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讲了宁锦大战第一阶段“锦州被围”和第二阶段“宁远激战”,现在讲第三阶段“锦州再战”,并分析金败、明胜的原因。
皇太极在宁远城下失利之后,率军回锦州,再次攻打锦州。
三十日,皇太极回到锦州城外,命官兵向城举炮、鸣角,跃马而前。又令军士大噪三次,才入营。以后数日,后金军继续围困锦州城。白天,以万骑往来,断城出入;夜晚,则遍举薪火,示警干扰。
六月初四日凌晨,皇太极设大营于城东南二里的教场,命数万官兵攻打锦州城南隅,卯刻进兵,辰刻攻城,顶冒挨牌,蜂拥以战。其它三面,列军佯攻,牵制明兵。明军从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后金军死伤众多。后金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欲夺城。至午,后金兵伤亡,更倍于午前。明军凭藉坚城深濠,从城上发射火器,后金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皇太极经过一天激战,见明军凭依高城深堑,施放强大火力,气候炎热,士气低落,攻城不下,遂撤回营。
锦州城外激战,后金军的损失,明总兵赵率教疏报:此役后金兵伤亡“不下二三千”。明镇守太监纪用奏报:“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罈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清太宗实录》记载:“攻锦州城南隅,因城濠深阔,难以骤拔。时值溽暑,天气炎蒸,上悯念士卒,乃引军还。”《旧满洲档》更少讳饰:“此次攻打时,兵士死亡很多,大军遂还。”
初五日,凌晨,天聪汗皇太极开始从锦州撤军。初六日,至大凌河城,毁
坏城墙,然后东去。
初六日,辽东巡抚袁崇焕上《锦州报捷疏》言:此役大小数十战,后金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宁锦大捷,赵率教在锦州、满桂在宁远,英勇作战,立有大功。袁崇焕在报功的奏章中,力称功劳最大的是满桂。可见其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