所以,明朝失败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弃能任庸,放弃能人,而任用那些庸人,后来用了袁崇焕,袁崇焕是能人,就整个扭转战局啊,以后我还要讲袁崇焕。

第二,舍长用短。人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扬长避短。明朝这些经略也好,总兵也好,恰恰相反,是舍长用短,明朝的主要优长是坚城,后金的主要长处是骑兵,骑兵善于野战,他不能攻城啊,那你明朝守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你没有凭坚城,没有充分地依靠这个城,而是怎么着?把骑兵弄到城外,弃长用短,同努尔哈赤那个骑兵来野战争锋,城战是明朝的优势,野战是后金的优势,明朝恰恰舍长用短。我们想想看,明朝的骑兵在野战和努尔哈赤的铁骑争锋,你不是以短击长吗?本来守了城,你还出城到城外打,本来是以静制动,以主待客,反了,你出了城了,变成以动制静,反主为客,放弃城战进行野战,其实啊,这个早有人批评过,我刚才讲的这个张铨,正式给朝廷上疏,提出这个问题,《明史·张铨》传记载说,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为主,非计也。说得很清楚啊,明军的长处是城战,后金军的长处是野战,你出了城了,反主为客,反静为动,以短击长,非计也,那是要失败的,明朝也怪了,不吸取教训,抚顺这么丢的,清河这么丢的,可一可二不可三啊,开原这么丢的,铁岭还是这么丢的,可三可四不可五可六啊,沈阳这么丢的,辽阳还是这么丢的。明朝这些经略也好,总兵也好,没有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改变战略战术。为什么呢?我也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笨吗?应当说也不会笨的,考了进士,做了经略,是笨人吗?不会啊,我想,因循旧习,不能与时俱进,他们这个战略,当时主要是对付蒙古骑兵,是原来辽东,特别是明初以来,主要是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在辽东主要不是抢占城市,主要是掳掠,骑兵成千上万,像箅子一样梳掠,抢了就跑,那明朝军队主要在城里头,一跑我就打你,就追,就出城追,跑了慢了就杀了一些,完了割手报级,报功啊,这个战法对蒙古还可以,当年李成梁就用这个战法,现在对象变了,不是蒙古骑兵了,而是满洲骑兵。

满洲那个首领努尔哈赤有一个目标,有一个雄心,叫做射日。射日,就是他要夺取政权,不仅仅是掳掠,掳掠是他一种手段,要夺取政权就要占领城池,对象变了,明朝军队的打法还是沿用原来的打法,你来,我骑兵出城跟你冲突,这就叫舍长用短。努尔哈赤呢?是扬长避短,我的长处是骑兵,短处是攻城,怎么办呢?我诱敌出城,把你城里骑兵引诱出来,野战争锋,聚而歼之,再里应外合,攻占城池。抚顺奏效,清河奏效,开原奏效,铁岭奏效,沈阳奏效,辽阳还奏效。下一讲我要讲到广宁,依然奏效。改变这种局面的第一个人,就是袁崇焕。后金占了辽阳之后,辽河以东归后金所有,此后,明朝的军队再没有到辽东,战场主要在辽河以西,辽东变成后金强大的、牢固的根据地,后来又迁都沈阳,沈阳变成后金的都城,同明朝争雄。所以下一讲,我讲明朝失陷广宁,今天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