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吕不韦(一) 吕不韦弃商从政之谜

战国末期,风起云涌,七雄争霸,一批改变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纷纷登场亮相,吕不韦就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

这个特殊而神秘的大商人依靠敢想敢干与上下钻营,在秦国的政权发展与统一中国大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吕不韦的评价毁誉参半,众说纷纭,这究竟是为什么?

吕不韦到底留给后人哪些不解之谜?

让我们一步步走近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向往着发财致富。 “恭喜发财”成为人们节日见面说得最多的一句吉祥话。怎样才能发财致富呢?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大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经济作依托;政府要给人们提供各种致富机会和条件,让人们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第二个条件是个人要努力。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纤啬筋力的意思是:精打细算,勤苦劳动。这句话是说:精打细算,勤苦劳动,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就大多数人而言,发财致富靠的就是辛勤劳动,精打细算。但是,古往今来,也有人总想快富、大富,于是追求捷径,甚至搞歪门邪道。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各国的变法与改革,传统的贵族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松动,下层人获得了较多的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机会,由于社会活化,人们追求金钱、利益的机会增多,出现了空前的拜金求利之风。

     用司马迁的话说,当时的情况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意思是,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都是为利而往。司马迁还说,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天子,享有万户封侯的诸侯,占有百室之邑的大夫,尚担心贫困,何况普通老百姓呢!

     在这股求金求利的风气影响下,人们各显神通,施展才干,比如,当时人们总结了一套如何致富的秘诀:要想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刺绣文指从事刺绣这种手工业劳动,依市门指依门卖笑。司马迁说,只要用心思,肯下功夫,搞农业、作手工业、经营商业都可以致富。并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但是也有的人通过其他手段致富。

     我们要说的吕不韦,就是以另类手段求富的典型。他由经商转为从政,由一个商人变为政治家。他是怎样弃商从政的?他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如何评价他呢?

     用今天的眼光看吕不韦,他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之人。他敢想敢干,胆量极大,他上下钻营,活动能力极强,他曾经显赫一时,执掌秦国大权十多年,在秦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走错一步棋,导致全盘皆输,失败得很惨。

     吕不韦是在战国特殊社会环境下出现的政治冒险家,他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好几个千古之谜。这是人们对他有兴趣的重要原因。我觉得起码有四个谜团值得研究:

     一是他究竟长得什么样?由于古代没有留下吕不韦的画像(也许我没见到),现在人们都是依据对他的想象进行描绘,在目前流传的吕不韦画像中,有的画得很有个性,很有棱角;有的则把他画得很丑,是一个尖嘴猴腮,很奸诈的瘦老头。之所以有差距,是因为吕不韦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不同。在没有见到真人以前,人的脑海里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好人坏人的形象容易脸谱化,就画像来说,好人、英雄就往往画的英俊,反之,坏人、奸臣就画的丑陋,对吕不韦也是如此,由于吕不韦给人们的印象不怎么好,所以形象就难看了。其实,我觉得对吕不韦应重新定位。从总体上看,他功过参半,是一个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人,是秦国历史上的功臣。所以我认为,在没有找到古代画像之前,画他不应该画的太难看。(图片:吕不韦像)

     吕不韦的第二个谜团,也是最大的谜团,是他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如果是亲父子,他们的相貌中肯定有相似的地方,而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史书有一些记载,但是人们对这些记载的理解有分歧。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如果仔细读一读《史记•秦始皇本纪》,也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问题也将在后面和大家讨论。(图片:秦始皇像)

     第三个谜团是吕不韦究竟是怎么死的?死后埋在那里?吕不韦的墓现在有两处。第一处,根据《魏书•地形志》记载:“阳翟(今天河南禹州)有吕不韦墓。”另一处吕不韦墓据说在洛阳市东面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究竟哪一个是真的呢?(图片:吕不韦墓)

     第四个谜团是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曾组织门客编写了一部《吕氏春秋》,这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吕不韦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现在人对这部书越来越有兴趣了。如果用这部书的理念治理国家,秦朝会是什么样子?它会速亡码?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对这部书进行分析,是会得到某些启迪的。

     先从吕不韦的身世谈起。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是战国末年活跃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他出生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阳翟在河南中部,濮阳在河南东北,两地相隔不算近。之所以有两地之说,可能是这样:濮阳是吕不韦的家乡,他除了在濮阳做买卖,也到其它地方经营,很可能经常在阳翟。故《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他是“阳翟大贾”。也有人认为他是阳翟人。

     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商人很多。他的家庭是个商人之家,父亲因经商发财,“家富万金”,是远近闻名的大商人。在这个商人之家,吕不韦从小耳闻目濡,深受其父经商思想的影响。加之他聪明好学,后来独立经商,成为经商能手。《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手段,积累了千金的家产。他经营什么?现在无从考证。可以推测,一定是比较紧俏的东西,如盐、粮食、丝绸、布匹等,他利用市场短缺,异地差价,长途贩运而发了财。战国时期,许多商人靠贩运发财。

     但是,吕不韦并没有满足自己商人的身份。大约在公元前265年,吕不韦来到邯郸,最初还经商,赚了钱以后,就再也不做买卖了。吕不韦本来是经商好手,如果继续走经商之路,他还会赚更多的钱,成为像他父亲那样“家富万金”的商人当无问题。他为什么不愿意经商,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商人的身份呢?

     这里要说几句春秋战国的商人。

     春秋晚期到战国,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变法改革的成功,新的生产关系确立,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过去“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了。什么是“工商食官”呢?在西周时,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不允许个人生产和经营。“食官”就是从事工商业的食于官,吃官饭。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情况有了改变。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数量增多,出现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商人,如范蠡、子贡、白圭等。吕不韦也是其中之一。他们经商有道,往来各地,积累了巨额商业资本,活跃了社会经济,对中国商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人也很活跃,并且他们当中许多人也富了起来,这就是游士。

     游士是春秋战国新出现的知识群体。士本来是周代贵族等级制度中的最低一级,他们或在官府任职,称“文士”;或身披铠甲,出兵打仗,称“甲士”。在西周时期,士的身份地位受到限制,“士之子恒为士”。就是说士的后代还是士,很难改变。这种身份的世袭制严重束缚了人的才能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等级制动摇,士从原来受束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同时,又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士,他们多数人通过读书学习,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到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谋求发展,有的人成为贵族的门客,有的人成为国君的谋士,有的甚至担任了高级官僚。由于他们居无定所,朝秦暮楚,“合则留,不合则去。”故称游士。

     如苏秦,他家境贫穷,跟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为改变命运,他去各地游说,但不成功,回到家后,家人对他冷嘲热讽。《史记•苏秦列传》说:家里人都讽刺他,说:“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意思是:现在人们都经营产业,下海经商,你却整天读书,净耍嘴皮子,挣不来钱,白吃饭,这也太不应该了!

     苏秦不理睬这一套,继续刻苦读书,增长本领。他不分昼夜读书,甚至“锥刺骨”,——读书困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自己的脚上。

     苏秦经过努力,终于学成了本领。他专门研究各国的关系,到各国游说,宣传和纵连横,受到欢迎,曾经担任六国的国相。(图片:苏秦像)

     《战国策•秦策》记载,有一次,苏秦路过家乡,带来了许多钱财物品,他的兄弟、妻子、嫂子听说后,欣喜若狂,跑到很远的地方迎接他,家里人都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苏秦。苏秦问其嫂:“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是傲慢的意思。这话的意思是,“你们以前为什么看不起我,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却对我这样恭敬呢?”他的嫂子想讨好苏秦,快步走到他面前,弯曲着身子,不好意思地说:“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意思是,是因为我现在看到小叔子您地位尊贵,钱财多呀!”——真是典型的势利眼!

     苏秦听了这话,十分感慨,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

     通过以上所说战国商人和游士苏秦的故事,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听出什么问题来了呢?

     很明显,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商人虽然很富有,“家富万金”、“家累千金”,但是社会地位并不高,尤其一些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活动,使他们抬不起头来。比如,法家韩非就把工商业者看作五蠹——破坏社会的五种蛀虫之一,建议国家把他们清除掉。

     中国古代很长时间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总被列为另类,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总的来讲,商人是富而不贵,虽然有钱,但在政治地位很低,而像苏秦那样搞政治,有了政治地位,不仅富,而且贵,更受人尊敬。

     经商和搞政治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人生结局,对吕不韦肯定是有触动的。在他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继续走只富不贵的经商之路;依他的能力,可以走得更远,可能成为一代富豪;而另一条路是改弦更张,做既富且贵,既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的人。吕不韦经过反复思考,终于下定决心,要弃商从政,做既富且贵的人上人。这就是他的长远打算。

     那么,怎样从政呢?靠一步一步往上爬,从低级小官做起,那太慢了,吕不韦可受不了。吕不韦用商人的眼光进行分析,必须进行投资,一买一卖,贱买贵卖,囤积居奇,从中盈利。吕不韦在邯郸经过调查,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用来投资的“商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

     大约在公元前265年, 吕不韦来到了邯郸。他来邯郸最初是做生意,后来他不做生意了,干什么呢?研究各种信息,考虑新的可行性投资。邯郸有这样的条件吗?邯郸有什么东西这样吸引他?

     今天的邯郸是河北省南部重要的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战国一直到汉代,邯郸更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邯郸是赵国的国都,是赵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邯郸街道宽阔,王宫规模宏大。在城中宫城的东北有一座赵武灵王修建的丛台,是当时最为有名的建筑。现在叫丛台公园。(图片:丛台)

     邯郸这座城市有三个特点:

     一是地处中原中心,信息量大,各种信息,政治的、军事的,都在这里聚集、传播。

     二是工商业繁荣,行商坐贾云集,是做买卖的好去处。

     三是社会风气开放,人们穿着讲究、时髦,引导各国时尚。在外人看来,邯郸人很时髦,连走路的姿势都非常优美,成为追求新潮流的各国年轻人竞相模仿的对象。有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据说燕国有个风流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姿态优美大方,于是来到邯郸专门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不过他只是学形式,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当然,这个故事是个寓言,出自《庄子•秋水》。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邯郸确实是个非常繁华,令人神往的地方。

     吕不韦起初在邯郸做买卖,赚了钱,但他不愿再到别的地方去了,邯郸的繁华令他难舍难离,邯郸的各种消息多,有助于打听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还娶了一位当地的女子,史书说她是“豪家女”——豪家即“大家”,是有钱的人家,却不一定“贵”,不一定有地位。这个女子美丽动人,非常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名字叫赵姬(也叫邯郸姬)。这个女子对吕不韦的一生起了重要作用。

     吕不韦不是那种只知道享受的公子哥,他有自己的长远打算,要干一番事业,做既富且贵之人。所以,他在邯郸一直打探着各种信息,分析天下的战争形势和政治形势。

     在邯郸,他经过打探、分析,终于发现了一件一本万利的货物;发现了可以进行投机、进而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

     为了验证自己的选择是否准确,也想听听父亲这个老商人的意见,他急急忙忙回到濮阳,见到父亲,《战国策》记载了他和父亲一段颇为精彩的对话。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意思是,耕地可以获得几倍的利?
     其父亲是商人,对利润的概念十分精通。脱口而出“十倍”。

     吕不韦又问:“珠玉之赢几倍?”意思是贩卖珠宝玉器有多大的利润?父亲又答得很干脆:“百倍。”

     吕不韦接着问:“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意思是,如果立一个国君,能赚多少利润?

     精通商道的父亲没有想到吕不韦把种地、经商和搞政治放在一起论价,而且定立国君与前两项也根本没有可比性,搞政治获利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于是说道:“无数。”没想到,父亲的回答正是吕不韦所要的答案。

     吕不韦松了一口气,说道:“ 现在拼命劳动,还不能获得饱暖,如果定立国君成功,不仅一生衣食不愁,而且荣华富贵可以泽及后世,我现在就想做这笔生意!”吕不韦和父亲的对话,其语言完全是商人式的,即一切以赢利多少来衡量、判断,他的父亲对话非常简练,一共说了六个字。吕不韦的问话却包含了他个人独特的价值观,他把定立国君与耕地经商混为一谈。这意味着:

     1、赢利至上,种地、经商为了赢利,搞政治也要赢利。吕不韦要弃商从政,追求“无数”倍的利润。

     2、吕不韦已经发现可以用来投机的“商品”了。

     我们知道,精明的商人追求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且善于捕捉时机。在吕不韦看来,世间万物都可以变成商品,或出卖,或交换。

     吕不韦迅速辞别父亲,回到邯郸。他踌躇满志,要开发、打造、经营他发现的商品去了,要正式由商海上岸进入政坛了!

     四

     吕不韦认为这个可以作为“商品”的,可以获“无数”倍利的是谁呢?——他就是秦国的公子异人。

     秦国人异人为什么在赵国国都邯郸?

     原来,他是作为“质子”派到邯郸的。

     质子就是人质,即以人作抵押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时战时和,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被派到对方国家做质子,是国家对外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对质子本人而言,在对方国家当质子是有一定风险的。一般而言,被派去的王室子弟,都能受到一定的礼遇,但毕竟是人质的身份,其活动要受到严密的监视,生活不可能无忧无虑,由于战局复杂多变,一旦本国违约,如发动战争,人质就会成为替罪羊,极可能被处死。因此,这种风险很大的差事,往往都由那些不太被宠爱的人承担。

     异人就是这么一个倒霉蛋。

     异人是当时在位的秦昭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安国君。

     秦昭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他从公元前306年即位为王,到前251年死去,在位时间长达56年。这50多年是秦国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在他即位之前,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最彻底的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变法,建立了新制度,为秦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商鞅最后被杀而死,是个悲剧结局,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由于新法深入人心,成为定制。秦国在商鞅变法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秦昭王时期秦国国势强盛,军队战斗力强于东方六国。

     秦国既然很强大,为什么还要派异人作质子呢?

     派异人为人质的直接原因是秦国想拉拢赵国,阻止、破坏赵国与其他国家结盟,防止赵国与韩、魏等国联合攻秦。

     战国中后期,战争的局面复杂多变,人们常用“合纵”、“连横”来形容战争的形势。

     什么叫“合纵”呢?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以当时七雄而论,东面的齐国和西面的秦国是两大国,而其他国家如燕、赵、魏、韩、楚相对弱些,这些国家的联合多呈南北纵向,故称“合纵”。

     而所谓“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事”是事奉、依靠的意思。连横的意思是强国拉拢一些小国或小国依靠强国攻打其他国家,这种联合多是东西横向的。

     当时秦国虽然很强大,但若东方各国联合攻秦,秦国还是吃不住。为此,秦需要不断变换斗争策略,以破坏东方各国的联合。

     大约公元前265年,秦国公子异人被送到赵国为人质。为什么偏偏送异人呢?

     原来,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是一个老太子,按照中国古代王位继承法,只有老国君死了,太子才能即位。秦昭王是个高龄国君,他当了56年秦王,直到公元前251年才去世,安国君即位时已经53岁了。在这漫长的太子生活岁月里,安国君虽然心里很急,可没有办法,只有忍耐、等待。他由于缺乏实际锻炼,丧失了治国能力,整天在女人推里混日子又摧残了他的身体。他娶了好多女人,仅儿子就20多个(还不算女儿)。在众多的儿子中,异人排在中间,不受待见。

     异人为什么不受待见?因为他的妈妈夏姬失宠,使异人受到牵连。夏姬失宠原因,史书没有记载,我想无非是年老色衰,或者不会讨好安国君。由于异人不受安国君的喜欢,于是被送到赵国当了人质。

     据媒体报道,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战国秦陵园遗址,并进行了初步发掘,专家初步推断这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寝。

     如果这个墓的主人确实是夏太后,并挖出了保存比较完整夏太后的尸骨,按现在的骨骼复原技术,不仅能够复原夏太后的长相,也许对将来破解秦始皇

     的生父是谁还会有帮助。(图片:夏太后墓室外观)

     五

     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后,秦赵关系日趋紧张起来,军事摩擦不断,这使异人在邯郸的滋味很不好受,赵国加强了对他的监控。《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异人在邯郸“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意思是乘坐的车马和日常使用的物品都很紧张,生活费用捉襟见肘,不够花,很不如意。

     异人的遭遇被吕不韦打听到了。不仅如此,吕不韦还得到了秦王室内部的三个重要情况。

     第一,安国君继位为秦王没有问题。秦昭王已当政40多年,已经很老了,迟早有去世的那一天,而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早已被立为太子,只等秦昭王一死便可即位。

   第二,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虽然有不少女人和儿子,但他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已将她立为正夫人,按照宗法继位关系,安国君当秦王后,华阳夫人就是王后,如果华阳夫人有儿子,他将是嫡子,有合法的继承权,而华阳夫人偏偏无子!这样,安国君的其他儿子都可能成为继承人,但是异人由于被受冷落,肯定不在被考虑之列。
     第三,究竟谁为安国君的嫡子没有确定。安国君已看好另一个儿子叫子傒,可能让他成为嫡子,但是他犹犹豫豫,没有最后拍板。

     目前的形势是,如果马上动手,设法让异人成为安国君的继承人,取代子傒,他就可能是未来的秦王,这不就是定国立君吗?这不就是赢利无数倍的买卖吗?千万不能错过机会。

     另外,吕不韦还清醒地分析了战争形势,他判断,秦国日益强盛,东方六国根本无法同秦国相比,秦灭六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打秦国这张牌,胜算的几率很高。(图片:战国形势图)

     吕不韦发现了可以用来进行政治投机的异人,并详细进行了政治投机前的可行性研究,又回家得到了父亲肯定的回答,赢利无数倍的吸引坚定了吕不韦进行政治赌博的决心,他以商人的口气作出了判断,坚定地说:“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奇货”就是异人,这不是一般的货物,故称奇货。“可居”就是可以囤积居奇,以获高利。后来“奇货可居”就成为把东西屯积起来等待时机以牟取独特利润和利益的成语。

     吕不韦决心下定,精心设计了进行政治投机的两步棋。

     第一步:说服异人,拍板成交。

     异人是吕不韦进行政治投机的最重要的棋子。要做成这件事,首先要说服异人,只有异人与他配合,政治投机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这一天,吕不韦来到了异人住的地方。二人见面后,吕不韦先自我介绍,然后对异人说:“吾能大子之门”。大,扩大、光大的意思,这是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改变你的处境,使你不再过这种生活。异人对这句话并没在意,他想,你不就是一个商人吗,能有多大本事?这不是说大话吗!

     于是他笑着回敬了一句:“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意思是,你要广大我的门庭?我看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改变一下你自己的处境,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

     吕不韦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地回答道:“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意思是,你不懂呀,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听了这句有些绕口却意味深长却的话,感到此人一定有来头,于是改变态度,请他坐下,俩人开始了推心置腹地深谈。

     吕不韦说:“你的爷爷(指昭王)已经老啦!”此时秦昭王在位已40多年,年龄应在五六十岁以上。异人也知道爷爷岁数不小了,并没有感到意外。吕不韦接着说:“现在,你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但是你的母亲并不被宠爱,安国君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你知道,按照制度,要继承王位必须立为嫡长子,立谁为嫡长子,只有华阳夫人说了算,华阳夫人和你父亲安国君的关系最好,这是谁也比不了的,她在枕头边上说的每一句话,安国君都不敢不听呀。”

     听到这儿,异人不由得想起被冷落的自己的母亲夏姬,她寂寞地住在深宫,没人陪伴,生活孤单,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险些落泪。

     吕不韦又对异人说:“现在,你的兄弟有20多人,你排行在中间,既不受秦王宠爱,又被派到赵国当人质,即使秦王死去,你也不要指望与你的兄弟们争当太子了!”

     异人对吕不韦的准确的分析不断点头,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唉声叹气。他佩服吕不韦对秦宫廷内部情况了解的准确。虽然内心深处也有当太子进而当秦王的愿望,但以他的处境,这不过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可是,吕不韦的话又点燃了他想当太子的火花,他觉得吕不韦对他讲这些话,似乎预示着某种希望。于是对吕不韦说:“您刚才说得不错,没错,我是不受待见,可是我该怎么办呢?您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我的处境呢?您能告诉我吗?”吕不韦早有准备,就等着异人这样问他了。于是不紧不慢地说:“办法是有的,就看你干不干了。”

     异人一听有办法,连忙点头。说:“干!”

     吕不韦说:“眼下你困在邯郸,一定没有钱财献给亲属和交结朋友,而办这种事,没有钱是不行的。”异人听了这话,感到很尴尬,他确实没有多余的钱财。交接应酬朋友。

     吕不韦接着说:“我呢,虽然不算富裕,但愿意拿出千金(指一大笔钱)为你办这件事。我准备去咸阳,说服你的父亲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嫡子,将来由你继承王位,你看如何?”

     吕不韦的话,真像一声炸雷,让异人猛然醒悟,他感到遇到了大救星、大恩人,自己可能有出头之日了!连忙跪在地上不停地对吕不韦叩头,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意思是,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当上了秦国的国王,秦国一定归我们两人共有!异人的许诺,使吕不韦感到自己要赢无数利的设想有可能实现了。

     吕不韦以自己准确的判断和透彻的分析说服了异人,让异人看到了希望,吕不韦的第一步棋成功了,他做成了一笔最大的生意。接着,吕不韦准备走第二步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