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吕不韦(六) 吕不韦游说秦国之谜
返回列表
发帖
秦风汉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秦风汉云
当前离线
UID
82
帖子
283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73
威望
73
金钱
700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6-23 08:18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吕不韦(六) 吕不韦游说秦国之谜
百家讲坛
,
吕不韦
,
历史
,
如何
在前面的节目中,孙立群教授介绍了吕不韦以仲父身份执掌秦国相印,全力辅佐秦王嬴政,秦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在这个过程中,为摆脱赵太后对自己的纠缠,吕不韦向赵太后推荐了嫪毐,秦国历史上最丑陋的一幕后宫闹剧由此拉开了序幕。
此时,秦王嬴政已经渐渐长大,这个聪明绝顶的未来的秦国执政者对后宫中的这场闹剧会有所察觉吗?
他将会如何对待上演这幕闹剧的三位主角:赵太后、嫪毐和吕不韦呢?
这些与吕不韦最终的死亡又会有什么关系呢?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秦风汉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秦风汉云
当前离线
UID
82
帖子
283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73
威望
73
金钱
700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6-23 08:19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秦风汉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秦风汉云
当前离线
UID
82
帖子
283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73
威望
73
金钱
700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6-23 08:19
|
只看该作者
一
吕不韦以“仲父”身份辅佐嬴政,治理秦国,很有成效,秦国的国势不断增强。但吕不韦在处理与赵太后的关系上却犯了个大错误,他推荐“大阴人”嫪毐取代自己陪伴赵太后,不料却引狼入室,酿成大祸。
年轻的嬴政把吕不韦、赵太后、嫪毐的乱伦行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为生母赵太后的荒淫放荡感到耻辱;他更憎恨那个威猛无比,把母亲折腾得神魂颠倒的嫪毐,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是他搅乱了后宫,使宫中中弥漫着邪佞、污浊之气。
嬴政对吕不韦同样充满了怨恨,你和太后好够了,玩腻了,又推荐嫪毐,你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还暗示我要学习,按书里说的去做,可是你怎么不起表率作用呢?你也太虚伪了吧!
由于嬴政没有亲政,没有实权,他只好把愤怒、仇视深深埋藏在心里,等待时机成熟,他要进行报复,进行反击。
从吕不韦角度讲,推荐嫪毐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大败笔,最大失误。他最初可能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他原以为,让嫪毐取代自己到赵太后身边,只是为太后找一个性伙伴,平息太后躁动不安的情绪,自己可以跳出是非之地,尽全力治理秦国,为嬴政亲政打下好基础。可是精明的吕不韦这时却犯糊涂了,嫪毐真如他想像的只知道和赵太后上床的人吗?不是,他推荐嫪毐实际是养虎为患,引进了一只恶狼,不仅扰乱了朝政,更使他陷入的了灭顶之灾。吕不韦从说服异人到游说华阳,从邯郸献姬到担任秦相,在从政之路上还未曾失手过,但推荐嫪毐却是他人生之路的最大败笔。这真是一招错棋,全盘皆输。
事态的发展的严重性远远超出吕不韦的想象。
赵高这个假宦官装的再像也不可能不漏馅儿,赵太后和嫪毐私通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干柴遇烈火,一定有结果,没过多久,赵太后就怀孕了。这可怎么办?如果赵太后不想把事情闹大,悄悄把孩子打下也可暂保平安,哪知,这个女人还想要孩子,这使得她和嫪毐关系逐渐公开化,宫内外无人不知。
起初,吕不韦推荐嫪毐,不过想让他充当赵太后的性伴侣,如果嫪毐不哼不哈,也就算了,吕不韦也算对得起赵太后。可是,吕不韦想得太简单了,嫪毐有政治野心,也想在政治上风光一把。
首先,他利用和赵太后的特殊关系,要求封爵、封地。赵太后当然答应,便指使吕不韦去办,吕不韦没反对,于是封嫪毐为长信侯,封山阳(今太行山东南)为嫪毐的领地。
中国古代受封者对封地有两种形式,一种去封地就职,直接管理封地;一种是不去,人在京城,只享受封地的衣食租税。嫪毐没去山阳,因为赵太后舍不得他,他也不愿意离开赵太后。
其次,嫪毐还要在朝廷显示威风。
《史记•吕不韦传》记载:赵太后对嫪毐“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就是说,嫪毐不仅得到了赵太后的许多赏赐,而且还把持了朝政,本来吕不韦辅政,大权在握,现在嫪毐压过了吕不韦,各种事情由他说了算。更有甚者,嫪毐也培植私人势力,拥有家僮数千人,还有千余人要求在嫪毐手下当个一官半职!《史记》说:“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者千余人。”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是吕不韦始料不及的。吕精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嫪毐问题上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当吕不韦感到嫪毐的势力膨胀,大有超过自己的时候,已经晚了。
从吕不韦推荐嫪毐,又同意对嫪毐封侯、封地看,是不是可以认定他们是一伙,可称他们是吕、嫪集团呢?
我认为还不能这样说。吕、嫪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不仅不是一伙,后来还成了对立面。在当时,人们也是这样看的。
《战国策•魏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39年。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国王非常恐慌,魏国哪是秦国的对手?这时有一位游士请求见魏王,说有计谋贡献。魏王连忙接见了他,游士说:“与其战败失地,不如拿出一部分土地贿赂敌军,与其战而败亡,不如丢点土地,先保住自己再说。大王您却宁可丢掉土地,也不肯用来贿赂敌人;宁可战败亡国,也不肯放弃一些土地,这是您的过错。”魏王对游士的话没听明白。于是请他把话说明白。
游士说:“大王若能听臣之计,丢一点地而不至于伤国家的元气,丢一点面子而不至于损失国格,并且国难可解,国仇可报。”
魏王说:请您快说,这究竟什么计谋呢?“
游士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您知道不知道,如今秦国从执政大臣到普通百姓,都说:‘你是亲近嫪氏呢?还是亲近吕氏呢?’可见,秦国上层当权者分为嫪、吕两派,连一般老百姓都知道,大王何不利用这个矛盾呢?”究竟怎样利用嫪、吕的矛盾呢?
游士又说:“现在嫪毐在朝廷说了算,如果大王割一部分土地奉送给秦国,这就成了嫪毐的功劳;拉拢嫪毐向秦讨好,会巩固嫪毐的地位,使他占上风,而他和秦太后关系非常好,秦太后也会对大王深为感激的。这样大王和秦的关系将会改善,成为诸侯中最好的,诸侯们见到这种情况,都会抛弃吕氏而追随嫪氏,大王的仇不是可以报了吗?”游士的一番话,使魏王如梦方醒,高兴地说:“好计好计!“于是派人到秦国活动,给嫪毐礼品并送给秦国一部分土地,嫪毐让秦军开始放慢了攻魏的步伐,秦国不出兵打仗了,不流血牺牲了,军民都很高兴,嫪毐的势力进一步上升。
嫪毐有太后的支持,虽然暂时压过吕不韦,占了上风,但是,这个家伙是个市井无赖,身上有许多劣根性,没有政治胸怀,品位极低。他不时流露出小人得志的本相。在宫中,他依仗和赵太后的关系,牛气冲天,趾高气扬,无论是大臣、近侍,他都看不起。
有一次,他与宫中宦官和大臣一起喝酒、赌博,大家都喝醉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吵起来,嫪毐也醉了,他突然圆睁双目,大声喊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们这些小子谁敢和我争高低!”何谓假父?假父就是义父,干爹。嫪毐出此狂言,虽是酒后,不必当真,但他暴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与赵太后的关系公开化,肆无忌惮,不再隐瞒,其实他们的关系,宫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是不说罢了。
第二,嫪毐的狂言,也是对吕不韦的挑战,你吕不韦不是说是嬴政的“仲父”(叔父)吗,我是他的假父(干爹),关系比你近!
嫪毐的狂妄无忌,胡言乱语,传到了赵太后耳朵里,她也感到了嫪毐太过分了,心里有几分不安,作为国母,她明目张胆地养汉子,败坏风气,也实在不成体统。可是这个女人毫无羞耻之心,为遮人耳目,她决定离开咸阳,到雍城大郑宫居住。
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城南)本来是秦国国都,也是秦人发迹之地。这里地处关中平原西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是通往西北的咽喉要地。早在春秋时期秦人的祖先就来到这里。这里作为秦国国都近300年。雍城有许多著名的宫殿,建造的气势宏伟,后来虽然迁都(先迁栎阳,后迁咸阳),雍城并未被废弃,一直被视为祖宗的故居,凡是举行祭祀祖先的各种盛典,都在雍城举行。历代国王及后妃、贵族死后,也多埋在此地。
由于雍城有这样好的条件,赵太后感觉到这里可以躲开人们的视线,她是自己来的吗?不可能,她是带着嫪毐来的,她来雍城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与嫪毐寻欢作乐,怀孕生子。果然,赵太后来到雍城,又怀孕了,又生了一个儿子!嫪毐得意忘形,还和太后商量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咱的儿子继位”。真是狂妄至极。
至此,嫪毐和赵太后关系已完全暴露,不仅宫中,连咸阳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事情正在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嫪毐利令智昏,自以为有太后的支持,可以在朝廷上为所欲为了。眼看着嬴政亲政的年龄就要到了。嫪毐想在嬴政亲政之前,先下手为强,以武力夺取政权,对嬴政或取而代之,或使之成为傀儡。他利用在宫中出入自由的便利,培植私人势力,拉拢死党,纠集了一支力量,准备伺机发动政变。
二
嫪毐是个假宦官,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他的活动早已被人发现,并报告了嬴政和吕不韦。嬴政和吕不韦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先看嬴政。他这时已即将亲政,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冷静,没有任何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他手中还没有掌握实权。朝政大权在吕不韦和太后(实为嫪毐)手里。眼下,他只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等待亲政后老帐新帐一起算。
吕不韦呢?他面对嫪毐的猖狂,心里十分矛盾,论他的权力和手段,完全可以将嫪毐除掉。但是,他犹豫了,他的私心太重了,他有侥幸心理。他担心嬴政亲政后自己的地位不保,他觉得,如果嫪毐叛乱成功,可以阻止嬴政亲政,到那时,他再组织力量平定嫪毐,进而独掌秦国大权也为时不晚。如果叛乱失败,他可借嬴政之名,对嫪毐穷追猛打,清除其残余势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出于这些想法,吕不韦对嫪毐的举动既没有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持观望态度。虽然吕不韦和嫪毐不是一伙,但他以商人乘机捞一笔的投机心态对待这件事,实际在客观上起了支持嫪毐的作用,这是吕不韦政治生涯的又一败笔。
嬴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这年四月,嬴政离开咸阳,去雍城,他要在先祖的故地举行加冠大典,他要正式亲政了!
加冠是西周以后确立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周代规定,士人20岁进入成年,可以任职当官,可以生子。为表示进入成年,在20岁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称加冠礼。在仪式上要由长辈为其戴上一顶标志成年的帽子,因此古人将20岁称为“弱冠”。
同样,天子也要搞加冠礼,不同的是加冠的年龄。各国不一样,如周文王12岁加冠,春秋时期不少国君12、3岁就已加冠。令人不解的是秦嬴政13岁即位,为什么到22岁才加冠?而比一般人晚2年?我们认为,吕不韦把持政权,他不愿意让嬴政过早亲政。嬴政亲政虽然晚了些,但毕竟熬出来了,毕竟平稳接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加冠礼在雍城的蕲年宫隆重举行,嬴政戴上了冕,吕不韦将大权交给嬴政,秦国历史开始了嬴政亲政时代。
然而加冕仪式刚结束,就传来了嫪毐在咸阳叛乱的消息!
原来,嫪毐见嬴政率领文武百官离开咸阳后,就感觉自己的末日已到,他和太后的丑闻已经传得满城风雨,等嬴政回咸阳,等待他的肯定是死路一条,至于太后,那毕竟是嬴政的生母,嬴政不会对母亲太绝情。而嫪毐,不过一个市井无赖,嫪毐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有成功的机会。
嫪毐利用伪造的秦王和太后的调兵令,组织了一支军队,出咸阳,向雍城进发。出城没多久,就碰上了雍城开出的秦军。一场大战,叛军抵挡不住,赶忙退回咸阳。嫪毐的叛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武器装备和秦军无法相比,很快就被秦军打败。嫪毐等一批头目趁乱逃走。
不久,嬴政率领众朝官回到咸阳。回咸阳后,嬴政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嫪毐反叛事件。他下令:“凡参加平叛有功者,皆按功劳大小拜爵。”另外,设重赏捉拿嫪毐等叛乱头目:“凡能生擒嫪毐者,赏钱百万;击毙者,赏钱五十万,擒杀其他党羽者论功行赏。”
经过大力搜捕,这年九月,嫪毐及其党羽都被抓住。嬴政对嫪毐及其党羽的处死用的是“车裂”的刑罚,就是将服刑者的四肢和头颅分别拴在五匹马上,五匹马各朝一个方向,一声令下,刽子手猛力抽打烈马,使之快跑,瞬间,活人就被撕成五块,这是对罪人最重的惩罚。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掉。嫪毐还被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他的食客们都被没收财产,迁往蜀地。
嬴政对母亲赵太后不敢用刑,毕竟是亲娘,但也不想见到她,将她囚禁在雍城棫阳宫,限制行动自由。天下的孩子哪有不爱自己的母亲?按说秦嬴从小跟着母亲颠沛流离,东躲西藏,母亲千方百计护着他,使他保住了性命,嬴政应该对母亲最有感情。而他最缺少的是父爱。不过这位赵太后也太给嬴政丢脸了。致使秦始皇的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使他对女人产生了偏见。比如,秦始皇后来就没有正式立皇后,成为千古之谜,他为什么不立后?
学者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 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造成他对女人有一种偏见,就是女人不能掌权,不能有地位,这可能秦始皇未立皇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再看吕不韦。从以上嫪毐叛乱被镇压的过程中,我们找不到吕不韦的身影了,他到哪儿去了?
根据史书记载推测,第一,嬴政去雍城举行加冠礼,吕不韦跟随去了。这是因为他是丞相,朝廷最重要的大臣,必须要出席。另外,他还是长辈,也可能嬴政的帽子还是他给戴的。
第二,秦嬴政刚举行完加冠礼就传来嫪毐叛乱的消息,这是秦嬴政亲政后处理的第一件事,他果断决定,坚决镇压,但没有派吕不韦率兵前往,而派昌平君、昌文君两位大臣,说明他不放心吕不韦,并开始冷落吕不韦。
精明的吕不韦看到没有派自己去平叛嫪毐,就知道自己已失去了秦嬴政的信任,那部改一字赏千金的《吕氏春秋》也不会对秦嬴政有什么作用了,他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涯该谢幕了,能够保全自身就不错了!
自嫪毐失败后,吕不韦内心深处的恐惧感就日甚一日,于是开始收敛锋芒,极力做出超脱的样子,不再到处讲话,出头露面了。
对嬴政而言,镇压嫪毐远比处置吕不韦和母亲容易容易得多。嫪毐不过是一个靠赵太后起家的政治暴发户,一个市井无赖,他在秦国没有根基,镇压嫪毐叛乱,这场风波也就过去了。吕不韦则不是,他是秦国的三朝元老,从秦昭王时(前257年)就来到秦国,秦庄襄王(异人)时开始任相,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对于秦王嬴政来说,吕不韦又是“仲父”,辅佐朝政近10年,至于吕不韦是不是自己的生父,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这里要必要介绍一下关于秦始皇长相。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尉缭有一段话,把秦始皇说的丑陋不堪,其原话是: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这里既有对他长相的描绘,又有对秦始皇心理性格的推测。尉缭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今存《尉缭子》24篇,近万言。尉缭最初不愿意在秦国,他看不起秦始皇,所以说了一番歪曲、丑化秦始皇的话,不足以证明此话的真实。
有的学者依据这几句话,认为秦始皇出陋不堪。如“鸷鸟膺”是现代医学中的鸡胸,“蜂准”是马鞍鼻,“豺声”表明有气管炎,这几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
我认为关于秦始皇的长相还要认真探讨。在《太平御览》中,有一条记载:“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虎口,日角,大目,隆准,是说雍容轩昂,是古代相书中典型的帝王之相。秦始皇的个子很高大,长八尺六寸,这有多高呢?秦制一尺约合23.1厘米,折合计算,秦始皇的身高有1.98米。一围约等于旧尺的5寸到1尺之间,7围大约在1.20米左右。如果此处记载属实的话,那么秦始皇是一个矫健魁伟的大男子。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中认为秦始皇应该是英俊漂亮的。他说,(秦始皇)并不如后世所想象的他是生长着一幅严肃得可怕的面孔,假如他多少有些父母的遗传,他应该是一位英俊漂亮的青年。(图片:秦始皇像)
至于秦始皇究竟长得怎么样,还将讨论下去,当然真正的谜底是要到秦陵开掘后,发现了秦始皇的尸体才会清楚。
鉴于嬴政和吕不韦的特殊微妙关系,秦王嬴政可真犯了难,怎样处置吕不韦呢?《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治法”。这意思是说,秦王心里很矛盾,本来想杀掉吕不韦,但考虑到他是侍奉先王功劳极大,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这也证明他和吕不韦确有相当多的感情色彩。他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四
残酷的政治斗争现实终于使秦王嬴政跳出了情感的圈子,他想到,吕不韦养了那么的宾客游士,其中不免会有高人,他在秦国经营了这么多年,不少人为吕不韦歌功颂德,如果不及时动手,恐怕日后势大难治。在处死嫪毐一个月后,他下了一道命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秦始皇的举措,清楚地表明他是一个以政治利益为上,敢于割断亲情的政治家。
在罢免吕不韦相权的同时,他对母亲却动了宽容之心。
嫪毐事件后,他将太后囚禁在雍城,限制行动自由。他实在不想看到这个使他丢尽面子的女人了。一些游士宾客得知此事,设法劝嬴政,还是迎太后回咸阳为好,嬴政大怒。《说苑•正谏》记载,他说:“谁敢以太后事规劝我,我就用乱刀砍死他,讲荆棘铺满他的脊背和四肢,把他的尸体堆积在城门之下!”果然,他一连杀了27个劝谏的宾客游士!
这一天,第28个劝谏者出现了。他就是来自齐地人茅焦。嬴政的使者拦住茅焦,问道:“你是不是还要劝谏太后的事吧?”茅焦说:“正是。”使者赶忙转回告诉了嬴政。嬴政说:“你快回去告诉这个人,你没看见城门下堆积的死人吗?”使者把嬴政的话告诉了茅焦,茅焦不但不害怕,反而很坦然地说:“我听说,天上有28个星宿,现在死去的有27个了,我这次要来的原因,就是想补足这个数字罢了。你赶快告诉秦王,茅焦是不怕死的人。”使者入宫将茅焦的话禀告了秦王,嬴政大怒,说:“这个人故意来违反我的禁令,赶快烧起鼎锅,用沸水煮死他!先让他见见我!”秦王按剑而坐,气得口翻白沫。使者召茅焦入宫,茅焦不慌不忙,走到秦王面前,对秦王说:“陛下有狂乱违礼的行为,您自己还不不知道吗?”嬴政说:“你这是指什么事?说给我听听!”
茅焦说;“大王您正在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可是,车裂假父,暴露您有嫉妒之心;杀掉您的两个弟弟,有不仁慈的恶名,又把太后囚禁在雍城,有不孝的骂名。你将荆棘放在进谏人的身上,有夏桀殷纣一样的暴政。你做得这些事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了,决不会再有人投奔秦国了。我真担心秦会亡在您的手中!”
茅焦说完这番话后,也想到秦嬴政会像以前那样把他也杀掉,就解开自己的衣服,说:“我要说的话都说完了,请让我服刑吧!”没想到,嬴政被他的话打动了,他走到茅焦跟前,拉着茅焦的手说:“请先生穿上衣服,你说得对,我将母亲迎回咸阳!从今天起我愿意向你请教!”听完了茅焦的话,嬴政的态度为什么出现大转变?
原来,茅焦对嬴政的劝说从政治的大局出发,并不是单纯以母子之情打动嬴政。当时,统一战争即将开始,嬴政急需的是人才,各国游士活动能量极大,他们的舆论会影响秦的声誉,如果连母亲都不能容,还杀劝谏之臣,传到各国,谁还敢来投奔?茅焦的话触动了嬴政最关心的问题,终于使他接受了茅焦的意见。秦嬴政在处置母亲的问题上同样把政治利益看得很重,从感情上他对母亲已经绝望,但为了顾全大局,赢得好声誉,他又似乎在乎母子之情了,这再次说明他是个政治家。
嬴政接母亲回到咸阳,是宾客游士用几十条生命换来的。这个女人经过这次风波,也感到十分没面子,默默地在宫中度过了悲凉的晚年。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太后去世,谥号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在芷阳。
赵姬在吕不韦的传奇故事中充当的是政治牺牲品,她长相绝美,但没有理想,放荡不羁,先与吕不韦同居,又被吕不韦送给了异人,到异人那里还和吕藕断丝连。后来又和嫪毐厮混。赵姬的一味放纵使王室混乱不堪,嬴政虽然以大局为重,原谅了母亲,但赵姬的一生也实在不光彩,是政治的牺牲品。
五
嬴政迎赵太后回咸阳,对吕不韦该怎么办?
嬴政担心的是,这对老相好、老情人如果再勾搭在一起,不知又会出什么乱子,他再三考虑,终于下定决心,将吕不韦赶出咸阳!
就在赵太后回咸阳前的那几天,嬴政下了一道命令:“令文信侯就国河南。”就国就是到所封的领地。吕不韦虽被罢免了相国,但爵位还是文信侯,在洛阳的领地有十万户,秦嬴政让他去就国,起初考虑的是让他远离政治中心,远离赵太后,而吕不韦却感到自己离开咸阳,躲开京城这个政治漩涡,也许还会有些“作为”,甚至东山再起!
来到自己的领地后,吕不韦果然又活跃起来了,他虽然没有了实权,但爵位仍在,经济收入丰厚,他任相国多年,政绩卓著,且交结广泛,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不像嫪毐那样臭名远扬,虽然失势,但前来拜访、探望的各国使者宾客络绎不绝,他家门庭若市,非常热闹。《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意思是,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往来不断,前来问候吕不韦。
可惜,本来十分精明的吕不韦再次走错了一步棋。他办事周详、仔细,回到河南后本应该闭门谢客,忍受寂寞,“韬光养晦”,好好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按他与嬴政的微妙关系,如果低调做人,嬴政的王位坐稳了,感觉吕不韦对他没有威胁了,不仅不会对吕不韦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甚至可能再度起用他。然而,吕不韦太不谨慎了,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也小看了嬴政,他在家里整日酒席不断,高朋满座,结果树大招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吕不韦在河南的活动,传到政治嗅觉很敏感的嬴政那里后,嬴政刚亲政,需要安定,需要吕不韦不要对他构成威胁,没想到他还那么活跃,真是不能容忍!嬴政终于感到必须对吕不韦采取最后的一招了。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派人给吕不韦送了一封信,吕不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这话的意思是,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封你享受河南十万户的租税;你与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现在你与家属都迁到蜀地去!
这封信是嬴政对吕不韦政治地位和亲情关系的彻底否定:
第一,你吕不韦与秦国无功,不应该享受租税食邑;
第二,你吕不韦与我无亲,不该称仲父。一个既无功又与我不沾亲的人,跟我有何关系,赶快远远的离开这里!
我认为,按秦嬴政的性格,处死一个失势下野的大臣,用不着说这么多的话,可是他却非要对吕不韦说清楚——给个说法,澄清事实,什么“无功”、“无亲”?纯粹强词夺理,翻脸不认帐,吕不韦在秦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和秦嬴政的关系,二人也是心知肚明,吕不韦若无功无亲,能当上相国吗?能当“仲父”、辅政朝政吗?现在嬴政予以全部否定,恰恰说明吕不韦对秦是有贡献的,他与嬴政的关系是特殊的。
面对这样一封冷酷的绝情信,吕不韦无言可辩,他感叹自己的失误,感叹自己的命运不济。
吕不韦陷入绝境由他的三个失误造成:
1、推荐嫪毐,养虎为患。低估了嫪毐的能量和野心;
2、在嫪毐叛乱后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使秦嬴政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3、回到河南后没有接受教训,低调做人,过于张扬,引起嬴政的怀疑,使嬴政下决心除掉他。
看了这封信,吕不韦终于感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结束,人生末路的到来,与其被嬴政逼迫、折磨而死,不如自己结束生命。不久他喝下毒酒自杀。《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意思是,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毒酒自杀而死。
曾经风光无限的秦国政坛巨星吕不韦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关于吕不韦之死,还有一种说法,他是在迁蜀路上服毒自杀的。死后,他的门客将他的尸体偷运到洛阳北邙山下葬。现在,河南洛阳市东面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有一座墓。据说是吕不韦墓。
通过以上对吕不韦跌宕起伏的一生的叙述,我们可对他做出以下评价:
第一,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用金钱改变历史进程的第一人,他是战国特殊社会环境下出现的弃商从政的政治家。他以高超的手段说服异人,游说华阳,历尽艰险,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在秦国任相期间,为推进统一事业,发展经济,稳定秦国政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吕不韦与秦始皇是否有血缘关系,谜团重重,由于史料有限,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不过这是个非常私人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尖锐的宫廷政治斗争面前,父子亲情往往让位于政治利益的争夺。而且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他们的功与过,与生父问题没有必太多的关系,所以不宜过分渲染。
第三,吕不韦组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虽然由于吕不韦个人的不幸,这部书没有对秦代政治产生应有的影响,这部书的意义倒是为现代人感悟了。虽然历史不能重复,但一味用法而速亡的秦王朝留给人们的却是深深地思考。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